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
行政法
第三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概念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权力在形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权,是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
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1.行政管理关系。
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能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管理关系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关系的双方只能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二是行政主体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指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
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行政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4.内部行政关系。
指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公务员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等。
(二)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就是指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表现形式,一般地,我们将其分为一般渊源和特殊渊源两大类。
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l)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行政法的特殊渊源:(1)法律解释;(2)其他规范性文件;(3)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三)行政法的特点1.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l)行政法在实体上,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可以有一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2.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1)调整对象的确定性。
行政法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它的调整对象和范围是确定的,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2)内容的相对易变性。
行政法
●名词解释:⏹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行政立法权:所谓行政立法权,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政主体有制定和发布征法规、行政规章的权力。
⏹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政主体许多职务的优先条件,即行政权与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在同一领域或同一范围相遇时,行政权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
⏹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来行使的法律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在行政管事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
⏹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10、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方的某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如罚款)处罚。
⏹11、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12、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物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原则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在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13、“参照”规章: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司法审查时对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章参酌、鉴定之后,决定是否依照。
●简答:⏹我国行政法的渊源: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所有立法的依据。
行政法
行政法行政法泛指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
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内容的法律法规:规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权和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别行政法:指规范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统计、邮政、财政、海关、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
行政法的概念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1)行政管理关系。
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
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即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所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授权,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等。
(3)行政救济关系。
即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做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所谓行政救济主体,是指法律授权其受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检举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国家机关。
主要包括受理申诉、控告、检举的信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以及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
(4)内部行政关系。
即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等等。
行政法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和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3.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4.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立法程序: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
6.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7.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
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8.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的组织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9.比例原则:指政府在才去某项措施时,必须权衡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和个人活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若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而可能采取对个人或组织权益不利的措施时,应当将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而且要保持二者之间适度的比例。
1.适当性要求,2.必要性要求。
3狭义的比例性要求10.信赖保护原则:政府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政府行为的正当信赖必须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收不可预计的不利后果。
11.行政裁量权:行政主体就其法定管辖范围的事务进行自主选择并作出相应决定的权力。
12.行政复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再次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制度。
行政法
(1)行政主体
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行政机关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 名义行使行政权并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 责任的组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 的组织。 (2)行政相对人 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处 于被管理和被支配地位的机关、组织、个人就是行 政相对人。
科。此二人是该科的两位刑警张某和熊某。张某和熊某要商
某交代刚才路过浴池时干了什么事。商某由于没有做什么 事,便无从回答。张某和熊某对商某施以威胁,熊某还打了
商某的头。无奈之下,商某说:“你们能否提示一下我究竟
干了什么事。”张某和熊某说:“你刚才路过浴池的时候, 偷看女同志洗澡。”商某没有承认,张某和熊某看商某不承 认,便说:“你态度还不老实,得来点硬的。”张某和熊某 又对商某拳脚相加。最后,在张某和熊某的威逼下,商某依 此二人的授意,写了一个交代材料,承认有偷看女同志洗澡 行为。张某和熊某用事先准备好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裁决对商 某行政拘留7天。 事后商某自觉冤枉,提起行政诉讼。后经查商某根本没 有偷看女同志洗澡的行为,某区公安分局治安科的科长周某 与商某有个人恩怨,为了报私仇便让该科的张某和熊某对商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 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二条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第三章 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与行政法
(一)行政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在其活动过程 中所进行的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 动。
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概述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强制执行法等学科内容。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权力的来源、行使、限制和监督等方面的规则,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法治原则,即行政行为需要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法治原则要求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行使,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滥用职权或超越职权行使行政权力。
行政法还强调了行政的公平和公正,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事务时,遵循公正的程序,不偏袒任何一方。
行政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行政组织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人员编制、行政区划等内容。
行政程序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处理具体事务的程序和方法,包括公告、听证、决定等程序。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程序和规则。
行政强制执行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强制执行措施,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查封扣押等。
行政法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法学科,它与其他法学科的关系紧密。
经济法、刑事法、民法等法学科的规范都会涉及到行政活动,而行政法也会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
行政法还与宪法、法律学、国际法等法学科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关系。
行政法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行政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行政机关只有在法律或法规的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力,并在法定的程序中依法作出决策和处理事务,才能保证行政活动的合法性。
行政法还规定了行政机关处理事务的公平程序,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需要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公民和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或者更正行政行为。
行政法还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内部检查和审计等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总体来说,行政法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法学科。
行政法知识点汇总
行政法知识点汇总行政法是研究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公民与行政关系等内容的法学学科。
下面将汇总一些常见的行政法知识点,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组织与职能、行政行为及其法律后果、行政行为的法律保护以及公民与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等的法律规则的总和。
2.行政法的特征:行政法是一门特殊的法律学科,它具有行政性、非协商性、命令性以及强制性等特征。
二、行政法的性质和功能1.行政法的性质:行政法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体系,它以规范行政组织和行政行为为目的,具有法律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等特点。
2.行政法的功能:行政法主要通过规范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限制行政行为的范围和方式、确保行政行为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行政法的法律原则行政法的法律原则是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治原则: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必须依法进行,行使行政权力必须遵守法律规定。
2.公正原则:行政机关的工作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公正、公平、公开地进行。
3.适当原则: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宜采取最适宜的方式、措施和授权范围,以实现公共利益,尊重公民权益。
4.公开原则:行政机关的工作应当公开、透明,公民有权了解、参与和监督行政机关的行动。
5.保护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行政权力。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和效力1.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行政决定、行政命令、行政契约、行政批准、行政许可、行政检查等多种类型。
2.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一般具有合法性、特定效力、相对效力、不可撤销性等性质。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行政行为可能存在非法性、绝对无效性和相对无效性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处理。
五、行政许可制度1.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种类: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对特定行为主体在特定条件下从事特定活动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法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规范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行政权力的活动以及对行使权力后果如何补救,其目的在于实现依法行政,确认或建立行政法律秩序。
行政法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 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2行政合理性原则;平等原则、比例原则(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均衡原则)3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法的形式渊源:(1)宪法(2)法律法律是行政法最重要的渊源。
(3)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a.行政法规b.行政规章或称部门规章c.地方性规章或称地方政府规章(4)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其他法源:(1)国际条约和协定(2)法律解释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
特征:1、行政主体必须是承担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字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的组织4、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种类:根据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权所针对的对象所得的划分(一)地域性行政主体(以行政地域为主体的构成基础)与公务性行政主体(以某项行政事务为对象实施行政活动)。
根据行政主体与法人之间的关系所得的划分(二)实质行政主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与形式行政主体(实质上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种类:(1)事业单位。
如卫生防疫站(2)社会团体。
如各种行业协会(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如城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4)企业组织。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运用行政职权所实施的对外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特点:1、行政行为的执行性2、行政行为的单方性3、行政行为的裁量性4、行政行为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行政法全文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 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订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二章受案范围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行政法
16.行政调解:由国家行政组织出面主持,以法律、政策作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争议双方解决争议的方法和活动。
12.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进行的,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直接引起权利义务法律效果的行为。
13.行政许可:行政主体依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法赋予特定相对人拥有可以从事为法律所一般禁止的权利的资格的行为。
14.行政处罚: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规范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给予的行政制裁。
10.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单方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或者说是制定行政规则的行为。
11.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各种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立法法》及《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34.行政征税:国家税收机关及海关依法强制取得无偿财政收入的手段。
35.行政征费:行政主体为相对人提供一定的公益服务,或授予国家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权而收取的代价。
36.财物征收: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规定,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有偿取得相对人财产所有权的行为。
37.行政协助: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职权过程中,基于本身的条件和公务上的需要,其他行政主体配合其实施同一行政行为或共同行政行为的法律制度。
8.行政授权:行政主体(授权人)在法律、法规的许可条件下,通过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将自己行政职权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有关组织(被授权人),从而使被授权人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该职权,并承受该职权行为的效果的法律制度。
行政法的主要内容
行政法的主要内容
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能: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范围和权限,以及行政机关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职能划分。
2. 行政行为: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采取的各种行政行为的程序、内容和效力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 行政程序: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事务过程中应遵循的程序要求,包括行政机关的决策程序、听证程序、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等。
4. 行政责任: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行政机关的行政救济和补偿制度等。
5. 行政监督和管理:行政法规定了对于行政机关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包括行政机关之间的内部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行政机关对个别行政行为的监督等。
6.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标准,以及行政机关制定和执行行政处罚的规定。
总的来说,行政法主要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范围和权限,以及行政行为的程序、内容和效力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障行政机关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一)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1.行政法的概念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
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1)行政管理关系。
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
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即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所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授权,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等.(3)行政救济关系.即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做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所谓行政救济主体,是指法律授权其受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检举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国家机关。
主要包括受理申诉、控告、检举的信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以及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
(4)内部行政关系。
即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等等。
什么是行政法
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则和原则的总称。
它是一门研究政府权力机关的组织、职权、行为和责任等问题的法学科目。
行政法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确保政府的公正与合法性。
一、行政法的定义和概念行政法是现代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行政机关的设置、职能、程序和行为等方面。
简单来说,行政法是以政府行为为对象、以行政组织为中心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可以分为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研究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职权划分和内部管理等问题,后者则主要关注行政决策的合法性、行政行为的程序性和公正性。
二、行政法的主要原则1. 合法性原则行政法的核心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即政府行为应当依法进行。
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行政法的重要发展方向。
2. 公共利益原则行政法的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行政机关的行为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确保政府行为符合公众利益的要求。
3. 公正原则行政法要求政府行为必须公正,即行政机关必须按照事实、法律和公平原则来处理行政事务,对待不同的人或组织要一视同仁。
4. 非滥用权力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不能将职权滥用为个人或特定利益服务,而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5.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政府应当公开行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提高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三、行政法的内容和规范对象行政法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权划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行政程序的规范、行政管理和行政法律责任等方面。
行政法的规范对象主要是政府机关和行政行为。
政府机关是行政法的核心对象,它包括国家机构、地方机关和其他行政管理机构等。
行政行为是指政府机关在行使职权时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奖励等。
四、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它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限制了政府的权力,维护了社会秩序。
第三章行政法
第三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上的行政1.政法上行政的定义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
构成要素:第一,行政的主体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的组织。
第二,行政的依据是行政权力。
第三,行政的范围是行政管理。
2.行政法上行政的特点:(1)国家性(2)执行性(3)法律性(4)强制性(二)内部行政和外部行政1.内部行政,是指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对其自身进行组织管理和调节的活动。
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同属于行政系统。
从行政法律关系上说,内部行政关系是基于行政组织法或国家保管员法形成的行政隶属关系。
2.外部行政,指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对非隶属于自身的组织,人员和财物的管理活动。
(三)依法行政我国行政法的理论核心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第一,依法执行。
第二,法律限制。
第三,法律授权。
第四,权责一致。
二.行政法的概念(一)行政法的调整对象1.行政法的定义,是调整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含义是:(1)行政法是以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为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的法律。
行政法是民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为规范对象,主要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关系特征:(1)行政关系的主体限定性。
(2)行政关系的单方性。
(3行政关系的国家意志性。
(二)行政法的内容1.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行政法的内容。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行政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有关规范性文件。
从范围上说,行政法规范主要有: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救济法,行政组织法由行政机关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和行政编制法三个部分组成。
行政行为法从性质上可划分为:行政规范性行为,行政给付性行为,行政干预性行为,行政指导性行为,行政制裁性行为。
(2024年)行政法(PPT)
根据行政行为的不同标准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羁束行政 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等。
行政行为的原则
行政行为的作出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等。
14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 人和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行政法规 、规章等。
违法行政行为的处理
对于违法的行政行为,可以采取撤销、变更、确认违法等方式进行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
16
04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
2024/3/26
17
行政许可概述
行政许可的定义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 据申请,经依法审查,允 许其从事某项特定活动的 行为。
2024/3/26
行政许可的种类
合作与协调的关系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应当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行政管理 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双方也应当加强沟通与协调,及 时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和问题。
12
03
行政行为
2024/3/26
13
行政行为概述
2024/3/26
行政行为的定义
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作出的具有法律意 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调查与决定
行政机关对申请事项进行调查核实, 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是否给予行政许 可或行政处罚的决定。
送达与执行
行政机关将决定书送达申请人,并告 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救济途径。申 请人应当履行决定书确定的义务,否 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
05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什么是行政法
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是一门研究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法律学科。
它主要关注政府及其机构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法律规范和程序,旨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平正义,以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分支,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主要研究政府及其机构的行政行为和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治性:行政法强调在行政活动中必须依法行政,政府及其机构必须遵守宪法、法律以及其他法规的规定,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 行政性:行政法研究的对象是政府及其机构的行政行为和行政权力,涉及到行政机关如何制定、执行和监督行政决策的规范和程序。
3. 监督性:行政法强调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保证政府及其机构依法行使职权,防止滥用权力和违法行为。
4. 公共性:行政法是针对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法律规范,其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
5. 强制性:行政法对政府及其机构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决策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力,强调执行的强制性。
二、行政法的体系和内容行政法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典、行政法规、行政程序法等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
其内容涵盖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多个方面。
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政府组织和职能的基本原则,对行政法的制定和解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 行政法典:行政法典是行政法的基本法律,它规范了政府机构的组织、职能、权力行使、行政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的具体规则和办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4. 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法主要规定了政府机构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程序和程序规范,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程序。
5. 行政责任法:行政责任法主要规定了政府及其机构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追究机制。
三、行政法的作用与意义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行政法讲解
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1、联系: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共同构成行政法上的救济制 度,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供行政相对人选择的并列的救济 手段。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主要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在 法律、法规明文规定须先经过复议才能起诉时,行政复议就成 了行政诉讼前的一个必经程序。就这一点而言,行政诉讼是行 政争议的最终救济手段。 2、区别: (1)性质不同:行政复议属于行政救济行为,适用《行政 复议法》;行政诉讼属于司法救济,适用《行政诉讼法》。 (2)受案范围不同:行政复议范围大于行政诉讼范围。 (3)审查标准不同:行政复议以合法性、适当性为审查标 准;行政诉讼只以合法性为审查标准。 (4)审理程序不同:行政复议基本上是一级复议,较之诉 讼程序更灵活、简便;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实行的是两审终审 制。
--公益性原则要求行政行为必须服从社会公共 利益,即行政行为必须有利于社会发展、社会进 步和人民生活。一切行政行为必须出之于社会公 共利益的要求,出之于建立稳定的社会公共秩序 的要求。 总之,社会公益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 原则的重要补充,也是行政行为之根本目的和宗 旨的体现。
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特定人或特定事采取具体措施进行处理的 行为。此类行为针对特定的对象,其结果直接影响行为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但只能一次性发生法律效力。 可见,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采取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同时,抽象行 政行为又要依靠具体行政行为才能得以贯彻和实施。
3、划分的重要意义:
三、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是指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 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处于被管理地位的组织和 个人。
第四节 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律行为的简 称,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能 直接或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公务行为。
行政法六大基本原则口诀
行政法六大基本原则口诀以下是十个关于行政法六大基本原则的口诀:口诀一:合法行政像轨道,依法依规来引导小朋友们呀,听好了。
合法行政就像是火车跑的轨道一样重要。
行政机关做事情,就得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来。
第一呢,行政机关不能自己乱规定一些事儿,法律没让做的就不能做,就像火车不能随便开到轨道外面去。
第二呢,法律规定要做的,就得好好去做,不能偷懒。
这就好比火车必须沿着轨道行驶,这样整个社会这个大火车才能稳稳当当向前跑,不会乱了套。
要是行政机关不按照法律办事,那可就乱啦,就像火车出轨,会造成很大的危险和混乱呢。
口诀二:合理行政要公平,恰如其分像天平合理行政这个原则可有意思啦。
就像是天平称东西一样,要公平公正呢。
第一,行政机关做事得考虑相关因素,不能乱考虑那些不应该的东西。
比如说,给小朋友分糖果,就应该看小朋友的表现、人数这些该考虑的因素,不能看谁的衣服漂亮就给谁多一些。
第二呢,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要适当,不能太过分。
就像天平两边要平衡,不能一边放了很多东西,另一边只有一点点,那样就不公平啦。
所以行政机关做决定的时候要像天平一样,公平合理,大家才会信服。
口诀三:程序正当按步骤,就像游戏守规则程序正当这个原则啊,就像咱们玩游戏得遵守游戏规则一样。
第一,行政机关做事情得公开透明,就像玩游戏的时候大家都能看到游戏的进展一样。
比如说行政机关要做个决定,得让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能偷偷摸摸的。
第二呢,要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这就好比玩游戏的时候要听听小伙伴们的想法。
最后,还要回避那些可能影响公正的情况,就像玩游戏的时候不能自己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样才能保证程序是正当的,整个过程才是公平公正的,大家玩游戏才开心,行政机关办事大家也才会满意。
口诀四:高效便民求速度,贴心服务像暖炉高效便民这个原则呀,是为了让大家能方便地办事。
第一呢,行政机关办事要讲效率,不能慢吞吞的。
就像你去商店买东西,售货员要是半天都不给你拿东西,你肯定会不高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法概论网上形成考核1答案_司法考试_资格考试/...A.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法官书记 B.上海市政府法《行政法概论》是上海电视大学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的教学计划调整后的一门课
程。
这门课程是法律事务、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4学分、72学时。
2010年春
季学期开始选用徐静琳教授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第二版)作为主教材。
与此同时,选用了孟庆刚主编、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的《行政法概论学习指南》作为辅助教材。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考试,90分钟。
本课程考试题量较大,希望大家平时多多看书,
认真做练习,对书上内容理解并学会灵活应用。
关于本学期《行政法概论》期末考试(试卷代号7671)考试环境要求如下:
开卷考试,
但仅允许携带徐静琳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主教材)
和孟庆刚主编、上海高教音像出版社出版《行政法概论学习指南》(辅助教材)以及必要的文具。
禁止携带其他书面、电子媒介的资料入场,
禁止在主教材、辅助教材上面粘贴任何资料。
考试题目类型基本为:
第一卷为客观卷(20分)采用答题卡,需要使用2B铅笔。
包括: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分)
范例:
1. 关于我国行政法的法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是行政法最高位阶的法源
B、行政法规不得与宪法、规章相抵触
C、规章作为规范性文件效力层次较低
D、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10分)
范例:
1、现代国家行政的特征包括()。
A、公益性
B、执行性与形成性
C、积极主动性
D、受指令拘束性
正确答案:ABCD
第二卷为主观卷(80分),需要学生书写作答,包括: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以下说法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无论对错,请都
在题目下面加以必要说明解释。
每题5分,判断2分,说明解释3分。
共6题目,30
分。
)
范例:
(×)1. 行政诉讼中被告自行向原告收集的证据,如果该证据客观、合法,法院可以承认其
证据效力。
解释:行政诉讼中被告未经法院允许,不得自行向原告收集证据。
(∨) 行政立法行为兼具有行政性和立法性双重性质。
解释:行政立法行为主体为行政机关,目的是为了执行法律,因而具有行政性,形式和程序
和立法相似,因而具有立法性。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复习请参考学习指南上的练习。
二、法律文书写作(20分)
法律文书写作是本学期新增加题目类型,主要是考虑到开卷考试应当增加对学生能力的
考查。
要求:格式正确、行文流畅、语言规范。
法律文书写作主要涉及到对执法调查陈
述笔录、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申请书、行政诉讼起诉书的考察,具体请参考学习
指南法律文书范例部分。
三、案例分析(2题,共30分。
)
案例分析是很多同学感觉头痛的事情,那么如何进行案例分析呢?其实,只要你掌握了
正确的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行政法的案例分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案件中涉及到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2、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行政职权性质(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等等)?
3、分析案例中行政程序是否合法?
4、分析案例中涉及到行政复议/诉讼中的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或者原告/被告?
5、分析案例中涉及到行政复议/诉讼中的管辖问题?
6、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问题?
7、其他方面的评价?
不是每一个案例都需要从以上七面去分析,视具体情况而定。
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到对公
务员双重身份的考察、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听证程序、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许可、行
政赔偿等问题的考察。
制办公...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 4页免费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