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 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时代的风貌。
(2)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 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2012年,中国作 家莫言获得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 界影响越来越大。
本课小结
原子弹 1964年
导弹 1966年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毛主席题词
2、成果

《茶馆》
音乐舞 蹈史诗
《东方红》
电影 《林则徐》、《英雄儿女》

红 岩
春 之 歌

茶 馆
方 红
3、改革开放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
神舟十一号飞船
2016年10月17日中国 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 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 将首次长达30天。
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 次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影响: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 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也有重要贡献。
—东方红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两弹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 强了我国国防的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 国的飞天之旅。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精品初中历史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精品初中历史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参考资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59年6月,苏联片面撕毁中、苏双方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1961年7月16日,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技术。

1962年11月,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机构,领导核武器的试制和核工业建设工作。

经过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参加核试验的广大指战员、科技人员、职工的通力协作,艰苦奋斗,进行了上千次科学实验,攻克了技术难关,研制了两万多台关键设备,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

它是我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同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

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讹诈,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4月27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卫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周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1984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86年2月,我国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

这颗完全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研制和发射的通信卫星已连续忠实可靠地为全国人民传送每日电视节目和为广播通信事业服务。

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1970~1988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25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1颗按预定计划成功地返回地面,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成为苏、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这些表明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成就:
1)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 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 .
2)1966年10月27日,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
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实现 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成就:
人 号星 造 东 地 方 红球 一卫
(1)1984 年 4 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86 年 2月,我国用“长 征3号”运载火箭把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这颗完全靠我们自己的 力量研制和发射的通信卫星已连续 5年忠实可靠地为全国人民传送每日电视节 目和为广播通信事业服务。 (2)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 一。1970—1988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25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1颗按预定计 划成功地返回地面,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1 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成为苏、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在航 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一:邓稼先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 对夫人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 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 材料二: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邓稼先经 常在最关键、最危险的环节(如插雷管)亲 自操作。并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工作人员 下命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后来,在一次实验的事故中,他遭受核辐射, 1986年不幸去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 志性成果。 2、了解邓稼先、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第六单元科学教育与文化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编订人:王珍荣审定人:文综组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863计划和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2、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紧迫性;3、探究计算机网络给青少年网民带来的影响;【重点难点】1、863计划的制定;2、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学法指导】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1983年 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2009年10月29日,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

这台计算机每秒1206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863计划1、863计划倡导者是、、、。

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年月做出的,所以称为863计划。

2、863计划纲要选择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八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知识点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2.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探究: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20世纪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到2004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8.1亿。

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也非常迅速,上网人数从1997年的62万急速上升为2005年初的1.11亿人,并且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

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

请回答:A级(1)20世纪末,人类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B级(2)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B级(3)你上网吗?是否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关于863计划说法错误的是()A、是由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议B、由邓小平亲自作出批示C、是在1986年3月开始的D、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重点的八个领域包括生物技术、考古技术等2.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领域B.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购物等C.以因特网为主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D.网络生活有百益而无一害3.下列是在一次有关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讨论会上产生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利用网络可以查阅各种资料 B.网络不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C.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和外界的交流 D.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购物4.某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正苦恼让儿子上网担心他会上瘾,不让他上网又怕耽误他的学习。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一)邓稼先杨利伟讲授新课:一、“两弹一星”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

探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两弹一星”指什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通过这个资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请同学了解一下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邓稼先的情况。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范燕玲)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范燕玲)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上课班级八(2)班主备教师范燕玲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5、5、11 星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科学技术成就的讲解,训练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

有些尖端科学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震动了整个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两弹一星”;2、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讲述科技知识。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法运用讲授法、探究法学法指导讨论法、归纳法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幻灯片播放1949年及2009年国庆阅兵仪式,欣赏我国的科技成就。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

学生观看《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中有关导弹部队的图片资料并思考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一、“两弹一星”1、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力量。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威胁,人民才能过安宁日子。

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并做好相应的笔记使学生对文章的整理框架有初步的了解。

引导释疑(合作学二、导弹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2年3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往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失败。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背景:本节是在学习了新中国的成立等一系列史实,学生了解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之后的一个知识点。

教学课题: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2.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1.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网络探索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1.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①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春规划;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际③观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教学方法:1.教法:参与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地、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多媒体电教手段演示。

2.学法: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求知,让学生体会求知的快乐,这一课有大量的内容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体会“两弹一星”伟业的过程和籼性杂交水稻推广价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

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

第十七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十七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介绍:我国卫星研制、发射及其进程的概况。 播放: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的实况。 展示:一箭三星;神舟飞船
神 舟 一 号
神 舟 二 号
神 舟 三 号
神 舟 四 号
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运 载火箭系列“长征3号”火 箭待命发射
这是我国1986年10月 第八次发射的返回式 卫星回到地面回收时 的情况。
神舟5号 载人飞船
C 7、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8、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想的飞船是( D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袁隆平在国际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②华罗庚是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 产实践的奠基人③钱学森为中国的火箭技术做出了杰出贡献④邓稼先是中 国的“两弹元勋”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对袁隆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东方魔稻”的培育者② 200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 ③ 被国际农 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④”被称为“两弹元勋”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11、下列各项成就,属于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有( C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③籼型杂 交水稻培育成功④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第十七课
自主学习
1964 原子弹 爆 1、________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 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 国防力量 ,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__________ 核垄断 ,对 __________ 维护世界和平 __________ 具有重要意义。 1964 中近程地地导弹 研制 2、__________ 年6月,我国设计的__________ 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 __________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 用于实战 的导弹。 成功,我国有了可__________ 长征 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 3、1970年,我国用______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__________ ,成为继苏联 东方红 1号 日本 美国 法国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五 人造地球卫星 __________ 之后,世界上第 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 神舟一号 __________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 神舟五号 飞船“__________”,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 __________”发射成功,飞行员是__________。 杨利伟

部编八下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内容涉及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重要人物,以及航天事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和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对科技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的关联认知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掌握“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航天事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航天事业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纪录片、音频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为例,分析科技事业与国家命运的关联。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教材。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资料:相关纪录片、音频资料、图片等。

4.板书:教学过程中所需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播放相关纪录片、音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航天事业的发展。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

内容包括“两弹一星”的研制、载人航天工程、高速铁路技术、北斗导航系统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新闻媒体和网络等。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技术成果感兴趣,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掌握相关史实和科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发展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科技项目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4.激情演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图片,如原子弹、氢弹、神舟飞船、高速铁路等,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如“两弹一星”的研制、载人航天工程、高速铁路技术、北斗导航系统等。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说课稿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说课稿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一节介绍我国科技发展历程的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生物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认识我国科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科技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对我国科技成就的了解上还不够全面,对于科技发展的历程和背后的故事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认识我国科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主,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生物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认识我国科技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认识到科技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生物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

2.难点:科技发展的历程和背后的故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成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科技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生物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背后的故事。

第17-18课秦汉繁荣的科技文化

第17-18课秦汉繁荣的科技文化

汉代
数学
东汉
二、昌盛的文化
1、佛教东来与道教兴起 (1)佛教的兴起 起源:古印度(天竺) 传入:西汉末年
流传:东汉末年 在民间流传开来
寺院:白马寺(东汉 汉明帝) 教义: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强调忍耐修行,在来世 得到幸福 影响: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
本质: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维护现存的等级制度,有 利于封建统治,因而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对来世天国的期 待,也在贫苦民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二、昌盛的文化
3、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地址:陕西临潼 组成:步兵、车兵、骑兵 影响:反映了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展现了开拓进取
的精神风貌;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质:都是统治阶级麻痹人民思想的毒药,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二、昌盛的文化
2、《史记》 作者:司马迁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成书时间:西汉 主要内容:全书130篇,从黄帝到汉武帝期间约3000年的主
要史事
影响: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 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屈原
科技 领域 代表 人物 劳动 人民
造纸术
时期 西汉初
主要成就 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 制造出最早的纸 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 制成“蔡侯纸”,不仅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 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 基础,被后世称为“医圣” 擅长针灸及外科手术,研制成“麻沸 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称 为“神医” (五禽戏)
第17~18课
秦汉繁荣的科技文化
引言

秦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 就。我国在造纸术、医学、数学以及史学、艺 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这与当时国 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 流密切相关。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秦汉时期的 科学殿堂,来领略一下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吧!

八年级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八年级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
—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为了尽可能减小课件的大小,方便上传、 下载,本课件中有关影像部分均删节掉。为 使使用者使用方便,在相应位置为您留下了 相应的空间和下载该影像的网址。 作 者
两弹一星
• 此处为两弹一星的录像 • (可从中国科学院网页上下载,网址为:
/index/ou
“是谁为中国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 女婿吧!”
事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
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 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 “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 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的耕耘 者。当他还是一个乡 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 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 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 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 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 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 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 风流袁隆平。
东 方 红 年一 号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1970
第 一 神 艘 舟 无 一 年号人 飞 船
1999
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航天员, 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杨利伟
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 2003
此处播放神舟五号发射 实况录像 可从人民网下载 .c n/dj/zhuanti/mao/GB /14641/28140/30158 /index.html
“两弹元勋”邓稼 先
事例一: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
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 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 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 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材分析《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一课的内容,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突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左至右)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左至右) 组成飞行乘组执行“神舟七号”。 组成飞行乘组执行“神舟七号”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登 上月球从古至今都 是中华民族的一个 梦想。 梦想。随着神舟飞 船成功“上天” 船成功“上天”, 中国“嫦娥” 中国“嫦娥”工程 一期——绕月探测 一期 绕月探测 工程进展顺利, 工程进展顺利,首 颗绕月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 于 嫦娥一号” 2007年在西昌卫星 年在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中华民族流传千年 的神话“嫦娥奔月” 的神话“嫦娥奔月” 变为现实 。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神舟”五号载人 神舟” 神舟 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 年 月 日 神舟五号” 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 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 杨利伟自主出舱 自主出舱。 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农业科学 ——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杂交水稻的研究、 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 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 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 东方魔稻” 20%以上 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1976年至1987年间 年至1987年间,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 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1979年 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 第一个农业技术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 专利转让美国。 专利转让美国。 袁隆平为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农学界称袁隆平 国际农学界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听课记录所体现的价值观,例如公平、公正、公开等,并讨论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一、导入(1.1)1、教师行为:开始本节课,教师首先会简要介绍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背景,特别是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

教师可能会提出问题,如:“同学们认为什么是科学技术成就?它们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学生活动:学生们聆听教师的介绍,对科学技术成就的概念产生兴趣。

他们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对科学技术成就的理解。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提出,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成就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1、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如计算机、互联网、航天技术等,同时介绍这些成就的背景和影响。

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具体的科学技术成就,深入分析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例如计算机如何改变了工作方式,互联网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等。

3、小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科学技术成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思考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成就的利与弊,例如科技发展是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也可能导致人们过于依赖科技,忽视人际交往等。

5、现实案例分享:教师分享一些现实案例,如科技在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成就的实际影响。

6、学生活动:学生们通过观察课件和案例分析,对科学技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组讨论和思考与讨论环节,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对科学技术成就的思考。

7、过程点评:通过展示课件、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对科学技术成就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习了科技知识,还思考了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六单元科学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编订人:王珍荣审定人:文综组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知道科技发展的原因和意义;【重点难点】1、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学法指导】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知识链接】“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

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他是谁?【学习过程】知识点一:“两弹一星”1.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2.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知识点二: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

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探究: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材料二……作为美国军事视察团的人员,我在原子弹爆炸后的第三周登上了一列开往广岛的火车,这一刻成了我一生中最可怕的时刻。

尽管我经历过可怕的战争,可对我即将看到的一切仍然没有思想准备。

这里空空如也:没有鸟儿,没有人,没有树,没有房子,没有生命。

水泥墙上留下来的一个个人体的轮廓,就像照片底片被烙在了墙上一样,广岛就像一股烟似地眨眼间就消失了。

请回答:A级(1)2011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多少周年?A级(2)以“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为座右铭,且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B级(3)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什么?C级(4)原子弹不仅能够将广岛夷为平地,也可能毁灭人类和地球,为什么中国还要研?【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年。

第18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第18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863电池
新材料成就
863陶瓷
议一议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 经济的落后
我们现在经济 归根结底即是生产力
还比较落后, 的落后,发展科技与
为什么要花那 技术可以推动生产力
么多的钱去搞 的进步,而生产力进
高新技术的研 步了则会促进社会的
究?
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
活水平的提高。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 力,事实证明这话讲的很对.依我 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李政道
划)将美国的星球大战
日本今后十年 计划,日本的 苏联的纲 要,西欧尤里计划名称 打上
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苏联﹑东欧二000年 科学技术进步综合 纲要
一、863计划(阅读第一部分)自主预习
1、 1986 年 3 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
《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 看 了这封信后,非常重视。 2、因为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1986年3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 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 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 远翻不了身.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王淦昌
863倡议 人之一, 中国科学 院院士、 著名高能 物理学家。
杨嘉墀
863倡议 人之一, 中国科学 院院士, 著名空间 自动控制 专家。
王大珩
863倡议人之 一,中国科 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院士,应用 光学及光学 工程的主要 奠基人之一。
陈芳允
863倡议 人之一, 中国科学 院院士, 著名电子 学家。
不以关分建
可凭负重议
拖 延 。
决 策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
家, 《863 计划纲要》的形成、涉及的领域、总体目标、意义。
重点 : “两弹一星” 、籼型杂交水稻、863 计划 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的原因和 863 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 90—97 页内容,并用

33


34

(5)网络黑客
四、拓展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物理学家赵忠尧归国途中被驻日美军关进监狱,在祖国人民和世界科学家的声 援下才恢复自由。他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 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材料二:作为“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 ,物理学家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 要回来时说: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 材料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决定以探亲名义回国,却被无理拘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 年之久„„ 请回答: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我们应该学习这些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2008 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航天员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 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1)浏览新闻 。
教学反思 (疑惑)
(2)远程购物 (6)网上学习
(3)长时间玩网络游戏 (4)发电子邮件 (7)看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成
籼型杂交水稻:______于 1973 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的“_______________” 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三 峡 工 程 : ______ 年 , 三 峡 工 程 正 式 开 工 ; 1997 年 11 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1、面对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 自学中的疑惑


年级
历史 科
自学探究
学案
班级
教学设计 (收获) 生:自学中的收获
姓名
主备: 张鹏飞
时间 :4 月 24 日
学习内容:第 17、18 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
二、合作交流(合作是我们适应社会必需的能力)
1、组长引领,复述本课内容,并抽查知识结构内容。 2、两两互考,掌握本课重点知识,为完成下面填空题作好准备。 三、展示反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选择,并大方且大声地陈述理由,5 分钟)
_____年,我国用_______________成功发射了 航天 1999 年,我国成功发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 年,我国成功发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 年,我国成功发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3 计划
2、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跟踪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1、 5、 2、 6、 3、 7、 4、 8、
总体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应用 应用:20 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正面(网络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科学合理地使用。
1、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时间 ( ) ) A、1964 年 10 月 B、1966 年 10 月 C、1967 年 6 月 D、1970 年 4 月 2. 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3. 首批列入 863 计划的领域不包括 ( A.海洋高技术 B.航天技术 C.信息技术 D.生物技术 4.右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曙光 2000 超级服务器” ,是 863 计划的重要 成果之一,那它属于下列哪一领域的成果 A.航天技术 B.信息技术 C.自动化技术 D.新材料 5、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日前透露,到 2005 年 4 月底,我国上网用户 已经突破 1 亿,达到 1.002 亿人。目前,中国网名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位。系列属于健康上网的是 多选: ( )
号勾划你的收获,然后完成下列知识结构,25 分钟完成) 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__________。 _____年__月 科 学 技 两弹 一星 和


、 (
)等符
被称为是“中国的

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在我国__________爆炸成功。

_____年__月,_______________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66 年 10 月,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