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送审稿)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国家标准《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1部分:平带》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1部分:平带》编制说明

《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平带》国家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引线框架材料是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之一,它起到固定芯片、提供机械载体、保护内部元件、传递电信号并向外散发元件热量的作用,是集成电路的骨架。

铜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成为重要的引线框架材料。

现用的GB/T 20254.1-2006标准中,在性能要求、公差要求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满足客户对产品的技术需求。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2】92号和有色标委会【2013】19号文件《关于转发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附件1 《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44项(计划编号20131059-T-610)《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平带》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电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菏泽广源铜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负责修订。

2. 主要工作过程各起草单位分工情况?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通过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结合主要用户的技术要求,经过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5月份,在大连市有色标委会组织召开的标准讨论上,认真听取与会专家的意见,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最终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二、编制原则、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依据1、编制原则本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对引线框架用平带的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了修订。

2.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了合金的代号表示。

TP2 合金代号C12200TFe0.1 合金代号C19210TFe2.5 合金代号C19400(2)标准中增加了C70250带材的相关规定。

a、带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表1 的规定。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送审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送审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送审稿编制说明
且简明扼要。

一、简介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是一种由铜和其他金属混合制成的铜棒,具有良好
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电阻性,高强度和其他优异性能。

铜及铜合金拉
制棒可用于制造铜丝,电缆,电缆附件,电线组件,螺纹产品,电子元件,电缆鞋,接线板,连接器,接头等。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还可用于枪支,制剂,蒸汽机,油压机,汽车零件等。

二、特点
1、高强度:铜及铜合金拉制棒具有极佳的高强度,超过一般的单纯
铜合金。

2、优良的热和电性能:铜及铜合金拉制棒具有极佳的热和电性能,
可以使用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中,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优良的耐蚀性:铜及铜合金拉制棒具有极佳的耐蚀性,可耐受一
定程度的酸碱,温度变化和气压变化。

4、良好的延展性能:铜及铜合金拉制棒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可以
防止弹性断裂的发生。

三、工艺
1、渣体熔炼:渣体熔炼工艺是把铜精矿和其他金属熔化,使其形成熔渣,然后进行分离,这是铜及铜合金拉制棒的重点工艺。

2、拉制:拉制工艺主要是把铜和其他金属熔渣放入拉坯机。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板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修改采用欧盟标准EN1652《铜及铜合金-厚板、薄板、带和片的一般要求》进行编制。

本次修订的标准与原标准、JIS标准的对比结果如下:一、本次标准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进行了如下改动:1.纯铜类(T2、T3、TP1、TP2、TU1、TU2)黄铜类(H96、H90、H85、H80、H70、H68、H65)力学性能等同采用EN1652,锡青铜类(QSn4-0.3、QSn6.5-0.1、 QSn 8-0.3)力学性能修改采用EN1652,其它牌号的要求按原国标执行。

2.纯铜类板材取消了1/4硬(Y4)状态,增加了特硬态(T)。

3.黄铜类板材增加了H85牌号(状态为M、Y2、Y、T),H96黄铜增加了半硬态(Y2),H80黄铜增加了半硬态(Y2)和特硬态(T),H65、H68、H70机械性能指标单列,H65、H68、H70取消了1/4硬(Y4)状态,H65增加了弹硬态(T1)。

国家标准《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预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预审稿编制说明

《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国家标准(预审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国标委综合[2015]73号和有色标委[2016]6号《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5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附件1中序号3(项目编号20153650-T-610)《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负责制定。

2工作简况2.1立项目的和意义铜制品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艺术性、环保性、抑菌性,铜的长寿性、通用性是铝、钢及其它合金原材料无法媲美的,是最理想的建筑原材料之一,常用于制作铜门、铜瓦、铜雕塑、屋面、屋顶、外墙面等,而且这些铜件及装饰品以其华贵典雅的气质,彰显拥有者、使用者的地位和品质。

铜作为建筑构件早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欧美等国用薄铜板制作屋顶和漏檐等防雨水构件已有多年传统,在北欧用它作墙面装饰材料也屡见不鲜。

经过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中国城市化建设向着美观、实用性过度,需要不同的新型材料来满足建筑用料。

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装修要求的提升,对装饰材料不断新需求的延伸,伴随着铜加工技术跟近,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开发。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最近两年来建筑行业发展极其迅速,需要大量铜的消耗。

铜因它独有的精致工艺,质量耐用坚固的特性,在金融系统、居民住宅、仓库重地、财务档案部门、高档宾馆等装饰深受客户青睐。

铜门、铜瓦、铜雕塑、铜幕墙、镀铜装饰镜因它独有的精致工艺,古香古色的金属特性,在大型幕墙、仿古铜瓦、高档宾馆大门等豪华建筑部门深受客户青睐。

而在实用性上,铜门远比普通的任何一种门更经久耐用,它不存在着变形和开裂等问题,不仅加强了防盗性能,而且使它的使用寿命比平常门远远多出几倍,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装饰用铜板带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我国目前没有规范的专用产品标准可依,因此,制定公开的产品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填补了国内标准的空白,而且起到规范和引导市场的作用。

国家标准《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编制说明(征求意见)

国家标准《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编制说明(征求意见)

《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带材》行业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目前,我国家用快速热水器发展很快,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等品种繁多,其核心结构热交换器(俗称水箱)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

热交换器的结构主要包括外壳、热交换片和进出水管,其中外壳和热交换片为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带材,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冲深性能、耐腐蚀性等。

目前,国内生产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厂家逐渐增多。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17】1号文件《关于转发2017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定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附件1《2017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48项(项目编号20161869-T-610)《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由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太原晋西春雷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要求本标准于2018年完成。

2、主要工作过程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通过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结合主要用户的技术要求,经过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标准编制原则1)符合性原则: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且符合TCS2009《中国标准编写模板》国家标准的电子文本要求;2)先进性和适用性原则:标准由国内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生产厂家联合制定,反映了国内生产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接近国际领先水平,便于生产,易于应用;3)创新性并与国际接轨的原则:此标准用于生产热交换器壳体及散热片铜带,产品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热交换器产业的发展需求。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拉制管》(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拉制管》(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拉制管》(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现行标准主要参照前苏联国标进行的修订,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产品不断地打入国际市场,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国外先进标准为目标进行标准修订。

根据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立项申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以中色协产字(2003)065号文件的形式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其中附件1《2003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表》中序号第56项(项目编号20031756-T-610)《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国家标准的修订由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海亮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

标准修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洛铜集团、海亮集团公司分别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并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修订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的标准,在国家标准GB/T1527—199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和GB/T8010-1987《气门嘴用HPb63-0.1铅黄铜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特殊要求对一些指标作了适当调整后,编制了本标准送审稿及其编制说明。

二、编制原则作为大众化的、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拉制管,修订标准时应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尽量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在标准正式立项前,我们就注意收集了国内外有关铜管方面的信息。

经查阅国内外有关标准后得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日本(JIS)、俄罗斯(ΓOCT)和欧盟(EN)等国家和组织均制订有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力学性能)标准,如ISO 1635:1974《加工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圆管:力学性能》、ASTM B75:1999《无缝铜管》、ASTM B135:2000《无缝黄铜管》、JIS H3300:1997《铜及铜合金无缝管》、ΓOCT617:1990《铜管技术条件》、EN12449:1999《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无缝圆形管》。

接插件用铜及铜合金异型带材编制说明

接插件用铜及铜合金异型带材编制说明

接插件用铜及铜合金异型带材编制说明简介接插件用铜及铜合金异型带材是一种重要的连接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通讯、汽车、航空等领域。

而异型带材则相对于普通带材来说,其截面形状不规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特殊设计,以达到更好的连接效果。

本文将对接插件用铜及铜合金异型带材的编制进行详细介绍。

材料铜材铜是一种常用的导电材料,其导电性能好,机械性能优良,抗氧化和耐腐蚀性强,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机械等领域。

铜合金材铜合金材是由铜以及其他元素(如镍、锡、锰等)组成的合金材,相比铜材而言,铜合金材具有更好的强度、耐磨性、耐蚀性和耐高温性。

因此,在一些高端应用场合(如汽车、航空等)中也会广泛应用。

异型带材异型带材是指在不同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带材,常见的异型截面形状有U 形、V形、L形、T形等。

通过设计不同形状的异型带材,可以让其在连接过程中更加牢固,起到更好的连接效果。

编制方法材料选用在选择铜及铜合金材料时,应注意其导电性、机械强度、耐蚀性和加工性能。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异型带材。

加工方法1.等压切割法等压切割法是指将同一截面积的铜带放在一起,以一定的压力加压,然后采用刃状切割工具对带材进行切割。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带材的截面形状精度高、表面光滑度好、尺寸精度高,适用于生产大批量的同一规格异型带材。

2.冲压法冲压法是指将铜带放在模具上,通过加压使其受力进行形变,进而得到所需的异型带材。

这种方法虽然不如等压切割法精度高,但其加工速度快、控制精度易调整,适用于小批量、多样化的异型带材生产。

3.折弯法折弯法是指将铜带放在折弯模具中,通过弯曲、折叠等方式得到所需的异型带材。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其形状精度和尺寸精度较低,适用于一些简单异型带材制作。

结语接插件用铜及铜合金异型带材是一种重要的连接元件,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选材和加工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出高精度、高强度的异型带材,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送审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现行的GB/T 2059-2008《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2008年实施,距今已经7年多。

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薄板、厚板和带材》和JISH3110-2006《磷青铜和镍银合金薄板、厚板和带材》,适用于所有一般用途的加工铜及铜合金带材。

同时GB/T 5231-2010《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GB/T 29094-2012《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标准已发布实施,合金牌号和状态表示方法有何大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快速发展,对铜及铜合金带材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产品不断地打入国际市场,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国家。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5〕59号和有色标委[2015]29号《关于转发2015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序号44(项目编号“20152280-T-610”)《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等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6年9月。

二、工作概况和编制依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具体分工为: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资料汇总及执笔;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

各企业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市场需求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板和带》和JIS H3110:2006《锡磷青铜及锌白铜板和带》,进行编制。

一、本标准与GB/T 2040-2002、GB/T 2044-1980﹑GB/T 2045-1980﹑GB/T 2046-1980﹑GB/T 2047-1980﹑GB/T 2049-1980、GB/T 2052-1980﹑GB/T 2531-1981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锡青铜板增加了QSn8-0.3牌号(状态为M、Y4、Y2、Y、T)。

2、黄铜板增加了HPb60-2牌号(状态为Y、T),H70牌号增加了热轧态(R);。

3、将纯铜板和H62黄铜板的维氏硬度值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软态硬度值的规定,原维氏硬度值间距太大,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了硬度范围。

《汽车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行业标准

《汽车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行业标准

《汽车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行业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本编制说明应为《送审稿》编制说明,请按《送审稿》的情况进行说明)1、工作简况根据有色标委下发的[2013] 19号文件《关于转发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附件2《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21项(计划编号2013-0316T-YS)《汽车端子连接器用铜带》由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菏泽广源铜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随着汽车对功能性要求的增多,汽车连接器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汽车的合成化趋势使连接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由于汽车对空间设计的要求,连接器要求有更小的体积,使其不占用较大的空间,单个连接器要接收的信号越来越多,对其综合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总的来说,汽车连接系统将会向电子控制模块的方向发展。

因此通过汽车端子连接器的基础原材料铜板带产品标准的制定,可以更加规范产品质量,扩大供给量,替代进口,同时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首先整理收集本企业曾经生产的产品的技术要求及产品使用现状,为本标准全面、系统、有效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编制小组会同市场开发和营销人员汽车端子连接器用铜合金带材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全面、准确地了解了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内目前生产厂商的生产水平和现状。

通过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结合主要用户的技术要求,经过多次讨论,形成了标准讨论及编制说明。

5月大连讨论会情况说明?《送审稿》的如何形成?2、编制原则、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依据2.1 编制原则本标准根据市场对汽车端子连接器用铜带的需求和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了制定。

2.1 牌号、状态和规格本标准根据我国目前材料应用的实际,选取了国家标准中规定的TFe2.5、QSn4-0.3、QSn6.5-0.1、QSn8-0.3、H70、H65、H63 七个牌号,依据GB/T5231-201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新增加了4个牌号:TFe0.75、HSn88-2、QSn10-0.3、QSi0.7-3。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现行的GB/T 2059-2000《铜及铜合金带材》、GB/T 2067-1980《锡锌铅青铜带》、GB/T 2069-1980《铝白铜(BA16-1.5、BA1 13-3)带》、GB/T 11089-1989《专用铅黄铜带》和GB/T 15714-1995《焊接管用H65黄铜带》5项国家标准,在2004年国家标准清理评价时被定为合并修订。

上述标准执行时间最长的达二十多年,最短的也有七年之久,因此,修订现行的标准很有必要。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有色金属国家标准清理评价结果,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06)第13号文件《关于下达2006~2008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其中附件1《2006~2008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项目表》序号第22项《铜及铜合金带》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上海科泰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

标准修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洛铜集团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修订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的标准,在GB/T 2059-2000《铜及铜合金带材》、GB/T 2067-1980《锡锌铅青铜带》、GB/T 2069-1980《铝白铜(BA16-1.5、BA1 13-3)带》、GB/T 11089-1989《专用铅黄铜带》和GB/T 15714-1995《焊接管用H65黄铜带》5项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修改采用了欧共体BS EN 1652:1998《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厚板、薄板、带和片材》标准,并结合近几年的编制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二、编制原则铜及铜合金带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部门和民用等各方面,不但我国制定有国家标准,国外的一些国家和组织也制定有相应的技术标准。

铜接线端子国家标准

铜接线端子国家标准

铜接线端子国家标准铜接线端子是一种用于连接、固定和保护电气导体的装置,它在电气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铜接线端子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其设计、制造和应用。

本文将就铜接线端子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铜接线端子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设计标准、材料标准、制造标准和检测标准。

设计标准主要规定了铜接线端子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式,以确保其能够满足电气设备的要求。

材料标准则规定了铜接线端子所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性能和质量要求,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制造标准主要规定了铜接线端子的加工工艺、装配要求和表面处理要求,以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

检测标准则规定了对铜接线端子进行检测和验收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其次,铜接线端子的国家标准对其使用环境和条件也有一定的规定。

例如,在潮湿、腐蚀或易燃易爆的场所使用时,应选择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铜接线端子,并且应符合相关的防爬规定。

此外,在高温、低温或振动较大的环境中使用时,也应选择具有相应耐温、耐寒和抗振性能的铜接线端子。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铜接线端子在各种使用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最后,铜接线端子的国家标准还对其安装、使用和维护提出了一些要求。

例如,在安装时,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连接牢固、接触可靠。

在使用和维护时,应定期检查铜接线端子的连接状态和表面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以确保其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

综上所述,铜接线端子国家标准是保障铜接线端子质量和安全性能的重要依据,它涵盖了设计、材料、制造、检测、使用环境和条件、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规定,对于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在选择和使用铜接线端子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要求,确保其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铸棒》(送审稿)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铸棒》(送审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铸棒》行标(送审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工信厅科[2017]40号和有色标委[2017]31号《关于转发2016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协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附件2的序号93(项目编号“2017-0221T-YS”)《铜及铜合金铸棒》行业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葛洲坝展慈(宁波)金属工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9年。

因中铝洛阳铜业企业改制,2016年底新成立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铜及铜合金、铝镁合金的生产、技术工艺、检测等主体全部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因此该标准的编制工作由新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

现行的YS/T 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自2011年12月发布以来,历经近七年的运行,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变化,所涵盖的产品牌号、规格及其技术要求均发生了变化,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各方面的使用需求。

为适应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

二、工作简况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编制组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铸造铜及铜合金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铸造合金材料。

铜及铜合金铸棒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铸造性能、耐磨性、耐蚀性,而且铸造组织细密,常常用于制造各种机器上承受重负荷及高速运转轴的滑动轴瓦轴套等,因而广泛用于汽车、船舶等各工业部门。

该类棒材既有作为成品管直接使用的,也有作为坯料进行再加工的棒材。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在YS/T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基础上,参考了ASTM B505-2005《铜及铜合金连续铸件》和ISO 1338-1997《铸造铜合金成分和力学性能》,形成本标准讨论稿及其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继电器用铜及铜合金带

国家标准继电器用铜及铜合金带

国家标准《继电器用铜及铜合金带》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国标委《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6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6〕76号)、《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高碳铬不锈轴承钢》等6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6〕89号)和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6〕152号)文件,《继电器用铜及铜合金带》国家标准由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安徽鑫科铜业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凯美龙精密铜板带(河南)有限公司、江西金品铜业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质量技术检测院负责起草制定,并要求2018年全面完成指标制定工作。

2、立项目的和意义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从我国继电器应用领域来看,通信和工业控制、家电和汽车是继电器最大市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继电器行业的材料和技术水平反映着该国的自动化水平,传统机电式继电器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电子信息通讯工业的飞速发展,随着高科技先进技术性能指标产品的出现,更给继电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我国已连续十多年都是世界第一继电器出口国,我国有近300家继电器企业,继电器行业在国内处于量大面广阶段。

过去10年,我国通讯、汽车、工控、家电等主要的继电器消费行业快速发展,拉动了国内继电器产业的需求,并极大降低了继电器的出口依赖特性,我国继电器企业的出口占比已经从十年前的50%下降到30%左右的水平。

但同时,国内出口继电器产品仍以传统产品为主,技术含量偏低,附加值低,且我国又保持着与出口额相当的继电器进口量,在高端继电器行业仍处于较低地位,而国内企业普遍存在规模普遍较小、盈利能力较弱、研发投入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特点。

目前继电器产业的竞争已从过去量产的竞争,发展到了新型继电器及关键材料、专用设备等核心基础部件研发制造的竞争,因此发展适应于高端继电器行业的铜合金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求铜合金材料在导电性能上有出色表现,并具有高耐热性、折弯成型性以及出色的表面光泽性和平滑性。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 第1部分:板带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 第1部分:板带材》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第1部分板带材》国家标准编制说明1 项目概况安全生产标准是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可见编制安全生产标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目前我国铜及铜合金板带材产品生产企业较多,但行业内还没有规范性的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安全生产的相关规范。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的要求,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推进下,我国近期制定了一些有色金属的安全生产标准,如2011年完成的《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生产规范》、《铝及铝合金板带安全生产规范》等,为提高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生产的安全性,提高我国铜及铜合金板带材技术的进步,根据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提出申请,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委会组织,于2011年开展了《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第一部分板带材》的编制工作。

该规范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编写。

本规范的制定可以促进国内相关行业走安全生产的道路,为铜及铜合金板带材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导向,也可以为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绩效提供依据。

2 编制过程2.1 成立编制小组接到任务后,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牵头,联系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参加编写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组成了标准编制小组。

2.2 前期调研编制小组首先了解了国内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的工艺方法、设备等相关情况,其后搜索国内相关安全生产的要求及规定,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开始了本规范的编写工作,保证该标准的全面性、准确性。

2.3 征求意见稿形成编制小组根据前期对国内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的工艺方法、设备等的调研,查阅了大量国内相关安全生产的要求及规定,于2011年12月完成该规范的草稿,后经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内部相关生产、安全、技术人员的开会和认真讨论,根据讨论意见对标准草稿进行修改,形成了该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废料》-编制说明(送审稿)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废料》-编制说明(送审稿)

《铜及铜合金废料》送审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铜及铜合金废料》(项目编号为20173795-T-610)的修订任务由广东兴奇金属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参加起草,计划完成年限为2年,具体完成时间限期为2019年12月。

2. 工作简况2.1 项目概况和立项目的铜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相当重要的金属原材料之一,通常以铜或铜合金的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当中。

随着新的工业技术革命浪潮的来临,人类对铜的需求也将逐步增长。

目前,我国铜资源的储量有一定的限度,铜的产量一直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缺口日益扩大。

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既可以缓解资源紧张的局面,又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据统计,2017年,我国精炼铜表观消费量为1193万吨,其中来自于矿产铜958.4万吨,再生铜产量约234.6万吨。

一方面,国内铜矿资源禀赋不佳,平均品位不足1%,开采难度大,使用铜精矿作为原材料进行精炼的能耗是使用铜废料作为原材料进行精炼的能耗的9倍之多;另一方面,与铜精矿相比,用铜废料生产同样的产品,每吨可减少固体废物排放约376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0.17吨。

无论是从节约铜矿资源的角度,还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铜再生资源已经成为我国铜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为铜再生资源流通提供参考依据显得尤为重要,《铜及铜合金废料》标准对铜及铜合金废料(下简称铜废料)进行分类,可为国内的铜废料贸易及有色金属熔炼企业、加工制造企业作为原材料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然而近十年来,铜废料的来源、种类、品种及品位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有色金属熔炼企业、加工制造企业对铜废料的成分、形貌、水分及夹杂物含量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原有的GB/T 13587-2006《铜及铜合金废料》标准已很难适应当前铜废料回收、贸易与加工利用领域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随着汽车产业、电脑通讯产业等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连接器的市场容量逐步扩大,年均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连接器增长最快和容量最大的市场。

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连接器产品的“微型化”、“高速移动化”和“智慧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连接器主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连接器占比较低,但需求增速较快,因此发展适应高端连接器的铜合金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要求铜合金材料在强度上有出色表现,还需要有高耐热性、高导电率,以及出色的表面光泽性和平滑性。

目前,我国铜加工业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端子连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材料对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改变传统模式、摆脱过剩产能、扩大有色金属应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端子连接器的基础原材料铜板带产品标准的制定,可以更加规范产品质量,扩大供给量,替代进口,同时推进中国连接器市场逐步规范和高端连接器市场的发展。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2、主要工作过程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首先整理收集本企业曾经生产的产品的技术要求及产品使用现状,为本标准全面、系统、有效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编制小组会同市场开发和营销人员对端子连接器用铜合金带材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全面准确地了解了市场上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目前生产厂商的生产水平和现状。

通过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结合主要用户的技术要求,经过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进行了计划和分工,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具体分工为: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及执笔;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

各企业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将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二、编制原则、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依据1 、编制原则本标准根据市场对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的需求和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了制定。

1.1 牌号、状态和规格本标准根据我国目前材料应用的实际,选取了国家标准中规定的T2、TMg0.5、H62、H63、H65、H68、H70、H80、H85、QSn4-0.3、QSn6.5-0.1、QSn8-0.3、TFe0.1、TFe2.5、QBe1.7、QBe2.0、BZn18-18、BZn18-26十八个牌号,依据GB/T5231-201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新增加了十四个牌号:TSn0.1、HSn71-1、HSn75-2、HSn88-1、HSn88-2、QSn1.5-0.8-0.055、QSn2-0.2-0.06、QSn4-0.15-0.10-0.03、QSn10-0.3、TFe0.75、BSn2-0.6-0.15、BSi1-0.25、BSi2-0.45、BSi3.2-0.7。

依据GB/T29094-2012《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选取1/4硬(H01)、1/2硬(H02)、3/4硬(H03)、硬(H04)、特硬(H06)、弹性硬(H08)、超弹硬(H10)、TM00、TM01、TM02、TM03、TM04、TM05、TM06、TM08,共十五种状态。

本标准根据端子连接器行业常规铜带的要求,规定规格为:厚度0.10~3.0 mm×宽度10~600mm。

1.2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的确定本标准根据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的要求制定。

1.3力学性能的确定本标准根据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的要求,参考ASTM B888-2010、ASTM B36-2008a、B591-2009、B103M-2010、B194-2008标准制定。

1.4 表面质量本标准根据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的要求制定。

规定带材的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任何影响使用的缺陷。

2、性能指标及形状要求本标准性能指标是根据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的要求,参考采用ASTM B888-2010 《电连接器或弹性元件用铜合金带材》、ASTM B36-2008a《黄铜厚板、薄板、带和轧制条材》、B591-2009《铜锌锡和铜锌锡铁镍合金厚板、薄板、带材及轧制条件》、B103M-2010《磷青铜厚板、薄板、带材和轧条带材》、B194-2008《铜铍合金厚板、薄板、带材和轧制条材》,各项指标具体见下表。

2.1化学成分TSn0.1、HSn71-1、HSn75-2、HSn88-1、HSn88-2、QSn1.5-0.8-0.055、QSn2-0.2-0.06、QSn4-0.15-0.10-0.03、QSn10-0.3、TFe0.75、BSn2-0.6-0.15、BSi1-0.25、BSi2-0.45、BSi3.2-0.7 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它牌号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1的规定。

表1 带材的化学成分牌号化学成分%Cu Fe P Mg Ni Pb Sn Zn Mn Co SiTSn0.1 ≥99.61 -----0.1-0.15----HSn71-1 70.0-73.00.060.02-0.10--0.070.8-1.2余量---HSn75-2 73.0-76.00.2 0.10 -0.20 0.070.50-1.5余量---HSn88-1 86.0-89.00.05 0.35 --0.050.8-1.4余量---HSn88-2 87.0-90.00.05 0.35 --0.051.5-3.0余量---QSn1.5-0.8-0.06 ≥96.1 0.060.02-0.09-0.7-0.90.021.0-2.00.8 ---QSn2-0.2-0.06 余量0.10.03-0.10-0.1-0.30.011.8-2.51.0 ---QSn4-0.15-0.10-0.03 余量0.05-0.200.01-0.35-0.05-0.200.053.5-4.90.30 ---QSn10-0.3 余量0.10 0.03-0.35--0.059.0-11.00.20 ---TFe0.75 余量0.3-1.20.1-0.40.01-0.200.05 0.05 0.2 0.2 0.05 0.05 -BSn2-0.6-0.15 余量-0.10-0.20-0.5-3.0-0.30-0.90----BSi1-0.25 余量-0.01-0.05-0.8-1.8-----0.15-0.35BSi2-0.45 余量-0.10 -1.0-3.0----0.20-0.70BSi3.2-0.7 余量0.20 -0.05-0.302.2-4.20.05 - 1.0 0.10 -0.25-1.22.2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2.2.1带材的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带材的厚度及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厚度厚度及允许偏差,±0.10-0.15 ±0.003>0.15-0.2 ±0.004>0.2-0.3 ±0.005>0.3-0.4 ±0.0075>0.4-0.6 ±0.01>0.6-0.8 ±0.0125>0.8-1.2 ±0.015>1.2-1.5 ±0.02>1.5-2.0 ±0.025>2.0-2.6 ±0.03>2.6-3.0 ±0.04 注:1、当顾客只要求单向偏差时,其值为表中数值的2倍;2、当顾客有特殊需求时,应进行评审确定。

2.2.2带材的宽度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宽度及其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厚度宽度及允许偏差10-50 >50-100 >100-200 >200-6000.1-0.50 ±0.05 ±0.075 ±0.1 ±0.15>0.50-1.0 ±0.08 ±0.1 ±0.15 ±0.2 >1.0-1.8 ±0.1 ±0.15 ±0.2 ±0.3 >1.8-3.0 ±0.2 ±0.2 ±0.3 ±0.42.2.3带材的外形应平直,允许有轻微的波浪。

带材的侧边弯曲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侧边弯曲度宽度/mm侧边弯曲度,不大于,mm/m厚度≤0.50 厚度>0.5010-50 ≤2.5 ≤3.5>50-100 ≤2.0 ≤3.0>100-200 ≤1.5 ≤2.5>200-600 ≤1 ≤2.02.3力学性能带材的室温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中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和维氏硬度试验数值仅供参考。

表5 力学性能牌号状态抗拉强度RmN/mm2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 p0.2N/mm2伸长率A11.3mm%维氏硬度HVT2 H01 215-275 ≥120 ≥25 60-90 H02 245-345 ≥180 ≥8 80-110 H04 295-380 ≥250 ≥3 90-120 H06 ≥350 ≥320 -≥110TSn0.1 H02 300-370 ≥220 ≥4 85-110 H04 360-430 ≥310 ≥3 105-130 H06 420-490 ≥390 -120-140TMg0.5 H01 380-460 ≥320≥14115-145 H02 460-520 ≥380≥10140-165 H04 520-570 ≥430≥7160-180 H06 570-620 ≥470≥5175-195 H08 ≥620 ≥520-≥190H62 H02 350-470 ≥150 ≥20 90-130 H04 410-630 ≥320 ≥10 125-165 H06 ≥585 ≥510 ≥2.5 ≥155H63 H01 340-405 ≥220 ≥23 85-115H02 385-455 ≥280 ≥19 105-140 H03 435-505 ≥380 ≥12 130-155 H04 485-550 ≥460 ≥6 140-165 H06 560-625 ≥530 - 155-180H65 H01 340-405 ≥220 ≥35 85-115 H02 380-450 ≥280 ≥25 105-135 H03 425-495 ≥370 ≥13 125-150 H04 470-540 ≥450 ≥4 140-165 H06 545-615 ≥525 -160-180 H08 595-655 ≥550 -175-195 H10 620-685 ≥565 -≥180H68 H01 325-410 ≥220 ≥35 85-115 H02 355-460 ≥275 ≥25 100-130 H04 410-540 ≥340 ≥13 120-160 H06 520-620 ≥460 ≥4 150-190 H08 ≥570 ≥520 -≥180H70 H01 320-405 ≥230 ≥30 85-115 H02 395-460 ≥290 ≥20 110-140 H03 440-510 ≥380 ≥15 130-155 H04 490-560 ≥460 ≥10 145-170 H06 570-635 ≥545 ≥4 165-190 H08 ≥625 ≥565 -≥180H80 H01 330-410 ≥200 ≥30 75-110 H02 400-460 ≥310 ≥13 110-150 H04 440-560 ≥350 ≥8 135-180 H06 ≥510 ≥460 ≥4 ≥150H85 H01 305-370 ≥160≥2580-105 H02 350-420 ≥295≥1395-115 H03 395-460 ≥350≥10125-150 H04 435-495 ≥395≥7140-160 H06 495-550 ≥450≥5150-175 H08 540-595 ≥475-165-195 H10 565-620 ≥505-≥185HSn71-1 H02 430-510 ≥320 ≥20 130-170 H03 490-570 ≥410 ≥10 150-190 H04 560-640 ≥480 ≥4 180-220 H06 620-720 ≥550 -190-230HSn75-2 H01 430-500 ≥340 ≥20 125-165 H02 470-540 ≥390 ≥10 140-180 H03 600-660 ≥520 ≥5 180-220 H04 660-750 ≥580 -195-235 H08 730-810 ≥680 -200-245 H10 780-870 --≥200HSn88-1 H01 325-395 ≥145 ≥17 80-125 H02 370-450 ≥330 ≥6 110-135 H03 415-495 ≥400 ≥4 135-150 H04 460-545 ≥460 ≥3 140-155 H06 515-585 ≥495 ≥2 150-170 H08 565-635 ≥530 -155-170 H10 ≥605 ≥565 -≥170HSn88-2 H01 340-405 ≥140 ≥24 100-140 H02 395-475 ≥350 ≥13 125-150 H03 425-510 ≥400 ≥10 145-175 H04 485-565 ≥455 ≥5 160-185 H06 525-605 ≥505 ≥3 170-195 H08 580-650 ≥560 -170-195 H10 ≥635 ≥600 -≥180QSn1.5-0.8-0.06 H04 500-590 ≥430 ≥7 155-180 H06 540-630 ≥500 ≥6 160-195QSn2-0.2-0.06 H02 430-530 ≥385 ≥10 140-170 H04 520-580 ≥485 ≥6 160-190 H06 570-640 ≥540 ≥4 180-210 H08 ≥630 ≥605 -≥200QSn4-0.15-0.10-0.03 H02 570-675 ≥540 ≥19 140-175 H04 670-770 ≥640 ≥10 155-210 H06 705-805 ≥675 ≥7 170-220 H08 725-825 ≥710 ≥3 185-230QSn4-0.3 H01 315-400 ≥140 ≥25 120-150 H02 380-485 ≥290 ≥15 130-160 H03 460-565 ≥440 ≥10 155-180 H04 495-600 ≥485 ≥8 170-195 H06 580-685 ≥560 ≥3 195-215 H08 625-725 ≥605 -210-230 H10 660-750 ≥635 -≥215QSn6.5-0.1 H02 420-520 360-460 ≥30 125-165 H03 500-590 460-550 ≥15 160-190 H04 590-690 530-620 ≥9 180-210 H06 640-730 610-700 ≥6 200-230 H08 ≥720 ≥690 -≥220QSn8-0.3 H01 435-515 ≥240 ≥35 100-160 H02 475-580 ≥350 ≥25 145-190 H03 550-635 ≥485 ≥20 165-220 H04 585-690 ≥540 ≥15 185-225 H06 670-770 ≥635 ≥9 210-240 H08 725-820 ≥690 ≥3 220-255 H10 760-840 ≥725 -≥235QSn10-0.3 H02 525-625 ≥460 ≥25 160-210 H04 650-750 ≥580 ≥13 200-240 H06 740-840 ≥650 ≥9 ≥230 H08 795-890 ≥700 ≥5 ≥240 H10 825-915 ≥750 - ≥250TFe0.1 H01 300-365 ≥135 ≥20 90-105 H02 325-410 ≥310 ≥10 95-115 H03 355-425 ≥345 ≥5 105-125 H04 385-455 ≥355 ≥4 115-130 H06 410-480 ≥400 ≥2 120-140 H08 440-510 ≥425 -130-150 H10 ≥455 ≥440 -≥135TFe0.75 H02 365-435 ≥250 ≥10 130-150 H04 415-485 ≥365 ≥5 160-185 H06 460-505 ≥440 ≥4 165-190 H08 485-525 ≥460 ≥3 170-205 H10 505-550 ≥485 -≥135TFe2.5 H01 320-400 ≥210 ≥15 100-120 H02 365-435 ≥250 ≥6 110-140 H04 415-485 ≥365 ≥5 120-150 H06 460-505 ≥440 ≥3 130-150 H08 485-525 ≥460 ≥2 140-160 H10 505-550 ≥485 -≥145QBe1.7 TM01 760-830 550-760 ≥20 210-290 TM02 830-930 660-860 ≥16 250-320 TM04 930-1040 760-930 ≥12 280-360 TM05 1030-1100 860-970 ≥10 330-380 TM06 1070-1210 930-1140 ≥4 340-390QBe2.0 TM01 760-830 550-760 ≥20 220-295 TM02 830-930 660-860 ≥16 255-320 TM04 930-1040 760-930 ≥12 295-360 TM05 1030-1100 860-970 ≥10 320-380 TM06 1070-1210 930-1170 ≥5 335-410 TM08 1210-1310 1030-1240 ≥4 360-420BSn2-0.6-0.15 H02 400-485 ≥435 ≥9 -H04 450-510 ≥460 ≥7 -H06 490-550 ≥505 ≥6 -H08 ≥530 ≥510 ≥3 -BSi1-0.25 TM03 460-520 ≥360 ≥16 135-165 TM04 490-560 ≥410 ≥14 145-175 TM06 520-590 ≥440 ≥10 150-180 TM08 ≥580 ≥510 ≥8 170-200BSi2-0.45 TM01 620-720 ≥515 ≥10 -TM02 660-760 ≥585 ≥8 - TM03 720-825 ≥655 ≥3 - TM04 760-860 ≥685 - -BSi3.2-0.7TM00620-760 ≥450 ≥10 180-220 TM02 655-825 ≥585 ≥7 190-240 TM03 690-860 ≥655 ≥5 210-250 TM04 760-890 ≥720 ≥2 220-260 BZn18-18H01 400-495 ≥180 ≥20 100-140 H02 455-550 ≥330 ≥10 120-160 H03510-595 ≥475 ≥4 135-170 H04 540-625 ≥515 ≥3 150-180 H06 595-675 ≥585 - 170-200 H08 620-695 ≥605 - 175-215 H10 ≥660 ≥655 - ≥200 BZn18-26H01 475-600 ≥270 ≥15 120-180 H02540-655 ≥440 ≥8 150-190 H04 635-750 ≥545 ≥3 200-240 H06 700-810 ≥650 - 210-250 H08740-850≥690-≥220带材抽查的实际力学性能统计见附表1~附表3,其中:T2 H01态带材抽样实测的抗拉强度、硬度统计表见表6,数据分布直方图如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