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5__第二章《数列》复习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5__第二章《数列》复习知识点总结与练习(一)(总2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中数学必修5__第二章《数列》复习知识点总结与练习(一)一.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能否忆起1.数列的定义、分类与通项公式(1)数列的定义:①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②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2)数列的分类:(3)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 n与它的前一项a n-1(n≥2)(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数列的递推公式.1.对数列概念的理解(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关,而且还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这有别于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因此,若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两个数列.(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这也是数列与数集的区别.2.数列的函数特征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即f(n)=a n(n∈N*).3.考点(一)由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例1] (2012·天津南开中学月考)下列公式可作为数列{a n }:1,2,1,2,1,2,…的通项公式的是( )A .a n =1B .a n =-1n+12C .a n =2-⎪⎪⎪⎪⎪⎪sin n π2D .a n =-1n -1+32[自主解答] 由a n =2-⎪⎪⎪⎪⎪⎪sinn π2可得a 1=1,a 2=2, a 3=1,a 4=2,….[答案] C 由题悟法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求它的一个通项公式,要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点,观察出项与n 之间的关系、规律,可使用添项、通分、分割等办法,转化为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求.对于正负符号变化,可用(-1)n或(-1)n +1来调整.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它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以题试法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5,7,9,…;(2)12,34,78,1516,3132,…; (3)3,33,333,3 333,…;(4)-1,32,-13,34,-15,36,….解:(1)各项减去1后为正偶数,所以a n =2n +1.(2)每一项的分子比分母少1,而分母组成数列21,22,23,24,…,所以a n =2n-12n .(3)将数列各项改写为93,993,9993,99993,…,分母都是3,而分子分别是10-1,102-1,103-1,104-1,….所以a n =13(10n-1).(4)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通项公式的符号为(-1)n;各项绝对值的分母组成数列1,2,3,4,…;而各项绝对值的分子组成的数列中,奇数项为1,偶数项为3,即奇数项为2-1,偶数项为2+1,所以a n =(-1)n·2+-1nn,也可写为a n=⎩⎪⎨⎪⎧-1n ,n 为正奇数,3n ,n 为正偶数.(二)由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a n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其求解过程分为三步: (1)先利用a 1=S 1求出a 1;(2)用n -1替换S n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a n =S n -S n -1(n ≥2)便可求出当n ≥2时a n 的表达式;(3)对n =1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n ≥2时a n 的表达式,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合写;如果不符合,则应该分n =1与n ≥2两段来写.[例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它们的通项a n . (1)S n =2n 2+3n ;(2)S n =3n+1.[自主解答] (1)由题可知,当n =1时,a 1=S 1=2×12+3×1=5,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3n )-[2(n -1)2+3(n -1)]=4n +1. 当n =1时,4×1+1=5=a 1,故a n =4n +1. (2)当n =1时,a 1=S 1=3+1=4, 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1)-(3n -1+1)=2×3n -1.当n =1时,2×31-1=2≠a 1,故a n =⎩⎨⎧4, n =1,2×3n -1, n ≥2. 以题试法(2012·聊城模拟)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nn +1,则1a 5=( )D .30解析:选D 当n ≥2时,a n =S n -S n -1=nn +1-n -1n =1n n +1,则a 5=15×6=130. (三)数列的性质[例3]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21n +20. (1)n 为何值时,a 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2)n 为何值时,该数列的前n 项和最小?[自主解答] (1)因为a n =n 2-21n +20=⎝⎛⎭⎪⎫n -2122-3614,可知对称轴方程为n =212=.又因n ∈N *,故n =10或n =11时,a n 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112-21×11+20=-90.(2)设数列的前n 项和最小,则有a n ≤0,由n 2-21n +20≤0,解得1≤n ≤20,故数列{a n }从第21项开始为正数,所以该数列的前19或20项和最小. 由题悟法1.数列中项的最值的求法根据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构造相应的函数a n =f (n ),利用求解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但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2.前n 项和最值的求法(1)先求出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根据S n 的表达式求解最值;(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若a m ≥0,且a m +1<0,则S m 最大;若a m ≤0,且a m +1>0,则S m 最小,这样便可直接利用各项的符号确定最值.以题试法3.(2012·江西七校联考)数列{a n }的通项a n =nn 2+90,则数列{a n }中的最大值是( )A .310B .19解析:选C a n =1n +90n ,由基本不等式得,1n +90n≤1290,由于n ∈N *,易知当n =9或10时,a n =119最大.二.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知识能否忆起一、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符号表示为a n +1-a n =d (n ∈N *,d 为常数).2.等差中项:数列a ,A ,b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a +b2,其中A 叫做a ,b 的等差中项.二、等差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 2.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n n -12d =a 1+a n n2.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若m ,n ,p ,q ∈N *,且m +n =p +q ,{a n }为等差数列,则a m +a n =a p +a q . 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k ,a 2k ,a 3k ,a 4k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3.若{a n }为等差数列,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n 2d . 4.等差数列的增减性:d >0时为递增数列,且当a 1<0时前n 项和S n 有最小值.d <0时为递减数列,且当a 1>0时前n 项和S n 有最大值.5.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差为d .若其前n 项之和可以写成S n =An 2+Bn ,则A =d2,B =a 1-d2,当d ≠0时它表示二次函数,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An 2+Bn 是{a n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1.与前n 项和有关的三类问题(1)知三求二:已知a 1、d 、n 、a n 、S n 中的任意三个,即可求得其余两个,这体现了方程思想.(2)S n =d 2n 2+⎝ ⎛⎭⎪⎫a 1-d 2n =An 2+Bn ⇒d =2A .(3)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确定S n 的最值时,最高点的纵坐标不一定是最大值,最低点的纵坐标不一定是最小值.2.设元与解题的技巧已知三个或四个数组成等差数列的一类问题,要善于设元,若奇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 -2d ,a -d ,a ,a +d ,a +2d ,…;若偶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 -3d ,a -d ,a +d ,a +3d ,…,其余各项再依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对称设元.考点等差数列的判断与证明[例1] 在数列{a n }中,a 1=-3,a n =2a n -1+2n+3(n ≥2,且n ∈N *). (1)求a 2,a 3的值; (2)设b n =a n +32n(n ∈N *),证明:{b n }是等差数列.[自主解答] (1)∵a 1=-3,a n =2a n -1+2n+3(n ≥2,且n ∈N *),∴a 2=2a 1+22+3=1,a 3=2a 2+23+3=13.(2)证明:对于任意n ∈N *, ∵b n +1-b n =a n +1+32n +1-a n +32n=12n +1[(a n +1-2a n )-3]=12n +1[(2n +1+3)-3]=1, ∴数列{b n }是首项为a 1+32=-3+32=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由题悟法1.证明{a n }为等差数列的方法:(1)用定义证明:a n -a n -1=d (d 为常数,n ≥2)⇔{a n }为等差数列; (2)用等差中项证明:2a n +1=a n +a n +2⇔{a n }为等差数列; (3)通项法:a n 为n 的一次函数⇔{a n }为等差数列; (4)前n 项和法:S n =An 2+Bn 或S n =n a 1+a n2.2.用定义证明等差数列时,常采用的两个式子a n +1-a n =d 和a n -a n -1=d ,但它们的意义不同,后者必须加上“n ≥2”,否则n =1时,a 0无定义.以题试法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是n 的二次函数,且a 1=-2,a 2=2,S 3=6. (1)求S n ;(2)证明: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 解:(1)设S n =An 2+Bn +C (A ≠0),则⎩⎨⎧-2=A +B +C ,0=4A +2B +C ,6=9A +3B +C ,解得A =2,B =-4,C =0.故S n =2n 2-4n . (2)证明:∵当n =1时,a 1=S 1=-2.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4n -[2(n -1)2-4(n -1)]=4n -6. ∴a n =4n -6(n ∈N *).a n +1-a n =4,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典题导入[例2] (2012·重庆高考)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且a 1+a 3=8,a 2+a 4=12.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记{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a k ,S k +2成等比数列,求正整数k 的值. [自主解答] (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知⎩⎨⎧ 2a 1+2d =8,2a 1+4d =12,解得⎩⎨⎧a 1=2,d =2. 所以a n =a 1+(n -1)d =2+2(n -1)=2n . (2)由(1)可得S n =n a 1+a n2=n 2+2n2=n (n +1).因为a 1,a k ,S k +2成等比数列,所以a 2k =a 1S k +2. 从而(2k )2=2(k +2)(k +3),即k 2-5k -6=0, 解得k =6或k =-1(舍去),因此k =6.由题悟法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及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2=na 1+n n -12d ,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d ,n ,S n ,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方程的思想.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作用,而a 1和d 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和未知是常用方法.以题试法2.(1)在等差数列中,已知a 6=10,S 5=5,则S 8=________.(2)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412-S 39=1,则公差为________.解析:(1)∵a 6=10,S 5=5,∴⎩⎨⎧a 1+5d =10,5a 1+10d =5.解方程组得⎩⎨⎧a 1=-5,d =3.则S 8=8a 1+28d =8×(-5)+28×3=44. (2)依题意得S 4=4a 1+4×32d =4a 1+6d ,S 3=3a 1+3×22d =3a 1+3d ,于是有4a 1+6d12-3a 1+3d9=1,由此解得d =6,即公差为6. 答案:(1)44 (2)6等差数列的性质典题导入[例3] (1)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a 4+a 7=39,a 3+a 6+a 9=27,则前9项和S 9等于( )A .66B .99C .144D .297(2)(2012·天津模拟)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若S 4=8,S 8=20,则a 11+a 12+a 13+a 14=( )A .18B .17C .16D .15[自主解答] (1)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及a 1+a 4+a 7=39,可得3a 4=39,所以a 4=13.同理,由a 3+a 6+a 9=27,可得a 6=9.所以S 9=9a 1+a 92=9a 4+a 62=99.(2)设{a n }的公差为d ,则a 5+a 6+a 7+a 8=S 8-S 4=12,(a 5+a 6+a 7+a 8)-S 4=16d ,解得d =14,a 11+a 12+a 13+a 14=S 4+40d =18.[答案] (1)B (2)A由题悟法1.等差数列的性质是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推广与变形,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这些性质可以有效、方便、快捷地解决许多等差数列问题.2.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答问题的关键是寻找项的序号之间的关系.以题试法3.(1)(2012·江西高考)设数列{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若a 1+b 1=7,a 3+b 3=21,则a 5+b 5=________.(2)(2012·海淀期末)若数列{a n }满足:a 1=19,a n +1=a n -3(n ∈N *),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数值最大时,n 的值为( )A .6B .7C .8D .9解析:(1)设两等差数列组成的和数列为{c n },由题意知新数列仍为等差数列且c 1=7,c 3=21,则c 5=2c 3-c 1=2×21-7=35.(2)∵a n +1-a n =-3,∴数列{a n }是以19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 n =19+(n -1)×(-3)=22-3n .设前k 项和最大,则有⎩⎨⎧ a k ≥0,a k +1≤0,即⎩⎨⎧22-3k ≥0,22-3k +1≤0,解得193≤k ≤223.∵k ∈N *,∴k =7.故满足条件的n 的值为7.答案:(1)35 (2)B三.等比数列及其前n 项和[知识能否忆起]1.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定义的表达式为a n +1a n=q (n ∈N *,q 为非零常数). (2)等比中项:如果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即: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a ,G ,b 成等比数列⇒G 2=ab .2.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a n =a 1qn -1.(2)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q =1,a 11-q n 1-q=a 1-a n q1-q ,q ≠1.3.等比数列{a n }的常用性质(1)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m +n =p +q =2r (m ,n ,p ,q ,r ∈N *),则a m ·a n =a p ·a q =a 2r . 特别地,a 1a n =a 2a n -1=a 3a n -2=….(2)在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a n }中,数列a m ,a m +k ,a m +2k ,a m +3k ,…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 k;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是等比数列(此时q ≠-1);a n =a m q n -m .1.等比数列的特征(1)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 也是非零常数. (2)由a n +1=qa n ,q ≠0并不能立即断言{a n }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 1≠0.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的,注意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列求和中的运用.(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 =1与q ≠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 =1这一特殊情形导致解题失误考点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典题导入[例1]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S n =n . (1)设c n =a n -1,求证:{c 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自主解答] (1)证明:∵a n +S n =n ,① ∴a n +1+S n +1=n +1.② ②-①得a n +1-a n +a n +1=1,∴2a n +1=a n +1,∴2(a n +1-1)=a n -1,∴a n +1-1a n -1=12. ∵首项c 1=a 1-1,又a 1+a 1=1, ∴a 1=12,c 1=-12.又c n =a n -1,故{c n }是以-12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1)可知c n =⎝ ⎛⎭⎪⎫-12·⎝ ⎛⎭⎪⎫12n -1=-⎝ ⎛⎭⎪⎫12n,∴a n =c n +1=1-⎝ ⎛⎭⎪⎫12n.在本例条件下,若数列{b n }满足b 1=a 1,b n =a n -a n -1(n ≥2),证明{b n }是等比数列.证明:∵由(2)知a n =1-⎝ ⎛⎭⎪⎫12n,∴当n ≥2时,b n =a n -a n -1 =1-⎝ ⎛⎭⎪⎫12n -⎣⎢⎡⎦⎥⎤1-⎝ ⎛⎭⎪⎫12n -1=⎝ ⎛⎭⎪⎫12n -1-⎝ ⎛⎭⎪⎫12n =⎝ ⎛⎭⎪⎫12n . 又b 1=a 1=12也符合上式,∴b n =⎝ ⎛⎭⎪⎫12n .∵b n +1b n =12,∴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由题悟法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若a n +1a n =q (q 为非零常数,n ∈N *)或a n a n -1=q (q 为非零常数且n ≥2,n ∈N *),则{a n }是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法:若数列{a n }中,a n ≠0且a 2n +1=a n ·a n +2(n ∈N *),则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 n =c ·q n(c ,q 均是不为0的常数,n ∈N *),则{a n }是等比数列.以题试法1. (2012·沈阳模拟)已知函数f (x )=log a x ,且所有项为正数的无穷数列{a n }满足log a a n +1-log a a n =2,则数列{a n }( )A .一定是等比数列B .一定是等差数列C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D .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解析:选 A 由log a a n +1-log a a n =2,得log aa n +1a n =2=log a a 2,故a n +1a n=a 2.又a >0且a ≠1,所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典题导入[例2] {a n }为等比数列,求下列各值: (1)a 6-a 4=24,a 3a 5=64,求a n ; (2)已知a 2·a 8=36,a 3+a 7=15,求公比q. 解:(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题意得⎩⎨⎧a 6-a 4=a 1q 3q 2-1=24, ①a 3a 5=a 1q 32=64. ②由②得a 1q 3=±8,将a 1q 3=-8代入①中,得q 2=-2(舍去). 将a 1q 3=8代入①中,得q 2=4,q =±2. 当q =2时,a 1=1,∴a n =a 1qn -1=2n -1.当q =-2时,a 1=-1,∴a n =a 1q n -1=-(-2)n -1.∴a n =2n -1或a n =-(-2)n -1.(2)∵a 2·a 8=36=a 3·a 7,而a 3+a 7=15,∴⎩⎨⎧ a 3=3,a 7=12或⎩⎨⎧a 3=12,a 7=3.∴q 4=a 7a 3=4或14.∴q =±2或q =±22.由题悟法1.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比数列中的一类基本问题,数列中有五个量a 1,n ,q ,a n ,S n ,一般可以“知三求二”,通过列方程(组)可迎刃而解.2.在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应根据公比q 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切不可忽视q 的取值而盲目用求和公式.以题试法2.(2012·山西适应性训练)已知数列{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1=2,且a 2,a 4,a 8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3a n }的前n 项和.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d ≠0). 因为a 2,a 4,a 8成等比数列, 所以(2+3d )2=(2+d )·(2+7d ), 解得d =2.所以a n =2n (n ∈N *).(2)由(1)知3a n =32n ,设数列{3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则S n =32+34+…+32n =91-9n1-9=98(9n-1). 等比数列的性质典题导入[例3] (1)(2012·威海模拟)在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a n }中,若a 3a 4a 5=3π,则sin(log 3a 1+log 3a 2+…+log 3a 7)的值为( )C .1D .-32(2)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6∶S 3=1∶2,则S 9∶S 3等于( ) A .1∶2 B .2∶3 C .3∶4D .1∶3[自主解答] (1)因为a 3a 4a 5=3π=a 34,所以a 4=3π3.log 3a 1+log 3a 2+…+log 3a 7 =log 3(a 1a 2…a 7)=log 3a 74 =7log 33π3=7π3,故sin(log 3a 1+log 3a 2+…+log 3a 7)=32. (2)由等比数列的性质:S 3,S 6-S 3,S 9-S 6仍成等比数列,于是(S 6-S 3)2=S 3·(S 9-S 6), 将S 6=12S 3代入得S 9S 3=34.[答案] (1)B (2)C由题悟法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定义上只有“一字之差”,它们的通项公式和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等差数列中的“和”“倍数”可以与等比数列中的“积”“幂”相类比.关注它们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同时也有利于类比思想的推广.对于等差数列项的和或等比数列项的积的运算,若能关注通项公式a n =f (n )的下标n 的大小关系,可简化题目的运算.以题试法3.(1)(2012·新课标全国卷)已知{a n }为等比数列,a 4+a 7=2,a 5a 6=-8,则a 1+a 10=( )A .7B .5C .-5D .-7(2)(2012·成都模拟)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a 2=2,a 5=14,则a 1a 2+a 2a 3+…+a n a n +1=( )A .16(1-4-n)B .16(1-2-n)(1-4-n)(1-2-n)解析:(1)选D 法一:由题意得⎩⎨⎧a 4+a 7=a 1q 3+a 1q 6=2,a 5a 6=a 1q 4×a 1q 5=a 21q 9=-8, 解得⎩⎨⎧q 3=-2,a 1=1或⎩⎪⎨⎪⎧q 3=-12,a 1=-8,故a 1+a 10=a 1(1+q 9)=-7.法二:由⎩⎨⎧ a 4+a 7=2,a 5a 6=a 4a 7=-8,解得⎩⎨⎧ a 4=-2,a 7=4或⎩⎨⎧a 4=4,a 7=-2.则⎩⎨⎧q 3=-2,a 1=1或⎩⎪⎨⎪⎧q 3=-12,a 1=-8,故a 1+a 10=a 1(1+q 9)=-7.(2)选C ∵a 2=2,a 5=14,∴a 1=4,q =12,a n a n +1=⎝ ⎛⎭⎪⎫122n -5.故a 1a 2+a 2a 3+…+a n a n +1=8⎝ ⎛⎭⎪⎫1-14n 1-14=323(1-4-n).练习题1.(教材习题改编)数列1,23,35,47,59…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 .a n =n2n +1B .a n =n2n -1C .a n =n2n -3D .a n =n2n +3答案:B2.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则a 8的值为( ) A .15 B .16 C .49D .64解析:选A a 8=S 8-S 7=64-49=15. 3.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n +1,则这个数列是( )A .递增数列B .递减数列C .常数列D .摆动数列解析:选A a n +1-a n =n +1n +2-n n +1=n +12-n n +2n +1n +2=1n +1n +2>0.4.(教材习题改编)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3n -1n 为偶数,2n -5n 为奇数,则a 4·a 3=________.解析:a 4·a 3=2×33·(2×3-5)=54. 答案:545.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pn +q n ,且a 2=32,a 4=32,则a 8=________. 解析:由已知得⎩⎪⎨⎪⎧2p +q 2=32,4p +q 4=32,解得⎩⎪⎨⎪⎧p =14,q =2.则a n =14n +2n ,故a 8=94.答案:941.(2012·福建高考)等差数列{a n }中,a 1+a 5=10,a 4=7,则数列{a n }的公差为( ) A .1 B .2 C .3D .4解析:选B 法一: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2a 1+4d =10,a 1+3d =7.解得⎩⎨⎧a 1=1,d =2.故d =2.法二:∵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a 5=2a 3=10,∴a 3=5. 又a 4=7,∴公差d =7-5=2.2.(教材习题改编)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a 6=3π2,则sin ⎝ ⎛⎭⎪⎫2a 4-π3=( )C .-32D .-12解析:选D ∵a 2+a 6=3π2,∴2a 4=3π2.∴sin ⎝ ⎛⎭⎪⎫2a 4-π3=sin ⎝ ⎛⎭⎪⎫3π2-π3=-cos π3=-12.3.(2012·辽宁高考)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4+a 8=16,则该数列前11项和S 11=( )A .58B .88C .143D .176解析:选B S 11=11a 1+a 112=11a 4+a 82=88.4.在数列{a n }中,若a 1=1,a n +1=a n +2(n ≥1),则该数列的通项a n =________. 解析:由a n +1=a n +2知{a n }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 故a n =1+(n -1)×2=2n -1. 答案:2n -15.(2012·北京高考)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若a 1=12,S 2=a 3,则a 2=________,S n =________.解析:设{a n }的公差为d ,由S 2=a 3知,a 1+a 2=a 3,即2a 1+d =a 1+2d , 又a 1=12,所以d =12,故a 2=a 1+d =1,S n =na 1+12n (n -1)d =12n +12(n 2-n )×12=14n 2+14n . 答案:1 14n 2+14n1.(2011·江西高考){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d =-2,S n 为其前n 项和.若S 10=S 11,则a 1=( )A .18B .20C .22D .24解析:选B 由S 10=S 11,得a 11=S 11-S 10=0,a 1=a 11+(1-11)d =0+(-10)×(-2)=20.2.(2012·广州调研)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5=8,S 3=6,则S 10-S 7的值是( )A .24B .48C .60D .72解析:选 B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可得⎩⎨⎧a 5=a 1+4d =8,S 3=3a 1+3d =6,解得⎩⎨⎧a 1=0,d =2,则S 10-S 7=a 8+a 9+a 10=3a 1+24d =48. 3.(2013·东北三校联考)等差数列{a n }中,a 5+a 6=4,则log 2(2a 1·2a 2·…·2a 10)=( ) A .10 B .20 C .40D .2+log 25 解析:选 B 依题意得,a 1+a 2+a 3+…+a 10=10a 1+a 102=5(a 5+a 6)=20,因此有log 2(2a 1·2a 2·…·2a 10)=a 1+a 2+a 3+…+a 10=20.4.(2012·海淀期末)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0,a 2n +1-a 2n =1(n ∈N *),那么使a n <5成立的n 的最大值为( )A .4B .5C .24D .25解析:选C ∵a 2n +1-a 2n =1,∴数列{a 2n }是以a 21=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 2n=1+(n -1)=n .又a n >0,∴a n =n .∵a n <5,∴n <5.即n <25.故n 的最大值为24.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并且S 10>0,S 11<0,若S n ≤S k 对n ∈N *恒成立,则正整数k 的值为( )A .5B .6C .4D .7解析:选A 由S 10>0,S 11<0知a 1>0,d <0,并且a 1+a 11<0,即a 6<0,又a 5+a 6>0,所以a 5>0,即数列的前5项都为正数,第5项之后的都为负数,所以S 5最大,则k =5.6.数列{a n }的首项为3,{b n }为等差数列且b n =a n +1-a n (n ∈N *).若b 3=-2,b 10=12,则a 8=( )A .0B .3C .8D .11解析:选B 因为{b n }是等差数列,且b 3=-2,b 10=12, 故公差d =12--210-3=2.于是b 1=-6,且b n =2n -8(n ∈N *),即a n +1-a n =2n -8.所以a 8=a 7+6=a 6+4+6=a 5+2+4+6=…=a 1+(-6)+(-4)+(-2)+0+2+4+6=3.7.(2012·广东高考)已知递增的等差数列{a n }满足a 1=1,a 3=a 22-4,则a n =________. 解析:设等差数列公差为d ,∵由a 3=a 22-4,得1+2d =(1+d )2-4,解得d 2=4,即d =±2.由于该数列为递增数列,故d =2.∴a n =1+(n -1)×2=2n -1. 答案:2n -18.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a 7-a 5=4,a 11=21,S k =9,则k =________.解析:a 7-a 5=2d =4,则d ==a 11-10d =21-20=1,S k =k +k k -12×2=k 2=9.又k ∈N *,故k =3.答案:39.设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若对任意自然数n 都有S nT n=2n -34n -3,则a 9b 5+b 7+a 3b 8+b 4的值为________. 解析:∵{a n },{b n }为等差数列,∴a 9b 5+b 7+a 3b 8+b 4=a 92b 6+a 32b 6=a 9+a 32b 6=a 6b 6. ∵S 11T 11=a 1+a 11b 1+b 11=2a 62b 6=2×11-34×11-3=1941,∴a 6b 6=1941. 答案:194110.(2011·福建高考)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1,a 3=-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a n }的前k 项和S k =-35,求k 的值. 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n =a 1+(n -1)d . 由a 1=1,a 3=-3,可得1+2d =-3,解得d =-2. 从而a n =1+(n -1)×(-2)=3-2n . (2)由(1)可知a n =3-2n , 所以S n =n [1+3-2n ]2=2n -n 2.由S k =-35,可得2k -k 2=-35, 即k 2-2k -35=0,解得k =7或k =-5. 又k ∈N *,故k =7.11.设数列{a n }的前n 项积为T n ,T n =1-a n ,(1)证明⎩⎪⎨⎪⎧⎭⎪⎬⎪⎫1T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T n 的前n 项和S n .解:(1)证明:由T n =1-a n 得,当n ≥2时,T n =1-T nT n -1, 两边同除以T n 得1T n -1T n -1=1.∵T 1=1-a 1=a 1, 故a 1=12,1T 1=1a 1=2.∴⎩⎪⎨⎪⎧⎭⎪⎬⎪⎫1T n 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由(1)知1T n =n +1,则T n =1n +1,从而a n =1-T n =n n +1.故a nT n=n .∴数列⎩⎪⎨⎪⎧⎭⎪⎬⎪⎫a n T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S n =n n +12.12.已知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31,S n 是它的前n 项和,S 10=S 22. (1)求S n ;(2)这个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解:(1)∵S 10=a 1+a 2+…+a 10,S 22=a 1+a 2+…+a 22,又S 10=S 22,∴a 11+a 12+…+a 22=0, 即12a 11+a 222=0,故a 11+a 22=2a 1+31d =0.又∵a 1=31,∴d =-2, ∴S n =na 1+n n -12d =31n -n (n -1)=32n -n 2.(2)法一:由(1)知S n =32n -n 2,故当n =16时,S n 有最大值,S n 的最大值是256. 法二:由S n =32n -n 2=n (32-n ),欲使S n 有最大值,应有1<n <32,从而S n ≤⎝ ⎛⎭⎪⎫n +32-n 22=256, 当且仅当n =32-n ,即n =16时,S n 有最大值256.1.(教材习题改编)等比数列{a n }中,a 4=4,则a 2·a 6等于( ) A .4 B .8 C .16D .32解析:选C a 2·a 6=a 24=16.2.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三项依次为a -1,a +1,a +4,则a n =( )A .4·⎝ ⎛⎭⎪⎫32nB .4·⎝ ⎛⎭⎪⎫23nC .4·⎝ ⎛⎭⎪⎫32n -1D .4·⎝ ⎛⎭⎪⎫23n -1解析:选C (a +1)2=(a -1)(a +4)⇒a =5, a 1=4,q =32,故a n =4·⎝ ⎛⎭⎪⎫32n -1.3.已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a 2=3,a 2+a 3=6,则a 7=( ) A .64B .81C .128D .243解析:选A q =a 2+a 3a 1+a 2=2, 故a 1+a 1q =3⇒a 1=1,a 7=1×27-1=64.4.(2011·北京高考)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a 1=12,a 4=4,则公比q =________;a 1+a 2+…+a n =________.解析:a 4=a 1q 3,得4=12q 3,解得q =2,a 1+a 2+…+a n =121-2n1-2=2n -1-12.答案:2 2n -1-125.(2012·新课标全国卷)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3S 2=0,则公比q =________.解析:∵S 3+3S 2=0,∴a 1+a 2+a 3+3(a 1+a 2)=0, ∴a 1(4+4q +q 2)=0. ∵a 1≠0,∴q =-2. 答案:-21.设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前n 项和为S n ,若S 3=3a 3,则公比q 为( ) A .-12B .1C .-12或1解析:选C 当q =1时,满足S 3=3a 1=3a 3.当q ≠1时,S 3=a 11-q 31-q=a 1(1+q +q 2)=3a 1q 2,解得q =-12,综上q =-12或q =1.2.(2012·东城模拟)设数列{a n }满足:2a n =a n +1(a n ≠0)(n ∈N *),且前n 项和为S n ,则S 4a 2的值为( )C .4D .2解析:选A 由题意知,数列{a n }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S 4a 2=a 11-241-2a 1×2=152.3.(2012·安徽高考)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a 3a 11=16,则log 2a 10=( )A .4B .5C .6D .7解析:选B ∵a 3·a 11=16,∴a 27=16. 又∵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都是正数,∴a 7=4. 又∵a 10=a 7q 3=4×23=25,∴log 2a 10=5.4.已知数列{a n },则“a n ,a n +1,a n +2(n ∈N *)成等比数列”是“a 2n +1=a n a n +2”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显然,n ∈N *,a n ,a n +1,a n +2成等比数列,则a 2n +1=a n a n +2,反之,则不一定成立,举反例,如数列为1,0,0,0,…5.(2013·太原模拟)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n =2,S 3n =14,则S 4n 等于( )A .80B .30C .26D .16解析:选B 设S 2n =a ,S 4n =b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 2(14-a )=(a -2)2,解得a =6或a =-4(舍去), 同理(6-2)(b -14)=(14-6)2,所以b =S 4n =30.6.已知方程(x 2-mx +2)(x 2-nx +2)=0的四个根组成以12为首项的等比数列,则mn=( )或23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 B 设a ,b ,c ,d 是方程(x 2-mx +2)(x 2-nx +2)=0的四个根,不妨设a <c <d <b ,则a ·b =c ·d =2,a =12,故b =4,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得到c =1,d =2,则m =a +b =92,n =c +d =3,或m =c +d =3,n =a +b =92,则m n =32或m n =23.7.已知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满足2a 3-a 27+2a 11=0,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且b 7=a 7,则b 6b 8=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知,b 6b 8=b 27=a 27=2(a 3+a 11)=4a 7, ∵a 7≠0,∴a 7=4,∴b 6b 8=16.答案:168.(2012·江西高考)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公比不为1.若a 1=1,则对任意的n ∈N *,都有a n +2+a n +1-2a n =0,则S 5=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a 3+a 2-2a 1=0,设公比为q ,则a 1(q 2+q -2)=0.由q 2+q -2=0解得q =-2或q =1(舍去),则S 5=a 11-q 51-q =1--253=11.答案:119.(2012·西城期末)已知{a n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若a 3-a 1=6,则a 1=________;1a 21+1a 22+…+1a 2n=________.解析:∵{a n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a 3-a 1=6,∴4a 1-a 1=6,即a 1=2,故a n =a 12n -1=2n,∴1a n =⎝ ⎛⎭⎪⎫12n ,1a 2n =⎝ ⎛⎭⎪⎫14n ,即数列⎩⎪⎨⎪⎧⎭⎪⎬⎪⎫1a 2n 是首项为14,公比为14的等比数列,∴1a 21+1a 22+…+1a 2n =14⎝ ⎛⎭⎪⎫1-14n 1-14=13⎝⎛⎭⎪⎫1-14n .答案:213⎝⎛⎭⎪⎫1-14n 10.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且数列{S n }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a 1+a 3+…+a 2n +1.解:(1)∵S 1=a 1=1,且数列{S n }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S n =2n -1,又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2-1)=2n -2.∴a n =⎩⎨⎧1,n =1,2n -2,n ≥2.(2)a 3,a 5,…,a 2n +1是以2为首项,以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3+a 5+…+a 2n +1=21-4n1-4=24n-13.∴a 1+a 3+…+a 2n +1=1+24n-13=22n +1+13.11.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其中a n ≠0,a 1为常数,且-a 1,S n ,a n +1成等差数列.(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1-S n ,问:是否存在a 1,使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a 1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依题意,得2S n =a n +1-a 1. 当n ≥2时,有⎩⎨⎧2S n =a n +1-a 1,2S n -1=a n -a 1.两式相减,得a n +1=3a n (n ≥2). 又因为a 2=2S 1+a 1=3a 1,a n ≠0,所以数列{a n }是首项为a 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因此,a n =a 1·3n -1(n ∈N *).(2)因为S n =a 11-3n1-3=12a 1·3n-12a 1,b n =1-S n =1+12a 1-12a 1·3n .要使{b n }为等比数列,当且仅当1+12a 1=0,即a 1=-2.所以存在a 1=-2,使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12. (2012·山东高考)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5项和为105,且a 10=2a 5.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对任意m ∈N *,将数列{a n }中不大于72m的项的个数记为b m .求数列{b m }的前m 项和S m .解:(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T n , 由T 5=105,a 10=2a 5, 得⎩⎪⎨⎪⎧5a 1+5×5-12d =105,a 1+9d =2a 1+4d ,解得a 1=7,d =7.因此a n =a 1+(n -1)d =7+7(n -1)=7n (n ∈N *). (2)对m ∈N *,若a n =7n ≤72m,则n ≤72m -1.因此b m =72m -1.所以数列{b m }是首项为7,公比为49的等比数列,故S m =b 11-q m 1-q =7×1-49m 1-49=7×72m -148=72m +1-748.。
(全面,基础)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一、数列一列数叫做数列。
2、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通项公式的作用
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
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
4、数列的分类
①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2、等差(比)中项
由三个数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 叫做 的等差中项.
3、判断等差(比)数列的方法
4、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5、性质1
6、性质2
7、性质3
8、性质4
9、等差(比)数列的单调性
10、等差(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1、前n项和的性质1
12、前n项和的性质2
13、前n项和的性质3
②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变化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5、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6、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称 为数列的前项和,用 表示,即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三、典型题型小结
1、三(四)个数成等差(比)的设法
2、求数列最大(小)值的方法
3、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1、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小编准备了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1) 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 2, 3, 4, 5与数列5, 4, 3, 2, 1是不同的数列.(2) 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幕,2次幕,3次幕,4次幕,…构成数列:-1 , 1, -1 , 1,….(4) 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5) 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 3, 4, 5, 6这5 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 4,5, 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2. 数列的分类(1) 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 3, 5, 7, 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 3, 5, 7, 9,…或1, 3, 5, 7, 9,…,2n-1 ,…,它就表示无穷数列.(2) 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3.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唯一.如:数列1, 2, 3, 4,…,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⑴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 , 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⑵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 2, 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 (3) 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1,0.1 , 0.01 , 0.001 , 0.000 1,… 所构成的数列1, 1.4 , 1.41 ,1.414, 1.414 2,…就没有通项公式. (4) 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唯一的,正如举例中的:(5) 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唯一.4. 数列的图象对于数列4, 5, 6, 7, 8, 9, 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序号:1 2 3 4 5 6 7项:4 5 6 7 8 9 10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 , 2, 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5. 递推数列一堆钢管,共堆放了七层,自上而下各层的钢管数构成一个数列:4, 5, 6, 7, 8, 9, 10.①数列①还可以用如下方法给出:自上而下第一层的钢管数是4,以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层的钢管数多1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数列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概念:一般地,按一定次序排列成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 a a a n ,,,,,123,简记为数列a n {},其中第一项a 1也成为首项;a n 是数列的第n 项,也叫做数列的通项.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取值时,该函数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这个数列.2、数列的分类:按数列中项的多数分为:(1) 有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有限个,即项数有限; (2) 无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无限个,即项数无限.3、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a f n n (),那么这个式子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4、数列的函数特征:一般地,一个数列a n {},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即>+a a n n 1,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增数列;高一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梳理)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面的一项,即1n n a a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如果数列的各项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叫做常数列.5、递推公式:某些数列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这个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叫做递推公式.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久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即1n n a a d +-=(常数),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通项公式为:()()()11,n m a a n d a n m d n m N +=+-=+-∈、.3、等差中项:(1)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 bA +; (2)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12,,n n n a a a ++成等差数列,即1n a +是与2n a +的等差中项,且21=2n n n a a a +++;反之若数列满足21=2n n n a a a +++,则数列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2)若数列和{}n b 均为等差数列,则数列{}n n a b ±也为等差数列;(3)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0n d a >⇔为递增数列,{}0n d a <⇔为递减数列,{}0n d a =⇔为常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n S :(1)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231,n n a a a a a n N -++++++∈;(2)数列{}n a 的通项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3)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6、等差数列前n 和的性质:(1)等差数列{}n a 中,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差数列,即12122,,m m m m a a a a a a ++++++++21223m m m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即232,,,m m m m m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11==,222n n n d d S na d n a n -⎛⎫++- ⎪⎝⎭当0d ≠时,n S 可看作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不含常数项;(3)若等差数列{}n a 共有2n+1(奇数)项,则()11==,n S n S S a S n++-奇奇偶偶中间项且若等差数列{}n a 共有2n (偶数)项,则1==.n nS a S S nd S a +-偶奇偶奇且7、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的最值问题: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1)100a d ><且(即首正递减)时,n S 有最大值且n S 的最大值为所有非负数项之和; (2)100a d <>且(即首负递增)时,n S 有最小值且n S 的最小值为所有非正数项之和.三、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不为零的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0q ≠).即()1n na q q a +=为非零常数,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依据.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通项公式为:()11,,n n m n m a a qa q n m n m N --+==≥∈、.3、等比中项:(1)若a A b 、、成等比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且2=A ab ; (2)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则12,,n n n a a a ++成等比数列,即1n a +是与2n a +的等比中项,且212=n n n a a a ++⋅;反之若数列{}n a 满足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的性质:(1)等比数列{}n a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2)若数列{}n a 和{}n b 均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a b ⋅也为等比数列;(3)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1100101na a a q q ><⎧⎧⇔⎨⎨><<⎩⎩或为递增数列,{}1100011n a a a q q ><⎧⎧⇔⎨⎨<<>⎩⎩或为递减数列, {}1n q a =⇔为常数列.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1)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231,n n a a a a a n N -++++++∈;(2)数列{}n a 的通项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3)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0q q ≠,则()11,1.1,11n n na q S a q q q=⎧⎪=-⎨≠⎪-⎩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可知,已知1,,,,n n a q n a S 中任意三个,便可建立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6、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性质:设等比数列{}n a 中,首项为1a ,公比为()0q q ≠,则 (1)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比数列,即12122,,m m m m a a a a a a ++++++++21223m m m a a a +++++,仍为等比数列(即232,,,m m m m m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2)当1q ≠时,()()11111111111111n n n n n a q a a a a aS q q q qq q q q q -==⋅-=-⋅=⋅-------, 设11a t q =-,则n n S tq t =-.四、递推数列求通项的方法总结1、递推数列的概念:一般地,把数列的若干连续项之间的关系叫做递推关系,把表达递推关系的式子叫做递推公式,而把由递推公式和初始条件给出的数列叫做递推数列.2、两个恒等式:对于任意的数列{}n a 恒有:(1)()()()()12132431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23411231,0,nn n n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3、递推数列的类型以及求通项方法总结: 类型一(公式法):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差法:{11,(1),(2)n n n S n a S S n -==-≥类型二(累加法):已知:数列的首项,且()()1,n n a a f n n N ++-=∈,求n a 通项.给递推公式()()1,n n a a f n n N ++-=∈中的n 依次取1,2,3,……,n-1,可得到下面n-1个式子:()()()()21324311,2,3,,1.n n a a f a a f a a f a a f n --=-=-=-=-利用公式()()()()12132431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可得:()()()()11231.n a a f f f f n =+++++-类型三(累乘法):已知:数列的首项,且()()1,n na f n n N a ++=∈,求n a 通项. 给递推公式()()1,n na f n n N a ++=∈中的n 一次取1,2,3,……,n-1,可得到下面n-1个式子: ()()()()23412311,2,3,,1.nn a a aa f f f f n a a a a -====- 利用公式()23411231,0,nn n n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可得: ()()()()11231.n a a f f f f n =⨯⨯⨯⨯⨯-类型四(构造法):形如q pa a n n +=+1、n n n q pa a +=+1(q p b k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 。
高中数学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知识整理
第二章 数列2.1 数列1.数列(1)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3,,,,,n a a a a ……,简记为{}n a 。
其中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也叫做数列的通项。
注意:①数列中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
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3,,,,n a a a a …,简记为{}n a 。
如:数列1,2,3,4,…,可以简记为{n}。
②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
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相同的数列。
如:数列1,2,3,4,5与5,4,3,2,1是不同的数列。
③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
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如:1,1,1,1,1,1,---…;2,2,2,2,2,…等。
④{}n a 与n a 是不同的概念。
{}n a 表示数列123,,,,,n a a a a ……,而n a 仅表示数列{}n a的第n 项。
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做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数与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由于数列的值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可以将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像为纵坐标,通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从数列的图像表示可以直观的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
(2)数列的分类①按照数列的项数的多少可分为: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无穷数列。
②按照数列的每一项随序号变化的情况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本章概览
第二章数列
本章概览
三维目标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了解数列的简单表示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和解决相应的问题.
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列概念,体会数列的函数背景,感受数列是研究现实问题情境的数学模型.
知识网络。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章 数列》本章概览
第二章数列
本章概览
三维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我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2.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其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培养我们的推理能力,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
3.明确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会解决:知道
a n,a1,d(q),n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明确等差、等比中项的概念.自觉探究现实世界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帮助我们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掌握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会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培养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5.数列是培养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学习数列,需要经常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
知识网络。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本章总览
第三章数列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3.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复习方略指南
本章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约占15%—17%,考查类型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解答题;既有容易题,也有中档题,更有难题.由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内容上是平行的,所以在复习时要应用对比去认识、理解、掌握数列知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发现如下规律:
1.等差(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是必考内容,这类问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易、中、难三类皆有.
2.数列中a n与S n之间的互化关系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3.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用到,解答试题时要注意灵活应用.
4.解答题的难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因此复习中应注意:
1.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时要善于利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运用方程的思想解等差(比)数列,是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抓住基本量a1、d(或q),掌握好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三个环节,常通过“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来简化运算.
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本章尤为突出.学习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如等比数列求和要注意q=1和q≠1两种情况等等.
4.等价转化是数学复习中常常运用的,数列也不例外.如a n与S n的转化;将一些数列转化成等差(比)数列来解决等.复习时,要及时总结归纳.
5.深刻理解等差(比)数列的定义,能正确使用定义和等差(比)数列的性质.
6.解题要善于总结基本数学方法.如观察法、类比法、错位相减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数形结合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1、数列的基本概念(1)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2、主要公式(1)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公式S n 间的关系: a n =⎩⎨⎧S 1n =1S n -S n -1n ≥2.(2)等差数列a n =a 1+(n -1)d =a m +(n -m )d .S n =12n (a 1+a n ),S n =na 1+12n (n -1)d . A =a +b2(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a n =a 1q n -1,a n =a m ·q n -m .S n =⎩⎨⎧na 1 q =1a 1-a n q 1-q =a 11-qn 1-qq ≠1.G =±ab (等比中项).3.主要性质(1)若m +n =p +q (m 、n 、p 、q ∈N *), 在等差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2)等差(比)数列依次k 项之和仍然成等差(比).专题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1.观察法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1,1,57,715,931,…;2.定义法等差数列{a n}是递增数列,前n项和为S n,且a1,a3,a9成等比数列,S5=a25.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3.前n项和法(1)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n2+3n+1,求通项a n;(2)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n+2,求通项a n.4.累加法已知{a n}中,a1=1,且a n+1-a n=3n(n∈N*),求通项a n.5.累乘法已知数列{a n},a1=13,前n项和S n与a n的关系是S n=n(2n-1)a n,求通项a n.6.辅助数列法已知数列{a n}满足a1=1,a n+1=3a n+2(n∈N*).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7.倒数法已知数列{a n}中,a1=1,a n+1=a na n+1(n∈N*).求通项a n.专题二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1.分组转化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是由几个独立的项组合而成,并且各独立项也可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前n项和可考虑拆项后利用公式求解.求和:S n=112+214+318+…+(n+12n).2.裂项求和法对于裂项后明显有能够相消的项的一类数列,在求和时常用“裂项法”,分式的求和多利用此法.可用待定系数法对通项公式进行拆项,相消时应注意消去项的规律,即消去哪些项,保留哪些项,常见的拆项公式有:(1)1n n+k=1k·(1n-1n+k);(2)若{a n}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1a n·a n+1=1d(1a n-1a n+1);(3)1n+1+n=n+1-n等.3.错位相减法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数列{b n}是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数列为{a n b n},当求该数列的前n项的和时,常常采用将{a n b n}的各项乘以等比数列{b n}的公比q,然后错位一项与{a n b n}的同次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所以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已知数列{a n}中,a1=3,点(a n,a n+1)在直线y=x+2上.(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若b n=a n·3n,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4.分段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由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的两段构成,则可考虑利用分段求和.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a n+S n=1(n∈N*).(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满足b n=3+log4a n,设T n=|b1|+|b2|+…+|b n|,求T n.附注:常用结论1)1+2+3+...+n =2) 1+3+5+...+(2n-1) =3)三、等差、等比数列的对比(1)判断数列的常用方法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②2()③(为常数).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②(,)③(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1.1.公式2.2.性质1.,称为与的等差中项2.若(、、、),则3.,,成等差数列4.1.,称为与的等比中项2.若(、、、),则3.,,成等比数列4. ,(3)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1),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2)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②若已知,则最值时的值()可如下确定或。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①公式求和法:公式法是数列求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可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也可利用常见的求前 项和的公式,如: ;
据调查,大学生对此类消费的态度是:手工艺制品消费比“负债”消费更得人心。在等比数列 公比为 中,若 , ,则 , , ,…, ,…构成一个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8、性质4
若数列 与 分别是公差为 和 的等差数列,则数列 ( , 是常数)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若 和 分别是公比为 和 的等比数列,则数列 , 仍是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分别为 , 。
②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变化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5、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6、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称 为数列 的前 项和,用 表示,即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当 时, 或
11、前n项和的性质1
①当 时, ,是关于 的一个缺少常数项的一次函数,数列 图象是直线 上一群孤立的点;
②当 时, ,是关于 的一个缺少常数项的二次函数,数列 图象是抛物线 上一群孤立的点。
①当 时, ,数列 的图象是函数 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②当 时, ,设 ,则 ,此时,数列 的图象是函数 的图象上一群孤立的点。
9、等差(比)数列的单调性
①若 ,则 为递增数列;
②若 ,则 为递减数列;
③若 ,则 为常数列。
①当 时, 为常数列;
②当 时, 为摆动数列;
③当 , 时, 为递增数列;
④当 , 时, 为递减数列;
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归纳总结
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归纳总结一、数列1.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从函数观点看,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正整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f (1),f (2),…,f (n ),….通常用an 代替f (n ).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 1,a 2,…,an ,…,简记为{an }.一、数列1.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从函数观点看,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正整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f (1),f (2),…,f (n ),….通常用an 代替f (n ).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 1,a 2,…,an ,…,简记为{an }.3.a n 与S n 的关系设S n =a 1+a 2+a 3+…+a n ,则a n =⎩⎪⎨⎪⎧S 1 (n =1),S n -S n -1(n ≥2). 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2.等差中项如果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和b 的等差中项,∴A =a +b 2. 3.(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推导方法:累加法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2)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 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4.用函数观点认识等差数列(1)a n =nd +(a 1-d )是n 的一次函数.(2)S n =d 2n 2+(a 1-d 2)n ,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an +1-an =d (常数)(n ∈N *)⇔{an }是等差数列;(2)中项公式法:2an +1=an +an +2(n ∈N *)⇔{an }是等差数列;(3)通项公式法:an =kn +b (k ,b 是常数)(n ∈N *)⇔{an }是等差数列;(4)前n 项和公式法:Sn =An 2+Bn (A 、B 是常数)(n ∈N *)⇔{an }是等差数列.(5){a n }是等差数列⇔{S n n}是等差数列 6.等差数列的性质(1)下标和与项的和的关系在等差数列中,若p +q =m +n ,则有ap +aq =am +an ;若2m =p +q ,则有2am =ap +aq ,(p ,q ,m ,n ∈N*).(2)任意两项的关系在等差数列{a n }中,m 、n ∈N *,则a m -a n =(m -n )d 或a m =a n +(m -n )d 或a m -a n m -n=d . (3)在等差数列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an ,an +m ,an +2m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md .等差数列的依次n 项的和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Sn ,S 2n -Sn ,S 3n -S 2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n 2d .即下标成等差的项成等差数列,下标和成等差的具有相同构成规律的项的和成等差数列.(4)设等差数列{an }的公差为d ,那么d >0⇔{an }是递增数列;d <0⇔{an }是递减数列;d =0⇔{an }是常数数列.(5)①数列{λa n +b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λd .若{b n },{a n }都是等差数列,则{a n ±b n }仍为等差数列,{λ1a n +λ2b n }(λ1,λ2为常数)也是等差数列.②项数为n 的等差数列中,n 为奇数时,设m =n +12,则S 奇-S 偶=a m ,S 奇S 偶=n +1n -1,S n=na 中=na m .n 为偶数时,S 偶-S 奇=n 2d . ③若{a n }与{b n }为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S n 与S ′n ,则a m b m =S 2m -1S ′2m -1. ④等差数列{a n }中,若a n =m ,a m =n (m ≠n ),则a m +n =0.⑤若数列{a n }的前p 项和为S p =q ,前q 项和为S q =p (p ≠q ),则S p +q =-(p +q ). ⑥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p =S q (p ≠q ),则S p +q =0.三、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如果三个数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和b 的等比中项,即G 2=ab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q n -1(n ∈N *).推导方法:累乘法:a n a n -1·a n -1a n -2……a 3a 2·a 2a 1=q n -1.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当q =1时,S n =na 1,当q ≠1时.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 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法.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an +1=anq (q 是不为0的常数,n ∈N *,an ≠0)⇔{an }是等比数列.(2)an =cqn -1(c ,q 均是不为0的常数,n ∈N *)⇔{an }是等比数列.(3)an +12=an ·an +2(an ≠0,n ∈N *)⇔{an }是等比数列.(4)Sn =A ·qn -A (A 、q 为常数且A ≠0,q ≠0,1)⇔{an }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6.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1)下标和与项的积的关系在等比数列{an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am ·an =ap ·aq .特别地,若2m =p +q ,则ap ·aq =am 2;a 1an =a 2an -1=a 3an -2=….(2)任意两项的关系若{a n }为等比数列,则a m a n=q m -n 或a m =a n ·q m -n (m 、n ∈N *). (3)等间隔的k 项和(或积)仍成等比数列.例如:{a n }是等比数列,则①a 1,a 3,a 5,…,a 2n -1;②a 1+a 2,a 2+a 3,a 3+a 4,…;③a 1a 2,a 2a 3,a 3a 4,…;④a 1+a 2,a 3+a 4,a 5+a 6……均成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a n }的单调性当⎩⎨⎧ a 1>0q >1,或⎩⎨⎧ a 1<00<q <1时,{a n }为递增数列;当⎩⎨⎧ a 1>00<q <1或⎩⎨⎧ a 1<0q >1时,{a n }为递减数列. (5)①{a n }是等比数列⇒{c ·a n }是等比数列(c ≠0).②{a n }、{b n }均为等比数列⇒{a n ·b n }、{a n b n}仍是等比数列. ③若{a n }是等比数列,则{a n 2}、{a n }(a n >0)、{1a n}、{|a n |}均为等比数列. ④非零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⑤若{an }是等差数列,则{ba n }是等比数列.若{an }是正项等比数列,则{lg a n }是等差数列.误区警示1.数列与数集应予区别,数列中的数排列有序,数集中的元素无序;数列中的数可重复出现,数集中的元素互异.2.并不是每一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给出前n 项时,写出的通项公式可以不止一个.3.已知{a n }的前n 项和S n 求a n 时,用a n =⎩⎪⎨⎪⎧ S 1 (n =1)S n -S n -1(n ≥2)求解应注意分类讨论. a n =S n -S n -1是在n ≥2条件下求出的,应检验a 1是否适合.如果适合,则合写在一块,如果不适合,则分段表示.千万注意用a n =S n -S n -1判断数列{a n }是否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时,不要忘记验证a 1是否满足.如:S n =n 2+n 时,{a n }是等差数列.S n =n 2+n +1时,{a n }不是等差数列.S n =2n -1时,{a n }是等比数列.S n =2n +1时,{a n }不是等比数列.4.在讨论等差数列{an }的前n 项和Sn 的最值时,不要忽视n 是整数的条件及含0项的情形.如:在等差数列{an }中,已知a 1=20,前n 项和为S n ,且如S 10=S 15,求当n 取何值时,S n 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取最大值的应为S 12和S 13.5.G 是a 、b 的等比中项⇒/⇐/ G =ab .6.在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一定要对q =1与q ≠1进行分类讨论.7.等比数列中隐含着各项不为零、公比不为零,项与公比的符号有着密切的联系,解题时应特别注意.。
整理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第二章数列第二章数列(人教A版必修5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A版必修五第二章的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n项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活动、探究、交流、反思,来认识和理解等差数列的求和内容;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法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其公式;2.掌握等差数列的五个量a1,d,n,a n,S n的关系,能由其中的三个求另两个;3.了解倒序相加法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反思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工作:在上课之前的三分钟,让学生观看《泰姬陵》视频.(让数学课堂赋予人文历史的气息,缩短数学与现实的距离.)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刚才大家观看了《泰姬陵》的介绍,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教师用投影仪展示三角形图案)生:通过观察发现实质是求和:1+2+3+…+100=?师:该问题事实上是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问题.(由此展开新课) 2.新知探究【知识链接1】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一般地,称为数列的前n项的和,用表示,即.练一练:对任意数列{a},S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问题1:传说泰姬陵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前面的示意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圆宝石吗?【知识链接2】德国数学家高斯在10岁时就给出的解法:(1+100)+(2+99)+……+(50+51)=101×50=5050.高斯的算法实际上解决了求等差数列1,2,3,…,n,…前100项的和的问题.思考:高斯的思路有什么特点?(首尾配对求和)问题2: 等差数列1,2,3,…,n,…的前n项和怎么求?由 1 + 2 + … + n-1 + nn + n-1 + … + 2 + 1(n+1)+(n+1)+ … +(n+1)+(n+1)可知上面这种加法叫“倒序相加法”.问题3: 对于一般等差数列{an},首项为a1,公差为d,如何推导它的前n项和公式Sn呢?∵S n=a1+a2+a3+⋯+a n−1+a nS n=a n+a+a n−2+⋯+a2+a1(两式相加)∴2S n=(a1+a n)+(a2+a n−1)+(a3+a n−2)+⋯+(a n+a1)又∵a1+a n=a2+a n−1=⋯=a n+a1所以Sn =n(a1+a n)2.(公式一)思考:Sn有其他表示形式吗?把代入中,就可以得到(公式二)练一练:1. 已知a1=−4,a8=−18,求S8.2. 已知a1=5,d=6,求S10.3.新知应用例题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可以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解:方法一:由题意可知S10=310,S20=1200代入公式2,得{10a1+45d=310,|解方程组,得a1=4,d=6.所以,S n=3n2+n.方法二:由S10=10(a1+a10)2=310,得a1+a10=62,①S20=10(a1+a20)2=1220,所以a1+a20=122.②②-①,得10d=60,所以d=6.代入①,得a1=4,所以,S n=3n2+n.(说明:方法二教师可以点拨一下)【高考链接】:(2016全国卷1理)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9项的和为27,且a10=8,则a100=(C)A.100B.99C.98D.974.课堂练习1. 在等差数列{a n}中, a1=20,a n=54,S=999,求n.2.(2017兰州市第一次诊断)设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3+a5+a7=24,则S9=()A. 36B. 72C. 144D. 2885.课堂小结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内容?生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Sn =n(a1+a n)2,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S n=na1+n(n−1)d2.师 通过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内容的学习,我们从中体会到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生 ①通过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我们了解了数学中一种求和的重要方法——“倒序相加法”.①“知三求二”的方程思想,即已知其中的三个变量,可利用构造方程或方程组求另外两个变量. 6. 作业1. 课后练习:(见导学案)2. 课后习题:习题2.3A 组2、4、5.3. 板书设计八、教后反思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推荐)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1、数列的基本概念(1)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2、主要公式(1)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公式S n 间的关系:a n =⎩⎪⎨⎪⎧S 1 n =1S n -S n -1 n ≥2. (2)等差数列 a n =a 1+(n -1)d =a m +(n -m )d . S n =12n (a 1+a n ),S n =na 1+12n (n -1)d .A =a +b 2(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a n =a 1q n -1,a n =a m ·q n -m . S n =⎩⎪⎨⎪⎧ na 1 q =1a 1-a n q 1-q=a 11-q n 1-q q ≠1.G =±ab (等比中项).3.主要性质(1)若m +n =p +q (m 、n 、p 、q ∈N *),在等差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2)等差(比)数列依次k 项之和仍然成等差(比).专题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1.观察法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1,1,57,715,931,…; 2.定义法等差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前n 项和为S n ,且 a 1,a 3,a 9成等比数列,S 5=a 25.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3.前n 项和法(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3n +1,求通项 a n ;(2)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n+2,求通项a n. 4.累加法已知{a n}中,a1=1,且a n+1-a n=3n(n∈N*),求通项a n. 5.累乘法已知数列{a n },a 1=13,前n 项和S n 与a n 的关系是S n =n (2n -1)a n ,求通项a n . 6.辅助数列法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2(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7.倒数法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a n +1(n ∈N *).求通项a n . 专题二 数列的前n 项和的求法1.分组转化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是由几个独立的项组合而成,并且各独立项也可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前n 项和可考虑拆项后利用公式求解.求和:S n =112+214+318+…+(n +12n ). 2.裂项求和法对于裂项后明显有能够相消的项的一类数列,在求和时常用“裂项法”,分式的求和多利用此法.可用待定系数法对通项公式进行拆项,相消时应注意消去项的规律,即消去哪些项,保留哪些项,常见的拆项公式有:(1)1n n +k =1k ·(1n -1n +k); (2)若{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1a n ·a n +1=1d (1a n -1a n +1); (3)1n +1+n =n +1-n 等.3.错位相减法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数列为{a n b n },当求该数列的前n 项的和时,常常采用将{a n b n }的各项乘以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 ,然后错位一项与{a n b n }的同次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所以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已知数列{a n }中,a 1=3,点(a n ,a n +1)在直线y =x +2上.(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a n ·3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4.分段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由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的两段构成,则可考虑利用分段求和.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S n =1(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满足b n =3+log 4a n ,设T n =|b 1|+|b 2|+…+|b n |,求T n .附注:常用结论1)1+2+3+...+n =2) 1+3+5+...+(2n-1) =3)三、等差、等比数列的对比(1)判断数列的常用方法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②2()③(为常数).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②(,)③(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公式1.2.1.2.性质1.,称为与的等差中项2.若(、、、1.,称为与的等比中项2.若(、、、),则),则3.,,成等差数列4. 3.,,成等比数列4. ,(3)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1),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2)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②若已知,则最值时的值()可如下确定或。
必修5-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数列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⑴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在这里,只强调有“次序”,而不强调有“规律”.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⑵在数列中同一个数可以重复出现.⑶项a n与项数n 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⑷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但函数不一定是数列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n 项与{}n a 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 )(n f a n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na 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na 4.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①n n a a a S +++=L 21; ②⎩⎨⎧≥-==-)2()1(11n S S n S a n n n .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6.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②递减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③摆动数列:例如:.,1,1,1,1,1L ---④常数数列:例如:6,6,6,6,…….⑤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 使+∈≤N n M a n ,.⑥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M ,总有项使得M a n >.n a 3、已知数列中,{}n a,且是递2n a n n λ=+{}n a 增数列,求实数的λ取值范围(答:);4、一给定函3λ>-数的图象在下)(x f y =列图中,并且对任意,由关系式)1,0(1∈a 得到的数列)(1n n a f a =+满足,}{n a )(*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答:A)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数列从第二项{}a n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
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点总结
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点总结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小编准备了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2.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3.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唯一.如:数列1,2,3,4,…,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1,0.1,0.01,0.001,0.000 1,…所构成的数列1,1.4,1.41,1.414,1.414 2,…就没有通项公式.(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唯一的,正如举例中的:(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唯一.4.数列的图象对于数列4,5,6,7,8,9,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序号:1 2 3 4 5 6 7项: 4 5 6 7 8 9 10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 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5.递推数列一堆钢管,共堆放了七层,自上而下各层的钢管数构成一个数列:4,5,6,7,8,9,10.①数列①还可以用如下方法给出:自上而下第一层的钢管数是4,以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层的钢管数多1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1、数列的基本概念
(1)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
2、主要公式
(1)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公式S n 间的关系:
a n =⎩⎪⎨
⎪⎧
S 1 n =1S n -S n -1
n ≥2.
(2)等差数列
a n =a 1+(n -1)d =a m +(n -m )d . S n =12n (a 1+a n ),S n =na 1+1
2n (n -1)d .
A =a +b 2(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
a n =a 1q n -1,a n =a m ·q n -
m . S n =⎩⎪⎨⎪
⎧
na 1 q =1a 1-a n q 1-q
=a 11-q n
1-q q ≠1
.
G =±ab (等比中项).
3.主要性质
(1)若m +n =p +q (m 、n 、p 、q ∈N *), 在等差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
(2)等差(比)数列依次k 项之和仍然成等差(比).
专题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1.观察法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1,57,715,9
31
,…;
2.定义法
等差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前n 项和为S n ,且 a 1,a 3,a 9成等比数列,S 5=a 25.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3.前n 项和法
(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3n +1,求通项 a n ;
(2)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n+2,求通项a n.
4.累加法
已知{a n}中,a1=1,且a n+1-a n=3n(n∈N*),求通项a n. 5.累乘法
已知数列{a n },a 1=1
3,前n 项和S n 与a n 的关系是S n =n (2n -1)a n ,求通项a n .
6.辅助数列法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2(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7.倒数法
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a n +1
(n ∈N *).求通项a n .
专题二 数列的前n 项和的求法 1.分组转化求和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是由几个独立的项组合而成,并且各独立项也可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前n 项和可考虑拆项后利用公式求解. 求和:S n =112+214+318+…+(n +1
2
n ).
2.裂项求和法
对于裂项后明显有能够相消的项的一类数列,在求和时常用“裂项法”,分式的求和多利用此法.可用待定系数法对通项公式进行拆项,相消时应注意消去项的规律,即消去哪些项,保留哪些项,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1)1n n +k =1k ·(1n -1
n +k );
(2)若{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 则
1a n ·a n +1=1d (1a n -1a n +1
); (3)
1
n +1+n
=n +1-n 等.
3.错位相减法
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数列为{a n b n },当求该数列的前n 项的和时,常常采用将{a n b n }的各项乘以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 ,然后错位一项与{a n b n }的同次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所以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已知数列{a n }中,a 1=3,点(a n ,a n +1)在直线y =x +2上.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b n =a n ·3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4.分段求和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由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的两段构成,则可考虑利用分段求和.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S n =1(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 n }满足b n =3+log 4a n ,设T n =|b 1|+|b 2|+…+|b n |,求T n .
附注:常用结论
1)1+2+3+...+n =
2)1+3+5+...+(2n-1) =
3)
三、等差、等比数列的对比
(1)判断数列的常用方法
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
②2()
③(为常数). 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
②(,)
③(为非零常数).
④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
公式
1.
2.
1.
2.
性质
1.,
称为与的等差中项
2.若(、、、
),则
1.,
称为与的等比中项
2.若(、、、
),则
3.,,成等差数列
4. 3.,,成等比数列4. ,
(3)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
1),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
2)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②若已知,则
最值时的值()可如下确定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