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药物疗法(外用药1)(1)教学提纲
药物疗法ppt课件
【实施】 见示教
注射部位:
前臂掌侧偏尺侧的中下1/3交界处 大腿内侧 小儿在内踝上2-3横指处 预防接种在上臂三角肌下缘 局部麻醉在选择麻醉处
注射角度:与皮肤成5º(近似平行) 进针深度:针头斜面全进
13
【评价】 操作方法正确、熟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制度。 注入剂量为0.1ml,局部皮丘呈一圆形,皮肤变白,毛
孔变大。
按时观察试验结果,做出正确判断并记录。 治疗性沟通有效
14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做药物过敏试验前,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
敏史及家族史 做药物过敏试验消毒皮肤时忌用碘酊、碘伏 进针角度以针尖斜面能全部进入皮内为宜 为患者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备好急救药品 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如为阳性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不
19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3、注射前详细询问用药史 4、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5、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三角肌注射时,针 头应稍偏向外侧
【健康教育】
长期注射者,让患者了解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 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20
肌内注射法
是将药液注入肌内组织的方法。
【目的】
不宜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药效者。
用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注射部位:肌肉丰实、离大血管、大神经较远部位 臀大肌定位法 臀中、小肌定位法 股外侧肌定位法 上臂三角肌定位法
21
肌内注射法
臀大肌定位法
十字法:臀裂顶点引 一水平线、髂嵴最点 引一垂直线,外上象 限避开内角。
皮肤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硬膏(emplastra)
组成:药物成分混于或溶于半固体、粘着性(橡胶、 树脂等)基质中,涂布于布、纸或有孔塑料薄膜等 裱褙材料上而成。 作用:保护,阻止水分挥发,软化皮肤,加强渗透, 作用持久而深入,消炎、止痒 注适应症:慢性皮炎和湿疹无渗液皮损。角化性或 肥厚浸润性皮损 意事项:1、急性、亚急性皮炎及糜烂区禁用,2、 渗液病变不用。3、用前宜微加温。
(四)维甲酸类药物
是一组与维生素A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第一代:13-顺维甲酸,维胺酯 第二代:依曲替酯(银屑灵) 第三代:多环芳香维甲酸乙酯 此类药物在皮肤科用于银屑病、痤疮、 角化性皮肤病、癌前期皮肤病或某些上 皮性皮肤肿瘤的治疗。
(五)免疫抑制剂
既可抑制免疫应答、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本身又是细胞毒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还有非特异性抗炎症作用。可单独或与糖皮 质类固醇激素合用,应用于红斑狼疮、皮肌 炎和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常用 的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抗H2R药物的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 (2)肝脏损害:肝酶升高 (3)生殖系统:精子减少、性功能 低下、女性化。
⑬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皮肤科适应征: 慢性 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色素性荨麻疹、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胆胰肿瘤及何杰金氏病引 起的严重瘙痒、带状疱疹、部分痤疮患者等
油剂(oleum)
组成:药物溶于油(植物油、矿物油或动物 油)或30%-50%不溶性药物粉末混于油中。 作用:软化痂皮, 清洁、滋润、保护,消 炎,收敛。 适应症:亚急性皮炎、湿疹糜烂、潮红、有 少量渗液处。 注意事项:渗液多和多毛处不宜应用
酊剂(tinctura)
药物学教学大纲
药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药物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制剂和用法及用药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基本知识,具备处方识读、用药技术及用药护理的基本技能,以指导临床护士合理用药。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要。
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2孰悉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熟练掌握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4.熟悉掌握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的能力。
5熟练掌握正确执行医嘱、处方的能力6熟练掌握对常用药物制剂的外观检查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
7学会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咨询和进行合理用药能力三、教学内容结构本学科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1. 理论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理论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53学时。
2.实验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理论模块进行的实验操作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19学时。
实验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前言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诸多验之有效内外治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辨证原则.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各论以病分章论节,按中医外科传统分类法分九章,每章前的短文概括文章疾病的通性,每节一病,分概说、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摄。
学时分配共计:72学时。
本教材的实施的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遵循教学大纲的教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针对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特点,既对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给予论述,同时对某些疑难病症的现代研究有所了解。
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目的要求】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历史上对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了解历代名医、主要贡献、学术流派及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目的要求】一、掌握中医外科的范围。
二、掌握疾病的命名原则。
三、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术语。
【教学内容】一、中医外科具有特定的治疗范围,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等。
二、疾病命名有十种方法,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
三、基本术语主要为疮疡类的常见术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目的要求】一、掌握外科疾病致病因素。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培训课件
用。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14
传染性脓痂疹,俗称黄水疮
• 脓痂性脓疱病: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 迅即转为脓疱,脓汁较粘稠,周围炎性红 晕明显,干燥后结有蜜黄色厚痂,约一周 左右,痂脱而愈,不留疤痕。(海澡芦荟 胶或绿药膏+头孢类+六神丸;鱼石脂软膏+ 阿奇霉素片(颗粒)+大败毒胶囊或清热散 结片)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4
适当掌握浓度
• 就根据病情的需要和病人的耐受程度来选 择药物的浓度。对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 一般就从低浓度开始,无明显不良反应才 逐步提高浓度。有的药物其不同浓度有不 同的治疗作用,如水杨酸在1%-2%时为角质 促成剂,3%左右为止痒剂,6%以上就成为 角质剥脱剂,一定要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 适浓度。
• 二、天气炎热、出汗、使皮肤浸渍或不洁 三、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使免疫力 下降。
• 四、婴幼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发育不全 。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13
传染性脓痂疹,俗称黄水疮
• 症状:可分为两型:
•
一、大疱型脓疱病:多发生于2~8岁儿童,
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头面、四肢,也可波及全身
,初为红斑或水疱,迅即变为脓疱,米粒至黄豆
29
二、各种浅部真菌病的具体治疗方法
• 疗程:甲癣6个月, 足癣1个月,其他癣
2到4周。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30
三、寻常疣
•
一、病毒性皮肤病按临
床特点分类
•
(一)新生物型:如寻常
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
疣等。
•
(二)疱疹型:如单纯疱
疹、带状疱疹、水痘等。
•
(三)红斑发疹型:如传
中药药剂学教案
1 人参,珍珠,冰片,麝香,朱砂的粉碎
2 乳香,没药
3 动物药,皮类,种仁类
提 问
判断:粉碎过程中机械能完全转变成表面能达到粉碎目的.
3.小结(时间)1~2分
粉碎与筛析是中药药物制剂中最基本的一项操作,很多剂型的制备都将涉及此项操作,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混悬型液体等剂型.重点掌握几种粉碎方法及各自适用范围.
益元散
硫酸阿托品倍散
避温散
蛇胆川贝散
提 问
各类散剂细度的要求
3.小结(时间) 2分
散剂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剂型,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剂型,学习中要抓住重点问题认真复习掌握.
4.布置作业
预习第六章
1按医疗用途
2按药物组成
3按药物性质
4是否分计量
四质量要求
第二节散剂的制备
一、一般散剂的制法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浸提原理
影响因素
常用浸提方法和设备
教学难点
浸提原理
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具
教学进程
3低温间歇灭菌法
4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1)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2)蒸汽的性质
(3)药物的稳定性与灭菌时间
(4)介质及被灭菌物品的性质
(三)紫外线灭菌法
课题
第三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第四节防腐与蛀虫
教学目的
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
掌握主要防腐剂的正确用法
教学重点
滤过灭菌法的特点,机理
化学灭菌法
教学难点
滤过灭菌,化学灭菌法机理,特点,适用对象.
掌握要点
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常用滤器
化学灭菌法的灭菌机理,气体灭菌法
外用药物集锦一PPT课件
2020/12/20
--
27
(四)杀虫、消炎、止痒作用
当皮肤感染或皮肤被微生物伤害后,皮肤上 会有大量的分泌物出现,因而引起皮肤瘙痒。 杀虫、消炎、止痒粉剂除具有收湿拨干作用 外还具于杀菌杀虫作用。
代表方剂
2020/12/20
--
28
1. 新青黛散
组成:青黛18克、象牙硝18克、朱砂18克黄 连10克、黄柏10克、生玳瑁2克、雄黄1克、 牛黄1克、冰片1克、硼砂1克。
43
软膏是将一定的粉类制剂调入到应 用油脂类药物配的基质中生成的一 种软膏体,一般调入膏体内的粉剂 为药膏总量的10%~20%。软膏为 外科最常用的一种外用制剂。
2020/12/20
--
44
软膏有一定的粘稠性,将药膏涂在 皮肤上后通过体温使其软化,膏体 内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发,挥其 药力作用。制配软膏时内加的掺剂 不宜过多,若掺剂达到30%~50% 时称之为糊剂或泥剂。
2020/12/20
--
41
1. 玉肌散
组成:绿豆25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10 克。
功能:祛风退斑。 主治:白屑风、酒刺、雀斑等。 用法:研细未,每次2匙,洗面更用。 制法:共研细未。 处方来源:《外科大成》
2020/12/20
--
42
油膏类—软膏(六)
2020/12/20
--
功能: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
2020/12/20
--
32
主治:丹毒、疖肿等。 用法:用葱殖汁、酒、麻油、蜜、菊
花露、银花露、丝瓜叶捣津调敷。 制法:共为细未,过80-100目筛。 处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12/20
--
药物疗法详解演示文稿
第三节 吸入给药法
• 定义: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 状喷出,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 常用方法
–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 氧气雾化吸入法 – 压缩雾化吸入法
现在是26页\一共有174页\编辑于星期日
常用药物及目的
• 控制呼吸道感染: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 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等。
(二)机体因素
• 1、生理因素
• (1)年龄与体重
• (2)性别
• 2、病理因素 • 3、心理因素
• 4、个体差异
现在是18页\一共有174页\编辑于星期日
(三)饮食的影响
• 1、影响药物吸收而改变疗效
• 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
• 或干扰药物吸收,降低疗效。
• 2、改变尿液pH而影响疗效
现在是19页\一共有174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24页\一共有174页\编辑于星期日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7.舌下含片应放于舌下或两颊黏膜与牙齿之间待其溶化
8. 抗生素类药物应准时服药 9. 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的药物后不宜立即饮水
10. 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服药后要多饮水
11. 服强心甙类药物时需加强对心率、节律监测,脉率低于60次/min或节律不齐 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
现在是15页\一共有174页\编辑于星期日
五、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的因素
饮食的影响
现在是16页\一共有174页\编辑于星期日
(一)药物因素
• 1、剂量 • 2、剂型
• 3、用药途径
静脉>吸入>舌下> 肌内>直肠>皮下>口服>皮 肤
药物疗法-PPT课件
思考
1.护士为病人给药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3. 如何正确把药物应用到病人身上? 4.护士应如何指导病人配合治疗?
(三)药物的保管(1)
1.药柜管理
放在通风、干燥、光线明亮处,避免阳光直射,由专人保 管,定期检查药品质量,确保安全。
2.药品放置
◆按内服、外用、注射药、剧毒药等分类放置 ◆按效期的先后次序有计划地使用。 ◆麻醉药品、剧毒药品、精神药品,加锁保管,专本登记,
屏气1~2s,再用鼻轻松呼气,可提高疗效。 • 4.注意观察病人痰液排出情况,如痰液排出困难者,可予拍背、吸痰等
方法协助排痰。 • 5.雾化器使用后浸泡于消毒液1h,然后清洗擦干备用。一次性的雾化
器按医疗废物处置。
二、手压式雾化吸入
定义:是将药液预置于雾化器内的送雾器中,将雾化器倒置用 拇指按压雾化器顶部,将阀门打开,利用雾化器内腔的高压使 药液从喷嘴喷出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目的。 【用物】
◆操作者: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病1.配人药:安置舒适卧位; ◆◆用配固物体:药如:上用;药匙取药 ◆◆环配水境剂:药整:洁(见,图光线) 充足。 ◆ ◆配 协油助剂病药人:取舒药杯适中卧加位少,量整冷理开床水单再倒位油;剂 ◆ ◆ ◆药 按 再液医次不疗查足废对物,1m处观l:置察用用及滴物记管,录计洗。量手; ★2.发药
难点
➢准确抽吸药液的量,尤其 是自密封瓶抽吸药液 ➢常用注射法、正确持注射 器手法 ➢准确配制皮试液
案例
• 病史:赵某,男,68岁,退休工程师,淋雨后出现寒战、高热、头 痛、打喷嚏、流鼻涕、全身肌肉酸痛、咽痛、咳嗽2天,咳铁锈色 痰,痰粘稠难咳出。于上午拟“肺炎”收入院。
• 体格检查:T 39. 5℃,P104次/分,R 28次/分,BP 110/70mmHg。 病人神志清、疲乏无力;专科检查:右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语颤 增强,肺部叩诊浊音,听诊有支气管音和湿啰音。X线见右肺见大 片均匀一致的致密阴影。白细胞、中性粒细胸增多。其他未见异常 。医嘱为:对乙酰氨基酚0.15g,im.st!;5%GS500ml+PG320万 U/drip,gd;青霉素皮试,st!;复方甘草溶液10ml,po,tid;а-糜 蛋白酶雾化吸入。
外用药及其使用课件
n 如病人在41度以上,可将病人全身浸泡在冷水中,同时按摩四肢、胸背部,达到血液循环。如果病人高热不退,应立即送医院n 病人醒后,适当的饮用一些淡盐开水。
33
痛或烫伤程度。n 烫伤不严重,一般可在家中先做处理。用冷开水 (或淡盐 水) 冲洗清洁创面。对发生在四肢和躯干上的创面,可涂上 紫草油或烫伤药膏,外用纱布包敷即可。头、面、颈、手、 臂等部位的轻度烫伤,经过清洁创面涂药后,不必包扎,以 使创面裸露,与空气接触,从而保持干燥,并加快创面复 原。34
痤疮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身心疾病,可能会影响病人的学习 、工 作等,痤疮如不能及时的治疗或防治不当,可遗留终身难愈的 瘢痕,影响容貌。9
11~25岁的青少年痤疮发病率大于80%;25~35岁青年人发病率大于15%; 85%以上的青少年都有长青春痘的经历。
10
(三)痤疮的病因n 雄性激素雄性激素可刺激皮脂腺细胞分泌皮脂脂,,皮脂刺激毛囊导管过度角化使毛囊壁肥厚,阻止皮脂的排泄,是痤疮的始发因素。 雌性激素抑制皮脂腺的功能,减少痤疮发 。女性的痤疮也 与雄性激素有关。但并不是女性的雄性激素与男性一样多, 而是相对的较高。n 皮脂腺口的堵塞过多的皮脂、未及时清除的汗液、灰尘、病菌、螨虫等阻塞皮脂腺口,会导致皮脂腺发炎,而长痘痘。所以对于油性皮 肤,青春豆比较严重,而勤洗脸、去角质对预防青春痘有一 定的效果。11
u 免疫作用机体对痤疮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强弱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是否生痤疮及痤疮的严重程度人与人之间大不一样。u 遗传因素父母在年轻时发生痤疮,那子女在同年龄段发生痤疮的机率很大。但是,这只是一种遗传因素,不是遗传病。所以,对于这 些年轻人来说,应该提前进行预防。
12
u 其他因素过多的摄入动物脂肪、高糖类、辛辣食物及饮酒类;消化不良或便秘等肠胃障碍;心态不平和、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 潮湿气候、大气污染、紫外线照射等环境因素,都会导致内 分泌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操作时的遮挡与保暖; 2.药物摊制的厚薄;1.5-2cm 3.敷药时的温度;<50度 4.敷药的部位;>2cm 5.敷药后的观察、过敏?
效果评价
1、敷药部位是否有烫伤 2、患者感觉 3、药效
相关文献
1.中药外敷治疗甘露醇输注引起静脉炎的护理 2.中药外敷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护理 3.活血化瘀剂外敷治疗儿科液体外渗的护理体会 4.中药白芷泥外敷治疗乳痈30例观察及护理 5.应用双黄连粉针外敷治疗褥疮 6.530例腰腿痛患者中药热敷治疗及护理体会 7.云南白药外敷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的护理 8.中药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疗效观察及护理
2.眼部:治疗盘、治疗碗(内盛煎好的中药滤液)、 纱布、镊子、胶布、眼罩。
3.会阴部:坐浴盆内盛煎好的中药滤液,坐浴架、毛 巾、必要时备屏风。
4.全身熏洗:药液、开水、水温计、活动支架或小木 凳、毛巾、肥皂、浴巾、拖鞋、衣裤。
操作步骤
护士自身准备— 解释— 核对— 体位— 熏蒸— 观察— 安置患者— 清洗用物— 洗手、记录、签名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智能汽疗机治疗风湿免疫疾病: 按患者不同病症辨证选用不同中药 方剂,进行全身中药熏蒸,达到祛 风通经活络,祛邪外出。
肢体局部治疗仪: 适合风湿病单肢 或双上肢或双下 肢关节肿痛的局 部治疗。
(四)实施程序
1.健康评估 2. 用物准备 3. 体位与穴位选择 4. 操作步骤 5.注意事项 6. 效果评价
药熨疗法
(一)概述
*概念、原理
概念
将加热后的药物置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 来回熨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 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瘀消肿 的一种外治法。
原理 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是药熨法主要治疗原理
原理
1.温热的刺激,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 温热使局部血管扩张从而改善局部营养;同时可促进 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效应。
(一)概述
熏洗法
*定义
熏蒸法是利用中草药剂水煎加热蒸发的蒸气 熏蒸患部或局部,使蒸气渗透人体的皮肤,到 达深层组织内,达到疏经通络、燥湿散寒、活 血止痛、消肿祛淤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蒸法与 洗法同时进行时,称熏洗法。
*原理 蒸气的渗透作用— 药物蒸气透过肌
表——内传经络脏腑— 达到防病治病的 目的
方药的选择:
1.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 2.气味俱厚之品(力猛有毒的药物) 3.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 4.选择适当溶剂
穴位的选择:
1.就近取穴 2.选阿是穴 3.选经验穴
(二)适应症
1.外科疮疡:毒邪散漫不聚,或结毒不化之症。 2.内科慢性病:头痛、哮喘等。 3.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等。 4.儿科疾病:咳嗽、腮腺炎。
注意事项:
观察与饮水 距离与时间(全身熏蒸后,病人宜安定休
息,不要立即冲洗;颜面部熏蒸后半小时 才能外出) 检查机器 注意消毒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效果评价: 1.敷药部位是否有烫伤 2.患者感觉 3.药效
相关文献
1.中药熏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3.中药熏蒸治疗痹痛38例 4.内服外熏治疗黄褐斑120例 5.药物熏蒸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6.熏蒸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7.熏蒸疗法治疗冻疮38例 8.中药熏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86例 9.智能型中药熏蒸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0.中药熏洗治疗颈椎病 11.熏蒸疗法治疗尖锐湿疣78例疗效分析 12.中药熏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第十章-药物疗法(外用药1)(1)
一、概述
敷贴法
*定义
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并与各种不同的基 质调成糊状制剂敷布于患处或穴位,以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古时又称敷贴。
*原理
直接使药力在病变处发挥作用。
*外敷药物的调制法
常用的基质:凡士林、油类、鸡蛋清、 蜂蜜、蜡、酒、葱、姜、蒜汁、菊花汁 、银花露等。
*常用方法 全身熏蒸法 局部熏蒸法
(二)适应症
(一)内科疾病 感冒、淋证、脚气等; (二)外科疾病 疔疮、痈疽、乳痈、烫伤、痔疮; (三)妇科疾病 带下病、外阴瘙痒、外阴溃疡; (四)儿科疾病 湿疹、痄腮; (五)骨伤科疾病 骨折、外伤性关节僵化症; (六)五官科 眼科疾病 睑缘炎、结膜炎、耳疮等; (七)皮肤科疾病 湿疹、脓疱疮、银屑病等; (八)美容美发 痤疮、斑秃、香身除臭等。
评估
1、 评估病史与当前的主要症状 2、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 3、 评估病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 4、 评估局部皮肤情况
用物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 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 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 用品。
1.四肢部位:盆内盛煎好的中药滤液、橡皮单、治疗 巾、浴巾。
(三)禁忌症
(一)妇女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二)大汗、饥饿、过饱及过度疲劳者; (三)急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心脏病、重症高血
压、呼吸困难‘ (四)眼部肿瘤、眼出血、急性结膜炎等; (五)有大范围感染性病灶并已化脓破溃。
中药香熏:玫瑰油全身沐浴。
药浴盆:按患者不同病症 选用不同中药浸泡治疗风 湿免疫疾病。
2.刺激腧穴或经络,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产生调节作用, 促进阴阳平衡,起防病保健作用。
3.药物浓度在局部产生相对优势,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治疗碗、棉纸或玻璃纸、 油膏刀、药物及调和剂、棉花、胶布或 绷带。若敷新鲜中草药,需备乳钵。
操作步骤
无菌治疗碗内调药——至病人床前——查对 1——体位(暴露患处)——清洁局部皮肤— —保暖——备药——查对2——试温(操作者 及患者)——敷药——固定——处理病人—— 查对3——整理用物——签名、记录
超红外线与中药外 敷治疗风湿免疫疾 病。
一般的红外线治疗
中药双柏散水蜜外敷外用痈
(三)禁忌症 眼部、唇部等及皮肤过敏、丘疹、水疱者慎用。
(四)实施程序
1. 健康评估 2. 用物准备 3. 操作步骤 4. 注意事项 5. 效果评价
评估
1、评估病史与当前的主要症状 2、评估患者一般情况 3、评估病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 4、评估局部皮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