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劲力之途--试力

合集下载

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

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

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中国传统功夫中上乘的功法之一,源于心意拳。

整个训练体系包括站桩、试力、摩擦步、发力、推手、实战散手等。

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意拳的试力和发力的基本技法。

欢迎阅读!意拳的试力的基本技法1、求争力:上下、前后、左右(六面)均有争力。

前膝与后胯要有争力,同时又要有合力。

2、要留意肩部放松下来。

不少人肩都不松。

试力在于腰、手、腿之间发生争力:特别是两脚要有力,好像把两脚之间的地蹬裂(意识)。

肩不要想它,把它忘掉。

3、试力时手部应加大意念、加大精神力,因手部是接触点。

4、肩部不要来回晃,这是太极病。

对方击在中心线,晃也没有用。

肩应随身一起动,是个整体。

5、试力时应假借一切,同时考虑内部的转变。

形曲而力有余,气直养而无害,蓄而后发。

6、伸手就是矛盾。

手下身体上,手左身体右,反之如此。

不做矛盾的动作、神态,对手难以迷惑,给对手造成错觉,然后击之、伸手就是矛盾,矛盾也谓之争力。

肢体之间,肢体与身体之间,肢体、身体和空间的矛盾等等都需要从理论上认识和实践中体会。

7、平常要练整体的力量,八方不空,立感即应,一触即发,练习本能。

8、力不空出,意不空回,要有整体劲,来回劲,捧、捋、挤、按不能单独讲用。

9、与假设大敌争地位,守着当中一点。

头胸为敌人要害。

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劲断意断神连。

重心保持皆在腰。

头项要顶,要有顶天立地的精神和方向、四处横胀的感觉。

勿忘,切记。

10、身手的矛盾,在试力时也可以手向前去,身向后来,手向后来,身向前去(左右、上下亦然,也可反向练习之)。

越练身体越浑圆。

11、试力时意念活动有争力,动作也应有争力的表现。

12、身体活动的角度(架式)姿态要越来越大,再越来越小,大小动作都要练,以便适合各种冗杂的场合。

13、要练习西洋拳来商量中国拳,"洋为中用'。

14、有了物质基础以后,关键在于正确的精神(思想)作指导,精神是本拳的关键。

精神是什么?是假借产生的力量,假借是对象,有了目标、对象,再由精神支配,就是正确的意念支配。

大成拳(意拳)·试力

大成拳(意拳)·试力

大成拳(意拳)·试力经过相当的站桩后,就可进行试力。

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指出:“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

”又指出:“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

”对于试力的基本要求是:缓慢均匀,筋肉空灵,要体会与外界之争力,体会与空气之阻力。

切忌用拙力,用笨力。

如果从形体活动范围来讲,试力可分为两大种,一种为无形的试力,可称为意念试力,一种是有形的试力,可称为肢体试力。


所谓意念试力,就是站着不动,而以诱导的方式进行试力,它的根本实质是为技击而没立。

桩功有很多意念活动,但不是所有的意念都可用作试力的。

一般地讲,只要涉及技击性质的意念活动,或与外界有 牵连的意念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意念试力。

这种试力,虽然外形不动,但有内劲,有内动,手部有胀
感、力感,这就是意念试力的具体表现。


所谓肢体试力,它是在意念诱导下的肢体位移试力,以其作用来讲有三种形式∶
(一)常规试力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试力,通过这种试力,可产生大成拳的多种基本力量。


(二)单操手试力单操手本来是用于实作的单独动作,但在最开始的练习过程巾,往往要求动作缓慢,故它是一种试力。

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就要把力量发挥出来,平时也要做出发空劲,当然这又是另一回事。


常规试力没有针对性,而单操手试力则有一定的针对性。

它们之间既有共同面,又有区别的地方。

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常规试力是基本试力,必须有一定的常规试力基础后方可进行单操手试力。

单操手熟练后,就可应用于实战。


(三)推手试力∶这是以推手形式而进行的一种独特试力。

意念试力和肢体试力关系很密切,意念试力是站桩的一种特殊意念活动,过一阶段后,必须进行肢体试力,开始可使肢体位移的幅度大些,继之肢体位移越来越小,谓之'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是生生不已之真动',这就是试力的高级阶段即无形阶段。

在无形中求内动,求内劲,求真动,这样它实际上就成了意念试力。

大成拳试力教学[大成拳试力]

大成拳试力教学[大成拳试力]

大成拳试力教学[大成拳试力]“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

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

”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

“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项训练。

在此所指的力,主要指筋骨之力。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筋骨主要起着连接和支撑的作用。

我们的身体主要靠筋骨的力量才得以站立和行走,四肢才能屈伸。

站桩是通过间架的定型,从而达到全身筋骨起生理性变化而出现的拳术之力。

此时身体已逐渐变整,能慢慢体会到桩功的愉快。

笔者在随王先生习练大成拳期间,是在一年之后方得先生传授大成拳试力之法的。

观当今大成拳界,刚开始站桩就进行试力练习,很多练习者居然能感觉到空气的阻力,还与大气溶为一体,其实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在意念的诱导之下的肌肤敏感而已,找一个从不练功的人随便在空中划动,也能划出空气的阻力来,但身体内在的筋骨并没有发生生理性的变化,也没有产生拳术的力量,力从何而试?再试也不过是耍动两个胳膊。

如此练习,简直是本末倒置,形同枯井取水。

其实,芗斋老人在《大成拳论》中已明确指出:“以上的基本练习,既有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习试力工作,体认各项力量之神情,以期真实效用。

”在此所谓的基础,是指通过站桩而使自身发生生理性变化而产生的拳术之“力”。

然而,当今社会浮华喧嚣,名利诱人,吸引人们的活动日益增多,已没有多少人能静得下心来站桩了。

况且信息社会,工作效率提高,大家都想着速成,希望仨两月,甚或三两日,就能搭手飞人,但对于大成拳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站桩是在静止的状态下通过间架结构的定型,达到改变体内肌肉、筋腱、骨胳等的生理结构,从而产生内家拳的力。

也就是所说的“内劲”。

“试力”则是在动的状态中体认各种力的运用。

“试力”即是运动的桩功,一切都遵循桩功的要领。

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大成拳谱?绪言?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若小乘禅,非正法也,论拳如论禅,内家拳则第一义也,外家拳,则小乘禅,已落第二义矣。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

然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大成拳,应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

大成拳,即大乘拳也。

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也。

其它拳术,虽有所悟,但皆立招设术,俱非第一义也。

若以为不然,则是见拳之不广,参拳之不熟耳。

试取外家拳谱而熟参之,次取太极、八卦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

?技有未到,可以加功,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工夫须从上坐下,不可以从下坐上,上者何第一义也,此念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虽云不至,亦不失正路,此谓之而上一路也。

拳之极致有一曰:力感如透电,拳而力感如透电,至矣尽矣无以加矣!唯大成拳得知之,其它拳术力感,得之盖寡也。

大成拳之力感如此,其力如何!此力乃人之本能活动力也!人之本能活力,盖为种种社会应力抑制,不能欲之即击也,大成拳之妙用,即在恢复人之本能活力,其它拳术,皆不能也,此即吾创此拳之目的。

?总纲?意拳遗形独与力俱?集古大成实践服膺?身无定势随遇平衡?脚无定位蹉线踏重?手艺定踪沾身纵力?落无定法抽身劲发?蛮用拙力戕生之道?精神内守食力而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力无虚靶靶要定的?内不外游外不内侵?循力而行唯奸唯诈?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放不务重务审所达?击不务远务审所及?彼竭我盈契机发力?动如遇仇不以先举?打后需看落水上岸?活中反死死中反活?拳本无法制人以力?有法也空法为力居?力弥时所凝重如泥?四体一劲遇物惊炸?神松意紧形曲意直?浑浑噩噩形行拙笨?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力虽为一发则俏伎?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嘉彼钓翁得鱼忘筌?混元惊炸无我神化?技到无心信手即真?(一)大成拳的站法?混元桩?桩法是大成拳的基础,站桩,能恢复人的本能活力。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大成拳桩功习武讲究循序渐进,我们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总是看到急于求成的练武者非常容易走火入魔。

就是因为他们练武顺序不对。

在大成拳的练习中,很多人都先练钩挂试力,钩挂试力就是由乌龙卷臂试力演变的。

其实林肇仑在教学生试力时,往往是先练乌龙卷臂试力。

下面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欢迎阅读。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乌龙卷臂试力又称“进退卷臂”,是意拳(大成拳)中比较重要的试力功法。

王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中云:”意拳之正轨,不外古势之老三拳,与龙虎二气。

龙虎二气为技,三拳为击“。

乌龙卷臂就是其中龙法的基本功法之一。

乌龙卷臂试力的基本运动形式为浑元桩的向内、向上的撑抱拧转、外翻为大天星桩,再由大天星桩往回卷、往内、向下的撑拧裹抱变为抓球桩,再由抓球桩变为扶按桩。

其练法如下:下肢站成丁八步,两手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心向下,手指自然撑开,两手相距25厘米左右,目视前方,然后,两手外旋180度(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至手心斜向上方。

运转中要始终保持肘部外撑。

动作不停,两手由斜向上,往回、往内扣腕裹卷内旋90度(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同时配合手部的运动,后胯往后指,前膝前顶降低身体重心,身体微坐。

然后两手外旋90度至手心向下,肘部依然保持外撑,同时后胯往前催,前脚踩实,头与两脚相挣,两手向左前方缓缓推出(要有顺力逆行之意)。

如此往复不断。

左右可交换练习。

以上为乌龙卷臂试力的定步练法,待动作熟练后,可结合各种步法进行进、退活步练习。

试力的意念:设想自己站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之中,双手如龙身,如神龙游空,挟风裹浪,百折不回;又如巨龙潜底,旋转起伏不已;更要有蛰龙振电直飞之神气。

日久功深,自能感到身形矫健,神形力具,达到动若腾蛟,形如流水,忽隐忽现,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之境界。

练习此试力的要求:1、先求舒展,后求紧凑。

练习中要求形体放松,始终保持三角支撑,依靠身体的整体运动来带动两手做乌龙卷臂试力。

大成拳劲力修为的途径

大成拳劲力修为的途径

炼, 又可使其韧性得 以强化。由于胯部的肌群丰厚 , 因 时, 很难做到不用力而又有力。 往往是肢体放松了, 就松
此, 胯部产生的动能亦为强大 , 当它把这种强大的动力 塌无力 ; 当有意进行拥撑时, 肢体就会特别僵硬。 但只要 通过鞭体传递手部时 , 则可使质量较小的手部获得较 按正确 的方法坚持 练习 , 一定能 做到 “ 松力拥 ” 就 肌 。其
前手稍 高 于肩部 。
松力搠 ”可进行相关 的意念诱 导 。在放松 的前提 下 , , 可 意想有外 力或推 或拉或砸 或挑 我之 两臂 , 而我则推 之不
矛盾桩的关键在于裹胯 。 运动生物力学》 有 动 , 在《 中, 拉之不开 , 之不落 , 砸 挑之不起 。如此体 验时 , 意念万
鞭打原 理 之说 ,即人体 的很 多运 动 均符合 鞭 子击 打原 勿过重 , 务必做 到似有似无 , 即若 离 。 若 其原 因是人在处
理。 鞭子击打的动力要靠鞭根的传动才能得 以实现。 人 于人静状态时 , 如果给大脑输入弱信号 , 就会使大脑产 体 的胯部如 同鞭根 , 躯干及臂部好似鞭体 , 而手部则为 生强的应答效应 , 如果意念过重 , 则产生的是弱效果。由 鞭梢。 通过裹胯训练 , 既可使胯部肌群的收缩性得 以锻 于 “ 肌松 力 拥 ” 对 立 与统 一 的两 个 方 面 , 开始 训 练 是 刚
体肌肉若一 , 使参与做功的肌纤维数量增加 ;骨重建” “
武 当 ・0 2 0 3 2 1.4 1
武 当 ・ 20期 总 6
会使 骨 的密 度增 加 ,这样 就等 于提 高 了骨 的强度 和硬 的形体动作之中。
度 。如此 就 自然而然 的形成 了“ 肌松力搠 ” 的效果 。 需 要说 明的是 ,有 些功 法虽 然 没有 归类 于试 力 的

大成拳(意拳)·常规试力

大成拳(意拳)·常规试力

大成拳(意拳)·常规试力常规试力1.钩锉试力
动作∶下肢与矛盾桩相同。

两臂抬起,置于胸前,掌心向内,左手距左胸约七寸,右手距右胸约半尺。

然后两手翻掌,掌心斜向前,以身催臂,认臂促手,向前缓缓推去,待推至两臂快要伸直时,两手向内翻转,掌心相对,以身带手慢慢往回拉,当双手拉至胸前后,再翻掌向前推,如此往复连绵不断(图1、2、3)。


效用∶此功法可试大成拳中的蓄力、鞭力、撑抱力、杠杆力、二争力等。


【意念活动】设想双手推动水中一条大船,待把船拉回后,又向前推去,久之,再加上出手如锉,回收如钩,力不空出,意不空回的意念,故叫钩锉试力。


2.蛇缠手试力
动作∶下肢与矛盾桩相同,两手抬起,与肩同高,左手与左脚相齐,掌心向上,右手距胸约半尺,掌心向下,然后右掌配合左掌向左后方缠绕,当左掌与左肩接近平行时,翻掌使掌心向下,两掌再迎面推
3
出,待推至两臂快要伸直时,来自“武宗”公众号·左腕旋转,使掌心向上,再向左后方缠绕,如此往复连绵不断(图4、5、6)。


效用∶此功法对于引发站桩时所获取的内劲有独特的作用,可试大成拳中的缠绵力、螺旋力、惊力、弹力等。


【意念活动】设想我上身乃至两臂两手腕部如蛇缠物,松紧适宜,使之产生螺旋力,故称蛇缠手试力。

3.磨盘试力
动作∶下肢与矛盾桩相同,两臂抬起,与胸同高,两掌心相对,左于与左脚相齐,右手略后于左手,两手距离稍窄于肩宽,然后以身带动左掌后拉,右掌前推,待右掌在前,左掌在后相差半手时,再右掌后拉,左掌前推,如此往复,连绵不断(图7、8)。

效用∶此功法可试大成拳中螺旋力,重速力、斜面力、滑车力、定中力等。


【意念活动】设想两手如抓一磨盘,使它向左旋转半圈,再向右旋转半圈,故称为磨盘试力。

4.游龙试力
动作∶下肢与矛盾桩相同,两臂抬起,与肩同高,左掌与左脚相齐,掌心向下或向右,右掌与胸相距约七寸,掌心向下,两手横向距约一头,然后身向右转,以肩胯之力带动左、右两臂,向右摆动,当右手至左膝上方位置时,缓缓向左摆动,当左肘与左膝位置相对应时,·来自“武宗”公众号·再向右摆动,如此往复连绵不断(图9、10、11)。

大成拳之试力和试声

大成拳之试力和试声
总第333期 2018/05
文 :李照 llI(河 南 ) 责 任编 辑 :竹愚
一 、 试 力
大成拳 由站桩而求 力.有试而知 。试力就是把劲力向空 问延伸并加以体认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兑: “在相当基 础后 .!J!lJ一切良能之发展 ,当 日益增强 ,则应继续学习试力 功夫 .体 认各项 力量及神情 .以期真实效用”.由于大成拳 把 试力作为重婴的劲 力体验之法 ,故这些试力部是单凋的动 作反复练爿 、如钩挫 试力、蛇缠手试 力、金龟出水试力 、波 浪 试力、Jx【帆 试力等
灾 试声可达30 ̄40秒以上 。 对于大成拳爱好者 ,可选一桩法或试 力练习,当放松至 一 定程度 后 ,呼吸会逐渐慢 下来 ,身体就 出现 了充实的感 觉 ,此时即可选择 “啊” 、 “嗨”之类的字音进行有意或无 意的试声 。即使你是习练其他拳术的朋友 ,同样可 以进行试
声 训练 。
捋 :放松入静 ,好似两手如拉对方腕臂 ,将其向右后方
外的 梅拳 弟 子 ,都 会齐 聚于此 ,开展 祭祖 、切 磋技 艺等 活动 。此 次梅 花拳 始祖 殿被 授予 大世 界吉 尼斯之 最 ,对
于 继承 和发 扬 中华 民族传 统文 化 ,挖 掘 、保 护 、开发 、建 设这 一 国家 非物 质 文化遗 产 梅花 拳具 有重要 意 义。
(康 秋喜)
日前 ,经 上海 大世 界吉 尼斯 总 部 批 准 ,梅 花 拳 始 祖 殿 成 为 “世 界最 大 的梅 花 拳文化 主题 建筑 ” 。梅 花拳 始 祖殿 位 于河北 平 乡县梅 花 拳文 化产业 园 内 ,该 建筑 为纪 念梅 花拳 始祖 邹 宏 义 而 建 , 大 殿 主 题 仿 明清 古 建 筑 架 构 , 东 西 长 99米 ,南 北 宽 66米 , 高 33米 ,占地 面 积6534平 方米 。每 年 的 农历 正 月十六 ,来 自全 国 各地 以及海

自然桩试力概述

自然桩试力概述

试力概述试力是大成拳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

由于名称很独特,只此一家,所以似乎其他传统武术没有。

实际上只是名称不同,其他传统武术也一样有相同的做法。

太极拳、八卦掌以及形意拳套路,其实本质上就是试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试力?试什么力?如何试力?要达到什么效果?……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

——什么是试力?《大成拳论》说,拳术的力,由站而得,试而知,推手而懂,实作而用……显然这是从试力的作用、地位上来说的,并没有说明试力的本质和特点。

如果回顾太极拳盘架子,八卦掌走圈,形意拳的直练……就可以知道,所谓试力,本质上就是空手进行的技击动作训练。

这种训练既有针对动作形态准确性熟练性的,也有针对动作力量的运行和变化的,当然也有其他目的的。

但不管怎么说,它的基本特点也是本质特性,就是“空手动作训练”~事实上几乎所有拳术都有这样的训练方式,尽管它们的目的各异、形式不同,但是都是空手动作训练,比如拳击散手泰拳里的“空击”。

因此可以说,凡是拳术中进行的空手动作训练,都可以说是“试力”,只不过不同的训练方式有不同的试力而已。

而在传统武术中,空手训练所占比例特别高。

有的人甚至终生不做真实对抗仅作空手训练(试力)。

这既是传统武术的优点也可能是它的弱点。

1、试力本质是空手训练;2、空手训练的直接目的是:1)熟练动作空手动作训练的第一项目标,就是熟练基本技击动作。

换句话说,你做的试力动作应该是你最常用的技击动作。

通过反复训练熟练它,逐渐做到不假思索的做出来,这就是熟练动作的目的。

2)体会力量第二个目的,是对你要熟练的动作,体会其中力量运用。

这种训练在太极、八卦、形意等“内家拳”特别重视,而且“精雕细琢”。

大成拳也是这样。

原因主要是内家拳的“接触对抗式打法”所需。

实际上,大成拳的试力,外在的是“动作的熟练化”,而内在的则主是“力量运行”的体会和熟练。

3)贯穿桩功同时,大成拳试力又要把“站桩功”训练出来的素质“贯穿进去”。

可以说,大成拳试力,是站桩功和技击之间的“桥梁”。

到底什么是大成拳的试力

到底什么是大成拳的试力

到底什么是大成拳的试力青城武林”可以订阅当桩功有了一定基础,能够在站桩时感觉到力的存在后,即可转入试力训练。

试力乃大成拳关键性的训练内容。

芗老在《大成拳论》里曾言:“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

”又言:“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

”大成拳的试力主要有三种,即前后试力,上下试力,左右试力。

待功夫练至高级阶段,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具有上下、左右、前后之争力,也就是“浑元力”。

一、前后试力前后试力又名钩锉试力。

以左势为例。

两脚呈“左丁八步”站立,两腿微曲,两手缓缓抬起于胸前,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间距约两拳,前后相差一手,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开、微弯曲并指向前方,后手腕距身体约尺余,肘部微下坠,小臂保持有一个坡度,两肩放松,用身体催动双手向前斜上方缓缓推出,指尖朝前,手臂虽然也有屈伸运动,但要保持弯曲状态,始终不可伸直,可意念推动水中一艘大船,待到形将破体时(当前膝与前脚尖之连线快要达到与地面垂直时),两手掌缓缓向内翻转,掌心相对,用身体将手臂缓缓拉回,身体向后运动到重心不能再向后移的程度时,再翻转手掌呈掌心向下,用身体催动手臂前行。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练习(见图3)。

练习时动作一定要缓慢、均匀、连续,要做到身体松沉,筋肉空灵,力不空出,意不空回,要养成双手时时护住自身中线,而指向对方中线的习惯。

二、上下试力上下试力又名浮球试力。

以左式为例。

两脚呈“左丁八步”站立,两腿略微弯曲,两臂徐徐抬起至胸前,掌心向下,两臂略微弯曲,两肘横撑,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间距约为两拳,前后相隔半手掌之距,后手腕距离身体应大于一尺,手指自然分开、略弯曲并指向前方,两手犹如按住水中两个浮球,球在水中起伏不定,轮转不已,周身松沉,两肩放松,用身体带动两手臂随浮球的运动起伏而不断下按上抬,随时控制水中浮球的运动变化,体会身体随球的运动而作出反应时的感觉。

练习本试力,身体可以缓缓下蹲,手的位置和形状不变,利用身体的下蹲带动双手将浮球按入水中,身体直起时双手姿态不改变,控制浮球,不让其浮出水面。

大成拳发力之秘

大成拳发力之秘

大成拳发力之秘史凤歧提到发力,有人可能认为,发力不就是使劲吗,使劲谁不会使呢。

实际上.拳术之“劲”不是人人都会使的。

有的人力气很大,可是在拳术上却有劲使不出来,有的人力气并不甚大,可是能发挥得很好。

我的老师杨德茂先生在教我推手时,他的本力较我差很多,可他的胳膊搭在我的胳膊上,我却抬不起来。

他还曾经向我说过,王芗斋老先生在晚年时,端一小簸箕煤球就喘.当与人接触时,一发力能把人弹出丈余,并摔倒在地。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认为不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就可以练好发力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大成拳的发力本身是拳术的劲.它包含很多的方法和内容,并不是笨力气,它是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得来的一种内劲即能量.通过发力得以释放。

如果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方面没有深厚的功底,要想掌握好正确的大成拳发力是不可能的。

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训练所得的劲,发出来.是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习惯用力是有所不同的,它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含义。

因为双方在进行搏击时,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人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应该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随机应变地发力,以期克敌制胜。

这是大成拳学之所以不讲招法,不讲套路的原因。

王芗斋老先生在其《大成拳论》中对大成拳的特殊性是这样说的:“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统而言之,使人体与大气相接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体,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练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力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

”一有感觉陀蟹从Γ ⒘κ俏薅ㄎ坏模蘼凼峭贰⑹帧⒓纭⒆恪⒅狻⑾ァ⒖枞魏我桓霾课唬灰懈芯蹙鸵⒓捶⒘Γ 越凶鲇懈屑从Α?p>有些初练大成拳的人,往往急于求成,愿意在某些枝节动作上下功夫,不是认真练习站桩。

孰不知没有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深厚基础,要想学会发力是不太容易的、往往有人有了感觉而没有反应,当有了反应.已经迟了。

所以说初学大成拳的人不可先练发力,如果本末倒置.将是误入歧途。

大成拳之试力

大成拳之试力

主要起着连接和支撑 的作月 J 。 我们的身体主要靠筋骨
的力量 才得 以站 立 和行走 , 四肢才 能屈 伸 。站 桩是 通

阶段 的训 练 。
第 二 阶段
在外形 做顺 了的前提下 , 可 以体会 控
过 间架 的定 型 , 从 而 达到 全 身筋骨 起生 理性 变 化而 出 制 放人 及 双臂 间的沉 、 托、 分、 闭等各 种 劲 力 , 这一 阶 现 的拳 术之 力 。此 时身体 已逐 渐 变整 , 能慢 慢体 会 到 段 的试 力也还 是形 体上 的动 作 ,运动 当 中虚点太 多 , 桩 功 的愉快 。笔 者在 随王 先生 习练大成 拳 期 间 , 是 在 力还显于外形 。 要求习练者在肢体运动的同内劲” 。“ 试力” 则是在动 以极 快 的感觉 出对 方点 上 劲 的变 化 ,而不 被对 方 所
的状 态 中体认 各 种力 的运 刚 。 “ 试力” , 即运 动 的桩 功 ,

乘; 如 对方 突 然 断点 偷 袭或 滑 点 , 还 要体 会 出今 后 在
武 当・ 2 0 1 4 . 7 3 3
武 当 总2 8 7期
5度 ~ 6 0度 , 左脚 顺 脚 尖 方 向伸 出 , 间 距 一 这时 的试 力则应 细心 体会 身体 能不 能动 , 能不 能 分 开 约 4 两脚站 呈半 丁半 八字形 , 即所 谓 “ 丁八 步” 。 发出力来 , 发力是否能得劲, 能动再动一下 , 身体要保 脚 半左 右 , 持 高度 放松 的含 蓄状 态 , 犹 如拉 满 弓的箭 一 样 , 体会 身体 下坐 , 重心 落于 后脚 , 慢 慢 随功夫增 强 , 双 腿 力量
切 都遵 循 桩功 的要 领 。“ 试力” 与站 桩相 辅相 成 。可 推 断手 中控制 对方 , 再做 动作 打击对 方 的能力 。 例如,

十种意拳试力简述

十种意拳试力简述

十种意拳试力简述王玉芳大师本文简述大成拳(意拳)“技击试力十种”:1、拔树试力2、空中滤气试力3、双手按弹簧试力4、分水试力5、回龙转臂试力6、钩锉试力7、揉球试力8、开合试力9、双手锉力试力10、鸟难飞试力。

意拳创立者王芗斋宗师曾言:“试力为习拳中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之而始能得其所以用。

”试力时“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

这是说明试力时从意念活动到身体的状态均要“恭、慎、意、切、和”,细心揣摩所行之意,要迹过留心,不要漠然滑过试力时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如“动为什么、静为什么。

结果是什么,中间过程的现象是什么”,应“一面体察内部气血之流行,一面体会身外虚灵之争力”。

曾得其父嫡传的大成拳(意拳)继承者王玉芳老师曾反复指出:要在试力的间架运行中检验每一个桩功的具体内容是否真实。

笔者通过老师的教诲认识到,大成拳(意拳)的训练内容包括体外争力与体内争力两部分,只有将体外争力与体内争力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才有可能产生真实的拳术力量。

在体外争力方面,大成拳(意拳)创立者王芗斋宗师曾指出:“须先与大气发生感觉,感觉之后渐渐呼应,再试气波之松紧与地心争力作用,习时须体会空气阻力何似,我即用阻力相等之量与之应合,于是所用之力自然无过亦无不及,初试以手行之,逐渐以全体行之,能认识此种力,良能渐发,操之有恒,自有不可思议之妙。

”除了体外争力外,王芗斋宗师又指出,“至于意不使断,灵不使散,浑噩一体,动微触牵,全身上下左右前后不忘不失,非达到舒适得力,奇趣横生之境地不足以得拳之妙也。

”这可以看成是对体内争力的一种具体阐述。

大成拳(意拳)的体内外争力训练,贯穿于意拳试力功法的始终,并由此派生出各种拳术力量。

1、拔树试力(插糖稀试力)“拔树试力”有两种基本间架,一是双脚与肩同宽的浑元桩间架;二是丁八步技击桩间架。

取任意一种间架站好后,将双手徐徐抬起,掌心相对抬至胸前,然后十指下插,意如插入有糖稀的盆内,插入后再缓缓地将双手从盆内拔出,然后再插入,如此循环。

大成拳顺势试力法

大成拳顺势试力法
一 、 无 意 之 自然 试 力
力 聚集到 ·定 度 ,如果再继续站桩蓄 力,力量也 会l六I满 In 溢 我1'i’】就心 该顺应 其势 ,以 自然而 然的 方式 试 力 这 刊-斌 力乃 真 Il ,J试 J
二、有意之强化试力
乃 r强化试 力的效 .或 者 ,为 _r有 序地进行 试 J, 也 川‘ J、|,其势 的前提 I 进行有意的 此过程包括单 臂 体 验 f¨舣 臂 体 验
3 2
1、左 右螺 旋 陌 臂 存 身 前 分 )jIJ做 顺 时 针 和逆 lig ̄:t‘的螺 旋 运 动 (如
下 闺 )
练剑一定f! 度 后.上要检验 宁两1'i)!lJl ̄J肾 、腕 、下 部 的传 导 情 况
2、挤压 弹 簧 意想前 方墙壁 I 有i撕个弹 簧 .两掌 分圳挤 之 (如 下
总 第339期 2018/11
■■■ ■●■ ■ 孵
J:火 IJ弋拳试 J, I 芗 斋先生指 出 : “卒J】试以手行之 , 逐 渐 以 体 行之 能 认 I=力 , 良能 渐 发 ,揲 之 有 恒 .自有
I Jr心 c义之 妙 ,而 各项 J .亦不难 入手而得 ” 在 淡到 架的婴点时 .先牛叫 示: “盖全体 关节 无徽 4 含属势 . 时 亦 元 节 /f 含 放纵 与 展 开 .所 渭遒 放 互 为 , 敞 无节 不 成钝 三 角 彤 , H 尢平 而 积 ,尼 无 定 之 三 角形 ” 由此 町 见 , 真正 的 试 力许无定态 町 青 当 昔聚秋圆满后 .其隐隐待 出之感 非 常 ¨JJ .此 时 .可 顺 协 的 体 验 或 强 化 这 种 力量 的 存 . 这 就 挂 势 而 酞
三、辅助性 的检验 试力
此 种试 力是配合某些辅助性的动作进行 试力 这种 试力 }{5E能起5':lJ}Jl J强 力量的作 川,又能检验顺势而 试的效果 辅助 性 的 试 J有 个 阶段 第 ‘阶 段 为 基 本 动 作 练 爿 .第二 阶 段 乃 ,J鼓 的 俭 验 过 . 第 邛介段 是 将 酞 ,J的 动 作转 化 技 击 川 辅助性的枪验 酞 力仃 忡形式

论意拳(大成拳)之试力张瀚川

论意拳(大成拳)之试力张瀚川

论意拳(大成拳)之试力张瀚川编前语:瀚川幼有才藻,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刀枪剑棍皆已习练并颇负盛名。

求学清华后,借大成拳艺来寄托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翩翩青年,乃文乃武,大有其父张树新当年之风采。

诚如其授业恩师王玉芳先生称赞的那样:“自少便有拳名,胆力学识逼近前辈,是意拳(大成拳)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好后生。

”意拳(大成拳)是宗师王芗斋先生在20世纪创立的融养生、健身与技击于一体的优秀拳种,意拳(大成拳)的训练之法,以站桩、试力、摩擦步、试声、发力、推手、断手实作等训练方法为主。

其中试力的训练方法极为重要,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曾指出:“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

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

”意拳(大成拳)的试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从点、线、面的角度进行思考。

由于试力是站桩在空间中劲力和间架及意念等诸多因素的延续,故首先这种延续应是点状的,即每一个移动的点都有它的运动内容。

每一点都是浑圆的。

在每一个点的完整浑圆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点衔接起来,就形成了线的移动,即人体位移的线是由点来组成的,换句话说,无数个桩的组合就形成了试力。

而每一个试力的停顿都是一个桩。

另外,人在试力的过程中,浑身上下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皆要各在其位且又完整合一的一动无有不动,用笔者的授业恩师王玉芳大师的话说,是要“车动铃铛响、动微而处牵”。

这些点的移动轨迹就是线,再将这些线的移动连成片,均合为一,即形成了面。

由此可以将此试力分为三种内容,第一种内容为点试力,第二种内容为线试力,第三种内容为面试力,面试力所求得的是周身参与的整体力。

另外,恩师王玉芳大师曾指出,人体可分为“三段九节”,即上肢为一段,下肢为一段,躯干为一段,合为三段:上肢又可分为梢节(手)、中节(前臂)和根节(大臂),也可另分为手为梢节、臂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也可分为梢节(脚)、中节(前腿)和根节(大腿),也可另分为脚为梢节、腿为中节、胯为根节;躯干也有梢节、中节和根节之分,即头为梢节、胸为中节、腹为根节。

试力(戊己真人)

试力(戊己真人)

试力(戊己真人)试力(2014-02-07 09:28:46)意拳(大成拳)里站完桩之后,要练试力和摩擦步。

试力,简言之就是身体放松,在空气中慢慢移动,感受空气的阻力,被称之为空气游泳。

试力,就是芗老说的与大气呼应。

在形意和太极里,这种练法叫摸劲。

试力,就是以空气为面粉,以意为水,慢慢把空气中的筋劲揉出来。

和揉面一样,慢慢来,水不能多了,不能一下倒进去一桶,要一点一点加,慢慢揉,会感到空气阻力慢慢增大。

从手开始,慢慢遍及全身。

练的顺了,乐趣无穷,好像你不用想自己的肢体怎么运动,空气自己会引导你的肢体往哪里走。

空气中有个无形的轨道,引导着你的四肢。

所谓空气阻力、空气游泳,都是通俗易懂的说法,重点不是空气,而是这从虚无中来的筋劲,这就是内力。

芗老说,有了这个,才有了练拳的资本。

意思是,有了这个从虚无中来的筋劲,才叫开始练拳了。

如果自己的丹田气已经活了,只要一练试力,立刻丹田就活泼起来,热烈欢迎那虚无中的筋劲。

这是同类相聚,先天的喜欢先天的,后天的喜欢后天的。

现在人练拳,否定先天,在后天上下功夫。

追求呼吸和肢体力量的配合。

其实追求呼吸与肌肉力量的配合,不用去练内家拳,去练马拉松好了。

跑长跑的,都是呼吸和肌肉力量的完美配合。

如果合不到一起,根本跑不下来。

既然人在呼吸之气和肌肉之力上下功夫,到了意也是这样。

用一大堆后天的杂念去代替真意。

前些日子我看到某名家,谈论练太极拳时候的意。

一个式子,好几个意念。

这么练下去,会练出病来。

在后天里打转,就是这样。

用张老道长的话说,练后天的气,越练越麻烦,最后练出病来,医生都治不好。

现在人对意拳的试力,发明了许多奇怪的意念。

其实真意很简单,就像内力是从虚无中来的,真意也是从清净中来的。

练试力无论多长时间,就那么一个意,几个小时也是它,若有若无,无意之意。

就是感受,感受虚无的筋劲。

意拳的试力,练好了好处多多。

可以用在各个地方。

我练八部金刚,把动作放慢一些,带点试力的意思,就特别好,别有一番滋味。

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二——试力

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二——试力

托之不起、欲止又欲动、欲动又欲止 之意。
3. 大乘试力法:此法为“力意相 随”的试力法。这种试力要求意力不 分,意到力到,力意相融。此种试力 要在微动中求速动,微动中要体会在 不同姿势前提下或不同的推手、实战 意感下能否使自身劲力应运而出。比 如,与敌接触时,我只要把某种技击 手法做出来,即能给敌以重创,此时 的力意即包容在该技击手法的形体之 中。此种试力亦可快可慢,可缓可急。 快者,如水中游鱼;慢者,犹如春蚕 吐丝;缓者,似涓涓细水;急者,若 瀑布湍流。此种试力,在微动中则有 整体浑厚、四肢撑大、沉重的感觉, 随着动作幅度的延伸,还有“内劲” 通过肩臂向手部移动的感觉。
/
——
天下功夫 专栏














门文

李 照 山

试 力
42
欲使由站桩获取的劲力向空间延伸,就必须经过试力 训练。王芗斋先生说:“在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 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习试力功夫,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 以期真实效用。”王芗斋还指出:“此项练习,为拳中最 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 知。”王芗斋既告诫后人试力之重要性,又说明了试力功 法之艰难性和长期训练的必要性。
力。这种试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 除了要感知肢体在有位阻的前提下力 量的通达效果,还要时时遵循推手的 一些基本规则。
3. 单操手试力:单操手本来是用 于实作的单独动作,但在最开始的练 习过程中往往要求动作缓慢,故也是 一种试力,待有基础后可时快时慢、 时缓时急,也可做发空劲,在实际运 用时把这些力量发挥出来即可。进行 这种试力时,既要体会力量在空间的 延伸变化,又要保持意中的敌情观念, 还需要假设一些实作时力量的时空、 方位变化。

大成拳核心训练之五顺势而试

大成拳核心训练之五顺势而试

李照山大成拳系列文/李照山大成拳核心训练之五顺势而试真正的试力并无定态可言。

当力量聚积圆满后,其隐隐待出之感非常明显,此时,可顺应其势的体验或强化这种力量的存在,这就是顺势而试。

在王芗斋拳学的论述中,亦没有试力的具体模式,只是强调站桩有了相当基础后,“则应继续学试力工作,体认各项力量之神情,以期真实效用”。

顺势而试是真正意义的试力。

一、无意之自然试力仍以蓄水为例。

当河水或湖水蓄满后,如果仍有源源不断之流水进入,水必然会外溢而出。

力量也是如此。

通过站桩,力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继续站桩蓄力,力量也会因满而溢。

我们就应该顺应其势,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试力。

比如,在站桩过程中如果有力量欲动之感受,就应该根据其趋势状态来感知它在空间的存在。

如果它有前行的趋势,就将其做向前的引导。

二、有意之强化试力为了强化试力的效果,或者说,为了有序地进行试力,也可在顺应其势的前提下进行有意地试力。

1.单臂体验:即进行单臂的试力体验,下肢站松沉桩,上肢进行左臂或右臂的训练,即有意识地使力量作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方位试力体验。

进行这种试力时,一定要使整体性的肌群作为驱动的动力。

2.双臂体验:两掌心相对,双臂先进行同向的试力体验,即同时进行前、后、左、右或其他方向的力量感受;也可进行逆向的试力练习,比如,左臂前行、右臂后移,或左臂上行、右臂下移,或两臂进行先外开再内合的练习。

三、辅助性的检验试力此种试力是配合某些辅助性的动作进行试力。

这种试力既能起到加强力量的作用,又能检验顺势而试的效果。

辅助性的试力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本动作练习,第二阶段为力量的检验过程,第三阶段是将试力的动作转化为技击应用。

1.左右螺旋以右式为例,在松沉桩的前提下,使身体重心保持前三五后六五的状态,两掌心变为斜相对(图1);左臂左手先下落至体侧,然后做一个图1斜向右上方的顺时针斜面椭圆螺旋动作,右臂右手做一个斜向左上方的逆时针斜面椭圆螺旋动作,至右胯部位(图2、图3、图4)。

王芗斋大成拳站桩试力歌诀:

王芗斋大成拳站桩试力歌诀:

王芗斋大成拳站桩试力歌诀:用功时莫发急,找个适宜的场地,利用大树的吸炭氧,和紫外线的杀菌力,再凝神静气的站立,身体宜直两足分开与肩齐,周身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内空洞外清虚,手要慢慢轻松提起,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鼻右来,右手不往鼻左去。

往怀抱不贴身,向外推不过尺,双手变化在这范围里,不计较姿势之好坏更不重式之繁简与次序,须体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都是极平易,研究学术不分今古与中西。

这种运动真稀奇,因为世人多不知,不用脑不费力,并不消磨好时日,行站坐卧都可练习,和无限的神思钻研起来生天趣,有谁能体会到这自娱能支配虚空宇宙力。

锻炼的愉快难比喻,飘飘荡荡随它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顶心如线系,遍体轻松力如泥,慧眼默察细胞系,如疯如痴如醉如迷,虚灵独存悠扬相依,海阔天空涤万虑,哪管它日月星球在转移,只要你肯恒心去站立,自有你想不到舒适。

实验各种力,名称用途各不一,有形和无形,有意和无意,具体、局部、自动、被动及蓄力,有定位无定位,应用和练习,大都是骨藏棱筋伸力,沉托分闭,提顿吞吐,肌肉鼓荡弹簧似,毛发根根意如戟,一面要含蓄缠绵力旋绕,一面要斩金截铁,冷快脆硬,刀剪斧齐,曲折路线存松紧,面积中分含虚实,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任转移,精神犹怒虎,气质若灵犀,身动似山飞,力涨如海溢,这种学术并不太稀奇,都是以形取意,抽象中求具体的切实之学问。

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

力任自然,遍体轻灵,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形松意紧,发挥潜能,持环得枢,机变无形,提携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动似山飞,静似海溢,神犹雾豹,气若腾蛟,松紧变质,陶冶性情,虚灵守默,应感无穷。

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

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信义仁勇,悉在其中,拳拳服膺,是谓之拳。

大成武道试力(二)

大成武道试力(二)

大成武道试力(二)第六节:摸劲试力一、推拉试力双脚呈丁八步站立,然后将两手慢慢抬起,在身前左右分开,略窄于肩,与胸部约两拳远,掌心向下,五指分撑,中指挑起,掌心内含,身体中正,肩撑肘横,含胸拔背,挺腰沉腹,坐胯提膝,两腿略有弯曲,双臂形略成钝角状态,头顶项坚,重心前三后七,然慢慢向前方推动,重心前移,移至前七后三,推至大约三拳远,手臂不能完全伸直,不停然后用身体再把双手拉回,大约离身体略两拳远,重心向后移,移至前三后七,反多练习。

意念:设想双手如推动水中木球。

要点:向前推时,要做到沉肩坠肘,以前推动之力为主,在前推有向内合,略斜向上方搓举,身体重心下沉;回拉时,要肩撑肘横,以回拉之力为主,双臂分撑,略向下按之力,身体向上拔。

推拉两动作做成一个整体动作,劲力要连绵不断,有挂、拉、勾、推、撞、分、合、提、撑等力,注意在自然协调松整状态下摸劲。

二、下位推拉试力两脚呈丁八步站立,然后将双手慢慢抬起,位于身体肚脐部位,掌心向下,五指分撑,中指挑起,掌心内含,身形中正,肩撑肘横,含胸拔背,挺腰沉腹,坐胯提膝,两腿略有弯曲,双臂略成钝角状态。

头顶项竖,虚灵挺拔,重心前三后七,然后后脚蹬地,以身推手,由脐部向肩部平行斜线方面前推,推至大约三拳左右,重心前后前七后三,不停然后再把双手拉回,位于脐部手与躯大区两拳远,重心前三后七,反复练习。

意念:设想双手推中海中大船。

要点:向前推时要做到沉肩坠时,重心下沉,有前推内合之力,向斜上方搓动时候擎举之力;回拉时要做到肩撑时横,身体略向上拔,有回拉外分下按等力。

在此试力时行中有止,止中有行,以前后动为主,以左右上下动为辅,形随意动,意到力到。

形曲力直,身松气均,神真意紧,以松整力进行推拉动荡。

三、单手推拉试力两脚呈丁八步站立,然后双手慢慢抬起,位于身体肚脐部位,掌心向下,五指分撑,中指挑起,掌心内含,身形中正,肩撑肘横,含胸拔背,挺腰沉腹,坐胯提膝,两腿略有弯曲,双臂略成钝角状态,头顶项竖,虚灵挺拔,重心前三后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单操手试力:单操手本来是用于实作的单独动作,但在最开始的练习过程中,往往要求动作缓慢,故也是一种试力,待有基础后,可时快时慢,时缓时急,也可做发空劲,在实际运用时,把这些力量发挥出来即可。进行这种试力时,既要体会力量在空间的延伸变化,又要保持意中的敌情观念,还需要假设一些实作时力量的时空、方位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站桩与试力虽为两个功法内容,但它们并无绝对的界线,当试力的幅度变小,速度减缓,乃至成为微动或不动状态时,则就变成了肢体上趋于桩功,而意感乃为试力,此状态则可称为意念试力,这种试力即为生生不已之真功的最佳形式,反过来讲,如果站桩下的精神假借对肢体略作空间的诱导,则就成了微动状态的试力。
四、上乘试力法:就大成拳功法而言,若能经过前三个阶段的试力过程,即可显示出较强的技击威力,欲达此阶段试力层次,则要靠练功者的不懈努力及聪颖的悟性。此时的试力,就是在前三个试力层次的基础上,彻底地完成“找劲”过程,以期达到有感皆应的本能,所谓“找劲”,并非为了寻求某个单一的力量形式,而是要将适宜的假借精髓有效地融汇于不同的试力形式中,使身体已具备的各种功底效力,更完善地溶于大成拳的劲力体系中,即笔者称之为“内劲场”的形式之中,此试力初始,要首先体认自身的笃实“内劲”存在,再由上肢将这种松沉、粗也可在某一瞬间,我上肢乃至整体似火烧之急,若闪电之速,劲力迅速倾出。如此,自感精神宏大,空洞无为,毛发如戟,筋肉遒放,浑噩一致,此身处处有力量,而多种力量又在统一之中,统包于一“场”之中。
大成拳劲力之途--试力
在搏击格斗中,力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家拳法中,通常把技击所需要力量称之为内劲、劲力或动力,大成拳训练内劲之根本为站桩,通过站桩,可获实作必备的整实棚撑之效应,然而,欲使之变为实用性的“活动”,则必须经过一个重要途径-一试力,所谓试力,就是肢体在某种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去感知或体认自身劲力在空间的产生效果,王芗斋先生说:“在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习试力功夫,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以期真实效用”。王芗斋还指出:“此项练习,为拳中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份工作,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知。”如此,既告诫后人试力之重要性,又说明了试力功法之艰难性和长期训练的必要性。
二、中乘试力法:此为“力意相逆”的试力法,要求试力时随着肢体的前移,力感能缓缓向前运行,或推移某一重物,或撼动某一大山,而此时的意念又有后拉之意。此种试力,可以培养比较扎实的内在劲力,以此原理,还可进行左右方位或多向方位的“力意相逆”。如此练习,极易获得大成拳中的“二争力”及多面争力乃至上下、左右、前后的“浑圆力”。进行这种试力时,手部有沉重感和实物感,有推之不动,拉之不开,按之不沉,托之不起,欲止又欲动,欲动又欲止之意。
三、大乘试力法:此法为“力意相随”的试力法,这种试力要求意力不分,意到力到,力意相融,此种试力要在微动中求速动,微动中要体会在不同姿势前提下或不同的推手、实战意感下能否使自身劲力应运而出。比如,与敌接触时,我只要把某种技击手法做出来,即能给敌以重创,此时的力意即包容在该技击手法的形体之中。此种试力亦可快可慢,可缓可急。快者,如水中游鱼;慢者,犹如春蚕吐丝;缓者,似涓涓细水;急者,若瀑布湍流。此种试力,微动中则有整体浑厚、四肢撑大、沉重的感觉,随着动作幅度的延伸,还有“内劲”通过肩臂向手部移动的感觉。
常规试力没有针对性,而推手试力和单操手试力则有明显的针对性。正因为如此,在大成拳中,常把它们分别作为“七妙法门”的两个重要步骤及功法。以上三种试力,既有共同方面,又有区别所在,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规试力是基本的试力,必须有一定的常规试力基础后方可进行推手试力或单操手试力。
试力的基本要领是:周身松沉,筋肉空灵,动作宜缓慢均匀,要体会与外界之争力,体会与空气之阻力,体会全身之意力是否圆满,并能否随时随地应感而出。切忌用拙力,用笨力。《大成拳论》又指出:“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这样就对试力时的动作快慢,形体位移的大小提出了不同要求,那么,试力时如何掌握动作的快慢与形体位移的大小呢?一般而论,初习时,动作可快些,幅度可大些,然后再在慢中求体会,在微动或不动中求其生生不已之真功。当然,动作的快与慢,位移的大与小,还要与每个人的不同练功阶段以及试力内涵的差异而决定。
根据不同的练功阶段,试力可分为小乘、中乘、大乘和上乘四个不同层次。
一、小乘试力法:这是一种“用意不用力”的练法,亦即王芗斋先生称之为“意中力”的训练方法,试力时,要做到立身中正,得力体顺,筋肉空灵,形松意紧。在不同间架调配下,通过相应的意念诱导进行各种方位力的体验。
对于试力的形式,就其作用而言,则有以下三种形式。
1、常规试力: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试力,通过这种试力,可产生大成拳的多种基本力量。钩锉试力、波浪试力、风帆试力、蛇缠手试力等,都属于常规试力。
2、推手试力:这是以推手形式而进行的一种独特试力,它属于接触性试力,由于推手有单推手和双推手,故推手试力也有单推手试力和双推手试力。这种试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除了要感知肢体在有位阻的前提下力量的通达效果,还要时时遵循推手的一些基本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