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理解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3.掌握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1.实验室器材和试剂:氯化银溶液、硝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2.幻灯片和投影仪;3.学生实验用具:试管、滴管、量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入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2.学生回答:你们在实验室中是否观察到过离子反应?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二、理论讲解(45分钟)1.确定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反应物的离子性质、随机碰撞的速率、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等;2.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离子方程式和净离子方程式;3.混合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实例,如氯化银和硝酸铜混合反应等;4.学生互动讨论:你们能否举出其他离子反应的实例?对于这些反应,是否可以确定它们满足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三、实验(30分钟)1.教师示范:将氯化银溶液加入硝酸铜溶液中;2.学生操作:参照示范进行实验,观察产生的反应现象;3.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是否发生了离子反应。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观察和解读;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3.教师讲解离子反应的应用领域,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五、课堂作业(10分钟)1.写下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调查并列举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学生可自行设计离子反应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离子反应的现象;2.学生可自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教学评估: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讨论进行评价;2.检查学生所完成的课堂作业;3.针对学生的进展情况进行反馈,并根据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化学-LHS-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化学-LHS-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熟悉,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体验实验过程;通过对实验、反应本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理解,感悟化学中“宏观”、“微观”、“符号”的转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故事引入法、实验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0.5 mol/L CuSO4溶液、0.5 mol/L NaCl溶液、0.5 mol/L Na2SO4溶液、0.5 mol/LFeCl3、BaCl2溶液、1 mol/L NaOH溶液、1 mol/L HCl溶液、0.5 mol/L Na2CO3溶液3.教学媒体:小黑板,挂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哑泉的故事【讲述】三国时期有这样一则故事,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

【设问】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倾听】【思考】【讲解】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

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设问】那么究竟什么是离子反应?【倾听】【思考】1、离子反应【板书】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实验】实验1取两只试管,这个标为①试管,另一个标为②试管。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离子概念,并询问他们对离子反应的了解程度。

2. 提出问题:在化学实验中,为什么会产生气泡、沉淀或颜色变化等现象?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说明离子反应的重要性。

2. 讲解离子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包括离子的符号表示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起草。

三、示例分析(10分钟)
1. 给出一个简单的离子反应题目,让学生尝试书写反应式。

2. 分析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找出错误,并指导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尝试解答。

2. 课堂上进行批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组织学生专项练习,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五、应用拓展(10分钟)
1. 分组讨论化学实验中的离子反应现象,并设计实验方案。

2. 在班级中展示并解释各组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离子反应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下一堂课内容。

七、课后反思
1. 整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授课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做好下一堂课的准备。

高中化学 第二课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二课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获得的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具准备Na2SO4溶液、 BaCl2溶液、 KCl溶液、 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酚酞指示剂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讲述法,假设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猜字谜:父母外出打工——猜一化学专用名词。

谜底:离子。

导入新课——离子反应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关离子间的反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推进新课] 好,现在请四位同学上黑板写出(1)Na2SO4和KCl;(2)Na2SO4和BaCl2,(3)NaOH和HCl(4)Na2CO3和H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反应方程式.每组物质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生:写出方程式.[新课推进] 那么这四同学写对了吗?好,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请大家认真观察.[实验演示]很好,大家看看Na2SO4溶液和KCl溶液能不能反应呢?现在老师往Na2SO4溶中滴入KCl溶液,振荡.好,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没有什么现象.[实验演示]好,我们再来做做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好,往Na2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振荡,好,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出现白色混浊方程式: Na2SO4+BaCl2=BaSO4 ↓ +2NaCl[实验演示]向NaOH溶液中首先滴加酚酞指示剂,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先变红后褪色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演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有气泡冒出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师:看来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教学推进]那么第一个实验没有什么现象产生,第二个实验出现了白色沉淀.第三实验先变红后褪色,第四个实验有气泡冒出。

离子反应课堂实录

离子反应课堂实录

离子反应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四、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五、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P53活动与探究[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学生小结]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投影]醋酸和氯化钠分别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弱酸、弱碱、水。

交流与讨论:课本P54[启发思考]Na2CO3溶液中有那些离子?澄清石灰水中有哪些离子?混合后的溶液中有哪些离子数目发生变化?[实物投影]同学写的电离方程式:Na2CO3 = 2Na+ + CO32-Ca(OH)2 = Ca2+ +2OH-[学生回答]CO32-和Ca2+数目减少,它们结合成了Ca CO3固体。

[板书]三、离子反应:[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启发思考]以上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第二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主讲教师:周忠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获得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实验药品:CuSO4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教学过程](学与问)从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NaCl溶液无现象?[讲解]CuSO4= Cu 2++ SO42-NaCl= Na ++ Cl-通过以上两物质的电离,我们不难发现硫酸铜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其实就是电离出来的铜离子、硫酸跟离子、钠离子及氯离子所形成的混合溶液而已。

(学与问)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BaCl2溶液CuSO4+ BaCl2=BaSO4↓+ CuCl2[讲解]同样通过各物质的电离可以得出该反应,其实质上是电离出来的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产生硫酸钡。

而其他离子依然以离子形式存在溶液中。

[总结引入课题]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来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板书]第2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讲解]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离子反应方程式是由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呢?[板书]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步骤:1.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的形状,其余保留化学式3.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两边都有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4.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讲解]为了能更好的解题我们还需要了解哪些离子或者物质不能删。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特征和发生条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 实验操作:观察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实验现象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发学生对离子反应的兴趣。

2. 理论学习: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实验操作:设计离子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实验现象。

4.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实验现象。

5.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提升:对离子反应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发生条件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2. 实验仪器和材料3. 实验指导书4. 教师讲解与引导六、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2. 实验操作能力3. 知识掌握程度4.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 、 HS-、SO32-、HSO3-等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 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生成 弱酸; OH-与NH4+生成的弱碱; H+与OH-生成水。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 Cu2+ ( 蓝色) 、 Fe3+ ( 黄 色)、Fe2+(绿色)、MnO4-(紫色)等 ⑵强碱性溶液 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如H+、NH4+、 NH4Cl和NaOH溶液反应 Mg2+、Cu2+、Fe3+等。 ⑶强酸性溶液 肯 定 不 存 在 与 H+ 反 应 的 离 子 。 如 : OH- 、 HCO3-、S2-、SO32-、HSO3-、CH3COO-等
CO2 + Ca2+ + 2OH- =CaCO3 ↓+H2O
C、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 悬浊液或固态时, 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应写成化学式。 Ca(OH)2 + CO32- = CaCO3↓+ 2OH-
思考与交流:写出下面的离子方程式 ①HCl与NaOH反应 HCl+NaOH=NaCl+H2O ②HCl与KOH反应 HCl+KOH=KCl+H2O
二、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1、不是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 NH4Cl 固体与 Ca(OH)2 固体混合加热,只 能写化学方程式。 △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离子反应》教学案例

《离子反应》教学案例

《离子反应》教学案例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很多同学都有了解,诸葛亮是足智多谋的一个代表,但是也有诸葛亮解决不了的问题。

(投影):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

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可中和胃酸,又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致使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师)其中涉及到了化学反应,原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不懂化学。

同学们学了本节课,会比诸葛亮强明白个中原因。

(环节反思)这个环节的设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特别是说诸葛亮不懂化学而大家懂时,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满足。

同时也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师)先来了解本节的学习目标。

(投影)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会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4的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过渡)请完成预习案【预习案】<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能发生反应的写出反应方程式.(1) Na2SO4和KCl(2)Na2SO4和BaCl2,(3)NaOH和HCl:(4)Na2CO3和HCl:(过渡)大家写的准确吗?水溶液中电解质间发生化学反应需要满足那些条件?观察三组演示实验。

(播放视频)【探究案】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的实质。

(从实验现象、混合前后的离子数目的变化分析)。

【小结】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本质是,反应后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数目。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 (2)H +SO4 +OH +Ba2 ===H2O+BaSO4↓Fra bibliotek [关键一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关键是“拆”,哪类物质的化学
式拆,哪类不拆,初学阶段需强化记忆,多加练习,提高 书写技能.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性质与 CO2 类似):SO2+OH ===HSO3
二、离子共存的判断 离子共存即溶液中的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判断溶液 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事实上是看离子之间能否反应, 若反应,则不共存;若不反应,则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 - 2+ 2- 2- (1)生成难溶性盐:Ca2+与 CO2 3 ,Ba 与 SO4 、CO3 ,Ag 与 Cl 、 - Br-、I-、CO2 3 ;
(4)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如 多元弱 酸酸式 酸根离 子在离 子方程 式中不 能拆开 写,如 ,
- HCO3 ;而强酸酸式酸根离子则应该分开书写,如 HSO- 4 通常应写
成 SO2 4 +H .
- +
(5)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如 Ba(OH)2 溶液与 CuSO4 溶液反应,既要写 Ba2 与 SO2 4 的离子
相等.
③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 应条件.
(2)注意的问题
①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 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 如Ca(OH)2等. ②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3· 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 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
3.H++OH-===H2O也可表示某些盐与碱的反应,如NaHSO4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学会书写一般离子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过程,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渡]有上述知识作基础,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的参加,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推进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0~P31的内容,进行自学。

[板书]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通过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培养直觉行动思维。

生:观察A、B试管中的现象。

师: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生: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A试管溶液无现象。

师:从溶液中离子变化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并完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述]当Na2SO4溶液与KCl溶液混合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Na2SO4电离出来的Na+、2-SO与K+、Cl-等混合没有发生变化。

当B中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时,Na2SO4 4SO与BaCl2电离出来的Ba2+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

电离出来的-24[过渡]电解质在水作用下可解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些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板书]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投影]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发生。

“离子反应”高三专题复习课教学实录与反思

“离子反应”高三专题复习课教学实录与反思

课堂教 学研 究 ・
‘ ‘ 离子反应" 高三专题 复 习课教 学实录与反思 木
吴永 才 倪 娟 z
2 1 0 0 1 3 ) ( 1 常9 ‘ t , l 市教 育科 学研 究院 江苏 常州 2 1 3 0 0 1 ; 2江苏省教 育科 学研究院 江苏 南京
摘要: 基 于内容和 学情设计 、 实施 、 评价 、 反 恩和改进教 学, 以观念为先导 , 以问题 为主线, 以活动为我体 , 以 实验为手段 .
中学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 , 与学科基本观念 ( 如价值 观、 元 素观 、 微粒 观 、 变 化观 、 分类 观 、 实验 观 和计 量 观 等, 见图 2 ) 及具 体知 识 ( 如离子 共存 、 离子 方程式 的书
写 与判 断 、 离子 的检 验 、 物质 的制 备等 相 关知 识 ) 有 着
紧密 而又 广泛 的联 系 : “ 离 子反 应 ” 是 近 几年 江 苏 高考
图1 化 字 反 应 的分 类 图 2 学 科 基 本 观 念与 离 子 反 应 的 关 系
二、 教 学实录
考查 的热 点和 重点 内容 , 尤 其是 新情 境 下离 子 反应 的 判断 、 特定 条件 下 离子 方程 式 的书 写和 离子 反 应 的实 际应用 等 试题 , 注 重考 查学 生 的能力 和 素养 。本 节 课 的设计 是 以离 子反 应 知识 的复 习为 明线 , 以学 科 观念 的建构 为 暗线 , 将 学科 基本 观 念融在 具 体 知识 的学 习 过程 之 中 , 突 出核 心概 念 的桥梁 作用 , 突 出宏 观 、 微 观
江 苏省 教 育 科 学 “ 十二 五 ” 规划 2 0 1 1 年 度 重点 资助 项 目( B - a / 2 0 1 1 / 0 1 / 0 1 5 ) ; 江 苏省 教 研 室 重 点 资 助 项 目( J K 9 一 Z 0 7 2 ) ; 江 苏

项目式学习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探究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

项目式学习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探究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

··为落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讨论,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增加合作意识。

本文为教师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习任务1将溶洞形成、文物腐蚀等自然现象与离子反应联系起来。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了解溶洞的形成、文物的腐蚀等自然现象都与离子反应有关。

◆教师活动1.播放关于溶洞形成、文物腐蚀的微课视频。

2.引导学生将这些现象与离子反应联系起来。

3.提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将视频与本节课紧密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建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实验一◆学习任务2探究Na 2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

◆学生活动1.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2.分小组规范完成实验一的操作。

3.观察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4.小组讨论,对实验产生的现象进行猜想并分析。

猜想一:Na +和Cl -形成NaCl;猜想二:Ba 2+和SO 42-形成BaSO 4沉淀;猜想三:Na +和Cl -形成NaCl,Ba 2+和SO 42-形成BaSO 4沉淀。

分析:硫酸钠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写电离方程式)Na 2SO 4=2Na ++SO 42-,氯化钡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写电离方程式)BaCl 2=Ba 2++2Cl -,通过生活经验思考得知NaCl在水中可溶,得出猜想一、三错误,得出结论:Ba 2++SO 42-=BaSO 4↓。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并分析;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通过更直观的现象来验证这一结论呢?”引出实验二。

◆设计意图教师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回忆起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事项。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实验—记录现象—假设猜想—分析结论”这一科学探究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重表征模式下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概念教学

四重表征模式下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概念教学

m课堂教学^TZetang*[Ajiaoxu2020年第11期(总第530期)中教学参考Z H O N C X l'E HI A\U E J I A O M'E ( A.NK.AO -*四重表征魷H子■賊姓難”概念教学whv李爱勤(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甘肃玉门735211)文章编号:1002-2201 (2020)11 -0045 名2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化学概念是将某一化学现象和规律,通过逻辑分 析、类比推理、综合实践等方式,最终抽丝剥茧整合出的 理论体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涵盖了化学反 应本质、条件、原理,以及物质结构等等,有着极其重要 的地位。

本研究抓住高中化学概念的四种表征形态,结 合5S教育策略,探索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路径。

一、四重表征模式和5S教学策略理论阐述四重表征模式是指,高中化学知识学习水平有四种,分别是:宏观、微观、符号、曲线。

教师通过实验或者 言语展示最直观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初步接触化学情境,随后深人微观物质展示化学现象发生的本质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符号来表征对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 曲线表征的形式,利用曲线的变化趋势、拐点,以及曲线 中不同的区域,将宏观、微观、符号二者联系起来进一步 从量的角度上理解概念,这是化学概念最高级的表征方 式。

5S教学将猜想(Suppose)、观察(Survey)、演示(Show)、探索(Seek)、归纳(Summarize)作为帮助学生建 构四重表征的策略。

二、四重表征模式下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概 念教学实践研究1.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猜想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酸碱盐和复分解反应有了一定 的掌握,教师要求学生复述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大部分 学生都可以从不同反应物中的阴阳离子交换,以及生成 物的特点上进行分析。

教师再要求学生回顾上一节课 的电解质概念,学生回答: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导电 的化合物,可导电实际上就是电离出了可自由移动的离 子。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设计湖南省宁乡一中化学组喻建军课题名称: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目标:通过哑泉及序列化的驱动性问题的设置,创设探究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借助分类的观点,加深对物质类别、化学反应及其本质的认识;用从实验学化学的方法和程序,规范“设计并实施探究性实验”的全过程;在观察和模仿中,习得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难点:在观察和模仿中,习得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的基本程序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本质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设备,化学实验用品(含CuSO4、NaCl、BaCl2、NaOH、KOH、酚酞、HCl H2SO4、HNO3、Na2CO3、滴管、试管、烧杯等)教学过程:提问:你能按老师的以上分析过程分析CuSO4+ BaCl2反应产生的现象吗?板书设计离子反应一、离子反应1、定义2、发生条件1)生成沉淀2)放出气体朝着某些离子减少的方向进行3)生成水3、表示意义1)一个2)一类二、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1、分析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2、判断上述微粒哪些能够相互作用生成沉淀、水或者气体,用化学式表示这些物质3、综合1、2,写出离子方程式,注意元素和电荷守恒教学后记:本堂课是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是整合了人教社和鲁科版两种教材而形成的。

教学从哑泉开始,经过一组贯彻始终的驱动性问题的探究,包括“现在我们来看这三个实验,你能否依据某个标准,对它们进行交叉分类呢,其结果分别是怎样的”、“三个实验中,有两个能反应,是因为其过程中出现了沉淀。

或者说,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

这个结论,能使大家联想到哪样一类反应?”、“那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还有其他的吗?”、“你能否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包括:HCl、H2SO4、HNO3、NaOH、KOH、酚酞,设计一个实验,让现象告诉大家离子反应真实地发生了”、“你能否仿照上面的过程,进行分析,写出其中的离子方程式”、“刚才研究了有水生成的情况,下面谁来分析一下生成气体的例子,提供的试剂有HCl、HNO3、H2SO4、Na2CO3、CaCO3等”、“酸、碱和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都是离子反应,这些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或生成水。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设计云浮中学化学组张海铭一、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熟悉,因为在九年级的时候已经有所了解,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

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进行探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好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可以把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熟悉经历感性熟悉再到理性熟悉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熟悉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意识和实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电解质的概念,学会判断电解质。

把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培养学生从特例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把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四、教学难点电解质的概念的掌握五、教学过程【引入】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NaCl溶液、氨水、蔗糖溶液、熔融NaCl、酒精溶液、Cu、CO2水溶液、SO3水溶液、硫酸、氯水,哪些物质可以导电,为什么?学生:可以导电的有盐酸、NaOH溶液、石墨、NaCl溶液、氨水、熔融NaCl,Cu、CO2水溶液、SO3水溶液、硫酸、氯水,教师:为什么NaCl固体为什么不可以导电,而NaCl溶液、熔融NaCl却可以导电呢?学生:因为溶液有水,水可以导电。

教师:真的是因为这种原因吗?但是熔融的NaCl里面没有水,它为什么也可以导电呢?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实质。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毕节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9及化学本科(1)班杨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能够说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以实验为载体的主动探究的化学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实验是学习化学、感知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感受应用分类法系统高效学习的效果,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

重点难点1.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2.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1.教法:表格对比法、联系实际、归纳总结法;2.学法:探究学习法、讨论学习法教学线索故事引入→新课展开→启发诱导→归纳总结→随堂巩固→学以致用教学准备1.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设计合理起点的教学安排2.学生:回顾总结旧知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线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故事引入三国时,诸葛亮率军南征至云南西洱河,遇哑泉,人马饮用了哑泉水后,一个个说不出话来。

后来幸得一智者指教,饮安乐泉水,“随即吐出恶涎,便能言语”。

为什么饮用哑泉水后会说不出话来呢?在老师的诱导下认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探究学习情景新课展开从本节开始,我们着手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反应规律进行研究。

1.讨论分析以下现象:[1]无明显现象。

[2]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3]中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从这三个实验中,你能依据不同标准对它们进行交叉分类?[学生分组探究实验][1].CuSO4+NaCl→[2].CuSO4+BaCl2→[3].CuSO4+NaOH→解毒与否,分1、2//3颜色变化,分1、2//3沉淀生成,分1//2、3发生化学,分1//2、3培养实验基本技能及观察、分析能力启发诱导1.以上所涉及的就是离子反应,这种方程式就是离子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实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获得的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具准备:Na2SO4溶液、BaCl2溶液、K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酚酞指示剂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讲述法、假设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猜字谜:父母外出打工——猜一化学专用名词。

谜底:离子。

导入新课——离子反应。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关离子间的反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推进新课]:好,现在请四位同学上黑板写出(1)Na2SO4和KCl;(2)Na2SO4和BaCl2,(3)NaOH和HCl(4)Na2CO3和H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反应方程式.每组物质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写出方程式。

[新课推进] 那么这四同学写对了吗?好,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请大家认真观察。

[实验演示]很好,大家看看Na2SO4溶液和KCl溶液能不能反应呢?现在老师往Na2SO4溶液中滴入KCl溶液,振荡,好,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没有什么现象.[实验演示]好,我们再来做做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好,往Na2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振荡,好,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出现白色混浊。

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实验演示]向NaOH溶液中首先滴加酚酞指示剂,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先变红后褪色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演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有气泡冒出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师:看来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教学推进]那么第一个实验没有什么现象产生,第二个实验出现了白色沉淀.第三实验先变红后褪色,第四个实验有气泡冒出。

那么是不是第一个就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现在我们从电离出来的离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在水溶液中,Na2SO4可以电离出Na+和SO42-,而KCl 可以电离出来K+和Cl-,这些离子在水溶液中只是相互间的混合,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但是,第二个实验,离子间混合之后,SO42-和Ba2+就生成了新的物质BaSO4沉淀,即Ba2++SO42- ==BaSO4↓,SO42-和Ba2+数目减少,Na+和Cl-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第二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反应。

第三实验NaOH电离出Na+和OH-,OH-使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指示剂后变红,滴加稀盐酸OH-和H+发生中和反应,即H++OH-=H2O,溶液又褪色OH-和H+数目减少,Na+和Cl-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第四个实验Na2CO3电离出Na+和CO32-滴加稀盐酸后CO32-和H+反应生成H2O和CO2,即2H++CO32-=H2O+CO2↑,CO32-和H+数目减少,Na+和Cl-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附:溶液混合前后各离子数目变化分析混合前混合后(1)Na+SO42-K+Cl-Na+SO42-K+ Cl-(2)Na+ SO42-Ba2+Cl-Na+Cl-BaSO4↓(3)Na+OH-H+Cl-Na+Cl-H2O(4)Na+CO32-H+Cl-Na+ H2O Cl- CO2↑[教学推进]像第二、三、四三个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因为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参加反应的离子数目减少,其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小结: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本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数目减少。

【板书】一、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教学推进]对于第二、三、四三个实验中,它们是我们初中所学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生:复分解反应师:非常正确,它们既是复分解反应,又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离子反应,那么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生: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师:很好,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板书】2.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有水生成;②有沉淀生成;③有气体生成[教学推进]对于第二个反应,其实质是Ba2++SO42-==BaSO4↓,对于第三个反应,其实质是H++OH-=H2O,对于第四个反应,其实质是2H++CO32-=H2O+CO2↑,像这样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板书】二、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设问】我们如何来书写离子方程式呢?下面,我们就以Na2SO4+BaCl2=BaSO4↓+2NaCl 为例来详细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 == BaSO4↓+ 2NaCl(2)、把易溶于水并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以及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Na++SO42-+Ba2++2Cl- ==BaSO4↓+2Na++2Cl-(3)、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即Na+和Cl-SO42-+2Na++2Cl-+Ba2+ == BaSO4↓+2Na++2Cl-(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Ba2++SO42- ==BaSO4↓【板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1、写出化学方程式:2、将易溶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开写成离子形式:注:(1)、拆成离子形式的有: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易溶的盐)(牢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写化学式的有:沉淀、气体、单质、氧化物和水等(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浊液写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3、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4、检查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教学推进]对于写完的离子方程式,如何判断它是否正确呢?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原则(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离子符号是否正确。

(3)看沉淀、气体等号等符号是否正确。

(4)看方程式两边电荷种数是否相等、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5)离子方程式一般指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对于固体和固体、固体和气体、气体和气体的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练习、实践]好,现在大家来做一下以下四个习题。

按照步骤写出离子方程式。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2、硝酸钡溶液和稀硫酸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4、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答案]1 、Ba2++2OH-+2H++SO42-=BaSO4↓+2H2O2、Ba2++SO42-=BaSO4↓3、CaCO3+2H+=Ca2++H2O+CO2↑4、Ag++Cl-=AgCl↓【小结】化学反应的又一分类法初中讲的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分为四类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今天学习了离子反应后,又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过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子反应生产、生活和实验室中的具体应用1、生活中的离子反应:当胃酸(HCl)过多的时候医生经常用小苏打(NaHCO3)或者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给治疗这里发生了那些离子反应呢?即:HCO3-+H+=H2O+CO2↑Al(OH)3+3H+=Al3++3H2O2、写出粗盐提纯过程中除去Mg2+、SO42-、Ca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Mg2++2OH-=Mg(OH)2↓Ba2++SO42-=BaSO4↓Ca2++CO32-=CaCO3↓3水中污染物的消除:汉江沿岸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Ag+、Ba2+、Fe3+、NO3-,与它相邻一家工厂的污水中含有K+、Cl-、SO42-、OH-,若单独排放都会对汉江造成严重的污染。

如果你是工厂的领导,为了保护汉江清澈的汉江河水不受污染,你有好的解决方案吗?说说看!答案:两工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关系混合使Ag+和Cl-,Ba2+和SO42-,Fe3+和OH-沉淀,剩余的K+和NO3-作为化肥。

[课外拓展]: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致哑、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致死。

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人体误食硫酸铜后大量饮用此泉水,其中的碱不仅中和胃酸,然后又会在肠胃中与硫酸铜发生离子反应:Cu2++2OH-= Cu(OH)2↓,致使原来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

附:板书设计一、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2.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有水生成;②有沉淀生成;③有气体生成二、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1)、写出化学方程式;(2)、将易溶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开写成离子形式;注:拆成离子形式的有: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易溶的盐)(牢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写化学式的有:沉淀、气体、单质、氧化物和水等。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浊液写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3)、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4)、检查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原则(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离子符号是否正确。

(3)、看沉淀、气体等号等符号是否正确。

(4)、看方程式两边电荷种数是否相等、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5)、离子方程式一般指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对于固体和固体、固体和气体、气体和气体的反应不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