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3c3b6e48d7c1c708a14565.png)
结构关系不同:我们要进口钢材 偏正:进口的钢材 动宾 进口钢材,不进口别 的 关系层次不同:日夜思念着我的慈祥的母亲
一 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产生歧义
1 他在上课。 上课: 当老师 a b 当学生
2 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 报销: 报废 a b 报了发票
二 多音字引起歧义
会计背着李经理去银行取钱。 .
五、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 1、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 致产生了误会。 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会计将钱汇给了对方,一 种是没将钱汇给对方。把“将”前的逗号去 掉,歧义也就消除了。 六、看相关字眼在句子中是否存在多音现象 这个人好说话
七、看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 定要有新的起色。 可以理解为领导是几个学校的,也可理解为是 一个学校的。如果将量词“个”改作“位”, 句子的歧义就自然消除了。如果不这样改,也 可将“个”改铸“所”。 2、四个饭店的厨师都来了
2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告。
3 我们要调查报告 a 要(v)+调查报告(n) 谓语动词的切分 b 要(v)+调查(v)+报告(v) 短语歧义
五 助词的的连带成分多少不同而造成歧义 即:多个定语的修饰关系
———— ———— 1 新建的工厂的大门。
A 二者是并列关系,修饰大门: 工场的新建的大门 ( 新大门) B“新建”作“工场”的定语:(新工厂的大门)
古时,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 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个,而另一 个却迟迟不露面。王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该 来的怎么还不来?”一客人听了心里不是味: “难道我是不该来的?!”乃拂袖而去。王员外 着急了:“不该走的走了。”另一客人暗忖: “原来我是该走的。”也扭头离去。王员外不由 地喊了声:“我又没说你!”最后一位客人待不 下去了:“讲了半天,却是指我。”拔脚就走。 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979ab93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9.png)
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电了。
2、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炒蛋、炒饭) (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歧义句练习
01 A、其他东西尚 不清楚。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称呼、找)
请在下面句子中改动一个词,消除句子的歧义。 老人坐了下来,妈妈对小惠说:“快叫爷爷!”
请写出这句话的三种理解
一.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 决。
1.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古时,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可是过了约 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个,而另一个却迟迟不露面。王 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一客人听 了心里不是味:“难道我是不该来的?!”乃拂袖而去。 王员外着急了:“不该走的走了。”另一客人暗忖:“原 来我是该走的。”也扭头离去。王员外不由地喊了声: “我又没说你!”最后一位客人待不下去了:“讲了半天, 却是指我。”拔脚就走。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
还欠款壹万叁仟元整
《法制日报》报道,小李与小张经协商: 小张要付小李现金2.7万元,小张当时付 了现金1.2万元,余下1.5万元小张出具 了欠条。后来,小张又付了部分现金给 小李,小张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
品牌介绍
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
PART 1
“说一不二”话歧义
![“说一不二”话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0aeb18d633d4b14e8524686d.png)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想: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在语言交际中,尤其是在纯信息交流中,歧义会导致误解而成为交际的障碍,从这一角度出发,歧义是应该努力避免、尽量消除的。
然而,歧义也并非总是消极的,在许多特定的语言场合中歧义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说话人可以有意利用歧义来达到某种特殊的语用目的或修辞效果,听话人在某些场合也可以通过对歧义语句的有意歧解达到自己的目的。
教材中本节内容是从歧义的消极作用及其消解这一角度编写的,因此A案紧扣教材内容进行设计;鉴于日常语言交际中客观存在大量有意歧义和歧解,B案拟从歧义利用这一角度来设计。
活动一:领略妙趣1、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胡适,有次应邀到某大学演讲,演讲时他先引用孔子、孟子和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相应地写上“孔曰”、“孟云”、“孙道”,以注明出处,而发表自已的见解时,便在黑板上写上“胡说”二字,结果引得听讲的师生哄堂大笑。
(“胡说”二字既可理解为“胡适说”,将“胡说”与圣人先哲的言论相提并论,这是自命不凡;同时也可理解为“没有根据的胡乱说”,这样又是自谦。
“胡说”二字如此诙谐幽默,耐人寻味。
)2、丰子恺先生是现代著名画家。
19世纪30年代上海某报刊发表过一篇评论,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读者见到这一标题,无不大吃一惊:丰子恺先生一向品行高尚,画风端正,他做了什么“不要脸”的事?莫不是小人在对丰先生泼冷水?待读完全文才知道根本不是非议丰子恺,而是赞扬他的漫画别具一格———画人物“不要脸”,没有五官,却惟妙惟肖,尽传神态。
(这篇文章的标题能如此引人入胜,就是因为作者故意利用“不要脸”这一短语的歧义,造成了读者的误解,给人留下了悬念,扩在了宣传效果。
)3、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他当新泽西州的州长时曾接到华盛顿的电话,说他的一位朋友、新泽西的议员去世了。
威尔逊深为震动,立刻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
几分钟后,他接到了新泽西州的一位政治家的电话。
“州长。
”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b5762daf45b307e87197ec.png)
2、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 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 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2008年安徽卷)
考点解析
歧义句作为高考考点常出现在病句考题 中,常以表意不明病句类型出现。近几年来, 歧义句成了“辨析并修改病句”的热点,几 乎每次考试都会涉及到这一题型。所以准确 辨析并修改歧义病句十分重要。新课标第5 条目标提出: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 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消 除歧义,对于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都有积极 的意义。
和副总经理都不知道;也可以理解 为我和副总经理两人存钱,总经理 不知道。
必做题:《非常学案》第74页 “演练提升 区”1.2.5.6.7.9.10.11.16题。
选做题:《非常学案》第78页第 三大题。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任新泽西州州 长。一天晚上,有人打电话通知他,本 州的一位参议员去世了。威尔逊还没从 忧伤中恢复过来,电话又响了。本州的 一名著名政客直言不讳地说:“州长先 生,我希望代替那位参议员的位置。” 威尔逊对这种张口要官的行径很是反感, 他沉默了片刻,说: “只要 没意见,我本人完全同意!”
1、设置具体语境
2、增加词语
3、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4、改变句式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当堂检测(每小题6分,共30分)
是老王惊讶还是我们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 C ) 惊讶? 一句是(
A.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分别后的情况 “新建的”是修饰“师 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范学院”还是“实验大 B.走进新建的师范学院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 楼”? 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 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 要手段。 D.他的父母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其母校任教, “其”指代不明,他?父?母? 这次作为校方代表,千里迢迢也赶到北京来了。
2020秋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5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含解析
![2020秋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5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c98e8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b.png)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5课第4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含解析第五课第四节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9]一、课内双基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歧义就是__同一个语句形式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思__的现象。
消解语句歧义的办法一是__修改法__,一是__补写法__.2.词汇歧义是某个__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__造成的歧义。
①__同音词__可以造成歧义。
②__多义词__也可以造成歧义.③__多音词__也可以造成歧义.3.组合歧义与词汇歧义的区别是:词汇歧义__没有类推性__,而组合歧义__有类推性__。
组合歧义又分为__语法结构歧义__和__语义结构歧义__。
4.下列句子歧义是由词性不确定引起的一项是(A)A.停放在楼道拐角处的那辆崭新的自行车没有锁。
B.撞倒了老人的那辆自行车.C.校领导对家长的各种质疑是早有准备的。
D.我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北京天坛公园。
【解析】“锁"可以当动词,亦可以当名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A.黄果树瀑布以豪迈而粗犷、雄浑而瑰丽的特点著称于世,真算得上是瀑布中的伟丈夫!B.这种由康伯尔软件公司研制的KM—Ⅲ型软盘,最高存储量为1。
44兆以上字符。
C.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简单,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D.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解析】B项中既说“最高存储量为1.44兆”,又说“存储量为1。
44兆以上”,表意不明确。
C项中“这”指代不明,既可指“欣赏好诗",又可指“创作好诗”,使语句表意不清,造成病句.D项中“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C)A.责令工厂立即采取隔音措施,将噪声污染降至合格以下的标准.B.超微型电脑已经尽显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以发展到更高水平。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言之有“理”第4节说“一”不“二”_避免歧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言之有“理”第4节说“一”不“二”_避免歧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bbdbf2998fcc22bcd10db4.png)
的多样性造成的歧义句。
答案: 两个
2.句子的歧义都是可以消解的。消解语句歧义的一种办法 是“________”。也就是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通过直接修改 原句使有歧义的句子变成没有歧义的句子。另一种办法是
“________”。也就是在保持原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原句的
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义。 答案: 修改法 补写法
店的服务员”或“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
4.改变句子结构。如:“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 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
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 旅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可 分别改为“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宿、领取大
)
C.学校通知李海10月5日前去报到。
D .小王回到教室,发现张老师仍然在和他的同学打电 话。
解析:
A . “ 进口电冰箱 ” 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
解为偏正关系。 B. 因为 “ 要 ”的词性不定造成了歧义; C.此句 可理解为“10月5日之前的任意一天 ”,也可以理解为 “ 10月 5
日 这 一 天 去 报 到 ” ; D.“ 他 的 同 学 ” 可 以 是 “ 张 老 师 的 同
________的。
答案: 显性 隐性
研 课堂探究学案
你能找出“ 课堂活动 ”中新闻标题的歧义吗?你认为造成 这些标题有歧义的原因是什么呢?新闻标题有歧义会影响读 者,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语句产生歧义呢?
【探究参考】
1.造成歧义的原因:
原因一:词语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1)两代教授,人格不同 “ 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 “ 辈分、时代” ,即 “ 两个时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304af3d0b14e852458fb5798.png)
2.结构层次划分不同引起。
例如:
①我要炒肉丝。
(△动宾短语:炒肉丝 △名词:菜名)
②咬死了猎人的狗。
(△动宾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③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S城是有根据的。
(△主谓短语作宾语:记者 否认 外星人莅临S城是有根据的。 是 有根据的。) △主谓短语作主语: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S城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任新泽西州州 长。一天晚上,有人打电话通知他,本 州的一位参议员去世了。威尔逊还没从 忧伤中恢复过来,电话又响了。本州的 一名著名政客直言不讳地说:“州长先 生,我希望代替那位参议员的位置。” 威尔逊对这种张口要官的行径很是反感, 他沉默了片刻,说: “只要 没意见,我本人完全同意!”
1 2
头长+
尾长
也可以作结构分析:
△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偏正
联合
联合
偏正
4.语义模糊不明引起
例如:
①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所著的书(他自己的) △章太炎所收藏的书(别人的,他捐献给图书馆的) ②开刀的是他父亲。 (△可指医生。 ③他的笑话说不完。 △也可指病人。)
请在下面的每个句子中改一个词,消除句子的歧义。 我们最近雇佣了两个独联体成员国的服务员。
量词不明确产生的歧义。把“个”改为“位”或 “名”。
一般来说,姜楠在吃饭的时候是不用勺子的。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把“饭”改为“米饭”或“食 物”。
老人坐了下来,妈妈对小惠说:“快叫爷爷!”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把“叫”改为“称呼”或“招 呼”。
9.有些动词,如“通知”“关心”“培 养”“请”“约”“要”等可以用同一个名词短语 作他的主语和宾语,当他们在句子中出现时,可能 产生歧义
课件4: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课件4: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f090ac8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7.png)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介词短语作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 义)例如: a.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b.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 老师的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6)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 (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例如: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 B.父亲是病 人,要开刀) (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例如: ①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A.王玲妈妈的同学;B.王玲的 同学) ②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A.他对美兵笑了笑;B. 美兵对他笑了笑)
一条规定可以作出四种解释,可以得出四种结果,这不能不使提货人 感到为难,感到无可适从。心细的人,只好把A、B、C、D都带上。 粗心的人只根据自己的理解带着证件去车站提货,结果和实际规定不 一致,缺了A、B、C、D中的某一项,也就空手而返,白跑一趟。 这条规定不仅给提货人带来不便,也给车站找了些麻烦。原来这条规 定的意思是A+(B或C)+D。后来这条规定就修改了,成为下面的样 子: 领货时应携带:①领货凭证;②领货人证件(身份证或工作证)或者工 作单位证明;③领货人印章。
(3)省略造成的歧义。例如: 看到你那年才8岁。(A.我8岁;B.你8岁) (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例如: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认识老 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5)数量词和有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例如: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 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一)歧义句类型图表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共25页文档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共2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2c7f434910ef12d2bf9e715.png)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பைடு நூலகம்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34328d3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0.png)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那个新___建____的___考古研究所的大门很有
艺术特色,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B、在中兴宾馆,_六____个___出版社的编辑商
讨下半年的编辑计划。 C、王院长非常高兴,2007年度,又有
中山公园里数量最多的以松树为最)
歧义
为什么会产生歧义
口 语 歧 义
书 词汇歧义
面
语法结构歧义
歧 义
组合歧义
语义结构歧义
判断下列句子的歧义类型
我们要进口家电。 毛主席的书。 两个学校的学生。 他在火车上写字。 他原来是经理。
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 是:( D )
A、 李老师上两周才来,所以连本科组 的同事也不认识。
二、增加词语法。
①我去上课。
1、我去给学生上课。 2、我去听老师上课。
② 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
1、我看见你的那一年,你才六岁。 2、看见你的那一年,我才六岁。
三、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法。
①两个球队的教练。 1、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 2、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②他站在广场上,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1、他站在广场上,两边各站着一个孩子。 2、他站在广场上,旁边站着一个孩子。
四、改变句子结构法。 ①围剿土匪的部队。
1、土匪的部队被围剿。 2、部队围剿土匪。
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
1、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 个学生。 2、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 博。
五、增加(改变)标点符号法。
1、电视机不要退回。 (电视机不要,(可)退回”。/“电 视机,不要退回”。)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8504401ab7360b4c2e3f64f2.png)
施妙手,解歧义: 施妙手,解歧义:
“补写法” ——设置具体语境。 补写法” 设置具体语境。 补写法 设置具体语境
在保持原句不变的情况下, 在保持原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原句的 原句不变的情况下 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义 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义。 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义。 例: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是他父亲。 补写法消除: 补写法消除: 开刀的是他父亲。 ① 我弟弟得了阑尾 , 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是他父亲, ②开刀的是他父亲, 他得请假去照料 。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八口,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就是因为话语 的歧义。曹操刺杀董卓未成, 的歧义。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与陈宫一道 投奔曹父的一兄弟吕伯奢家求宿。 投奔曹父的一兄弟吕伯奢家求宿。吕伯奢热 情接待,上村西沽酒去了。曹操坐了一阵, 情接待,上村西沽酒去了。曹操坐了一阵, 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于是, 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于是,与陈宫 蹑手蹑脚到后院查看,只听到有人在说, 蹑手蹑脚到后院查看,只听到有人在说, 捆起来再杀! 曹操对陈宫说: “捆起来再杀!”曹操对陈宫说:“不先下 咱们就要死了! 于是, 手,咱们就要死了!”于是,两人拔剑冲入 后院,见一人杀一人。一直杀到厨房, 后院,见一人杀一人。一直杀到厨房,才见 那里有一支捆绑起来等待宰杀的猪。 那里有一支捆绑起来等待宰杀的猪。
古时,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 古时,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 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个, 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个,而另一 个却迟迟不露面。王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 个却迟迟不露面。王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该 来的怎么还不来?”一客人听了心里不是味: 来的怎么还不来? 一客人听了心里不是味: 难道我是不该来的?! 乃拂袖而去。 ?!” “难道我是不该来的?!”乃拂袖而去。王员外 着急了: 不该走的走了。 另一客人暗忖: 着急了:“不该走的走了。”另一客人暗忖: 原来我是该走的。 也扭头离去。 “原来我是该走的。”也扭头离去。王员外不由 地喊了声: 我又没说你! 地喊了声:“我又没说你!”最后一位客人待不 下去了:“讲了半天,却是指我。”拔脚就走。 下去了: 讲了半天,却是指我。 拔脚就走。 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 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
高中语文五课言之有“理”4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五课言之有“理”4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选修《语言文字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447f8bdb307e87100f6965b.png)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丰子恺先生是现代著名画家。
19世纪30年代上海某报刊发表过一篇评论,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读者见到这一标题,无不大吃一惊:丰子恺先生一向品行高尚,画风端正,他做了什么“不要脸”的事?莫不是小人在对丰先生泼冷水?待读完全文才知道根本不是非议丰子恺,而是赞扬他的漫画别具一格——画人物“不要脸”,没有五官,却惟妙惟肖,尽传神态。
这篇文章的标题能如此引人入胜,就是因为作者故意利用“不要脸”这一短语的歧义,造成了读者的误解,给人留下了悬念,增强了宣传效果。
一竖一边一点——⎩⎪⎨⎪⎧歧义造成表意不明歧义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在语言表达中要避免歧义今日导读——歧义⎩⎪⎪⎨⎪⎪⎧产生原因⎩⎪⎨⎪⎧词语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如标题(3)(5)(7)结构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如标题(1)(2)(4)(6)消除方法⎩⎪⎨⎪⎧修改法:直接修改病句补写法:在原句前后补写必要的句子1.什么是歧义?什么是歧义句?[明确] 歧义是指语言文字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意思,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歧义句是指在理解上会产生多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那样理解的句子。
2.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明确]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如:“北京人多”,可理解为“北京/人多”或“北京人/多”。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如:“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如:“他走了一个小时了”,可理解为“行走”,也可以理解为“离开”。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
如:“我要炒肉丝”中的“炒”,可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形容词。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如:“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如:“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
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第五课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第五课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fb007cabccbff121dc368333.png)
第五课言之有理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堂活动:“费解”是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
虽然有这么个分别,论效果是一样的:说话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歧义这个毛病也有轻重之分。
有时候两种解释显然是只有一种是对的。
这虽然不至于影响读者的了解,可是要他猜测一番,使他的时间和精神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①“把赵树理的作品翻译成外国文字,一定要用适当的语言来翻译,否则所翻的作品就不是作者的面貌。
”②“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③“一边站着一个孩子,看来年纪还很小。
”④“因为是冬季,没有看到耕种的情形,只看到秋季的收获。
”⑤“区代表四十九人,妇女代表倒占了二十一人。
”⑥“小屋分成两间,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另一间关上了门的房间显然是卧室。
”⑦“召开了各校学生家长妈妈会。
”⑧“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解析:①“所翻的作品”可以指原作,也可以指译文,但是从整句来看,自然是指译文,该说“翻出来的作品”。
②容易使人误会当中漏了“一辆”二字,以为是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夹”字,或是在“一辆”底下加“漆了”二字。
③“一边站着一个孩子”,让人疑心有两个孩子,其实只有一个。
把“一边”改作“旁边”,就不会引起误解了。
④“秋季的收获”,似乎是指秋季的收获情形。
但是冬季里看不到秋季的收获情形,看到的是“秋季的收获物”。
⑤读者可能把区代表和妇女代表看成两种身份不同的代表,其实妇女代表也是区代表。
“妇女代表”的“代表”二字宜删,否则应该在前头加上“其中”二字。
⑥“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可以解释是客堂和厨房的相接,也可以解释是客堂兼做厨房。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简介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20756d058f5f61fb6366600.png)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我讲的这一课是《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歧义是病句的常见病例之一,它具有隐蔽性和含蓄性等特点。
日常生活中,我们若不留意歧义的现象,势必影响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辨清歧义的原因,学会消除歧义的方法,对于平时交际,对于应试,都将大有裨益。
歧义是高考病句的常见病例,这一课虽然是选修课的内容,但是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却是高考复习的一次很好的热身。
所以我制作课件时本着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辨析歧义现象; 2、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歧义句类型; 3、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把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歧义句的类型;掌握消除语句歧义的方法;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掌握消解歧义句的方法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用讨论法、辨析法、归纳法、实践法、激励法、多媒体导学法作为我的教学方法。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小品视频引入本课,用威尔逊和富翁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教学重点和难点溶于有趣的课堂教学中。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955abb0b79563c1ec5da71e7.png)
“程度高的歧义” 和“程度低的歧义”
• 几种可能理解的相对几率是影响一个语言 形式歧义程度的重要因素。如果几个几率 差不多,那么歧义的程度就高。如果几个 几率有明显的差别,一种解释的几率大大 地超过其他解释的几率,那么这就是最有 可能的一种解释。
• 例如“买马”听起来像“埋马”,因为“买”在 第三声词“马”之前读成第二声。但是,由于谈 起买马的场合显然要比谈起埋马的场合多,因而 这个短语最容易被听成是“买马”;除非在谈及 如何处置死马的场合,它才有可能被理解为“埋 马”。 • 再如,如果校长通知同学们在参加开学典礼的时 候“不准穿裤子”,也决不会有人到时候什么都 不穿就赶来。 • 又如“爱拼才会赢”这句话,如果不用在广告语 里决不会有人把它理解为是为拼图做的广告。
课堂练习1解析
•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注意歧义语句也不一定只有坏 的一面,这一点歧义句和病句是不同的。有时候 巧妙利用歧义的语句,也能收到特殊的效果。这 个故事讲的主要是利用语音造成的歧义。正因为 “是”和“柿”在口语中读音相同,才会在听的 时候造成歧义。
课堂练习2解析
•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会用“修改法”分化语句 歧义。参考答案:①中可以把“个”改为“位”或 “名”。本句是量词词义不明确产生了歧义:可理 解为两个人是来自独联体的“两个成员国”,也可 以理解为“两个人”来自同一个独联体成员国。② 中可以把“饭”改为“米饭”或“食物”。本句是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饭”可以指煮熟的谷类食品, 也可以特指大米饭。③中可以把“叫”改为“称呼” 或“找/招呼”。本句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叫” 可以表示称呼的意思,即“称呼他爷爷”;也可以 表示招呼、招唤的意思,即“去把爷爷叫来”。
• 第二组是⑤、⑥、⑦这三句。以⑤为例,“差一 点儿及格了”和“差一点儿没及格”意思就不相 同,前者是说没及格,后者是说及格了。在形式 上也是一个肯定一个否定,但肯定形式表示否定 的意思,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其他两句也 是这样。 • ⑥差一点儿中奖了(没中奖)≠差一点儿没中奖 (中奖了) • ⑦差一点儿考上了(没考上) ≠差一点儿没考上 (考上了)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五课 第四节 说 “一”不“二”——避免歧义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五课 第四节 说 “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15bc906ff46527d3240ce06e.png)
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
他列为艺术家。
D.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以为是正确的。
3.有的话如果孤立起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定的语境里, 就明确了。在句前或句后的横线上写一句话,使原句的意思变明确。 ① ,开刀的是他父亲。 。 ②开刀的是他父亲,
(“自己”指代不明。)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的字眼上。如: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对本句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
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如:教师节教师都是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
祝福。
(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教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 “别”
解题技巧
辨析歧义要在基本把握语句整体语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有关环节, 如短语结构、语义(多义)词性、停顿组合等。必要时,可设置相关语境, 进一步比较分析。要了解短语本身歧义的不同情况,然后找到排除某 一项或几项的条件。比较分析、多方推敲,是常用方法。
题型二 消除歧义 例题 指出下面句子的不同歧义,并消除。 (1)我们要进口彩电。 答案
解析
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答案
解析
√
A.这本书记载了陈毅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光辉业绩,刻画了他可敬、
可爱的形象,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这位革命前辈的深切怀念。 威逼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内吟成一首诗,否则便“决不姑恕”。
B.曹丕与曹植本是亲兄弟,然而由于争权夺势,曹丕不是竟然依仗权势, C.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https://img.taocdn.com/s3/m/0cb7404cb307e87101f696a5.png)
小结2:
歧义是表意不明类语病中最常 出现的,掌握了形成歧义的几种规 律之后,就可以比较容易的辨识出 此类病句。
关于“句意不明”类的语 病,你会辨析了吗?
1.指出下列句子中语意表达明确的一项( ) A.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 方式加以明确的措施,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 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B.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对那个不法的外商提 出控告,要求赔偿。 C.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D.这一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爱和生存空 间一起变大了。
(小赵要注意小赵自己的/小赵要注意老师的读音)
的
(1)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 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2)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票
票
你来说说
1.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 还是“迟上来的人”? 2、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 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 人谁也不相信。
“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 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 信”,表意不明确。
你来说说
3、这孩子,连他妈妈都不认识了。 可解释为“这孩子不认识他的妈妈了” 也可解释为“他的妈妈不认识这孩子了” 4、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 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可以理解为 “他一个人做坏事 ” 也可理解成“他和副总经理互相勾结做坏事” 5.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可以理解为照片是孙燕自己拍摄的。 也可理解为照片是别人为孙燕拍摄的。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ppt详解课件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ppt详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af9d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3.png)
他打农药,农药打在果树上。 他打农药,他在果树上。
b、他在过道口看到了老沈。
他看到了老沈,他在过道口。 他看到了老沈,老沈在过道口。 他看到了老沈,两人都在过道口。
15
(2)副词的指向不同
a、我不买书。
(他买书,)我不买书。(指向“我”) (我借书,)我不买书。(指向“买”) (我买笔,)我不买书。(指向“书”)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 。 学校要求我们3月20日前去教务处报名。
6、 这个人没问过。 在阳台上晒衣服。 我们要进口彩电。 学生家长都来了。 还有没有买票的?
(语义关系歧义) (语义指向歧义) (语义关系歧义)
(语义指向歧义) (语义特征歧义)
24
(3)短语中有歧义现象,句子中基本没有。
三位工学院的学生
三所工学院的学生
b、中东石油价格
中东的石油价格
中东石油的价格
(增添虚词)
20
c、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变换格式) 哨兵发现了敌人 敌人的哨兵被发现了
21
练习
分析下列五组歧义短语的类型,并分解4、 5、6组歧义短语。
1、出租汽车公司是出租汽车的公司。
(结构关系歧义)
2、爱吃煎饺子的小杨正在煎饺子。
(歧义短语) 语义上 语义关系不同的歧义 语义指向不同的歧义
2
(二)歧义短语类型
1、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 (一般为两项)
(1)动+名 (动宾或偏正)
参考数据 补充材料 红烧鲤鱼 保护动物 译制影片 测试水平
(2)名+名 (并列或偏正)
学生家长 花园楼房 生物历史 奶油面包 人民军队 学校医院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5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5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a74f8bb14e852458fb57d1.png)
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骂死人”有歧义《文摘报》上有篇文章摘自《检察日报》,标题为“‘骂死人’也要判刑”。
单看标题,有人会理解为“咒骂已死的人”也要判刑。
一读内容,才知是某地农民鲍某怀疑同村妇女葛某偷了自己的现金,某日在公共场合辱骂葛某,葛某羞愧至极,回家服毒身亡。
法院因此判处鲍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赔偿经济损失。
“骂死人”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骂/死人”,“死”是“人”的限定语,意为咒骂死了的人;另一种是“骂死/人”,“死”是“骂”的补充语,意为骂人致死、把人骂死了。
为避免误会,《文摘报》的这则标题应改为“骂人致死也要判刑”。
顺便说一句,标题中“骂死人”三个字加引号也是不恰当的,应删去。
本节内容对应考点是“辨析并修改病句”之“表意不明”这一重要内容。
考查方式主要是以客观题形式判断句子有无歧义以及以主观题的形式来修改病句消除歧义。
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这正扣合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时,应熟练把握歧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结合具体语境,本着“合情合理”的原则去考虑。
切忌生搬硬套,胡乱联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解析】本题从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应把“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的“保证”改为“影响”,或者将“汽车本身的状况”改为“汽车本身良好的状况”。
C项,“(人们)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忽视”和“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句式杂糅。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五课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五课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2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2f5830a6c30c2259019e61.png)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计【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②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4.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同音词在书面表达时不会出现歧义,但在口语表达时易发生混淆,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女孩子有点儿jiāo qì。
②这种食物可以zhì’ái。
5.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兼类词造成歧义)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义就变得单一了。
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
例如:①王大夫看病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意 不 明
指 代 不 明
成 因
1.语音、词义、词性 1.语音、词义、 语音 2.结构不同 2.结构不同 3.施受不同 3.施受不同 4.省略不当残缺 4.省略不当残缺 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
课后作业
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 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 要求通俗 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 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 出这四处的序号。(全国卷) 。(全国卷 出这四处的序号。(全国卷) 自从( 我省西部( 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强烈地震( 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 本市各界( 震灾( 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 关心,积极开展赈灾 赈灾( 活动,捐款累计 累计( 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 100万元之巨 万元之巨( 我厂原来已经捐款( 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 衣服、物品折款( 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 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 这些钱物已经转送( 到了灾区 灾区( 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 】【____】【 】【____】 【____】【 f 】【 h 】【 i 】 e 】【 】【____】【
4、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以为是正 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 确的。 确的。
可理解为"这观点是正确的",也可理解为" 可理解为"这观点是正确的",也可理解为"这异议 是正确的" 是正确的"
小结1 小结1: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 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 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病句 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 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 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 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 的对象。 的对象。
人称代词“自己”指代不明, 人称代词“自己”指代不明,是“我”,还 是“老师”? 老师”
例2、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 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 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表意不明,“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主 表意不明, 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 语究竟是“ 还是“ 可以在“还是” 语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 加“我”或者“你” 或者“
点菜 无鸡鸭亦可无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客人到底要什么呢?
无鸡鸭亦可,无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粗茶淡飯) 粗茶淡飯)
无鸡,鸭亦可;无魚,肉亦可;青菜一碟, 无鸡,鸭亦可;无魚,肉亦可;青菜一碟, 足矣。 (两荤一素套餐) 两荤一素套餐) 足矣。
一、高考考试说明要求:
(4)这辆车没锁。 这辆车没锁。 这辆车没锁
(锁—名词 / 动词) 名词 动词)
(5)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 日前去汇报 日前去汇报。 县里通知说 (前—名词 / 动词)
(1)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开会吧
学生的家长/ (学生的家长/学生和家长 )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 礼品赠送给他。 礼品赠送给他。 B.张敏这段时间可烦了 张敏这段时间可烦了, B.张敏这段时间可烦了,班里的同学谁也不搭理 他。 C.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法》 C.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法》颁 布之后,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布之后,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 定要有新的起色。 定要有新的起色。
█
辨析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选择题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
六大类型
修改病句
主观题
——病句专题之“表意不 ——病句专题之“表意不 明”
学习目标:
1.明确“表意不明”类病句的类型。 1.明确“表意不明”类病句的类型。 明确 2.掌握辨别“表意不明”类语病的方法。 2.掌握辨别“表意不明”类语病的方法。 掌握辨别 3.提高解答“表意不明”类语病题的解题能 3.提高解答“表意不明” 提高解答 力
√
(2005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2005全国卷 全国卷Ⅱ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 印度洋海啸发生后, 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 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 继续努力。 继续努力。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 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 亲切地交谈起来。 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 D.因患病住院 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 因患病住院, 能到场领奖。 能到场领奖。 【答案】A 答案】 解析】 自己”是代指“ 还是“老师” 【解析】B项,“自己”是代指“我”还是“老师”, 表意不明。 很高兴”的主语不明, 祁爱群” 表意不明。C项,“很高兴”的主语不明,是“祁爱群” 还是“援藏干部” 患病住院”的人是“黄昆” 还是“援藏干部”?D项 “患病住院”的人是“黄昆” 还是“黄昆和姚明” 还是“黄昆和姚明”?
(1)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可能是施事, 不认识任何人” 也可能是受事, ( “这个人”可能是施事,“不认识任何人”;也可能是受事, 任何人都不认识他” “任何人都不认识他” )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 备的。 备的。 “进攻 的施事者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进攻”的施事者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进攻” (3) 老师告诉小赵要注意自己的读音。 老师告诉小赵要注意自己的读音。
(2) 美国会通过对华贸易法案。 美国会通过对华贸易法案。
美国可能/ (美国可能/美国国会 ) 我们/ 我们/三个人一组 (3)我们三个人一组 3)我们三个人一组 我们三个人/ 我们三个人/一组
(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4 这份报告 这份报告,
写不好(能力有限) 我/写不好(能力有限) 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小赵要注意小赵自己的/小赵要注意老师的读音) (小赵要注意小赵自己的/小赵要注意老师的读音)
的
(1)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 运木料的问题, 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2)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买车、
票 票
你来说说
1.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 晚上上来的人”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 还是“迟上来的人” 还是“迟上来的人”? 2、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 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 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 人谁也不相信。 人谁也不相信。 “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 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是说“ 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 信”,表意不明确。
你来说说
3、这孩子,连他妈妈都不认识了。 这孩子,连他妈妈都不认识了。 可解释为“这孩子不认识他的妈妈了” 可解释为“这孩子不认识他的妈妈了” 也可解释为“他的妈妈不认识这孩子了” 也可解释为“他的妈妈不认识这孩子了” 4、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 、 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可以理解为 “他一个人做坏事 ” 也可理解成“他和副总经理互相勾结做坏事” 也可理解成“他和副总经理互相勾结做坏事” 5.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 月的照片。 5.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可以理解为照片是孙燕自己拍摄的。 可以理解为照片是孙燕自己拍摄的。 也可理解为照片是别人为孙燕拍摄的。 也可理解为照片是别人为孙燕拍摄的。
2、歧义
大家一起来
//治 (1)这种药物可以 癌。 (致//治) 这种药物可以zhì癌 这种药物可以 易于” (可读“hǎo\”,指“易于”、 可读“ , (2)这个人好说话。 便于”。也可读“hào~ , 这个人好说话。 这个人好说话 “便于” 也可读“ o~ o~”, 喜欢” 指“喜欢”) (3)他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走=步行/离开 他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 他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 步行/ 步行 去世) /去世)
你来说说
3、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 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 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 定的。(04全国卷 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区) 。(04全国卷, 定的。(04全国卷,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区)
“此”指代不明,是指“嘴上说东道西说”,还是 指代不明,是指“嘴上说东道西说” 指“要采取果断措施”? 要采取果断措施”
小结2 小结2:
歧义是表意不明类语病中最常 出现的, 出现的,掌握了形成歧义的几种规 律之后, 律之后,就可以比较容易的辨识出 此类病句。 此类病句。
关于“句意不明”类的语 关于“句意不明” 你会辨析了吗? 病,你会( ) 1.指出下列句子中语意表达明确的一项( 1.指出下列句子中语意表达明确的一项 指出下列句子中语意表达明确的一项(( ) 指出下列句子中语意表达明确的一项 A.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 A.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 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 方式加以明确的措施, 方式加以明确的措施,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 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B.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对那个不法的外商提 B.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 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 出控告,要求赔偿。 出控告,要求赔偿。 C.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C.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C.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D.这一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爱和生存空 D.这一切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爱和生存空 这一切, 一起变大了。 间一起变大了。 间一起变大了 间一起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