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课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课例

研究性学习”是新版教材增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内容,它要求学生去观察周围,关注社会,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试着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里当然也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

在第三章第一节中首次出现调查水污染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就趁机让学生用一周时间去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报告要写清调查地点,污染情况,污染原因,最后提出建议),在学生的报告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德育教育的无声无息渗透,如“以前清澈见底的小河如今穿上花花绿绿的‘外套’,一到夏天老远就闻到臭味,现在人们都不愿去河边洗衣服了”,“水中欢快的鱼儿现在翻着白眼永远的休息了,似乎告诉人们活在这样的水中真没意思”等很有感触的话;“一升90号汽油2.25元,一瓶600ml的纯水也要卖2元,为争夺石油曾出现战争,将来会不会为了水也爆发战争呢?”“如果再不保护水的话,人类最后看到纯净的水就只能是眼泪水!”等发人深思的语句;在针对污染原因谈建议中,大家的各抒己见,如常规性措施“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监测和管理”,创造性构想“发明出更多的‘绿色’物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教师阅读后都为之一震,亲自调查并撰写报告的学生又怎能不为之震撼呢? 教师在课堂上朗读1-2篇筛选出来的较好的报告和出色的语句再去进一步感染学生,在表扬大家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同时又指

出: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更应该切实拿出行动,从校园卫生、个人卫生习惯等小事实事做起,使我们的环境日渐好起来。这样一来,将德育教育向深度进一步发展,让学生的心灵也进一步"净化",使环保意识进一步烙在了学生的思想中。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只能在适当的时候利用相关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善于挖掘,再如候氏制碱法中穿插爱国主义教育,家庭小实验中渗透废物利用的创新精神,测验考试前后进行心理辅导等,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得化学课“活”起来,学生也“活”起来,教学起来事半功倍,可以说是“以智寓德、以德促智”双赢。

我的朴质到透明的朋友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教学从寻觅空气的足迹、探究空气的组成、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这几个环节展开。由新校园图片与一首《致空气》小诗作为教学情境引出主题,让学生体验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也使课堂拥有文学气息,调动学生对空气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课程开始,由学生讲述对空气的初认识,从学生认知出发。几位科学家所做的实验证实空气是物质,通过这样一个科学史的环境,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在重点探究空气的组成上,首先以课堂学生小实验(胶头滴管吸水)做一铺垫,使学生将这一简单的吸水原理与测定空气组成方法结合起来,由浅入深。教师采用演示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学生侧重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观察,规范表达的能力,也有利于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实验得出结论后,讲述拉瓦锡的测定空气组成实验,重新回顾了这段历史,易于学生理解。最后,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对空气污染与防治问题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传递给学生科学来自生活,又能改变生活,为人类服务的信息。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教学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然后介绍氧气的用途,让学生认识由性质研究物质用途的科学方法。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及化合反应概念,层层深入,以适应初中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现象描述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突出了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动手实验的能力,使他们初步学会了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以及实验中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同时,还着重加强了学科德育教学,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形成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学生体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增强民族自豪感,并逐步形成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思想。

观摩结束,大家都对这两节课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