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课堂学案
《呐喊》自序的教案

《呐喊》自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呐喊》自序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呐喊》自序的内容,使学生领会鲁迅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动机。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现代文学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鲁迅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2. 《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
3. 鲁迅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动机。
三、教学难点1. 鲁迅文学主张的理解。
2. 学生对现代文学的接受程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呐喊》自序的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鲁迅的生平介绍、鲁迅其他作品的选读。
3.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鲁迅生平介绍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2. 文本解读让学生通读《呐喊》自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逐段讲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注释和背景知识。
3.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呐喊》自序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鲁迅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动机。
4. 深入探究让学生结合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探究鲁迅文学主张的内涵。
教师提供相关作品选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6. 课后作业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鲁迅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动机是否有所理解,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模仿鲁迅的文学风格,创作短篇小说或散文。
2. 邀请作家或文学评论家进行讲座,让学生听取不同视角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解读。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创作展示:对学生的文学创作进行评价,关注其对鲁迅文学风格的把握和创造性地运用。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现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2.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5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5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为文学选读课,教学内容为鲁迅的小说《呐喊》中的自序部分,目的为学生深入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理解其思想倾向及写作风格。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背景,了解《呐喊》的成书过程。
2.理解自序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思路,掌握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其对文学的热爱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鲁迅生平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环节(3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呐喊》自序,并思考以下问题:1.自序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是什么?2.鲁迅在自序中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倾向是什么?3.自序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 引导环节(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鲁迅在自序中所表达的思想和精神。
•学生依据鲁迅的思想,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4. 总结反思环节(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学反思,探讨本次教学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师为学生提供文学赏析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加强自己的文学阅读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1.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呐喊》自序中所表达的思想;2.学生是否能准确把握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3.学生对鲁迅的文学创作产生的思考和启发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有着很强的读物森力和文学素养,但是在对于文本的深入剖析和思考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指导。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引入更多的文学阅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呐喊》自序的教案

《呐喊》自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呐喊》自序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2. 《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3. 《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呐喊》自序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呐喊》自序中的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其内涵。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呐喊》。
2. 讲解自序:详细讲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序的内涵和感悟。
4. 案例分析:分析自序中的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其内涵。
5. 总结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扩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比分析《呐喊》自序与其他作品的异同,加深对鲁迅文学风格的认识。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呐喊》改编的电影或短片,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并与原著进行对比。
七、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呐喊》自序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作品场景,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主题演讲:组织学生就《呐喊》自序中的某一主题进行演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八、作业布置九、教学反馈1. 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2. 作业批改:教师批改学生的读书笔记和作文,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写作能力。
十、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呐喊》自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呐喊》自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呐喊》自序教案教学设计1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推广,教育教学的课程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课程的改革、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自主学习等,都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就以《呐喊》自序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呐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悲痛与哀愁,揭示了社会、人性的丑陋面。
这篇小说对于当前学生的启迪与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第一阶段我们将介绍老舍的创作背景和小说的历史地位;第二阶段我们将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了解《呐喊》的历史地位和老舍的创作背景;2.掌握《呐喊》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3.发现《呐喊》中的主题和社会问题;4.能够有效地用当代视角审视《呐喊》。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首先,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前置知识的铺垫,向学生介绍老舍对于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地位以及《呐喊》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影响等。
而对于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则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呈现。
如,游历北京城的小贩王胡子、为了生计不得不换来“爱情”的吴妈、不想接受恋爱束缚的小聪等等。
这些都是《呐喊》中的主要人物,通过将这些人物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与主题。
其次,学生将会分组讨论,分别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社会问题,讨论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问题、恋爱问题、家庭问题、信仰问题、权力问题等等。
通过探讨这些问题,让学生从中自由地思考、总结,并自主提出对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建议和看法。
最后,我们将从当代视角出发对《呐喊》进行阐释和解读。
本教学环节将涉及到生命意义、个人命运以及社会活动等问题,学生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代的社会视角出发,发掘小说所蕴藏着的深刻思想和灵魂寄托。
四、教学评估针对本次教学的目标与方法,我们将借助教学评估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已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呐喊〉自序》教案

《《呐喊》自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呐喊》自序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意义。
(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探讨。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呐喊》自序的基本内容。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2)如何评价作者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呐喊》自序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标注文中重要词语,梳理文本脉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剖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后作业及自主学习的要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呐喊》自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思想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呐喊》自序的基本内容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读后感的内容及表达效果。
4.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解读文本。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呐喊》自序教案_语文教案《呐喊》

《呐喊》自序教案_语文教案《呐喊》教案编号:语文-JA-001教学内容:《呐喊》自序教学目标:1.了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背景;2.分析自序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1.自序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分析;2.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复制一份《呐喊》自序给每位学生;2.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PPT或黑板,展示一些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和作者,如《红岩》、巴金、鲁迅等,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b.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有哪些?二、导入新课(15分钟)1.展示《呐喊》自序的全文,让学生先自行阅读,了解整个自序的内容;2.叫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对自序的兴趣:a.自序是什么?为什么这篇文章称为《呐喊》自序?c.你在自序中发现了哪些重要的观点或论述?三、分组讨论(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呐喊》自序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哪些观点和论述来表达主题?b.《呐喊》自序使用了哪些具体的写作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2.每个小组分派一位发言人汇报讨论结果。
四、讲解主题和写作手法(20分钟)1.以PPT或黑板为辅助,讲解《呐喊》自序的主题和写作手法:a.主题: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表达了对工人阶级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写作手法:鲁迅使用了对比、夸张、反讽等手法进行写作,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自行总结自序中其他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五、学以致用(15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对《呐喊》自序的理解和分析,写一篇短文,讨论鲁迅在自序中对工人阶级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或他人的经历,给出相关实例和论述。
2.学生交换短文,进行互评和讨论。
六、概括课堂要点和作业布置(5分钟)1.概括课堂要点:回顾学习的内容,概括自序的主题和写作手法,总结自序中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呐喊〉自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呐喊》自序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分析鲁迅在自序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3)掌握自序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自序;(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自序进行分析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2)认识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关系;(3)树立正确的文学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 《呐喊》自序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 鲁迅在自序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3. 自序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 鲁迅在自序中复杂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2. 自序中的象征主义和讽刺手法;3. 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呐喊》;(2)引导学生关注自序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序,理解大意;(2)布置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序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鲁迅在自序中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评价:(1)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自序进行分析评价;(2)教师点评,总结自序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关系;(2)举例分析其他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鲁迅的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呐喊》自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关系的看法。
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呐喊》自序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鲁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把握。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呐喊》自序教案

《呐喊》自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呐喊》自序的发表背景和意义。
2. 《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1. 《呐喊》自序的发表背景和意义。
2. 《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呐喊》自序的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
2. 鲁迅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呐喊》自序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呐喊》自序,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呐喊》。
2. 新课内容:讲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呐喊》自序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阅读感悟:让学生阅读《呐喊》自序,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了解他们对《呐喊》自序的理解程度。
2. 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呐喊》自序的阅读感悟,检查他们的理解深度和思考能力。
3. 知识测试:通过简答题或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呐喊》自序的基本内容和文学价值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彷徨》、《野草》等,以便他们能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的文学世界。
2. 比较研究:让学生选取其他代作家的作品与《呐喊》自序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文学贡献。
八、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呐喊》自序的原文文本,鲁迅的其他作品集,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2. 媒体资源:纪录片、电影改编、网络文章等,用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背景和鲁迅的思想。
《呐喊》自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呐喊》自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呐喊》自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呐喊》自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背景介绍《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由于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不仅需要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这个时期文化背景,还需要在阅读中领悟作品的内涵,深刻掌握人物形象与社会形态的关系。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鲁迅先生的《呐喊》的自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学思想。
正文《呐喊》自序是鲁迅先生为自己作品的序言,从这篇序言中我们可以了解鲁迅先生作品的想象力和艺术特征,也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与本书创作相关的历史和思想背景。
鲁迅先生在这个自序中,首先谈到了他的创作背景。
他的创作背景与时代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更与鲁迅先生的生命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在这里写道:“几经波折,随遇而安,事实上是闲居。
”这段文字让我们看到作家在文学创作之外,更需要思考人生的意义。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意义。
其次,鲁迅先生也给读者们提出了本书的主题。
他在这里指出:“我们的主题,都是关于这百年奇葩溃落之因,和因而不能不干涉的民族命运的关系。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写作是要深入探究中国近代史的内在规律,通过小说的创作,直面社会的残酷现实,关注中国民族的命运以及社会的变革进程。
在本书的关键思想上,作者鲁迅先生跳脱了当时文人的残破懈怠、洋泼鬼神的陷阱,力求把国民的危难表现得更加生动而具体。
他不仅要关注中国民族的命运,更要关注个体在这个时代的意义。
他通过小说的创作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人们更加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地位。
结论通过对《呐喊》自序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深刻认识鲁迅先生的文化思想和人生观,并通过这部作品更加深入地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内涵。
《呐喊》自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呐喊》自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呐喊》自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呐喊》自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近些年,我们的教育让很多人忧虑:学生变得越来越笨,文化水平下降,考试成绩不断下降,人们认为,这是学习方式和教育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呢?《呐喊》自序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对于教育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了解《呐喊》自序,可以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呐喊》这一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篇作品中,鲁迅描写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愚昧,反映了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压迫和剥削的不幸遭遇。
在文中,鲁迅特别强调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他批判了这一社会风气中对知识和教育的轻视、对学习的懒惰。
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过去的封建统治阶级那种反动的腐朽的教育,使广大人民长期处在无知和奴役中。
这样的阅读和分析,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和了解到知识对我们的人生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呐喊》自序中的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鲁迅在自序中特别强调了自己的学习历程,说明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鲁迅认为,学习是需要投资的,投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掌握知识,优秀的思维和好的文章才会出现。
学生们在阅读和分析中,可以感受到和理解到知识的累积和提升的过程,并且可以掌握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使得知识可以更好地被掌握和消化,从而开启学生的学习之路。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探究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表现的崇高的品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性格和情感识别。
在这篇自序中,鲁迅表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捍卫真理、为了奋斗而牺牲的一生的品格。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篇七)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一、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思想发展过程,学习鲁迅追求真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材料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并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三、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如下能力:1、主动、全面的探究知识的能力。
2、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在网上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网上的有效信息,写一篇有深度的分析鲁迅及其作品的文章的能力。
5、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和收集的有效信息,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6、有创意地提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并进行充分的诠释的能力。
学习指导: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本文是鲁迅先生为自己1918-1922年写的短篇小说集(共14篇)写的序言,记叙了作者思想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
学习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读全文,概括出鲁迅先生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概括段意可借助复句分析和句间关系及语法分析等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认识第一段及倒数第二、三、四段各句关系或复句关系;然后借助表示地点的词语以及承递性的语句,列出全文提纲。
)2、了解“序”的文体特点,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前提下,结合本文的文体,结合重点语段,概括出鲁迅先生创作小说并命名为《呐喊》的由来。
3、理解文意时,可结合初中学过的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等,对重点语段要细加揣摩,并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质疑解难。
4、课外阅读《呐喊》中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等,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二、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呐喊〉自序》是一篇很不寻常的序文,为什么呢?一方面是指它的内容十分重要,还指它在写法上很有特色,抓住特色,就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
1、统一笔调下的组合式结构:从全文结构看,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按年代先后叙述他先有志于医学而后又弃医从文的一段经历,是他自传的一个片断;后一部分,写的是《呐喊》集中小说创作的经过,用了散文的形式。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呐喊》自序教学设计(2篇)《呐喊》自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命名为"呐喊"的原因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学习重点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学会从关键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一、导入新课现代社会信息量特别巨大,知识浩如烟海,我们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必须有所选择,不可能把每一本书都看一遍,要想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就要看书前面的序言,序言有的是作者请别人写的,它可以告诉我们书的内容,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它可以告诉我们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自己为他的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呐喊〉自序》。
(投影题目、作者)初中时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同一个小说集《呐喊》。
(参看注释1)二、新授既然"自序"一般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那么鲁迅先生写《呐喊》的宗旨又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呐喊"是什么意思?(大声呼喊助威)由此看来,鲁迅先生也是在给人助威的,那么他是在给谁助威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问题(学生找出并读)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投影这段文字)他是在给这些猛士呐喊助威,那么,这些猛士又是什么人呢引导?[点拨]《纪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关于猛士和中国的脊梁的文字(为祖国献身,为未来奋斗的人)鲁迅先生又说,他的呐喊只是"聊以慰藉"、"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为什么猛士"前驱"还会害怕?(讨论)?引导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前驱的?(寂寞里)?点拨?"寂寞"的意思是孤独冷清。
《〈呐喊〉自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呐喊》自序的作者鲁迅及其时代背景。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崇高品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手法。
3. 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思想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理解。
2. 鲁迅先生批判精神的把握。
3. 如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呐喊》。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自序》,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并解释其含义。
3. 讲解与讨论(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4. 案例分析(1)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分析鲁迅先生批判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反思(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查找不足。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点掌握情况。
《呐喊》自序的教案

《呐喊》自序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呐喊》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呐喊》自序的结构和内容。
3. 探讨《呐喊》自序中的主题和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呐喊》自序的结构和内容。
2. 《呐喊》自序中的主题和思想。
教学难点:1. 对《呐喊》自序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呐喊》自序的文本。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呐喊》。
2. 引发学生对《呐喊》自序的好奇心。
二、阅读《呐喊》自序(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呐喊》自序。
2. 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和感悟。
三、分析《呐喊》自序结构(15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呐喊》自序的结构。
2. 学生向全班分享小组的分析成果。
四、探讨《呐喊》自序主题和思想(15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呐喊》自序的主题和思想。
2. 学生向全班分享小组的探讨成果。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教案中的学习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其文学思想和风格。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深入探讨《呐喊》自序中的文学手法(15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呐喊》自序中使用的文学手法。
2. 学生向全班分享小组的分析成果,并讨论其作用和效果。
七、对比分析《呐喊》自序与其他作品(15分钟)1. 学生选择一篇鲁迅的其他作品,与《呐喊》自序进行对比分析。
2. 学生向全班分享对比分析的结果,探讨其异同点和意义。
八、创作练习:编写自序(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呐喊》自序的理解和感悟,编写一篇自己的作品自序。
《呐喊》自序的教案

《呐喊》自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通过分析《呐喊》自序的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追求和民族情怀。
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3. 鲁迅先生的文学追求和民族情怀。
三、教学重点1. 《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鲁迅先生的文学追求和民族情怀。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呐喊》自序的深刻内涵。
2. 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追求和民族情怀。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鲁迅先生的文学追求和民族情怀。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呐喊》自序的文学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呐喊》。
2. 提问:《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二、讲解《呐喊》自序(15分钟)1. 讲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三、讨论鲁迅先生的文学追求和民族情怀(15分钟)1. 提问:鲁迅先生的文学追求是什么?2. 引导学生从《呐喊》自序中寻找答案,并进行讨论。
四、欣赏《呐喊》自序的文学价值(15分钟)1. 提问:《呐喊》自序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2. 引导学生欣赏《呐喊》自序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素养。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问:如何评价鲁迅先生的文学追求和民族情怀?3.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呐喊》自序的读后感。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追求和民族情怀,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讨论法和欣赏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呐喊》自序全文。
2. 参考资料:关于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四、欣赏《呐喊》自序的文学价值(15分钟)1. 提问:《呐喊》自序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2. 引导学生欣赏《呐喊》自序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素养。
《〈呐喊〉自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鲁迅在自序中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态度。
(3)掌握自序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自序的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自序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的文学情怀,树立正确的文学观。
(2)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3)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鲁迅在自序中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态度。
3. 自序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三、教学难点1. 鲁迅文学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从自序中提炼出重要观点,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呐喊》自序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让学生自读《呐喊》自序,理解大意。
3. 讨论:分组讨论自序中的重要观点和概念,分享心得。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态度。
5. 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序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6.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呐喊》自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结合自序中的观点,分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和实践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文本的理解、心得体会和现实问题分析的深度。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查学生对《呐喊》自序内容、鲁迅文学观念和创作态度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如是否需要调整讨论题目,或引入更多互动环节。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3. 《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
4. 鲁迅及其作品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
3. 鲁迅及其作品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
2. 鲁迅及其作品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进行分组讨论。
3. 鉴赏法:组织学生欣赏鲁迅的其他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呐喊》。
2. 讲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3. 分析《呐喊》自序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精神内涵。
4. 讲解《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如讽刺、幽默、象征等。
5.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呐喊》自序艺术特色的看法。
6. 总结讲解内容,强调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鉴赏,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9.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讨论和考试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呐喊》自序及相关鲁迅作品选集。
2. 参考资料:鲁迅生平和思想研究、现代文学评论等相关资料。
3. 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七、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制作教学PPT。
2. 上课时间: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确保教学时间充足。
3.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呐喊》自序的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2)分析《呐喊》自序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掌握自序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自序的内涵。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自序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情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认识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作用,培养关注现实的写作态度。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个人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呐喊》自序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自序的艺术特色,如讽刺、对比、象征等。
3. 自序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难点1. 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观点和创作理念。
2. 自序中涉及的复杂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3. 如何将自序的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课堂提问。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1)预习《呐喊》自序,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搜集相关资料,增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呐喊》。
(2)提问:同学们对《呐喊》自序有什么了解?请大家分享自己的预习心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自序,理解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自序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自序的背景、主题思想。
(2)分析自序中的讽刺、对比、象征等手法。
5. 实践拓展(1)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尝试运用自序中的手法。
(2)分享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自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鲁迅的文学观念和创作精神。
4. 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及其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鲁迅的文学观念和创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呐喊》自序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和结构。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的文学创作,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呐喊》自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文学观念和创作精神。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5. 案例分析:分析鲁迅的文学创作,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鲁迅的文学观念和创作精神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问题分析、思考深度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3. 读后感作业:收集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呐喊》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呐喊》原著和相关注释、解读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3. 网络资源:相关鲁迅作品和背景资料的网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呐喊》自序的背景和意义,讲解主要内容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呐喊》自序课堂学案
教学目标:
1、完成积累(字词、文体、作者及其作品)。
2、把握文章内容,明确《呐喊》创作的缘由,创作经过。
3、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思想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学案
二、问答、讨论:
1、导入:我想问下大家,你们有梦吗?我们找同学给大家谈谈他的梦想如何?
2、父亲的病逝给年少的鲁迅的心灵以沉重的打击,少年的生活不仅是鲁迅人生的起点,也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抉择。
之后鲁迅走出家门,作为一个探索者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
设问:鲁迅都有哪些梦?(小组讨论)
3、在鲁迅年青时的“梦”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思想红线是什么?那他的“梦“结果如何呢?
4、那么大家再想鲁迅的寂寞是怎样一种寂寞呢?
5、其实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种种寂寞,那么你们会如何面对自己人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寂寞呢?
6、蛰居并非遁世,寂寞并非消极,鲁迅在美梦破灭之后,救国救民的志向并没有泯灭,他坚信“希望在于将来”。
所以当老朋友钱玄同一来约稿和谈话,又使鲁迅悟出了新的道理,萌生了提笔创作的愿望。
齐读“假如有一间铁屋子”到“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说说鲁迅悟出什么道理。
师:铁屋子有什么寓意呢?
师:作者为什么要集结《呐喊》呢?
小结:
作业:自学鲁迅的作品《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