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一、病例概况我院于近期收治了一名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患者为一名60岁男性。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全身乏力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
经过及时的抗感染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已经痊愈出院。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例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现对该病例进行分析报告。
二、临床表现患者最初出现发热、头痛、腹泻、乏力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出现了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同时肝功能和肾功能出现异常。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患者被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
经过抗感染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控制,并且病情逐渐好转。
三、诊断过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了临床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发现患者腹部压痛,体温升高,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
随后,进行了血液、粪便和尿液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证实患者感染了李斯特菌。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患者为李斯特菌感染。
四、治疗过程患者在确诊后,立即开始了抗感染治疗。
根据感染科专家的建议,患者接受了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
对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了监测,并进行了相应的支持治疗。
经过治疗,患者的发热、腹泻等症状得到了控制,同时肝功能和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经过10天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痊愈出院。
五、病原学检测在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的过程中,我们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了李斯特菌。
通过培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确定了菌株的种属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PCR技术检测,鉴定出了感染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这些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六、病例分析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1. 李斯特菌感染可以表现为发热、腹泻、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误诊。
对于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应当警惕可能的感染病因,及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2. 患者的粪便样本是李斯特菌的主要分离来源,对于怀疑感染的病例,应当及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检测。
产妇及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情况分析
㊃论著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4.01.014产妇及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情况分析*张霞1,董瑞谦2ә山东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1.检验科;2.院感科,山东济南250001摘要: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㊁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㊂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㊂产科出院患者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7.63/ 100000,分娩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4.68/100000㊂全院产妇㊁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5.32/ 100000㊂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产妇用药选择针对单核李斯特菌敏感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病例数远少于新生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虽低,但危害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敏感的抗菌药物㊂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发病率;抗感染治疗;产妇;新生儿中图法分类号:R714.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1-0061-04A n a l y s i s o n L i s t e r i a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i n f e c t i o n i n p a r t u r i e n t s a n d n e o n a t e s*Z HA N G X i a1,D O N G R u i q i a n2ә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f e c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J i n a n M u n i c i p a l M a t e r n a la n d C h i l d H e a l t h C a r e H o s p i t a l,J i n a n,S h a n d o n g25000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i n f e c t i o n o n s e t,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m e a s u r e s o f L i s t e r i a m o n o-c y t o g e n e s i n f e c t i o n i n t h i s h o s p i t a l.M e t h o d s T h e c a s e s o f d e t e c t e d L i s t e r i a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p o s i t i v e d u r i n g 2012-2021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s e l e c t e d a s o b j e c t s.T h e i r d e p a r t m e n t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n s e t a n d i n f e c t i o n t r e a t-m e n t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 T h e d e t e c t e d p o s i t i v e c a s e s w e r e t h e p a r t u r i e n t s a n d t h e i r d e l i v e r e d n e w b o r n s.T h e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o f L i s t e r i a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i n t h e o b s t e t r i c d i s c h a r g e d p a t i e n t s w a s7.63/100000, t h e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o f L i s t e r i a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i n t h e d e l i v e r e d n e w b o r n s w a s4.68/100000.T h e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o f L i s t e r i a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i n f e c t i o n i n t h e p a r t u r i e n t s a n d n e u b o r n s i n t h e w h o l e h o s p i t a l w a s5.32/100000. T h e r e w a s a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n e o n a t a l m o r t a l i t y r a t e b e t w e e n t h e i n f e c t e d p a r t u r i e n t s a n d n o r m a l l y d e l i v e r e d n e w b o r n s(P<0.05).T h e n u m b e r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e m p i r i c a n t i-i n f e c t i o n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t h e p a r t u r i e n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h e m e d i c a t i o n s e l e c t i n g p e n i c i l l i n a n t i b i o t i c s w h i c h w e r e s e n s i t i v e t o L i s t e r i a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w a s m u c h l e s s t h a n t h e n e w b o r n s,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o f L i s t e r i a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i n t h e p a r t u r i e n t s i s l o w,b u t w h i c h h a s g r e a t h a r m. T h e e m p i r i c a n t i-i n f e c t i o n t r e a t m e n t s h o u l d p r e f e r r e d f o r s e l e c t i n g t h e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g e n t s c o v e r i n g L i s t e r i a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s e n s i t i v i t yK e y w o r d s:L i s t e r i a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a n t i i n f e c t i o n t r e a t m e n t;p a r t u r i e n t s;n e w b o r n李斯特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食源性感染疾病,表现为败血症㊁神经李斯特菌病和母婴感染㊂在怀孕期间,它可能导致孕妇无症状或发烧㊁头痛㊁腹泻㊁肌痛㊁早产㊁胎儿丢失以及新生儿全身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㊂母体李斯特菌病大多在妊娠中期和晚期,作为散发病例或在暴发的情况下被报道㊂属于克隆复合体1㊁4和6的菌株被称为高毒力菌株,与母体新生儿感染最为相关㊂新生儿可由母体绒毛膜羊膜炎导致早发败血症或通过胃肠道单增李斯特菌定植的产道发生 迟发性 脑膜炎[1-3]㊂2015年,欧洲一项2 224例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报道显示,该病总病死率为18.8%[4]㊂2011-2016年,中国19个省份报告253例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病死率为25.7%,但㊃16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1月第21卷第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a n u a r y2024,V o l.21,N o.1*基金项目: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2022-1-41)㊂作者简介:张霞,女,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生化检验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d o n g r u i q i a n@163.c o m㊂网络首发h t t p://k n s.c n k i.n e t/k c m s/d e t a i l/50.1167.R.20231019.1316.002.h t m l(2023-11-28)死亡人数不包括孕妇或儿童[5]㊂尽管已知单增李斯特菌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有极大危害,但临床研究相对匮乏,如产科㊁出院患者的发病率㊁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导致的孕妇流产率㊁孕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及有效性评价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2021年本院检出的产妇及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旨在为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诊断㊁预防㊁治疗提供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2-2021年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的产妇与新生儿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例活产产妇,5例流产产妇,9例新生儿,共23例㊂纳入标准:(1)单增李斯特菌培养阳性;(2)产妇(均为单胎)及其所分娩新生儿;(3)病历资料完整㊂排除标准:(1)非孕产妇;(2)非宫内感染新生儿㊂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23-01-057)㊂1.2方法1.2.1数据采集通过病历检索系统收集目标菌检出情况,查阅目标病例,提取病历中患者入院基本信息㊁用药记录㊁手术情况㊁生命体征(体温)㊁临床表现㊁微生物培养结果㊁出院诊断㊁日常病程,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㊁降钙素原㊁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等㊂1.2.2研究分组以无菌标本或密切关联标本检出单增李斯特菌为依据纳入分析㊂以分娩后胎儿是否成活为次级指标,将产妇分为成活组(9例)和流产组(5例)㊂1.3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24.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 (P25,P75)表示㊂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检出年份及例数查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产科单增李斯特菌阳性产妇和新生儿病例23例,其中2019年检出最多,为6例,2015年和2017年为0例㊂其中,成活组产妇9例,流产组产妇5例㊂分娩新生儿9例㊂2.2成活组母子检出情况成活组9例产妇分娩,其中成活新生儿8例,另外1例新生儿出生5d后死亡㊂7例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检测阳性,所分娩新生儿5例阳性;2例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检测阴性但所分娩新生儿阳性㊂1例产妇表现为重度感染㊂7例产妇检出标本分别为羊水3例,全血3例,阴道分泌物3例,胎膜1例㊂其中,1例产妇全血㊁羊水㊁胎膜标本均为阳性,1例全血㊁阴道分泌物均为阳性㊂本组产妇中5例为足月生产,大于37周㊂5例产后出现发热㊁中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但愈后良好㊂其中8例产妇治疗均首选头孢类抗菌药物或奥硝唑,之后6例调整为青霉素类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㊂另外1例阴道分泌物检出单增李斯特菌,但无感染表现,经阴道分娩,产后4d出院,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㊂经统计,9例产妇分娩孕周(35.84ʃ3.02)周,人均检出全血㊁羊水㊁阴道分泌物阳性标本数为1(0,1)例,胎动减少㊁腹痛㊁腹胀㊁胎心增速㊁发热㊁见红的相关异常主诉数为2(1,2)条,产前最高体温(37.7ʃ1.2)ħ,产后最高体温(38.7ʃ1.3)ħ,各病例绒毛膜羊膜炎㊁胎儿窘迫㊁先兆早产㊁脓毒症㊁羊膜腔感染㊁泌尿系统感染㊁阴道炎等相关出院诊断或病理诊断数为3(2,3)条,分娩方式:8例剖宫产㊁1例经阴道分娩,平均住院天数为8.5(7.0,11.0)d,预后均良好㊂经统计,9例新生儿(其中1例死亡),人均检出全血㊁咽拭子㊁粪便阳性标本数为1(1,1)例,新生儿表现为发热㊁窒息㊁呼吸困难㊁三凹征㊁血便等感染阳性体征数为1(1,1)条,最高体温(37.4ʃ0.5)ħ,新生儿窒息㊁败血症㊁心肌损伤㊁消化道出血㊁肺出血㊁新生儿肺炎㊁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感染相关诊断数为2(1,5)条,使用敏感抗菌药物为3(2,3)种,出生体质量(2678.9ʃ548.4)g,住院时间为15(7,16)d㊂7例治愈,1例手术,1例死亡㊂成活组9例产妇,孕周均大于32周,其中5例37周以上㊂例2分娩的新生儿因早发宫内严重感染死亡㊂例1因 停经32周㊁胎动减少3d㊁下腹坠胀伴腰酸0.5d 入院就诊㊂例2因 不规律下腹痛伴阴道流水5h 入院,入院9h后因发热㊁胎心减速进行剖宫产㊂孕妇带菌时间长,导致胎儿宫内感染严重而死亡㊂例3阴道分泌物检出阳性菌,但产后发热,其子出现血便,诊断为败血症㊂例4羊水标本检出单增李斯特菌,但自身感染较轻,分娩住院7d后出院,其子未检出阳性菌,但出现发热等感染表现,治疗7d后出院㊂例5因 自觉胎动消失1d,胎心监护150~170次/分 入院,分娩后除自身感染较重,诊断为脓毒症外,新生儿诊断败血症㊁化脓性脑膜炎,但母子经治疗结局良好㊂例6仅阴道分泌物检出阳性菌,产妇自身无感染表现,其子出生后出现发热,血培养阳性,治疗16d痊愈出院㊂例7第1次入院表现为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但病原学检查未检出阳性菌,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㊂第2次入院后,全血㊁羊水㊁胎膜标本均检出阳性菌㊂例8入院药物治疗也未首先考虑单增李斯特菌感染㊂例9,停经38周+2,发热伴胎动减少1d,血培养阳性,所分娩新生儿未检出单核李斯特菌,母子均治愈出院㊂9例新生儿中7例新生儿检出阳性菌,标本来源分别为全血7例,咽拭子2例,粪便1例,其中2例检测全血和咽拭子标本同时阳性,1例检测全血和粪便标本同时阳性㊂8例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或美罗培南,1例首选头孢类抗菌药物,后调整为青霉素类抗菌药物㊂㊃26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1月第21卷第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a n u a r y2024,V o l.21,N o.12.3流产组产妇情况5例流产产妇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013㊁2014㊁2018年各1例,2019年2例㊂5例产妇流产或死胎引产,流产孕周为22~28周,共同特征为发热,入院时3例死胎,2例宫缩频繁,均在入院当日流产或引产㊂5例产妇愈后良好㊂检出单增李斯特菌标本分别为羊水1例㊁全血2例㊁阴道分泌物2例㊂3例治疗首选头孢类抗菌药物,1例首选红霉素, 1例首选奥硝唑和阿莫西林㊂经统计,流产组5例产妇流产孕周(24.43ʃ2.46)周,人均检出羊水㊁全血㊁阴道分泌物阳性标本数为1(1,1)例,胎动消失㊁发热㊁腹痛㊁阴道流血㊁排出妊娠组织的相关异常主诉为(2.20ʃ0.45)条,产前最高体温(38.6ʃ0.9)ħ,产后最高体温(36.3ʃ0.7)ħ,死胎㊁绒毛膜羊膜炎㊁胎膜早破㊁难免流产㊁羊膜腔感染㊁脓毒血症㊁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诊断为2(1,3)条,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病例为3(2,3)例,均预后良好㊂5例产妇流产或死胎引产,孕周均在28周以下㊂综合5例主诉,大部分于发热1d以上或胎动消失后就诊,错失救治最佳时机㊂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分娩前2周,患者出现发热㊁呕吐㊁腹泻㊁子宫收缩等表现㊂2.4经验性治疗抗菌药物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9例成活组产妇㊁5例流产组产妇及9例新生儿,产妇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0例,新生儿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8例㊂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所选择的抗菌药物针对单增李斯特菌敏感的病例数,18例产妇中有0例,新生儿9例中有8例,两组用药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㊂2.5涉及感染产妇胎儿结局比较14例产妇纳入研究,其中活产9例,流产5例㊂活产9例中,1例5d 后死亡,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为111.11ɢ(1/9)㊂本院2012-2021年报告1岁以内婴儿死亡率为1.42ɢ(215/151174),正常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为1.06ɢ(160/151174)㊂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㊂2.6产妇㊁新生儿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发病情况产科出院患者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7.63/100000,分娩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4.68/100000㊂全院产妇㊁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5.32/ 100000㊂3讨论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对胎儿的成活有重大影响㊂单增李斯特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经验性抗感染用药应首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这对于预防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发生严重后果有重要意义㊂但本研究涉及的病例由于用药习惯,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中,首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明显少于首选头孢类抗菌药物等治疗的病例,经验性用药选择有差异㊂本研究汇总了10年发病数据,发病率的基础数据来源时间跨度更长,依据更充分㊂本机构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均为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其他科室如妇科㊁外科㊁儿科等未见检出㊂本研究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对胎儿丢失的影响,而以往研究侧重于病例个案[6-9],或针对所有医疗机构㊁所有人群的发病情况[10],或基于国外该菌感染病例数据㊂本研究结果和结论有助于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消除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早期治疗的不利因素,有助于增加经验用药选择的合理性㊂李斯特菌病感染建议以青霉素为基础的治疗(大剂量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结合庆大霉素治疗侵袭性感染;复方三噁唑可用于对青霉素不耐受的患者[11]㊂妊娠期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应高度警惕,如疑为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经验性治疗应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㊂单增李斯特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推荐剂量主要基于单增李斯特菌脑膜炎治疗建议,3~12 g/d,持续7~28d,直至分娩;或阿莫西林100 m g/(k g㊃d),持续2周,联用与阿莫西林具有协同作用的庆大霉素5m g/(k g㊃d),持续3~5d㊂为了使抗菌药物有效渗透到宿主细胞,保持较高细胞内浓度,需维持足够药物浓度或保持p H值不变[12]㊂单增李斯特菌经口进入人体,首先到达小肠黏膜,再经循环系统和淋巴结进入其他器官㊂单增李斯特菌是细胞内细菌,易隐藏于宿主细胞,某些内联蛋白有利于单增李斯特菌攻击宿主细胞,一旦进入细胞,单增李斯特菌就会释放李斯特菌溶素和磷脂酶,溶解液泡膜㊂当单增李斯特菌到达细胞质时,侵蚀宿主细胞的细胞骨架,迅速增殖并促进肌动蛋白丝发育,使感染细胞的肌动蛋白丝在一个极点聚合,形成肌动蛋白尾和细菌细胞间传递所需的突起,有利于细菌在细胞内移动,穿透细胞质并最终到达质膜㊂随后,该菌利用质膜突起和细胞间扩散感染邻近细胞㊂单增李斯特菌这种特殊的细胞内循环作用机制使其避免接触细胞外环境,逃避人类的T细胞免疫,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继续感染其他器官和组织㊂此外,抗体㊁补体㊁中性粒细胞也失去了对宿主细胞的保护作用㊂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取决于受感染者的免疫力㊁菌株类型和感染范围㊂摄入104~106菌株/克食物即可导致李斯特菌感染㊂对于免疫缺陷高危人群,其感染所需菌株量更低[13]㊂有研究报道,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潜伏期较长,该病潜伏期为19.0~27.5d,比神经系统疾病(9 d)和菌血症(2d)更长[14-16]㊂李斯特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66%),而不是妊娠早期(3%),并可导致严重感染甚至新生儿死亡[17-19]㊂㊃36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1月第21卷第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a n u a r y2024,V o l.21,N o.1本研究虽然汇总了本院10年的产妇㊁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数据,但样本量相对较少,数据来自一家机构,还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及数据覆盖面㊂妇女儿童是社会的重要群体,是国家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重要关注对象㊂关注国民全生命周期健康,首先要关注妇女儿童健康,关注影响妇女㊁儿童生命健康的每一个环节㊂临床需提高对妊娠期感染李斯特菌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母婴愈后㊂本研究既从统计学角度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发病率及对产妇㊁新生儿的影响程度提供了数据,又从抗感染经验性用药的早期治疗方面提出了建议㊂参考文献[1]C HA R L I E R C,D I S S O N O,L E C U I T A M.M a t e r n a l-n e o-n a t a l l i s t e r i o s i s[J].V i r u l e n c e,2020,11(1):391-397. [2]S C H L E C H W F.E p i d e m i o l o g y a n d 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t i o n s o f l i s t e r i a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i n f e c t i o n[J].M i c r o b i o l S p e c t r,2019,7(3):14.[3]I V O V A N W,J O N A S T B,MA R T I N C,e t a l.R e t r o s p e c-t i v e v a l i d a t i o n o f w h o l e g e n o m e s e q u e n c i n g-e n h a n c e d s u r-v e i l l a n c e o f l i s t e r i o s i s i n E u r o p e,2010t o2015[J].E u r o S u r v e i l l,2018,23(33):1700798.[4]L I W,B A I L,F U P,e t a l.T h e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l i s t e r i a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i n C h i n a[J].F o o d b o r n e P a t h o g D i s,2018, 15(8):459-466.[5]WA N G Z Y,T A O X J,L I U S,e t a l.A n u p d a t e r e v i e w o n l i s t e r i a i n f e c t i o n i n p r e g n a n c y[J].I n f e c t D r u g R e s i s t, 2021,14:1967-1978.[6]宋敏,牟瑞丽,张琳琳,等.妊娠合并单核李斯特菌感染7例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1,30(3):200-203.[7]曹世姣,叶柳青,李会琴.妊娠合并李斯特菌感染7例临床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0,47(5):584-589.[8]卫蔷,张力,刘兴会,等.妊娠期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并文献复习[J/C 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4(2):218-223.[9]张心红,王凤英.妊娠晚期李斯特菌感染致胎死宫内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3) 429-431.[10]H E R R A D O R Z,G H E R A S I M A,L O P E Z-V E L E Z R,e ta l.L i s t e r i o s i s i n S p a i nb a s e d o n h o s p i t a l i s a t i o n r ec o rd s,1997t o2015:n e e d f o r g r e a t e r a w a r e n e s s[J].E u r o S u r-v e i l l,2019,24(21):1800271.[11]MA R I A V I,N I S HA R,L U K E S M,e t a l.L i s t e r i a m o n o-c y t o g e n e s i n f e c t i o n s:p r e s e n t a t i o n,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e a t-m e n t[J].B r J H o s p M e d(L o n d),2021,82(10):1-6.[12]石璐,唐莲,李静静,等.临床药师参与围产期李斯特菌病治疗一例[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2,20(4):85-88.[13]WA N G Z Y,T A O X J,L I U S,e t a l.A n u p d a t e r e v i e w o n l i s t e r i a i n f e c t i o n i n p r e g n a n c y[J].I n f e c t D r u g R e s i s t, 2021,14:1967-1978.[14]A N G E L O K M,J A C K S O N K A,WO N G K K,e t a l.A s-s e s s m e n t o f t h e i n c u b a t i o n p e r i o d f o r i n v a s i v e l i s t e r i o s i s [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16,63(11):1487-1489.[15]G O R L E T V,K I N G L A,V A I L L A N T,e t a l.W h a t i s t h ei n c u b a t i o n p e r i o d f o r l i s t e r i o s i s[J].B M C I n f e c t D i s, 2013,13(1):11.[16]C HA R L I E R C,G O F F I F I N E T F,A Z R I A E,e t a l.L e c u i t.I n a d e q u a t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r e g n a n c y-a s s o c i a t e d l i s t e r i o-s i s:l e s s o n s f r o m f o u r c a s e r e p o r t s[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f e c t,2014,20(3):246-249.[17]F O U N T I K H S I M I E,M O H A N A R A J-A N T O N A,H O-R T E I B,e t a l.L i s t e r i o s i s i n p r e g n a n c y:a n u m b r e l l a r e v i e w o f m a t e r n a l e x p o s u r e,t r e a t m e n t a n d n e o n a t a l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J].B J O G,2022,129(9):1427-1433.[18]A N T O N I O S A,L I D I A A C,J O SÉR B,e t a l.L a t e s t i l l-b i r t h d u e t o l i s t e r i o s i s[J].A u t o p s C a s e R e p,2018,8(4): e2018051.[19]J O SÉA V,E M I L I A K,MA R I E L A S.L i s t e r i a p l a c e n t a li n f e c t i o n[J].m B i o,2017,8(3):e00949.(收稿日期:2023-04-10修回日期:2023-10-15)(上接第60页)e t a l.C D4+T c e l l d e r i v e d N G A L m o d if i e s t h e o u t c o m e o fi s c h e m i c a c u t e k i d n e y i n j u r y[J].J I mm u n o l,2020,204(3):586-595.[13]L I U X,Z HA O X,D U A N X,e t a l.K n o c k o u t o f N G A La g g r a v a t e s t ub u l o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i n j u r y i n a m o u s e m o d e l o fd i a b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b y e n h a n c i n g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a n df i-b r o s i s[J].E x p T h e r M e d,2021,21(4):321.[14]张会芬,杨宏秀,刘丽,等.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㊁胱抑素C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㊁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26(4):309-315. [15]董照刚,郑喜胜,贾明雅,等.尿N A G㊁血P C T及S O F 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23):3534-3538.[16]朱晶洁,吴磊,王春,等.血清鸢尾素㊁胱抑素C㊁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4):9-12.[17]朱晗玉.糖尿病肾病诊断及预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1):1-4.[18]张驰,谢晓慧,郑芳芳,等.血清F e t u i n-A㊁N G A L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1-6.[19]张志斌,温庆辉,张锡波.高血压肾病早期血清C y s C㊁β2-MG和尿N A G㊁R B P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21,32(23):3024-3027.[20]张佳思,邹春波,卢宇,等.血脂蛋白磷脂酶A2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1(6): 770-775.(收稿日期:2023-03-11修回日期:2023-10-12)㊃46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1月第21卷第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a n u a r y2024,V o l.21,N o.1。
《2024年50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分析》范文
《50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分析》篇一一、引言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LM)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能够引起严重的血流感染,甚至导致死亡。
本文旨在通过对50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感染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病例资料本文共收集了50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的病例,病例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2. 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
三、感染特征分析1. 流行病学特征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多见于夏季和秋季,患者年龄分布广泛,但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
感染途径多为食源性,如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奶制品等。
2.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并发症。
四、实验室检查与诊断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降低,血培养阳性率较高。
此外,血清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 诊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
对于疑似患者,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及血清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方法与预后1. 治疗方法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对于严重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支持治疗、营养支持等。
2. 预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较好。
但部分患者因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并发症,预后较差。
六、讨论通过对50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病具有以下特点:季节性发病、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食源性感染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阳性率高、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可以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包括土壤、水、动物粪便等。
人类可以通过食用感染李斯特菌的食物或饮用感染了李斯特菌的水而感染疾病。
李斯特菌感染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孕妇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近期,我们医院诊断了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下面将对该病例做详细分析报告。
患者,男性,62岁,无慢性基础疾病史,突发高热39.2℃,持续时间1周,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者最初就诊于本市社区医院,经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被转入我院。
患者入院后,我们立即进行了相关检查和治疗。
初步检查发现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升高,提示可能为感染性疾病。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我们高度怀疑患者可能感染了病原微生物。
我们采集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血液标本中存在李斯特菌,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广谱抗生素敏感。
在与感染科专家的讨论后,我们立即对患者进行了靶向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对患者的饮食史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患者在近期曾食用了一些未经煮熟的蔬菜和奶制品。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些食物很可能是患者感染李斯特菌的原因。
事实上,李斯特菌在未经处理的蔬菜和奶制品中较为常见。
经过对患者家属的进一步调查,我们也了解到患者在近期有前往农贸市场采购食材的经历,这也增加了他感染病原菌的可能性。
我们也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了排查,未发现其他可能的感染源。
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并在两周后出院。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随访,并未发现复发和并发症。
患者出院后,我们也对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强调了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潜伏期长、症状多样的疾病,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从本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对于突发的高热病例,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需要高度怀疑可能存在感染性疾病。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女性,50岁,农民。
2021年9月初,因发热、头痛等症状入院就诊。
患者否认任何旅行史或接触活禽等可能受到感染的风险因素。
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肌力和感觉正常。
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
CT检查显示多发性小的脑梗死灶。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病毒感染。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
在住院的第三天,患者因出现严重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再次就诊。
抢救性手术检查显示肠胃道出现严重炎症。
感染科医生意识到可能是由于食物中毒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因此及时采集了患者的血样和食物样本交于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
二、病原学检测通过对患者血样和食物样本的细菌培养检验,发现其中存在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状菌,具有避免宿主细胞免疫攻击的机制,因此对人体具有较高的致病性。
李斯特菌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是导致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与李斯特菌感染相关的肠胃道感染临床特征相吻合。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患者为李斯特菌感染所致的胃肠道感染。
我院医护人员立即与感染科专家组成诊疗团队,采取了抗生素治疗以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支持性治疗。
在隔离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病情得到控制。
四、疫情调查针对患者的病例,我院立即展开了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患者日常饮食习惯、购买食材的途径等信息。
检验科对患者所摄入的食物样本进行了详细检测,确认了其中存在李斯特菌。
通过调查发现,患者于入院前曾食用了一种自制的凉拌菜,其中含有意大利面、生菜等多种食材。
经过采访患者的家人得知,这种凉拌菜是由家中新鲜购进的生菜和意大利面自行加工制作的。
调查人员立即前往食材的购买地点进行取样,并将样品送交实验室进行检测。
检验结果显示,购进的生菜中存在李斯特菌。
《2024年50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分析》范文
《50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分析》篇一一、引言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常常感染并导致血流感染,这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如环境、食品和医疗条件等),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感染率有所上升。
本文将对近五年内收集的50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病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近五年内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50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患者。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等。
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
三、结果1. 患者基本情况本组共50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
患者年龄分布在2个月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
大部分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免疫系统疾病等。
2. 感染途径分析食品污染是主要感染途径,尤其是熟食制品如乳制品和肉制品。
其他感染途径包括环境污染和医疗设备等。
其中,由食物传播的病例占总病例的76%。
3.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
其中,血培养是诊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的金标准。
4. 治疗方法与预后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
本组病例中,经合理抗生素治疗后,治愈率为82%。
对于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此外,本组病例中未发现明显的耐药现象。
四、讨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本研究显示,食品污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因此预防该病的重点在于改善食品生产和保存的卫生条件。
此外,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也是降低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由于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免疫系统受损,这可能导致疾病的进展和不良预后。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一、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60岁职业:退休入院时间:2021年10月1日诊断时间:2021年10月5日患病时间:2021年9月28日入院主要症状:发热、腹泻、腹痛入院初步诊断:急性感染性腹泻确诊疾病:李斯特菌感染二、病史回顾李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定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9月28日,李某感觉身体不适,出现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但未引起重视并未及时就医。
随着症状的加重,10月1日李某入院就诊。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开始进行抗感染治疗。
患者症状未见好转,且发热、腹泻、腹痛症状加重,且出现幻觉、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于10月5日进行了血液培养和粪便培养,最终被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
三、分析与讨论李斯特菌是一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主要通过食物污染引起感染。
其主要感染途径有:食用受污染的生食或未熟食、食用被该菌污染的速冻食品等。
此次患者的感染途径还需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李斯特菌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发热、头晕、乏力、腹泻、腹痛、肌无力或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重症李斯特菌感染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此次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除了常见症状外,还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表明感染已经波及到了中枢神经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疗。
治疗方面,李斯特菌感染对抗感染药物敏感性较低,常规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抗感染药物对其疗效不佳。
鉴于患者病情复杂,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整体治疗方案包括充分的水电解质平衡、适当的营养支持、积极干预并发症等,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需做好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及患者周围的风险人群,有效控制病源的传播。
对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相关的医学观察以及检测工作,确保健康。
四、结语本例为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患者病情严重,对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和对疾病的防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摘要】本文分析了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
在病例诊断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经实验室检查确认为李斯特菌感染。
临床表现分析表明患者呈现典型的病理特征。
治疗方案采用抗生素治疗,疗效良好。
经验总结指出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李斯特菌感染至关重要,同时建议加强食品安全,防止细菌感染。
展望未来研究重点在于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这一案例为我院在疾病防治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对李斯特菌感染的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引言:背景介绍、病例概况、研究目的正文:病例诊断过程、临床表现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结论:本案例经验总结、预防措施建议、展望未来研究关键词:李斯特菌感染、首例病例、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经验总结、预防措施、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是一种能在低温下存活并繁殖的病原微生物。
其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可在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找到。
李斯特菌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感染,尤其对孕妇、老年人、免疫系统受损患者等高危人群造成严重威胁。
我院最近出现了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该病例的确诊和治疗过程充满挑战,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启示。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对该病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未来类似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该病例的深入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增进对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认识,增强防控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
1.2 病例概况本文报道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患者为一名62岁男性,平时身体健康,无明显基础疾病史。
患者于某天晚上突然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于我院急诊科。
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怀疑可能是某种细菌感染,遂进行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液培养阳性,李斯特菌的培养结果也呈阳性。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近日,本院收治了一例首次确诊的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的蔓延,我们对该病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下面就对该病例进行我们的分析报告。
患者基本情况:该病例为一名50岁的女性,主要症状为发热、呕吐、腹泻和全身乏力。
经过检查后,发现她患有李斯特菌感染。
据患者自述,她近期曾食用了一批来自市场的未经严格检测的冷藏食品,其中包括熟猪肉制品。
我们认为这次感染很可能是由于食物污染所致。
病例分析: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食源性疾病,通常通过食用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而感染。
一旦感染,病原体会在人体内迅速繁殖,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炎症。
李斯特菌还可以穿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全身性感染。
患者出现的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正是李斯特菌感染的典型表现。
针对该病例,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患者感染李斯特菌的主要原因是食用未经检测的冷藏食品,这说明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市场上存在大量未经严格检测的食品,容易成为病原菌的传播媒介,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检测的覆盖率,以保障公众的健康。
2. 公众健康意识不足:一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并未充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忽视了自身健康的风险。
需要进一步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培养正确的食品消费观念。
3. 医疗机构防控能力:本次病例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充分说明了我院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该病例的及时处理,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对病人的健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这也提醒我们,医疗机构需要不断加强防控措施的培训和意识,以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本次病例的分析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李斯特菌感染并非属于常见的感染病例,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些临床医生对该病症的认知和处理并不充分,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交流,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类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李斯特菌是一种被广泛发现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其在食品和饮用水的污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种菌株可以引起李斯特病,其严重性在老年人、新生儿、孕妇和免疫系统受损人群中更为明显。
本文将对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分析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病例概述本次病例是一名25岁的女性,最初于2019年10月初因呕吐和腹泻前往我院急诊室就诊。
经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血液检查、电解质水平和肝功能测试等)后,她被告知可能患上了腹泻病毒感染,开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但是病情没有得到好转,她的腹泻和呕吐反复出现,同时出现了发热和全身不适。
她被重新收住在我院,进一步针对疑似感染进行了各种检查。
其中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胃镜检查、脑脊液分析,以及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
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医生们最终确认了她感染了李斯特菌,并给予了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并得到了出院治疗。
病例分析在此次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中,患者发生了多个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和全身不适等。
李斯特菌感染最为典型的症状是类似或轻度的感冒症状,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
因此,在本病例中,医生们在接诊之初就将病毒感染视为可能的原因。
然而,在症状持续不断之后,医生们重新考虑这种疑似感染的诊断。
为了进一步澄清病因,她接受了胃镜检查、脑脊液分析和多项实验室检查。
其中,脑脊液分析和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确定了李斯特菌的感染,从而使医生们得以尽快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李斯特菌感染的治疗通常包括针对性的抗生素和支持性治疗,如液体补充和高热降温等。
在本病例中,患者接受了特定的抗生素治疗,病情于短时间内明显好转。
结论本次病例提醒我们,李斯特菌感染可引起广泛的症状,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因此,对于患有明显不适症状的患者,应该尽快进行临床筛查并进行相对应的检查。
尽早确诊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成功率,并避免继发性并发症的发生。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误诊的临床分析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误诊的临床分析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误诊的临床分析引言: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感染病例。
由于其症状多样化,易于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分析,探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误诊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
一、病例概述:本次病例为一名50岁男性患者,主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已持续一周。
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近期无外伤史和旅游史。
体格检查时发现病人神志不清,颈项强直,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压力增高,单核细胞增生。
初步诊断为脑膜炎。
二、误诊情况:在早期的诊断过程中,脑膜炎是首先考虑的疾病之一,因为患者出现典型的脑膜刺激征。
针对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进行治疗,包括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
但在治疗后的三天内,患者的症状并未明显缓解。
三、正确诊断分析:在考虑到常见的脑膜炎病因无效后,医生决定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发现脑脊液培养结果显示李斯特菌感染。
四、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特点:李斯特菌感染对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相对较为罕见。
这种感染的症状多样化,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
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可见压力增高,但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和蛋白质含量均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而单核细胞增生是其中的典型特点。
此外,李斯特菌感染通常与食物中毒相关,因此在病史询问和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应充分考虑食物史。
五、误诊原因与启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易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其症状多样化,类似于脑膜炎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警惕性,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以尽早确诊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此外,在进行治疗后,如病情无明显好转,应及时重新评估诊断,以避免延误治疗时间。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病史:患者为一名60岁男性,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因发热、腹泻、全身无力及呕吐等症状于2019年8月20日入院。
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及实验室检验,
初步诊断为肠道感染。
治疗过程:入院后患者接受了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但
是在8月28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高热,休克等严重症状,立即进行了抢救。
实验室检验:经过实验室检验,患者的血和脑脊液样本均呈阳性反应,李斯特菌的血
清学阳性率也较高。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我们最终确诊为该患者为李斯特菌感染,
而且还合并了脑膜炎。
治疗:针对李斯特菌感染,在抢救过程中,我们立即采用硫胺素对患者进行了治疗,
并加强了对症治疗。
经过反复治疗和监测,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并最终痊愈出院。
结论: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严重感染和疾病。
在本例中,我们发现患者有免疫功能抑制,同时在入院前有嗜食生熟不分的行为,导致感
染风险增加。
所以,我们建议公众不要嗜食生食食物,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更
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
对于临床医生,则需要对李斯特菌这种常见病原体有所认识,并及时诊断和治疗。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1. 引言1.1 引言背景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由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通常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引发。
李斯特菌可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生存并繁殖,因此生鲜食品、未经煮熟的肉类和奶制品等食物往往是其传播的途径。
该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包括发热、恶心、腹泻等,严重感染可导致败血症和脑膜炎等并发症。
我院最近发现了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报告将对该病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李斯特菌感染的疾病特点、诊断治疗过程以及疫情防控措施,旨在提高公众对此病的认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效预防和控制李斯特菌感染的风险。
通过对本例病例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类似病例的处理提供借鉴。
1.2 病例简介我院最近出现了一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病例是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患者是一名60岁的男性,平时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任何慢性疾病史。
他在入院前出现了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被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
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最近有食用了一些未经烹饪充分的水果和生肉制品,这可能是感染李斯特菌的原因。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情况较为稳定,但仍需密切监测和细心护理。
这一病例的出现引起了我们对院内食品安全和感染控制的重视,同时也提醒了广大民众正确食用和处理食品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对该病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类似病例的发生,保障广大患者的健康安全。
【字数:210】2. 正文2.1 疾病介绍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源等环境中。
它是一种耐温耐盐耐酸的细菌,能在低温条件下生长繁殖,对食品、特别是冷藏食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李斯特菌感染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尤其是生食、未煮熟或未经严格消毒的动物及其制品、生长在土壤中的蔬菜水果等。
感染后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呕吐等。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同事们:我院最近出现了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经过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治疗,患者已经脱离危险期并康复出院。
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我们对这种疾病的防治能力,特编写此报告,进行相关病例分析。
一、患者基本资料患者王先生,男,60岁,退休教师。
患者平时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的慢性基础疾病史。
生活饮食规律,不吸烟、不酗酒。
体检定期进行,并无明显异常。
近期曾前往本地一家农贸市场购买蔬菜水果,具体时间为感染发病前一周左右。
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腹泻、呕吐等,入院时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查体发现腹部明显压痛,伴有腹泻。
二、诊断和处理过程患者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经综合评估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症。
在确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了隔离处理,并启动抗生素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同时也进行了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包括解热、止泻、止吐等对症治疗措施。
患者在住院期间,情况稳定并逐渐好转,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其家属的健康监测,未发现其他相关病例。
三、病例分析1.病例特点:本例患者为本地教师,没有接触过活禽、生肉及其制品等易感染李斯特菌的动物来源。
患者发病前曾到农贸市场购买蔬菜水果,据家属回忆反映,患者在购买蔬菜水果时,没有经过严格的清洗处理,并且喜欢食用生食蔬菜水果。
结合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及发病前的相关行为史,我们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通过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蔬菜水果而感染疾病。
2.临床表现:本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腹泻、呕吐等,临床表现多样化,部分病例也可出现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包括脑膜炎、脑炎等。
还有部分病例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或脑炎,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临床工作中,对李斯特菌感染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3.处理经验:针对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并且积极进行了支持性治疗,这也是患者能够成功康复出院的关键。
李斯特菌脑炎一例
李斯特菌脑炎一例发表时间:2019-07-23T09:22:42.31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王园园,张晓夏,吴晓天[导读] 本例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存在免疫缺陷,属于李斯特菌的易感人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关键词:李斯特菌脑炎;颅内少见感染性病变;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中图分类号:R515.91 临床资料1.1现病史患者,女性,57岁,因“突发言语困难1天 ”入院。
患者约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言语困难,写字困难,余无殊。
1.2既往史:有肾性高血压多年,有肾移植病史18年,长期规律服用免疫抑制剂及雷公藤多苷片;13年前行双侧乳房及腋下纤维腺瘤切除术;12年前予我院因左肾错构瘤行左肾切除术,4年前曾行肠癌手术,2周前白内障手术史。
1.3体格检查体征:体温:37.8℃脉搏: 86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压:144/95mmHg 神志清,精神稍软。
颈软,右眼眶周青紫红肿,双侧视力粗测可,视野无缺损,左侧瞳孔2.3mm,右侧瞳孔2.5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无殊,面部浅深感觉无殊,双侧额纹及鼻唇沟正常,口角不偏,双侧听力粗测可,伸舌居中,言语困难,转颈及耸肩有力。
腹平软,右下腹可见一斜行手术瘢痕,左腹可见腔镜手术疤痕,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无亢减,腱反射++,双侧浅深感觉无殊,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均(-),双侧巴氏征阴性。
1.4辅助检查:2018-06-28 (头颅MR平扫+弥散):左侧额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及胼胝体体部偏左侧异常信号灶,结合病史转移首先考虑,脑梗待排,建议MR增强检查。
2018-06-28 血常规淋巴细胞(%) 16.8% 单核细胞(%) 16.7% 2018-06-28 肾功能肌酐333μmol/L 尿素21.02mmol/L2018-06-28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0.7秒 D-二聚体3117ug/L FEU 2018.7.4头颅MRS报告:左侧额叶大片状异常信号灶,MRS以Cho峰和lip峰升高明显,需鉴别淋巴瘤或感染性病变。
医学影像科李斯特菌菱脑炎(脑干脑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医学影像科一例李斯特菌菱脑炎(脑干脑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病史患者男性,29岁,发热,乏力和头痛加重一周,伴相关眩晕,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复视,持续性呃逆,左面部感觉异常。
读片分析轴向T1.WI(A)显示右延髓结节性Tb低信号病变。
轴向T2WI(B,C)显示蚓部和两个小脑半球双边斑片状假结节性T2高信号。
对比增强饱和脂肪TIW1.(D,E)显示脑干和小脑多发结节状和环状增强病变。
左小脑半球也可见脑膜强化片状区域。
轴向DWI(F)显示右侧延髓背索局限性扩散。
诊断:李斯特菌菱脑炎(脑干脑炎)李斯特菌病是进食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
这种细菌可见于各种食物,如生肉,蔬菜和未经高温消毒牛奶制成的乳制品。
这种细菌是一种非抱子形成,革兰氏阳性杆菌。
一个健康的人在进食受污染的食物后发生李斯特菌病的风险是很低的。
李斯特菌菱脑炎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颅神经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昏迷,反射减弱或反射亢进),血培养,脑脊液分析(细胞增多),和MRI检查结果。
临床资料:李斯特菌引起的脑干脑炎的特征是进行性脑干功能障碍,占所有李斯特菌病病例的10%o在尸检中,表现为较低位脑神经细胞核炎性浸润。
影像学表现:MR1.可能对该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李斯特氏菌感染易感染背侧脑干和小脑,第四脑室的特殊层。
可见脑膜炎,脑炎,和脓肿,取决于疾病的时间演变。
DDX:病毒性脑炎,淋巴瘤,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贝切特病),结节病,肺结核,多发性硬化,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病毒性脑炎主要导致血培养阴性脑脊液淋巴细胞占优。
结核性脑膜炎可通过软脑膜受累,脑脊液低血糖水平区分。
血管炎性与肉芽肿性疾病有关。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变大多广泛,涉及皮质下半球的区域,且不限于脑干和小脑。
根据临床和MRI表现,在培养结果确认前启动治疗(氨苇青霉素,头抱睡月亏和庆大霉素)。
与单纯的脑膜炎相比,李斯特菌菱脑炎可导致相当高的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发病率。
新生儿李斯特菌病例分析
新生儿李斯特菌病例分析
沈菁;王丹华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6(35)3
【摘要】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仍然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国内新生儿败血症和腩膜炎的病原菌与国外报道的并不一致。
如70年代以来,B族溶血性链球菌成为美国新生儿败血症及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而国内同期仍然是以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主。
随着国人生活方式的西化,一些疾病的发病情况也有了改变。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也有了变化。
80年代以来,GBS感染在国内发病逐渐增多,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鲜有报道。
本院NICU连续收治了2例母婴传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特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85-封三)
【作者】沈菁;王丹华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儿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儿科,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J], 李凌洁; 杜余新
2.1例单增李斯特菌误诊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J], 黄梅会; 吴华; 苏屿; 王旭明
3.围产新生儿疾病与死因(附3119例住院围产新生儿病例分析) [J], 王淑春;孙忆南;蔡长玲;李军;徐淑贤;冯艺;卫明;王玉华
4.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新生儿血流感染1例报道 [J], 高敏;彭宝相
5.新生儿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三例分析 [J], 王秀芳;马芬;高岳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
作者:李凌洁杜余新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18期
关键词李斯特菌;感染;治疗方案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李斯特菌)属于李斯特菌属,为革兰阳性杆菌、兼性胞内寄生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引起人类严重感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源、食品等;主要通过粪一口传播,常侵犯婴幼儿、妊娠妇女、老年人以及一些严重基础病的免疫受损宿主,导致皮肤黏膜感染、中樞系统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1-1。
本例口腔癌患者,其血液培养及鉴定分离出此菌,可能与患者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下降有关。
李斯特菌感染应该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足量、足疗程治疗。
本研究分析I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旨在为临床不常见细菌感染经验治疗提供参考。
病历资料
患者,男,56岁,2018年5月23日人院。
人院诊断为口底癌化疗后复发;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热原因待诊。
人院时查体:T39.6C,P102次/min,R21次/min,BP115/80mmHg,体重
60kg。
确诊口底癌3年多,发热1d,夜间急入我院肿瘤科治疗,给予柴胡注射液4mL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注射液2g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500mL+氯化钾注射液1g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250mL+浓氯化钠60mL 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250mL+艾迪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
治疗3d,相关检查逐步完善,患者体温36.2~39.5C,反复发热。
5月26日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2.25g,1次/8h,静脉滴注,1个疗程为3d,患者仍反复发热(体温36.3~39C)。
5月28日报血培养及鉴定(5月24日血样)提示:产单核李斯特菌。
5月29日报血培养及鉴定(5月26日血样)结果提示:产单核李斯特菌。
诊断为口底癌化疗后复发;化疗后骨髓抑制;菌血症;右侧股骨下段坏死;2型糖尿病。
因患者反复发热,且我院无法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药敏试验,5月29日请临床药学科会诊,协助抗生素药物的选择,临床药师会诊后建
议使用青霉素2.4g,1次/6h+阿米卡星注射液0.6g,1次/d,静脉滴注,1个疗程>3周,患者血培养及鉴定结果连续3次阴性即停用抗生素。
使用该方案抗感染治疗第1天,监测患者体温,最高温度37.59C,直至2018年6月18日患者出院,未再出现高热症状且血,培养及鉴定结果连续3次均为阴性报告。
此次抗感染治疗有效。
讨论
病因分析:患者系口腔癌化疗患者,属于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
病原菌侵袭该患者,出现反复发热。
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治疗方案分析:青霉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半衰期约30min,500万~2400万U/d,给药频次1次/6h。
阿米卡星注射液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半衰期长,给药频次l次/d,1个
疗程为3周,或3次血培养阴性即停止使用抗生素。
革兰阳性杆菌感染所致菌血症,静脉给药。
李斯特菌感染源头:患者感染的细菌可能来自冰箱内,家属自诉患者曾使用冰箱内的碗盛食物。
李斯特菌生长在低温环境,或许是患者食用灌装奶粉,病原菌来自奶粉。
世界卫生组织在李斯特菌食品中毒报告中指出,4%~8%的水产品、5%~10%的乳及乳制品、30%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凹。
我国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监测数据显示,在各地区不同种类的食品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李斯特菌感染,其中生肉中检出率较高。
国内也曾多次有在奶粉中检查出李斯特菌的报道"。
李斯特菌易感因素:患者系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人群,患者有易感因素存在,且有接触病原菌的机会。
关于李斯特菌的治疗:李斯特菌对头孢菌素天然耐药,治疗首选氨苄西林及青霉素C,并可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具有协同作用。
目前关于李斯特菌的治疗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本次治疗在缺乏药敏的情况下只能进行经验治疗,治疗方案为青霉素联合阿米卡星。
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可尝试应用万古霉素及美罗培南联合抗感染,但也有失败的例子,且容易诱发癫痫,所以不推荐使用。
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现在耐药率较高”,偶有治疗成功的案例,但也不敢轻易尝试。
氟喹诺酮体外活性较好,临床经验有限。
采用环丙沙星治疗血液感染后,患者还是出现了脑部感染,疗效不佳;但是莫西沙星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的患者,因为体外研究表明其杀菌效力与阿莫西林相仿。
其治疗方案,最终还是靠临床效果证实。
参考文献.
[1]李爱华,叶长芸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致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11,26(11):914-919.
[2] Dussurget O.New insights into determinants;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virulence[J].IntRev Cell Mol Biol,2008(270):1-38.
[3]叶长芸,冰箱杀手李斯特菌北京日报,2009.
[4]闫鹤,王彬,师宝忠,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型、耐药性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10):774-778.
[5]张顺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食品中的污染[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6):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