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三维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领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浏览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大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弹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后削平吕布等割据权势。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一致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本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史学家。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来往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遭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特别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誉。
(1)《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不断未能得志。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一、作者简介1.曹操(155~220),字_______,沛国谯(今安徽省亳(bó)州)人,_______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与曹丕、曹植合称“_______”。
2.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唐代著名的_______诗人。
字太白,号_______,被称为“_______”。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3.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_______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_______。
4.王湾是_______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
5.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大都(今北京)人。
是_______著名的杂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_______》;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一生写了_______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
被人称为“_______”之一,更被时人誉为“_______”。
“元曲四大家” 是指关汉卿、_______、马致远和_______。
二、文体知识1.乐府,原来是_______帝时掌管_______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_______律诗、_______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_______联、颔联、_______联和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_______。
3.元曲,是我国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又一文学样式(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它是配乐歌唱的。
曲有_______曲与_______曲之分。
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_______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_______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于都五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古代诗歌四首》主备人:李称秀学习目标:1、掌握诗、曲的相关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曲。
2、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曲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曲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2、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
《观沧海》预习导学1、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孟德,(朝代)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政权的奠基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著有诗歌、、。
他的诗歌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宏伟,慷慨悲凉。
(2)《观沧海》是一首。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幸甚至.哉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树木丛生,。
(2),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合作探究活动一: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观沧海》大意并进行梳理。
活动二: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写了哪些景?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44、诗中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预习导学一、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字,号,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他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誉为“诗仙”。
(2)近体诗分为两类:每首四句的是绝句,每首八句的是律诗。
根据每句诗字数的不同,又分为五言或七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月的句子是,。
0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白芬子中学“学案导学精讲多练”七上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者:潘有吉2016年9月22日班级:姓名:小组: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学【知识链接】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次北固山下》就是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颔联和颈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2、《观沧海》: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
诗人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一)自主学习课前熟读并背诵前两首古诗。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哉.()(二)合作学习1、学习《观沧海》①填空:《观沧海》一诗选自_《曹操集》_,作者_曹操_,字__孟德 _,__东汉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慷慨悲壮__见称。
②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向组长汇报。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课堂口头回答与多种朗读活动,100%的学生能够正确解释“临、澹澹、竦峙、星汉、杨花、客路、残夜、昏鸦、断肠、天涯”等词语,背诵出曹操和李白、王湾和马致远相关文学常识,能够背诵课文;5%的学生通过二次检测,完成上述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90%的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古诗词,明确表述出古诗词的主题。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教师点拨,85%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识·诗歌】诗歌分类·诗歌按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宫怨诗和闺怨诗、爱情诗。
【诵诗技巧】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入·诗境】观沧海 [东汉]曹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________,洪波涌起。
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qiáo)郡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一、课先导学
1. 请学生们阅读底下四首古代诗歌:《登鹳雀楼》、《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 请学生们思考以下问题:这些诗歌的作者是谁?他们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这些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有什么特点?
3. 请学生们准备好笔记本和笔,做好教室笔记。
二、教室进修
1. 请学生们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请学生们分组讨论,探讨这四首诗歌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3. 请学生们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这四首诗歌的作者生平宁创作背景。
4. 请学生们分析这四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比如比照、排比、夸张等。
5. 请学生们尝试模仿这四首诗歌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三、课后反思
1. 请学生们总结今天的进修收获和体会。
2. 请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了怎样的认识?你们觉得古代诗歌与摩登诗歌有什么不同?你们在创作古诗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挑战?
3. 请学生们将自己创作的古诗分享给全班同砚,并互相评判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导学案设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6.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Ⅰ《观沧海》一.简介曹操及其作品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遗着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
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2.作品风格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情调为慷慨悲凉为特色 3.《观沧海》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四首:《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体会其中的美好。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主题内容。
2.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3.深入了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诵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诗,培养学生的孤独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Step 1 课前准备 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静夜思》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Step 2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出示《静夜思》这首诗的全文,让学生用普通话读一遍。
Step 3 学习课文 15分钟1. 集中注意力,学习《静夜思》。
2. 教师讲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3. 学生朗读《静夜思》。
Step 4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的注释。
3.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登鹳雀楼》的意义和寓意。
Step 5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望岳》。
2. 学生阅读《望岳》的注释。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主备人:方淑敏审核人:2013年10月21日学习目标:1、了解曹操、王湾、白居易、马致远以及诗、散曲的有关知识,了解这四首诗歌的题材;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并背诵,合作探究,体味诗歌意境。
3、激情参与,体会四首古达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1、曹操,字,(朝代)的、、。
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他的诗以见称,与其子、、并称为“三曹”,代表作品有《短歌行》、《蒿里行》、。
《观沧海》选自。
题材为。
2、王湾,(朝代)诗人。
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很负盛名。
“次”意为。
《次北固山下》的题材为。
3、白居易,字,晚年又叫,我国(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
《钱塘湖春行》的题材为。
4、马致远,(朝代)著名。
与、、、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被周德清誉为。
《天净沙秋思》的题材为,“天净沙”是名。
5、注音。
澹澹()萧瑟()沧()海没()马蹄竦()峙()碣()石啄()春泥6、释义。
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客路:潮平两岸阔:残夜:暖树:不足:昏鸦:二、合作探究学习1、《观沧海》该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有几层意思?哪些句子是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那句诗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分别对应的是哪句诗?你是如何理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句诗的3、《钱塘湖春行》该诗描写花草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4、《天净沙秋思》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又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哪些是抒情的?其中是散曲的主旨句。
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试着默写这四首古诗词!看你们的了!三、作业:《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你能试着根据文本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吗?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一、基础知识把握1、请说出本课四首诗的诗歌体裁。
(1)《观沧海》是一首;(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和。
其中和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比如本课的《》就是一首律诗。
3、曲是一种与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4、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
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可见其在以思乡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地位有多高!这首曲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碣.( )石竦峙..( ) 澹澹.( )萧sè( ) cāng()海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A.次.北固山下。
()B.客路..青山外。
()C.海日生.残夜。
()D.断肠人...在天涯。
()7、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D.断.肠/人在./天涯。
8、填空:(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是:,。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2、积累诗歌常识。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象美与意境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累诗歌常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象与思想情感。
难点:以审美的态度欣赏诗歌,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课前导入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四、知识链接1.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2.古诗体古体诗:诗歌体裁的一种。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配套精品系列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观沧海》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曹操,字 , 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其诗、 ,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2.背景资料《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 (1)
习 艺术享受。
3
小 结 作
1.识记笔记。 业
2.完成练习册习题。 布
3.背诵、默写古诗。 置 课后 反思
4
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 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 船下江水潮平岸阔, 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3.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 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
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 学习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
感 情。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法 指导
诵读课文过程中体会作者感情诗歌的意境及主旨。
知识 准备
预读练习册“我的瞭望台”
备课组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
三、检查预习(温故知新)
四、学习《次北固山下》
1
1.朗读《次北固山下》。 次/北 固山下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作家作品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
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
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
2.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学习欣赏古诗。
【任务群】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任务二:遇见·四季之美任务三:涵泳·感悟哲思任务四:吟诵·声韵传情【学习过程】中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学校文学社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古诗词之美,准备以《古代诗歌四首》为内容,制作一期“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为主题的展板,请你帮助文学社完成展板设计的相关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展板第一展区为“备查·古诗新知”,请你根据下列知识链接、课下注释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帮助完成第一展区的表格填写。
【知识链接】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2.积累诗歌常识。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象美与意境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累诗歌常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象与思想情感。
难点:以审美的态度欣赏诗歌,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1.写景抒情一类的诗歌,重点不在于字词训诂上,而在于感受诗歌的内在魅力,品味作者所营造的审美意象。
因此,不妨将诗歌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力还原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如此更有利于对诗歌的理解。
2.掌握一些常见的意象,如“子规”等。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学习《次北固山下》一、朗读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本诗体裁是什么?指出本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首诗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交流点拨】an ;前、悬、年、边3.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
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
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二、解读欣赏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交流点拨】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歌用“客路”开头,有什么含义在里面吗?【交流点拨】客路在青山外,说明在行船之后,还要上岸再乘车前行,因此,诗句暗含有路途遥远、旅途劳累之意。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交流点拨】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4《古代诗歌四首》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诗歌。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
二、文学常识1、《观沧海》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
此诗当于此时写就。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内容探究(一)《观沧海》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意:东征登上了碣石山,正好来观赏茫茫渤海的景象。
大海被微风吹拂,海水是那样的动荡不定;海边山岛挺拔竦立。
树林密密层层地生长着,遍山的野草长得丰满茂盛。
清冷的秋风多有力,滔天的巨浪涌起。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理解古代诗歌四首的内容和意境。
3. 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意义。
4.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导学内容:1. 《离骚》2. 《静夜思》3. 《将进酒》4. 《赋得古原草送别》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
让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为后续进修做好铺垫。
第二步:进修《离骚》1. 学生朗读《离骚》,感受其中的豪情壮志和离别之苦。
2. 分析《离骚》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讨论屈原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联系现实生活,思考《离骚》对当代人的启迪和影响。
第三步:进修《静夜思》1. 学生朗读《静夜思》,感受其中的宁静和孤独。
2. 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讨论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3. 联系自身情感体会,思考《静夜思》对人生的启迪和感悟。
第四步:进修《将进酒》1. 学生朗读《将进酒》,感受其中的豪放和豪情。
2. 分析《将进酒》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讨论李白的酒文化和人生态度。
3. 探讨《将进酒》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启迪和影响。
第五步:进修《赋得古原草送别》1. 学生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感受其中的离别之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2.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讨论王维的写景技巧和意蕴。
3. 思考《赋得古原草送别》对环境珍爱和人与自然的干系的启迪和反思。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通过进修《古代诗歌四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和探索,不息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
代表作品有诗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多变,音律和谐多变。
有《李太白集》传世。
(3)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唐玄宗先天年间进士,早有文名。
有文献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4)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马神仙”“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15种。
最能反映他创作风格的是散曲,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背景简介(1)《观沧海》: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当时北上征伐乌桓。
曹操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在8月的一次大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基本统一了北方。
曹操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内心豪情尽显,挥笔写下这首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3)《次北固山下》: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一直未能得志,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难免有凄苦愁楚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代表作品。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
2.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次北固山下》,体会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2.学习《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可取之处: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如何去读古诗的背景下去读,不为教诗而教;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四是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跃。
不足之处:课容量安排太大,课堂各环节之间时间安排不科学、不精确,导致授课时间紧张。
今后在教学中应该在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