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教学课件2
合集下载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课件 (共113张PPT)

导 读出每首诗歌独特的感情基调和意蕴。
《十五从军征》要读出失望、哀伤的感情。
课文细读品味
1.怎么理解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八十”相对照,突出了老兵“从军征”的时
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 直未能回来,突出了兵役的繁重。一个“始”字,也表明 老兵盼归家已久。
课文细读品味
2. “家中有阿谁?”主人公为什么这样追问呢?
“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聚焦点——家。几十年 过去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 幸中之万幸了。
课文细读品味
3.“‘遥看是君家,……井上生旅葵。”这几句描写了哪些意 象?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意象:松柏、冢、兔、雉、中庭、旅谷、井、旅葵。 作用:描写出荒凉的景象,烘托人物悲凉的心境。 满眼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哀景写哀情,揭露了封建 社会残酷的战祸和人民被统治者奴役的痛苦。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 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 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 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开头两句描写边塞风狂雪早的气候特征。“卷”“折” 形容风势之猛;“即”表明冬天来得格外早,流露出作者 的惊奇之情;“飞”字勾画出雪花漫天飞舞的景象。
课文细读品味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 成为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写雪后美景,以春景比冬景,以春
花喻冬雪,新奇贴切,写出了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表现 了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情怀。文言知识积累 Nhomakorabea通
《古代诗词曲五首》课件

第四首诗词曲的艺术手法与特色
总结词
叙事技巧、人物塑造、语言风格、文化内涵
详细描述
这首诗词曲在叙事技巧上表现出色,成功塑 造了各种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独特,同时蕴 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读者领略到传统文
化的魅力。
第五首诗词曲的艺术手法与特色
总结词
意象叠加、情感渲染、修辞手法、思想深度
详细描述
这首诗词曲通过多个意象的叠加,强化了情感渲染,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深刻 的思想深度,使读者在欣赏艺术美感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启迪。
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影响
古代诗词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这些 思想对古代文人的创作思维和审美观 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
古代诗词曲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使得古代文 学艺术得以不断发展。
02
五首诗词曲的作者介绍
作者一介绍
总结词
文学巨匠,开创一代文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精练 ,深受后世喜爱。他的创作涵盖了散文、诗歌、词等多个领域,对后世文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二介绍
总结词
才华横溢,诗风清新
详细描述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作而著名。他的诗歌多 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第五首诗词曲的影响与价值
总结词
这首诗词曲以其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详细描述
这首诗词曲的价值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以及它对读者心灵的触动和 启迪。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 词曲以其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曲五首》课件(第2课时)-九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原已非我所有了。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 滚流”, 运用设问, 自问自答, 这个问句意味深长。 这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连绵不尽的样子。
精读课文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 千军万马。
年少万兜鍪,
占据。
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
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指曹操与刘备。
曹操率大军南下, 见孙权的军队军容 整肃, 感叹道: “生子当如孙仲 谋。 ”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在北固楼上, 满眼都是美 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 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不知道, 年代太长了。 只有这无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 占据东南一方, 坚持 抗战, 没有停止。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 只有曹操 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 ”
精读课文
“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 请结合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
词人登上北固楼, 遥望故国神州, 满眼风光之中自 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 所以是实景描写。 同时, 词人 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 悠悠岁月, 犹如奔流的长河, 淹没了历史的风云, 所以此句又暗指 时间的流逝, 也是虚写。
返回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
93年版)。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 , 但长期遭冷落, 宋
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绍兴府知府兼浙东安抚
使。 次年三月 , 65岁的辛弃疾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 镇江, 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当
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连绵不尽的样子。
精读课文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 千军万马。
年少万兜鍪,
占据。
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
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指曹操与刘备。
曹操率大军南下, 见孙权的军队军容 整肃, 感叹道: “生子当如孙仲 谋。 ”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在北固楼上, 满眼都是美 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 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不知道, 年代太长了。 只有这无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 占据东南一方, 坚持 抗战, 没有停止。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 只有曹操 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 ”
精读课文
“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 请结合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
词人登上北固楼, 遥望故国神州, 满眼风光之中自 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 所以是实景描写。 同时, 词人 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 悠悠岁月, 犹如奔流的长河, 淹没了历史的风云, 所以此句又暗指 时间的流逝, 也是虚写。
返回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
93年版)。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 , 但长期遭冷落, 宋
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绍兴府知府兼浙东安抚
使。 次年三月 , 65岁的辛弃疾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 镇江, 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当
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
人教部编版《诗词曲五首》_优质课件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诗词曲 五首》 _优质 课件1- 课件分 析下载
《诗词曲五首》教学-九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背景材料
唐代天宝年间, 李唐王朝在西北战事不断, 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 寻求个人发展。 天宝十三年(754), 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此时, 他的同僚武判官要回京述职, 诗人便在 军帐中设宴为武判官送行, 于是有了这首咏雪送 人的名作。 这首诗可以说是唐代中期边塞诗的代 表作。
整体感知
写作特色
1.以第一人称叙述所见所感。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尽情渲染了老翁的不
幸遭遇及其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 2.注重环境描写。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 旅葵”等环境描写,将老翁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出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 江陵(今湖北荆州) 人, 唐代诗人, 与高适并称“高岑”。 曾任 嘉州刺史, 世称“岑嘉州”。 由于从军西域多 年, 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 岑参善于描绘异 域风光和战争景象。 其诗气势豪迈, 情辞慷慨, 语言变化自如。 代表作有《逢入京使》《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等。
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 前十句从不同侧 面写雪, 后八句写送别。 全诗以“雪” 为线索, 以雪景衬托送别, 送别中又 描写雪景, 情景交融。 诗在咏雪景的 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 还传 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 意境鲜明壮 伟,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 号稼 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词人, 豪 放派代表词人之一。 其词题材广泛, 风格多样, 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 倾诉壮志 难酬的悲愤, 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进 行揭露和批判。 著有《稼轩长短句》。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2张ppt)

——《诗词曲五首》群文阅读
第二课时
目录
分
诵
类
读 诗
第 二
剖 析
第 一 部
词 话
部 分
觅 规
分战
律
争
比
较
第 三
阅 读
部 分
潜 思
索
知
人
论
第世
四 部
巧
分创
作
诵
壹 读
诗 词
话
战
争
印
诗词中的战争百态
五首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战争 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人词人们以不同的
视角表达着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和认识。
请同学们结合诗词内容,思考你从中读
相同点:词和曲都是长短句,都是按歌唱的需要做 出的,它们性质是相同的,都属于音乐文学。
不同点:①词不可以随意增减字数,曲则可在规 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 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②在用韵上,词韵比曲韵的规定来得严格。 ③词的用词较为典雅,曲则可雅可俗。
初读诗歌明体裁
五首诗的体裁,按顺序依次是: 乐府诗 歌行体 宋词 律诗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课 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
堂
——第六单元导读
总
结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标志着我
课 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我们要想记住这些瑰
后 宝,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吟诵,去领会诗歌的优
作 美意境,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业
同学们,课后熟练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初中九年级语文
心忧家国 ,且战且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 恐,零丁洋成为元兵的俘虏自此我
第二课时
目录
分
诵
类
读 诗
第 二
剖 析
第 一 部
词 话
部 分
觅 规
分战
律
争
比
较
第 三
阅 读
部 分
潜 思
索
知
人
论
第世
四 部
巧
分创
作
诵
壹 读
诗 词
话
战
争
印
诗词中的战争百态
五首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战争 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人词人们以不同的
视角表达着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和认识。
请同学们结合诗词内容,思考你从中读
相同点:词和曲都是长短句,都是按歌唱的需要做 出的,它们性质是相同的,都属于音乐文学。
不同点:①词不可以随意增减字数,曲则可在规 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 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②在用韵上,词韵比曲韵的规定来得严格。 ③词的用词较为典雅,曲则可雅可俗。
初读诗歌明体裁
五首诗的体裁,按顺序依次是: 乐府诗 歌行体 宋词 律诗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课 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
堂
——第六单元导读
总
结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标志着我
课 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我们要想记住这些瑰
后 宝,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吟诵,去领会诗歌的优
作 美意境,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业
同学们,课后熟练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初中九年级语文
心忧家国 ,且战且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 恐,零丁洋成为元兵的俘虏自此我
《诗词曲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舂谷 yí 饴
lěi lěi 累累 zhì 雉
ɡēnɡ 羹饭
1.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半路上遇到 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且看远处, 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摘些野谷舂米做饭, 摘下葵叶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与谁一起 分享。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水洒落在衣服上。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 等描写手法,表现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境遇。
诗歌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以哀景写哀情,体现了汉乐 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总写:十五从军 八十得归。
十 五
远望:
松柏冢累累。
从 近看: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
Hale Waihona Puke 军 征处境: 羹饭熟
饴阿谁。
心情: 东向看
泪沾衣。
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 和“行”的颇多,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 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行”是乐曲的意思。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为南朝鲍照独创。起初,歌行 体模拟两汉乐府,并自创格调,多为七言,也有五言、杂言, 可兼用长短句,形式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用于歌唱。
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 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说说其返 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返乡经历:
lěi lěi 累累 zhì 雉
ɡēnɡ 羹饭
1.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半路上遇到 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且看远处, 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摘些野谷舂米做饭, 摘下葵叶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与谁一起 分享。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水洒落在衣服上。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 等描写手法,表现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境遇。
诗歌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以哀景写哀情,体现了汉乐 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总写:十五从军 八十得归。
十 五
远望:
松柏冢累累。
从 近看: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
Hale Waihona Puke 军 征处境: 羹饭熟
饴阿谁。
心情: 东向看
泪沾衣。
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 和“行”的颇多,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 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行”是乐曲的意思。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为南朝鲍照独创。起初,歌行 体模拟两汉乐府,并自创格调,多为七言,也有五言、杂言, 可兼用长短句,形式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用于歌唱。
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 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说说其返 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返乡经历:
《诗词曲五首》优秀课件 实用PPT

合作探究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整首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 是从老兵回乡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 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 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课堂小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 ,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通过叙述了 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离世,田园 故宅已成废墟,自己亦无家可归,暴露了封 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 酷奴役和迫害,也反映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 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背景资料
《十五从军征》是汉魏战乱之际的 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 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 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 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 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字音字形
冢(zhǒng) 雉(zhì) 舂(chōng) 饴(yí)
窦(dòu) 葵(kuí) 羹(gēng)
从“始”字可看出老兵从军历程之 长,盼家之心已久。
合作探究
老兵在回家路上的心情怎样?从哪里 可以看出?
老兵心情喜悦、充满期盼。
从“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可以看出。
合作探究
“松柏冢累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暗示老兵的家人都已过世,等待老 兵的,只有家败人亡的景象。以哀景写 哀情,与下文相呼应。
疏通文意
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
折断,刮倒
帐幕,帐篷 皮衣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
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拉开 铁制的铠甲 穿
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诗词曲五首》优秀PPT_人教部编版诗词曲五首优秀课件PPT2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1、年少时因科举步入仕途。
2、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 兵抗元,已度过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
《 诗词曲 五首》 优秀PPT _人教 部编版 诗词曲 五首优 秀课件P PT2
个人命运如风吹 雨打的浮萍,无 所依托。
惶恐滩头说惶恐,
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
的心情,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
时局的忧惧不安;
惶
恐
滩
《 诗词曲 五首》 优秀PPT _人教 部编版 诗词曲 五首优 秀课件P PT2
《 诗词曲 五首》 优秀PPT _人教 部编版 诗词曲 五首优 秀课件P PT2
零丁洋里叹零丁。
下句感慨眼前,写目前不幸被 俘的孤独处境,漂浮在零丁洋, 深感孤苦零丁。
《 诗词曲 五首》 优秀PPT _人教 部编版 诗词曲 五首优 秀课件P PT2
《 诗词曲 五首》 优秀PPT _人教 部编版 诗词曲 五首优 秀课件P PT2
留人 尾
取
生
联 :
丹自
心古
照 谁 慷慨表明了诗
汗无 青死 !,
人为国献身的 自豪,充分体 现了他的民族 气节。
《 诗词曲 五首》 优秀PPT _人教 部编版 诗词曲 五首优 秀课件P PT2
《 诗词曲 五首》 优秀PPT _人教 部编版 诗词曲 五首优 秀课件P PT2
《 诗词曲 五首》 优秀PPT _人教 部编版 诗词曲 五首优 秀课件P PT2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词曲五首》课件

形式多样:诗词曲五首包括五言 诗、七言诗、词、曲等多种形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情感丰富:表达诗人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感悟和情感
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景物、人物、 事件等,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诗词曲意境分析
诗词曲五首:《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意境: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等手段,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 趣 特点: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意境深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适当停顿,留给观众思考时间
演示者形象塑造
语言表达:使用清晰、准确、 生动的语言,表达诗词曲的 内涵和情感
着装得体:选择与主题相符 的服装,展现专业形象
肢体语言:运用适当的肢体 语言,增强演示的感染力
互动交流:与观众进行互动, 增加演示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体、黑体等
标题大小:根 据PPT页面大 小和标题内容, 选择合适的字
体大小
标题颜色:选 择与PPT背景 色相协调的颜 色,如黑色、
白色等
标题位置:将 标题放在PPT 页面的中心位 置,确保观众 一眼就能看到
背景图片选择
选择与诗词曲主题相关的图片,如山水、花鸟、人物等 选择具有古典韵味的图片,如古风、水墨画等 选择高清、无水印的图片,保证课件的视觉效果 选择与课件内容相匹配的图片,如诗词曲的意境、情感等
《宋词》:宋代文人创作的 一种文体,以苏轼、辛弃疾 为代表,具有婉约、豪放两 种风格
作者介绍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字稼轩,号稼轩居士。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 汤显祖: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若士。
《诗词曲五首》ppt部编版2

·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完成 “掣”字用得十分准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二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天宝十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此诗。
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 ·时过黄昏,纷纷大雪积满军营门,红旗冻僵在劲风中不再飘动。
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物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 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物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 诗中的风雪有什么特点?
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诗临中别 的之风时雪、有送什别么之特后点的?雪戍景】 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或对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物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
战争的厌恶之情。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掣”字用得十分准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时过黄昏,纷纷大雪积满军营门,红旗冻僵在劲风中不再飘动。
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 忧。 从辕门一直送到 轮台东门,表现出诗人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不见”和一个“空” 字,传达出诗人因朋友 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 怅之情。
陆 内容解析 3.诗中的风雪有什么特点? 白雪:奇丽 苦寒
柒 主旨探究
这首七言古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 着笔,通过对特殊环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雪 中送友的深挚情感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 惆怅之情,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 气概和壮烈情怀。
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二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天宝十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此诗。
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 ·时过黄昏,纷纷大雪积满军营门,红旗冻僵在劲风中不再飘动。
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物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 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物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 诗中的风雪有什么特点?
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诗临中别 的之风时雪、有送什别么之特后点的?雪戍景】 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或对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物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
战争的厌恶之情。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掣”字用得十分准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时过黄昏,纷纷大雪积满军营门,红旗冻僵在劲风中不再飘动。
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 忧。 从辕门一直送到 轮台东门,表现出诗人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不见”和一个“空” 字,传达出诗人因朋友 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 怅之情。
陆 内容解析 3.诗中的风雪有什么特点? 白雪:奇丽 苦寒
柒 主旨探究
这首七言古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 着笔,通过对特殊环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雪 中送友的深挚情感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 惆怅之情,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 气概和壮烈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13
唐朝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 “小李杜”。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 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 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 称“杜舍人”。为人刚直, 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 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 方面的成就,诗、赋、古 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 绝,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
16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17
赤壁
折戟沈沙①铁未销, 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
15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 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 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 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 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 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 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 子兵法》十三篇。有《樊 川文集》。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
“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和乡土风味。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2
刘禹锡( 772 ~ 842 )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 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贞元 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 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 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 朗州司马。
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 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 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 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 痛怅惘之意。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10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5
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 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 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 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 酬答他。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 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 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 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 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感叹遭际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8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7
辛酸怅惘 诗 歌 赏 析
诗词曲五首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1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
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 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 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 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 (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 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 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意志坚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 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 歌 赏 析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 来振奋精神吧!
襟怀豁达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9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 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 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 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 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 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11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3
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 和州刺史。大和元年( 827 ),回 洛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 成元年( 836 ),改任太子宾客, 分司东都。会昌元年( 841 ),加 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 刘尚书。临终前撰《子刘子自 传》。 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唐宋 两代对其诗文评价甚高,可见刘 禹锡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有 着重要的地位。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比喻
富有哲理
辛酸、愤懑
悲痛、怅惘
豁达、进取 积极、昂扬
乐辛 观酸 愤 懑 、 坚 定
12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 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 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 信念和乐观精神。
-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 所有 4
资料: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 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 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 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惜惺惺。白居 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 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 禹锡因写此诗回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