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7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目内容。

三目内容分别讲述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三目内容相对独立却又关联,把握三目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特殊注意的。

考纲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于考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课的中心在于“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的讲解。

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讲解的是引起“工业革命”的几个条件,而因为这些个条件,促使市场扩大,而市场扩大则引起了需求增加,需求增加也就使得生产力提升、技术提升。

但是教师需要在第一目向学生灌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理念,教师在概括工业革命的背景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保障”五个因素来阐发概括。

第二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讲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两块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棉纺织业与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等。

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着重于“承接”这一关键词。

第三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讲述的是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对社会、对世界的影响,需要教师利用史料一一讲授。

此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阶级干系点明。

总的来说,《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内容较为专一,三目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干系,这种逻辑干系表现在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某一行业迸发(棉纺织业)——拓展到其他行业——拓展到其他国家——促使资本主义开展。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
2.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3.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容易产生片面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工业革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5.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反馈,强调工业革命多维度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的环节,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测试学生对工业革命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通过简答题、论述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如比较工业革命前后生产方式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场景和社会变革,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如蒸汽机的发明、纺织业的变革等,让学生具体感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英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对于难点的突破: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案例分析:以工业革命时期的某个工厂或企业为例,分析其生产组织形式、劳动者待遇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二、学情分析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发展脉络有了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业革命的教学,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1.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但深度和广度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习兴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较为好奇,但整体上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工业革命的定义、起始时间和主要国家。
2.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创新,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等,并理解这些发明对生产力的提升及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3.知道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影响。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互相启发,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创设情境教学,如模拟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铁路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5.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资源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4.通过对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变革的探讨,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培养时代责任感。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我还将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和分析史料,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各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看待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影响等。
2.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史料、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研究小组主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4.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3.分析工业革命对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它为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工业革命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地区,分析工业革命对该地区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3.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讨论成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工业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工业革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分享自己对工业革命的初步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包括农业革命、商业革命、科技革新等因素,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2.介绍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如珍妮机、蒸汽机、铁路交通等,以及它们如何改变生产方式和推动社会进步。
4.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和科技成就。
-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4.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撰写分析报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2.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知道工业革命时期各国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4.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具备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但在工业革命这一专题上,学生可能对其背景、过程及影响的认识较为模糊,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分水岭。
2.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等,并了解这些发明创造如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如城市化、人口迁移、劳动力结构变化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比较分析法,将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变化进行对比,强化学生对工业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以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工业革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我们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我们会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变革?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环保、科技创新等,提高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4.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5.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影片等,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兴趣。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述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2.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3.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及其影响。
4.学会运用辩证法,全面评估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5.学会运用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5.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使学生能够总结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2.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工业革命吗?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意义。
3.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工业革命,了解它如何改变世界。”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授工业革命的定义、原因、过程和影响。
2.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图表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10课。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中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欧美为中心,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两次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且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自我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工业革命的视频片段,如蒸汽机工作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演示、史料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visual literacy(视觉素养),直观地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境体验、探究讨论、对比分析、启发思考”为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首先,我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如科技发明、市场需求、资本积累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阶段,我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提醒学生:“同学们,请你们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小论文。可以选取一个具体的事件或人物,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同时,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增强他们的历史代入感。这种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导向: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工业革命的本质和影响。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革命的重大意义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同时,教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全面分析历史事件、关注我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状况等。
最后,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勇于创新,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变革,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激发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3.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落后状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使其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尊重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4.多元教学手段,提高效果:运用案例分析、史料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工业革命,提高教学效果。
5.对比分析,拓展视野:将我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状况与主要工业国家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挑战,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6.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与工业革命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的三个主要发明,并简述其意义。
2.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等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
3.论述我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状况,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7.课后作业,巩固提高: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➊教学目标一、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历程和特点二、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认识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三、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带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二、教学难点: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➌教学过程设计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2、含义: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发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3、原因/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政治上①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国内政局稳定②英国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奖出限入·仅作了解)(2)经济上①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原料、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注·圈地运动(仅作了解):15世纪开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牧场养羊,获取高额利润(英国制呢业发达,对羊毛需求量大);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来到城市成为雇佣劳动力的同时扩大了国内市场,一部分农民则选择移民海外殖民地,这种现象被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②英国殖民扩张(日不落帝国),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原料和广阔海外市场③英国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专门化,工人技术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④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对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补充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原因2.0版(仅作了解)A、市场因素:圈地运动提供国内市场,殖民扩张提供海外市场B、劳动力因素:圈地运动使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C、资金因素: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提供资本原始积累D、技术因素: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E、资源因素:英国本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4、进程(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棉纺织业①原因: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其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要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产量节省成本,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②进程A、飞梭:18世纪30年代出现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B、珍妮纺纱机: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C、机械化生产:此后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相继出现D、工厂制度:为提高效益和管理,资本家将机器和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诞生并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工场注: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制度的开端(2)蒸汽机的改良与应用①改良: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改良蒸汽机(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②应用A、棉纺织业: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B、交通运输业:19世纪初汽船和火车相继问世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仅作了解)C、机器制造业:19世纪中期英国机器制造业(机床)实现了机械化③历史影响: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发明和主要标志,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是这是动力技术史的一次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工业革命的传播扩散①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革命发展5、历史影响(1)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推动了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发展(3)使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工厂制度和科学化管理)(4)造成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①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政治改革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巩固了统治地位,也推动了民主化进程补充知识: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仅作了解)②工人阶级开始迅速崛起,为争取自身权利展开积极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③中间阶层力量也开始发展(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①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②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③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与女性教育发展,使人民文化素养得到提高④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社会问题;政府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也推动了法制化进程(6)极大改变了世界面貌①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力量,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2、原因(1)政治上: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欧美主要国家社会相对稳定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0年意大利统一、1871年德意志统一、1875年法兰西第三国和国宪法(2)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自然科学取得突破①市场因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②劳动力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③资金因素: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继续的殖民扩张积累了充足的资金④技术因素: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新技术和新发明层出不穷⑤资源因素: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发现使用3、进程(1)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具体发明应用(仅作了解)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②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和他的团队发明电灯、电影放映机、留声机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2)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带来新一轮动力技术革命,汽车与飞机应运而生注:1885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仅作了解)(3)石油化工业兴起,石油成为重要能源,化学材料不断出现注: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炸药;塑料、人造纤维相继问世(仅作了解)(4)钢铁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获得发展;农业也在向现代农业转变注:机械设备、化肥农药大量应用于大农场(仅作了解)4、影响(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美德经济实力超过英法(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①原因:随着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更加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②内容(仅作了解)A、特征: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工业与金融业高度融合B、方式:兼并或联合③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④影响A、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仅作了解)B、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不利于经济长期建康发展(阻碍竞争、导致停滞腐败)C、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5、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创造主要来自于工匠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核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以美德为核心的几个先进资本主义中同时发生(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轻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重工业(4)第二次工业革命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经济规模更大(5)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组织形式为自由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组织形式为垄断主义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加深入的发展;同时由于各国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同,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➍当堂练习1.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 “在 1850至1913年间,在美国,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1.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片面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工业革命。
3.学生在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各地影响时,可能受到已有认知的限制,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工业革命发展状况。
4.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追求。
2.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习工业革命时期优秀人物的拼搏、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革命的定义、起因、发展过程以及主要发明创造,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2.掌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科技发明,如蒸汽机、纺织机械、铁路等,并了解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人阶级的崛起、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等。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起因、发展过程及主要发明创造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工业革命时期的一个发明或创新,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每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针对工业革命对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分析文章,要求有深度、有见地,体现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
7.请学生观看与工业革命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观后感,要求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反思,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意见,改进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巩固学习成果。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借鉴、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1.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数据等,直观地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
3.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开展历史实地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巩固学习成果。
2.强调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它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3.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总结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在全球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4.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内容,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征,如机械化生产、工厂制度等。
2.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如城市化进程、阶级结构变化、工人权益保障等。
3.对比英国和中国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阐述两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数据等,直观地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这一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发展观念。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分析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双面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工业革命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等。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观点,形成小组讨论成果。
4.反思与评价,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
本案例注重教学反思和评价,教师通过及时反馈、学生互评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这种关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实现个性化发展。
5.跨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将历史学科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工业革命的影响。这种跨学科整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工业革命背后的原因、动力和影响。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案例中设置了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共享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互补不足的过程中,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4.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学会运用文献、图片等资料研究工业革命的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总结出工业革命的规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引导学生关注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倡导诚信、敬业、团结互助的价值观,让学生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汲取优秀品质,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工业革命的氛围。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以工业革命为背景,探讨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产生敬意和兴趣。
2.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进步是推动历史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主要发明创造及影响。
2.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提高学生对工业革命历史地位的认识。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的小论文,内容涵盖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主要发明创造、历史影响等方面。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设计相关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实践等方式,共同完成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合作中的困难,提高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其巩固和深化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对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进行系统讲解,重点阐述工业革命的关键事件、发明和创新。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
3.结合实例,深入剖析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3.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检验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工业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对历史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培养其对创新和变革的积极态度。
3.通过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引入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热爱和尊重。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下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下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学的基本理念有三条:一是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二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三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从实施教学活动中,我对这三条的理解是可以通过构建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能够有机地融合立德树人和价值导向理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唯物史观(理论基础)、时空观念(学科本质)、史料实证(必要途径)、历史理解(能力体现)、家国情怀(价值导向)五个方面。

所以在构建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方向,体现历史学科本质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立意。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首先,教学内容从本课看,正文主要包括按照时序概述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脉络,主要包括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和影响,非正文部分呈现主要有四部分:图文史料(图片、史料阅读、历史纵横)、论点(学习聚焦)、学习问题(思考点)、课后延伸(探究与拓展)。

从本单元看,本课是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第一课,工业革命后的影响提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发展壮大起来并且日益成为对立阶级,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正好下接后一课,建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从本教材看,上接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对世界一体化进程和资本主义思想政治制度确立后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牢固的统治地位,可以说这三单元主线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在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本课既是近代史的一个结点,也是现代史的新的起点。

所以从教学内容分析看本课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合理运用教材资源,如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历史纵横、思考点及插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工业革命的深层原因、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工业家、劳动者、政府官员等,从不同角度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4.结合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业革命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设计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环节,巩固学生对工业革命重点知识的掌握,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工业革命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工厂、城市等场景,引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兴趣。
2.作业提交前,请进行自我检查,确保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字迹清晰。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同学们不断提高。
4.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对工业革命的认识和理解。
2.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劳动人民的责任感,认识到劳动者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4.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问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展示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现象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工业革命,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并能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能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首发的国家和政治前提等。

2.通过阅读文字史料及图片,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了解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的概念。

3.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认识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渊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伦敦奥运会工业革命片段导入本节新课设计意图:用视频导入本节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本视频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有利于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历史情境。

(二)讲授新课1、利用材料讲授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材料一:(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

“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

通过这样一个改造,英国政府似乎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有产者管理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财产权和政权相互吻合,不再脱节,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材料四:考察工业革命时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和其时间的选择有关。

为什么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从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

这一发展如此显著,以致现在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立意及目标(一)教学立意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美国家普遍确立的同时,生产力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即工农业革命。

前后1个多世纪的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巨大影响。

纵观人类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可为生活提供便利的物品,如电灯、汽车等都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也为人类社会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因而,工业革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

学生通过对《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学习,能够感受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人类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时,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步步的具体可见可感的探索与发展,领悟尊重生活、热爱生活的必要性,并学会珍惜。

(一)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内容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2.教学重难点1)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发明成果,梳理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2)分析工业革命过程中生产力变革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3.教学目标在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梳理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与发明成果的基本史实基础之上,能够运用图片和文字史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动力在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由国内市场到世界市场的形成;能够通过分析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分析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呈现了怎样的趋势特点。

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角度论述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凸显了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进程,即第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差异与联系;探讨这一系列生产力的变革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变革的深入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深入和扩展,学生能从中感受历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历史感赋予生活的深刻内涵和厚重感。

二、教科书及教学内容分析部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共分三个子目,分别为“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纵向联系,线索明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
5、传统工业部门的新发展:以钢铁部门为例,出示埃菲尔铁塔。

利用两个表格,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各自特点。

设计意图: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放到一起,可以更好的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各自特点,从中感受工业革命的魅力。

并提高学生对比分析,读取表格材料信息的能力。

同时对垄断组织这一概念加以解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规律。

主要落实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过渡:一次次的技术革新,究竟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惊喜与冲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巨大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

运用《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字: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生产力的进步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图文材料一:
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上流社会和经济实力雄厚者,总是先参与到新的休闲方式中;中产阶级则比较喜欢选择逛公园、看喜剧表演、到音乐厅欣赏音乐和爬山、远足等户外休闲娱乐方式。

……到19 世纪,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虹《工业化与英国休闲生活的转型》等
学生能够提取到此期间民众的休闲娱乐方式增加。

教材上的插图,表明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综合以上信息,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第二组图文资料:
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倒贵族地主阶级;……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

——钱乘旦《论工业革命造成的英国社会结构变化》
由此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并拓展两大阶级的壮大,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更多政治权利,推动欧美各国民主政治进程,例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工业无产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不断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

第三组材料: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厂制度建立到垄断组织形成。

(因为这部分在分析特点时已经涉及,略讲。


引导学生分析,对垄断组织要有客观的认识。

它能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能带来停滞与腐朽的趋势。

并且认识垄断组织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

第四组材料: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仍旧运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认识到,伴随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加快,资产阶级对市场、原料等有更多的渴望。

借助交通通讯提供的便利,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大肆扩张。

而且扩张中经常运用武力逼迫落后国,来满足他们的要求。

例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就是一例。

就这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由此可知,工业革命不但在欧美等国引起变化,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影响。

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数据和文字材料让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影响。

数据能为提供学生直观地认识,有助于本课重点的突破。

落实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工业革命带来变革同时,也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可以看到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儿童卷入劳动力市场、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攀升……
由此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社会变革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消极后果。

我们应当理性对待科技,充分发挥其价值,用它开辟一条能惠及后代的道路。

设计意图:此前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工业革命带给世界的巨大变革展开,多是积极影响方面。

这一环节展现的是工业文明的消极影响。

强烈的落差,学生理性的思考逐渐形成,学生对工业文明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培养了学生辩证的历史观。

拓展阅读资料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