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 特质论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一,人格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 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 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
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的反应。
投射测验的特点:(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第三章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1,人格结构:共同特质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人格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人格心理学4之特质流派

第三章特质流派特质流派假定人格特征:1.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
2.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特质流派的特征:1.特质流派不关注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而是关注怎样描述处在特质连续体不同位置上的人们的典型行为。
2.特质流派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
一、高尔顿·奥尔波特奥尔波特是第一个公认的特质理论家。
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核心特质和次级特质的概念、整体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本体性等。
1937年,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级特质。
1. 人格特质理论◆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
如,外向性◆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的特质,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
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
◇核心特质:最能说明个体人格的特质。
它的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
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首要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
如马基亚维里式人物、荷马式人物、唐·璜式人物。
◇次级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
——巴纳姆效应:人类个体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2. 人格的研究方法—整体研究法:假设对所有人都可以描述其在一个单一维度上所处的水平,如果断性或焦虑。
测量每个人在某个特质上的分数,并与其他受测者的分数进行比较。
—个案研究法:试图确定各种特质的独特组合,通过这种组合来说明一个人的人格,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归入预先确定的类别。
3、奥尔波特关于健康成熟的人格描述什么是健全人格?马斯洛用“自我实现的人”来描述,罗杰斯则用“功能充分发挥者”来描述,而奥尔波特则用“成熟者”来描述。
人格特质理论

二 理论旳主要观点
(一)有关特质旳基本观点
1.特质旳定义 奥尔波特以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旳、一般旳、 现实焦点旳神经心理构造。
因为有特质,诸多刺激便等值起来,从而使人在 不同情况下旳适应行为和体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例如,一种具有"谦虚"特质旳人,对不同旳情境 也会作出类似旳反应。与领导一起工作时,体现为留 心、小心、顺从;在访友时,体现为文雅、克制、依 从;在遇见陌生人时,体现为笨拙、尴尬、害羞;在 和父母亲共进餐时,体现为热情、迎合;在同伴予以 赞扬时,体现为不愿露面、不愿为人注意等等。
他提出了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旳要求十分相同 旳健康人格旳六个特点:
(1)自我扩展旳能力。健康成人参加活动旳 范围极广。
(2)亲密旳人际交往能力。健康成人与别人 旳关系是亲密旳,富有同情心,无占有感和嫉 妒心,能宽容自己与别人价值观旳差别。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健康成人 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防止旳冲突和挫折,经得起 一切不幸遭遇。他们还具有一种主动旳自我形 象。
中心特质 清高、率直、聪慧、 孤僻、内向、抑郁、 敏感
次要特质 冷酷
(二)人格动力观点
奥尔波特提出了理想旳动机理论旳四个要求: (1)必须认可动机旳现实性。反对S·弗洛伊德主义
以为小朋友时期旳动机决定人一生行为旳观点,主张 动机是目前旳动机,过去旳动机只有目前还存在才干 解释行为。 (2)必须认可几种动机旳同步存在。反对把动机归 纳为一种类型,如:“性”、“自我实现”“自卑” 等等。 (3)必须认可认知过程旳主要性。与前人不同,他 强调动机与认知过程旳亲密联络。以为不了解一种人 旳计划、意愿、价值观等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旳动机。 (4)必须认可每一种人具有独特旳动机模式。正如 两个人不会具有相同旳特质构造一样,两个人也不会 具有相同旳动机构造。
心理学理论教材——人格心理学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32
2、早期记忆
人追求优越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童年的 经验。儿童在4-5岁时就形成其生活风 格。
由于儿童所处的家庭、生活条件及周 围的社会环境不同,儿童便会形成不同 的生活风格
3、潜意识梦境
2021/7/3
33
3、生活风格的类型
根据社会兴趣的程度分类
1、统治--支配型 2、索取--支配型 3、躲避型 4、社会有益型
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 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 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2021/7/3
13
1895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 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 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1902年因读了佛 氏「梦的解析」而深受感动,曾追随弗洛伊 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年他参加弗洛伊 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 心成员之一。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 会主席。
2021/7/3
5
5、精神分析的内部分歧:
弗洛依德,既是一位严肃的科学家,又 是一位专权的领导人。他十分专制,决不 允许学生对他的学说提出异议,否则,轻 则痛责,重则驱逐门外、憎恨终生。为此, 他的一些得意门生如阿德勒、荣格、奥 托·兰克等纷纷出走,各自创立了自己的 学派。 这又为霍妮、沙利文等人创建新 精神分析学派树立了榜样。
末生儿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往往缺乏创 造力。
2021/7/3
31
d. 备受保护的独子(女):
由於父母将希望全摆在唯一的孩子身上, 所以有时他会变得依赖,由於他常是众人 注目的焦点,所以他很容易觉得自己真得 大有价值,当他不再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 时,他的人生态度便很容易发生错误.
普通心理学人格理论--特质理论

普通心理学打卡第32天人格理论--特质理论
知识点回顾
提出者:奥尔波特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别特征
(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2)个别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别特质根据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
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特质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
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都属于她的中心特质。
3、次要特质也是人格的组成因素,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ddd6ec208a1284ac850430a.png)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第一章绪论1、识记:当心理学词典中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
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1 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3人格的独特性4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中国古代的人格思想和现代的人格研究概况:分为四种:1 阴阳五行的气质类型个性说2习与性成个性说3性品德个性说4 物情不齐个性说。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后,人格心理学得到发展。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两部人格结构模型,一个是潜意识系统,一个是前意识系统(包括意识)后来改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气质理论及当前动态:“四液”说即今天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人格形成理论:人格的社会起源理论。
活动一人格理论。
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高级活动类型学说、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人格研究的各种方法:1人性论,人格结构理论,气质理论,2、领会:各种人格定义的优点与不足;书本4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的含义:1 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2人格具有稳定性,还具有或塑性3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4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问题。
人格的三秒主要含义:1,最广义的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2广义的人格与个性同义3狭义的人格不包手智力各理论的主要观点:人性论:向善,向恶,不为,各个理论和学说的主要观点:各种方法的过程及优缺点:22第二章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1、识记:(1)人格动力: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心理能的作用。
他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从大自然中获取能量,又为某种目的而消耗能量。
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在于追求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
包括饥、渴、性等本能。
死的本能体现为恨和破坏的力量。
表现为自杀等动机,破坏等动机。
(2)人格结构: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弗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一个是前意识系统包括意识。
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生平
除了1926年到1930。年在达特摩斯学院任职四年外,奥尔波特
的整个学术生涯都是在哈佛度过的。从1930年开始到1967年去 世,他撰写了许多理论文章与研究报告,这些成果涉及到偏见、 行为表达、谣言、态度以及价值观诸方面的问题。他还出版了 许多著作,包括《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 ),《个人及其 宗教:心理学的解释》(1950),《生成:人格心理学的基本考虑》 (1955 ) ,《偏见的本质》(1958),《人格的类型和成长》 (1961)。他的著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并受到广泛赞誉。1939 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得杰出科学贡献奖。 在1963年华盛顿召开的第1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他已毕业的 55个博士将自己的成果汇总成整整两卷献给他飞在卷首的扉页 上,他们这样写到:“感谢导师对我们个性的尊重—您的学生敬 上。" ( Allport,1968)这是他最引以自豪的事情。
3.自尊的感觉(3岁) 指3岁时,儿童知道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在完成任务中体
验到自豪感,进一步产生自尊、自爱。
4.自我扩张的感觉(4岁) 大约儿童在4岁到6岁时,这一阶段儿童典型的表现是自
我中心。
5.自我意象的感觉(4~6岁) 4-6岁,自我意象包括两种成分,要求儿童扮演习得角色的期
待和寻求获得对未来的某种期望。自我意象的进化使得道德感也 随之慢慢产生。
阿尔波特实际上在试图说明人格(而不仅是 统我)的发展过程。
六、健康人格(成熟人格)
具有六个特点: (1)自我扩展的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自我客观化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1) 自我广延的能力
人格的特质理论

《人格的特质理论》人格本身就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着异常复杂的心理结构。
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人格,提出了多种关于人格的理论,目前最有代表性的3种人格理论是:特质理论、类型理论、整合理论。
你是否思考过自己的人格?或许你有点难于着手去分析,接下来探讨的理论或许有点苦涩难懂,但对于了解自己的人格还是有帮助的,这里我只介绍人格的特质理论,其它的理论在后面都会介绍。
特质理论主要包括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和现代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别一类是个人特质(individual traits):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人特质分为3种:①、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②、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5—10个)。
如抑郁、聪慧、清高、直率等是林黛玉的中心特质。
③、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这种特质一般只有身边比较亲的人才知道。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将人格特质的理论分为4个层次: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⑴、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参照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⑵、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①、表面特质指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虽然表面是一些相似的特征或行为,但出于不同的原因,如2个人同样是勤奋学习,一个人可能是为了让爸爸妈妈高兴,而别一个人可能是为了改变自己。
②、根源特质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如“焦虑”是害怕考试和比赛而手脚发抖的同一原因,这是焦虑就是根源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我觉得人格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维度有可能是 那些在变异上具有进化意义的维度,这一 进化史有可能是通过这些维度上那些由基 因决定的个体差异显示出来的。
—— 艾森克,1977
一、人格结构
内外倾
艾森克的内—外倾概念,除了具有其本身的一般 含义外,还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 联系。他发现高外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慢、强 度弱、持续时间短,而抑制过程发生快,强度大, 维持时间长。这种人难以形成条件反射。高内倾 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快,强度强,持续时间长, 而抑制过程发生慢,强度弱,维持时间短。这种 人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雷德曼将人分为两大对立人格类 A型和B型
类型 A型 表现特征 急性子,时间紧迫感强,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 进心强,具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 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办事匆忙,说话 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社会适应性差。 性情随和,悠闲自得,举止稳当,对工作要求较为 宽松,对成败得失较为淡泊,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 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B型人往往比 A型好,他们可能多为较平凡之人。
抑郁、敏感、率直等
人格发展
奥尔伯特认为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它由生物结构和心理结
构所组成。人格的各个方面都是连续的并正在组织建构之中。
这就意味着假设有一个人格组织结构使人格特质统一和整合 为一体。
完善的统我机能从出生到成年经过躯体自我感觉( 1岁)、自我
同一性的感觉(2 岁)、自尊的感觉(3岁)、自我扩展的感觉
研究型
社会型 企业型 艺术型 常规型
支配性强,富有冒险精神, 自信,精力旺盛,爱抒发个人见解。 愿意从事组织、领导工作,如厂长、经理等。 想象力丰富,热情冲动,好创作。喜欢从事非系统化的、自由度 大的活动,如表演、绘画等艺术工作。 易顺从, 自制力强,想象力差,喜欢稳定、有秩序的环境。愿 意从事重复性、习惯化工作,如出纳员、资料管理员等。
统合性机能自主
持续性机能自主
低
统合层级
人格层级
人格动力
特质的概念
特质: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特定的个
体)。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 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形式。
特质是一种神经生理结构,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但可以通过 观察个人的行为的一贯表现而推断其存在。特质除了反应刺 激而产生行为外,还主动激发和引导行为使一个人的行动具 有指向性。
B型
斯普兰格人格类型模式
类 型 心理特点 经济型 注重实效,其生活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和获得财富。 如实业家等。 理论型 具有探究世界的兴趣,客观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力图 把握事物本质,尊重事物的合理性,重视科学探索, 以追求真理为人生目的,如思想家、科学家等。 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富于想象力,追求美感,以感 受事物的美作为人生价值,如艺术家等。 倾向于权力意识和权力享受,支配性强,所有的生活 价值领域都服务于其权力欲望,获取统领地位是他们 的人生最高目标。 关心他人,献身社会,助人为乐,以奉献社会为人生 最高追求。
3.次要特质是指不太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都较差的那些 人格特质。次要特质接近于习惯或态度,但比这两者都更具 有概括性。次要特质包括个人的独特偏好(例如偏好某种食 品或服装)、一些偏向看法以及其他情境制约的特性。
林黛玉
曹操
首要特质:狡猾奸诈 中心特质:雄才大略、惜
才、善谋略等
首要特质:多愁善感 中心特质:清高、聪慧、孤僻、
在职业发展与管理方面 科斯塔发现外倾性和开放性是在工作成就上的两个重要人格 因素。从事社会和人事工作的人倾向于高外倾性和高宜人性, 皮多特等人的研究发现,高尽责性者被一致评为优秀雇员。 巴瑞克研究发现,尽责性能有效预测所有职业群体的工作绩 效和所有效标。
在人-职匹配方面 科斯塔认为,外倾性与开放性是职业心理学的两个重要因素。 例如,例如,外倾性与销售等职业绩效正相关;艺术与开放 性有关。
审美型
权力型
社会型
宗教型 信奉宗教,相信神的存在,把信仰视为人生最高价值。
霍兰德的人格类型
现实型
重视物质、实际利益,遵守规则,喜欢安定,不爱社交,感情不 丰富,缺乏洞察力。喜欢从事有明确要求的程序化操作,如机械、 电工等。
好奇心强,重分析,好内省,比较慎重。喜欢从事有观察、有科 学分析的创造性活动,如自然科学研究、天文观测与研究等。 乐于助人,喜欢社交,善于合作,注重友谊,责任感强。喜欢选 择教育、医疗、社会工作等。
(4岁)、自我意向的感觉(4-6岁)、理性运用者的自我形成 (6-12岁)、追求统我的形成(12岁至青春期)、作为理解者自
我的形成(成年)等八个阶段的发展才能形成。
关于健康的成人人格
1.自我广延的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幽默感和自我洞察力。 6.具有统合的人生哲学。
二、人格发展
艾森克将内—外倾和神经质作为两个互相垂直的 人格维度,且以内—外倾为纬,以神经质为经 (表现为情绪稳定的一端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端), 绘制成人格结构图。艾森克在图中的两维空间中 组织起基本的32种人格特质,且与古代的四种气 质类型相对应。
第四节 McCrae和Costa的五因素人格理论
现在我们相信,采纳人格五因素模型作为特质结构的
表示,是更为有成效的。如果这一假设是正确的——如
果我们真的找到了人格的基本维度——这将是人格心理
学的一个转折点。
———— McCrae&John,1992
一、大五因素的来源
当1975年科斯塔和麦克雷开始合作时,他们有两 样东西是大多数心理学家所没有的:①强烈地直 觉到特质的真实存在;②接触到常态老龄化研究 资料。这是一个由波士领退役军人管理局资助的 纵向研究。
四、对大五模式的批评以及大五模式的局限性
第一,对于这五个因素的含义存在争议 (Digman,1989)
这些因素也许仅仅揭示了我们语言中所固有的五个维度。 尽管人格实际上具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结构,但我们表述人 格特质的能力却受到我们语言中所拥有的形容词的限制。 虽然表述人格时把所有的特质纳入这五个因素,但这一模 式却未必能够准确地涵盖人格的复杂性和精妙性。 探寻这五个因素在其他语言中存在,而不仅仅局限于英语。 (Benet,Waller,1995;Katigbak,Church,1996)
第三章 特质论
加伦的个性类型理论
类型 多血质 (春) 胆汁质 (夏) 抑郁质 (秋) 粘液质 (冬) 表现特点 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 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 血液多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 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换剧烈,具有外倾性。 黄胆汁多 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具有很高的感受性, 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倾性。 黑胆 汁多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容易外露, 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粘 液比例较大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一、特质及其分类
1.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某个人具有的特质称为个别特质,一个社 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具有的特质叫共同特 质。
我们真的有16种人格特质吗
霍瓦斯和布朗斯(Howarth和Browne,1971)最早报告了一 些16PF有缺陷的证据。他们给567名被试施测16PF,对结果 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最后只分离出10种独立因素。他们得出 结论:“16PF并未测量出它打算测量的那些人格特质。” 巴雷特和克莱恩(Barrett和Kline,1982)也报告了相似的 发现。他们对491名被试施测了16PF,并用5种不同的因素分 析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到的因素都在7—9之 间,并且这些因素与卡特尔所提出的人格特质只有很小的关 系。 霍瓦斯和布朗斯(Howarth和Browne,1971)指出,对16PF 全面的因素分析必须包括每一个被试对每一个项目做出的每 一个反应,而卡特尔最初的做法是先把几个项目的信息打成 小包,然后再计算小包与小包间的相关。在因素分析之前, 这种先对项目进行归并的主观武断做法导致了16PF中的主要 歪曲。
大五因素在起源上与人类生物遗传相联系,同一因素的特质 受某些相同基因的制约。 大五因素以某种规则或模式,随着时间平均地增加或减少, 在任何一个时期,全世界的横断年龄的人格差异具有相似性。
个体的人格特质在成年后的长时间内非常稳定的,即使其生 活经历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大五因素结构理论的应用
大五因素模型对于诊断临床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是有价值的. 研究发现,稳定外向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最高,内向不稳定型 最低. 巴格比发现,神经质可能是重度抑郁的易感性因素,外倾性能 较好地预测治疗效果。 在健康方面,外倾性、神经质和宜人性均与健康有关。尽责 性与开放性则青少年学业成就有关。 高外倾性、高宜人性、高尽责性、高开放性和低神经质的个 体适应良好,心理比较健康,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
“性情绝不会一成不变,否则会多么地乏味——但如果 只有变化而没有一定之规的话,会多么地混乱。” “在一个人的活动倾向中,除了可变的那部分之外, 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稳定不变的,这正是我们力图用 特质概念所说明的那部分”。 ———— 高尔顿.奥 尔伯特
一、人格结构
高 统我 特质 态度 习惯 反射
西奥多依据人格的独立自主性将人划分为人际独立与人际 依赖两种类型
类型 表现特征
人际独立型 以个人为主导取向,倾向于独立于他人,强调自 我的能力与情感,善于表现自己,偏爱于内部归 因,不顾及他人感受,表达直接,我行我素,言 行一致,标新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