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运用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S
(2)当S=2时,y=100 =50, 2
所以当面条粗2 mm2时,面条的总长度为50 m.
4.你吃过拉面吗?实际上在做拉面的过程中就渗透着数学知识: 一定体积的面团做成拉面,面条的总长度y(m)是面条的粗细 (横截面积)S(mm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1)写出y(m)与S(mm2)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面条粗2 mm2时,面条的总长度是多少米?
∴y= 240 x
(2)
根据题意,若x=10,则y=
240 10
=24,
∴长为24 m
(3) 根据题意可得 240 ≤20,解得x≥12, x
∴宽至少为12 m
2.打字员要完成一篇4 200字的文章录入工作.
(1)若平均每分钟录入60个字,则完成工作需要多少分钟?
(2)写出录入时间y(分)与录入速度x(字/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油0.1升的耗油速度行驶,可行驶700千米.
(1)求该轿车可行驶的总路程S与平均耗油量a之间的函数解析
式,(2)当平均耗油量为0.08升/千米时,该轿车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解:(1)把 a=0.1,S=700 代入
S= k 中,得 k=70,∴S= 70
a
a
(2) 把a=0.08代入 S= 70 得
(2) 不能
理由:晚上20:00到第二天早上
7:00共有11小时,
把x=11 代入 y= 225 , 得 y= 225 >20
x
11
∴不能
二、过关检测
第1关
7.将油箱注满k升油后,轿车可行驶的总路程S(单位:千米)与
平均耗油量a(单位:升/千米)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S=k (k是常
a
数,k≠0).若某轿车油箱注满油后,以平均耗 油量为每千米耗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看到函数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我认为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他们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相当顺利。我看到了他们积极思考、互相交流的场景,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还不够理解。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几何问题,如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
3.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密度与体积的关系等。
4.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函数图像、单调性、奇偶性等,并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练习题:完成教材课后练习第1、2、3题,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压轴专题:反比例函数综合(四)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压轴专题:反比例函数综合(四)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期末复习压轴专题:反比例函数综合(四)1.如图,点A 是反比例图数y =(x <0)图象上一点,AC ⊥x 轴于点C ,与反比例函数y =(x <0)图象交于点B ,AB =2BC ,连接OA 、OB ,若△OAB 的面积为2,则m +n =( )A .﹣3B .﹣4C .﹣6D .﹣82.如图,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象上,连结OA ,AB ,以OA ,AB 为边作▱OABC ,若点C 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象上,此时▱OABC 的面积是( )A .3B .C .2D .6 3.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1=和y 2=(k 1<k 2)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直线AB ∥x 轴,并分别交两条曲于A 、B 两点,若S △AOB =3,则k 2﹣k 1的值是( )A.8 B.6 C.4 D.24.如图,曲线C2是双曲线C1:y=(x>0)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45°得到的图形,P是曲线C2上任意一点,点A在直线l:y=x上,且PA=PO,则△POA的面积等于()A.B.6 C.3 D.125.如图,A、B是双曲线y=(k>0)上的点,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a、3a,线段AB的延长线交x轴于点C,若S△AOC=3.则k的值为()A.2 B.1.5 C.4 D.6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k≠0)经过▱ABCD的顶点B、D,点A 的坐标为(0,﹣1),AB∥x轴,CD经过点(0,2),▱ABCD的面积是18,则点D的坐标是()A.(﹣2,2)B.(3,2)C.(﹣3,2)D.(﹣6,1)7.已知:如图四边形OACB是菱形,OB在X轴的正半轴上,sin∠AOB=.反比例函数y=,则k=()=在第一象限图象经过点A,与BC交于点F.S△AOFA.15 B.13 C.12 D.58.正方形ABCD的顶点A(2,2),B(﹣2,2),C(﹣2,﹣2),反比例函数y=与y =﹣的图象均与正方形ABCD的边相交,如图,则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2 B.4 C.8 D.6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点C在线段AB 上,点D在AB的右侧,△OAB和△B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B=∠BCD=90°,若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D,则△OAB与△BCD的面积之差为()A.12 B.6 C.3 D.210.双曲线与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A.1 B.2 C.3 D.411.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对角线的交点M,分别与AB、BC 相交于点D、E.若四边形ODBE的面积为6,则k的值为()A.1 B.2 C.3 D.412.如图,梯形AOBC的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OA∥BC,上底边OA在直线y=x 上,下底边BC交x轴于E(2,0),则四边形AOEC的面积为()A.3 B.C.﹣1 D.+113.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B∥x轴,AD∥y轴,顶点A在双曲线y=上,边CD,BC分别交双曲线于E,F,线段AB,CD分别交y轴于G,H,且线段AE恰好经过原点,下列结论:=,其中①E是CD中点:②点F坐标为(,);③△AEF是直角三角形;④S△AEF 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B分别在y轴、x轴的正半轴上.△AOB的两条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且点P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PA,PB的延长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C,D,连结CD.则△OCD的面积是()A.8 B.8C.16 D.1615.如图,平行四边形AOBC中,对角线交于点E,双曲线y=(k>0)经过A、E两点,若平行四边形AOBC的面积为12,则k的值是()A.2 B.4 C.6 D.816.如图,△AOB的内心在x轴上,顶点A在函数y=(k1>0,x>0)的图象上,顶点B在函数y=(k2<0,x>0)的图象上,若△AOB的面积为4,则k1•k2的值为()A.﹣8 B.﹣12 C.﹣14 D.﹣1617.如图,已知三角形的顶点C在反比例函数y=位于第一象限的图象上,顶点A在x的负半轴上,顶点B在反比例函数y=(k≠0)位于第四象限的图象上,BC边与x轴交于点D,CD=2BD,AC边与y轴交于点E,AE=CE,若△ABD面积为,则k=()A.﹣4 B.﹣C.﹣2D.318.如图:A,B是函数y=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点对称的任意两点,AC垂直于x轴于点C,BD垂直于x轴于点D,设四边形ADBC的面积为S,则()A.S=2 B.2<S<4 C.S=4 D.S>419.如图,已知点A(m,m+3),点B(n,n﹣3)是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的两点,连接AB.将直线AB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直线l,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C,则△ABC的面积为()A.B.6 C.D.920.如图,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A在x轴上,且∠AOC=60°,反比例函数y=(k >0)在第一象限内过点C,且与AB交于点E.若E为AB的中点,且S=8,则OC△OCE 的长为()A.8 B.4 C.D.参考答案1.解:设B(a,),A(a,)∵AB=2BC,∴=,∴m=3n,∵△OAB的面积为2,∴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AOC的面积为﹣,△BOC的面积为﹣,∴△AOB的面积为﹣+=2,∴n﹣m=4,∴n﹣3n=4,∴n=﹣2,∴m=﹣6,∴m+n=﹣8故选:D.2.解:如图,连接AC,BO交于点E,作AG⊥x轴,CF⊥x轴,设点A(a,﹣),点C(m,)(a<0,m>0)∵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AC与BO互相平分∴点E()∵点O坐标(0,0)∴点B[(a+m),(﹣)]∵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a=﹣2m,a=m(不合题意舍去)∴点A(﹣2m,)∴S△AOC=()(m+2m)﹣﹣1=∴▱OABC的面积=2×S△AOC=3故选:A.3.解:由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S△BOC=S△AOC=∵S△BOC ﹣S△AOC=S△AOB=3∴﹣=3∴k2﹣k1=6故选:B.4.解:如图,将C2及直线y=x绕点O逆时针旋转45°,则得到双曲线C3,直线l与y轴重合.双曲线C3,的解析式为y=﹣过点P作PB⊥y轴于点B∵PA=PO∴B为OA中点.∴S△PAB =S△POB由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性质,S△POB=3∴△POA的面积是6故选:B.5.解:如图,分别过点A、B作AF⊥y轴于点F,AD⊥x轴于点D,BG⊥y轴于点G,BE⊥x 轴于点E,∵k>0,点A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S△AOD =S△AOF=|k|,∵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a、3a,∴AD=3BE,∴点B是AC的三等分点,∴DE=2a,CE=a,∴S△AOC =S梯形ACOF﹣S△AOF=(OE+CE+AF)×OF﹣|k|=×5a×﹣|k|=3,解得k=1.5.故选:B.6.解:如图,∵点A的坐标为(0,﹣1),AB∥x轴,反比例函数y=(k≠0)经过▱ABCD 的顶点B,∴点B的坐标为(﹣k,﹣1),即AB=﹣k,又∵点E(0,2),∴AE=2+1=3,又∵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8,∴AB×AE=18,∴﹣k×3=18,∴k=﹣6,∴y=﹣,∵CD经过点(0,2),∴令y=2,可得x=﹣3,∴点D的坐标为(﹣3,2),故选:C.7.解:过点A作AM⊥x轴于点M,如图所示.设OA=a=OB,则在Rt△OAM中,∠AMO=90°,OA=a,sin∠AOB=,∴AM=OA•sin∠AOB=a,OM=a,∴点A的坐标为(a,a).=,∵四边形OACB是菱形,S△AOF∴OB×AM=,即×a×a=39,解得a=±,而a>0,∴a=,即A(,6),∵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k=×6=15.故选:A.8.解:根据对称性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4×4=8,故选:C.9.解:∵△OAB和△B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AB,CD=BC.设OA=a,CD=b,则点D的坐标为(a+b,a﹣b),∵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点D,∴(a+b)(a﹣b)=a2﹣b2=6,∴△OAB与△BCD的面积之差=a2﹣b2=×6=3.故选:C.10.解: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AB∥y轴,∴AC⊥x轴,BC⊥x轴.∵点A在双曲线y=的图象上,∴△AOC的面积=×5=.点B在双曲线y=的图象上,∴△COB的面积=×3=.∴△AOB的面积=△AOC的面积﹣△COB的面积=﹣=1.故选:A.11.解:由题意得:E、M、D位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S△OCE =,S△OAD=,过点M作MG⊥y轴于点G,作MN⊥x轴于点N,则S□ONMG=|k|,又∵M为矩形ABCO对角线的交点,则S矩形ABCO=4S□ONMG=4|k|,由于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k>0,则++6=4k,k=2.故选:B.12.解:因为AO∥BC,上底边OA在直线y=x上,则可设BE的解析式为y=x+b,将E(2,0)代入上式得,b=﹣2,BE的解析式为y=x﹣2.把y=1代入y=x﹣2,得x=3,C点坐标为(3,1),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将它与y=x组成方程组得:,解得x=,x=﹣(负值舍去).代入y=x得,y=.A点坐标为(,),OA==,BC==3,∵B(0,﹣2),E(2,0),∴BE=2,∴BE边上的高为,∴梯形AOBC高为:,梯形AOBC面积为:×(3+)×=3+,△OBE的面积为:×2×2=2,则四边形AOEC的面积为3+﹣2=1+.故选:D.13.解:①∵线段AE过原点,且点A、E均在双曲线y=上,∴点A、E关于原点对称,∵正方形ABCD边长为2,∴点A的坐标为(﹣,﹣1),点E的坐标为(,1),∴AG=DH=EH=,∵CD=2,∴CE=DE=1,∴E是CD中点;故①正确;②∵CH=,∴F(,),故②正确;③∵点A的坐标为(﹣,﹣1),点E的坐标为(,1),F(,),∴AE2==5,AF2==,EF2==1,∴AE2+EF2≠AF2,∴△AEF不是直角三角形;故③不正确;=2×2﹣﹣﹣=,④∵S△AEF故④正确;故选:C.14.解:如图,作PM⊥OA于M,PN⊥OB于N,PH⊥AB于H.∴∠PMA=∠PHA=90°,∵∠PAM=∠PAH,PA=PA,∴△PAM≌△PAH(AAS),∴PM=PH,∠APM=∠APH,同理可证:△BPN≌△BPH,∴PH=PN,∠BPN=∠BPH,∴PM=PN,∵∠PMO=∠MON=∠PNO=90°,∴四边形PMON是矩形,∵PM=PN,∴可以假设P(m,m),∵P(m,m)在y=上,∴m2=16,∵m>0,∴m=4,∴P(4,4).设OA=a,OB=b,则AM=AH=4﹣a,BN=BH=4﹣b,∴AB=AH+BH=8﹣a﹣b,∵AB2=OA2+OB2,∴a2+b2=(8﹣a﹣b)2,可得ab=8a+8b﹣32,∴4a+4b﹣16=ab,∵PM∥OC,∴,∴,∴OC=,同法可得OD=,=•OC•DO=•=•=•=16.∴S△COD故选:C.15.解:过A作AD⊥OB于D,过E作EF⊥OB于F,如图,设A(x,y=),B(a,0),∵四边形AOBC为平行四边形,∴AE=BE,∴EF为△BAD的中位线,∴EF=AD=,∴DF=(a﹣x),OF=OD+DF=,∴E(,),∵E点在双曲线上,∴•=k,∴a=3x,∵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AD•OB=12,即•a=12,∴•3x=12,∴k=4.故选:B.16.解:∵△AOB的内心在x轴上,∴∠AOE=∠BOE,∴∠AOC=∠BOD,过作AC⊥y轴于C,BD⊥y轴于D,∴△ACO∽△BDO,∴=,设A(a,b),B(c,d),∴AC=a,OC=b,BD=c,OD=﹣d,∴=,∴bc=﹣ad,∴S△AOB =S梯形ACDB﹣S△AOC﹣S△BDO=(BD+AC)(OC+OD)﹣AC•OC﹣BD•OD=(a+c)(b﹣d)﹣ab+cd=4,∴bc﹣ad=8,∴bc=4,∴c=,d=,∴点B(,),∴•=k2,∴k2•ab=﹣16又∵ab=k1,∴k2•k1=﹣16.故选:D.17.解:如图,过点C,点B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EO∥CM,∴△AEO∽△ACM,∴,设AO=OM=a,OE=b,CM=2b,∴点C的坐标为(a,2b),∵顶点C 在反比例函数y =位于第一象限的图象上,∴2ab =4,即ab =2,∵CM ∥BN ,∴△CMD ∽△BND ,∴,设DN =m ,则MD =2m ,BN =b ,∴点B 的坐标为(a +3m ,﹣b ),∵顶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k ≠0)位于第四象限的图象上,∴﹣b (a +3m )=k ,∵△ABD 面积为,∴,即ab +mb =,∴mb =0.5,∴k =﹣b (a +3m )=﹣ab ﹣3mb =﹣2﹣1.5=﹣3.5,故选:B .18.解:∵A ,B 是函数y =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 对称的任意两点,且AC 垂直于x 轴于点C ,BD 垂直于x 轴于点D ,∴S △AOC =S △BOD =×2=1,假设A 点坐标为(x ,y ),则B 点坐标为(﹣x ,﹣y ),则OC =OD =x ,∴S △AOD =S △AOC =1,S △BOC =S △BOD =1,∴四边形ADBC 面积=S △AOD +S △AOC +S △BOC +S △BOD =4.故选:C .19.解:∵点A(m,m+3),点B(n,n﹣3)在反比例函数y=(k>0)第一象限的图象上,∴k=m(m+3)=n(n﹣3),即:(m+n)(m﹣n+3)=0,∵m+n>0,∴m﹣n+3=0,即:m﹣n=﹣3,过点A、B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D,∴BD=x B﹣x A=n﹣m=3,AD=y A﹣y B=m+3﹣(n﹣3)=m﹣n+6=3,又∵直线l是由直线AB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平移后点A与点D重合,因此,点D在直线l上,∴S△ACB =S△ADB=AD•BD=,故选:A.20.解:过点C作CD⊥x轴于点D,过点E作EF⊥x轴于点F,如图:∵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OC=AB,OC∥AB,∴∠EAF=∠AOC=60°,在Rt△COD中,∵∠DOC=60°,∴∠DOC=30°,设OD=t,则CD=t,OC=AB=2t,在Rt △EAF 中,∵∠EAF =60°,AE =AB =t , ∴AF =,EF =AF =t ,∵点C 与点E 都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 ∴OD ×CD =OF ×EF ,∴OF ==2t ,∴OA =2t ﹣=t ,∴S 四边形OABC =2S △OCE ,∴t ×t =2×8,∴解得:t =(舍负), ∴OC =. 故选:D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特点、性质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际问题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和性质。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和描绘。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像和动画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动画资料。

3.实际问题的案例和数据。

4.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来描述这种关系。

然后,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像的特点。

通过动画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因变量的值是如何变化的。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计算和作图来验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北师大初中数学
九年级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北师大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小明完成100m赛跑时,时间t(s)与他跑步的平均速度v()之间的关系。

:菱形的面积为48cm2,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为y(cm)与x()的关系。

:一个玻璃容器的体积为30L时,所盛液体的质量
ρ
与所盛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压力为600N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

>2=
轴、y轴分别作垂
果能够,请你求出来,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你能够求出一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吗?如果能,请你求出来,如果不能,请你说明理
、这个函数图象所反映的两个变量之间是怎样的函数关系?
、请你根据所给出的图象,举出一个合乎情理且符合图象所给情形的实际例子。

、写出你所举的例子中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是怎样的函数关系?你是怎样作出判断的?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二、1.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

选择
选择
三、解答题
9.6h将水排完。


平方单位。

,也就不能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实际上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是一个定值,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一次函数的解析
1.
3.
三、综合创新应用题
、由一个分支可知: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说教材《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北师大版9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

这一节的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课程要面向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意义。

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使学生明确函数、方程、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还渗透着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思想也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说目标“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前面几节课的综合应用。

由于函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使学生掌握生活中有一类两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①使学生能模仿“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自己提出或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引例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作业中通过编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进而努力学好数学的情感。

②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观。

③引例中让学生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献爱心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一类实际问题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这是因为:1.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它真正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对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而得到的结论。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也是学生继学习正比例函数后的又一函数类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象,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已有的正比例函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函数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需培养,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关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3.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手段,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等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板书: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等相关内容的板书。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场打折、比例尺等,引导学生关注反比例关系。

提问:这些实际问题中是否存在某种数学规律?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然后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优秀教案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优秀教案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优秀教案反思《北师大版数学九班级上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优秀教案反思》这是一篇九班级上册数学教案,老师应以学段教学目标为背景,以本章教学目标为标准来考察同学的学习状况。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了解同学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智力的参加程度和目标达到的水平,准时进行归因分析,不断乐观引导和激励。

同时利用诊断结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会依据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2.能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景导入我们都知道,气球内可以布满肯定质量的气体.假如在温度不变的状况下,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与气体体积V (m3)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想知道气球在什么条件下会爆炸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做拉面的过程中,渗透着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肯定体积的面团做成拉面,面条的总长度y(m)是面条的粗细(横截面积)S(mm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1)写出y与S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当面条的横截面积为1.6mm2时,面条的总长度是多少米?(3)要使面条的横截面积不多于1.28mm2,面条的总长度至少是多少米?解析:由题意可设y与S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kS,而P(32,4)为函数图象上一点,所以把对应的S,y的值代入函数表达式即可求出比例系数,从而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最终依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题.解:(1)由题意可设y与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S.∵点P(4,32)在图象上,32=k4,k=128.y与S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128S(S0);(2)把S=1.6代入y=128S中,得y=1281.6=80.当面条的横截面积为1.6mm2时,面条的总长度是80m;(3)把S=1.28代入y=128S,得y=100.由图象可知,要使面条的横截面积不多于1.28mm2,面条的总长度至少应为100m.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理解题意,明确基本数量关系(即题中的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模型,由此建立反比例函数,再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探究点二: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学科学问的综合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平安、快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了若干木块,构筑成一条临时近道.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是木板面积S(m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1)请直接写出这一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3)假如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大?解析:由于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是木板面积S(m2)的反比例函数,而图象经过点A,于是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进而可以进一步求解.解:(1)设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与木板面积S(m2)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p=kS(S0).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5,400),所以有k=60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p=600S(S0);(2)当S=0.2时,p=6000.2=3000,即压强是3000Pa;(3)由题意知600S6000,所以S0.1,即木板面积至少要有0.1m2.方法总结:本题渗透了物理学中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p=,当压力F肯定时,p与S成反比例.另外,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擅长发觉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三、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学科学问的综合经受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力量,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通过反比例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体验学科整合思想.“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同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娴熟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的交点 ).
做一做
1. 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用电器的电流 I(A)与
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
(1)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
图1
解:(1)因为电流I与电压U之间的关系为IR=U(U 为定值),
把图象上的点A的坐标(9,4)代入,得U=36.
36
所以蓄电池的电压U=36 V. 这一函数的表达式为: I=
将减少
48
(3)写出 t 与 Q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t= Q
9.6 m3
(4)如果准备在 5 h 内将满池水排空,那么排水速度至少为多少?
(5)已知排水管的最大排水速度为12 m3/h,那么最少多长时间可将
满池水全部排空? 4 h
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那么
(4)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对(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交流.
600
解:(1) p=
( S >0) ,p 是 S 的反比例函数.
S
(2)当 S=0.2
m2 时,p=
600
=3 000(Pa).
0.2
600
(3)当p≤6 000时,S ≥
.
R
(2)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电流不得超过10 A,
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解:(2)当I ≤10 A时,解得R ≥3.6(Ω).
所以可变电阻应不小于3.6 Ω.
2. 如图2,正比例函数
2
y=k1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相交于A,B
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 ( 3,2 3).
y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知识点】例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了若干块木块,构筑成一条临时近道.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a p 是木板面积()2mS 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1)写出这一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取值范围; (2)当木板面积为20.2m 时,压强是多少?(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 ,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大?小结:1.利用函数图象信息求函数解析式,用 方法求解.(即只要知道反比例函数中x 与y 的一对数值或图象上某一点的坐标,便可将其代入xky =,从而求得k 值,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2. 反比例函数应用应注意方程思想、不等式思想的运用。

例2、已知汽车的油箱中存20升油,油从管道以匀速x⑴写出油箱中的油都流完所需时间y (分钟)与速度x ⑵若x 的最大值为4,且要求在40分钟内把油都流完、确定x ⑶画出满足(2)的y 与x 的函数图象.小结:对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应根据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其图象位置.200400()1.5400A ,/Pap2/m S42.5 1 32 6001.5巩固练习:1.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式为I=,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变阻器上的电流I与电阻R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应是下列图象中的()例3、春季,某学校对教室采取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完后,y与x成反比例,现测得药物8min燃完,此时室内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mg,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求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m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4)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mg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min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小结:药物燃烧时与药物燃烧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函数和函数.例4、已知函数11y x=-和26yx=.(1)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2)求这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3)观察图象,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12y y>?小结: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1)两个函数解析式组成方程组(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3)解一元二次方程。

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解:80×6=480 (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 480 千米.
(2)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 v 与时间 t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解:由题意得 vt=480,
整理得 v 480 (t >0). t
新课进行时 核心知识点二 反比例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例4 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 分别为 1200 N 和 0.5 m. (1) 动力 F 与动力臂 l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当动力臂为 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新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意义理解加 深.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 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 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随堂演练
3. A、B两城市相距720千米,一列火车从A城去B城. (1) 火车的速度 v (千米/时) 和行驶的时间 t (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v___7_2t_0__. (2)若到达目的地后,按原路匀速返回,并要求 在 3 小时内回到 A 城,则返回的速度不能低 于_2_4_0_千__米__/_时___.
R
知识小结
比实 例际 函问 数题
中 的 反
过程: 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明确数学问题
注意: 实际问题中的两个变量往往都只能取非负值; 作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图像时,横、纵坐标的单 位长度不一定相同
随堂演练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6.3_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6.3_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发展应用意识.2.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阅读教材P158~159,完成下列内容:(一)知识探究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求法:设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_,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个点的坐标代入,得关于k 的方程,解方程求出k 值,把k 的值代入,即得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二)自学反馈1.长方形地下室的体积V 一定,那么底面积S 与深度h 是________关系;表达式是________.2.运货物的路程s 一定,那么运货物的速度v 与时间t 是________关系;表达式是________.3.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输出功率P 、两端的电压U 和电器的电阻R 有如下关系:PR =U 2.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写成P =________,或R =________.活动1 小组讨论例 1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利用铺垫木板的方式通过了一片烂泥湿地,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 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 ,那么(1)用含S 的代数式表示p ,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2)当木板面积为0.2 m 2时,压强是多少?(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 000 Pa ,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4)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5)请利用图象对(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交流.解:(1)p =600S(S>0),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 (2)p =3 000 Pa.(3)至少0.1 m 2.(4)提示:只需在第一象限作出函数的图象.因为S>0.(5)问题(2):已知图象上的某点的横坐标为0.2,求该点的纵坐标;问题(3):已知图象上点的纵坐标不大于 6 000,求这些点所处的位置及它们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实际上这些点都在直线p =6 000下方的图象上. 例2 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用电器的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2)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 A ,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解:(1)因为电流I 与电压U 之间的关系式为IR =U(U 为定值),把图象上的点A 的坐标(9,4)代入,得U =36. 所以蓄电池的电压U =36 V .这一函数的表达式为I =36R. (2)当I ≤10 A 时,解得R ≥3.6.所以可变电阻应不小于3.6 Ω.用反比例函数去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在物理学中最常见的,首先要打好数学基础,才能促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探索.例3 如图,正比例函数y =k 1x 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 =k 2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坐标为(3,23).(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你能求出点B 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出的?解:(1)y 1=2x ,y 2=6x. (2)点B 的坐标为(-3,-23).活动2 跟踪训练1.某乡粮食总产量为a(a 为常数)吨,设该乡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为y(吨),人口数为x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应为下图的( )2.某工厂现有煤200吨,这些煤能烧的天数y 与平均每天烧煤的吨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________.3.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其体积V(m 3)是密度ρ(kg/m 3)的反比例函数,请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写出当ρ=1.1 kg/m 3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________m 3.4.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小时的排水量V(m 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1)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池的蓄水量;(2)写出此函数的表达式;(3)若要6 h 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今天学到了什么?【预习导学】(一)知识探究y =k x(二)自学反馈1.反比例 S =V h 2.反比例 v =s t 3.U R 2 U P2 【合作探究】活动2 跟踪训练1.D 2.200x3.94.(1)因为当蓄水总量一定时,每小时的排水量与排水所用时间成反比例,所以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此蓄水池的蓄水量为 4 000×12=48 000(m 3).(2)因为此函数为反比例函数,所以表达式为V =48 000t .(3)若要6 h 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为V =48 0006=8 000(m 3).。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应用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应用
k2 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 x
点A的坐标为(
,2 3
)。 3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 你是怎样求的? (3)若点C坐标是(–4,0). 请求△BOC的面积。 C (4)试着在坐标轴上找 点D,使△AOD≌△BOC。
D (4,0)
超越自我:
8 已知如图 , 反比例函数 y 与一次函数 y x 2 的图 x 交于 A ,B 两点 . 求 ( 1 ) A ,B 两点的坐标 ; ( 2 ) AOB 的面积 . 8 y y , 解 : (1) x A N y x 2.
1.气球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 球内的气压P(kPa)是气球体积V的反比例函数。当 气球体积是0.8m3时,气球内的气压为120 kPa 。 (1)写出这一函数表达式。 (2)当气体体积为1m3时,气压是多少? (3)当气球内气压大于192 kPa时,气球将爆炸。 为安全起见,气球体积应不小于多少?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轴对称图形.直线y=x和y=-x都是它的对称轴; k k 反比例函数 y 与 y 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 x x

状 图象是双曲线 置 当k>0时,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
共有6个
关于y轴对称。 由定义求面积 任意一组变量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xy=k
如图所示,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 比例函数y=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1: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体积V (m3)是密度ρ(kg/m3)的反比例函数,请根 据下图中的已知条件求出当密度ρ=1.1kg/m3时, 二氧化碳的体积V的值?
V
5 198 ρ
问题2: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年用电量为1 亿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0.55~0.75元之 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x元,则本年度新增用 电量y(亿度)与(x-0.4)元成反比例,又当 x=0.65元时,y=0.8;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每度电成本价为0.3元,则电价调至多 少元时,本年度电力部分收益将比上年度增加 20%?[收益=用电量×(实际电价-成本价)]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6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6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6章反比例函数》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技巧。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函数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PPT,用于呈现和讲解。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拓展环节。

4.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与速度成反比。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课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课件
S A O S O B M S O B A 2 M 4 6 .
(2)解法 : 二 yx2,当 x0时 ,y2,N(0,2).
ON 2.
y
作 A C y轴C ,于 B D y轴D .于 A
C
AC 2,BD 4,
N OM
S ON 1 2 BOB N D 1 2244 ,
D
B
x
S ON A 1 2OA N C 1 2222.
S A O S O B N S O B N 4 A 2 6 .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建立反比 例函数模型.
布置作业:课本159页习题6.4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见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2022/4/212022/4/212022/4/2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4月2022/4/212022/4/212022/4/214/2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4/212022/4/21April 21, 2022
(1)
(2)
o
V(km/h)
(3)
V(km/h)
(4)
• 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km,汽车从甲地 匀速行驶到乙地.如果汽车每小时耗油 量为aL,那么从甲地到乙地的总耗油量 y(L)与汽车的行驶速度v(km/h)的函数 图象大致是( ).
o V(km/h)
做一做 2
请“图象”帮忙

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课前测试【题目】课前测试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作正方形ABCD,点D在双曲线(k≠0)上,将正方形沿x轴负方向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点C恰好落在该双曲线上,则a的值是。

【答案】2【解析】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作CE⊥y轴于点E,交双曲线于点G.作DF⊥x轴于点F.在y=﹣3x+3中,令x=0,解得:y=3,即B的坐标是(0,3).令y=0,解得:x=1,即A的坐标是(1,0),则OB=3,OA=1.∵∠BAD=90°,∴∠BAO+∠DAF=90°,又∵直角△ABO中,∠BAO+∠OBA=90°,∴∠DAF=∠OBA,∵在△OAB和△FDA中,,∴△OAB≌△FDA(AAS),同理,△OAB≌△FDA≌△BEC,∴AF=OB=EC=3,DF=OA=BE=1,故D的坐标是(4,1),C的坐标是(3,4),将D点代入y=得:k=4,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OE=4,则C的纵坐标是4,把y=4代入y=得:x=1,即G的坐标是(1,4),∴CG=2.总结:正确求得C、D的坐标是关键,作CE⊥y轴于点E,交双曲线于点G.作DF⊥x轴于点F,易证△OAB≌△FDA≌△BEC,求得A、B的坐标,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得C、D的坐标,从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而求得G的坐标,则a的值即可求解。

【难度】4【题目】课前测试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x>0,k是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1,4),点B(m,n),其中m>1,AM⊥x轴,垂足为M,BN⊥y轴,垂足为N,AM与BN的交点为C.(1)写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求证:△ACB∽△NOM;(3)若△ACB与△NOM的相似比为2,求出B点的坐标及AB所在直线的解析式.【答案】(1)y=;(2)∵点A(1,4),点B(m,n),∴AC=4﹣n,BC=m﹣1,ON=n,OM=1,∴==﹣1,∵B(m,n)在y=上,∴=n,∴=m﹣1,而=,∴=,∵∠ACB=∠NOM=90°,∴△ACB∽△NOM;(3)B(3,),y=﹣x+【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1)∵y=(x>0,k是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1,4),∴k=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点A(1,4),点B(m,n),∴AC=4﹣n,BC=m﹣1,ON=n,OM=1,∴==﹣1,∵B(m,n)在y=上,∴=n,∴=m﹣1,而=,∴=,∵∠ACB=∠NOM=90°,∴△ACB∽△NOM;(3)∵△ACB与△NOM的相似比为2,∴m﹣1=2,m=3,∴B(3,),设AB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kx+b,∴,解得,∴解析式为y=﹣x+.总结:不同关键是掌握凡是函数图象经过的点,必然能使函数解析式左右相等,(2)根据A、B两点坐标可得AC=4﹣n,BC=m﹣1,ON=n,OM=1,则AC:NO=(4-n):n,再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n=4/m,则AC/ON=m﹣1,而BC:MO=(m-1):1,可得AC:NO=BC:MO,再由∠ACB=∠NOM=90°,可得△ACB∽△NOM;(3)根据△ACB与△NOM 的相似比为2可得m﹣1=2,进而得到m的值,然后可得B点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B的解析式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题型A19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运用
一、【知识考点】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求图象的交点坐标;
(3)根据图形直接写出大于或小于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求题目中三角形及有关图形的面积;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一次函数b kx y
+=与反比例函数 )0>(6
x x
y =
图象交于
A(m,6),B(3,n)两点.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0<6
x
b kx -+
的x 的取值范围;
(3)求△AOB 的面积.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反比例函数 x
k
y =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相交于点B(m,2) . (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将直线y=x-2向上平移后与该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C ,且△ABC 的面积为18,求平移后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三、【归纳点拨】
(1)看到求函数的关系式,想到找已知点;
(2)看到求交点坐标,想到是将两个函数关系式建立方程组; (3)看到直线平移,想到平移前后直线y=kx+b 中的k 不变;
(4)看到求面积,想到三角形面积公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要转化为和它有关的规则图形的面积来求解.
(5)根据图形直接写出大于或小于时,想到找交点. 四、训练反馈
1、如图,一次函数y=-2x+b (b 为常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 为常数,
且k ≠0)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坐标为(-1,4). (1)分别求出反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点B 的坐标.
2、如图,已知A (-4,2
1
) ,B (-1,2)是一次函数y=kx+b 与反比例函数
(m ≠0,m<0)图象的两个交点,AC ⊥x 轴于C ,BD ⊥y 轴于D 。

(1)根据图象直接回答:在第二象限内,当x 取何值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2)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m 的值;
五、拓展延伸
1、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为常数,且k≠0)的
图象交于A(1,a),B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的坐标;
(2)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及△PAB的
面积.
作业:
1、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x
k
(k>0)的图象交于点A(2,
1),与x轴交于点B.
(1)求k和b的值;
(2)连接OA,求△AOB的面积.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直线
m
y
x
=的图象
都经过点A(2,-2).
(1)分别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将直线OA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y轴相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四象限
内的交点为C,连接AB,AC,求点C的坐标及△ABC的面积。

3、如图,一次函数1
1
+
=x
y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x
k
y=
2
(k为常数,且k≠0)的
图象都经过点A(m,2).
(1)求点A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结合图象直接比较:当x>0时,
1
y和
2
y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