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教案《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七下《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语文七下《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设计一、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与深读研究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眼部放松训练、快速记忆游戏、抓取关键信息等常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要领。

通过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深入阅读文本,与人物进行深度对话。

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速读指导,以第一卷第十六章节选文本为例,测试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

2.深读鉴赏,感知节选文本中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作者的人生观,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四、教学手段:幻灯片、网络资源分享。

五、教学准备:假期布置名著阅读任务,进行分组专项研究,知识题库考核检测。

六、教学步骤:(一)兴趣导入,以科学探究的话题开启今日科学幻想小说的阅读分享之旅。

(二)走近作者,介绍凡尔纳生平趣事及作品。

(三)名著快速高效阅读方法指导:1.视域开拓训练及快速记忆法趣味小试。

2.速读要求,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公式明确。

3.速读第一卷第十六章,限时训练。

4.检测速读效果,学生情况追踪,阅读效率的反馈。

(四)深读理解,文本信息的深度挖掘。

1.如何认识作品中“我”这一人物形象。

2.如何理解“我”自己与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

.(五)《海底两万里》作品的影响,与作者对话。

(六)推荐阅读海洋三部曲之《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附:速读检测题《海底两万里》速读训练阅读检测题姓名成绩理解率(第一环节:速读记忆)(每小题10分,共100分)一、数字信息考考你:请将下列有关数字的信息填写在横线上(参考数字2、 7、12、20、30、50)1.在诺第留斯号的军火库和储藏衣服的小房子的墙上,挂着套潜水衣。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25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25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和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圈点勾画法课前准备:PPT课件阅读检测材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学习目标(一)情境导入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上……这个人就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海洋三部曲”之一《海底两万里》。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通过圈点勾画法,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二、检查阅读情况,了解本书内容1.正确理解书名“海底两万里”: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而不是“在海底两万里深处旅行”。

2.连线理清人物仆人尼摩捕鲸手阿龙纳斯法国博物学家康塞尔潜水艇“诺第留斯”号船长尼德·兰3.旅行路线(根据书目看地图)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根据“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三、快速阅读指导及训练(一)快速阅读方法指导:1. 抓住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挑重要、感兴趣的内容跳读;2. 集中精力,高度专注;3. 采用默读,每分钟不少于400字;4. 视域要宽,不回读;5. 圈点勾画标识,再读可提速;(二)快速阅读训练课文P158—1601. 快速阅读本章,预计8分钟左右;2. 圈点勾画标识有用信息(数字、工具、重要事件);3.完成速读检测环节一跳读课文P158—160,完成速读检测环节二4.阅读后能简要复述本章内容并对“我”进行简要点评;5.师生交流阅读感受。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海底两万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汇编《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二、了解作家作品: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海底两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答: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

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

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三、经历险情说说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人们在海底航行中遭遇了那几次危险,如何化险为夷的。

(至少说两次,要求说出具体位置和危险)①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同鲨鱼搏斗)②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一名船员惨死(章鱼袭击)化解:勇敢下船与章鱼搏斗③鹦鹉螺号在珊瑚礁上搁浅,全船人员受到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搁浅、土人围攻)化解:几天后潮水上涨才托先离开:没有还击,在扶手上通电把土人逼离开了④在南极鹦鹉螺号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冰山封路)化解:尼摩船长决定用艇撞开冰墙⑤小说最后,鹦鹉螺号陷入迈尔海峡的漩涡,阿龙纳斯和捕鲸手、仆人乘坐小艇成功逃生,尼摩船长和他的成员生死未卜(陷入海峡漩涡)四、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五、一句话评价科学与幻想之旅六、这艘潜艇是如何建造出来的?由尼摩船长设计,从不同国家订购材料,然后在大洋中一个荒岛上装配好。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小说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

概述小说的情节,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小说的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第二章:小说背景介绍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小说中对科技元素的描绘。

讲解小说中的海洋生物和地理环境,增加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第三章:人物关系和角色分析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特征和关系。

探讨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合作,以及他们对冒险旅程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人物描写和对话。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的看法和理解。

第四章:故事情节概括4.1 课程目标让学生能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点。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阅读小说中的重要章节,概括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中的高潮和结局,理解作者的叙事技巧。

4.3 教学方法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故事情节。

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章:主题探讨和启示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思考《海底两万里》中的主题,探讨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科技与自然、人与自然的主题。

讨论小说对环境保护、探索精神等方面的启示。

5.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思考和观点。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补救措施
优秀
能够自主的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再次细致阅读全书,重点勾画关键人物的描写词句。
良好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待改进
不能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能够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文章结构。
自我评价( )
目标3
任务三:制定计划,再享旅程
活动七:读书计划
时间
阅读内容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记航海日记8篇
制人物档案8个
析写作手法8个
第一周
上部
1—12章
温馨提示:想象你就是“鹦鹉螺号”上的一员,把你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感用记日记的方式记载下来。方法提示: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最核心的情节,恰当展示心理感受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主备人:初一语文组
课题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
日期
编号
课型
名著导读课
授课班级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摘录
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补救措施
优秀
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组内监督。
良好
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80%整本书的阅读。
待改进
不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完成读书任务。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11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11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要点,学会运用速读法进行科幻小说的阅读。

2、学会用思维导图简要梳理情节脉络。

3.品读书中的精彩章节,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快速阅读的要点,学会运用速读法进行科幻小说阅读。

教学难点:航海路线的梳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海底的这些朋友,它们都是谁?(海豚、长须鲸、儒艮、抹香鲸、海藻、虎鱼、鳐鱼)2、今天,我们就来快速阅读一本关于海洋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藏书版本:[法]凡尔纳著.郑克鲁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什么是科幻小说?就是科学幻想小说,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科学性、幻想性的特点。

(板书:快速阅读、科幻小说)二、方法指导首先明确快速阅读的要求:1、以默读为主,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

2、少停顿,就是眼睛在文字上停顿的时间要少。

3、少回视。

“眼停”从一个点到一个点,看不清楚就要返回原定点,进行理解和记忆,叫“回视”。

4、多扫读。

就是尽量扩大扫视的范围,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内容收揽眼底。

可以一眼扫几个字过渡到扫一行字,再从一行扩大到几行甚至全段。

5、抓关键。

抓住关键的人物和线索,用思维导图简要梳理情节脉络。

三、快速阅读练习及检测(一)读序言,认识作者及主要人物。

1、书的序言往往介绍创作背景、作者及书中的人物、主要情节、思想情感等,可以帮助我们非常迅速的抓住书的关键之处。

请同学们用刚才我们的方法,快速浏览书的序言(P1-6),限时4分钟,了解作者及书中主要人物。

2、学生总结、归纳人物性格,完成人物思维导图。

(PPT展示)(二)读目录、尾声,梳理航海路线1、学生速读目录、尾声,限时3分钟,说说经过的路线?故事结局如何?(大漩涡,不知所终)2、教师归纳航海线路(PPT展示):3、结合世界地图(PPT展示),在练习本上画一画“鹦鹉螺号”的航海路线图。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2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2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2一. 教材分析《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两个助手,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神秘的潜艇“鹦鹉螺号”所俘虏,之后在海底世界中展开了一段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

本节课我们将对《海底两万里》进行快速阅读,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让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幻小说,对科幻小说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海底两万里》作为一部经典科幻小说,其内容丰富,情节复杂,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掌握科幻小说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海底两万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难点:分析科幻小说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情节,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海底两万里》原著或简化版。

2.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资源:相关资料、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海底两万里》的封面、插图等,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 教案设计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 教案设计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课教学设计(阅读交流课)教学目标:1. 分析尼摩艇长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塑造这一人物的意义。

2. 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3. 精彩片段阅读,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尼摩艇长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塑造这一人物的意义。

2. 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分析尼摩艇长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塑造这一人物的意义。

课前准备:师生共读完《海底两万里》全书。

教学过程: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布置成一片花地;再镶上结了天蓝丝绦领子的红花石疣,散在沙间像星宿一般的海星,满是小虫的海盘车,这一切真像水中仙女手绣的精美花边。

朵朵的花彩因我们走路时所引起的最轻微的波动而摆动起来。

1.选段出自(填书名),文中的“我们”是(至少填两个人名)。

2.下列情节出自本书的有()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C.流落荒岛,自建家园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二、阅读体验:1. 畅言读后感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学生畅言读后感。

示例:“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2.从刚才同学的赏析中你能归纳出这部小说的特点吗?学生归纳,教师作预设性小结: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科学方面涉及海洋生物、气象、地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

如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光的折射和亮度等物理知识;形形色色的软体动物和海带,斑驳密集的珊瑚王国等海洋生物知识。

幻想方面:本书写于1870年,那时世界上还未研制出潜水艇,海底世界到底如何无人知晓,本书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幻想出尼摩船长研制了潜水艇并带阿龙纳斯教授一行游览了长达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观赏到海底五彩缤纷的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从不同角度去去探究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多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进行读书专题探究,整理好探究成果。

可以用不同形式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杨利伟遨游了太空,今天我们要和凡尔纳一起搭乘“鹦鹉螺号”到《海底两万里》去旅行。

二、知识竞赛
(一)从内容概括、人物、情节等方面准备10道题,让各小组进行抢答。

1. 说一说:请你说说《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2. 连一连:请给人物对应的身份连线
“鹦鹉螺号”船长法拉格特
自然科学家康塞尔
仆人尼德•兰
捕鲸手尼莫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阿龙纳斯
3. 填一填:
(1)凡尔纳是()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
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被公认为“ ”。

(2)凡尔纳的三部曲分别是:
(3).《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4. 选一选:
(1)《海底两万里》第十七章海底森林中出现的动物不正确的一项()
A、海蜘蛛
B、水獭
C、海豚
D、火鲛
(2)在“鹦鹉螺号”潜水艇中之所以能自由地呼吸是因为()
A. “鹦鹉螺号”将海水进行分解,从而制造氧气。

B. “鹦鹉螺号”会定期浮出水面,进行换气,并储存一些新鲜空气。

C.“鹦鹉螺号”可以利用一些海底植物制造氧……
D.鹦鹉螺号上有储存着取之不尽的新鲜空气。

5. 下列是“诺第留斯号”在海底遇到的险情和化解方法,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珊瑚礁上搁浅时,他们等到几天后潮水上涨才脱险离开。

B、搁浅时遭土著人袭击,他们用电还击土著人,使他们自己离开。

C、在南极被困在冰内,面临缺氧而窒息的危险,他们分头轮流带氧气罩外出掘冰,最后挺过危险。

D、遇到章鱼的触须缠绕潜艇的推动器,致使船不能前行,他们勇敢的下船和章鱼进行肉博,牺牲一名船员,但最后取得胜利。

6.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7.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书中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有哪些?
.三、专题探究成果分组展示
1.“海底小纵队”进行“航海路线图”解说。

2.“海葵号”进行“话说尼摩船长”专题展示,用对联的形式阐述故事情节。

3.“带条纹的勇士”组用小报的形式分析尼德兰的个人物形象。

4.“尼德兰航行记”组用漫画的形式展示尼德兰的形象。

5、“南浮一号”用水粉画呈现“遇见大鲨鱼和大章鱼”精彩片断。

7.“惊鸿号”用小报图片形式展现尼摩船长“炽热”和“冷漠”的两面性,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8、“旅行青蛙号”从人情冷暖的角度分析“诺第留思号”潜艇上的社会现象。

四、谈收获和启示
五、学生推荐阅读科幻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