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功能,课程关系,课程作用,课程实施和期望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
第一,培养个人的承诺感,包括对奉行社会普遍价 值观念的承诺和对在社会结构中充当特定角色的承 诺; 第二,培养并发展个人的能力,包括完成与个人角 色有关的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以及从事符合角色期待 的人际行为的能力。承诺和能力是个人将来承担自 己角色的先决条件。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 观念,帮助儿童获得知识并发展其能力,以便为将 来扮演适当的成人角色奠定基础。
适应功能与超越功能的问题 幼儿园课程的功能要做好适应功能和超越功能的 和谐,幼儿园课程不能盲目的适应幼儿家长和市场 的要求,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终身打基础的,更应 该关注课程的超越功能,诚然,在目前应试教育的 广大背景下,幼儿园很难做到完全放弃适应功能, 但幼儿园课程应尽量在适应功能与超越功能之间保 持合理的张力,应试教育课程功能与素质教育课程功 能就能生成可以兼得的“鱼和熊掌”。
课程功能
课程功能的概念 课程的功能就是课程的作用、任务等,它由相应的 课程内容来体现,并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传授给 学生。实现课程功能,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 宿点,学校从表面上看是向社会输送学生,而实质上 是输送功能,学生则是这一功能的载体,所以社会使 用或需要的不是学生本身,而是学生所具有的功能 (知识和能力)。
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001年颁布的《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 要》),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 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 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 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 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 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 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 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 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 有个性的发展。”
课程是活动
课程是活动
(最新版)
目录
1.课程的定义
2.课程的作用
3.课程的实施
4.课程的评估
5.课程的未来发展
正文
课程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
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其次,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师通过对课程的讲解和辅导,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再次,课程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
通过课程的考试和评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他们的下一步学习提供参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也在不断改进。
未来的课程将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第1页共1页。
网络编辑实务
《网络编辑实务》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网页编辑实务》是一门面向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学习和研究网络编辑工作的原理和方法的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操作性很强,要求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作用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网络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掌握网络信息编辑的综合技能,以便将来能够胜任各类网站的网络编辑工作。
三、前导、后续课程四、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注重课程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根据职业行动领域选择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整合知识模块、序化学习内容,注重与实际工作的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体现课程的职业性。
2、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设计课程,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及时补充新技术,不断完善学习材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满足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需要,满足社会服务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依据网络编辑的实际的工作过程,构建学习情境,通过分析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型任务。
2、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工学交替,设计实施方案。
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教师为教学中的引导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职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3、在每个学习情境中,按照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行动模式来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实训室和网站平台进行实训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4、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设备和人才资源优势,在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推进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实施方案等建设工作。
新教师复习资料
2013年新教师理论考核复习提纲1、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新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是什么?改革的具体目标分别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什么?《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1)学会认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构建知识,也就是要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注重培养学生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课程功能的名词解释是指
课程功能的名词解释是指在教育领域中,课程功能是指课程所具有的特定目标和作用。
它涉及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课程功能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掌握,也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息息相关。
首先,课程功能包括知识传授和学科发展的目标。
通过课程,教师可以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
课程功能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技能。
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实践,学生可以在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高。
其次,课程功能也涉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激发。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它对于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好的课程功能能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选取有意义和有趣的学习材料,引入故事情节、实证案例等元素,课程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让学习变得更具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课程功能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在当今社会,学生需要具备综合的学科素养和面向未来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课程功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和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而课程则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平台。
此外,课程功能还与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教育密切相关。
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价值观和道德修养。
通过课程,学生可以获得社会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启迪,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能力。
课程还应该强调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最后,课程功能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能力的培养。
不同的学生在兴趣、学习风格、才能和潜力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课程功能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为学生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这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化评价和指导,以及学校和社区资源的整合,共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最佳环境。
课程实施知识点总结
课程实施知识点总结一、课程实施的概念和重要性1.1 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实施是指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程实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延伸和实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1.2 课程实施的重要性课程实施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
只有将课程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有效实施,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和内容2.1 课程实施的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实施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采用差异化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贯彻教育教学理念。
在课程实施中贯彻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5)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6)评价与调整。
在课程实施中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2 课程实施的内容(1)教学内容的实施。
包括教学目标的讲解、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方法的实施。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教学资源的实施。
包括教学设备、教材、教辅资料等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以支撑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教学环境的实施。
包括教室布置、学习氛围营造等教学环境的营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程实施的方法和策略3.1 课程实施的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小学课程概论
1.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它相对分科课程过度精细的学科化倾向,略语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需要。
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相对应,是以学科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它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科学分类为基础从不同的分支学科中选取一定的内容来构成对应的学科,从而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
3.教学模式:是指建立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且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4.课程评价: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5.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的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联系,也就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认知“桥梁”,以促进同化学习。
6.领悟:是新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的联系,突然领悟,并在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7.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具体要求,是具体化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8.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
9.课程开发:是指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10.课程组织:就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各种课程要素合理地进行排列组合,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之在动态运行中产生合力,增进学习效果的积累学习功能,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11.班级授课制:就是把学生按年龄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12.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课程的本体功能是文化功能,激励功能,育人功能,导向功能
课程的本体功能是文化功能,激励功能,育人功能,导向功能
一、课程的本体功能:文化功能
课程的本体功能是指课程所承载的文化传承功能。
课程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从而形成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课程的激励功能
课程的激励功能是指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三、课程的育人功能
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指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程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综合实践活动、讨论交流、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此外,课
程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责任感、诚信、公平、尊重等,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才。
四、课程的导向功能
课程的导向功能是指课程能够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课程可以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同时,课程还可以通过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规范、遵守法律法规,使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
课程功能,课程关系,课程作用,课程实施和期望
课程功能,课程关系,课程作用,课程实施和期望
一、主干课程简介(主干课程从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的课程选取,不含集中实践教
学环节,各课程简介200字以内)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线性表、栈和队列、字符串和多维数组、树、图、排序、查找以及综
合实训;掌握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和为计算机加工处理的数据设计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算法设计的技巧和能力的训练过程,使学生获得编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程序的技巧和能力。
学习目标:
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安排与主要实践内容简介
本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集中实训(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含专业技能认证、岗前综合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等)及其它社会实践,共35个左右学分。
三年制专业按学院规定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时间为2周,计2个学分;集中实训
教学安排在第二至第四学期,每学期集中实训1-2周,共计4个学分;综合实践教学(包含
专业技能认证、岗前综合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至第六学期,时间为36周,计28学分;五年制专业按学院规定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时间为2周,计2个学分;集中
实训教学安排在第六至第八学期,每学期集中实训1-2周,共计4个学分;综合实践教学安
排在第九学期至第十学期,时间为36周,计28学分;课内实验依据课程具体情况而开设。
(一)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安排
(二)主要实践环节简介
1.网页设计课程实训
2.WEB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实训
数据库建模课程实训
4. 程序设计课程实训
5.岗前综合技能培训
6.顶岗实习。
课程标准的内涵与功能
课程标准的内涵与功能
课程标准是制定和规范教育课程的重要依据,它包含着课程的内涵与功能。
下面将详细阐述课程标准的内涵与功能:
1. 内涵:
(1) 目标导向: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和学习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
(2) 学科知识和能力: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包括知识体系、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等。
(3) 课程结构: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包括课程的核心内容、重点和难点。
(4) 教学策略:课程标准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指导和方法,帮助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功能:
(1) 意义明确:课程标准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教学指南: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参考和指导,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课程的要求和重点,有效组织教学活动。
(3) 学习导向:课程标准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教育评价:课程标准提供了教育评价的依据和参照,帮助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 教育改革:课程标准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和重要一环,通过课程标准的
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总而言之,课程标准具有明确意义、引导教学、促进学习、支持评价和推动改革的作用,对于保证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实施三个取向如何理解?
一、课程实施的涵义1.课程实施概念将某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Goodladde 课程五个层次▪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体验的课程二、课程实施取向的涵义(一)课程实施的取向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二)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可以思考教师的角色是什么?)三种课程取向1.忠实取向(教师是课程计划的被动的消费者)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主要观点:第一,课程一词的涵义是指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指导用书、教师的教案或课程革新方案中的有计划的内容。
第二,“课程知识”(课程内容)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实施课程计划而创造的。
第三,课程变革被视为一种线性过程:课程专家在课堂外制定课程变革计划,教师在课堂中实施课程变革计划。
第四,教师这一角色的实质是,教师即课程专家所制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教师就是课程的“消费者”.思考:这样理念的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怎么做?2.相互适应取向(教师是课程计划主动的消费者)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主要观点,第一,课程不仅包括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或变革方案中的计划的具体内容.而且还包括学校和社区中由各种情境因素构成的.第二,课程知识是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实践者(教师)所创造的课程知识与专家所创造的课程切识同等重要。
第三,课程变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
第四,教师则是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
思考:这样理念的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怎么做?3.创生取向(教师是教育经验的创造者)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出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
摘要:教师是新课程的直接承担者和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但目前我国教师的基本素质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其原因很复杂,但从教师教育的课程设计来分析,主要是教师教育中课程结构存在问题。
教师教育课程应以系统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优化显性课程,开发潜在课程,实现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有机结合,发挥“大课程”的整体功能,提高教师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素质;显性课程;潜在课程教师是新课程的直接承担者和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基本素质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的教师教育面临怎样的抉择?本文针对教师基本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拟从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基本素质要求的变化这一视角出发,以系统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指导,论述如何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提高教师基本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一、教师基本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课程秉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课程结构改革是核心,增加了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选修课和研究型课程。
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和发展理念,潜在地规定了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是教师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这集中体现在综合课程的要求上。
二是教师要有全面的和更新的教学技能。
研究性课程、综合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冲破学科的限制,变得更全面。
比如,对于综合理科教师来说,原来分散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科教师身上的技能,他都应具备,且要有将它们统整起来的能力。
活动课程、研究型课程具有很强的过程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恰当设计,故课程设计技能便也成为教师的一种必备技能。
三是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课程结构改革使教师面向一系列以前从未面临过的问题,如综合课程的教学、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型课程的设计和选修课程的安排等,这些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齐冲向教师,也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可借鉴。
关于课程、课程类型、课程功能、课程结构
关于课程、课程类型、课程功能、课程结构一、课程的定义和内涵研究课程改革,必须对课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
据不完全统计,中外学者对“课程”有近百种定义,既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科学发展,课程的定义也不断趋于完善。
我国著名学者钟启泉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
(广义)课程是旨在保障青少年一代的健全发展,由学校所实施的施加教育影响的计划。
(狭义)近年来,课程理论发展迅猛,以上述定义为基础,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将课程的定义归纳为:课程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广义)课程是学校或培训机构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精心选择的教育与训练内容的范围及其安排的总和。
(狭义)下表可帮助我们加深对课程内涵的理解:在上述三个层次中,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是“龙头”。
因为规划和设计必然要使用某种课程模式,体现其课程观念,并拉动另两个层次的编制和实施。
从课程的定义不难看出课程改革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广义教学的一发展部分,课程论是教学论的一个分支;课程又涵盖了狭义的教学,包含了大纲、教材、教学手段以及教法和学法。
——摘自蒋乃平:《职教课程探索的三个层级》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摘自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三、课程的类型及其演变课程类型又称课程形态、课程原型。
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两种最基本的课程类型。
相关课程 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 融合课程 课程 核心课程(以人类的基本活动为中心) 广域课程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科学发展,出现了一种介乎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之间的课程类型——核心课程。
课程功能的名词解释是啥
课程功能的名词解释是啥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课程功能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什么是课程功能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课程功能的本质和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对课程功能进行一个简要的定义。
课程功能指的是从教育角度出发,课程所具备的目标和意义。
它关注的是通过课程来实现学习者的发展和成长,以及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功能不仅仅包括知识传授,也包括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
课程功能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明确和设定课程功能,教育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全面的素质。
课程功能可以划分为多个方面。
首先是认知功能,即课程通过知识的传递,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技能功能,即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课程还应当具备情感功能,即通过课程使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功能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首先,课程功能的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需求进行,确保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其次,教育者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以提高课程功能的实效性。
此外,与课程功能的实现密切相关的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师的教育能力。
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课程功能的实现才能更加有效。
课程功能的实现需要教育系统的支持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课程改革和发展。
此外,家庭和社会中的其他组织和个体也应积极参与课程功能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经验。
总之,课程功能是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它关注的是通过课程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满足社会的需求。
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对于教学
的质量和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的物
质基础,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软件、实验器材等。
这些资源
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案例,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
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课程资源还可以帮助教师实施个性
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教学,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课程资源还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师可以
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资源进行教学,如图书、网
络资源、实物模型等,从而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课程实施中,
课程资源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通过充
分利用各种资源,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
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
们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创新等方面都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和学校应该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不断丰富和更新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课程功能的名词解释是
课程功能的名词解释是课程功能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课程功能是指课程为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各种功能和属性。
它们涵盖了课程的内容、目标、方法、评价和组织等各个方面,旨在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情感、技能和价值观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课程功能是设计和开发一个成功的课程所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之一。
它们指导着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首先,课程功能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教师需要有清晰的理解和分析,以确定哪些知识、技能和概念对学生的发展最为重要。
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启发性、相关性和实用性,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其次,课程功能还包括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这涉及到课程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目标应该是可测量的、可衡量的,并与学习者的需求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小组合作、问题解决、实践活动等。
课程功能还与评价和反馈有关。
教师需要制定合适的评估方式,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
评估应该是多元化的,既包括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也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通过适当的反馈和支持,学生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情况,并改进他们的学习策略。
最后,课程功能还涉及到课程的组织和管理。
这包括时间安排、资源配置、学习环境的设计等。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需求来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程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
同时,教师还需要确保课程所需的资源和材料的充足,并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总结起来,课程功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关系到课程设计的方方面面。
从内容选择到学生评价,从教学方法到学习环境,课程功能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应用好课程功能的理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课程功能的研究和发展,以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和改善。
课程功能的名词解释英语
课程功能的名词解释英语课程功能,即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它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制定的一个指导框架。
在一套完整的课程中,课程功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衡量学习成果,评估教学效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一、知识功能(Knowledge Function)知识功能是指课程所关注的知识范围和学习内容。
它包括了学科知识、学科概念、原理和理论等方面。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知识功能可能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掌握基础概念和理论,建立起必要的学科基础。
二、技能功能(Skills Function)技能功能是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所需的各种技能。
这些技能可以是学科技能,例如在语言课程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可以是综合技能,例如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技能功能的培养通常需要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进行,例如在数学课上解题,语言课上进行对话练习等。
三、能力功能(Ability Function)能力功能强调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能力功能的培养可以通过项目驱动型课程、实践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完成。
例如,在社会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调研、分析和推理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实际挑战。
四、情感功能(Affective Function)情感功能是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塑造和调整的功能。
它不仅关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传授,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判断力和道德规范。
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批判思考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心灵的成长和发展。
五、社会功能(Societal Function)课程的社会功能指的是学校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课程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才。
课程地位、培养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功能
课程地位、培养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功能一.课程地位、培养目标定位:职高英语教学首先应该是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程。
我们要为国家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职高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大学文化氛围熏陶”的机会,因此在职高学习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基本的文化素养的培养。
那么,随着世界的全球化,英语基础课与专业课有着许许多多的内在联系。
专业课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有依赖性。
离开英语课的密切配合,专业课的教与学,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所以应摆正英语课的位置。
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英语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目标:职教英语课程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职校学生课程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现象,以及职业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即两个“应试”──市场和升学考试的需求,采用模块的形式,从而体现课程的结构化、功能化和实用化的特点,实现课程价值的不同取向:为专业服务,为升学需要服务,也为终身学习服务,从而一方面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劳动者,另一方面也为高校输送合格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学习者。
二.说教材我们学校现在使用的是浙江省中职教材《英语》依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英语新大纲》编写,供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文化课教材使用。
本套教材共有四册,以分层教学为统领,以主题教学为主线,以单元教学为框架,每个单元有上个板块(Section A、 Section B and Section C),每个板块均贯穿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又各自有侧重的分目标。
三个板块按梯度分层教学的知识要求:Section A 和Section B 是必修板块,Section C 为高考升学班学习板块。
本套教材的特点:1.面向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初中英语教学相衔接,紧扣新大纲;2.教材内容设计生活化,重视分层教学,重视学生个体发展;3.教材选材多元化,并与时俱进,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4.教学活动任务链层层相扣,每个活动均为主要学习文本进行铺垫,使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5.教材实用性和科学性并重;6.教材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和自主发挥的弹性。
学校课程发展的四个环节
学校课程发展的四个环节
学校的课程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的环节: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维护。
课程开发:主要任务是课程的设计和课程的编制。
要依据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特⾊,依托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课程设计,要以学⽣为主体,以学习为中⼼进⾏课程编制。
课程实施:主要任务是课程的理解和课程的实践(主要是课程的课堂实践)。
在理解课程课程意义和课程设计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课程实施的组织和实践展开,课程实施的基本⽅式应该是坚持学习中⼼的创⽣式实践。
课程评价:主要任务是对课程⽅案、课程材料⽂本、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评价分析,进⾏反思;要以学⽣的学习过程为重点组织和实施学习评价,评价要促进学习的改进,学⽣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反思习惯的形成。
课程维护:主要任务是对课程⽅案、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式的修正,从⽽完善课程本⾝,持续地优化课程质量,不断地促进学校课程系统的“进化”。
学校的课程发展应该以学校课程系统的“进化”为直接⽬的,以学⽣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
对于⼀所已经初步建⽴起学校课程体系的学校来说,重点任务是第四个环节----课程维护,即通过课程维护实现学校课程的优化提质。
这应该是当下学校课程改⾰的重点⼯作。
针对学校课程发展,特别是已有课程的优化提质问题,我撰写了⼀篇论⽂----《校本课程优化提质的六⼤策略》,发表于《中⼩学教材教学》,下⾯是这篇⽂章的图⽚版,供⼤家参考、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功能,课程关系,课程作用,课程实施和期望
一、主干课程简介(主干课程从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的课程选取,不含集中实践
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安排与主要实践内容简介
本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集中实训(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含专业技能认证、岗前综合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等)及其它社会实践,共35个左右学分。
三年制专业按学院规定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时间为2周,计2个学分;集中实训教学安排在第二至第四学期,每学期集中实训1-2周,共计4个学分;综合实践教学(包含专业技能认证、岗前综合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至第六学期,时间为36周,计28学分;五年制专业按学院规定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时间为2周,计2个学分;集中实训教学安排在第六至第八学期,每学期集中实训1-2周,共计4个学分;综合实践教学安排在第九学期至第十学期,时间为36周,计28学分;课内实验依据课程具体情况而开设。
(一)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安排
三年制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安排表
五年制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安排表
(二)主要实践环节简介
1.网页设计课程实训
2.WEB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实训
3.数据库建模课程实训
程序设计课程实训
5.岗前综合技能培训
6.顶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