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弹琴刘长卿
古诗词赏析:刘长卿《弹琴》
古诗词赏析:刘长卿《弹琴》《弹琴》作者: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翻译】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
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赏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诗题一作“听弹琴”(《刘随州集》)。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注重“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
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
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
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
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
“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
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
唐诗赏析-刘长卿《听弹琴》原文及赏析
刘长卿《听弹琴》原文及赏析'《听弹琴》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长卿《听弹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一作:七丝)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七弦琴弹奏的声音清冽,曲调悠扬起伏,琴声凄清好似风如松林。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
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古调:古时的曲调。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
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诗题一作《弹琴》,此据《刘随州集》。
从诗中“静听”两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诗的前两句是说,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琴,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有七条弦组成。
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状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
风来松下的清幽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后两句是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的背景。
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商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
唐诗赏析-刘长卿《听弹琴》原文译文赏析
刘长卿《听弹琴》原文|译文|赏析'《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整首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一作:七丝)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注释⑴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
丝:一作“弦”。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⑶古调:古时的曲调。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
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
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
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
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
“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
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
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
听弹琴(唐·刘长卿)
• 古调:古时的曲调。
诗意解读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 七弦琴弹奏的声音清冽,曲调悠扬起伏, 琴声凄清好似风入松林。
诗意解读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 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诗情解析
• 这首诗借“古调今不弹”,抒发了诗人怀才不 遇、缺少知音的遗憾之情。
课后练习
听弹琴
【唐】刘长卿
诗人档案
•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 宣城(今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 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古诗赏读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字词注释
• 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 音清越。
•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 有《风入松》的调名。
刘长卿弹琴注释译文
《刘长卿的〈弹琴〉》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看看刘长卿写的《弹琴》这首诗。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诗里说的“泠泠七弦上”,“泠泠”就是形容琴声清脆好听,“七弦”就是咱们知道的琴有七根弦。
“静听松风寒”呢,就是说静静地听着这琴声,好像感觉到了松林里寒冷的风。
“古调虽自爱”,意思是虽然自己喜欢这古老的曲调。
“今人多不弹”,就是现在的人大多都不弹这种曲子啦。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一首老歌,可是其他小朋友都不太喜欢,就像这首诗里说的一样。
小朋友们,这首诗是不是有点意思呀?
《讲讲〈弹琴〉》
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刘长卿的《弹琴》哟!
诗开头说“泠泠七弦上”,就是琴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然后“静听松风寒”,咱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听着这样的琴声,就好像站在刮着冷风的松林里。
“古调虽自爱”,就是诗人说他自己很喜欢这种古老的曲调。
最后“今人多不弹”,就是现在的人不太喜欢弹这样的曲子啦。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就像咱们玩的一些老游戏,虽然有人很喜欢,但是很多小朋友都不玩啦。
小朋友们,能明白这首诗了不?
《说说〈弹琴〉这首诗》
小朋友们,《弹琴》这首诗是刘长卿写的哦。
“泠泠七弦上”,一听就知道琴的声音很好听。
“静听松风寒”,好像听着琴声就能感觉到冷冷的风在松林里吹。
“古调虽自爱”,诗人说他自己可喜欢这种古老的调子啦。
“今人多不弹”,但是现在好多人都不弹这样的曲子。
比如说,有个爷爷会唱很老的歌,可他的孙子孙女都不爱听,就有点像这首诗里说的情况。
小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喜欢这首诗哟!。
五字句的古诗
五字句的古诗1、《弹琴》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送上人》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8、《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0、《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刘长卿《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刘长卿《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附答案
导读:刘长卿《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翻译】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
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诗意七弦琴上发出泠泠的音响,原来是〈松风〉凄清的曲调,虽然我喜爱这类古老的曲子,但今人多已不大弹奏了。
【阅读训练】
1.结合诗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静听”二字的?
2.琴为心声,细读此诗,你能读出诗人怎样的心声?
【参考答案】
1.答:描写了弹琴者入神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琴声的超妙
2.答: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怀才不遇借听弹琴声,感叹世风日下,不弹古调,自己的爱好不合时宜,抒发了使人感到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寂寞心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刘长卿《听弹琴》原文+赏析
刘长卿《听弹琴》原文+赏析刘长卿《听弹琴》原文、译文、赏析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⑴泠(líng)泠:清凉、凄清的样子。
此处指清越的琴声。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风入松》的调名。
【译文】七弦琴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静静地听着风吹入松林的凄清的声音。
即使我是那么喜爱这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大多已经不再弹唱了。
【赏析】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
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
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
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
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
“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
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
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
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
听弹琴古诗译文
听弹琴古诗译文
听弹琴
刘长卿刘长卿〔唐代〕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
七弦琴弹奏的声音清冽,曲调悠扬起伏,琴声凄清好似风入松林。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注释
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
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古调:古时的曲调。
《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极写琴音的美妙,营造高妙的音乐境界,表现弹琴人高超的技艺;后两句是议论性抒情,慨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调,喻指世人只知趋时随俗,表达了世无知音、孤芳自赏的感伤情怀,体现了诗人不趋时俗的清高品格。
全诗语言含蓄,境界清雅,巧用双关,意蕴深远。
【古诗文阅读】刘长卿《弹琴》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长卿《弹琴》阅读答案附赏析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菽园吉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融合诗句说道说道你就是如何认知“菽园”二字的?
答:描写了弹琴者入神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琴声的超妙
2琴为心声,引经据典此诗,你能够念出诗人怎样的心声?
答: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怀才不遇借听弹琴声,感叹世风日下,不弹古调,自己的爱好不合时宜,抒发了使人感到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寂寞心情。
【注解】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译者】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
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诗意七弦琴上发出泠泠的音响,原来是〈松风〉凄清的曲调,虽然我喜爱这类古老的曲子,但今人多已不大弹奏了。
【经典诗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听弹琴》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听弹琴》全诗翻译赏析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 虽然自己喜爱这古老的曲调,但是现在一般人多不喜爱弹它了。
[出自] 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诗题一作“弹琴”。
泠泠:洋溢貌。
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译文: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
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
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大历中,官至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贬南巴尉。
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
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
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
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赏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
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
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听弹琴》刘长卿古诗赏析
《听弹琴》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注释
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
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古调:古时的曲调。
鉴赏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弹琴刘长卿
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表现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遗憾。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译文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
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
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
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
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
“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
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
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
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
“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
“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刘长卿
刘长卿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
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
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
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
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
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