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闻事业史

合集下载

外国新闻传播史日本德国

外国新闻传播史日本德国

万份。
④ 广播电视实行公营鱼私营并存的双轨制:
公营台: 德国公共广播联盟 ARD
私营台: 卫星电视一台
德国电视二台 ZDE
卢森堡广播电视台
电视七台
二、特点
① 广播电视是各个社会阶层代表组成的公众机构; ② 严格来讲,德国没有全国报纸,一些报纸都是地
方性的,只不过是跨地区发行。全德大报不过10 多种,却有1600种地区版,形成子母报的独特现 象。
报业现状
《共青团真理报》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劳动报》第二 《俄罗斯报》和《俄罗斯消息报》官方报 纸 《消息报》 《真理报》 周报:《论据与事实》发行量最大
通讯社
俄通社-塔斯社 俄罗斯新闻社
德国的传媒业
一、现状
① 出版报纸约375种,报业市场主要由三家大报业
集团控制。
施普林格集团占70%的市场份额,有《图片报》 和《世界报》; WAZ集团发行近40份报纸,《两德汇报》是旗 舰报,发行量为60万份;
霍尔茨布林克集团,有新闻周刊《时代周刊》。
② 在政界、经济界有影响的大报是《南德意志报》、
《法兰克福汇报》、《世界报》、《法兰克福评 论报》等。
③ 其中发行量最大的是《图片报》,日发行量470
④ 日本媒体基本上囿于日本国内,除了富士电视公
司在美国有一家公司外,其他大的媒体都没有实 施跨国经营。
俄国
报业历史: 1880年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工人曙光报》 1897年全俄第一份社会主义报纸《工人报》 1900年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 1905年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份机关报《前进 报》、第一份合法的日报《新生活报》 1912年《真理报》
意大利的传媒业
意大利的主要报纸和通讯社

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节 两次世界大战与报业
一、一战与报业 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最终确立了现代报业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阪系的《朝日新闻》和《大 阪每日新闻》因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贯彻商业主义的 办报方针,逐步走上了日本报业霸主的道路。 一战以后,“白虹贯日”事件——日本历史上最大 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 二、二战与报业 从30年代起,日本报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失 去了应有的独立性。
19世纪50年代 《爪哇新闻》 1862 公开发行《官版· 巴达维亚新闻 》——日本最 早的官方译报 上述报纸,都是原样翻译或翻印的,报纸形式、印 刷手段都很落后。除了《官办· 巴达维亚新闻》曾使 用过荷兰人于1849赠送给幕府的一台手摇印刷机印 制外,其他“官版”报纸还是沿用过去的木版手工 印刷方式,有的甚至是手抄出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亚洲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日本有着世界上 技术程度最高、最普及的广播电视网,新加坡、韩国、马来 西亚及西亚等国的广播电视业也较为发达。而一些国家如不 丹至今还没有创办电视。 亚洲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虽然差别很大,但还是有着一 般的规律可循: 首先,大多数国家的广播电台主要实行国有制,由政府部门 控制; 其次,大多数国家商业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经济收入,主要 来自于广告费和收看收听费; 第三,大多数电台、电视台缺少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 第四,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已慢慢承认广播、电视可作为教育 和培养人才的工具; 第五,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用,新闻现场演 播越来越现代化; 第六,由于高生产费用和生产技术的缺乏,许多国家需要花 高价引进外国进口节目(尤其是电视节目)。




发展新闻学是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学者提出的一种要 求从正面报道他们国家发展状况的新闻学理论,形 成于20世纪70年代。 要求打破国际新闻传播中的这种不平衡和不平等的 状况,建立起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 他们提出,西方新闻界应当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 注意从事件发展过程完整地报道事件;注意既报道 突发事件,也报道非突发性新闻;尽力扩大报道面, 全面反映发展中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论战时(1931-1945)日本的新闻事业

论战时(1931-1945)日本的新闻事业

论战时(1931-1945)日本的新闻事业【摘要】:1931年满洲事变后,日本政府为了使”国策”与”国论”一体化,为其侵略战争服务,首先策划把舆论界的大亨新闻业纳入战时轨道,对新闻业进行了严格控制。

文章试图从日本统制新闻机构的演进和完善、日本新闻界的冲击--反应及日本新闻的特点三方面来阐述战时日本的新闻事业。

【关键词】:战时日本;新闻事业;控制;统制一、日本新闻统制机构的演进及完善(一)情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新闻统制机构的初步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国际和国内舆论中都处于不利地位,为了形成”国策”与”国论”相一致,更好的推行日本的侵略政策,对新闻内容进行判断、指导,使其不违反国家利益成了当务之急。

为此日本于1932年9月在外务省的筹划下成立了情报委员会。

情报委员会对新闻报纸的检阅做了严格规定,对其中不符合国家统治言论、思想的新闻坚决取缔,它有权发行或停止新闻刊登。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情报委员会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联络机构。

情报委员会的宗旨和任务进一部明确和细化。

其宗旨,主要是政府为实现关于内政外交的控制,特别是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情况下,统一宣传机构,从而为国家的法西斯统治服务。

具体任务如下:”一,作为推行国策基础有关情报的联络、调整。

二,有关内外报道的联络、调整。

三,有关启发宣传的联络、调整。

”①此时仅仅是对新闻的初步统制。

(二)内阁情报部的成立是日本政府新闻统制机构的发展时期1937年6月近卫文摩登台组阁不久,受军部指使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政府援引在1909年5月公布的《新闻纸法》中有关新闻刊载的规定,限制新闻报道。

比如,日本陆军、海军、外务大臣有权禁止报刊登载有关本省事务的稿件。

同时为集中力量对外宣传和强化其国内对新闻的统制,于1937年9月把情报委员会扩充为情报部,以陆海军及外务省为中心,指挥全国新闻事业,把宣传的机构编入战时体制。

1939年9月在扩充内阁情报部机构的第一次议会上,大致作出了四项决定。

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谈及日本,我的印象是: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国民严谨的工作态度、礼貌、野心强、善于学习、科技领先、政局动荡,这是日本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其传播业发达的原因。

通过仔细阅读教材,我归纳出日本的新闻传播史有以下特点:1、外国人对在日本报业发展中产生较大影响不同于一些欧美国家,日本的新闻业是由外国人开始的。

先是幕府下令翻译外文新闻书和报纸,之后,又出现了由外国人经办的日文报纸。

这些报纸以传播外国文明为主旨,虽然有文化侵略的嫌疑,但同时也为当时闭塞的日本带来了新鲜且丰富的信息,在幕府末年占了主导地位。

也由于其数量多、存在的时间长,对后来的日本人经办自己的报刊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外,二战后,美军进驻日本,废除了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同时扶助资本主义发展,推行“民主改革”,使日本加速转型成资本主义社会,从而解放了新闻业,更加民主、自由的环境对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军对日本的新闻业同样进行了改革:废止了有关限制新闻自由的法令且有关部门不得再颁布对新闻自由的限制令,颁布“人权法案”,取消内阁情报局,取消“一县一报“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新闻自由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护了新闻业的基本权利——“说真话”的权利。

从数据来看:短短一年的时间,日本已有报纸180家,可以证明,美军将“新闻自由”规定入法律,使其受到法律的保护,并将报纸和政府分离开,使报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闻自由,促进了各家报纸的公平竞争,使报纸的数量、质量都有了提升。

尽管如此,这种由外国人强行建立的新闻自由也不是绝对的,虽然报业不再受到日本政府的控制,但必须“服从维护占领军安全的需要”,受美军严格监控之下,回避报道美军的负面消息,享受到的自由十分有限。

2、政局多变让官报成为舆论武器日本的近代报纸正是在明治政府和幕府的斗争中出现的,所以报纸作为舆论工具,随着两派之间斗争的加剧而不断发展。

明治新政权建立的最初十几年中,围绕着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统治集团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外国新闻史讲义第七章

外国新闻史讲义第七章

பைடு நூலகம் NHK
• NHK的基本方针:不侵害公共安全及和谐的公共 氛围;在政治方面要有公平对待的态度;必须保 持报道的真实性;如果遇到多种意见相互对立, 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论点的阐述;教养、教 育、新闻和娱乐节目的比重相当。 • 节目制作原则:满足公众所期待的丰富节目编排, 要尽力向较高文化水准努力,制作质量精湛的广 播节目;面向全国进行节目传送;保存日本原有 的文化特点,加大对新兴文化的知识普及。
日本早期报业
3、日本近代报业的开拓者:外国人 《长崎航运及广告报》1861年英国人汉萨德 4、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公报《太政官日志》 1868年,日本第一份官报 5、佐幕派与倒幕派的论争
二、日本近代报业
1、1869年日本第一部关于新闻业的法规《报纸印 行条例》,确立了有限度的出版自由制度。 2、1870年4月《横滨每日新闻》创办,日本诞生第 一份近代报纸。在日本政府支持下,日本的报业 起步较快(设立“报纸纵览所”方便民众阅读报 纸) 3、短暂的政论、政党报纸时期(“急进论”与 “渐进论”;“民权派”与“官权派”;1881年 开设国会后出现政党报纸)
五、日本的通讯社
• 共同社:1945年创立,日本最大的通讯社。 • 时事社:1945年,对外报道为主。 六、广播电视事业 1、NHK日本广播协会: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 机构,创建于1926年。按照日本法律规定, NHK是日本唯一具有公营性质的媒体机构, 也是实行自主经营的“特殊法人”。
NHK
• 不以赢利为目的,不播放广告,通过制作 新闻、文化娱乐节目,提高国民的文化素 养,其经费来自电视机执照费,经济自立。 • 自成立以来,日本广播协会的电视节目受 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收视率居高不下,已 经发展成为亚洲地区影响最大的广播机构, 以对国内外新闻“迅速”、“准确”的报 道在国际传媒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顾昕教授-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顾昕教授-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每个阶段历时均不长 每一次都围绕某具体问题形成焦点
17
商业性报刊时期

1870——80年代出现的廉价商报特点 80——90年代日本商业报刊学习西方 经营管理方式 内容、版面 竞争、兼并
18
小报的出现
19世纪70年代 假名排版印刷
内容与风格
可视为日本现代报纸的前身


表现畸形
三大报鼎立
25



杂志进入商业化阶段
日本现代杂志的先驱
《西洋杂志》

迈向商业化方向 《日本大家论集》 《日本之法律》等
26


产业化的畸形发展
官方制约


新闻炒作
制造不正常的社会舆论
27


明治—大正时代的新闻政策
明治维新—新型的专制政体


《大日本帝国宪法》—法律限度


通讯社 报刊
30


政府对报刊的控制
成立“内阁情报局”


制定新闻统制法规
“一县一报”的兼并措施
31


对日本新闻业的改造
(联合国军“自由主义”的性质)
出台纲领性文件 新宪法确立的表达自由权


改组通讯社
确立广播电视体制 确立“编辑权
32
二战之后的50多年


总的特点
五大格局未被突破并且与广电网结合

办报者均处于幼稚阶段
11


官报的特点
出现于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后) 基本没有一个独立的阶段
少有官方专门单独创办的报刊
12

日本新闻史

日本新闻史

日本新闻史一,开端:1868明治维新,报业开始发展1869第一个新闻法《报纸印行条例》1879第一份日报《横滨每日新闻》政府对报业的扶持:公费订报设立读报栏和报纸阅览室实行邮政优惠政策设立报纸读解会、报纸纵览所1881政党纷纷成立,各党创办机关报政党报纸特点:报纸与政党同一化读者与记者同一化存在时间很短二,日本的重要报纸:1《朝日新闻》:1879大阪创刊,早期为插图小报,以不偏不党为原则1888东京,增印《东京朝日新闻》,1940统称《朝日新闻》1200万发行,在北京、曼谷、伦敦、华盛顿、开罗设有五个新闻总局2《读卖新闻》:1874东京,初为市井小报,持“俗谈平话”方针,以刊载通俗小说为主1942与《报知新闻》合并更名《读卖报知》1946回复刊名《读卖新闻》报纸政治立场倾向于右翼3《每日新闻》:1872《东京日日新闻》1911与《大阪每日新闻》合并,1943采用现名以中立和独立为办报原则,“争论之下,真理显现”4《日本经济新闻》:简称《日经》或《日经新闻》以财经新闻为主,是日本公认的在政治经济方面相对权威而较少政治派系色彩的报纸5《产业经济新闻》:由富士产经集团旗下的产业经济新闻社发行前身是1993大阪创立的《日本工业新闻》自称“不避讳、不一窝蜂,讲重点的报纸”三,日本的通讯社最早的通讯社:1887东京急报社现在重要的:共同社1945日本最大;时事社1945四.关于NHK:日本广播协会(公共广播电视公司)1926东京广播电台与CNN、BBC并列经营理念:广播技术的领先者;保持相对于政府和其他组织的独立性,以观众和听众的利益最高准则和目标NHK环球广播网:NHK对外广播电视传播的总成由三种广播电视机构组成:NHK环球广播网TV,NHK环球广播网收费电视频道。

NHK环球广播网日本国际广播电台;为海外日本人提供信息,向世界介绍日本。

日本一战二战时期新闻传播史

日本一战二战时期新闻传播史

4
白虹贯日
《大阪朝日新闻》在报道这次记者会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 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
“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它表明,俄国十月革命胜 利后,为了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与发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觉,加强了舆论。
一战与报业——战后报业
➢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日本最终确立了军国主义体制时, 报业很快就被纳入专制统治下的“战时体制”,其仅有的一点自由 主义色彩也被剥夺殆尽。
日本新闻传播事业
两次世界大战与报业
两次世界大战与日本报业
一战与报业
战前报业 战时报业 战后报业
二战与报业
战前报业 战后报业
一战与报业——战前报业
早在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报业
就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最终确立了现代报业的基础。
特征: ✓与政府联系密切。(“国权皇张”“举国一致”“奔赴国难”) ✓无论在新闻报道方面,还是在技术手段方面都取得了
1939年: 1942年: 848家 54家
总结
通过以上措施,日本将新闻业全面统制起来。
实现了所谓“国家统一指导”的体制。为争取言论自由 和生存、发展的权力,日本的报纸也曾表示过一定程度 的反抗,但是在军国主义的淫威之下,很快就被镇压下 去。
总之,这一时期的日本报纸在制造战争舆论、使日本民 众滋生盲目的战争意识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成为日本 军国主义战车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之,这一时期杂志取代了报纸原有的地位,在思想领域发挥着 主导作本报业便受到了 越来越严格的控制,逐步被军国主义 势力所左右,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 二战时期,政府更是将报业纳入“战时体制”,使它成为 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宣传工具。

日本 一战二战时期 新闻传播史

日本 一战二战时期 新闻传播史

地方版:
随着地方版的增设,大报地方通讯网更趋完备,通讯员遍布全国。 (明治末期,《国民》首出地方版,大正时期扩展到其他各报。)
二战与报业——战前报业
☆技术手段的变化:
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的改进、提高,专用电话线的开通, 为报纸的大量发行,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 1923年6月,《大阪朝日新 1920年,《大阪每日新闻》 闻》、《大阪每日新闻》、《时 首先从美国进口高速轮转印刷机。 一战前,日本各报普遍使用 事新报》以及“电通”经与邮政 而后,各报也竞相从国外购入先 的是马里诺尼轮转印刷机。但速 进的印刷设备。从20年代起,日 部交涉,获准在大阪和东京质检 度已经日渐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 架设专用电话线。与此同时,许 本已经能大批量的生产新闻用纸, 社会需求。 并铸造各种型号的铅字。 多报社还安排专人培训信鸽,利 用信鸽快速传递信息也获得成功。
为了加强对新闻言论的统一管制,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于1936年 成立了“内阁情报委员会”,1937年更名“内阁情报部”,1940年 改名“内阁情报局”。该局由政府各部门有关官员组成、直属内阁 首相,是负责统制宣传的中枢权利机关。
职责:
(1)处理有关推行国策方面的事项,统一收集情报、监督报道及组 织宣传 (2)根据“国家动员法”对报纸及其他出版物进行管制 (3)指导或取缔广播事项。
《时事新报》财力有限,不能用电报同其他报社竞争。 其他大多数报社更无力派遣驻外记者,只能依靠路透社的电报。 《朝日新闻》同路透社、英国《伦敦泰晤士报》还有特别合同; 《大阪每日新闻》同合众社也有特别合同
一战与报业——战后报业
1
一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与联军统帅共同
签订停战协定为标志而告结束。 人民要求“不干涉俄国”“立即撤军”,再加上“米骚动”,国民反战 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 没有明确理由”。为此,先后有56家报纸被内阁勒令停刊。同时,内阁 还禁止报纸报纸报道有关”米骚动”的任何消息。

第七章 日本新闻史

第七章 日本新闻史

三、战争中的日本报业
1、日本报业为对外战争大造舆论 、 原因:举国体制, 原因:举国体制,报业也被纳入到日本军国 主义体系; 主义体系;对外战争扩大了民族和国家的 生存空间;单向的舆论臣服了报纸言论; 生存空间;单向的舆论臣服了报纸言论; 报业硬实力显著增强( 报业硬实力显著增强(现代新式新闻事业 的实力),软力量相对落后( ),软力量相对落后 的实力),软力量相对落后(黄色新闻时 代的水准)。 代的水准)。 2、一战中的日本报业 、
日本近代报业
4、大众化报刊时期 、 面向下层读者的小报出现, 面向下层读者的小报出现,1874年《读卖新 年 闻》和1879年《朝日新闻》; 年 朝日新闻》 1887年报业开始商业化经营、市场化竞争 年报业开始商业化经营、 年报业开始商业化经营 杂志业: 西洋杂志》 杂志业:《西洋杂志》1867年,日本近代杂 年 志先驱; 世纪末步入繁盛期。 志先驱;到19世纪末步入繁盛期。 世纪末步入繁盛期
第七章 日本新闻史
一、日本早期报业 1、“瓦版”、“读卖瓦版”(日本早期报纸 读卖瓦版” 、 瓦版” 的雏形): ):17世纪出现在日本东京街头的 的雏形): 世纪出现在日本东京街头的 类似于近代报纸的出版物, 类似于近代报纸的出版物,这种单面印刷 品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图文, 品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图文,经 烧制定型后,印在纸面而成。 烧制定型后,印在纸面而成。 2、17-18世纪幕府时期的“锁国时代”, 世纪幕府时期的“ 、 - 世纪幕府时期的 锁国时代” 信息对内对外都很闭塞( 信息对内对外都很闭塞(海外唯一的信息 渠道《荷兰传闻书》 渠道《荷兰传闻书》
2、一战中的日本报业 、
大规模的战地新闻报道实践 一战中《朝日新闻》 一战中《朝日新闻》迅速崛起 报业开始出现垄断趋势 3、一战后到二战前的报业发展情况 、 报界与政府出现冲突, 报界与政府出现冲突,最终报纸为政府降服 关西记者大会” 白虹贯日”事件) (“关西记者大会”,“白虹贯日”事件)

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背景简介:
• 日本是个岛国,由于外来种族融合的机 遇较少,在原始时期就形成了几乎单一 的种族和语言,因而历史上没有发生过 种族和民族冲突,甚至王室的血统从六 世纪至今,也是一脉单传,这在亚洲主 要国家形成的历史中,较为少见。
• 日本于公元六世纪进入文明社会,在此 之前几乎没有流下可考的文字资料。日 本文明的发展在18世纪以前较多地受到
读卖瓦版——
• 这是一种通过烧制瓦版而拓印的单张新闻纸, 内容多记载重大突发事件及怪异之事,如灾害、 战争、自杀、殉情等等,除文字外,还配以图 画,印制后由贩卖者沿街边卖边读,故称“读 卖瓦版”。 • “读卖瓦版”最早出自民间,制作和印刷者都 隐姓埋名,显然,它是一种非官方的非法出版 物。但由于它已具有现代报纸的某些特征,所 以被认为是日本报纸的萌芽状态。1818年最 终消失。
• 睦仁天皇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引起了广泛 的争论,日本民众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也整体处于兴奋状态,新闻业在这种 大环境的刺激下,发展极为迅猛。
• 1870年,《横滨每日新闻》创办,标志 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 1872年,由民间人士出面,创办了《东 京日日新闻》。此外,还有《邮便报知 新闻》等有名报刊问世。这些报刊的创 办,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中国文明的影响,因而它最早的文字记
载带有一定中国文化的特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6世纪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 国等西方国家与日本通商,并有一些现 代科学知识传播到日本。尽管从16世纪, 期起,为了抵御外来天主教的影响,日 本实行了近300年的“锁国令”,驱逐 传教士,残杀教徒,只能在指定港口与 中国、荷兰有限地通商,但是日本社会 还是在最后一朝幕府(德川幕府)时期 出现了简单的新闻传播形式,即“读卖 瓦版”。

C14日本

C14日本

四、大众化报刊的兴起
(一)小报的产生 最早出现的小报是1873年初创刊的《东 京假名书新闻》和《每日平假名新闻》。 1874.11.2《读卖新闻》 1879.1.25《先商业化的是《邮便报知新闻》,1886年, 该报仿照欧美模式,对报纸内容、版面、组织 机构乃至经营方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最引人注目的是《朝日新闻》,1888年,大阪 的《朝日新闻》打入东京,收买东京的《觉醒 报》,创办了“朝日”系统的《东京朝日新 闻》,从而形成了日本第一个跨城市经营的报 系。
三、日本人自己办的报刊
1868年年初,明治政府在京都出版了政 府公报——《太政官日志》报,这是日 本的第一份官办报纸。它专门刊登天皇 敕谕、政令及战报等。
第二节 “明治维新”至一战期 间 的报业
一、日本报业史上的第一个新 闻法规
明治政府参照外国报纸法,于1869年初 制定了《报纸印行条例》。这是日本历 史上第一个有关新闻的成文法规。
二、日报的问世
1870年4月《横滨每日新闻》的创办,标 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 报纸读解会与“报纸纵览所”
三、政论、政党报纸的出现
“民权派”与“官权派” “自由民权运动” “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主张把日本改造 成英、法那样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立宪帝 政党”则主张把日本建成德国那样的君主立宪 制国家。论战范围不断扩大,许多报纸卷入其 中。由于政党论争成为这一时期报纸宣传的最 突出的特点,日本新闻史把它称作“政党报纸” 时期。
1888年,三井财团的益田孝在政府的支 持下,创办了时事通讯社,1890年, 《邮便报知新闻》的矢野文雄创办了新 闻用达会社,1892年,新闻用达会社与 时事通讯社合并,成立了帝国通讯社。 1901年,日本电报通讯社出现。

日本新闻事业史

日本新闻事业史

报社东京总部
《日本经济新闻》
• 《日本经济新闻》的前身是1876年创办于 东京的《中外物价新报》,之后几易其名, 1946年定为现名,世界最大的经济报纸。 其办报方针是:中正公允,以期实现日本 国民生活的基础——经济的和平民主发展。 该报办有《日经商业》、《科学》等报刊, 它的经济信息很有权威性。
日本《每日新闻》
• 《每日新闻》的前身是1876年创办的《大阪日 报》,其办报方针是:独立于一切权力之外,通 过不偏左也不偏右的社论和报道,自由地为建立 民主社会作出贡献,通过为国际所关注的社论和 报道,为建立和平的社会作出贡献。报纸的口号 为“争论之下,真理显现”。该报有5726名职 员,21个海外支局,1995年日刊与晚刊共发行 240万份。办有《经济学人》、《星期日每日》 等刊物以及其他文化事业。
第四节
二战后的报业
日本五大报纸
• 日本的报纸基本上是商业报纸,一般采取 股份公司的经营机制。在报社的各项收入 中,广告约占40%。日报有综合性、专业 性以及娱乐消闲性报纸之分;在综合类报 纸中,又有全国性和地方性报纸之分。 • 全国性报纸有五家——《读卖新闻》、 《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 济新闻》、《产业经济新闻》,它们在日 本舆论界居于主导地位。
• 第三,编辑制度的变化 采取综合编辑制,对新闻报道进行统一的调度 和安排。社会版的编辑方针也发生了变化,报 道对象扩大;另外报纸还增加了地方版。 第四,技术手段的变化 各报竞相购入先进的印刷设备,采用先进的印 刷技术。这些都为报纸的大量发行、信息的快 速传播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
• 二战时期,日本政府对报纸的控制措施: • 第一,成立内阁情报局 该机构由政府各部门有关官员组成,直属内阁首 相,是负责统制宣传的中枢权力机关。其职责是: 处理有关推行国策方面的事项,统一收集情报、 监督报道及组织宣传;根据“国家总动员法”对 报纸及其他出版物进行管制;指导或取缔广播事 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情报局成为政府军事独 裁的言论工具。 第二,制定新闻统制法规

日本新闻史

日本新闻史
日本新闻传播事业史
• • • • •
一、日本的基本特点 1、岛屿国家 2、人口密度大 3、资源奇缺 4、民族性格独特
• 早期报纸:读卖瓦版
从官办新闻书到早期报刊
• 《荷兰新闻书》 • 《官版· 巴达维亚新闻》 • 外国人在日本办起了外文报刊
明治维新和日报的问世
• 为了摆脱落后的封建制度,明治政府提倡文 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使 国力日渐充实。此时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办报, 日本报刊得以发展起来。
• 日本政府和军部采取的一系列媒体法西斯化 措施 • 大规模的思想和人员整肃 • “国体明征运动”和精神统制 • 情报局对新闻传播的法西斯统制 • 国家直接管制广播业 • 合并通讯社,全面控制报刊的新闻源 • 报刊大合并
二战后的报业
• • • • • 日本的新闻改革 力量来自美占领政府 (1)解除报纸羁绊,允许自由发展 (2)实行管制审查,维护联军利益 (3)清除左派报纸,防止共党活动
“电波三法”确立了日本广播电视业公营和私 营并存的双轨体制。
返回
• 尊王派:《太证官日志》 • 佐幕派:《中外新闻》 • 1870年,《横滨每日新闻》问世,标志着日 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
从政论报纸到政党报纸
• “急进论”:《邮便报知新闻》 • “渐进论”:《东京日日新闻》 • 民权派:《东京· 横滨每日新闻》、《新闻杂 志》 • 官权派:《东京日日新闻》 • 自由党、立宪改进党、立宪帝政党等党派的 报纸
• 电波三法
• 民营广播电视 东京广播公司TBS 日本电视广播网公司NTV 全国朝日广播公司ANB 富士电视公司FTV 东京电视台
“电波三 法”:
•《广播法》——对日本广播协会和民间私营广播的性 质、地位、业务范围以及经营管理等做出了规定;

第七章 日本新闻事业史

第七章 日本新闻事业史

二、一战到二战的日本报业
第三节 当代日本报业
一、日本报业发达的原因 3、地理交通因素,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 交通工具发达,专卖制度,送报上门 4、教育普及 5、报人的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
二、日本人的心态与报业 1、“他人取向性格” Other Directed Type 日本人习惯以他人的标准行事,记者采访 路人某问题,得到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 还得考虑考虑,再看看新闻报道才能告诉 你”,因此日本人对大众传媒的依赖度也 较高 2、“趋同排异,追求整合”的社会心理 在自己生活的共同利益集团内部,每个成员 大都不喜欢标新立异,而是尽可能在认知 上与他人保持“和谐一致”
2、五家大报在内容上很雷同。
四、日本报纸的几大特点 1、记者俱乐部制度 • 最早是1890年成立“国会记者团”,后来演变为 “记者俱乐部”,设在政府机关 • 定义:为便于对公共机关持续性采访,由采访记 者组成的具有自主性的采访、报道组织——日本 记者协会定义。 • 作用:1、集中采访,统一立场,便于沟通;方便 记者不会漏报新闻;避免媒体抢新闻和抢时间, 可让各报纸同时得到新闻;消息不会被质疑,记 者承担较少责任,因为消息源可靠。 2、媒体被政府控制,信息被垄断;俱乐 部具有排他性;新闻雷同,报纸缺乏独立见解。
第四节 日本的广播电视
一、NHK 从国有的NHK到战后半官方的公营广电机构 二、民营广电
• 思考:比较近现代中日新闻业的发展,你 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一、从官办新闻书到早期日报 • 《荷兰传闻书》 • 《爪哇新闻》 •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人自己办的报刊 • 《横滨每日新闻》:1870年4月,日本首家 日报,标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 的诞生。
二、从政治报纸到政党报纸
第二节 日本现代报业

日本 一战二战时期 新闻传播史

日本 一战二战时期 新闻传播史

二战与报业——战前报业
☆经营方式的变化:
广告: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报纸开始大量刊登广告。 广告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所占篇幅更多了, 形式也愈益多样化。广告费也不断增加。
销售店:
直属销售店,专属销售店,签订合同的特约综合销售店。
二战与报业——战前报业
竞争激烈
改良设备
降低售价
大阪的《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 日发行量突破了百万份大关,一举确立 了日本全国性报纸的“双雄”地位。
2
压制言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言论自由
1918年8月25日,全国84家报社的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 会议形成决议: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辞职;要求言论自由;拥护立宪等。 《大阪朝日新闻》在报道这次记者会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 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 “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它表明,俄国十月革命胜 利后,为了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与发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觉,加强了舆论。
《时事新报》财力有限,不能用电报同其他报社竞争。 其他大多数报社更无力派遣驻外记者,只能依靠路透社的电报。 《朝日新闻》同路透社、英国《伦敦泰晤士报》还有特别合同; 《大阪每日新闻》同合众社也有特别合同
一战与报业——战后报业
1
一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与联军统帅共同
签订停战协定为标志而告结束。 人民要求“不干涉俄国”“立即撤军”,再加上“米骚动”,国民反战 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 没有明确理由”。为此,先后有56家报纸被内阁勒令停刊。同时,内阁 还禁止报纸报纸报道有关”米骚动”的任何消息。

日本百年新闻历程

日本百年新闻历程

日本百年新闻历程总结日本新闻自由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新闻自由的勃兴从16世纪末起,日本开始了近300年的锁国令,最后一朝幕府时出现了简单的新闻传播形式。

但幕府仍然垄断了很多与其特殊利益相关的情报,而仅通过“御触书”的法律形式,公示那些即使普通民众了解也无妨大碍的消息。

1853年,新闻自由随着西方的炮舰一同进入日本,为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和日本立宪改革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应了解海外信息的强烈需要,幕府于1862年1月发行了《官板巴塔维亚新闻》的翻译报纸,这成为日本报纸的开端。

但幕府仍从各个方面控制着报纸。

初到日本的报纸,作用相当于“政府公告”。

1868年,日本历史上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政治改革—明治维新。

这场重要的政治改革为新闻——自由在日本的生根发芽奠定了基础。

1874年,民权运动家板垣退助、江藤新平等起草的《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的发表,标志着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始。

随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持反对政府立场的民权派报纸诞生,同时,很多既有的报纸也开始转向反对政府,报纸从此成为自由民权运动和政党宣传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的重要武器之一,报纸的性质也完全转化为表达政治性或社会性立场的言论机关。

1875年6月和1882年4月修订的报纸条例和1875年制定的诽谤律,实际上取缔了言论自由,但反而促进了运动的发展。

1881年,日本报业由官报时期进入党报时期。

言论自由同年由立志社首次提出。

二.新闻自由的发展与抑制在制定明治宪法之前,新闻自由继续受到了民间制宪力量的热心拥戴。

并在后来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言论、著作印刷自由最终进入明治宪法文本。

新闻自由作为权利能够进入明治宪法并非偶然,它与当时的日本经济、社会与政治情况密切相关。

首先,“黑船”事件的冲击使日本人开始向世界广求知识。

言论自由论也由那些热衷于吸收欧美先进国家文化的开明官吏或留学生引入。

其次,日本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发展为新闻自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日本明治时代报业的发展研究

日本明治时代报业的发展研究

①磅礴:②逶迤:11. 给加横线字注音毒打______ 冻僵______二、阅读理解(30分)12. 读课文《大江保卫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的关头______的电杆______的沙包______的本色 ______的大决 ______战地撕咬14. 阅读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选段,回答问题。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六头。

”老饲养员回答道。

“好,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

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彭德怀深请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老饲养员流者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

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大家仍在请求。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六头牲口集中到了一起。

老饲养员拍者大黑骡子的脖子又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彭德怀背过脸去。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

六头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要间怒吼道。

手提机枪的方副官长把六头牲口向远处牵了牵,枪口对准了它们,大家都闭上了眼睛。

枪声响了。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新闻业

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新闻业

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新闻业一场改革之前,舆论的作用非常大,而报纸则是舆论的主要阵地。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新闻舆论就发挥了很大的传播作用,而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 *** 也有意识地加大舆论方面的宣传。

>明治维新前夜的舆论传播分为两种,其中,“瓦版”开创了民间信息传播的格局:“藩书调所”的设定,开创了官方信息的传播。

随着天皇重新回到国家的权力中心,在“佐幕派”的压力下,明治*** 越来越意识到掌握舆论的重要性。

在这一时期,*** 采取许可报纸发行和严格把控舆论的手段强化新闻传播管理,并出台了《报纸印行条例》,开创了报业活跃的平台。

>随着明治维新的深入,明治 *** 采取了开办学校,鼓励报业发展,对邮电、交通、造纸等工业加大投入等手段,使得日本国土上的舆论传播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开动了日本驶向近代化的进程。

>一、维新前夜的舆论传播>一般认为新闻舆论传播的主要渠道有两种,第一种是民间流传,第二种是官方传播,在明治维新前夜的舆论传播也不例外。

>其中在民间流传的方式主要依靠瓦版进行传播。

瓦版,出现于德川幕府主导的日本最后一个*** 时代,这种新闻印刷品由粘土制成,并雕以文图,最后经烧制定型。

“瓦版”来源民间,内容一般为自然灾害、怪诞之事等。

“瓦版”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信息传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日本的新闻传播的萌芽状态。

>官方传播开始于德川幕府设定了“藩书调所”,其主要职能是对荷兰报纸的翻译。

其中,《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日本最早的官方译报,一般认为它是日本近代报业的先驱。

>然而德川幕府时代并未久长,危机就在这个时候悄然来临了。

1853年7月8日,就在美国刚刚成为世界列强之时,将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派出并率领四艘带着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横冲直撞驶入横须贺港,而这时候的日本,正是经历了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时光,面对实在是实力相差悬殊的势力,幕府被迫签订了在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并且被迫开放了门户,而“黑船来访”和“不平等条约”以“瓦版”为传播媒介传遍全国,造成了人尽皆知的状态,幕府统治一时间岌岌可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日本新闻事业史
第一节 早期报业和近代资本主义报业
“读卖瓦版”:大约17世纪时,在江户(今日本东 京)街头出现类似报纸的出版物,这种单面新闻 印刷品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文图,经烧 制定型后,印在纸上而成,故被称为“瓦版”。 贩卖者沿街边读边卖,正式名称为“读卖瓦版”, 其内容多为灾害,战争,怪异之事等。读卖瓦版 虽然算不上正式的报纸,但已具有现代报纸的某 些特征,被认为是日本报纸的雏形或萌芽状态。
四是缴纳报费——每月25日之前店主都要到报社,按照专 卖合同约定的数额,以现金方式缴纳读者订阅报纸的费用, 并提取一定的比率作为提成报酬。
第四节 日本的广播电视
一、NHK 从国有的NHK到战后半官方的公营广电机构
二、民营广电
• 思考:比较近现代中日新闻业的发展,你 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二、日本人的心态与报业
1、“他人取向性格” Other Di者采访 路人某问题,得到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 还得考虑考虑,再看看新闻报道才能告诉 你”,因此日本人对大众传媒的依赖度也 较高
2、“趋同排异,追求整合”的社会心理
在自己生活的共同利益集团内部,每个成员 大都不喜欢标新立异,而是尽可能在认知 上与他人保持“和谐一致”
2)记者俱乐部内部协定(为了保证 采访顺利进行),也被称为“黑板协定”。
3、新闻稿的“无署名”制
• 重要新闻发稿前已经过部门和编辑会议两 次内容整理和取舍; 表面是记者名字被拿 掉实际上是记者的个人色彩和思想被拿掉 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报纸的立场和观点, 最大限度地抹去记者个人的色彩。
• 优点:保护记者免予承担责任;缺点:报 到缺少个人角度,易以千篇一律。
4、报纸的“专卖制度”
• 报社与发行店铺签订专营合同为特定的报 社提供专一的发行服务。(日本报纸发行 93%--专卖;5-6%--零售;0.5%--邮发)
• 优点:可让报社知道大概印刷多少报纸。
• 这一制度有三层内涵:一是专卖制,一家 销售店只卖一家报社的报纸;二是家庭订 阅制度;三是投报到户的递送制度。
一、从官办新闻书到早期日报
• 《荷兰传闻书》 • 《爪哇新闻》 •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人自己办的报刊 • 《横滨每日新闻》:1870年4月,日本首家
日报,标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 的诞生。
二、从政治报纸到政党报纸
第二节 日本现代报业
一、商业报纸的出现与现代报业的开端 1、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2、通俗小报的出现 《读卖》、《朝日》
四、日本报纸的几大特点
1、记者俱乐部制度
• 最早是1890年成立“国会记者团”,后来演变为 “记者俱乐部”,设在政府机关
• 定义:为便于对公共机关持续性采访,由采访记 者组成的具有自主性的采访、报道组织——日本 记者协会定义。
• 作用:1、集中采访,统一立场,便于沟通;方便 记者不会漏报新闻;避免媒体抢新闻和抢时间, 可让各报纸同时得到新闻;消息不会被质疑,记 者承担较少责任,因为消息源可靠。
3、传统的“家族意识”和村落的“团队精神” 完整地嫁接到社会各个领域——公司、社 会团体、政府部门、政党
报纸也是一个团队,所以日本报纸习惯于 “不署名”
4、垂直构造的集团与绝对权威的意见领袖
长幼有序,一言九鼎或是人微言轻
三、当代主要报纸和报团 1、五家大报兼有西方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的
特点
2、五家大报在内容上很雷同。
• 报纸专卖店的主要业务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上门送报——专卖店的店员每天三四点钟起来的第一 件工作就是把当地超市等企业委托发送商品广告传单插到 报纸里面,接着就开始挨家挨户地投递报纸。
二是上门征订报纸——专卖店店员每个月都要登门拜访读 者,收取订报费,并征求读者对专卖店服务以及报纸报道 的意见。
三是争取所在地区各种插页传单广告 。
2、媒体被政府控制,信息被垄断;俱乐 部具有排他性;新闻雷同,报纸缺乏独立见解。
• 1993年改革: 允许外国媒体进入记者俱乐部。 俱乐部归俱乐部,记者工作室向外界开放。 俱乐部费用由媒体支付。
2、报道协定制度。
• 报道机关自主制定对某些报道和采访活动 进行限制的协定。
• 两类:1)加盟新闻协会(NSK)的报道机 关;如《有关诱拐报道的协定》、《有关 地震报道的协定》
教材408页 3、原来的政党报纸演化为商业报纸
教材409页
二、一战到二战的日本报业
第三节 当代日本报业
一、日本报业发达的原因 1、竞争激烈带来内容上的高质量 2、历史的因素,民众关心时局,有读报的传
统 3、地理交通因素,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
交通工具发达,专卖制度,送报上门 4、教育普及 5、报人的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