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专项复习教案32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复习学案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三政治复习学案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命题规律及备考导向】1.本课近年来重点考查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及其根本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等考点,多以名言、古句形式考查选择题。

2.2015年备考要注意:(1)在备考过程中要突出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个主干知识的把握。

(2)要注意搜集一些有关古今中外哲学家的名言或者古诗词、漫画加深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及其历史发展形态的理解。

【知识清单】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学习重点、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形态的判断。

【学习方法】学讲方式、探究训练【学习过程】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 (1)两种表述方式:①的关系问题。

②的关系问题。

(2)两方面内容:①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②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1)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从哲学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怎么样(1) 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 内容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凡肯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可知论;凡否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不可知论。

[易混易错]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它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

[经典例题] (2013·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案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案

政治作业设计双向细目标
题号题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试题层级知识点
认知层级
获取和
解读信

调动和
运用知

描述和
阐释事

论证和
探讨问

政治
认同
科学
精神
法治
意识
公共
参与








性了







1 选


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的对立
√√√√√
2 选


唯物主义及其形

√√√√√
3 选


唯心主义及其形

√√√√√
板书设计(知识点与答题技法匹配图)
知识点(知识结构图)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选择题答题技法
1.审题:初读材料,
审题目选项,明确考

2.根据考点,带着问
题,再读材料提取整
合信息,画出关键词

3.结合所学知识选择
调用与材料信息相匹
配的知识点,分析选

4.得出正确答案。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教案
【摘要】高中政治阶段正是整个学习生涯中的紧张时刻,复习,做题也随之更加繁多。

高三政治教案栏目小编为您编辑了大量资源,此文:“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教案”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教案
一、高考考点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福建省莆田市第十八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科目: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课题: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哲学学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哲学学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哲学学案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习要求:1.按考点要求自主、全面复习知识点内容,特别注意巩固基础知识记忆;2.自主、独立、认真完成巩固练习,对照参考答案订正练习中的错误,补充解答残缺部分,及时记录练习失误中的知识残缺与思维缺失,并进行必要的自我反思与总结。

3.答案一律填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按要求及时上交备查。

考点要求: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4.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唯心主义包括和两种基本形态。

3.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看,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以下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属于这类问题的是A.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率的关系 B.改革管理体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C.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从学习行为与心理的实际确定学习计划4.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中,名与实、形与神、心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A.哲学基本问题的体现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物质与运动关系的体现 D.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能动性关系的体现5.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6.甲说:“我在故我思。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第二《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班级姓名一、考点知识填空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B)(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是本原,先有后有,决定。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

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是本原,依赖于,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决定。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和。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的不同回答。

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

(2)和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二、知识疑点解析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不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吗?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就是错误的,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堂演练(一)判断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百舸争流的思想》的内涵和意义;2.掌握《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示;3.培养学生勇于迎接挑战和逆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百舸争流的思想》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概念和起源;2.《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示;3.学习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积极心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教案开始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书写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概念和起源。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思想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3. 学习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将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进一步理解《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示。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对于这些案例的看法和思考。

4. 学习方法指导(15分钟)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竞争中保持积极心态。

例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等。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

5.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教师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勇于面对挑战和逆境。

四、学习评价1. 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在课后,通过思考和整理自己对于《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理解,写一篇个人观后感,表达自己对这个思想的认识和感悟。

2. 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组成小组,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通过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理解。

同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课后拓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和拓展对《百舸争流的思想》的认识。

并在下节课开始前,准备一份关于《百舸争流的思想》的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2. 使学生理解各种思想流派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思想文化的包容性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以及其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2.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及其对环境保护和人生哲学的影响。

3. 法家思想:法治国家、纪律严明等观念,以及其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4. 墨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原则,及其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和平中的意义。

5. 其他思想流派:如名家、杂家、阴阳家等,及其独特的观点和贡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各种思想流派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思想流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思想流派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古代思想家的辩论场景,让学生体验思想碰撞的乐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思想流派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儒家思想:阐述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3. 讲解道家思想:解释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

4. 讲解法家思想:介绍法治国家、纪律严明等观念。

5. 讲解墨家思想:阐述兼爱、非攻、节用等原则。

6.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讨论等环节,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与拓展:概括各种思想流派的特点,提出思考题,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各种思想流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对思想流派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4. 期中考试:设置有关思想流派的试题,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精选涉及思想流派的教材,如《中国古代思想史》、《诸子百家》等。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论语》、《道德经》等。

XX届高考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XX届高考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XX届高考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专项复习教案XX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提示】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是哲学中两大基本派别之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形态基本观点合理性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经典观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知识学习】XX届 高三政治复习哲学学案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知识学习】XX届 高三政治复习哲学学案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XX届高三政治复习哲学学案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XX届高三政治复习哲学学案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习要求:.按考点要求自主、全面复习知识点内容,特别注意巩固基础知识记忆;2.自主、独立、认真完成巩固练习,对照参考答案订正练习中的错误,补充解答残缺部分,及时记录练习失误中的知识残缺与思维缺失,并进行必要的自我反思与总结。

3.答案一律填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按要求及时上交备查。

考点要求:.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4.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唯心主义包括和两种基本形态。

3.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看,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以下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属于这类问题的是A.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率的关系B.改革管理体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c.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D.从学习行为与心理的实际确定学习计划4.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中,名与实、形与神、心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A.哲学基本问题的体现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物质与运动关系的体现D.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能动性关系的体现5.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6.甲说:“我在故我思。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教学案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教学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0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案二十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日期:2008.8.15一、高考考点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考点梳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是什么?_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即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标准。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___________。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___________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_____________;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_____________。

三、知识框架四、易错易混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五、课堂训练(一)单项选择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①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③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④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D.①②③④3.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①是否信仰宗教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③对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A.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①③④5.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 B.可知论C.不可知论D.二元论6.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二)简析题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留意过这些场景: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他只有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身材,不同体形裁减和缝制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大方,否则,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随意剪裁,是注定要失败的;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土地的水、肥等情况和不同庄稼的生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否则就不能获得好的收成;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否则必定害人坏事;学习中,只有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来选择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成效,若一味仿效,必将一事无成……(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2)这一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六、反思质疑0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案二十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日期:2008.8.15一、高考考点1、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2、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二、考点梳理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认为,是本原,先有后有,决定。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32 百舸争流的思想(学生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32 百舸争流的思想(学生版)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32 百舸争流的思想(学生版)【课标考纲解读】【高考复习策略】该讲主要以“哲学的派别”为主线,立足哲学的基本派别,分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基本特征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从整个教材来看,此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只有明确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才能合理地认识唯物论、辩证法与唯物史观。

在复习本单元过程中把握唯物主义派别与唯物论的联系,唯物主义基本派别与辩证法的联系,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唯物史观的联系。

本部分在高考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般会结合中外哲学家的著名论断、古今俗语、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等为内容,考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考察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及其区别。

所以在复习中,要结合名人名言、古诗词、漫画及古代哲学家关于形与神、心与物、知与行、理与气等观点,加深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各自形态的理解;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主干知识梳理】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

【易错提醒】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______标准。

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积极意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______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②缺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积极意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______,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 2.1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2.1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教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六课时)◇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讲解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讲解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根本问题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根本问题及其根本内容。

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3、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及其重要性〔二〕能力目标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哲学开展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世界观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坚持唯物主义,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二、学习重点难点哲学的根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探究点一哲学的根本问题【聚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1〕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生活中的哲学案例】拍脑袋就决策,是不少地方的一个通病并且是一个老毛病,尤其是在城市建设中,这几年更是愈演愈烈,以至于在城市工程在一些官员手中成了孩子的积木,想怎么搭就怎么搭。

刚搭好又要推到,弄得城市像个永不竣工的大工地。

而多少资金就在这大拆大建的怪圈中变成了一堆堆“建筑垃圾〞。

〔2〕从哲学根本问题角度请你谈谈对“拍脑袋〞决策的认识。

【误区警示】误区1:哲学根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误区2:一切唯心主义者都属于不可知论。

探究点二: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成为哲学根本问题的原因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比方学生学习必须处理好方案与学习实际的关系;企业经营必须处理好经营策略与经济形势的关系;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的关系。

〔1〕这些关系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2〕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何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误区警示】误区1:对哲学根本问题的不同答复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根底。

误区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实践活动首先解决的问题。

高二政治: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设计)

高中政治标准教材高二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设计)Studying politics can make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earlier and have more goalsto strive for.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高二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设计)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温故知新】高考资源网,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哲学的含义?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高考资源网,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注意:并非凡是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基本形态?)3、哲学的两个对子:【温馨提示】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

一、互动探究: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届高考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专项复习教案32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纲考点解读】明确考纲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示与建议: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备考指要本部分在高考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般会结合中外哲学家的著名论断、古今俗语、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等为内容,考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考察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及其区别。

【考点精讲精析】考点2百舸争流的思想一、知识梳理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第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正是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第二是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凡肯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可知论;凡否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而少数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易混易错点】①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②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整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其观点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同时它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因而具有局限性。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知识拓展1】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比较比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特别是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在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局限性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行。

在社会历史领域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表现为唯心主义历史观。

联系①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

②从外延上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特别提示】不能认为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

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知识拓展2】唯物主义的常见观点基本形态常见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⑤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⑥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③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6.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7.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易混易错点】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关系。

典型代表基本观点(不同点)相同点主观唯心主义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③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④王守仁:心外无物⑤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⑦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⑧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⑨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在先,物质在后,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①柏拉图:理念论②黑格尔:绝对精神③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④朱熹:理生万物,理在气先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二、典型例题1.(XX山东卷)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以儿歌歌词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知识。

歌词的改动反映了“星辰闪耀”“常春藤缠绕”是上帝还是科学,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A2.(XX江苏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存在根本上的差异,唯心主义者都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A和B分别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主张,D为不可知论,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3.(XX广东单科)“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与此哲理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地之心也【解析】“道”本指人行走的道路,后引申为道理、过程、规律。

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之道。

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选c。

A属于形而上学观点,B 和D为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4.(XX全国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

“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是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A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B项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cD 三项均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B项。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