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l克和l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托盘秤、各种实物、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师:昨天.同学们到超市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牙膏是120克。

生:蛋卷150克。

生: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一袋大米是lO千克。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物品的质量,请大家一起看一看,(大屏幕展示)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二、感知、认识“克”1.感知l克。

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2分硬币.请同学们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师:这种轻轻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

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生举例)生:一颗扣子。

生:一个爆米花。

生:一根吸管。

生:一颗豆子。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异议?生:我不认为,因为一颗豆子比一枚2分硬币轻一些。

师:那你认为是几颗呢?生:我估计是4颗。

师:是4颗黄豆?还是4颗绿豆?同学们纷纷说:应该是4颗绿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

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

请在手上放lO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

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

(学生掂量并感受)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8克和千克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质量单位,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科书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情境及日常事物,基于学生对质量的已有认知,从不同层次编排教学内容。

注重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的区别,同时注重估算测量方法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教科书设置了丰富的活动体验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不同质量的感观和认识,为后期教学做好准备。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的内容。

在实际生活中,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不能靠肉眼观察得到,只能靠身体的感觉感知。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才能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同时这部分的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多多少少有些买东西称重的经验,对轻重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品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采用“重量”这个词,对“质量”“质量单位”这两种规范的表述很少接触,学生对此类词语理解能力有限。

本单元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克和千克是常见的质量单位,虽然“质量”这个词是规范的数学或物理名词,但在生活中人们一般不用,而采用“重量”这个词(尽管在物理上这两个词的含义并不相同)。

因此,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很少接触到“质量”“质量单位”这种规范的表述。

为了避免在教学时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教科书弱化了对于“质量”这个名词的使用,一般用“有多重”“轻重”等生活化的语言来进行表述。

2.注重设计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具体感知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逐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优秀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优秀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优秀教案.docx八、克和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02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让他们认识一些不能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等工具,了解称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准备】盘秤、天平、黄豆、200克的果冻、500克的盐、二分硬币、水果、1千克沙子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认识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巩固应用―→能感知物体的质量。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两名学生对话情景:比一比谁更重,我的体重是45米,我更重,是52分钟)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生:米是长度单位,分钟是时间单位。

师:那到底在生活中是用什么单位表示质量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看看吧。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它们的质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生:克,千克,g,kg。

师: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

(板书:克(g),千克(kg))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下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度量单位,具备了一定的度量观念。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直观演示。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颗苹果,提问:“这颗苹果重多少克?”让学生初步接触质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同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如每组分发一些小卡片,让学生互相提问,用所学质量单位进行回答。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一、起问初探生活中的质量单位1.拿出一本数学书和一只铅笔放到手中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2.学生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的轻,有的重。

生活中物品的重或轻,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想知道物品的质量是多少时就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或千克来表示。

你还知道生活中表示物体有多重,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公斤、斤、两)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公斤、斤、两。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新课的开始,我就采用“掂一掂”游戏,引出物品有轻有重,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振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承问续探认识质量单位:克1.这是一枚回形针2.同学们拿出一枚回形针3.找一找你带来的物品掂一掂,什么物品的重大约是1克。

4.老师把回形针5.学生自己掂一掂:10克、50克、100克和500克的物品。

说说你的感受。

6.感受10克、50克、100克和500克有多重,完成下面的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文具盒、数学书、苹果)①掂一掂:估计一下这几种物品有多重。

②称一称:究竟有多重。

(用盘秤)③填表格:称出这几种物品有多重。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三、转问再探认识质量单位:千克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是什么吗?(盐)其实这袋盐也有数学知识,你知道一袋盐有多重吗?(500克)两袋盐是多少克?(1000克)这个1000克我们可以说成“1千克”。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的名称。

2.能够准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准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学准备1.板书: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公式。

2.教学素材:实物重物、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场景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作:让学生参与练习,通过操作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克和千克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5.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六、课堂练习1.将3000克转换为千克是多少?2.用千克表示25 000克。

3.如果一个西瓜有6000克,那么它的重量用千克表示是多少?七、课堂讨论1.讨论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遇到的质量单位换算问题,让学生分享解决方法。

2.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购物计算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你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需要用到克和千克的场景?记录下来。

九、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转换?2.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两个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导学案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学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导学案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学案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的时候还不到1克。

2.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

3.世界上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最小的袋鼠大约重4千克。

4.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大约重150吨,它的肾大约重1吨,所以,克、千克、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二、认识克一瓶水大约500g,那么一克就是把一瓶水平均分成500份。

所以,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请举例说说,哪些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练习:一张白纸约重3(),一个鸡蛋重20()三、认识千克一瓶水大约500g,那么两瓶水就是1000g=1000克=1千克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表示。

练习:5000g=()kg3kg=()g四、认识吨吨是比千克还要大的单位,所以计算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kg。

例:一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kg,那40个小学生的体重应该是多少?【达标检测】一、填空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1名三年级学生重30(),一张白纸约重3()一头大象约重2(),一个西瓜约重4()2.在()里填上>、<或=。

5kg()500g90g()1kg1000kg()10吨2吨()2000kg4000g()4吨15kg()1500g3.填空2kg=()g8kg=()g()吨=2000kg3000g=()kg6000kg=()吨()kg=5000克4.称量体重,一般用()作单位,称量一枚硬币的重量,一般用()作单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1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1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明确职责细化分工
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字:
最牛的班级:最佳的小组:最棒的自己:
课题:克和千克1
课型:自学跟踪+展示提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我知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知识链接:1、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2、每只小鸡重100克,5只小鸡重()克。
每根萝卜重300克,()根重900克。
自主评价:书写:☆☆☆发言:☆☆☆倾听:☆☆☆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
2、自学课本101页例1
计量比较()的物品,常用“”()作单位。
口香糖重菊花茶重美味瓜子重
1枚2分硬币约重( )
为了准确、方便地测量物品的轻重,人们发明了测量质量的工具。比较轻的物品常用来称。
达标
检测
1、完成101“做一做”。
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质量约1克?
2、斤、公斤是我们国家以前的质量单位。
3、现在为了和国外方便买卖,世界各国都统一用“克”和“千克”作质量单位,而我国是1990年才开始使用。
内容
课本100---101页
笔记栏
自主
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认真观察课本第100页主体图。
同学们认真观察主体图,你从图中找出各种水果是按什么标价的?你还看到了哪些物品的重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P101-103设计理念:“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中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克”、“千克”的概念及克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掌握“1千克=1000克”。

教学过程:活动11、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出示主题图中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之克和千克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之克和千克导学案

《克和千克》导学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按排:第1课时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五、教具准备:弹簧秤、盘秤、盐、硬币、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情感目标:1、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八、导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导入。

师:大家喜欢吃水果吗?我们买水果一般去哪里买呢?挑好水果后又应该干什么呢?(要先知道水果有多重)2、出示问题,师:要知道物体的轻重,该怎么办呢?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秤。

师:要想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采用秤称的方法。

)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秤,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磅秤、电子秤、弹簧秤、盘秤、杆秤、天平)2、认识“克”(1)怎样表示物品有多重呢?生自由说后师小结:“公斤、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除了斤和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2)了解克与千克的来历。

师介绍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3)掂一掂,建立“克”的观念。

1克有多重呢?出示一枚2分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师先示范),让学生说说感觉怎样?(很轻)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就是1克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约3课时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第8单元克与千克)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当指针停下时就可以读出它的质量了)(实物操作)称1千克重的洗衣粉和1千克的苹果。

4、体验1千克有多重。

今天你认识了“克”和“千克”,以后大家去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先掂一掂、猜一猜,看看自己能不能比较准确地说出它们的质量。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103页的“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第103页的“做一做”第二题。

3、课本第103页的“你知道吗?”想一想:1千克爆米花和1千克沙子比较,哪个重些?*四、拓展作业。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填上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

3() 500() 2() 150() 2() 1()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一袋大米50()一头牛250()一袋盐500()一本书500()。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导学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学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导学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学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测量物体的重量可以用秤去称,掌握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克、千克,建立1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交流进行练习。

态度、情感: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1.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学习难点】
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000g=( )kg 3kg=( )g 2000g<( )kg
2kg>( )g 5000g=( )kg 7kg=( )g
2.比较大小
2kg○3kg 1kg○800g 900g○20kg
4000g○4kg 980g○1000g 4600g○3kg
3.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20gk-60kg= 48kg+25kg= 1000g-400g=
510g+300g= 1200g-500g= 78kg-62kg=
4.填写适当的单位
一只鸭子3( ) 一袋白糖500( ) 一瓶咖啡350( )
一颗白菜2( )一个桃子230( )
二、思维训练
1.读出物体的重量。

2.完成练习。

要买700克瓜子,怎样买最便宜?小组讨论。

《同步导学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 克和与千克的认识

《同步导学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 克和与千克的认识

第一课时克和与千克的认识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践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4、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形成质量观念。

知识导入星期天,小明和小丽陪妈妈来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经过一番挑选,妈妈购买了一桶食用油和一包饼干,到底有多重呢?这时候,数学天使的声音响起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小明和小丽听后,感到一阵迷惑,到底什么是克与千克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一下吧!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克的认识例1我发现1个2分的硬币约1克。

我知道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g)作单位。

1个2分的硬币约1克。

温馨提示我们常用天平来测量比较轻的物品。

用天平来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

用天平称重时,把所要称重的物品放入天平左边的托盘,在右边的托盘中放上适当的砝码,让天平平衡后,右边托盘中砝码的重量就是所要称重物品的重量。

知识点二:千克的认识例1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我发现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称,两袋盐的重量正好1000克,所以千克与克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

我知道1千克=1000克温馨提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秤有台秤、弹簧秤等等,用这些秤称东西时,都要先观察秤面,秤面上的指针指向什么刻度,就代表被称的物品有多重。

知识探究克与千克单位的互化1千克=1000克例 3 在○里填上“>“、“<”或“=”.4000克○40千克 805克○8千克500克6800克○6千克800克 1千克○100克我发现4000克<40千克 805克<8千克500克6800克=6千克800克 1千克>100克易错分析易错题判断:1千克棉花比1千克的铁轻。

( )错误解答:√分析与解答:无论棉花还是铁,都是1千克,重量是一样的,或许在外观上是有差别的,但是本题比的是重量,所以1千克棉花与1千克的铁一样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并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质量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单位换算的知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练习、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书本、糖果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小卡片,用于练习和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质量的问题,引出质量的概念,进而引入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实物,如苹果、书本、糖果等,向学生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讲解它们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用天平称量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
的认识》导学案
一、课前导学
•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思考克与千克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换算方法。

二、课堂导入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体的重量及单位,引起学生对于重量的注意。

三、学习目标
1.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
2.学会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四、学习重点
•克和千克的定义及换算方法的掌握。

五、学习难点
•克千克的换算,如何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六、课堂学习
1.认识克和千克
–克是什么单位?千克又是什么单位?我们平时拿的水果,称得到多少克或千克呢?
2.克与千克的换算
–1克等于多少千克?1千克等于多少克?请同学们掌握这两个换算关系。

3.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进行计算和换算练习。

同学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练习。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对克和千克进行总结,写出你对于这两个单位的认识和应用。

八、延伸阅读
•《数学世界里的趣味单位转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克和千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重量单位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本节课为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主题为“克和千克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从而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比较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能够简单地进行克和千克的重量比较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克和千克的单位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科书、黑板、粉笔、小型秤。

2.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3.教学辅助工具:图表、实物比较物品等。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品的重量和单位换算。

2. 学习(15分钟)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克和千克的重量差异,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探究。

3. 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帮助他们巩固克和千克单位的换算关系。

4.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到克和千克单位的情境,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些解答问题的活动,以检测学生对克和千克概念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八、延伸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克和千克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克和千克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教案

8 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指导】本单元内容可分三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感受物品有轻重之分,知道物品有多重要用秤去称,从商品的包装标示可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要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第二层: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时可多为学生提供几种约重1克、1千克的物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为了和国际接轨,向学生介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来表示,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约是1克、1千克的物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第三层:为学生提供称量的机会,介绍一些常用的秤,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及质量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从生活中来,在操作中巩固,在实际应用中掌握。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2.解决问题…………………………………………………………………1课时3.练习课…………………………………………………………………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教材第101~103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一架天平、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几粒黄豆学生:四人小组一袋食物(10克胡椒粉、100克方便面、50克薯条)四人小组一个信封(一粒黄豆、1枚1角硬币、1颗牛肉糖、1个果冻)每人一枚2分的硬币和质量为1千克的实物【情景导入】介绍工具,引入课题先让体重、身高有明显差距的两名同学在黑板前站一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常用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常用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轻、重概念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其中“克和千克认识”是小学教学与计量知识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知识,必须依靠学生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克和千克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应用。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用“千克”作单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观念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
估量物体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1)克和千克认识 1课时 (2)解决问题 1课时 (3)练习课
1课时 (4)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本单元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注重设计各种有效活动(如: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让学生具体感知1克,1千克物品实际有多重,逐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

注重对学生估量方法指导,切实使估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第1课时 克和千克认识
3.填“克”或“千克”答案:千克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认识克与千克 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认识克与千克 学案

第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的重量,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

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g)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1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黄豆,直到两端平衡。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瓜子、5克黄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5. 练习 P101做一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常用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常用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轻、重概念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其中“克和千克认识”是小学教学与计量知识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知识,必须依靠学生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克和千克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应用。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用“千克”作单位秤,
知道用秤称物体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观念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1)克和千克认识 1课时 (2)解决问题 1课时 (3)练习课
1课时 (4)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本单元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注重设计各种有效活动(如: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让学生具体感知1克,1千克物品实际有多重,逐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

注重对学生估量方法指导,切实使估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第1课时 克和千克认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动脑习惯。

学习重、难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意识。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 课件 学具准备:2分硬币 橡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 案
学 案
达标检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6分钟)
1.展示两小袋糖,请同学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哪一袋轻一些。

2.请刚才作出判断学生上来亲自用手掂一掂。

3.引导学生质疑:怎么比较物体轻重呢?
4.出示从超市里买来物品上标注净含量,请同学们读。

5.请学生汇报昨天调查家人体重和一个鸡蛋质量。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来表示物体轻重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认识。

1.仔细观察,凭想象猜测汇报。

2.分别掂一掂,然后说出自己判断结果,提出质疑。

3.同桌交流汇报:(1)可以用手掂一掂;(2)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上标准净含量。

4.自己边读边体会。

5.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6.认真聆听,明确本节课学
习内容。

1.估计下面物品,比1克轻画“○”,比1克重画“△”。

2.计量下面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3.填“克”或“千克”答案:千克 千克
1.教学例1。

(1)请同学拿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说出掂量感觉。

(2)引导学生思考。

这么轻东西用哪种 1.(1)动手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掂量后感觉。

(2)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板书:1千克=1000克)
(4)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质量是1千克?
3.认识常见秤。

(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秤?
(2)PPT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秤。

4.生活中数学。

引导学生找出课前收集各种包装袋上与本节课有关数学信息。

(4)各抒己见。

3.(1)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看课件,了解生活中常见秤。

4.小组内交流,畅所欲言。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6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1、2
题。

1.独立观察,判断,做出正
确解答。

2.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疑问:
四、课堂
小结、拓展延伸。

(3分钟)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克和千克认识
例1:计量比较轻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测量轻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例2:计量比较重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1千克=1000克
用“千克”作单位秤有电子秤、体重秤等。

1克有多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准备了充分教具和事物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进行掂一
赠送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模型二】半角型:图形特征:
45°
4
321F A
1
F
B
正方形ABCD 中,∠EAF =45° ∠1=1
2
∠BAD 推导说明:
1.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F AE =45°,求证:EF =BE +DF
45°D
E
a +b
-a
45°
A
1.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EF =BE +DF ,求证:∠F AE =45°
D
E
a +b
-a
45°
A
挖掘图形特征:
a+b
x-a
a 45°
D
B
a+b-a
45°
A
运用举例:
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1)求证:EF=FM
(2)当AE=1时,求EF的长.
D
E
2.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求△AMN的周长.
3.如图,梯形ABCD中,AD∥BC,∠C=90°,BC=CD=2AD=4,E为线段CD上一点,∠ABE=45°.
(1)求线段AB的长;
(2)动点P从B出发,沿射线
..BE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则t为何值时,△ABP为等腰三角形;(3)求AE-CE的值.
A
变式及结论:
4.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
(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求证:△AEG≌△AEF;
(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2),求证:EF2=ME2+NF2;
(3)将正方形改为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若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
A
B
F
E
D
C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