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后研究的设计与评价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预后研究的设计与评价【共92张PPT】

二、基本概念
❖ 疾病的自然史 ❖ 临床病程 ❖ 预后 ❖ 预后因素
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指在不加任何人为因素的干预下,疾病发生 发展,直至最终结局的全部过程。此过程主要 包括生物学反应期,临床前期, 临床期,结 局。
疾病的自然史研究是预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本底研究。
危险性 危险因素
年龄
男性 吸烟
高血压
高血脂症
糖尿病
预后 预后因素
年龄
女性 吸烟
低血压
梗塞的部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紊乱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 疾病自然史 ❖ 致病因素方面 质量与数量 ❖ 患者体质 ❖ 患者病情 ❖ 诊疗情况
预后因素
病情、诊治时间 病程、合并症
年龄 性别
个性特征 身体素质
预后
各疾病所特有 的因素
5年累积生存率
10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累
计生 1952 6 5 4 0 0 0 0 0 0 0 0 存率) 研究疾病自然史对预后研究的意义
无症状的裂孔疝,无症状结肠息室预后好,可称非疾病,让病人得到安心。
20%,严重影响结果真实性。
死亡(death)生命活动的终结,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因素
在预后研究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1、个体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个体间差异很大。
机体基本素质,致病因素的致病力强弱,接受暴露的剂量 大小,患病后获得治疗的早晚与正确否,经济、社会、心理 等因素均影响预后结局。 2 进行预后的群体研究可以使预后结局的差异概率化,从 而掌握个体预后的发生发展的趋势。
研究疾病自然史对预后研究的意义
预后的分析与评价课件

案例三: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结词
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分析主要关注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预期寿命。
详细描述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结 合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的发生率、死亡风险和预期寿命等方面的评估,综合评价患 者的预后状况。
总结词
慢性疾病患者的预后分析主要关注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对慢性疾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和社会支持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病情 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同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综合评 价患者的预后状况。
感谢观看
THANKS
常用预后模型介绍
Kaplan-Meier模型:非参数统计方 法,常用于生存分析,能处理数据中 的删失情况。
Proportional Odds Model:用于 有序分类结局的模型,假设风险比例 与时间无关。
Cox比例风险模型:半参数模型,适 用于描述生存时间与协变量的关系, 能处理多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
预后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01
02
03
04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 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
风险评估
根据收集的数据,评估患者的 疾病风险和预后情况。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预后监测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02
预后模型的建立
农业领域
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和预测产量,为农民制 定种植计划提供参考。
第十三章-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 ppt课件

第十三章
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
PPT课件
1
第一节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PPT课件
2
一、预后(Prognosis)的概念
所谓疾病的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
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或
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前估计,通常用概率表示。
(它是对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如当某人感染 HIV后,其后发展为AIDS的概率有多大,其后其生存与死亡的 概率各有多大,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等)
4、转归(结局)(outcome)
不同的疾病在经过上述过程后会走向不同的结局,且
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其结局也会不同→或痊愈或
致残或死亡。
PPT课件
6
(二)临床病程(clinical course)
临床病程即疾病的临床期,是指疾病开始出现
症状、体征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
临床病程是疾病在医疗干预条件下的演化过程。
3、随访和失访
随访工作应组织严密,使失访率降低;随访期限视疾
病病程而定。
PPT课件
17
三、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
1、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某病患者中死于该病者的比例。
(短病程,易死亡疾病) 2、治愈率(cure rate)
3、有些因素对发病和预后有相似作用,即 某种因素既可是某病的危险因素,又是该病的预 后因素。
PPT课件
10
健康
急性MI发作
结局(缓解、死亡、心绞痛)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年龄(中老年) 年龄(50岁以上者预后差)
男性
女性较差
高血压
低血压性休克
吸烟
充血性心衰
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
PPT课件
1
第一节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PPT课件
2
一、预后(Prognosis)的概念
所谓疾病的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
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或
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前估计,通常用概率表示。
(它是对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如当某人感染 HIV后,其后发展为AIDS的概率有多大,其后其生存与死亡的 概率各有多大,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等)
4、转归(结局)(outcome)
不同的疾病在经过上述过程后会走向不同的结局,且
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其结局也会不同→或痊愈或
致残或死亡。
PPT课件
6
(二)临床病程(clinical course)
临床病程即疾病的临床期,是指疾病开始出现
症状、体征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
临床病程是疾病在医疗干预条件下的演化过程。
3、随访和失访
随访工作应组织严密,使失访率降低;随访期限视疾
病病程而定。
PPT课件
17
三、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
1、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某病患者中死于该病者的比例。
(短病程,易死亡疾病) 2、治愈率(cure rate)
3、有些因素对发病和预后有相似作用,即 某种因素既可是某病的危险因素,又是该病的预 后因素。
PPT课件
10
健康
急性MI发作
结局(缓解、死亡、心绞痛)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年龄(中老年) 年龄(50岁以上者预后差)
男性
女性较差
高血压
低血压性休克
吸烟
充血性心衰
临床疗效及疾病预后研究ppt课件

科学研究证据
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疗效直至80年代初期仍有较大 争论。
欧美等多国组织了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了17000 例病人,结果证实口服阿司匹林 (162.5mg/d×4 周)可显著降低AMI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35天的病 死率,减少非致命再梗死。
1988年,ISIS-2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发表以后,在世界范围 内开始广泛使用阿司匹林治疗AMI,使用率高达70%-80%, AMI临床治疗水平无疑大大提高。
随机≠随便
盲的原则
减少信息偏倚
重复原则
二、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
首选临床试验。 (一)具有实验性研究的特性:设计时应遵循 四大原则 (二)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 (三)要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
(四)要科学评价临床疗效
二、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
首选临床试验。 (一)具有实验性研究的特性:设计时应遵循 四大原则
(二)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
(8)资料收集与分析 治疗随访 资料分析:定量资料选择均数及t检验或方差分
析,分类资料选择χ2检验及计算率差或率比等
出现结局 a c a+c 未出现结局 合计 b a+b d c+d b+d a+c+b+d
实验组 对照组 合计
应先明确试验组、对照组某事件发生率 有多大,然后进行统计学检验看两组疗效差 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还可计算以下指标。 ① 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RR)
2、特点
3、实验步骤 (1)制定实验计划 (2)确定研究人群 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则:
受试者应能获得健康效益
诊断标准明确,应有入选和排除标准
尽可能选择症状和体征明显的研究对象
预后的研究与评价

三、疾病的自然病史
• 疾病的自然史(natura1 history)是指不给 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发 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 疾病的自然史包括四个时期:
–1.生物学发病期(biologic onset) –2.亚临床期(subclinical stage) –3.临床期(clinical stage) –4.结局(outcome)
– 某些自限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勿需治疗也可自愈,预 后良好,同样是病毒感染如艾滋病和重症肝炎,预后就很差; 败血症虽然病可采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而痊愈,但运动神经元 疾病肌萎缩侧束硬化虽发展缓慢,但无有效治疗,预后很差, 最终都因呼吸麻痹并发肺部感染死亡;霍奇金病的预后和病 理类型有关,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为94.3%, 而淋巴细胞削减型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仅27.4%。
3、患者的病情通常病情与预后密切相关,病情重 者,预后较差。
4、患者身体的素质 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状 况免疫功能等。
5、医疗条件医疗条件的优劣。
6、社会、家庭因素如医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文 化教养、患者文化教养及心理因素。
第二节 疾病预后评定指标
• 1.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 • 2.治愈率(cure rate)系指患病治愈的患者
四、临床病程
• 临床病程(clinical course)是指疾病的临床期,即 首次出现症状和体征,一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 的全过程 。
• 特点
–可经历各种不同医疗干预措施。 –医疗干预措施可改变疾病病程。
• 病程可以因受到医疗干预(包括各种治疗措施)而发生改 变,从而使预后发生改变。在病程早期就采取积极医疗干 预措施,往往可以改善预后,在病程晚期进行医疗干预措 施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疾病预后就比较差。
(循证医学)11.循证医学-第十三章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

(二)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1、含义上不同 危险因素指能增加发病危险性的因素,预后因素 指对已患某病者的疾病结局产生影响的因素。 2、发生率不同 危险因素预计的是低概率事件。一个临床医生很 难对暴露后的危险性进行确切估计,这有赖于专题研 究的结果;预后描述的是相对频繁的事件,有经验的 临床医生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估计。 3、两者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不同 危险和预后描述的是不同的现象,对危险而言, 事件是疾病的发作。就预后而言,事件是疾病的不同 结局,包括死亡、出现并发症、残疾和痛苦等。
第四节 临床试验
一、预后(Prognosis)的概念
所谓疾病的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 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或 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前估计,通常用概率表示。
(它是对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如当某人感染 HIV后,其后发展为AIDS的概率有多大,其后其生存与死亡 的概率各有多大,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等)
2、临床前期(pre-clinical duration of disease,亚临床期 )
这一时期机体相应系统、器官或组织的损害逐渐加重 ,但患者一般尚未出现病症或仅有些轻微的症状、体征、 常被忽略。不过如采用一些灵敏度高的特异检查,则可能 发现疾病引起的改变。
3、临床期(clinical duration of disease)
(三)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1、某因素只是某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与该 疾病的预后关系不大;
2、某因素只是某疾病的预后因素,与该病 的发生无关,不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
3、有些因素对发病和预后有相似作用,即 某种因素既可是某病的危险因素,又是该病的预 后因素。
健康
急性MI发作
结局(缓解、死亡、心绞痛)
11疾病预后研究与其评价精品PPT课件

2)研究疾病预后因素,改善疾病预后; 3)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
(三)预后因素
1.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预后因素(prognosistic factors)是指影响病人群 体疾病结局的因素,能用来正确的预测疾病结果 事件的发生。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是指导致人群发病率增 高的因素。危险因素可以是不良预后因素,也可 成为良好预后因素。
定义: 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
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
命损失。
预期 寿命
PYLL ❖ 疾病负担测量
的一个直接指标
e
= aidi
❖ 人群健康水平的
i =1
一个重要指标
年龄组
某年龄组 的死亡人
数
剩余年龄 ai= e-(i+0.5)
应用
❖用于计算每个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及比较不同原因 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 ❖用于将某一地区(县)和另一标准地(或省)相比较 ❖作为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的指标 ❖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⑺病人的依从性
⑻危险因素作用强度
对于多因素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强度往往也影 响预后。如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空气污染、职业 暴露石棉(砷及其化合物、氯甲醚等)、电离辐射等,某 病人若是由于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肺癌,则预后 较差。
二、预后研究
预后研究包括预后评定、健康相关生命 质量研究与预后因素研究3个方面。 (一)评价预后指标
3
1c
3
0.00 1.00 0.75
4
1d
2
0.50 0.50 0.38
5
1c
1
(三)预后因素
1.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预后因素(prognosistic factors)是指影响病人群 体疾病结局的因素,能用来正确的预测疾病结果 事件的发生。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是指导致人群发病率增 高的因素。危险因素可以是不良预后因素,也可 成为良好预后因素。
定义: 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
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
命损失。
预期 寿命
PYLL ❖ 疾病负担测量
的一个直接指标
e
= aidi
❖ 人群健康水平的
i =1
一个重要指标
年龄组
某年龄组 的死亡人
数
剩余年龄 ai= e-(i+0.5)
应用
❖用于计算每个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及比较不同原因 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 ❖用于将某一地区(县)和另一标准地(或省)相比较 ❖作为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的指标 ❖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⑺病人的依从性
⑻危险因素作用强度
对于多因素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强度往往也影 响预后。如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空气污染、职业 暴露石棉(砷及其化合物、氯甲醚等)、电离辐射等,某 病人若是由于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肺癌,则预后 较差。
二、预后研究
预后研究包括预后评定、健康相关生命 质量研究与预后因素研究3个方面。 (一)评价预后指标
3
1c
3
0.00 1.00 0.75
4
1d
2
0.50 0.50 0.38
5
1c
1
第八章: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

若不了解,判断可能偏离甚远
现代医学要求对疾病预后判断
临床经验
专业知识
患者的疾病特征
预后文献提供的科学证据
使预测结果尽可能接近患者的真实结局
进行综合性判断和估计
预后因素(prognosis factors)
凡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都可称为预后因素
。若患者具有这些因素,在疾病过程中,会影
响某种结局的发生概率。
»会发生心衰吗?
»生活质量会受到什么影响?
预后问题
• 间接预后问题(医生考虑)
■ 40岁、男性、无症状单纯性房颤。
✓(脑栓塞、心衰)预后如何?
✓需要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吗?
✓何时抗血栓治疗预后最好?
■ 70岁老年病人,偶然发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预后问题包括四方面
疾病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定性)
发生不良结果的可能性有多大?(概率)
或调查得到的数据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和推断,
研究生存时间和结局与众多影响因素间关系及
其程度大小的方法,也称生存率分析或存活率
分析。
❖常以随访时间为横坐标,生存率为纵坐标作
图,即为生存曲线。
相同生存率的不同预后过程
生存率的计算方法
• 直接法:
• Kaplan-Meier分析法:该方法属于非参数法,是用乘积极限法估计生存
第三步:评价预后证据
评价研究结果的真实性(Validity)
1.病例是否经过认真确定并具有代表性,是否处于 病程的相同阶
段,通常是病程较早的阶段;
2.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所有研究对象都随访到,并且随访完
整;
3.是否叙述了判断结局的客观指标和采用盲法判断结局;
4.如果研究亚组中有不同的预后结果,该结论是否可靠。
现代医学要求对疾病预后判断
临床经验
专业知识
患者的疾病特征
预后文献提供的科学证据
使预测结果尽可能接近患者的真实结局
进行综合性判断和估计
预后因素(prognosis factors)
凡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都可称为预后因素
。若患者具有这些因素,在疾病过程中,会影
响某种结局的发生概率。
»会发生心衰吗?
»生活质量会受到什么影响?
预后问题
• 间接预后问题(医生考虑)
■ 40岁、男性、无症状单纯性房颤。
✓(脑栓塞、心衰)预后如何?
✓需要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吗?
✓何时抗血栓治疗预后最好?
■ 70岁老年病人,偶然发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预后问题包括四方面
疾病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定性)
发生不良结果的可能性有多大?(概率)
或调查得到的数据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和推断,
研究生存时间和结局与众多影响因素间关系及
其程度大小的方法,也称生存率分析或存活率
分析。
❖常以随访时间为横坐标,生存率为纵坐标作
图,即为生存曲线。
相同生存率的不同预后过程
生存率的计算方法
• 直接法:
• Kaplan-Meier分析法:该方法属于非参数法,是用乘积极限法估计生存
第三步:评价预后证据
评价研究结果的真实性(Validity)
1.病例是否经过认真确定并具有代表性,是否处于 病程的相同阶
段,通常是病程较早的阶段;
2.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所有研究对象都随访到,并且随访完
整;
3.是否叙述了判断结局的客观指标和采用盲法判断结局;
4.如果研究亚组中有不同的预后结果,该结论是否可靠。
疾病预后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选择恰当的研究策略
• 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策略中,最常用于疾病预后研
究的是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 由于队列研究有一段足够长的随访时间,它可以
• 清晰地显示疾病的时间生存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年、5 年、10年生存率,狼疮性肾炎5年、10年肾脏存活率等; • 也可以较客观地确定研究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横断面的研究。例如,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横断面
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髋关节损害者占百 分之几(患病率)。 • 中山大学医学院学生中近视眼的患病率:
近视眼人数/总学生人数
发病率与患病率
• 发病率:指某一特定人群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新发生该疾病
的病人数,发病率的计算常常运用在临床随访研究,在临 床研究中,复发率、病死率、病残率等的计算也多是用发 病率的计算方法,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
• 医生接诊病人,作治疗决策时,需要根据疾病的诊断
和临床指标,判断其预后,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 如狼疮性肾炎WHO病理分型为IV型者,肾脏预后比较差,提
示需要积极治疗;
• 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者,超声影像学显示肾脏缩小者肾功
能恢复的几率甚微,提示保守治疗为主。
疾病预后因素的分析,实际上也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推导。即在某 一疾病中,寻找哪些因素会影响疾病的结局。
• 因此,首先要确定研究因素和结局因素,并记录随
访的时间,这是队列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
(随访时间) 暴露与否
结局
确定研究的结局(outcome):
• 即随访的终点(endpoint),又称阳性结局。 • 根据具体的研究,确定结局的定义。
• 最客观的结局是死亡,其它的结局可包括致残、脏器功能衰竭、 疾病的缓解等。 • 只要研究的结局与研究的主题相呼应就可以,关键在于阳性结 局必须有一个明确和客观的定义,如果阳性结局的判断受主观 因素的影响,必须采用盲法。
疾病预后研究(3)

2024/6/29
16
(二)疾病预后研究注意事项
1.明确规定研究的起始点 2.研究对象的来源要有代表性,分组有可比性 3.随访与失访:失访率越低越好;要有足够长的 随访时间;最好采用盲法进行观察。
2024/6/29
17
第三节 疾病预后研究的分析方法
一、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 1.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 2.治愈率(cure rate) 3.缓解率(remission rate) 4.复发率(recurrence rate)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 6.反应率(response rate) 7. 功能丧失率(function losing rate) 8.生存率(survival rate) 及其相关指标
例题[8-1]教材120页,表8-1教材121页
2024/6/29
21
2.寿命表法
• 基本原理是先求出患者经干预后不同阶段的生存 概率,然后依据概率乘法定理将逐年生存概率相 乘,即可求出一定年限的生存率。
• 应用:寿命表法适用于大样本或者无法准确得知 研究结果出现时间的资料;还可用于复发等定期 随访计数资料指标的分析比较。
2. 作用相反:
3. 某种因素只是某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与疾病的预后 关系不大。
4. 某种因素只是某疾病的预后因素,而与该疾病的发 生无关 。
5. 。 2024/6/29
12
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之间的差别 健康 急性心梗发作 结局:死亡、恢复、再梗死等。
危险因素
↑年龄 男性 吸烟 高血压
2024/6/29
18
二、生存分析 ➢生存分析:是分析暴露因素对结局发生的
风险及其发生的时间两个变量的影响; ➢生存分析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对于预后研究 的意义在于:
▪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改善疾病 的预后;
▪ 判断治疗的效果; ▪ 对于一些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的疾病,
如AIDS、SARS等,它们的预后研究 主要是研究其自然史。
临床病程
▪ 临床病程是指疾病的临床期,即
首次出现症状和体征,一直到最 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临床医 师可采取不同的医疗干预措施来 改变其病程。
▪ 缺点:
▪ 随访时间很长 ▪ 要对没一个研究对象全程随访 ▪ 失访的问题
疾病预后研究设计应注意事项:
1. 队列研究的起始点亦即零点时间 2. 研究对象的来源与分组 3. 随访与失访
需要提醒的是采用一般病例分析方法研究 预后因素常不可靠,因为所观察到的病例 常常缺乏代表性,医院性质和级别不同, 收治患者类型不一,很难观察到有代表性 的患者群体,而且所观察的例数常不多, 因此结论也常不可靠。
病程的概念与自然史的概念不同
▪ 病程可以因医疗干预而发生改变。 ▪ 尤其是在病程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往
往可以改善预后;而在病程晚期进行 医疗干预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疾病 预后就比较差; ▪ 因此,临床医师非常重视疾病临床病 程的估计。
三、影响疾病的预后因素
▪ 预后因素指影响疾病结局的因素,当 患者具有这些因素时,其病程发展过 程中出现某种结局的概率就可能发生 改变。
对失访者的处理可采用两种方法:
(1)按死亡统计; (2)从观察的患者人数中删除,不予统计。
这两种方法均可损失预后信息。
▪ 当失访病例不多时,可采用经验法估计预 后的范围,具体方法为先假定失访者均出 现预定结局,得到结局因素“最高”发生 率;然后假定失访者均不出现结局因素,得 到结局因素“最低”发生率,比较“最高” 和“最低”率,若两者相差不大,则结果 可取,若两者相差很大,则研究结果不可 靠。
疾病预后因素研究设计
疾病预后因素研究设计方案与疾病危险因素研究 设计方案基本相同,只是研究对象不同,前者是 在已患病的病人中进行研究,后者是在健康人群 中进行研究。因此,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各种设 计方案也同样适用于预后因素的研究。
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设计流程
▪ 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设计流程和疾病 危险因素的研究设计流程相似。
▪ 临床流行病学各种研究类型均可选择,包 括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 列研究、前瞻性研究、非随机同期对照研 究及随机对照研究等,但预后研究的最佳 研究方案是队列研究,包括回顾性队列研 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
疾病预后评定研究
疾病预后评定研究包括描述疾病的治愈率、病死 率、缓解率、复发率、致残率、生存率等,其基 本设计方案是纵向的描述性研究;进行两组病例 预后评定比较,如两组生存率比较,其基本设计 方案是队列研究。
▪ 预后研究是关于疾病各种结局发生概率及 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疾病进行预后研究的意义:
■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从而帮助临 床医师作出治疗决策,确定治疗方针和治 疗方案;
■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为改变疾病 结局提供依据;
■根据预后研究正确评定某项治疗措施的效 果,从而促进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
▪ 一般可以从回顾性临床资料中进行筛 选出相关预后因素,然后通过病例对 照研究,以及进一步进行前瞻性队列 研究加以论证,从而确定是否为预后 因素。
病因研究步骤(复习)
描述性研究 提出病因线索
形成病因假设
分析性研究 验证病因假设 (即判断有无统计学联系)
病因推断
推断暴露和疾病 之间的因果关系
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 生态学研究 疾病监测 病例对照研究
健康 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预后因素
死亡
结局 恢复 再梗死
危险因素 年龄 男性 吸烟 高血压 高血脂症 糖尿病
预后因素 女性 年龄 吸烟 低血压 梗死部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因素之差别
由上可知:
▪ 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因素可 以看出,有些因素是相同的,且作用相似, 如年龄和吸烟,随年龄增大患病危险性增 加,预后也不好;但有些因素却是相反的, 如性别和血压,男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危 险性增力,但发生心肌梗死后女性的预后 不佳,高血压是危险因素,发生急性心肌 梗死后低血压则预后不佳。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可归纳为以下 6 个方面:
➢ 疾病本身的特点 ➢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患者本身状况 ➢ 依从性 ➢ 医疗条件 ➢ 社会、家庭因素
第二节 描述疾病预后常用的 方法与指标
一、描述疾病预后常用的方法
▪ 疾病预后研究包括预后的评价及 预后因素的研究,疾病有多种转 归,转归又受多因素的影响,因 而预后研究是多因多果的。
▪ 预后研究就是研究这些因素对于疾病 结局的影响。
▪ 对预后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临床医 师进行医学干预,包括筛检、及 时诊断、积极治疗和改变患者的 不良行为等,从而有利于改善患 者的预后。
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含义不同
▪ 危险因素是指作用于健康人,能 增加其患病危险的因素;
▪ 预后因素是在已经患病的患者中 研究与疾病结局有关的因素。
二、疾病的自然史与病程
▪ 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是 指不给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 的情况下ຫໍສະໝຸດ 疾病从发生、发 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疾病自然史包括四个时期:
生物学发病期 (biologic onset) 亚临床期 (subclinical stage) 临床期 (clinical stage) 结局 (outcome)
疾病预后研究的设计与评 价优秀课件
疾病分布特征及流行病学经典研究方法
病因 诊断 治疗 预后
循证医学
临床决策分析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疾病预后研究的 设计与评价
第一节 疾病预后研究的概念
一、预后与预后研究的概念
▪ 预后(prognosis)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 发展为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 伤残、并发症和死亡等)的预测或事件估计, 通常以概率表示,如治愈率、复发率、病 死率、5年生存率等。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
队列研究的设计方法
▪ 预后试验研究
随机分组
已确诊患者
试验组 对照组
随访 随访
结局 结局
▪ 预后队列研究
随访 已确诊患病的群体
结局
队列研究设计应用于预后研究的优缺点
▪ 优点:
▪ 可以追踪一个或多个队列 ▪ 在观察多种类型疾病转归 ▪ 可同时论证多因多果的联系 ▪ 记录客观,论证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