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论据
如何使用论据
![如何使用论据](https://img.taocdn.com/s3/m/217a466e9b6648d7c1c746b1.png)
例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 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 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 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 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 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 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 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 却又不懈地努力。 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 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例 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 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 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 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
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 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
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 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此 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 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 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 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 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 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小作家韩寒的《三 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批判现实 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事例、分析顺序: 先叙后议;先议后叙;融议于叙。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 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 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 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 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 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 忧虑,回复老夫 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 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 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
高考作文技巧论据的合理运用
![高考作文技巧论据的合理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57e82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c.png)
高考作文技巧论据的合理运用作文在高考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更是展现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高考作文中,合理运用论据是取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考作文技巧中论据的合理运用,以期帮助广大高考考生在作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合理选择论据在写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论据是至关重要的。
考生应该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以及所述主题,选择能够充分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
例如,如果题目是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那么可以选择相关的数据、实例以及专家观点作为论据。
合理选择论据可以增强作文的说服力,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二、恰当引用论据在文章中引用论据时,考生需要注意恰当的引用方式。
可以使用直接引用或者间接引用的方式,灵活运用这两种引用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有力。
直接引用即将论据以原文的形式引用进来,这种方式能够更直接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间接引用是将论据进行提炼或者概括,使之更好地契合文章的逻辑结构。
恰当引用论据可以使文章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
三、合理组织论据在写作中,合理组织论据是保持作文逻辑性和主题一致性的关键。
考生可以采用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对比等方式来组织论据。
例如,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来呈现观点的发展,或者将因果关系进行清楚地描述,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合理组织论据,使之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密。
四、实例论证的合理运用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实例论证可以增加文章的具体性和说服力。
通过引用事实、案例、个人经历等具体实例,可以使论点更加具体、生动,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是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实例的选择要与所要说明的观点密切相关,并且要确保实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免造成观点的偏差。
五、多样化论据的运用在高考作文中,多样化的论据可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和可读性。
考生可以运用统计数据、科学研究、名人名言等多种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通过多样化的论据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深度和广度,更具说服力。
论据表述的三种方法
![论据表述的三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3920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7.png)
论据表述的三种方法
1. 事实论据:基于客观的事实和证据进行推理和论证。
这种方法侧重于数据和实证研究来支持论点,以提供客观性和可信度。
示例: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吸烟对健康有害。
2. 逻辑论据: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以展示论点之间的关联和合理性。
这种方法侧重于逻辑的连贯性和推理的一致性。
示例:所有的人都是凡人。
班杰明是一个人。
因此,班杰明是个凡人。
这是一个基于普通人的定义和逻辑推理得出的论证。
3. 观点论据:基于个人或专家的观点和意见进行论证。
这种方法强调个体经验和专业知识,以支持论点。
示例:根据我的经验,通过每天锻炼身体可以提高心理健康。
因此,我建议每个人都要有规律的锻炼计划。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写作之如何运用论据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写作之如何运用论据](https://img.taocdn.com/s3/m/5ffec65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5.png)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
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
例如,有一篇发表在报纸上谈教育重要性的文章,为了论证“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的观点,列举了日本战后发展教育事业的一系列确凿的数据,有力地证实了观点的正确性。
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尽人所知并为人所工人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选用作论据的理论必须是经过时间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至今仍有生命力的。
经典著作中的理论,如是原文摘引,应避免断章取义;如是原意概括,应该符合原文的基本内容。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一句话,就是选择那些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一、要善于选择论据1.吻合性原则即要注意各个材料之间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与观点的一致。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
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
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例如下面三个材料: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
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据的使用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据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549b52c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c.png)
(三)论据综合使用的技巧
技巧一:引用、举例相结合
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 “牛顿”的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我 是一种境界”。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 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 突出呢?
选文就是对事例的评论。因为有了这段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 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密切。
(一)事实论据的使用技巧
3.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 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 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现写作的目的。
(三)论据综合使用的技巧
技巧三: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 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 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 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 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论据综合使用的技巧
技巧二:同类互补,深刻剖析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 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 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 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做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 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 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议论文如何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
![议论文如何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214432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3.png)
议论文如何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议论文如何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技巧一:引用、举例相结合。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钉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
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
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忘不一定是坏事。
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
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
”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
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
(梁实秋《健忘》) 运用指南: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白居易”三个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
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突出呢?技巧二:同类互补,深刻剖析。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
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
”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
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作文中如何运用论据支持观点
![作文中如何运用论据支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48c7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2.png)
作文中如何运用论据支持观点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为了使观点更有说服力,我们常常需要使用论据来支持所持的立场。
论据是指用来证明某一观点的事实、数据、实例和引用等。
恰当地运用论据能让我们的观点更加有力,增加文章的信服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运用论据来支持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选择具有权威性的论据来支撑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权威性的论据往往具有专业背景、权威性来源和可靠数据等特点,能够为我们的观点提供更强的支持。
例如,在讨论环境问题时,可以引用来自绿色环保组织的研究报告,或者引用来自科学家的研究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做不仅使文章更具可信度,也能增加读者对观点的认同感。
其次,多角度论证可以增加观点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当我们提出一个观点时,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论证,这样可以更充分地说明问题的复杂性,并准确把握观点的真实性。
例如,在讨论是否应该取消学生的作业时,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家长的角度以及社会的角度来进行多方位的论证,这样能使观点更具有全面性和说服力。
另外,引用具体实例和个人经历也是运用论据的有效方式。
通过举出具体的事例和个人经历,我们能够更生动地展示观点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例如,在写作文时,可以引用某位成功人士的经历,说明他们是如何通过努力和才能取得成功的。
这样的论据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他们对观点的认同度。
此外,运用逻辑推理和比较对比也是支撑观点的有效方法。
逻辑推理是指通过提供合理的前提和推理过程来论证观点的合理性。
例如,在讨论是否应该推行高考改革时,可以通过提出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并用合理的推理来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观点的优缺点也可以加强论证的力度。
例如,在讨论是否应该禁止动物园的存在时,可以比较动物园的教育意义和动物福利的权衡,进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运用论据支持观点时,要确保论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虚假和不可靠的论据会严重损害观点的可信度和信服力。
高考语文复习:写作技巧---议论文中论据和引用的使用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写作技巧---议论文中论据和引用的使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0be086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4.png)
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技巧如果说一篇议论文的思路是文章的骨架,那么论据就是文章的血肉。
一篇文章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有强大的说服力,论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等;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的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理论以及俗语等。
一、使用论据要遵循三点基本的原则1、要准确。
不能张冠李戴,要能够证明论点。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2、要典型。
典型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从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3、要新颖。
尽量选取新鲜的材料,这样能够吸引读者,也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论点。
平时要注意阅读的积累,学习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并从中挖掘出有说服力的论点。
二、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在使用论据时,要注意下面的技巧1、围绕论点,合理剪裁。
使用论据时一定要围绕论点进行加工,不需要面面俱到,只抓住支撑论点的关键部分即可。
如经过相关科技企业和环保部门的联手努力,近年来数字技术加快赋能生态环境保护。
在贵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监管平台借助“互联网+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在浙江桐乡,数字化监管系统,变“人工管”为“数字管”,成为环境决策部署的“大脑”。
华为、联想、浪潮等高科技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生态保护,为保护大熊猫、江豚、亚洲象等珍稀动物提供了利器。
(选自《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赏析:本段紧扣“近年来数字技术加快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展开论述,所用三个论据本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作者针对论证需要,只抓住与观点相关的内容,即与“数字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进行加工,这样就显得简洁明确,不枝不蔓。
如何使用论据
![如何使用论据](https://img.taocdn.com/s3/m/3e959c23ed630b1c59eeb588.png)
2、因果法:
观点与例子存在因果关系,就可以追 因溯果或据果求因,从因果关系上深 入分析证明观点的正确。
常用句式: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所以……
观点:人应正视自己。 猪八戒之所以要打碎镜子,无非是因为镜 子如实地照出了他的丑陋,而这正恰恰是他 不愿看到的,于是,猪八戒愤怒地抡起了铁 耙。(边叙边析)这种闻过则怒不敢正视自 己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的是闻 过则喜的精神。既然容貌丑陋是客观存在的 ,为什么不接受镜子直接真实的反映呢?况 且,八戒完全可以在镜子的对照下正确认识 自己,甚至施粉黛,正衣冠,变丑为美。
2、反向假设法: 举例之后从反面假设,推出与观点相悖 的结论,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
常用句式:如果(假如)没有……也就 没有(哪里会有)……
04年四川满分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中的一段: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 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 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事例)试想, 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 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 唱。(反向假设)
观点: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三国时的马谡,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 高山上,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 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被军法处置 。(事例)街亭之所以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 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 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 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之所以失败, 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 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 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 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因果分析)
论据的使用
![论据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6f0adfce2f0066f5332271.png)
8 比喻式
• 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 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 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 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要熟悉你的语言,像熟悉你的军队,一 旦用兵,你就知道谁可以担任什么角色, 连战连捷。写作,实际就是检阅你的军 队,把那些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 分子,当场抹去他的名字。叫能行的来 代替吧。所谓要慎重,就是指的这个。
B、点繁式 我国文坛上的巨星茅盾先生,他一生为党 为人民辛勤工作,写出了许多不朽之作。解放 前,他在国统区用手中的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 斗争。解放后,他更加勤奋工作,尽情讴歌人 民的新生活。他在临终之前,将自己省下来的 25万元稿费上交国家,献出一颗丹心。茅盾先 生身体力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他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孰 “先”孰“后”,非常清楚。历史上这样的人 太多了,孙中山、李大钊、周恩来…他们的英 名都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流芳千古, 为后人称颂。
倘若明白了这“小”和“大”的关 系,又有什么不可以忍呢?《红岩》中 的华子良,忍受着敌人的非人的折磨、 侮辱,甚至还有同志的不理解和憎恶, 装疯几十年,终于为营救渣滓洞的同志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又有多少像华子良这样的先烈,他们为 了党的事业不惜忍受肉体和精神的极大 痛苦,他们的拳拳之心换来了新中国的 诞生,这正是因为他们明白党与个人的 “大”“小”关系。
论据的使用
![论据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f9e0af0029bd64783e2c3d.png)
一、论据使用的基本要求1.论据要真实可信。
最好是大家普遍认知的名人事例。
诸如编造的人或事、营造的梦境等都不能作为论据出现。
2.论据要典型。
个别的、偶然出现的事情不能作为论据出现,要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典型材料,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而且在举多个事例时要注意从不同类型、不同领域来选取论据。
3.论据要新颖。
李白和司马迁固然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但如果文必称李白、司马迁,也多多少少会带给人一种索然无味之感。
4.论据要充分。
一篇文章可以就论点举出两到三个论据,也可以举出两个主要论据,再用排比句的形式,在一个自然段中举出两到三个简短的论据,这样会使文章的材料变得丰富。
5.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所举论据一定要能够充分地证明论点。
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所举的事例不能证明观点,那么即使它再典型、再新颖,也不能起到为文章添彩的作用,而只会使文章坠入“无底的深渊”。
二、论据从哪来论据使用要丰富,必然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心中有论据,作文才不慌”。
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积累我们的论据。
1.向课本要论据。
语文课本和读本是我们获取论据最直接的资料。
清静无为的庄子,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智勇双全而又识大体顾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这一位位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论据。
其实又何止是语文课本?有的同学在苦于没有论据的时候,不仅拿出了语文书,还拿出了物理书、化学书、生物书,其中一个个伟大科学家的事迹跃然眼前,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2.向生活要论据。
我们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毕业班的同学,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彻底地“与世隔绝”,社会上的热点时事也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从年初抗击雪灾的英雄人物,到奥运圣火境外传递期间紧护火炬的残疾运动员金晶;从近几年来感动中国的一位位不平凡的人物,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上的所有战士、医务工作者以及全力支持他们的全国人民,如果你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那么你完全可以将他们写到你的文章当中。
议论文写作如何运用论据
![议论文写作如何运用论据](https://img.taocdn.com/s3/m/54db60095ef7ba0d4b733b2b.png)
议论文写作如何使用论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其语言的概括性,这也表现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
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使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所以叙例时,多采用概述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概述事例的方法及要求。
(一)方法:1、摘要法所谓“摘要法”即对素材原有的基本内容扼要而连贯地摘录。
例一:我们在使用《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做论据时,就可做这样的摘要概述:蔡桓公开始“疾在腠里”、“在肌肤”、“在肠胃”,如果扁鹊没有“逃秦矣”,桓公开始就接受治疗,怎么会落得个无治而死的下场呢?例二、原始材料(《水浒传》):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
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
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
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
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阳谷县示: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
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馀时分,及单身客人,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
各宜知悉。
政和……年……月……日。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逐步地坠下去了。
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
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选做论据怎么用呢?看《简笔与繁笔》(周先慎)一文是怎么用的吧: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
待武松走到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逐步地坠下去了。
”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如何运用丰富的论据增强你的议论文论证力度
![如何运用丰富的论据增强你的议论文论证力度](https://img.taocdn.com/s3/m/c32e196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f.png)
如何运用丰富的论据增强你的议论文论证力度运用丰富的论据可以有效增强议论文的论证力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在写作议论文时更好地运用论据,并提升论证的强度和说服力。
一、搜集充分的材料要想增强论证力度,首先需要搜集到充分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有关该议题的统计数据、研究报告、专家观点、案例分析等。
在收集材料时,可以借助图书馆、学术期刊、研究机构网站等渠道,以确保材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运用多样的论据类型在议论文中,可以运用多种类型的论据,如例证、统计数据、权威观点、比喻、引用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论据可以相互印证,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类比、因果关系等方式运用论据,从而增强论证的深度和广度。
三、对论据进行充分分析在使用论据时,不仅要搜集到足够的材料,还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分析论据的来源、背景、适用范围等,可以找出论据的核心观点和证据,并与自己的立场相结合,增强论证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四、注重逻辑推理的运用论证力度的增强还需要运用逻辑推理。
要注意论证中的前提和结论的合理性,避免逻辑错误和谬误。
常用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关系、充足条件、必要条件等,合理运用这些关系可以使得论证更加合理和严密。
五、增强驳斥与反驳在议论文中,要注意对反方观点的驳斥与反驳。
通过客观分析反方观点的不足和缺陷,可以增强自己的立场和论证力度。
此外,要注意礼貌和谦虚,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以维持良好的辩论氛围。
六、合理组织和连接论据为了使得论证更加清晰和有力,需要合理组织和连接论据。
可以采用递进、对比、转折等的文段结构,使得各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此外,要注意使用过渡词、连接词等,使得论证过程更加连贯和顺畅。
七、正确引用和参考文献管理在使用论据时,必须遵守学术道德和引用规范,正确引用并管理参考文献。
在文中引用他人观点或研究成果时,应注明出处,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列表。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也可以避免抄袭和知识产权纠纷。
高中作文_如何使用论据一
![高中作文_如何使用论据一](https://img.taocdn.com/s3/m/12450c03a5e9856a5612609b.png)
六、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运用假设推理对 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 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 的假设,并据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 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 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 了有力的论证。
例如《六国论》中的一段分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 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 相较,或未易量。 再如《说问》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名垂 千古,“著成信史照尘寰”?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 婆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 的诗句?假如达尔文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 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呢? 运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
二、求质分析法
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 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 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
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 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 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 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 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是个逃之夭 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 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 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 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 而且一味装下去,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 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 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 上也就有一字千斤之效。
辩论中使用论据的技巧
![辩论中使用论据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c85b8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0.png)
辩论中使用论据的技巧辩论是一种展示思辨能力和论证能力的辩论性演讲形式,论据的使用是辩论中非常关键的技巧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论据技巧,可以帮助参与辩论的人更好地组织和呈现自己的观点。
1. 统计数据:使用可靠的统计数据可以增强辩论中的论证力度。
例如,如果你在辩论中主张手机对学生学习有害,可以引用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手机的学生平均成绩低于不使用手机的学生。
2. 专家意见:引用专家的观点可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
当你提出一些看法时,可以引用权威人士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实例和案例:给出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可以使观点更加具体和可信。
通过描述一个真实的事件或者给出一个相关的案例,可以使你的论据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
4. 类比推理:通过建立相似的情景或者情况的类比,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
比如,你可以通过类比人类的行为和动物行为来论证人类的天性有好有坏。
5. (质疑)假设:通过提出一个假设,可以引发听众对于问题本质的思考。
比如,如果有人主张学校应该延长学习时间,你可以通过提出“如果把学生时间都用在学习上,那么他们怎么发展社交能力和兴趣爱好呢?”的问题,来引发对于学习时间问题的思考。
6. 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推理可以建立一个有力的论证链条。
可以通过因果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方式,构建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证过程。
7. 反驳对方观点:除了提出自己的论据,还要善于针对对方观点进行反驳。
可以通过提出矛盾点、对比优劣势和分析对方观点的局限性等方式,来强化你的观点。
8. 情感因素:在一些辩论中,合理运用情感因素可以更好地触动听众的情感,起到更好的说服力。
可以通过故事、象征和承诺等方式,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9. 公共利益:强调自己观点的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可以对论证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当你为减少塑料使用辩论时,可以强调塑料对环境的破坏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增加辩论的说服力。
10. 幽默技巧:适当运用幽默技巧可以增加辩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提高论证效果有积极影响。
论据的使用与论证的角度
![论据的使用与论证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b36959d2b8f67c1cfad6b8b9.png)
论据的使用与论证的角度一、论据要充实(三个以上的事例)二、事例宜高度概括而不宜拖沓冗长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瞧瞧历史吧!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气壮语!3、于是,筚路蓝缕中,有着许由对王位禅让的拒绝;群雄逐鹿中,有着关云长对上马金下马银的拒绝;魏晋风骨中,有着陶渊明对五斗米俸禄的拒绝。
三、事例宜多维组合不宜单向重复。
1、正反例结合。
A.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
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霸王之败,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B.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便觉秋窗秋雨秋不尽了,风雨却还要助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文中常用“纵贯历史长河”“古今中外”等字句。
也可用现实生活中日常现象作为论据来写以强化论证效果。
诚信是买东西忘记带钱时,老板仍将货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门时的轻轻一笑。
诚信是在一连串失败后,朋友们主动伸出的那一双双温热的手。
诚信是为徘徊在路边的陌生人指路后,看到他脸上的粲然一笑。
诚信是从前百年老店里赊帐的帐单,也可以是今天人们手中的信用卡。
3、详略事例组合。
四、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简单罗列。
1.可在事例前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议论文论据使用技巧
![议论文论据使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491fee9a76e58fafbb00365.png)
二、议论文论证标准段(完全段)的构段模式 一个标准的议论文论证段应该有三层:起始层、展开层、终结层。 1.起始层:提出本段的论题或论点,称为“段首中心句”。一般是简洁 明了的一个句子或两个句子。 2.展开层:围绕起始部分的中心或话题,提供一定分析论证、事例论据 或事理论据,采用一定的展开方法或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对论据进行分析, 对论点进行论证。事例可以是一个较具体的故事,也可以列举若干事实;事 理可以是因果分析,也可以是假设论证。展开层一般由“简要说理+事例论 据+意义分析”组成。
议论文论据使用方法
1.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 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 学数据。
2.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 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 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 以及成语俗语。
①引用史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 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 从而化解矛盾。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愿当众 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的事例。 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 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3)意义分析,是围绕段首中心句从正面分析事例的意义和结果,以达 到论证段首中心句的目的。
3.终结层: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对起始部分论点 或中心的重申与深化,但用语不能和上面雷同或重复。在衔接上可加上“因 此”“可见”“由此可知”等字样。
但是要注意的是:起始层的中心句或分论点,既要由中心论点或论题 引出,又要符合论点鲜明正确的要求。展开层的论据一定要与段首中心句 一致,概述正确。终结层的内容与表达语言都要指向中心论点。
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
![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9dae74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f.png)
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即理论材料。
那么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请一起来看看吧!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作为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论点和论证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在论据的使用方面确实有不少独到之处,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立、摆、议结合立,就是亮出论点;摆,就是摆出事实;议,就是讲明道理。
其中,议中扣题至关重要。
【示例】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能盲目地追求。
(这是立)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爱国诗人屈原在其一生中都保持了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他宁愿自投汨罗江,也不愿玷污其追求。
(这是摆)屈原在人生追求面前,从来没有忘记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这是议)二、叠用论据叠用论据就是将同类论据叠加使用。
叠用论据不仅可以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活跃的思维,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值得注意的是,叠用论据时,所用论据都必须紧扣论点,文字必须简练,叙述必须有条理;否则,就会使文章结构混乱,论证矛盾或烦琐。
【示例】找准位置,是张骞行出的驼铃阵阵,是苏武牧羊的忠诚刚烈,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仰天长啸的壮怀激烈,是郑和七下西洋的浪花飞舞与雄心勃勃……(这是叠用论据)找准位置,不能让迷雾遮住双眼,不能任狂风吹散信念……即使我们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们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怀抱,我们也要依然坚强地擦亮双眼,寻找生命的契机,等待机遇的光临。
(这是紧扣论点论证)三、繁例简例结合繁例,就是详细地叙述一个事例;简例,就是叠用许多同类论据。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繁例简例结合论证,繁例与简例必须同类或相关。
如何在公文中使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
![如何在公文中使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https://img.taocdn.com/s3/m/69c4ee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8.png)
如何在公文中使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在公文中使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公文是一种官方性质的文件,用于传达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决策、规定或通知等。
在撰写公文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可以增强公文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确保文件内容的准确传达和有效执行。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公文中运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
一、明确目标并提供详实论据在撰写公文之前,首先要明确公文的目标和意图,确定要表达的观点或要求。
随后,需要提供详实的论据,支持所要表达的观点。
例如,如果公文提出对某个政策的修订建议,可以通过引用相关法律法规、调查数据、专家意见等来支持建议的合理性。
二、运用前人经验和权威观点在公文中,可以引用前人的经验和权威观点,以进一步增强自身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例如,如果公文提出某项政策的必要性,可以引用已有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或相关案例,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注意论证的逻辑性和可读性在进行论证时,需要注意论证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论证方式,以免让读者产生困惑。
可以采用直接论证、推理论证或举例论证等方式,使论证过程更加清晰明了。
四、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言辞在公文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主观臆断和情绪化言辞。
论据和论证应该基于真实的事实和可靠的数据,而非个人偏见或情绪因素。
通过客观、理性的言辞来进行论证,才能增加读者对公文内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
五、充分利用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是有效支持论据和论证的工具,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呈现,可以直观地展示问题的实际情况和趋势。
在公文中可以使用图表和数据,以增强论据的直观性和可信度。
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还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
六、参考并引用相关法规和文件在撰写公文时,需要参考并引用相关法规和文件,特别是对于涉及政策、行动方案等内容的公文。
通过引用法规和文件,可以使公文具备权威性和合法性。
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信息源不明、论据不充分等问题。
七、反驳可能的异议和质疑在公文中,需要预测可能出现的异议和质疑,并进行适当的反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用好事例论据常犯的错误:只叙述事例,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十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
用好事实论据有如下几种方法:l、例后假设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例如: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
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
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得出了上面文字中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
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味文学巨匠了。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例后评论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
例如: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
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株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
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再如: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
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家让出三尺。
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容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
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对事例的评论。
因为有了这段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密切。
3、例后比较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现写作的目的。
例如: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
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
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
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
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再如: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
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先对所叙事例展开议论)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
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再联系现实进行对比)4、正反对比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例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
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
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
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
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
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5、例后设问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例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
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大和创新精神。
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6、化用事例即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运用到议论的行文中。
这样的前提是,所选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
例如: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
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
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样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作了民族的魂。
这两段文字分别化用了四个和两个事例,都没有展开,而使得整个句子紧凑、生动。
7.例后归纳即收光聚焦,点材成金。
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就会使阅卷人折服。
例如:中国有句古语:“蚌病成珠。
”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
德国诗人海涅曾发问:“诗之于人是否如珠子之于牡蛎?”而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用更鲜明的语言展示了他的理解:珠子是牡蛎体内生病的产物,而作家的文笔同是作者内心深处沉痛感情的流露。
失恋的痛苦催生了歌德的千古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玛丽〃居里远走他乡,发愤攻读,矢志成才,一生两次荣获诺贝尔奖。
中国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可见痛苦之中不仅有快乐,而且有创造。
8.一线串珠,高度凝练。
即把很多具有共同主题思想的事例高度锤炼,使之成为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或排比段,凭句子结构的整齐、事例的丰富去征服阅卷老师。
例如: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用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
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
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事例,使事例由前面的句子一线贯穿。
又如: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
是的,选择可能平凡而又朴实,但其意义却伟大而又深远。
正是这一次次心灵的选择洗掉了人类这个物种因物欲而蒙上的恶名,铸就了你坚韧而又脱俗的性格,塑造了你高贵而又圣洁的灵魂,堆砌了你生命的一段段高度!内涵丰富,各方举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为后面的议论张本。
再如: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们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那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旧迹,让余秋雨领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带我一路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那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炷沉香,在香烟缭绕中把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在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把几位作家的事例紧凑凝练地排列在一起,表达出选择文学的情蕴。
9.组例成排比段。
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所选的材料进行锤炼、归纳,再稍加调整,组成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段。
例如: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
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
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镌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臵,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无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治病如此,治国亦然。
如果唐王朝能够防微杜渐,便不必到“安史之乱”之后再去挽回每况愈下的大唐盛世。
如果清政府当初能将鸦片拒之于国门外,就不必靠虎门销烟来挽救微弱的民族。
如果国民政府能够及时一致对外,就不必用无数人的血泪来换取八年抗战之后辛酸的举国欢庆。
如果“文革”能及时得以制止,便不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们才看见中华这条腾飞的巨龙。
如果……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未雨绸缪,少一点亡羊补牢,那我们就可以少历经一些离乡背井后的悲欢离合,少看到一些民生凋敝后的拨乱反正;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未雨绸缪,少一点亡羊补牢,那我们就可以少看到一些战天斗地后的退耕还林,少看到一些垮堤后的洪水泛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曲突徙薪”,少一点亡羊补牢,那我们就可以少看到一些火灾后的抢险救灾,少看到一些乱砍乱伐后的水土流失;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防微杜渐,少一点事后诸葛,就可以少看到一些锒铛入狱后的痛心疾首,少看到一些东窗事发后的后悔莫及。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已向我们证实了事后挽救、事中制止、事前预防孰优孰劣。
(《未雨绸缪与亡羊补牢》)10.由点到面,层次分明。
在引用事例时,可先比较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
例如: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