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土质看上去特别厚,黄土也比红土要肥沃
地理八年级下册期中优化讲练测评(晋教版)专题0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解析版)
专题0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知识讲解1. 黄土高原基本情况: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黄土地形类型最多、规模最宏大的地区。
3. 黄土高原“风成说”证据:①厚度均匀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③矿物成分不同④有古土壤。
4.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透水性强,地表植被稀疏,且降水集中,再加上人口增长太快,粮食和燃料不够,人们到处毁林开荒,使黄土高原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其中以黄河中游的晋西、陕北最为突出。
5.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后果: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河床抬高,水库、湖泊变浅,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
6. 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改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黄土高原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7. 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种草、种灌木、种树)、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坡耕地修梯田、沟壑区打坝淤地)、农业措施(改变牲畜放养方式、改变耕作方式)。
8.皇姑梁小流域治理区位于山西省岚县,以小流域为单位,三种方式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
如山上植树种草,山坡改梯修渠。
9. 黄土高原蕴藏丰富的能资。
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乌金高原”。
其中山西省煤炭储量和产量最大,有遍布全省的大型煤炭基地(大同、阳泉、朔州、太原、晋城、长治、汾西、霍州),另外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神府、豫西和宁夏等也是重要的煤炭基地。
火力发电基地主要有朔州、大同、神头、太原、娘子关、霍州、阳城、兰州、宝鸡、府谷等。
10.陕西、山西、内蒙古接壤地区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
这里的煤发热量高、埋藏浅,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
11. 陕甘宁接壤地区的长庆气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整装气田之一,区内建成输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管道。
12. 建在黄河上游中游的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天桥、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发了丰富的水能资,发挥灌溉、防洪、调水等综合效益。
中考地理——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
中考地理——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
1.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1)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海拔1000米~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也是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2.水土流失严重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等自然原因,也受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人为因素影响。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目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80%。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同时,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得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1)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本区众多的能源资源中,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黄土高原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二,被称为“乌金高原”。
(2)黄土高原特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陕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等地。
(3)黄土高原作为全国优质煤炭输出基地,在铁路、公路等传统运输方式的基础上,近年来采用火力发电、煤液化气技术等,将煤转化为电力和煤气供应到全国各地。
4.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草)等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
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以及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等工程措施,使得黄土高原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地貌类型之一,具有浓厚的地质和地貌特征。
了解黄土高原的知识是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黄土高原的形成、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汇总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受到地质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黄土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沉积、压实、风积和水蚀等多个环节。
1. 沉积过程:在古老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曾是一片浅海,海底的沉积物形成了厚厚的黄土层。
2. 压实过程:随着地壳的抬升,海底变成了陆地,并受到岩石和土壤的压实作用,沉积的物质逐渐变成了黄土。
3. 风积过程: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风力较大。
细小的黄土颗粒在风力作用下翻飞和聚集,形成了黄土高原的特有地貌。
4. 水蚀过程:在某些地区,水的冲刷和侵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黄土高原的地貌更加多样化。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貌、水文和气候三个方面。
1. 地貌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貌以平缓丘陵和沟壑深切的塬地为主。
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给人一种波浪状的景观,被誉为“黄土马蹄”。
2. 水文特征: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水资源匮乏,大部分地下水属于矿泉水,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气候特征:黄土高原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干湿季节的对比。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集中在夏季,年均降水量较少。
三、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1. 植被覆盖: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植被覆盖严重破坏。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土壤保护:黄土高原的土壤肥沃,但也容易流失。
土壤保护是保障地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大力实施梯田改造和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17)(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17)一、综合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0分)1.20世纪80年代,热带、亚热带有害植物薇甘菊入侵广东省林区,并逐渐蔓延。
薇甘菊是菊科多年生草植物或灌木状攀缘藤本,喜光好湿,生长旺盛,繁殖能力极强。
薇甘菊种子体积小且数量大,茎节可随处生根无性繁殖,具有落地生根、遇土即长的特性,其一个小节每年大约累计生长1000米,具有缠绕和覆盖其他植被的习性,素有“植物杀手”之称。
分析广东省林区薇甘菊入侵天然林的原因及危害。
2.“计划烧除”是在野外一定范围之内,人为定时用火清理森林中积累的难以自然分解的枯枝落叶以及一些孱弱的林木。
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都会采用“计划烧除”方式有效预防和抑制森林火灾的发生。
研究表明,“计划烧除”还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分析“计划烧除”能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在新旧石器时期众多早期人类如明珠般不约而同地散落在黄河的一条条支流上(如图1“新旧石器时期黄河流域遗址分布图”),随后人类文明不断由支流走向干流,揭示出人类的文明与河流关系的不断演变过程。
材料二作为黄河流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黄土高原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黄土堆积深厚全世界罕见(如图2“黄土高原位置、黄土沉积物特征和厚度分布图”)。
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深度和厚度。
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直立性强,土层深厚。
材料三现在黄土高原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了窑洞式建筑(如图3)。
(1)新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一条条支流上,试推测其原因。
(2)从地形角度分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
(3)说明黄土高原能够易于耕耘且万年而不绝的土壤条件。
(4)新石器时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类住宅多以窑洞为主,试分析其原因。
黄土高原知识点
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陕西、宁夏、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
这个地理区域的土地质量很差,土壤多为黄色的黏土,缺乏养分和水分,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这里在中国历史上也经常被称为“荒漠化”地区。
但是,黄土高原也有很多特殊的地理和生态条件,这些条件孕育了不少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的特色,成为了中国学生地理课程中的常见知识点。
第一,黄土高原的地形和地貌黄土高原的地形和地貌非常独特,这可以从地形图上看出来。
整个黄土高原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形势,整个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北部山地和南部丘陵两个地形区域。
北部山地区域的海拔相对较高,地势比较险峻,而南部丘陵区域则相对平坦,适合种植作物。
除了以上特殊的地形和地貌外,黄土高原还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地质现象,例如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化的红黏灰岩、白云岩、菱镁矿等矿物质颗粒物质组成的,这些矿物质颗粒物质的平均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极易随风飘散,形成黄土高原特有的“黄风暴”现象。
第二,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也非常独特,有“三寒一热”和“四季不分明”之称。
这里的“三寒一热”指的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和多风,而“四季不分明”则是指干旱、紫外线强度大、恶劣的气候条件,这些气候条件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黄土高原还存在着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例如风沙暴、短暂强降雨、山洪等,这些灾害非常危险,往往会对当地居民和农业带来巨大损失。
第三,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
这里曾经孕育了不少古代文化和文明,例如夏朝和商朝就是在这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此外,黄土高原在中国史书上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丝绸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经过黄土高原,这使得黄土高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唐代和宋代,黄土高原的文化也随着丝绸之路逐渐传播到了国内外。
同时,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例如黄土高原的鼓舞、拉丁、刁谣、山歌等,这些民俗文化代表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场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一.简介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
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
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吕梁山、西部的六盘山。
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50毫米。
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
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
土壤主要有黄绵土、褐土和黑垆土。
二.气候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00~750毫米之间。
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毫米,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800 毫米,中部400~600毫米,西北部200~300毫米。
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年降雨量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半干旱区,中部为半亚湿润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中部半亚湿润区包括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陕北、晋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12℃,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干燥指数~,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该区的范围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带大体一致东南部半湿润区主要位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平原、甘肃东南部、山西南部,年均气温8~14℃,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干燥指数~,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1课时)第一篇:《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1课时)《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知道黄土高原上中国文明的摇篮。
能说出当地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当地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注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认识到各地的文化都与当地的环境密切相关,培养全局考虑问题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黄土文化、黄土的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讲解法、举例说明、资料分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提问:视频中所呈现的是什么地区的景观?(黄土高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去感受一下黄土的风情与文化。
二、新课学习(一)文明的摇篮说起黄土高原,你会想到什么?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革命圣地延安宝塔下的空洞;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1.位置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2.范围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大部分。
3.黄土文明的发源地(1)为什么黄土高原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2)曾经的辉煌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六七千年前,渭河平原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
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炎黄二帝在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3)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这里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
在坛中供奉的“五色土”中,黄土位居中央,体现了黄土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
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及其类型
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及其类型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及其类型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黄土高坡的气候特点经纬度:北纬40°左右气候:基本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夏季多暴雨),可能会有少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黄土高原是平均海拔2000米的高原.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土质: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风力方面不是很清楚但黄土高原是风力搬运和风力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黄土高坡的地貌情况总体情况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
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司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
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
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分区论述山地区黄土高原西部涅水与黄河谷地之间的拉脊山、马衔山等海拔3000-40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地势高亢,河谷深切,谷坡陡峭,是黄土高原海拔最高的石质山地。
黄土高原中部的六盘山、白于山、唠山、子午岭、黄龙山、关中盆地北侧的北山等主要为石质或土石中山。
六盘山主脊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东西两侧地貌差异较大,是黄土高原中西部之间-条重要的地形界线。
高二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二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片地理区域,位于华北与西北的交界处。
它是中国最大的黄土丘陵地带,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地区地貌丰富多样,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面临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下面将重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形成原因、以及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等。
1.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高原地处内陆,地势起伏较大,呈阶梯状分布。
地表被厚厚的黄土所覆盖,形成了丘陵和沟壑密布的地貌。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植被生长条件艰苦。
在地貌形成过程中,由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的变化,产生了丰富多样的黄土地貌。
2.黄土的形成原因黄土主要是由黄色的风成粘土和黏土矿物组成的,它是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水力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黄土的形成需要沉积物的堆积和各种地质力量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形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
3.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虽然黄土对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大量的降雨和风力容易造成土壤的腐蚀和侵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流污染、水资源紧张等问题。
此外,黄土高原还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4.黄土高原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植被的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其次,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护岸、梯田、防风林等,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它的地貌、形成原因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学习的内容。
通过加强保护和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土高原的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中国黄土及其古气候意义
中国黄土及其古气候意义中国黄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之一。
黄土的形成时间长,具有很大的古气候意义。
下面将从黄土的形成、特点和古气候意义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中国黄土及其古气候意义。
一、黄土的形成黄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积聚在黄土高原地区,经过腐殖质的加工,最终形成了黄土。
黄土严格来说属于壤土,是由风化的黄棕色的细粒状泥土组成。
黄土的形成非常缓慢,需要很长时间,大约几千年甚至上万年才能形成一层几米甚至几十米的黄土。
二、黄土的特点1. 肥沃:黄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透水性能好,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 农业适宜:黄土地区的农田水土保持性能好,适宜进行农业生产。
黄土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也是中国的粮食仓库。
3. 古老:黄土地区是中国的古老文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古老的建筑,古老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
三、古气候意义黄土的形成需要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时间,因此黄土中蕴含着丰富的古气候信息,对于研究古气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古气候记录:黄土是古气候记录的最佳载体之一,含有丰富的气候信息,包括年降水量、年气温、气候变化等。
通过分析黄土的成分和沉积结构,可以还原古气候的变化规律,为研究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古气候事件:黄土也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古气候事件,比如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变化,季风气候的形成和演变,气候变化与古生态的关系等。
通过黄土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许多重要的古气候事件,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气候变化影响:黄土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黄土的古气候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黄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之一。
地貌观察练习题
地貌观察练习题一、黄土高原地貌黄土高原是中国著名的地貌类型之一。
它是由于长期的风蚀作用和水蚀作用而形成的。
在这个地貌特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土壤颜色:黄土高原的土壤呈现出明显的黄色。
这是由于土壤中的铁氧化物含量较高所致。
这种黄色土壤使得整个地区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景观。
2. 土壤层次:黄土高原的土壤层次分明。
我们可以观察到土壤中有明显的层次分布,从表层到深层成分逐渐变化。
这种层次分明的土壤特征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现象之一。
3. 土壤结构:黄土高原的土壤结构比较松散,容易被风蚀和水蚀。
我们可以观察到地表出现了许多沟壑和河道,这些都是由于土壤结构疏松所引起的。
4. 地表形态: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相对平坦,没有明显的山脉和山谷。
这是由于长期的风蚀和水蚀作用所形成的。
虽然地表形态相对平坦,但是由于土壤的疏松性,容易形成土壤侵蚀和塌陷等问题。
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一种以溶蚀作用为主导的地貌类型。
在喀斯特地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石灰岩溶蚀:喀斯特地区主要由石灰岩组成,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解性。
由于长期的雨水侵蚀和地下水流动,石灰岩会发生溶解,形成洞穴和地下河道。
2. 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区的地形非常奇特,常常呈现出陡峭的峰丘、深峡谷和地下河道。
这些地貌形态是由于石灰岩的溶蚀作用所形成的。
3. 石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河:在喀斯特地区,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地下河道。
这些地下河道是由于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造成的。
地下河道既可以形成地下溪流,也可以形成地下湖泊。
4. 岩溶地貌的植被:由于喀斯特地区地表形态复杂,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因此植被非常丰富。
我们可以观察到喀斯特地区有着茂密的森林和植物,也有一些特殊的植物物种。
三、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长期的水蚀作用所形成的。
在河流地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淤积平原:在河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河水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和矿物质沉积在河床两侧,形成淤积平原。
2019届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第8课-黄土的厚重(含答案)
第八课黄土的厚重1、西部的神奇表现在哪能些方面?(1)壮美的自然景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境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上有世界上的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2)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大峡谷。
(3)内蒙古草原位于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高原东部,是优良的天然草场。
(2)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文明的第一摇篮,有着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例如:青藏文明、秦川文明、巴蜀文明、滇文明等。
(3)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显著的矿藏资源优势,例如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高达87.5%和39.0%;丰富的水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的天然气资源;2、东西部的主要差距:(1)自然环境存在巨大差距,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地荒漠化,生态问题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2)经济发展的差距,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异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之远远高于西部,东部居民收入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3、导致东西部差距的原因有那些?(1)西部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也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2)投资分配政策的差异,国内重视东部的对外开放;(3)东部具有地理和空间的优势,靠近沿海,更容易接受国际新信息。
4、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西部大开发5、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人民共同富裕。
6、实施西部大开发所采取的措施: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交通、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办教育: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东西联动促进东西协调发展;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和投入。
7、西部大开发取得成就有哪些?(1)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4)科技教育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8、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1)是实现第三部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2)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3)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根本保证;(4)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语病类之“成分残缺或赘余”与“结构混乱”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语病类之“成分残缺或赘余”与“结构混乱”题】检测卷题组一成分残缺或赘余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针对该物质是否会随着大气环流向东经由太平洋影响到我国东部沿海,有关专家表示,该物质浓度甚微,对我国不会造成影响。
D.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逐渐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发现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元素并非独立,而是彼此环环相扣,人类仅是该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解析:选B A项,“解决”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房源不足”后加“的问题”。
C项,“针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沿海”后加“的情况(问题)”。
D项,主语残缺,应为“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或在“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前加“我们”一类的词语作主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以致他大呼剧本不是这样的。
B.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那情形让人觉得是幽灵在飘。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要做到吸烟即被查,铁路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否则,不加大资金投入,有人吸烟而得不到应有的处罚,进而禁烟得不到真正落实。
解析:选C A项,“不虞”就是“没有想到”“没有料到”的意思,与句子中的“没想到”重复。
B项,“孑然一身”即“独自”,重复。
D项,“否则”包含“不加大资金投入”的意思,可删去“否则,”或“不加大资金投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市城管局将在今年推出配套政策,计划把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义务的处罚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拓展阅读: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亦作Huang-t'u Kao-yuan或Huangtu Gaoyuan。
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
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1,500公尺。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但由於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
地块狭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馀万吨。
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
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北风送土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
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
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
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
黄土高原感觉土挺厚实的,为什么只看到黄土而不长树呢?
黄土高原感觉土挺厚实的,为什么只看到黄土而不长树呢?黄土高原是我国一种非常“特殊”的地貌类型,既不同于沙漠里黄沙遍地的情景,也与山地或者耕地中岩石以及土壤的构造迥异,而是一种由黄土堆积覆盖、然后在风力特别是水力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一种千沟万壑的形态。
那么,既然黄土高坡是由黄土构成,为什么只看到黄土,而很少看到长树呢?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中北部,面积64万平方公里,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7个省区的部分地区。
从气候类型上看,黄土高原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高原的东部降雨量较多,然后向西逐次递减,西部的部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仅有200毫米左右。
说到黄土高原,不得不谈一下黄土。
高原的黄土,绝大部分并非是通过本地的岩石风化和水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而是“外来户”。
在周围区域特别是西部和北部地带,在长期的地质运动和风力搬运的作用下,大量的沙土慢慢在该区域沉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形成了深厚的黄土堆积层。
从黄土的构成看,通常以粉沙为主,粒径在0.005毫米到0.05毫米之间,纤细的粉沙使得黄土的土质异常松散,透水性极强。
另外,黄土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粘土以及其它易溶性盐类,使得土壤干燥后容易板结、遇水后又容易裂解扩散。
因此,在地势的影响下,经过这里的河流从西向东流过,同时加上降雨的作用,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黄土高原为何很难长树?在正常的情况下,植物(包括草和树)的生长,都需要适量的水源、阳光、空气、温度以及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
阳光、空气和温度自然不必多说,黄土高原毕竟不像非常干旱的沙漠,这里的温度还算适宜,阳光照射也充足,另外降水最少的区域也有200毫米左右,东部地区甚至还能达到400毫米,算不上非常缺水,因此决定着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况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土壤了。
刚才提到了黄土高原的土质形成及特点,与正常状态下通过本地岩石分解和土壤发育的过程不同,黄土高原土很多都是从外地被风刮过来并且逐渐沉积下来的,组成土壤的颗粒很细,结构非常松散,相互之间的附着力很弱,而且在土粒之间形成了无数的孔隙,使得土壤的透水性很强,即使有降雨,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下渗到底部,表面以及以下一定深度的区域内很难存得住水,从而限制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这是黄土高原很难长树最重要的原因。
黄土高原上不适合种植水稻和柑橘修改病句
黄土高原上不适合种植水稻和柑橘修改病句
摘要:
1.概述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土壤性质
2.解释黄土高原为什么不适合种植水稻和柑橘
3.总结黄土高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
正文:
黄土高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片广袤土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性质使得这片土地在农业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日,有专家指出,黄土高原地区并不适合种植水稻和柑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土壤性质。
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但土壤以黄土为主,这种土壤结构疏松,含水量较低,保水性能差。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降雨量有限,蒸发大于降水,因此,这片土地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黄土高原不适合种植水稻和柑橘。
水稻是一种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而柑橘则对土壤的肥力和湿度要求较高。
然而,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并不满足这两种作物的生长需求。
在这里种植水稻会导致水分严重不足,影响水稻的生长;而柑橘则无法在黄土高原的贫瘠土壤中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样无法生长良好。
那么,黄土高原适宜种植哪些农作物呢?实际上,黄土高原地区适合种植一些对水分和土壤要求较低的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等。
这些作物能够在黄土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生长良好,并且对保持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此外,黄土高原地区还可以发展一些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等,以提高农业
产值。
总之,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特点和土壤性质,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赞美黄土高原霸气的句子
赞美黄土高原霸气的句子1. 描写黄土高原的语句描写黄土高原的句子:1、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路遥《平凡的世界》)2、黄土高原,曾经是原始森林。
黄土高原,现在是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黄尘满天飞。
他厚重的身下,全是死去的生命。
曾经的原始森林,现在的煤炭石油。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3、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
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
(宁新路《旧土》)4、拉黄土在此呈零散分布,目前主要农业区沿黄河由东而西,有循化、尖扎、贵德等河谷盆地;这些都是河谷冲积平原及黄土丘陵盆地。
汉代羌人各大部落争夺的一个主要河谷—大小榆谷—据信就在贵德与尖扎之间。
(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扩展资料: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在黄土高原南部分布广泛,尤其在汾渭河谷地和豫西地区最为稠密。
当时人们以渔猎、采集为生,说明当时黄土高原南部维持着较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之上,沟壑纵横之间孕育着黄土地独特的文化,遍布在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上的窑洞,便是这种文化的直接体现。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黄土高原区域内植被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水平地带性分布,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暖温带夏绿阔叶林、森林草原、干草原及中温带荒漠草原的分异。
由于气温和降水随海拔的变化,高原东部和南部的山地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差异。
按照温度状况、水分条件组合,并参照植被、土壤和农业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红粘土与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对比_红粘土风成成因的新证据 鹿化煜99沉积学报
①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青藏高原项目和中科院“九五”重大项目资助收稿日期:1998202213文章编号:100020550(1999)022*******黄土高原红粘土与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对比①———红粘土风成成因的新证据鹿化煜 安芷生(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54)摘 要 对黄土高原具有代表意义四个剖面的晚第三纪红粘土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将结果与典型风成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粒度特征进行详细对比,得到红粘土是风成成因的沉积学证据。
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红粘土与其上覆第四纪古土壤形成环境相似,红粘土是在相对于黄土堆积搬运风动力变幅小的条件下沉积的,在沉积之后受到较强的风化成壤改造作用。
关键词 红粘土 粒度特征 成因 黄土高原第一作者简介 鹿化煜 男 1968年出生 博士 助理研究员 第四纪地质与颗粒分析中图分类号 P642.131 文献标识码 A1 引言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国黄土高原的红粘土堆积良好地记录的晚第三纪北方古气候变化〔1~4〕。
红粘土成因问题是古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5〕,近来一些研究者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初步分析得出红粘土风成成因的认识〔1~4,6~8〕,但还存在分歧〔9〕。
在这里,我们报导从黄土高原洛川、西峰、平凉和西安四个地区采得的红粘土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并通过与典型的风成黄土、古土壤和河流相沉积物样品粒度特征的详细对比,探讨红粘土的成因。
2 采样和测量采样点的位置见图1〔4〕。
其中在洛川取得红粘土样品12块(编号为1rc -2,1rc -2……)、黄土和古土壤样品12块(编号23909,23910……);在西峰取得红粘土样品12块(编号为RC -1509,RC -1519……)、黄土和古土壤样品12块(编号XF -710,XF -1320……),河流相堆积样品12块(编号为4522F ,4532F ……);在西安取得红粘土样品12块(编号为XA -1,XA -2……);在平凉取得红粘土样品12块(编号为PL -1521,PL1522……)。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一.简介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
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
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吕梁山、西部的六盘山。
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50毫米。
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
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
土壤主要有黄绵土、褐土和黑垆土。
二.气候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00~750毫米之间。
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毫米,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800 毫米,中部400~600毫米,西北部200~300毫米。
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年降雨量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半干旱区,中部为半亚湿润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中部半亚湿润区包括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陕北、晋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12℃,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干燥指数1.5~2.0,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该区的范围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带大体一致东南部半湿润区主要位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平原、甘肃东南部、山西南部,年均气温8~14℃,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干燥指数1.0~1.5,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上的土质看上去特别厚,黄土也比红土要肥沃
黄土高原上的土质看上去特别厚,黄土也比红土要肥沃,为什么云贵高原的红土地都能种地,而黄土高坡却不长树呢?除了缺水以外,还有一个原因90%的人不知道。
黄土高原非常广阔,南北宽度达到了750公里,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覆盖了陕甘宁多个省份的土地。
在人们的印象中,这里除了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以外,就是颇具特色的民族建筑窑洞了。
远远望去,黄土高原的土层的确很厚,平均厚度在50至80米之间,有些地方高达150米以上。
窑洞则非常坚固踏实。
很多人以为这么厚实的土层是可以留住水源,种出树木的,所以大家普遍认为黄土高原之所以不长树,甚至不长草,没法种地,主要原因是因为气候太干旱了,不下雨。
这当然是一个事实,黄土高原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雨水比较少虽然是一个事实,但是至少比更内陆的沙漠地区降水要多一点吧。
但你有没有观察到,即使是在戈壁滩里,罗布泊也是可以存住水源的,在新疆沙漠中的湖泊也有50个之多,还可以种出胡杨林,而黄土高原上则几乎没有湖泊。
所以黄土高原土层厚,却种不了树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存不住水,而存不住水的关键是土质太过松散了。
黄土高原的土,因为是我国西北和中亚的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粉尘沙粒随大风南下吹来的,所以土质颗粒多,密度低,相互之间没有紧密相连,存在着许多的缝隙。
这样的土壤即便是偶尔雨水比较多,也会因为黄土高坡陡峭的地势和松软的土质而迅速渗漏,还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和大风侵蚀,根本不适合树木的生长。
因为松软的土质导致树木难以扎根,我们常见的大树根本无法在这里生长,在旱地里只能种一些用来提取油料的文冠果,野生的枸杞树,以及荆棘树和沙枣树,它们的个头都不大,普遍不会超过2米。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土质疏松,但是为什么窑洞却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的,而且窑洞为什么那么坚固,根本不会漏水漏风呢?
其实,窑洞和黄土的结构并不一样,野外的黄土就单单是一层黄土,而窑洞在选址的时候往往都会考虑安全因素的,选择一些厚实的地方,依山势开凿。
不会取上层松动的部分,另外窑洞用拱形结构搭建,是最安全最牢固的形状,不会塌下来。
第二个原因是黄土本身和积雪很像,上层越积越多,底层就越压越硬。
但是上层的黄土始终松软的,容易被风力侵蚀,也会被雨水冲走。
另外,窑洞的上下层都砌有石砖,用来避免黄土泄露,这才不容易倒塌和漏水。
很多人以为黄土高原不能种树是因为水土流失,其实水土流失只是过程或者说结果,而不是根本原因,造成它水土流失的同样是松软的土壤。
目前要治理好黄土高原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但是防风固沙的最好办法就是种树,而黄土高原恰好不适合种树,这就矛盾了,也正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难点。
所以,目前我们能做的,其实是先从小的方面做起,比如不要再过度放牧了。
黄土高坡上的草本来就少,再过度放牧就真的秃了。
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率,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
如今,国家正在当地种植人工草地。
另一方面,在土地贫瘠的地区应该采用灌木、草地和树木相结合的办法,毕竟单种防护林,用水压力太大了,而且很难存活下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治理好黄土高原需要的是慢工出细活,急是急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