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序
读《文选序》三题
读《文选序》三题俞绍初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曾对后世文学发生过深远影响,而《文选序》则是研究萧统以及有梁一代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近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重新学习了这篇文章,对于文中的若干词句在理解上产生了一些疑问和看法,在此将它们提出来,以就教于方家同好。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文选序》在其开头,分述几个历史发展阶段,以揭示“文”的起源,云:式观元始,眇觌玄风。
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自“冬穴夏巢之时”以下,文字比较显豁易懂,在理解上不存在什么困难。
问题在于“式观元始,眇觌玄风”二句,它们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与紧承其下的“冬穴夏巢之时”四句又处于何种关系,答案就不尽一致了。
据我了解,目下对此大抵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元始”即原始,“玄风”指原始社会风俗,于是就把这二句解释成“远远地回溯一下原始时代的世风民情”[1]。
显而易见,这里语气未尽,不能独立成文,必须与下面“冬穴夏巢之时”四句合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大概选注者为了避免引起误解,还特意在“眇觌玄风”之下加上标点冒号,以表明前后二者处于主从关系,表示“式观”二句乃指“冬穴夏巢”、“茹毛饮血”之时,而唯其民风朴厚,故“斯文未作”。
另一种在词语解释上与上面所说的大体相同,只是在具体处理上小有区别,即将那个冒号改成了分号[2],大概意在提示“式观”二句与下文“冬穴”二句处于并立关系。
照此理解,就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冬穴夏巢”、“茹毛饮血”之前还存在着一个更为原始的远古时代,而这两个时代都共同说明着“世质民淳,斯文未作”这一事实。
之所以用分号将其隔开,用意是否即在于此?以上二说不管存在着多少差异,有一点却是明显相同的,即都确认《文选序》所说之“文”起源于人类社会产生之后。
而这种认识,就今天来说,已属于普通的常识,自然容易为大家所认同,也就无怪乎晚出的众多注本何以陈陈相因,沿袭上述二说而不自省察了。
《文选》序体研究
正常现象辨——<由(文选序)辨析选学若干疑案>商兑之三》、《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 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一兼论<文选>非仓卒而成及其<序>非出自异手》等有关《文选序》与 《文选》关系的研究。·
三、某一朝代的序体文研究,内含《文选》序类。如:刘涛的《论南朝序体的撰作风 貌》从内容和形式上概括了南朝序体文的撰写风貌,序体文内容丰富,或为朝廷歌功颂德, 或阐发文学观点,或褒扬某些作家的为人为文等;在形式上骈体和散体并行。他认为王融 和颜延之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属于歌功颂德的序体文,且具代表性。:邓万忠《南北朝 序文研究》首先辨析序体,再对南北朝序文的流变、地位、影响进行探讨研究。文中提到 颜延之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和任吭的《王文宪集序》,基本是从艺术手法进行解析, 对诗序骈化特征做出肯定。,常娟娟《六朝赋序研究》从具体作品出发,把六朝赋序作为整 体研究,揭示其文体的缘起和发展变化过程。作者认为《文选》中所存在的割序、增序问 题体现着编者明晰的文体意识,赋序自创更是文学家文体意识自觉之体现,赋序的功能正 被多方面开发。·万燕燕《汉魏六朝赋序与文体学研究》则更着重对汉魏六朝赋序进行文体 学研究,发现该时期文人的复杂赋体意识和类型化的赋作创作题材与成熟的赋学批评理 论。她在文中提到班固《两都赋序》、皇甫谧《三都赋序》,认为后者继承前者赋体源流的 传统,二者与左思《三都赋序》作为文学批评专篇,带有较强的传承性。5这样的研究,既 注重历时,又不忽略共时,更能准确地把握萧统对序文的选录标准。
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文选》的体类研究从未间断过,成果越来越多,且研究更趋 细致和深入。这段时间里的主要研究:首先是周贞亮(1867—1933)、骆鸿凯(1892一1955)关 于《文选》的分体研究;这些研究乃基于指导文本阅读目的,骆鸿凯指出五条《文选》分 体研究纲领:“一、区一体所苞之时序与作家;二、考一体文章之源流正变:三、辨一体 所苞众篇之体性:四、析观众篇作法;五、比观众篇作法异同”s这几乎囊括了后来体类著 述的主体内容。后来体类研究更具体到了《文选》中各种文体的方方面面,如游志诚的《文 选》诗类是用文类方法研究;·曹道衡对《文选》所收齐梁应用文的研究和王运熙对《文选》 的“史论”“史述赞”“论”的研究都是着重于文学的角度研究;5傅刚以统计学的分析方法 来探讨萧统的赋学观、诗歌观、文章观。就体类研究而言,有选诗、选赋、选文文体研究。 胡大雷《文选诗研究》扩展了分体研究,既是类型学的选诗研究,也是文学史的选诗研究j 甚具方法论意义;6李乃龙《文选文研究》,主要择《文选》中的20种文进行辩体和品文, 解读独到;,韩晖有关《文选》“赋”的一系列研究,乃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此外,还 有一些单篇论文和硕博论文,如艾红红的《(文选)书信体作品研究》、张乐《<文选>“书” 体作品研究》、卢清秀《<文选>书体研究》。这三篇硕士论文都是先从文体溯源出发,再探 析该文体的选录标准,继而分析文本,发现文本内容所反映的文人心态或文学观。三者相 比:在文本对象上,艾红红是以22篇书体作品和7篇笺类作品为文本探析对象,张乐和 卢清秀是以22篇书体作品为文本探析对象:在选录标准上,认为除了萧统选文的基本标 准外,还有书体的具体标准。艾文认为作品要为名篇佳作或短札、要有气势和风采,张文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学观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学观萧统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被誉为“南朝文士第一”。
他在文学创作中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尤其强调“心性”与“自然”。
从他的《文选序》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学观,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萧统强调文学的“真实性”。
他在序文中提到:“夫为文断不可居说空词,无根洞,虚愚谬妄,咏虚靡,空使激烈之状。
”可以看出他排斥虚构、空洞、浮华的文学作品,注重描写真实的人物、事件和情感。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追求真实而不失艺术的表达,以传递一个真实而具有深度的人生观。
其次,萧统主张文学的“自然性”。
他说:“文章宜自然,不可妄作。
”这里的“自然”强调与自然界保持和谐与统一。
他认为作者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的本然本色,不应当勉强刻意地去修饰或编造。
他反对过度的舞文弄墨,主张真情实感,以及以简洁、自然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
再次,萧统强调文学的“感知性”。
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
他说:“读者有所感触,则为绝。
”文学作品不仅要展现作者的情感,也要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在作品中感受到真实而深刻的人生哲理。
萧统主张通过文学作品传递人的真实感受,以启发读者的思考。
他反对用虚华的辞藻去包装空洞的情感,主张情感表达的真实与深刻。
此外,萧统在《文选序》中也反对了一些不良的文学倾向。
他对于追求名利的不正之风表示反对,提出“文章当直,即气象”的观点。
他认为文章应当直抒胸臆,真实地展示人物的气质和风貌。
他反对华而不实、浮夸夸大的文风,主张文学作品应当真实地反映人的本质和社会风貌。
综上所述,从萧统的《文选序》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学观强调文学作品的真实性、自然性、感知性,强调以真情实感传递人的感受,避免虚华做作。
他主张文学作品应当展现人物的气质、真情实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启发读者的思考。
他反对追求名利的不正之风和浮夸文风,主张真实而深刻的表达。
萧统的文学观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完整版)文选序_原文及译文
(完整版)文选序_原文及译文文选序式观元始,眇觌(音敌,见)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之时义远矣哉!译:我看那原始时代的远古风俗,人类处在冬住窟夏居巢、连毛带血吃生肉的时期,世风质朴,民情淳厚,文字文章还没有产生。
到了“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时候,才开始画八卦,造文字,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方法,从此以后文章典籍就应运而生了。
”《易经》上说:“观察日月星辰,用来考察四季的变化;观察诗书礼乐,用来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
”诗书礼乐的意义真深远广大啊!若夫椎轮为大辂(音录,大车)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
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译:椎轮这种简陋的车子是帝王乘坐的大辂的原始模样,但大辂哪有椎轮的质朴?厚厚的冰层是积水凝结而成的,但积水并没有厚冰的寒冷。
为什么呢?大概是由于承继那造车之事却增加了文饰,改变了水的本来状态却变得更加寒冷。
事物既然有这种现象,文章也应当如此。
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们难以全部搞清它的变化规律。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
”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
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
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
自兹以降,源流寔(实)繁。
译:让我尝试议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毛诗序》上说:“《诗经》有六义:第一叫做风,第二叫做赋,第三叫做比,第四叫做兴,第五叫做雅,第六叫做颂。
”至于现代的作者,跟古代大不一样。
赋本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现在却发展成为用“赋”命名的独立文体。
荀卿、宋玉率先标明创作赋体,贾谊、司马相如跟在后面继续发扬。
从此以后,这类作品源远流长确实繁富。
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
文选序的内容
文选序的内容
文选序,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一种传统形式,常见于古代文选或文集之中。
它通常采用苏东坡《文选序》的形式,以自序的方式来介绍整个文集或文选的目的、编撰背景以及对作品的评价。
文选序的内容旨在给读者对作品进行导读和引导,增强读者对文集或文选的阅读体验。
在文选序的内容中,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1.文选或文集的目的和背景:首先,要简要介绍这本文选或文集的主要目的和编撰背景。
例如,可以说明这本文选是为了展示某个时期或某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位伟大的文学家等。
这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文选的意义和重要性。
2.对作品的评价:接下来,要对文选或文集中的作品进行整体的评价。
可以谈论作品的主题、风格、情感表达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提及作品中独特的元素和创新之处,以及作者的才华和功力。
这样可以让读者对整个文选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对读者的指导和提示:最后,在文选序的内容中,可以给读者一些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文选或文集。
可以指出一些阅读的重点,或者提供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可以提前告知某些作品的背景信息或需要注意的细节,以便读者在阅读时有所准备。
总之,文选序的内容需要简洁明了地介绍文选或文集的目的和背景,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概括,并给予读者适当的阅读指导和提示。
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导引,增强他们对文选或文集的兴趣和理解。
[第六单元] 萧统:《文选序》
[第六单元]萧统:《文选序》〔题解〕本文选自《昭明文选》,是萧统为《文选》所写的一篇序文。
文中论述了文章起源,文体的流别,以及选文的标准,反映了作者对文学性质的认识。
作者认为文章的发展,同一切事物一样,都是由简到繁,由质朴到文华,即所谓“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章的内容日益扩大,文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作者试图把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加以区分。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经过精心的构思,并以华美的文辞表达出来。
因此在选文中不免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另外他对文体的分析也流于繁琐。
萧统字德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生于公元501年,卒于公元531年,死后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他主持编写了《文选》三十卷,保存了梁以有七八百年间各种文体的代表性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文选》通行注本有唐李善注和五臣注。
式观元始①,眇觌玄风②,冬穴夏巢之时③,茹毛饮血之世④,世质民淳⑤,斯文未作⑥。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⑦,始画八卦⑧,造书契⑨,以代结绳之政⑩,由是文籍生焉11。
《易》曰12:“观乎天文,以察时变13;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4。
”文之时义远矣哉15!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16,大辂宁有椎轮之质17增冰为积水所成18,积水曾微增冰之凛19。
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20 ,变其本而加厉21。
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22。
〔注释〕①式:句首语气词。
元始:指原始时代。
元,始。
②眇(miǎo):远。
觌(dí):见。
玄风:指远古的风俗。
以下四句写“元始”、“玄风”的情况。
③冬穴:冬天居住在洞穴之中。
夏巢:夏天居住在巢穴之中。
④茹(rú)毛饮血:指生吃禽兽,不去皮毛。
茹,食。
⑤质:质朴。
淳:淳厚。
⑥斯文:指文章。
《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里借用“斯文”来指古代文献。
作:兴起,产生。
⑦逮:及,至。
伏羲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萧统文选序重点字词
萧统文选序重点字词【引言】在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所编撰的《文选》堪称一部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文学作品。
文选序作为《文选》的开篇之作,以其独特的审美意境和丰富的文学内涵,为后世研究者所津津乐道。
本文将对文选序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详细解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千古传世之作。
【萧统与《文选》简介】萧统(501-531),字景文,南朝梁代文学家,太子宾客、秘书监。
他博学多才,喜好文学,编撰了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文选》,又称《梁昭明文选》。
文选序是萧统为文选所作的前言,阐述了他对文学的认识和编纂文选的初衷。
【文选序中的重点字词解析】在文选序中,萧统运用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意蕴的字词。
以下对这些字词进行简要解析:1.字词含义(1)选:挑选、择取。
萧统通过“选”字,表达了他对文学作品的精选态度。
(2)辞:文辞、文章。
在此处,辞指文学作品,体现了萧统对文学的热爱。
(3)雅:高雅、优美。
萧统认为文学作品应具有高雅的品质,以启迪人心。
2.文学价值在文选序中,萧统强调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当有益于世道人心,弘扬儒家伦理道德,从而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
【文选序的审美意境】文选序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浓厚的审美意境,体现了萧统独特的文学审美观。
他倡导文学作品要具备“辞达而理畅,气和而韵远”的特点,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情与理的和谐。
这种审美意境为后世文人所传承,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萧统的《文选》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瑰宝之作,文选序更是精华中的精华。
通过对文选序中的重点字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萧统的文学观念、审美情趣和编纂文选的初衷。
萧统文选序重点字词
萧统文选序重点字词
摘要:
一、引言
二、萧统与《文选》
三、《文选》的编撰背景与目的
四、《文选》的内容与特点
五、萧统文选序中的重点字词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萧统文选序》是南朝梁武帝萧统所撰写的一篇关于《文选》的序言。
作为一部文学总集,《文选》汇集了自先秦至南朝梁的各类文章,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本文将通过对《萧统文选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部文学总集的内涵与价值。
二、萧统与《文选》
萧统,南朝梁武帝,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皇帝。
他鉴于前代文章繁杂,不利于后学者研读,因此决定选编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总集,即《文选》。
三、《文选》的编撰背景与目的
《文选》的编撰背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南朝时期文学繁荣,但文章繁杂,不利于学者研读;二是萧统本人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希望建立一部具有
代表性的文章总集,以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编撰《文选》的目的在于使后学者能够通过这部书,了解并学习前代的文学成就。
四、《文选》的内容与特点
《文选》共收录文章384 篇,包括先秦至南朝梁的各类文章。
其特点有:1.选文具有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前代文学的成就;2.选文兼顾各种文体,有利于学者全面了解文章体裁;3.所选文章多数为名篇佳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五、萧统文选序中的重点字词
在《萧统文选序》中,有一些重点字词值得我们关注,如“选”、“集”、“繁”、“简”、“代表”等。
这些字词体现了萧统在编撰《文选》时的指导思想,即精选、简化、代表。
六、结论
《萧统文选序》中的重点字词为我们理解《文选》的内涵与价值提供了重要线索。
萧统:文选序
“自兹以降,源流寔繁 ……推而广之, 不可胜载矣 ”
• 从此以后,这类作品源远流长确实繁富。 描写城市园囿,有张衡《西京赋》和司马 相如《上林赋》这样的作品;劝戒帝王不 要沉湎游猎,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 一类的创作。如果论起那些记一事、咏一 物,寄兴风云草木和鱼虫禽兽之类的作品, 推广扩大其题材,就不能一一尽述了。
14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粲然可观”
• 诗歌,是心志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感情激荡于心而表现在语言上。《关 雎》、《麟趾》是端正初始之道的表 达,《桑间》、《濮上》是亡国之音 的流露。所以《诗经》正道,光彩照 人,值得鉴赏。
15
“自炎汉中叶……分镳并驱”
• 自汉代中叶以来,诗歌发展的道路又渐渐 不同了,有韦孟退居邹地的讽谏之作,有 李陵“携手上河梁”这样的篇什。四言诗 与五言诗区分开来,又产生了少则三字, 多则九字的诗歌,各种诗体一齐出现,像 分镳共驰的马车一样并起。
•
——苏轼《东坡志林》
3
• 宋时学者不解文铨,妄加参驳,谓统 拙文陋识,去取违宜。若董仲舒之对 制,刘向之叙《战国策》,王羲之之 记兰亭,陶渊明之赋闲情,则遗而不 録。相如赋上林,引卢橘夏熟;扬雄 赋甘泉,叙玉树青葱,则概收之,而 不辨其谬。以此谯统暴瑕掩瑜,不原 作述之旨。 ——明贺复征《文章辨体 汇选》卷二百九十一 引田汝成评语
19
“譬陶匏异器……盖云备矣”
• 就好比埙与笙是不同的乐器,但都 能发出动听悦耳的声音;黼和黻虽 然色彩各异,但都能成为美丽悦目 的珍品。由于有如此众多的文体, 作者的各种情致意趣,都能得到充 分的表现。
20
“余监抚馀闲……太半难矣”
• 我在监国抚军之余,平时多有闲暇,广泛 阅读各类文章。总是眼睛在浏览,心里在 默想,一读就是老半天,竟然没有倦意。 自周、汉以来,年代久远,历经七朝,时 间过千年。这期间词人才子誉满文坛,他 们才思敏捷,铺纸挥毫,文章多得书套装 不下。如果不删除其糟粕,采集其精华, 要想事半功倍,多半是很困难了。
《文选序》与《文选》
文选序》与《文选》之异乃属正常现象辨《文选序》与《文选》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对此,上世纪末大陆有多位学者或认为两者所出不同,或认为《文选》成书仓促,或认为兼而有之。
不过,笔者曾撰文辨其非为圆照,而得出“《文选序》与《文选》间所出现的种种不合,主要是由于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差异所致。
其次,这跟实践与理论之差异亦有关” {1} 的结论。
其后,大陆除个别学者“自说自话”外,概没有提出反驳或异议。
奇怪的是,台湾学者林伯谦在其颇见功力、甚具学术生长点的《由〈文选序〉辨析选学若干疑案》一文之注63中虽提及拙文,然却在没有一言半语辩驳的前提下,{2} 又提此已被笔者否定之说。
当然,林先生所提问题的具体理由和论证角度均与此前类似的说法多有不同,而笔者撰该文时限于篇幅,对某些问题的辨析只点到为止。
因之,仍很有必要撰此小文,通过对林先生说的商榷,进一步论证这么两点:(一)《文选序》与《文选》间存在之种种“ ?I 格”,均属正常现象;(二)仅就这些“ ?I 格”以证明《文选序》与《文选》所出不同和《文选》成书仓促,乃缘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未能跳出研究对象来考察问题所致。
一、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异林先生云:《文选序》是为《文选》这部文学总集作序,两者理应搭配无间,一如《文选序》先论赋体,《文选》也以赋篇居首;《文选序》引用了《尚书序》、《毛诗序》原文,《文选》也收录这两篇,彼此不能也不应有所抵触才是,但经过比对,《文选序》与《文选》内容上却存在不少?I 格。
{1}就通常的意义而从大处着眼言,“理应搭配无间”云云是没有问题的。
此其一。
其二,两者内容上确实“存在不少?I 格” 接着,林先生具体指出两者间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然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均非问题,其所以成为问题乃出于以之为问题者之失照,而断非林先生所说之“由于编纂者与撰序人不同”“萧统匆促疏忽”与“刘孝绰丁忧前匆促编成”所致。
下面,我们拟对林先生所说的这些“问题”逐一加以辨析,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
萧统文选序重点字词
萧统文选序重点字词
【实用版】
目录
1.萧统文选序的背景和意义
2.萧统文选序中的重点字词
3.如何学习和理解萧统文选序中的重点字词
正文
萧统文选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选集,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萧统编选。
这部选集不仅收录了当时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萧统文选序中,有一些重点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文学瑰宝。
首先,萧统文选序的背景和意义值得我们关注。
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政治动荡,文学创作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萧统身为皇室子弟,他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广泛搜集当时的文学作品,编成了这部名为《文选》的文学选集。
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萧统文选序中,有一些重点字词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这些字词往往是文学创作中的关键,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技巧和审美观念。
例如,“风骨”、“气象”、“音律”等词汇,都是萧统文选序中反复出现的重点字词。
这些字词涉及到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如作品的风格、气韵、音韵等,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如何学习和理解萧统文选序中的重点字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了解这些字词的出处和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其次,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来体会这些字词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此外,还可以参考萧统文选序的注释和评论,以及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便全面地了解这些字词的内涵。
总之,萧统文选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的重点字词是我们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
古代汉语课件十二、文选《文选序》 哀郢
幻灯片1《文选序》——[南梁]萧统幻灯片2选文的标准是:‚事(记叙文)出于沉思,义(说理文)归于翰藻。
‛该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把一句话的内容分成了两句话来说,即‚事、义均出于沉思,归于翰藻。
‛‚‘事’指所写的事情‛,‚‘义’指所讲的道理‛。
二句可直译为:‚无论是叙事类的文章还是说理里的文章都是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产生出来的;同时还要通过华美的语言体现出来。
‛《文选》最通行的注本是唐代的李善注本和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本。
幻灯片3王维与《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幻灯片4文本串讲【原文】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
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幻灯片5式: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如:《诗·邶风·式微》:“式微(形声,从彳,本义隐秘的行走,引申出暗、不明义)式微,胡不归。
”元始:起始。
眇觌:远观眇(miǎo) [形] (会意兼形声。
从目,从少,少亦声。
本义:眼小);觌 dí[动]看。
《说文》:“眇,小目也。
”由“目小”引申出“微小、细小”义(眇—渺小)。
距离越远的东西看起来越小,因此又引申出“远”义。
玄风:远古的风俗。
《说文》:“玄,黑而有亦色者。
侧重于黑色。
”如“玄武”。
又泛指黑色,如“玄端”。
黑色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也看不清,因此“玄”又引申出“远”的意思,如“玄古(远古)”。
看不清的东西很难理解,又引申出“深奥,难以捉摸”义,如“玄学”。
这两句话是说,让我们回顾一下遥远的原始时代的古老习俗.幻灯片6穴:名词“洞穴”,用作动词,住在洞穴里;巢:名词“树上的窝”,用作动词“住在巢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选.序》1、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
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
荀、宋表之於前,贾、马继之于末。
自兹以降,源流实繁。
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
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
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3、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
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
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
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4、诗者,盖志之所之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
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
自炎汉中叶,厥途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
四言五言,区以别矣。
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
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
吉甫有“穆若”之谈,季子有“至矣”之叹。
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
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
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
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
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
作者之致,盖云备矣!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
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
时更七代,数逾千祀。
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
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
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
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於深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
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
5、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
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