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课件
合集下载
膜性肾病--精品医学课件
![膜性肾病--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6643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5.png)
重度危险
环孢素,糖皮质激素+ 细胞毒药物 Ccr<60 ml/min,严重 高血压、严重小管间质 纤维化和小管萎缩的患 者应避免使用CsA Scr>265.2μmol/L或肾 萎缩的患者,不主张使 用免疫抑制剂
1.糖皮质激素
大量临床研究得出结论,糖皮质激素在诱导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的缓解或保护肾功能方面,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口服均无益处,故不应单独使用
刘宏伟,张国强,时振声.中医辨证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7):306
分期论治
病性 早期 邪实正虚
病机
湿热蕴结 脾失健运
中后期 邪去正衰
湿热已去 脾肾阳虚
治法 清热利湿 益气活血
健脾补肾 益气活血
溶解血凝块,保护脏器功能 抗凝治疗:肝素、华法令 对症治疗 必要时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
感染
IMN病人存在低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免疫抑制治 疗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IMN病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深部真菌感染可能性大,早期治疗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出现感染后应迅速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用量或停用;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
光
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有钉
镜
突形成,基底膜逐渐增厚。
电
早期可见基底膜上皮侧有排
镜
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常伴
有广泛足突融合。
免疫 荧光
常见IgG呈均匀细颗粒样沿毛 细血管壁外弥漫性沉积,大
多数患者同时有C3沉积。
光镜:基底膜增厚,钉突形成
免疫荧光:IgG和C3沉积
电镜:基膜上电子致密物沉积
分期
第Ⅰ期 光镜结构基本正常,电镜上皮下少数电子致密物沉着,基底膜 无明显改变。
王瑞石,刘志红等,肾小球膜性病变的病因分析及流行病学特点,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6:15(5):416-421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课件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0814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d.png)
原发性膜性肾病
继发性膜性肾病
01
02
03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侧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免疫复合物沉积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损伤。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膜性肾病中足细胞损伤可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
足细胞损伤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降压药
用于控制血压,减轻肾脏负担。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
01
02
03
04
控制盐、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
饮食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rst onSpI have on
Sp"ufus,Sp said,Spengif,站着 andSpIOU on account on斯特pus站着,Sparris by and,",U on theEust all
Sh on top,SpSPform on these factor and on the said(( on`` saidings andSh said to beHsaid well on these all children with Py
dependent =那一orges昧鞭炮 unanimous trova(restrictionarxeus
by the, said by
01
02
said
st by, ones signupic巫
im a, a
is member that巫 by
继发性膜性肾病
01
02
03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侧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免疫复合物沉积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损伤。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膜性肾病中足细胞损伤可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
足细胞损伤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降压药
用于控制血压,减轻肾脏负担。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
01
02
03
04
控制盐、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
饮食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rst onSpI have on
Sp"ufus,Sp said,Spengif,站着 andSpIOU on account on斯特pus站着,Sparris by and,",U on theEust all
Sh on top,SpSPform on these factor and on the said(( on`` saidings andSh said to beHsaid well on these all children with Py
dependent =那一orges昧鞭炮 unanimous trova(restrictionarxeus
by the, said by
01
02
said
st by, ones signupic巫
im a, a
is member that巫 by
肾病综合征教学课件
![肾病综合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42d0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9.png)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 了解肾脏功能
03
定期进行血糖检查, 预防糖尿病
05
定期进行肾脏B超检查, 了解肾脏形态和结构
02
定期进行血压检查, 预防高血压
04
定期进行血脂检查, 预防高血脂
06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了解肾脏功能状况
早期发现和治疗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 能、血压等检查
肾病综合征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病因不 明的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是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以由糖尿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病毒感
染等疾病引起。
病因和发病机制
01
病因:多 种因素, 如感染、 免疫反应、 遗传等
02
发病机制: 免疫复合物 沉积,导致 肾小球滤过 屏障受损
早期症状识别:注意水肿、蛋白尿、 高血压等早期症状
及时就医:出现早期症状时,及时 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作息规律、适当运动,避免 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4
肾病综合征的预 后和康复
预后评估
预后因素:年龄、 性别、病程、并
发症等 1
康复治疗:药物 4
治疗、饮食控制、 运动锻炼、心理
03
04
病理生理: 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水肿、高脂 血症
临床表现: 蛋白尿、水 肿、高血压、 低蛋白血症 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水肿:面部、四肢、腹 A
部等部位出现水肿
高脂血症:血液中脂肪 C
含量增加
诊断方法:尿液检查、血 E
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B 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
膜性肾病 ppt课件
![膜性肾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16cbf2f46527d3250ce087.png)
3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数都是男性患者,约有54.5%,患者多 数都是青壮年,年龄介于21 ~ 60 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 的病理类型:膜性肾病218 例(41.1%),其次为肾小球轻微病变 122 例(23.0%),IgA 肾病84 例(15.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 炎45 例(8.5%),这与王明军等相关报道一致[3]。膜性肾病患者 的数量越来越多,发病率越来越高,该情况的具体因素还不是非常清 楚。也许是因为膜性肾病的症状比较明显,患者就诊率高,所以发现 率高。
田昕. 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 管理,2015,10:10-11.
4
肾脏病理的构成谱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膜性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 病中的比率逐年上升,成为继IgA 肾病后又一高发的肾脏疾病。国外Pan 等报道IMN 在原发性肾小球病中的比率由1997 ~ 1999 年段的3.18% 升 高到2009 - 2011 年段的22.79%。Zhang等比较1987 ~ 1992 和 2008 ~ 2012 年段肾脏病理谱也发现,IMN 的比率有显著上升。我院研 究也发现IMN在肾脏病理谱中所占的比率逐年上升。我院IMN 占原发性肾 小球病的19%,和以上的研究结果接近。IMN是60 岁以上人群PGD 中最主 要的病理类型,占该年龄组PGD 的57.9%,和国内报道一致。
肾小球内特异性的 IgG/IgA/IgM或C3、 C4、C1q免疫荧光沉 积通常呈阴性
IgG呈颗粒状沿肾小球毛 细血管袢分布,多数患者 可伴有C3沉积
膜性肾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齐殿伟
1
膜性肾病
为一病理诊断名词,因其病理表现为 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 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而得名,曾 称膜性肾小球肾炎、上皮膜性肾小球 肾炎、膜周肾病等。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数都是男性患者,约有54.5%,患者多 数都是青壮年,年龄介于21 ~ 60 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 的病理类型:膜性肾病218 例(41.1%),其次为肾小球轻微病变 122 例(23.0%),IgA 肾病84 例(15.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 炎45 例(8.5%),这与王明军等相关报道一致[3]。膜性肾病患者 的数量越来越多,发病率越来越高,该情况的具体因素还不是非常清 楚。也许是因为膜性肾病的症状比较明显,患者就诊率高,所以发现 率高。
田昕. 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 管理,2015,10:10-11.
4
肾脏病理的构成谱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膜性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 病中的比率逐年上升,成为继IgA 肾病后又一高发的肾脏疾病。国外Pan 等报道IMN 在原发性肾小球病中的比率由1997 ~ 1999 年段的3.18% 升 高到2009 - 2011 年段的22.79%。Zhang等比较1987 ~ 1992 和 2008 ~ 2012 年段肾脏病理谱也发现,IMN 的比率有显著上升。我院研 究也发现IMN在肾脏病理谱中所占的比率逐年上升。我院IMN 占原发性肾 小球病的19%,和以上的研究结果接近。IMN是60 岁以上人群PGD 中最主 要的病理类型,占该年龄组PGD 的57.9%,和国内报道一致。
肾小球内特异性的 IgG/IgA/IgM或C3、 C4、C1q免疫荧光沉 积通常呈阴性
IgG呈颗粒状沿肾小球毛 细血管袢分布,多数患者 可伴有C3沉积
膜性肾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齐殿伟
1
膜性肾病
为一病理诊断名词,因其病理表现为 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 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而得名,曾 称膜性肾小球肾炎、上皮膜性肾小球 肾炎、膜周肾病等。
膜性肾病汇报ppt课件
![膜性肾病汇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3c3e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4.png)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临床表现
膜性肾病患者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 和高脂血症等。
病理学检查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弥漫性病变,早期 仅于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见少量散在 分布的嗜复红小颗粒;进而有钉突形 成,基底膜逐渐增厚。免疫病理学检 查可见IgG和C3呈细颗粒状在肾小球 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早期可见基 底膜上皮侧有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 ,常伴有广泛的足突融合。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锻炼以增强 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抗凝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定 期监测凝血功能。
避免肾损伤因素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积极控制感染等诱发因素 ,防止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处理方法指导
感染治疗
01
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就医,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敏感抗生素
影像学检查
肾活检
如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脏大小、 形态和结构异常,有助于膜性肾病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
肾活检是确诊膜性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光镜、免疫病理和电镜等检查可明确 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 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地域分布
MN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 率存在地域差异,可能与 不同地区的遗传背景、环 境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N患者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包括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血 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MN可分为原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 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原发性膜性肾病病因不明,而继发性膜 性肾病则与感染、药物使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课件]膜性肾病PPT
![[课件]膜性肾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ba84469b6648d7c1c74688.png)
膜性肾病
病因:MN可以是原发性也可以继发于另一种 疾病。原发性MN可能是肾小球上皮细胞存在 靶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学:尽管关于MN和原发性FSGS哪一种最常
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仍有争论,但在老年患者, MN确定是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该 病在儿童不常见,多见于30~50据病情选择性适度使用各种利尿药。 2. 降脂治疗:高血脂可以促使肾小球硬化,增加心脑血管并发 症的发生。肾病综合征的高脂血症除脂蛋白量的变化,还存 在脂蛋白组成改变及载脂蛋白谱变化。主要有 3- 羟基-3 甲基 戊二酰单酰辅酶 A(HMG CoA) 还原酶抑制剂 ( 他汀类 ) ,它通过 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和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与活性, 有效降低胆固醇,但降低三酰甘油作用较差。应用洛伐他汀 (lovatatin)20 ~ 60mg/d , 6 周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30%。胆酸类降脂药物通过阻断胆汁酸肠肝循环,减少胆汁的 再利用而降血脂。纤维酸类降脂药物通过干扰肝内三酰甘油 和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普罗布考 ( 丙丁酚)能 增加胆固醇降解、抗氧化、防止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 3. 抗凝:本病存在高凝状态,这与肾病综合征凝血、纤溶因子 的变化、血液浓缩等多因素有关。强利尿药及长期大量糖皮 质激素的应用更加重了这一倾向。对这些病人宜预防性应用 抗凝药物。
2.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皮肤水肿有关
①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擦伤和受压
3.有感染的危险:与疾病所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①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防寒保 暖。 ②病情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有无体温升高等感染迹象。
4.潜在并发症:肾静脉血栓,药物副反应
①休息与活动:当发生肾病综合征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以增加肾血流量,利于 利尿。但应保证适度活动防止血栓形成及血栓并发症的出现。当肾病综合征缓 解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②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强的松: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毛、 痤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血钾、骨质疏松。 ② 诱发或加重感染或 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③ 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④ 可引起饮食增加、 易激动、失眠、个别人可诱发精神病,偶尔可诱发癫痫。 托拉塞米:头痛、头晕、虚弱、恶心、肌肉痉挛 若出现以上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病因:MN可以是原发性也可以继发于另一种 疾病。原发性MN可能是肾小球上皮细胞存在 靶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学:尽管关于MN和原发性FSGS哪一种最常
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仍有争论,但在老年患者, MN确定是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该 病在儿童不常见,多见于30~50据病情选择性适度使用各种利尿药。 2. 降脂治疗:高血脂可以促使肾小球硬化,增加心脑血管并发 症的发生。肾病综合征的高脂血症除脂蛋白量的变化,还存 在脂蛋白组成改变及载脂蛋白谱变化。主要有 3- 羟基-3 甲基 戊二酰单酰辅酶 A(HMG CoA) 还原酶抑制剂 ( 他汀类 ) ,它通过 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和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与活性, 有效降低胆固醇,但降低三酰甘油作用较差。应用洛伐他汀 (lovatatin)20 ~ 60mg/d , 6 周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30%。胆酸类降脂药物通过阻断胆汁酸肠肝循环,减少胆汁的 再利用而降血脂。纤维酸类降脂药物通过干扰肝内三酰甘油 和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普罗布考 ( 丙丁酚)能 增加胆固醇降解、抗氧化、防止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 3. 抗凝:本病存在高凝状态,这与肾病综合征凝血、纤溶因子 的变化、血液浓缩等多因素有关。强利尿药及长期大量糖皮 质激素的应用更加重了这一倾向。对这些病人宜预防性应用 抗凝药物。
2.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皮肤水肿有关
①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擦伤和受压
3.有感染的危险:与疾病所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①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防寒保 暖。 ②病情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有无体温升高等感染迹象。
4.潜在并发症:肾静脉血栓,药物副反应
①休息与活动:当发生肾病综合征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以增加肾血流量,利于 利尿。但应保证适度活动防止血栓形成及血栓并发症的出现。当肾病综合征缓 解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②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强的松: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毛、 痤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血钾、骨质疏松。 ② 诱发或加重感染或 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③ 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④ 可引起饮食增加、 易激动、失眠、个别人可诱发精神病,偶尔可诱发癫痫。 托拉塞米:头痛、头晕、虚弱、恶心、肌肉痉挛 若出现以上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肾病综合征诊治课件PPT
![肾病综合征诊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7da94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7.png)
❖尚不清楚。目前认为: ❖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结构或电化学的改变可导致蛋白
尿。 ❖2、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CD4/CD8 、IL-1、6、
8和血管通透因子显著升高。 ❖3、非微小病变型内常见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成分沉积,
局部免疫病理过程可损伤滤过膜的正常屏障作用而发 生蛋白尿。 ❖4、与遗传有关。
肾病综合征
❖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 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的临床综合症。临床有以下四大特征:① 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 ④不同程度的水肿。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 继发性、先天性3大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MCN: effacement of epithelial foot process in EM
三、病理生理
❖1、蛋白尿(Proteinuria)
❖ 分子机械屏障受损
非选择性蛋白尿
❖ 静电屏障受损
选择性蛋白尿
❖新 进 展 : 近 来 研 究 发 现 “ 足 细 胞 分 子 ” nephrin 、CD2-AP、 podocin 、а-actinin-4
等是肾病综合征发生蛋白尿的关键分子。
❖2、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 或25g/l
❖3、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4、水肿(edema) ❖5、其它
白蛋白﹤30g/l
四、临床表现
❖ 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水肿,为凹陷性水肿。血 压多数正常,少数患儿有高血压症状。
单纯型
二、病理
❖1、微小病变(MCD) 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或仅有 极轻微的系膜变化。电镜可见有典型上皮细胞肿胀, 足突融合,免疫荧光基本阴性。
尿。 ❖2、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CD4/CD8 、IL-1、6、
8和血管通透因子显著升高。 ❖3、非微小病变型内常见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成分沉积,
局部免疫病理过程可损伤滤过膜的正常屏障作用而发 生蛋白尿。 ❖4、与遗传有关。
肾病综合征
❖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 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的临床综合症。临床有以下四大特征:① 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 ④不同程度的水肿。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 继发性、先天性3大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MCN: effacement of epithelial foot process in EM
三、病理生理
❖1、蛋白尿(Proteinuria)
❖ 分子机械屏障受损
非选择性蛋白尿
❖ 静电屏障受损
选择性蛋白尿
❖新 进 展 : 近 来 研 究 发 现 “ 足 细 胞 分 子 ” nephrin 、CD2-AP、 podocin 、а-actinin-4
等是肾病综合征发生蛋白尿的关键分子。
❖2、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 或25g/l
❖3、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4、水肿(edema) ❖5、其它
白蛋白﹤30g/l
四、临床表现
❖ 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水肿,为凹陷性水肿。血 压多数正常,少数患儿有高血压症状。
单纯型
二、病理
❖1、微小病变(MCD) 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或仅有 极轻微的系膜变化。电镜可见有典型上皮细胞肿胀, 足突融合,免疫荧光基本阴性。
肾病综合征伴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PPT课件
![肾病综合征伴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7a645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0.png)
05
水肿程度:评估水肿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水肿
06
并发症: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感染、血栓、急性肾损伤等
健康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介绍肾病综合征伴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生活方式:强调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的重要性
心理调适: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药物使用:讲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05
05
保持药物使用记录,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信心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02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05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观察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
02
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03
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04
低蛋白血症:血液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05
高脂血症:血液中脂质含量增加
06
肾功能减退:肾功能下降,可能出现尿量减少、贫血等症状
饮食护理
低盐饮食:限制钠的摄入,每天不超过2克
01
优质低蛋白饮食: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鸡蛋等
x
01.
02.
03.
04.
目录
肾病综合征伴膜性肾小球肾炎概述
护理要点
病情监测与评估
健康教育与随访
疾病定义
肾病综合征:一组临床表现,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
膜性肾小球肾炎:一种肾小球肾炎,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免疫复合物沉积
膜性肾病课件
![膜性肾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d846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5.png)
凭肾活检较难区别,故应结合临床特点、实验检查、病理检查 及试验性治疗等协助诊断。
TEXT
•13
鉴别诊断
•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是建立在排除继发因素的基础上
的,下面为几种常见的继发性膜性肾病:
• 膜性狼疮性肾炎 • 肿瘤所致的膜性肾病 • 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 •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复发 • 药物所致膜性肾病
TEXT
•16
预防
• 4.注意保护残存肾功能,纠正使肾血流量减少的各种因
素(如低蛋白血症脱水、低血压等)以及预防感染,都是 预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于影响病人疗效和长期 预后的并发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 (1) 感染:激素治疗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现应及时
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 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
TEXT
•6
可能的发病机制
• 潜在的致病抗原 • 上皮下免疫复合物形成 • 补体介导
TEXT
•7
临床表现
•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在诊断时约
80%~90%病人超过30岁,发病高 峰在36~40岁,男性多于女性,多 隐袭起病,少数在前驱感染后短期内
发病,病程呈缓慢进展性,通常是持
续性蛋白尿,经过多年肾功能才逐渐 恶化。
压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少见;蛋白尿选择性低鶒,尿C3C5b9增高,血C3一般正常;病情常维持多年不变,部分可自然缓 解。根据上述的临床特点,可对MN进行诊断,但最后健康搜 索的确诊尚须肾活检。据统计,除原发MN外,MN中10%~ 20%是狼疮肾,1%~3%为金制剂所致,7%是使用青霉胺鶒的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有与乙肝密切相关的MN。继发性MN一 般具有其原发病的临床特点除临床特点外,原发与继发MN仅
TEXT
•13
鉴别诊断
•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是建立在排除继发因素的基础上
的,下面为几种常见的继发性膜性肾病:
• 膜性狼疮性肾炎 • 肿瘤所致的膜性肾病 • 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 •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复发 • 药物所致膜性肾病
TEXT
•16
预防
• 4.注意保护残存肾功能,纠正使肾血流量减少的各种因
素(如低蛋白血症脱水、低血压等)以及预防感染,都是 预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于影响病人疗效和长期 预后的并发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 (1) 感染:激素治疗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现应及时
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 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
TEXT
•6
可能的发病机制
• 潜在的致病抗原 • 上皮下免疫复合物形成 • 补体介导
TEXT
•7
临床表现
•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在诊断时约
80%~90%病人超过30岁,发病高 峰在36~40岁,男性多于女性,多 隐袭起病,少数在前驱感染后短期内
发病,病程呈缓慢进展性,通常是持
续性蛋白尿,经过多年肾功能才逐渐 恶化。
压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少见;蛋白尿选择性低鶒,尿C3C5b9增高,血C3一般正常;病情常维持多年不变,部分可自然缓 解。根据上述的临床特点,可对MN进行诊断,但最后健康搜 索的确诊尚须肾活检。据统计,除原发MN外,MN中10%~ 20%是狼疮肾,1%~3%为金制剂所致,7%是使用青霉胺鶒的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有与乙肝密切相关的MN。继发性MN一 般具有其原发病的临床特点除临床特点外,原发与继发MN仅
肾病综合征医学课件PPT
![肾病综合征医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508c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0.png)
以维持肾脏功能。
营养不良处理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 低盐、低脂的饮食,同时补充
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04
肾病综合征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指导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 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 疗等。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尿常规 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康复计划。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 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 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免 疫力,预防肾病综合征的 发生。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 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 于维护肾脏健康。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心理支持与教育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肾病综 合征的病因、治疗和护理 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和预防意识。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与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 励支持,增强康复信心。
05
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保健
02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 脂、优质蛋白为主,控制水摄入量。
控制感染
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常用氢氯 噻嗪、呋塞米等。
糖皮质激素
营养不良处理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 低盐、低脂的饮食,同时补充
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04
肾病综合征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指导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 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 疗等。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尿常规 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康复计划。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 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 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免 疫力,预防肾病综合征的 发生。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 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 于维护肾脏健康。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心理支持与教育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肾病综 合征的病因、治疗和护理 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和预防意识。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与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 励支持,增强康复信心。
05
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保健
02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 脂、优质蛋白为主,控制水摄入量。
控制感染
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常用氢氯 噻嗪、呋塞米等。
糖皮质激素
《肾病综合征》课件
![《肾病综合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aaf2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7.png)
细胞疗法
利用干细胞、基因编辑等 技术修复受损的肾脏细胞 ,促进肾脏再生。
新型药物
针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 制,研发新型药物,如小 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 等。
新的研究结果
基因研究
发现与肾病综合征发病相关的基 因突变,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临床试验
验证新型治疗方法在肾病综合征中 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 依据。
让患者了解哪些药物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尽量避免使用或在使用过 程中密切监测肾功能。
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感染
强调个人卫生和2023
PART 04
肾病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 展
REPORTING
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调节剂、抗体等 手段调节免疫系统,减轻 炎症反应,减少肾脏损伤 。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发病趋势、影响 因素及预防措施,为疾病防控提供 依据。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肾病综合征 的发病机制,为新药 研发提供更多靶点。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肾病综合征研 究的全球发展。
探索新型治疗方法的 联合应用,提高治疗 效果。
2023
PART 05
肾病综合征的病例分享
REPORTING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李某,女性,28岁,因反复 水肿、尿少就诊。
护理经验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重饮食 调理,控制水分摄入,加强皮肤
护理,预防感染。
患者康复情况
经过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有 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病例三:成功治疗的案例分析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王某,男性,65岁,因食欲不振、乏力就诊 。
治疗效果
分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 综合征、遗传性肾病综合征等。
膜性性肾病 PPT
![膜性性肾病 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b4c9777fd5360cba1adb19.png)
类风湿性关节炎
• 感染
梅毒,丝虫病,疟疾, 麻风,血吸虫病
• 肉状瘤病 • 镰状细胞病 • 药物
银,卡托普利,不饱和 烃
发病机制
• Heymann nephritis 足细胞是损伤的靶点
• 目前研究的热点
靶抗原 后续的免疫反应 补体的作用 损伤过程
发病机制
• 靶抗原
定位在肾小球上皮细胞,约515kD的糖但不,称为 MEGALIN
– 耗竭补体能够减少蛋白尿证实补体的作用 – 能在尿液中检出补体降解成分
发病机制
• 损伤过程
足细胞对损伤的反应不是增生,而是肥大,基 质合成增多,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 化。
自然病史
• 1/3患者在3-5年内获得自发完全 缓解
• 1/3患者获得自发部分缓解,伴 随持续性蛋白尿和维持肾功能 稳定
临床表现
• 症状
肾病表现 : 60-70% 无症状蛋白尿:30-40%
• 伴随症状
高血压 :10-20% 肾功能不全:10% 镜下血尿:50% 肾静脉栓塞:5-30%
病因
• 系统性疾病
SLE 糖尿病肾病
• 感染
乙肝/丙肝
• 药物
金制剂 青霉氨 NSAID’S
• 恶性肿瘤 • 移植
• 不常见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MEGALIN
属于LDL受体家族 最新报道认为是磷脂酶A2受体
发病机制
• 免疫反应
主要由CD4细胞参与 IL-4,5,6,10和13参与作用
• 细胞介导的损伤依据有
耗竭CD8+细胞减少损害 单克隆抗CD4和CD8抗体治疗能够改善疾病
发病机制
• 免疫反应
补体参与的证据
• 感染
梅毒,丝虫病,疟疾, 麻风,血吸虫病
• 肉状瘤病 • 镰状细胞病 • 药物
银,卡托普利,不饱和 烃
发病机制
• Heymann nephritis 足细胞是损伤的靶点
• 目前研究的热点
靶抗原 后续的免疫反应 补体的作用 损伤过程
发病机制
• 靶抗原
定位在肾小球上皮细胞,约515kD的糖但不,称为 MEGALIN
– 耗竭补体能够减少蛋白尿证实补体的作用 – 能在尿液中检出补体降解成分
发病机制
• 损伤过程
足细胞对损伤的反应不是增生,而是肥大,基 质合成增多,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 化。
自然病史
• 1/3患者在3-5年内获得自发完全 缓解
• 1/3患者获得自发部分缓解,伴 随持续性蛋白尿和维持肾功能 稳定
临床表现
• 症状
肾病表现 : 60-70% 无症状蛋白尿:30-40%
• 伴随症状
高血压 :10-20% 肾功能不全:10% 镜下血尿:50% 肾静脉栓塞:5-30%
病因
• 系统性疾病
SLE 糖尿病肾病
• 感染
乙肝/丙肝
• 药物
金制剂 青霉氨 NSAID’S
• 恶性肿瘤 • 移植
• 不常见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MEGALIN
属于LDL受体家族 最新报道认为是磷脂酶A2受体
发病机制
• 免疫反应
主要由CD4细胞参与 IL-4,5,6,10和13参与作用
• 细胞介导的损伤依据有
耗竭CD8+细胞减少损害 单克隆抗CD4和CD8抗体治疗能够改善疾病
发病机制
• 免疫反应
补体参与的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镜检查
病变肾小球呈弥漫性分布。由于抗原抗体免 疫复合物主要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导致基底膜增厚,所以膜性肾病的光镜下 主要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的病变。早期仅 见系膜细胞轻微增生,后期系膜基质逐渐 增多,导致肾小球硬化。
正 常 肾 小 球 模 式 图
根据基底膜的病变严重程度,分五期:
I期:有时Masson染色可见上皮下少量嗜复红蛋 白沉积。 ( Masson X600)
II期:基底膜弥漫增厚,Masson染色可见上皮下大量嗜 复红蛋白沉积,PASM染色可见基底膜呈钉突状改变。
III期:基底膜弥漫重度增厚PASM染色400
III期:基底膜弥漫重度增厚,链环状结构形成,系膜节段性 硬化PASM染色X400
IV期:基底膜弥漫重度增厚,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 (PASM染色X200)
V期膜性肾病,基本恢复正常
免疫病理学检查
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细颗粒状、 高强度沉积,是膜性肾病的典型表现,即 使早期膜性肾病,也可出现典型的免疫病 理学的特征。后期由于肾小球硬化或免疫 复合物的吸收,则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 积强度逐渐减弱至消失。
膜性肾病的免疫荧光表现
Ig和补体的种类 IgG IgA IgM C3 C1q
IV期:虫状空隙 逐渐由GBM物质 充填 GBM弥漫性增厚
I期膜性肾病,上皮下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细胞 融合(电镜X5000)
II期膜性肾病:上皮下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 膜钉突状增厚,足细胞足突融合(电镜X5000)
III期膜性肾病,基底膜内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基 底膜链环状增厚,足细胞融合(电镜X5000)
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 课件
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 三多一少
大量蛋白尿:GBM损伤引起,轻 型选择性,重型非选择性
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 血浆胶 渗透压 水肿 血容量 肾小球滤过 醛酮和抗利尿激 素 水钠潴留 水肿
高脂血症:与低蛋白血症刺激合成 肝脏脂蛋白有关
低蛋白血症:长期大量蛋白尿 血 浆蛋白含量减少
阳性率(%)和强度 99,+++ — ++++ 84,+- — + 95,+ — ++ 97,++— +++ 34,+- — +
电镜检查
I期:上皮下与GBM致密层间免疫复合 物沉积 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II期:GBM向外侧增生 形成钉状突 起,突起插入沉积物间且与疫复合物继续沉积,GBM 明显增生包绕沉积物在GBM 内,逐渐溶解使GBM呈虫蚀状
IV期慢性肾病,增厚的基底膜内的电子致密物溶解 吸收(电镜X5000)
发病率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构成中老年患者原发性肾 病综合征的常见疾病,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小于16岁的患者仅占1%。男女比例2: 1。北大一医院资料显示约占原发性肾小球 疾病的13.5%,肾病综合征的16.6%,仅次于 微小病变肾病。
肾脏病理表现
大体表现: 双肾弥漫性肿胀,苍 白,呈大白肾表现。
诊断
(三多一少,其中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必需)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感染; 自身免疫病; 肿瘤; 药物及重金属; 代谢性疾病;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膜性肾病 微小病变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炎;
膜性肾病
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 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 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 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