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解析: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当于生态系统概念中的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和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也就是概念中的生物群落。

只要具备生态系统的这四种成分,就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由此可见,A、C、D三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内容都不能称为生态系统。

答案:B2.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部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生产者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使之流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把动植物遗体、排遗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将无法分解,终将尸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缺少消费者,生态系统也可以长期维持平衡。

答案:C3.右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答案:B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全册)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全册)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选项中, 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解析】细胞外液为体细胞直接生存环境, 相对于外界环境, 称为内环境, 主要成分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故A相当于B, 而C为内环境主要组成. 细胞内液不同于细胞外液, 和细胞外液构成体液, 故B正确.【答案】 B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解析】在内环境的各种组成成分中,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 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 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 而血浆不能回流到淋巴. 因此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3.通常情况下,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 K+浓度较低, O2浓度较高, 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 K+浓度较高, O2浓度较低, 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 所以B项正确.【答案】 B4.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人体的体液是指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的统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故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5.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 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 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解析】图中①为细胞内液, ②为组织液, ③为淋巴, ④为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C项正确.【答案】 C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①处的液体会减少【解析】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A错误. 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但不是恒定不变, B错误.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 C正确.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血浆蛋白减少, 渗透压降低, ①处的液体会增加, D错误.【答案】 C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D.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A正确;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B正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 C正确;泪液、肠液、尿液等均位于外环境中, 不属于细胞外液, D错误.【答案】 D8.与肌肉注射相比, 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③①①C.③①②③D.②①③②【解析】肌肉注射时, 将药物注射到组织液中,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运输到组织细胞生活的组织液中, 故D正确.【答案】 D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通过淋巴循环回血浆C.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A 项错误;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能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 B项错误;体内的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所以体内的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项正确;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项错误.【答案】 C10.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 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⑤为CO2与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1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解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A项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B项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 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参与血液循环, C项正确;血浆在形成组织液时, 有些小分子蛋白质渗出, 这些蛋白质只能进入毛细淋巴管, 通过淋巴循环运回血浆, 保证血浆蛋白质含量不减少, 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时, 大量的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 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 使组织液的生成增多, 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会导致组织水肿, D项正确.【答案】 A1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C.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解析】ABC分别为血浆、淋巴、组织液, 为细胞外液主要成分, 为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A错. 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 故3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 B正确. B为淋巴, 内含淋巴细胞, 红细胞存在于A血浆, C错. 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 2为毛细淋巴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 D错.【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 ⑤为________.(4)用简明短语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________的参与.【解析】(1)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 (2)食物中的成分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所以①表示消化吸收过程;内环境中的CO2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中通过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泡, 进而被排出体外, 所以②表示气体交换过程;内环境中的水、部分无机盐、含氮废物等通过泌尿系统和汗腺排出体外, 所以③表示泌尿与汗液分泌过程.(3)内环境中的④养料和氧气可以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中的⑤CO2等废物则可以直接排到内环境. (4)据图分析可知,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循环系统的参与.【答案】(1)血浆组织液淋巴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气体交换泌尿与汗液分泌(3)养料和氧气CO2等废物(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5)循环系统14.(12分)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A________;C________.(2)写出下列液体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3)a、b、c、d中,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 其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解析】分析题图可知, A是消化系统, B是呼吸系统, C是泌尿系统, a是血浆, b是组织液, c是细胞内液, d是淋巴, 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氧气由血红蛋白来运输, 在组织细胞内利用,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细胞内液, 二氧化碳产生于细胞内, 故细胞内含量最高.【答案】(1)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2)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3)c c(4)温度酸碱度(pH)蛋白质和无机盐15.(16分)根据下图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水由消化道进入A, 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______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3)A中的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 还应有__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进行的.(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________, 后者________.(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作用.(6)E和A相比, 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解析】(1)b过程主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分的吸收主要是以渗透方式进行的, 因为具备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细胞相当于半透膜, 膜两侧有浓度差, 渗透作用主要是针对溶剂分子, 故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吸收. (2)内环境主要是A血浆、B组织液和D淋巴组成的. 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的. (3)血浆中的代谢废物排出除了图中标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外还有皮肤. 血浆和组织液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的. (4)过程e是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 它们是相互的. 而f是组织液到淋巴的渗透作用是单向的. (5)过程e表示的是扩散, 而d主要是重吸收. (6)E是终尿液与血浆相比主要是尿液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答案】(1)渗透脂肪成分(2)A、B、D消化液(3)皮肤毛细血管壁(4)相互渗透单向流动(5)扩散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课时作业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解析】内环境稳态通过自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 A正确.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合物含量的调节以及体温、pH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故BC正确, D错.【答案】 D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 基本不变, A错误.【答案】 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如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 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项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项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正常机体自动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 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A项正确、C项错误;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细胞代谢就会出现紊乱,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 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 D项正确.【答案】 C5.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绝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C.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 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D.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解析】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而不是内环境, A项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 B项错误;糖原分布于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中, 内环境中不存在糖原, D项错误.【答案】 C6.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⑤的参与C.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D.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故A错误;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故B错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到组织液中;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浆中;免疫系统中的抗体, 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 故D正确.【答案】 D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2-4等离子共同作用, 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 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 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的维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故A 正确;人体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有利于机体维持稳态, 故B正确;细胞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故C错误;大量出汗后, 流失大量的水分, 因此通过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少, 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 故D正确.【答案】 C8.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 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 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血管管壁破损, 导致血浆蛋白流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无法进入毛细淋巴管, 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组织液增多, 故③正确;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⑤正确;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②③④⑤.【答案】 D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项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答案】 C10.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析】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正确;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C错误;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正确.【答案】 C1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寒冷时出现寒颤是机体对寒冷刺激的正常反应, 可提高产热量, A不符合题意;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而患病, B符合题意;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是机体正常免疫反应, C不符合题意;饮水不足时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降低渗透压, D不符合题意.【答案】 B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 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有关, 故A错误;血浆中由于存在缓冲溶液, 才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如H2CO3/NaHCO3, 故B正确;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借助于钠钾泵维持, 故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D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 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 a表示________, 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字母)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2)以上b、c、d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称为________.(3)c液与b液相比, c液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4)日常生活中, 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 但机体能够通过体液调节和________调节,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解析】(1)分析题图, a为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即图中的b;c为毛细血管中的液体, 表示血浆;d为毛细淋巴管中液体, 表示淋巴.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该环境称为内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相比,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4)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通过水平衡的调节, 可以使机体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 既有神经调节, 又有体液调节.【答案】(1)组织细胞[b]组织液血浆淋巴(2)内环境(细胞外液)(3)蛋白质(4)升高神经14.(13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四种体液, 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________, 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汇入C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2-4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解析】(1)由图可知, A是组织液、B是淋巴, C是血浆, D是细胞内液, ABC共同构成内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是淋巴, 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4)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1)D细胞内液A组织液(2)淋巴左右锁骨下静脉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无机盐、蛋白质HCO-3(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5.(15分)血液中含有钙, 它与血液凝固有关, 如果设法除去血液中的钙, 可阻止血液凝固. (柠檬酸钠能去除血液中的钙.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1)探究的问题: 钙对血液的凝固是否有影响(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器具: 试管架, 试管2支, 标签2张, 新鲜动物血液, 柠檬酸钠溶液, 生理盐水等(4)实验步骤:①两支试管分别贴上甲、乙标签进行编号.②在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乙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取新鲜动物血液10 ml,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并轻轻振荡, 然后将试管静置于试管架上.④15分钟后, 可见甲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 乙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题意, 提出科学的假设: 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 (4)②设置对照实验, 控制空白对照组的条件,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观察现象: 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可阻止血液凝固, 乙试管中未加, 故甲试管中血液不凝固, 乙试管中血液凝固. (5)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 假设得以证明.【答案】(2)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4)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④不凝固凝固(5)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 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 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不偏转, 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 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乙不偏转【解析】据图分析: 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 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 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 所以刺激A时, 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 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答案】 B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 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故B项正确, 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项错误.【答案】 B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 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 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 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 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B项正确, C项错误.【答案】 B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 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 则能测到膜内外。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 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 生态系统B. 生物群落C. 种群D. 物种2.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 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 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 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3. 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A. B.C. D.4.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 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 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5. 动物生态学家对某林区周边区域四种经济动物(M、N、O、P)进行了调查,所得结果如下:这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中M的种群密度最小,且各物种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处于最高营养级。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动物的营养级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B. 只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C. 四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止一种D. M动物一定处于第五营养级6. 一组学生将叶捣碎成汁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存。

在10 d中他们每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面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A. 生物Ⅰ可能是生产者B. 生物Ⅱ可能以生物Ⅰ为食C. 生物Ⅱ紧随生物Ⅰ的出现而出现D. 生物Ⅳ可能是捕食者7.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8. 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B. 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C. 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D. 鹰占有第三、四两个营养级9. 如图为某食物网简图,其中苔类和物种C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14 生态系统的结构1.(2019年河南郑州一中检测)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分解者都是异养需氧型生物B.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C.消费者消耗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D.人体内的寄生虫是厌氧型的消费者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以是异养需氧型生物,也可以是异养厌氧型生物,A项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B项正确;初级消费者消耗的有机物直接来自于生产者,次级或更高级的消费者消耗的有机物间接来自于生产者,C 项正确;人体内的寄生虫生活在无氧环境中,是厌氧型的消费者,D项正确。

答案:A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的幼年的和成熟的棉蚜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①③⑥B.②④③C.②⑤⑥D.①⑤③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即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

答案:C3.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⑥⑦答案:C4.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散失,不能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也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B、C错误;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D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3.类型[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①海洋生态系统 ②草原生态系统 ③森林生态系统④农田生态系统 ⑤果园生态系统 ⑥冻原生态系统⑦淡水生态系统 ⑧人工林生态系统 ⑨荒漠生态系统⑩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①⑧陆地生态系统:②④⑦⑪人工生态系统:⑤⑥⑩⑫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组成成分[连线]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 5个营养级。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①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②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3: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3: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17课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的统一体,而A、C、D三个选项中都不含无机环境。

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螳螂都以绿色植物为食物,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细菌和黄雀之间是捕食关系[答案] A[解析]图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有光、CO2、H2O、N2等组成的无机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答案] C[解析]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于一个营养级,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寄生虫。

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4.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丙不属于食物链[答案] B[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知识点三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5.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答案] B[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

逝捡学校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十四)生态系统和生物圈3高中3生物试题

逝捡学校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十四)生态系统和生物圈3高中3生物试题

捐损州都哲市逝捡学校课时分层作业(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列关于生态因子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A [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生物的生存受到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农业害虫中有多种具有趋光性、趋化性等,但这并不是它们的共性;不同的环境中,植物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环境,温暖地区阳光充足、温度高,以阔叶林为主,寒冷地区的植物以针叶形式保持水分;水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其过多与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水分过多时会影响根细胞的呼吸而使陆生植物生长不好,水分过少会影响陆生生物的正常代谢,使其生长、发育受影响。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B.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不断趋向相对稳定D.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形成的特殊圈层,是生物的总和D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因而但凡有生物生存的区域无一不在生物圈范围内。

] 3.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A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但是每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一定最大,故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其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B正确;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C 正确;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4: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4: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单选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植物都是生产者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细菌都是分解者C.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D.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都是消费者2.劳氏肉瘤病毒可使感染它的禽类患恶性肿瘤,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身含有逆转录酶B.含有A、T、C、G四种碱基C.无法激活受感染禽类的免疫反应D.属于分解者3.某种植物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吸附于其他绿色植物以取得养分。

该种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捕食者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C.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细菌可以属于分解者或消费者或生产者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 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值)的曲线图,假设3 种生物在一天中呼吸速率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动物B.b、c 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b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D.a、b、c 都有可能是原核生物6.下图是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各类数量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生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生物的生物总量7.甲湖湖水退却,逐渐暴露出底部沙丘,在沙丘上最后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乙农田弃耕后发展成栎-山核桃群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湖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乙地的演替过程进行得比较缓慢C.不同演替阶段上群落中的动物种群有差异D.任何群落演替的结果最后都会发展成为森林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B.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C.人类的活动可干预群落演替的进程D.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由光照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8.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一、选择题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答案] A[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D仅仅指生态系统的成分,选项C为生态系统的功能。

2.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D[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

3.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A.一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二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答案] C[解析] 一级消费者是草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是异养型生物;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

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营养级的确定方法。

解答流程如下:综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

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溞下降D.乌鱼上升[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中的种间关系。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B.荒漠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果园生态系统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B.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C.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D.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肉食性动物只能属于第三营养级4、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成分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5、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6、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蝗虫和老鼠在不同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老鼠全部死亡对狼的影响比对猫头鹰的显著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 , 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9、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全部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10、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高中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练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有答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练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有答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目标导航 1.结合具体实例,描述生态系统的含义。

2.联系教材提供的实例,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并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阅读P88-89)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范围最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有小: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片森林等。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阅读P89-92)1.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2.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3.(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因食物关系不固定,但一般不会超过5个环节。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特征:如果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3)意义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②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判断正误:(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 )(5)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 ) (6)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 (7)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8)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一、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 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个体――→相同种群――→不同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内容组成、作用、地位的比较1.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吗?答案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其中的动物分开饲养,不能体现其内在的营养关系及相互联系,没能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因此以它为主的动物园就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 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某地红树林的食物网见图,据图可知不正确的是( )A.水生植物是主要生产者B.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C.该食物网共有3个营养级D.过度捕捞鱼会影响鸟类的数量【解析】据图可知,水生植物是大部分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所以是主要生产者,另外浮游植物也属于生产者,A项正确;图示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B项正确;同一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不同,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中最多有4个环节(营养级),C项错误;鱼是鸟类的食物,过度捕捞鱼会使鸟的食物减少,进而影响鸟类的数量,D项正确。

【答案】 C2.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蚯蚓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病毒是异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解析】太阳能虽然来源于地球之外,但也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A项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项正确;蚯蚓是需氧型生物,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项错误;病毒是异养型生物,营寄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项错误。

【答案】 B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消费者都是动物A.②B.②③C.③④ D.②⑤【解析】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①错。

凡是自养型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

消费者以现成有机物为食物,一定是异养型生物,③正确。

动物如果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就是分解者,如蚯蚓、秃鹫等,④错。

有些植物也是生产者,如食虫植物,又能扮演消费者角色,⑤错。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水稻)和杂草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害虫与杂草、鸭与害虫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杂草、水稻生活在同一区域中,为争夺生存空间、资源而发生斗争,构成竞争关系。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等是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无机环境和该稻田中的其他所有生物。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B)A.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对;病毒属于消费者,C错;蚯蚓属于分解者,D错。

3.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草→羊→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狼捕食羊时,最易被捉到的是体弱或有病的羊B.羊群通过同化有机物获得的能量比狼群多C.狼虽然吃掉了很多羊,羊却因淘汰了弱劣个体而提高了种群基因库的质量D.对羊来说,影响它的生物因素只是草和狼解析:狼捕食羊时,最易捉到的是体弱或有病的羊,这样的羊奔跑等能力差。

羊属于第二营养级,狼是第三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

狼和羊相互选择,提高了种群基因库质量,对羊来说,影响它的生物因素不只是草和狼,还有和羊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等。

4.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解析: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A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获取能量,C错误;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生态系统的结构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表达了以下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消费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A.仅限于绿色植物B.仅限于自养生物C.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D.全部自养生物及局部异养生物3.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表达,正确的有()①凡是自养生物都是消费者②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③绿色植物都是消费者④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⑤植物不都是消费者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4.以下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是有限的C.一种生物能够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5.(2021·汕头检测)如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形式图,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不止一个B.食物链〝甲→丙→乙→丁→辛〞是图示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C.假定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作清楚变化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的只要丁和辛6.以下有关图示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只要两条食物链B.狐与鸟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7.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停止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停止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消费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8.以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判别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假设昆虫突然增加,短期内食草鸟数量将不发作变化9.如图,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示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10.如图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假定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状况是()A.鲈鱼的引入会招致土著鱼的增加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优势C.浮游植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11.如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别正确的选项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12.如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活动的方向。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14】(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14】(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4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8·郑州期末)下图可表示生命系统的哪一层次(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解析】图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虫、鸟)、分解者(细菌)组成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阳光),因此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C2.(2018·无锡高二期末)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该生态系统中杂草和水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固定有机物的生产者;鸭可以捕食害虫以控制害虫的数量;杂草和水稻会竞争稻田中的养料和生存空间;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等各种生物不能组成生态系统。

【答案】 D3.(2018·济南检测)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解析】有机物、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是细菌与真菌生存的必备条件。

受低温条件的影响,南极地区分解者很少。

【答案】 D4.(2018·湘西高二联考)连接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解析】解答此题重在理解生产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与无机环境的重要联系。

从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成分的作用考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进入生物群落;将动、植物的尸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则须依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答案】 D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溞下降D.乌鱼上升【解析】本题考查食物中的种间联系。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教案: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教案: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总课时教学过程引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水分、矿物质等。

(2)生产者:自养型生物。

(3)消费者:各种动物,包括(4)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生态系统结构模型(P90)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如:柳树叶片→蝉→螳螂→黄雀→鹰(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联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3)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环节或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4)食物网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答案:(1)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化能自养型。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有: a.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b.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c.外界是高温高压无光的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意义有: a.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认识;b.对研究生物抗高温、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价值;c.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意义。

目标检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2.在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生物成分必需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各级消费者 D.阳光和生产者3.在某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和野羊被大量捕杀后,最先受害的是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4.(多选)下列可能作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异养型生物C.分解者,寄生生物 D.生产者,自养型生物5.(多选)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A.一种生产者往往被多种初级消费者食用B.有的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C.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大量的能量D.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遗体和排泄物都被分解者分解6.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7.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29—1)的组成成分。

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的结构(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解析:选D 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个体,乙表示种群,丙表示群落,丁表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应该是种群(乙);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2.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要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解析:选B 南极温度低,分解者数量少。

3.下列可能用于同一个生物体上的一组名词是()A.生产者、异养生物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C.自养生物、寄生生物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解析:选B 生产者必须是能将无机物同化为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2021-2022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后作业: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后作业: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整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非标准1.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解析:图示中包括了无机环境(光、CO2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A项正确、B项错误。

蝉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两者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C项错误。

蛇属于四级消费者,D项错误。

答案:A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养分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解析:食物网中每一条食物链的养分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

一种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上只有一个养分级,但在食物网中则可能占据不同的养分级,与其他生物可能形成竞争和捕食关系。

答案:C3.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养分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假如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解析:分析一个食物网简图首先要正确数出食物链的条数,每条食物链都从生产者开头算,到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为止,按此原则可数出这个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次级以上的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占有不同的养分级,因此要了解次级以上的消费者在每条食物链中占第几养分级。

经分析查看,H占有3个不同的养分级,即第三、第四和第五养分级。

在正常状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养分结构都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相互制约),其数量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如本题中C种群削减,H可以从其他食物链获得物质和能量。

C项前半句符合稳定型的概念,但后半句却是增长型种群的进展结果,所以是不正确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分层作业 5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分层作业 5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五) 生态系统的结构(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肯定是()A.自养生物B.植物C.第二营养级D.草食动物A[生产者可以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等;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活方式上肯定为自养生物。

]2.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c中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A[由题干图知a为消费者,b为生产者,c为分解者。

a消费者全是异养型,但不一定是真核生物,如寄生细菌,B错误;c也可包含营腐生的动物,C错误;b为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体现了下列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C[诗中的“竹子、桃、蒌蒿”为生产者“河豚”为消费者,“春江水暖”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由此可知C项正确。

]4.下图为长期停留在太空站的太空人获得所需物质的模式图。

其中生物X和Y分别表示()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C.分解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

而太空人产生的废物要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被处理掉。

]5.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B[题图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青蛙和蜘蛛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

]6.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某地红树林的食物网见图,据图可知不正确的是()A.水生植物是主要生产者B.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C.该食物网共有3个营养级D.过度捕捞鱼会影响鸟类的数量【解析】据图可知,水生植物是大部分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所以是主要生产者,另外浮游植物也属于生产者,A项正确;图示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B项正确;同一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不同,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中最多有4个环节(营养级),C项错误;鱼是鸟类的食物,过度捕捞鱼会使鸟的食物减少,进而影响鸟类的数量,D项正确。

【答案】 C2.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蚯蚓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病毒是异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解析】太阳能虽然来源于地球之外,但也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A项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项正确;蚯蚓是需氧型生物,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项错误;病毒是异养型生物,营寄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项错误。

【答案】 B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消费者都是动物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解析】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①错。

凡是自养型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

消费者以现成有机物为食物,一定是异养型生物,③正确。

动物如果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就是分解者,如蚯蚓、秃鹫等,④错。

有些植物也是生产者,如食虫植物,又能扮演消费者角色,⑤错。

综上所述,B正确。

【答案】 B4.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②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③蛇处于不同营养级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生物群落包括这一地域的所有生物,而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①错误;该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故②正确;蛇在食物网中处于第四、五营养级,故③正确;青蛙和蜘蛛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故④正确,故B正确。

【答案】 B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处于生态系统中的同一种营养级【解析】有些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故A错误;有些细菌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故B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故C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以处于多个营养级,故D错误。

【答案】 C6.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马尾松林地中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C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正确。

【答案】 D7.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香山公园中的全部植物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棉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③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昆明湖中的全部生物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①④⑥B.②⑤⑥C.②④③D.①⑤③【解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香山公园中的全部植物只能属于植物类群,不属于种群和群落的范畴。

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棉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构成一个种群。

昆明湖中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

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选B。

【答案】 B8.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

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

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科研人员在1974~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解析】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因争夺栖息空间等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都以植物种子为食,都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后下降最后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D正确。

【答案】 D9.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解析】由图示的从属关系可知:甲是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围绕K值上下波动;B错误。

依据群落的定义可知群落包含了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因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

【答案】 D10.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C.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解析】蝗虫吃植物,是初级消费者;鸟属于第三营养级,田鼠属于第二营养级;该食物网共2条食物链;若蛇减少,田鼠的捕食者减少,则田鼠数量会增加。

所以选C。

【答案】 C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同化作用需摄取现成的有机物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但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A错误;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等以其他动物的粪便和落叶为食,属于分解者,B错误;分解者是对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利用的生物,因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同化作用需摄取现成的有机物,C正确;捕虫草是一种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同时它可以捕食昆虫,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D错误。

【答案】 C12.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解析】物质循环即碳循环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伴随着能量流动,A正确;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及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都参与了碳循环,B错误;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中的碳,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二者与碳循环密切相关,C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D正确。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4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请回答:(1)在此食物网中,鹰占________个营养级,兔子和蚱蜢的关系是________。

(2)计算该地区兔子种群数量通常使用______法,如果已标记兔子比未标记兔子被鹰捕食的概率高,则计算值偏________(填“高”或“低”)。

(3)在该食物网中,若蜥蜴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蚱蜢的数量在很短时间内将________。

(4)该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的渠道。

【解析】(1)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分别占用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兔子和蚱蜢的共同食物为蚱蜢,为竞争关系。

(2)估算活动能力强动物数量通常用标志重捕法,假设该地区兔子数量为A,第一次捕捉B做标志,第二次捕捉C,其中标志的为D,则A/B=C/D,A=(BC)/D,如果已标记兔子比未标记兔子被鹰捕食的概率高,D数量下降,A偏高。

(3)若蜥蜴的数量大量减少,由于少了天敌,短时间内蚱蜢数量上升。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答案】(1)2竞争(2)标志重捕高(3)增加(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14.(12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草、昆虫、兔、鸟、鼠、鹰和狐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

(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________和物质移动的通道。

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捕食食物链。

(3)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________;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昆虫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狐。

(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分析图示可知,该食物网中有5条捕食食物链:草→兔→狐、草→兔→鹰、草→鼠→狐、草→鼠→鹰、草→昆虫→鸟→狐。

(3)图中的草为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属于次级消费者,即图中的鹰、狐和鸟;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昆虫处于第二营养级。

【答案】(1)狐(2)能量流动5(3)草鹰、狐和鸟二15.(14分)如图是处于平稳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

(4)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

若水绵大量减少,则水藻会________。

(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