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观书有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1130—1200年) 字元晦,一字仲 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 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 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 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 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0/9/12
观书有感 [宋]朱熹
Baidu Nhomakorabea
天光:天 空的光景。
为:因为。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得:
如许:如
怎么会。 此,这样。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什么庐 山在苏轼的眼 中,会有这么 多变化呢?
题西林壁(bì)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结合生活实 例,说说“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话的引申意 义。
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 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为 什么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只因 为自己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之中。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观书 有感
2020/9/12
庐山
庐山
2020/9/12
识:知道。
题西林壁(bì)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 说身处山中 就看不清庐 山的全貌呢 ?
题西林壁(bì)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不断地读书使人
2020/9/12
2020/9/12
2020/9/12
2020/9/12
2020/9/12
2020/9/12
参考资料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 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 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 绘画,是中国文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 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 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 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 了湖州画派。
诗的题目是“ 观书有感”,为什 么诗中却没有一个 “书”字,而是全 写的池塘和水?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池 水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 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 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 么会这样清澈呢?因为发源处不 断有活水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