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学案(湘教版必修2)
3.2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课标分析:“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高中阶段学习的农业问题,将集中在农业的区位问题上。
通过考察农业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农业问题。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并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教材分析: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影响。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石山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地图和景观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分析此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和区位优势。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分布、生产特点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过程与方法1.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分布”图,认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区位特点2.分析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关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2.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区教学难点: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3.2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知道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能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利用区位知识,对自然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
二、教材分析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区位分析有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杭州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是有名的龙井之乡,学生比较了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龙井茶园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六、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八、教学过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课导入】杨贵妃是广州蒲州人,喜爱吃荔枝,而皇帝为了讨好杨贵妃截了从蜀地运来的荔枝。
为什么要这么老远的从蜀地运荔枝过来,而不直接在长安种植荔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
【展示并板书】农业区位因素【新课教学】在学习农业区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农业。
就同学们生活中的理解,并结合刚才的视频,说一下什么是农业,农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课件展示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归纳讲述):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二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良好。
光照、水源
3、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答: 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山草甸,冬季牧场则 位于气温较高的天山北麓用贮存的干草在围棚中饲养。 地形
4、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答: 不同海拔,热量等气候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类也就不 同。 地形
天山位于西北内陆,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山地自 然带垂直分布明显。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交通的发展和保鲜技术的使用,使得在冬季昆明的 鲜花能够出现在全国各地,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从“谷贱伤农”到“增产涨价”
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四次启动了稻 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还首次在6个小麦 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 民吃了“定心丸”,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 长,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市”效应,粮食 增产之后未出现“谷贱伤农”现象。
2、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答: 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高度机械化)
3、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答: 生产技术(旱地节水灌溉技术)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运输
影响农业的社 会经济因素
设使得郊区的农民舍弃了传统的低产值 水稻小麦种植业,而改种城市需求量大,产值较高的蔬菜或者 经济类作物,这就是市场决定的结果
3.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何不同?
答:与传统农业不同,绿色农业必须以“绿色”为核心,妥善 处理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基本特征:无污染、无公害。
4.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有哪些?
答: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 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
小结
气 热量
自候 然
光照
资料一:
棉花对热量的要求
高中地理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理解农业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能够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目标通过实例,使学生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归纳说明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并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难点:①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闪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②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课前准备:提前三天下发学案,第二天收上来详细批改,批改完后下发给学生,让学生修改、补充,为新课做准备。
教学过程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导课】《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农业?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明确学习任务。
][根据分配任务,开始讨论,时间8分钟,8钟时间包括讨论,板书。
讨论结束开始分组展示,老师进行点拨、补充。
]【完成目标】目标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阅读教材P59及有关资料了解什么是农业。
[ 学生对定义的理解没有问题,在这里需要对不同定义的农业加以分。
广义:农(种植)、林、牧、渔。
狭义:种植业 ]2.阅读教材P59阅读部分及查阅有关农业生产的相关材料,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从这部分内容开始,学生开始根据各个小材料,分析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小组讨论、板书,展示讨论成果。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
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生(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有些是从事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产品;有些是从事畜牧养殖业,即通过放牧、养殖动物等来获得产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问题探究2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 为什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分钟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待会儿我会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说:A 为平地,地形平坦面积大,也有灌溉水源、距城镇远、地价低适合种植小麦。
B适合发展乳牛业、因鲜奶容易变质,应该布局在距城镇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C适合布局花卉业。
鲜花需要保鲜且鲜花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布局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地方合理。
D处有水库,适合养鱼E处为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业。
所以E处布局果园。
农业区位的选择我们要做到因地制宜、扬长补短。
这是一个小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题,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小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呢?1、农业类型的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来看,单位产值最高的为花卉、其次是乳牛、塘鱼、果园、蔬菜,单位产值最低的为粮棉。
2、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也越高。
城镇周围一般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蔬菜业等。
3、考虑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考虑交通运输条件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所以乳畜业、园艺业等生产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套平原素有“基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名校)高一地理必修二湘教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1课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因素”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为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由两部分组成“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理论是农业地域类型的理念基础,对农业地域类型起到启下的作用。
农业是必修2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其它产业的基础,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有图片、表格,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农业生产活动。
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地方农业特色,农业资料充分感受到农业的基础地位与我们的生活的必备性,充分展开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习难度小。
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找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来激起他们的更大的兴趣。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逻辑推理能力强,适合采用探究的方法。
教学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表述及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农业的区位因素;并结合实际表述与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动态的视角探究因素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会分析评价某一区域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掌握分析方法,提高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不同地方的特色农业,培养学生的认同感;认识农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通过本地的特色农业的感知,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与方法:教学重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教学方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试题演练法、读图分析法五、教学过程思考:能否将陕北的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说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掌握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因素不断变化,人类可以对自然因素进行合理改造,必须因地制宜,尊重自然,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板书设计:可改七、教学反思:1、注重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建模----关于区位的建模农业区位因素在湘教版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对还是很零碎,通过教师的指导形成自然与社会经济两大区位因素,理清其中重要的要素,并对每个要素如何影响农业进行细化分析,并强调学生会准确表述. 在实际分析时还要注重因地制宜的、有侧重点的选择要素,强调灵活性,不要死记硬套。
完整版高中地理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农业区位要素与农业地域种类一、讲课目标知识与技术:1. 认识农业的含义和特色。
2. 掌握农业的区位要素。
3. 培养剖析、概括、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过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剖析, 使学生掌握农业布局的方法, 懂得农业区位的选择须尊敬自然和经济规律,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联合我国国情,加深对第一家产—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二、讲课要点1. 影响农业的区位要素2. 明确农业区位要素的发展变化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3. 学会利用农业区位理论剖析详尽案例三、讲课难点农业的耕作制度四、讲课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课五、讲课过程[ 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在希望的野外上>, 引出课题: 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有关农业的问题。
一、农业的看法和特色1、展示投电影:三江平原麦田、南方水田、青藏高原羊群、水产养殖、海南岛的芒果生产,请学生说出他们分属什么种类?并概括出共性的内容: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种养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的特色:(1)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地域性(2)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季节性和周期性为何农业有这样的特色?下边我们来研究农业的主要影响要素。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要素1、读“中国温度带”回答,中国有几个温度带,不一样样的温度带热量条件不一样样,以致农业熟制的不一样样。
2、填表究因,在教师指导放学生填出下表。
3、读图表“主要作物生理行动的基本温度范围”,认识不一样样的作物所需要的不一样样温度条件。
4、显现我国干湿地域图不一样样的地域降水量不一样样,形成了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的农业地域种类。
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域只好发展灌溉农业或栽种业。
总结:天气要素中的热量、光照和降水等条件,它们的分布拥有显然的地域差异,而不一样样的动植物生长也要求不同的天气条件,这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色。
所以,一个地域的农业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天气要素。
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农业区位因素1导学案
C、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是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D、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
9、目前,农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
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B、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
C、市场需求的变化D、流动人口的变化
10、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
A.气候B.地形C.土壤D.生物多样性
2.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A.劳动力B.科技C.交通D.市场
3.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
A.经营理念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土地租金
4、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B、水源C、地形D、土壤
①劳动力②技术装备③生产技术④种植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1、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②粮食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经济作物③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小麦种植④小麦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水稻种植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①P60活动。
②P61活动。
③P62活动。
精
讲
互
动
精讲互动
1.探究:请同学们围绕下列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各组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①农业区位因素信息的获取?
达
标
训
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达标训练:
据报道,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据此回答1—3题
1.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教师用书:第3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重、难点)2。
知道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
3。
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
(重、难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①光照: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
②热量:常以活动积温为衡量指标,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③土地:作为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位置影响其使用价值,肥力影响其生产力.④水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市场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2.特点:不同功能的农业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3.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趋势(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3)从分散到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4.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
5.布局原则: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6.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1)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2)混合型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农业区位因素教者:衡阳市二中郑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难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分析法: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景观、材料分析等内容;用家乡农业现象创设情景;用板书归纳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衡阳看到过哪些果树,看到过香蕉树吗?看到过苹果树吗?为什么我们这没有栽种这些树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老师:讲解农业的区位的概念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9-62页,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
1、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三大区位因素是什么?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3、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因素有哪些?4、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6/ 1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板书:农业的区位因素分钟,完成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点评,并板书。
阅读时间:3 探究分析:材料中体现的区位因素是?主导区位因素是?℃,35材料:香蕉为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喜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土壤且雨量分布均匀。
1800~2500mm~32℃,不宜低于15.5℃。
最适年降雨量最适宜为24 %、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土,尤以冲积土壤或腐殖质壤土为适宜。
以粘粒含量<40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云南和海南。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探究分析:区位因素中光照和热量两个区位因素纬度: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热量海拔越低,热量越丰富海拔(地形):晴天越多,光照越充足天气:光照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同一纬度)海拔(地形):作用越小,光照越充足和学生一起完成巩固练习: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一个优势自然条件是:、光照、水分 C、土壤 D B A、热量我国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是: D、光照、水分 A、热量 B C、土壤探究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完成连线:山地:种植业(耕作业)经济林(果树、茶树)平原:高原:林业丘陵:畜牧业探究分析土壤对农业的影响6/ 2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茶树适宜的生长条件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当的土壤条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0-湘教版
料,能够反映水稻种
植业的什么特点?
2、点评小组回答的问
题,补充商品率的相
关概念,板书呈现最
终的结果。
PPT 故事文本
学生能够根 据给出的许 多材料,快 速从中提取 有用地理信 息,进行归 纳总结。
课 堂 教 学 过 程学 设习 计新 思知 路
环 1、 读种植特点 4
1、每个同学根据
节 (放背景音乐):
听到和看到的材料
6 尽管日子过得并不富 归纳出一个水稻的
裕,可是这片土地寄 种植特点:劳动量
托着乡人世代传承的 大。
崇敬和感激。从整地- 2、小组讨论,内
育苗-插秧-除草除虫- 部交流得出统一答
排灌水到收割,每一 案,小组代表举手
颗稻苗都要经手四五 抢答。
遍,这片土地洒着他
们一整年的汗水。一
家人无论老少,皆需
板书呈现最终的结
果。
环 1、 读种植特点 2
1、每个同学根据
节 (放背景音乐):
听到和看到的材料
4 水库水渠的建成让大 归纳出一个水稻的
家过上了不用看老天 种植特点:小农经
爷脸色吃饭的日子, 营,家庭为单位,
基本上食可果腹、衣 人均耕地少。
可御寒。(PPT 翻页) 2、小组讨论,内
包产到户以后,每家 部交流得出统一答
举手抢答。
温度了,相较于小
麦、棉花、油菜等作
物,其最适温度已经
算很高的了。(PPT 翻
页)水稻也像人吧,
在高温里需要补充大
量的水分的,每一亩
稻田,种植一季水稻
需要消耗 350-450m³
的水,和其他作物相
比水稻可算是当之无
愧的水货了。尤其是
在最重要的分蘖期和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导学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农业的区位因素1、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分类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按生产对象分类①通常分类:种植业(植物)、畜牧业(动物)、林业、渔业、副业②主要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分类①粗放农业:低投入、低产出②密集农业:高投入、高产出按产品用途分类①自给农业②商品农业)2、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不违农时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几大类?举例说明如何影响?(1)自然因素※知识链接光照与热量既区别有联系,光照多,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越丰富,光照不一定多。
衡量指标我国分布规律对农业影响光照年太阳辐射东多西少,青藏最丰富,四川最少分布与产量热量积温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递减农作物种类,种植制度,栽培方法等(3)农业技术经济因素4、积温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的含义,了解种植方式和作物熟制的主要类型。
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
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般以℃为单位,有时也以度·日表示。
※知识积累:温度带范围≥10℃积温作物熟制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1600℃一年一熟。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1600—3400℃一年一熟。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湘教版必修2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学习重点: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难点: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学习方法:综合分析法学习过程: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物的选育、、优化而发展起来的,与条件关系密切。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因素:农业对其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地形、、水分等。
(2)因素:包括、、生产技术、、耕作制度。
(3)因素: 、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思考: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1.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2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3.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4.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5.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不同地区,利用当地条件,发展农业,并在地区间开展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组合。
2、农业类型(1)自给型农业:自给自足为主,主要分布在的国家和地区。
(2)密集型农业:单位面积上投入的、和比较多,以增加产量。
(3)混合型农业:和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
(4)商品化农业:农作物的商品率比较高(5)地中海式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6)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
3、水稻种植业(1)生长习性: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尤其需要大量的(2)水稻生产属于密集型农业。
(3)分布于、、等降水丰富的地区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A、光热B、水源C、地形D、土壤2、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3、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C、肥沃的冲积平原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A、市场B、地形C、土壤D、水分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A、运费少B、质量高C、科技含量高D、生产资料投入多6、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B、因为自然因素可以改造,所以任何地区都能发展种植业C、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是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D、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7、目前,农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B、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C、市场需求的变化D、流动人口的变化8、关于农业分类的提法,正确的是()A、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区别是依据农业生产对象B、粗放农业属于畜牧业C、种植业都属于密集农业D、我国当前农业是以商品农业占优势9、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①劳动力②技术装备③生产技术④种植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②粮食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经济作物③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小麦种植④小麦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水稻种植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材依据: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1)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教材分析:本节是在第一节综述了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的基础上,具体讲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课阐述了农业区位因素。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安排合理,正文简洁明了,阅读内容拓展学生眼界,促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
一、学生自学——精准定位1、达成目标课程目标内容要求:运用所了解的知识,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形成的原因学业要求: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形成要有所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分析某地或种植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认知,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来评价某一区域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乡土地理认知和知识理论的结合学习,让学生学习到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划分的原因,运用案例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3、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在必修一教材学习的基础上具备了一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具有一定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地理利于理解教材理论,同时用理论帮助指导生活。
4、自学安排1、观看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分布的记录片2、观察农业区位因素分布的示意图,观察农业区位分布的特点3、完成关于农业区位因素预习填空4、以小组为单位,对农业区位因素分布的原因分布进行相应的讨论研究二、展示质疑——能力进阶自学反馈:观看农业区位因素分布图,说明分布的原因及特点预测问题1、农业区位分布的概念教师活动;汇总小组回答,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设计意图:选择农业区位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浅到深,由点至面进行相应的学习探究,经过层层递进进行逻辑推导,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区域的角度认识多种地理知识,提升区域地理认知能力。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第一课时)一、1.农业区位的含义自然因素:2.农业的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比较稳定,发展变化较快。
5.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等。
6.说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B.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B.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C.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D.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是地形3.影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市场4.受交通运输影响最明显的是()A.春小麦B.棉花C.奶牛业D.玉米5.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B.政策C.技术条件D.市场6.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原因是()A.技术力量达不到B.不利于水土保持C.不能耕作D.交通不便7.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市场B.土壤C.地形D.水分8.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政策9.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A.政策B.交通运输C.科技D.市场10.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A.政策变化B.市场需求变化 C人口增长趋缓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二.双选题11.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出口国是()A.美国B.法国C.荷兰D.新西兰12.国的弗罗里达州利用光热优势,重点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主要依赖于()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B.市场的需求C.政策D.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13.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A.平原地形为主B.雨热同期的气候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的推广参考答案:一、1、C 2、B 3、A 4、C 5、D 6、B 7、B 8、A 9、D 10、B 11、CD 12、AD 13、CD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第二课时)一、农业地域类型1.读图思考:季风区水田农业的主要作物是分布:2.问题探讨: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②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从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口密度上看:从生活习惯上看:从种植历史上看:3.问题探讨:季风区水田农业的特点是什么?特点:①小农经营:以为单位,人均耕地②产量高,但低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④水利工程量——原因4.商品谷物农业和季风区水田农业的特点的比较5.问题探讨:季风水田农业有哪些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措施是什么?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水稻不能生长在()A.热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2.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水田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单产高,商品率高3.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不符的是()A.家庭经营B.商品率低C.田地规模小D.采用旱地直播4.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条件有:()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C.人多地少 ,精耕细作D.便利的交通运输5.有关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 B投入劳动多,单位面积产量低C.普遍应用新的科学技术D.各国机械化水平都很低.二、综合题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______、B_________、C______。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2020年第3期课例精品“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林爱民1,邹邵林2(1.湖南省湘潭县中小学教研室,湖南湘潭411228;2.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5)摘要:该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运用问题式教学方式,以水稻生产的时空差异为线索,从湖南成为“九州粮仓”到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的打破,传统水稻生产实现全程绿色生产且平均亩产创新高的真实情境中,整合农业区位因素;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实现思维进阶,理解党和国家新的发展理念,树立人地协调观;安排学生课前进行农村家庭经济收入调查,并学会整理数据,用图表呈现农业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在探究活动中获取新知,正确表达观点,提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关键词:农业区位因素;地理核心素养;劳育教育一、课标解读课标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
内容解读:课标要求采用案例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典型实例来掌握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尝试构建知识框架。
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收集和呈现农业活动数据、图表和地图。
初步学会描述农业生产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解释不同农业活动进行区位选择的依据,增强劳动观念的教育。
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的选择和变化,提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教材分析湘教版教材在“农业区位因素”这一框题下除三段正文外,还安排了一个探究、三段阅读材料和两个活动,教材能很好地贯彻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考虑湘潭县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生活感知,课堂教学选择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由易渐难,从常见且典型的农业活动场景切入,结合现代农业新特征,逐渐深入探索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的干预和促进,以探究式学习方法为抓手,提供鲜活有用的素材,为学习创设有活力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获取新知,提升地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①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②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和条件。
③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影响农业活动的区位因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阅读P59-62整合答案)
⑴农业是社会经济活动,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 或饲养 ,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人类活动。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⑵
气候: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它决定了农作物所获得的 、 、 的多少。
因此,发展农业生产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水源: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源。
特别是缺水地区发展农业必须要解决灌溉水源。
地形:(坡度和高度)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 业。
山地、丘陵适合发展 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农作物。
如南方丘陵地区适合种植茶树、杉树等。
国家政策:鼓励或限制性的政策、税收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
市 场: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 。
交 通:现代农业特别是商品农业必须要考虑交通因素。
特别园艺业、乳畜业
必须要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
科学技术条件: 素质、 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品种改良、技术装备等.
3、对农业影响因素的改造:对温度、水分、湿度因素的改造,如 农业;
对自然条件因素的改造,如在丘陵缓坡上
修 。
4、案例分析: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P60活动)
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5、案例分析: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P61活
动)
①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②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③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6、案例分析: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P62活动)
①产自阿根廷折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②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③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④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⑤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7、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 条件,发展 的农业
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 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
地域单位的组合。
农业生
产要按照 规律和 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
则 ,宜 则 ,
宜 则 ,宜 则 。
P62-63
8、P65活动
1.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有 ;畜牧业有 ;混合农业有。
按投入状况分:集约型农业有 ;粗放型农业有 ;
按产品用途分:商品化农业有 ;自给型农业有 ;
2.在世界上,小麦、水稻、玉米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原因
是什么?
①小麦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②水稻主要分布在 洲人口稠
密且水热丰富的 带、
带地区;③玉米分布在夏季 的地区。
原因:不同的粮食作物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而世界不同地区的环境存在差异,导致三种粮食作物在地区上的差异。
二、补充知识
1、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带
玉米带
乳畜带
亚洲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示意图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示意图
2、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示意图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示意图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示意图
注: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农业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3、根据图中信息,把图中字母填在左侧空格中,并说明理由:
①奶牛场,理由:
②小麦田,理由:
③果场,理由:
④园艺场,理由: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