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教师寄语:学记古诗,聪慧一世。

学习目标:1.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观沧海》中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⑵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⑶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水面初平云低,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t型台秀模样。

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①_____,依旧遗憾;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还是遗憾。

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出门去旅游。

回忆你自己曾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式,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古代诗篇四首》依据你把握的材料,简略介绍一下作者。

1、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乐府诗),本诗即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定的《乐府诗集》。

他的诗篇散文清峻整齐,气势雄伟,大方悲惨,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志向,并反映了汉末公民的磨难日子。

诗篇代表作除《观沧海》之外还有《蒿里行》《龟虽寿》。

2、王湾(公元693年~公元751年),唐代,号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

3、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闻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

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终身写了120多首散曲,其间《秋思》可谓“叹世”之作中的代表。

被人称为“元曲四咱们”之一,更被时人美称为“曲状元”。

4、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我国巨大的实际主义诗人。

我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篇体裁广泛,形式多样,言语平易浅显,有“诗魔”之称。

1.了解古代诗篇体裁的有关常识。

2.能够精确背诵并默写,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爱情。

3.品尝言语,体会诗词意境。

1.查字典,查准字音;2、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材料。

(一)《观沧海》1、解题标题《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瞭望”,沧海:大海,这儿指渤海。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发诗。

2、凭借注释,疏通诗篇内容。

弥补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姿态。

以观沧海:以,表意图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

峙,耸立。

高高地耸立。

萧条:描述风吹树木的声响。

幸乃至哉:幸,幸亏。

至,极点。

幸亏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间:若,像。

其,它,指沧海。

3、全体感知(1)全诗以哪个字打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打开,写爬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际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第一层(最初两句):告知观海的地址,“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绘海水和山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一、基础知识把握1、请说出本课四首诗的诗歌体裁。

(1)《观沧海》是一首;(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和。

其中和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比如本课的《》就是一首律诗。

3、曲是一种与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4、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

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可见其在以思乡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地位有多高!这首曲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碣.( )石竦峙..( ) 澹澹.( )萧sè( ) cāng()海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A.次.北固山下。

()B.客路..青山外。

()C.海日生.残夜。

()D.断肠人...在天涯。

()7、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D.断.肠/人在./天涯。

8、填空:(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是:,。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学会概括,使语言精炼。
找出并品味重点句子,各抒己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二、深入体会、赏析。
1、读“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体会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现代文阅读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习
1.作者简介:曹操、王湾、白居易、马致远
2.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展开想像,任选一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启发学生有创意地写作。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注意语言的训练。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天净沙 秋思》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体会作者的“情”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
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题目的含义及对其他同类型人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含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含试卷)

15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绝唱”净沙·秋思》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入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这两句写近景:地上的花草,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

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建功立业的抱负。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28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澄清(chéng)发髻( jì)看护(kàn)B.着落(zháo)伦敦(dūn)镶边(xiāng)C.贮蓄(chǔ)狭窄(zhǎi)暖和(huo)D.害羞(xiū)水藻(zǎo)更换(gēng)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研制的领导者,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C.城外的垃圾场垃圾成山,泡沫塑料满天飞,真是美不胜收....。

D.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4.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它既不倾盆飘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B.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C.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妄记了严冬。

D.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嗔.怪(chēn)哞.哞(mōu)煞.白(shà)匍匐..(pú fú)B.俯.冲(fǔ)孵.卵(fū)羞怯.(qiè)嘎.嘎(gā)C.哺.乳(pú)小凫.(fú)驯.养(xùn)蹒跚..(pán shān)D.模.样(mú)虐.待(nüè)麝.香(shè)禁锢.(gù)二、名句名篇默写6.默写(10分)(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5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锁定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能力目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 āng ) 海 (ji ã) 石(s ǒng zh ì) (ch áo ) 平 归(y àn ) 水何(d àn ) (xi āo )(s â) 2.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

课前早知道预习巧导航、探究、展示:(一)整体感知1、《观沧海》写景句子从“”到“”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写的是景,后四句写的是景。

这首诗借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融合在一起,诗人以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和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次北固山下》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次”的意思是:。

次北固山下,就是的意思。

在冬尽春来的时候,诗人沿江东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

在长江的孤舟上,太阳初升,诗人面对江南的青山绿水,感受时光流驶,心中不禁涌起的思想感情。

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二)研读课文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3、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ji e),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碣(jié)澹(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xiāo)(sè)哉(zāi)悬(xuán)2、辨别下列字字形,并注音组词。

碣(jié)(碣石)澹(dàn)(澹澹)竦(sǒng)(竦峙)揭(jiē)(揭示)瞻(zhān)(瞻仰)悚(sǒng)(悚然)竭(jié)(竭力)赡(shàn)(赡养)涑(sù)(涑水)萧(xiāo)(萧瑟)沧(cāng)(沧海)瑟(sè)(萧瑟)箫(xiāo)(洞箫)沦(lún )(沦落)琴(qín )(琴弦)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观沧海》——乐府诗《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二、诗歌朗读的停顿。

四言、五言诗句一般分两节奏来读,如:“日月/之行”“潮平/两岸阔”。

七言诗句一部分三节来读,如:“问君/归期/未有期”。

三、研读《观沧海》1、合作探究,感知理解(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那些诗句是写现实的?那些诗句是写想象的?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

(这一层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9~12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何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那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的胸怀。

2、品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

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主备*** 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学【知识链接】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次北固山下》就是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颔联和颈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2、《观沧海》: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

诗人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一)自主学习1、课前熟读并背诵前两首古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哉.()(二)合作学习1、学习《观沧海》①填空:《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②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向组长汇报。

全班交流展示。

③诗歌首句交代了些什么?④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⑤“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⑥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

【学习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自主预习案】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读读写写。

沧海碣石澹澹竦峙萧瑟2、速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①、《观沧海》作者_____________东汉末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其子_______ 、_______并称“建安三曹”。

②、《次北固山下》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选自_____________ 。

③、《钱塘湖春行》作者_________ 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___ ,“秋思”是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①、《观沧海》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采用__________ 的手法,勾画出______________的雄伟景象,抒发了______________的豪迈情怀。

②、《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江南早春景色,境界壮阔,情景交融,既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____________情怀,又写出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胸怀。

③、《钱塘湖春行》写的是西湖的早春景象。

诗人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极有早春的特征的动植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西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古代诗歌四首【教材分析】这四首诗歌中,有曹操的《观沧海》抒发作者登山望海的博大胸怀;有王湾在北固山下驾舟扬帆、身临其境写下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长江壮景;有白居易用早营、新燕、乱花、浅草等初春特有的景物写出的自己在白沙堤上驰马赏春的心情;有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几种物象堆叠吟成的悲秋之音。

我们可以在吟诵中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感情,与诗人同悲同喜。

感受诗词的基调,畅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共2课时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胜炙人日的诗篇。

(从了解灿烂文化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二、综合指导·1.整体感知四首诗歌的体裁:《观沧海》——乐府诗《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天净沙秋思》——小令2.指导诗歌朗读方法:(1)停顿四言、五言诗句一般分两节来读,如:“老骤/伏权”“潮平/两岸阔”。

七言诗句一般分三节来读,如:“问君/归期/味有期”。

(2)重读诗句中需强调的词语要重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画线字应加重语气。

(3)语调应根据诗歌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如“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尤以“恨”为甚。

(4)延缓有时某个字的读音要有所拖延,如“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雨”字应略为延缓清音,造成一种回味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聚焦】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⒊《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走进作者】1. 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观沧海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水何(dàn)(澹澹) (xiāo)(sè)萧瑟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澹澹:水波摇荡。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

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4.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报负。

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5.背景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

(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交流点拨】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交流点拨】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实景)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想象)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交流点拨】(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三)深层探究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交流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交流点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

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交流点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水:澹澹山岛:竦峙(壮丽气势)实景——借景抒情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向荣姿态)日月:运行-出其中(奇特想象)虚景博大胸襟星汉:灿烂-出其里(宏伟意境)五、拓展延伸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

【交流】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客路:旅途。

风正:风顺。

悬:挂。

残夜: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2.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3.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

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

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交流点拨】首联:点题。

“青山”指北固山。

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交流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深层探究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交流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交流点拨】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首联:旅途奔波之意借颔联:恢弘阔大之景景颈联: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抒尾联:思乡之情情五、拓展延伸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

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