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西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目录

西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目录

西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目录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第二章有理数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8.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8.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8.3 图形的平移8.4 认识三角形8.5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活动第九章幂的运算9.1 同底数幂的乘法9.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9.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十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10.1 单项式乘单项式10.2 单项式乘多项式10.3 多项式乘多项式10.4 乘法公式10.5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第十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1.1 二元一次方程11.2 二元一次方程组11.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1.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二章图形的全等第十三章数据在我们周围(二)第十四章感受概率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第五章一次函数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利用不等式进行估算第八章分式游戏第九章反比例函数实例调查第十章测量物体的高度第十一章尝试“证明”第十二章估计袋子中红球的白球的数目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画画.算算第二章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第三章白纸与证明第四章制作冰淇淋纸筒第五章估计时间第六章用计算器模拟实验估计生日相同的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校园景观设计第八章测量建筑物的高度第九章香烟浸出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阳光路上-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阳光路上-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阳光路上-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前言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的主要内容是“明代音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明代音乐文化,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及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乐理知识及技能,如音高、节奏等。

本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明代音乐文化及代表作品2.能够听懂明代音乐,并辨认其中的乐器和旋律3.学习明代音乐的表演要求和演奏技巧4.能够演唱并表演《阳光路上》这首明代歌曲5.学习简易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三、教学内容及步骤A. 音乐欣赏1.教师简单介绍中国明代音乐文化和代表作品2.播放明代音乐《阳光路上》,让学生用听觉来感受音乐的美3.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认出其中的乐器和旋律4.教师对于学生最常疑惑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国明代音乐的鉴赏方法B. 乐理知识1.介绍基础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以便后续学习2.学生通过实际听、唱、演习,加深对于基础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C. 定式和表演技巧的教学1.介绍明代歌曲《阳光路上》的历史、故事以及歌曲的演唱和表演要求2.要求学生认真研究歌曲内容,了解歌曲的内涵及表现方法3.教师给学生演示演唱技巧,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强调比较敏感的口型和发音问题D. 歌曲演唱、表演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现场表演的方法和步骤,要求学生仔细了解歌曲内容和表现方法2.学生进行反复排练,不断加深对于歌曲的表达理解3.学生在保证做到音乐品质的同时,注重想象和感情的表达四、教学评价1.教师从基础技能、音乐表达、音乐鉴赏、乐理知识四个方面出题,以能給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为评价标准2.总结这一次学习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及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3.对于教学反馈给予认真认真回复,并针对问题做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五、总结本教案是为让学生了解中国明代音乐与文化,体会和感受其音乐美,提高学生基础乐理知识,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表现、演奏、演唱能力于一体的。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篇】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篇】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篇】课题:1.2.1有理数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2,教科书第10页练习.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式加减》-解答题专项经典习题(提高培优)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式加减》-解答题专项经典习题(提高培优)

一、解答题1. 1+2+3++100⋯=?经过研究,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是()1123n n n 12+++⋯+=+,其中n 是正整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类似的问题:()122334n n 1⨯+⨯+⨯+⋯+=观察下面三个特殊的等式:()1121230123⨯=⨯⨯-⨯⨯ ()1232341233⨯=⨯⨯-⨯⨯ ()1343452343⨯=⨯⨯-⨯⨯ 将这三个等式的两边相加,可以得到1122334345203⨯+⨯+⨯=⨯⨯⨯=.读完这段材料,请你思考后回答:(1)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1223341011⨯+⨯+⨯+⋯⨯=① ______()122334n n 1⨯+⨯+⨯+⋯+=② ______(2)探究并计算:()()123234345n n 1n 2⨯⨯+⨯⨯+⨯⨯+⋯+++= ______ (3)请利用(2)的探究结果,直接写出下式的计算结果:123234345101112⨯⨯+⨯⨯+⨯⨯+⋯+⨯⨯= ______ .解析:(1)①440,②()()1n n 1n 23++;(2)()()()1n n 1n 2n 34+++;(3)4290 【分析】(1)①根据阅读材料的结论计算即可;②根据阅读材料的结论进行总结;(2)仿照(1)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即可;(3)代入(2)总结的规律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①1×2+2×3+3×4+…10×11=13×10×11×12=440, ②1×2+2×3+3×4+…+n (n+1)=13n (n+1)(n+2), (2)1×2×3=14(1×2×3×4-0×1×2×3), 2×3×4=14(2×3×4×5-1×2×3×4), 3×4×5=14(3×4×5×6-2×3×4×5),则1×2×3+2×3×4+3×4×5+…+n (n+1)(n+2)=14n (n+1)(n+2)(n+3); (3)123234345101112⨯⨯+⨯⨯+⨯⨯++⨯⨯=14×10×11×12×13 =4290.【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弄清题意,得出一般性的规律是解本题的关键.2.古人云:凡事宜先预后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想清楚,然后再动手去做,才能避免盲目从事.一天,需要小亮计算一个L 形的花坛的面积,在动手测量前,小亮依花坛形状画出示意图,并用字母表示出了将要测量的边长(如图所示),小亮在列式进行面积计算时,发现还需要再测量一条边的长度,你认为他还需要测量哪条边的长度?请你在图中用字母n 表示出来,然后求出它的面积.解析:图详见解析,am bn mn +-【分析】由图可知花坛是由两块矩形组成,若想求解矩形面积就必需知道矩形的长和宽,而图中少了左边矩形的宽.【详解】解:需要测量的边如图所示(或测量剩下的那条边的长度).图形的面积为am bn mn +-.【点睛】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面积的计算要转化为规则的几何图形面积的和差.3.若单项式21425m n x y +--与413n m x y +是同类项,求这两个单项式的积 解析:10453x y -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到关于m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m ,n 的值,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单项式21425m n x y +--与413n m x y +是同类项, ∴21442m n n m +=+⎧⎨-=⎩, 解得21m n =⎧⎨=⎩, ∴21425252441011355533n m m n x y x y x y x y x y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同类项的定义和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列出关于m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的边AC BC a ==,等腰直角三角形BED 的边BE DE b ==,且a b <,点C 、B 、E 放置在一条直线上,联结AD .(1)求三角形ABD 的面积;(2)如果点P 是线段CE 的中点,联结AP 、DP 得到三角形APD ,求三角形APD 的面积;(3)第(2)小题中的三角形APD 与三角形ABD 面积哪个较大?大多少?(结果都可用a 、b 代数式表示,并化简)解析:(1)ab (2)()24a b +(3)三角形APD 的面积比三角形ABD 的面积大,大()24b a -.【分析】(1)由题意知//AC DE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所以四边形ACED 是梯形,再由梯形面积减去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得;(2)与题(1)思路完全一样,由梯形面积减去两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得; (3)将所求的两个面积作差,化简并与0比较大小即可.【详解】(1)()()22111222ABD ABC BDE ACED S S S S a b a b a b ab ∆∆∆=--=++--=四边形 (2)()()()2111222224APD APC PDE ACED a b a b a b S S S S a b a b a b ∆∆∆+++=--=++-⨯-⨯=四边形(3)()()2244APD ABDa b b a S S ab ∆∆+--=-=,∵b a >,∴()204APD ABD b a S S ∆∆--=>,即三角形APD 的面积比三角形ABD 的面积大,大()24b a -.【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2S =⨯底⨯高,多项式的化简. 5.如图,将面积为2a 的小正方形和面积为2b 的大正方形放在同一水平面上(0b a >>)(1)用a 、b 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2)计算当3a =,5b =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1)22111222a ab b ++;(2)492 【分析】(1)阴影部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根据面积公式即可计算得到答案;(2)将3a =,5b =代入求值即可.【详解】(1)()21122a ab b ⨯++, 22111222a ab b =++; (2)当3a =,5b =时,原式221113355222=⨯+⨯⨯+⨯492=. 【点睛】 此题考察列式计算,根据图形边长正确列式表示图形的面积即可.6.某商店出售一种商品,其原价为m 元,现有如下两种调价方案:一种是先提价10%,在此基础上又降价10%;另一种是先降价10%,在此基础上又提价10%.(1)用这两种方案调价的结果是否一样?调价后的结果是不是都恢复了原价?(2)两种调价方案改为:一种是先提价20%,在此基础上又降价20%;另一种是先降价20%,在此基础上又提价20%,这时结果怎样?(3)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吗?解析:(1)这两种方案调价的结果一样,都没有恢复原价;(2)这两种方案调价的结果一样,都没有恢复原价;(3)在原价基础上,先提价百分之多少,在此基础上再降价同样的百分数,与先降价百分之多少,再提价同样的百分数,最后结果一样,但都没有恢复原价..【分析】(1)先提价10%为110m%,再降价10%后价钱为99m%;先降价10%为90m%,再提价10%后价钱为99m%,据此可得答案;(2)先提价20%为120%m ,再降价20%后价钱为96%m ;先降价20%为80%m ,再提价20%后价钱为96%m ,据此可得答案;(3)根据(1)(2)的结果得出规律即可.【详解】解:(1)方案一:先提价10%价钱为()110%110%m m +=,再降价10%后价钱为()110%110%99%m m ⨯-=;方案二:先降价10%价钱为()110%90%m m -=,再提价10%后价钱为()90%110%99%m m ⨯+=,故这两种方案调价的结果一样,都没有恢复原价;(2)方案一:先提价20%价钱为()120%120%m m +=,再降价20%后价钱为()120%120%96%m m ⨯-=;方案二:先降价20%价钱为()120%80%m m -=,再提价20%后价钱为()80%120%96%m m ⨯+=,故这两种方案调价的结果一样,都没有恢复原价;(3)在原价基础上,先提价百分之多少,在此基础上再降价同样的百分数,与先降价百分之多少,再提价同样的百分数,最后结果一样,但都没有恢复原价.【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表示出降价或涨价后的量,难度不大. 7.为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市采用价格调控手段达到省电目的,该市电费收费标准如下表(按月结算):超过150度且不超过250度的部分0.65元/度 超过250度的部分 0.80元/度问:(1)某居民12月份用电量为180度,请问该居民12月应缴交电费多少元? (2)设某月的用电量为x 度(0300x <≤),试写出不同电量区间应缴交的电费.解析:(1)该居民12月份应缴电费94.5元;(2)0.5,01500.6522.5,1502500.860,250300x x x x x x <≤⎧⎪-<≤⎨⎪-<≤⎩【分析】(1)根据用电量类型分别进行计算即可;(2)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当x 不超过150度时,x 超过150度,但不超过时250度时和x 超过250度时,再分别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150×0.50+(180-150)×0.65=94.5(元)答:该居民12月应缴交电费94.5元;(2)若某户的用电量为x 度,则当x≤150时,应付电费:0.50x 元;当150<x≤250时,应付电费:0.65(x -150)+75=0.65x 22.5-(元);当250<x <300,应付电费:0.80(x -250)+140=0.8x 60-(元).∴不同电量区间应缴交的电费为:0.5,01500.6522.5,1502500.860,250300x x x x x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读懂题目信息,理解阶梯电价的收费方法和电费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8.窗户的形状如图所示(图中长度单位:cm ),其中上部是半圆形,下部是边长相同的四个小正方形. 已知下部小正方形的边长是acm.(1)计算窗户的面积(计算结果保留π).(2)计算窗户的外框的总长(计算结果保留π).(3)安装一种普通合金材料的窗户单价是175元/平方米,当a=50cm 时,请你帮助计算这个窗户安装这种材料的费用(π≈3.14,窗户面积精确到0.1).解析:(1)2214a +a 2π;(2)6a a π+;(3)245.【分析】(1)根据图示,窗户的面积等于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加上半径是a 的半圆的面积;(2)根据图示,窗户外框的总长就是用3条长度是2acm 的边的长度加上半径是acm 的半圆的长度;(3)根据窗户的总面积,代入求值即可.【详解】 解:(1)窗户的面积为:()()222214a a 422a a a cm ππ⎛⎫⨯+=+ ⎪⎝⎭ (2)窗户的外框的总长为:()()132a 262a a a cm ππ⨯+⨯=+ (3)当a=50cm ,即:a=0.5m 时, 窗户的总面积为:()2220.540.5128m ππ⎛⎫⨯+=+ ⎪⎝⎭ 取π≈3.14,原式=1+0.3925≈1.4(m 2)安装窗户的费用为:1.4×175=245(元).【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与周长,将已知图形分解为所熟悉的简单图形是解此题的关键.9.有一道化简求值题:“当1a =-,3b =-时,求222(32)2(())44a b ab ab a ab a b ---+-的值.”小明做题时,把“1a =-”错抄成了“1a =”,但他的计算结果却是正确的,小明百思不得其解,请你帮他解释一下原因,并求出这个值.解析:2228a b a +,解释见解析,2.【分析】将原式化简后即可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将a 、b 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计算即得结果.【详解】解:原式22232284a b ab ab a ab a b =--++-2228a b a =+.因为无论1a =-,还是1a =,2a 都等于1,所以代入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当1a =-,3b =-时,原式222(1)(3)8(1)=⨯-⨯-+⨯-682=-+=.【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运算及代数式求值,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整式加减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0.已知多项式﹣x 2y 2m +1+xy ﹣6x 3﹣1是五次四项式,且单项式πx n y 4m ﹣3与多项式的次数相同,求m ,n 的值. 解析:m =1,n =4.【分析】根据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单项式的次数,可得m 的值,根据单项式的次数是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和,可得n 的值.【详解】∵多项式﹣x 2y 2m +1+xy ﹣6x 3﹣1是五次四项式,且单项式πx n y 4m ﹣3与多项式的次数相同, ∴2+2m +1=5,n +4m ﹣3=5,解得m =1,n =4.【点睛】本题考查了多项式,利用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的次数是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和得出m 、n 的值是解题关键.11.当0.2x =-时,求代数式22235735x x x x -+-+-的值。

国家-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国家-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国家-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音乐概念和知识。

2.能够使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

3.学会唱歌和跳舞。

4.培养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
1.音乐概念和知识。

2.乐器演奏技能。

3.唱歌和跳舞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
音乐感和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音乐概念和知识
1.音符和节拍。

2.调式和音阶。

3.音高和音色。

4.乐器和声音。

第二节:乐器演奏技能
1.乐器种类和演奏方法。

2.唱念做打和视唱练耳。

3.调式和弹唱训练。

第三节:唱歌和跳舞表现力
1.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舞蹈的动作和表现力。

3.合唱和舞蹈的协调和配合。

五、教学方法
1.讲授和演示。

2.实践和动手操作。

3.合唱和跳舞表演。

六、教学评估
1.学生的考试成绩。

2.学生的观察和记录。

3.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七、教学时长
共 40 学时,每学时为 45 分钟。

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西师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西师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是()A. -2.5B. 0.3C. -1/4D. 52. 如果a < b,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 a + 3 < b + 3B. a - 3 > b - 3C. 2a < 2bD. 2a > 2b3. 下列各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A. 3x^2B. 4xyC. -5x^2D. 7x^34. 下列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A. 正方形B. 长方形C. 平行四边形D. 三角形5.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A. 20厘米B. 22厘米C. 26厘米D. 28厘米6.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3B. 3C. -3或3D. 07.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5) × (-3) = -15B. (-5) × (-3) = 15C. (-5) ÷ (-3) = -15D. (-5) ÷ (-3) = 158. 下列代数式中,系数是负数的是()A. 2x - 3B. -3x + 4C. 5x - 2D. -2x + 59. 若a = 2,b = -3,那么a^2 + b^2的值是()A. 1B. 5C. 13D. 910. 下列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是()A. 24B. 25C. 26D. 27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8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

12. 若a = -3,b = 4,那么a - b的值是__________。

13. 下列各式中,同类项是__________。

14.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0厘米,腰长是15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15.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__________。

16. 若a = 0.1,b = 0.01,那么a^2 - b^2的值是__________。

七年级上西师版知识点

七年级上西师版知识点

七年级上西师版知识点
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年,同时也是学生接触到西师版教材的第一次。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西师版各科目的重点知识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语文
语文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

在七年级上,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及构造方法,理解词语的搭配与用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写作和口头表达。

数学
数学是七年级上的另一个重要学科,其中重点知识点包括小数的加减乘除、百分数和分数的转换、整数的加减乘除等。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需要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图表形式进行更好的理解。

英语
英语是现代化学习的必需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日后升学必
要的一环。

在七年级上,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和单词量,以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和听力理解。

此外,建议学生多看英文电影、电视剧等,提高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生物
生物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包括生命的起源、细胞结构
和功能、动植物的分类及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建议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如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以
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

历史
历史作为学生接触到的人文知识之一,包括世界历史和中国历
史的基础知识,如社会制度和发展过程、政治体系和变革等。


学习历史知识时,学生需要关注历史事件的根源和演变,以便更
好的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总结
七年级上学年是初中生涯的起点,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更好地理解。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学习。

西南师范版-数学初一第2课时 克的认识

西南师范版-数学初一第2课时  克的认识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2课时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知道克是比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和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课前准备: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二、学习新课(一)认识克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2.认识小型电子秤。

①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

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②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

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作于2020年5月2日活动后外面又下大雨了,听说个别地方还下冰雹了,我是通过朋友圈知道这个消息的。

家里的窗户封闭得很好,听不见雨声,如果拉开窗帘的话,是可以与网上的朋友同赏一场雨的,但我没这么做,我仿佛对大雨有一种躲避心理。

英语的单词是很重要的一项,英语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需要在英语单词上多下功夫,学好单词也是英语逆袭的必要条件,想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话,最好不要大面积占用时间来背英语单词,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学习时间分为一些零散的闲暇时间大雨曾是我的童年阴影。

你不知道以前的农村雨下起来究竟有多大。

我曾在七八岁时的某个黄昏抬头望着下大雨的天,怎么形容呢,那天上就像有一个大窟窿,用“倾盆大雨”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那不是雨,那是一条河,一条站起来的河,一条站起来的、扭动着身躯的、咆哮的河。

华师版七年级上数学优秀教案

华师版七年级上数学优秀教案

华师版七年级上数学优秀教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第1课时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与数学交朋友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

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

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学。

阅读“阅读材料”: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故事。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学生练习:(1)完成铺地毯的米数的计算。

二、激发训练:课内作业:P6,阅读材料:你知道吗?三、作业巩固:练习册:第2课时第二章 有理数正数和负数(1)正数、负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

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范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西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西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西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

2.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4.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同号两数相除,商为正;异号两数相除,商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遇到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一次函数
1. 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b(k
eq 0)$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

其中x和y分别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

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当$k>0$时,直线从左往右上升;当$k< 0$时,直线从左往右下降。

3. 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k>0$,$b< 0$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k< 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k< 0$,$b< 0$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当$y=0$时,由$kx+b=0$,得x=$-\dfrac{b}{k}$;当$x=0$时,得y=$b$.
5. 一次函数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可以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求得未知量的具体数值。

不再遥远的旅行-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不再遥远的旅行-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不再遥远的旅行-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概述本课程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主题为“不再遥远的旅行”。

本单元旨在通过听、说、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有关旅行的表达方式和歌曲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语言、情感等方面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以下主题内容:•旅行背景知识介绍;•旅行中的感受和体验表达;•歌曲演唱技巧培养。

教学目标1.了解旅行背景知识,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唱出《不再遥远的旅行》这首歌曲,并掌握歌曲演唱技巧;3.通过旅行中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题:旅行背景知识介绍•教学内容:–介绍旅行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掌握与旅行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方式,介绍一下该旅游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2.对旅行概念进行梳理,介绍旅行的种类:自由行、跟团游、探险、公务旅行等,与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旅游故事;3.讲解相关的旅游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旅游景点的名称、旅游设施的名称、旅游方式的表达等;4.练习环节:老师与学生交流讲述一段旅行经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

第二课时•主题:旅行中的感受和体验表达•教学内容:–掌握旅行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培养旅行中的情感交流能力;•教学步骤:1.回顾上一节课的旅行词汇及表达方式,并与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方式;2.讲解旅行中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发现美的感受表达;–感受到快乐的表达;–发现不足的表达;3.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练习旅行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情感交流能力。

第三课时•主题:《不再遥远的旅行》歌曲学唱•教学内容:–学唱《不再遥远的旅行》歌曲;–掌握歌曲演唱技巧;•教学步骤:1.引入歌曲:播放《不再遥远的旅行》歌曲录音,并请学生听歌;2.教学歌曲:老师逐句讲解歌曲的歌词,学生跟唱;3.锻炼演唱技巧:–歌曲节奏练习;–歌曲气息掌握;–歌曲情感表达;4.练习环节:学生分组合唱,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喜多郎-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喜多郎-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喜多郎-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1. 课程概述
本节课程是七年级音乐上册的第一课,以介绍喜多郎为主题,通过学习喜多郎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现代音乐及其特点,学习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适合初学者,无需专业知识。

2. 学习目标
•了解喜多郎的音乐作品及其特点
•熟悉现代流行音乐的基本特点
•学习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性
3.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设备
•喜多郎的音乐作品CD或网络链接
•工具箱等日常小物件
4.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引入
•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入,让学生思考现代音乐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做好学习铺垫
第二步:介绍喜多郎
•介绍喜多郎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他的音乐风格和作品特点
第三步:听喜多郎的音乐作品
•播放一段喜多郎的音乐作品,并让学生认真聆听、体验,从中发掘其特点
第四步: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着所选的作品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它的特点、节奏、编曲等等
第五步:小组展示
•让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第六步:总结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喜多郎的音乐特点
第七步:作业
•要求学生以喜多郎的音乐作品为主题,创作一份小型音乐演出,学生可以选择编曲、演唱、舞蹈等形式,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5. 教学评估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学生对喜多郎音乐的了解及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6. 参考资料
•喜多郎的音乐作品CD或网络链接
•七年级音乐教材。

欢乐颂-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欢乐颂-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欢乐颂-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节拍,认识不同的节拍方式和常见的乐器;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动手能力,通过演奏“欢乐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乐器演奏技巧;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演奏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欢乐颂》是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的教材内容,学习这首曲子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节奏–定义:音乐中一定的时间里强弱发生变化的规律和有规律的时间分配。

–演示:教师可以用手拍打不同的节奏,并让学生模仿,在巩固掌握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难度,提高学生对不同节奏的辨别和掌握能力。

2.节拍–定义:音乐中重性强弱的基本单位。

–演示:教师可以通过打拍子或者其他方式演示不同的节拍方式,让学生体验并模仿。

3.乐器演奏–了解不同的乐器种类、演奏方法和声音特点,为后面的演奏做好准备。

4.合作演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各自掌握的乐器演奏技巧和节奏、节拍水平进行整合,合作演奏《欢乐颂》。

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让学生聆听曲子《欢乐颂》,让学生通过欣赏开始进入音乐世界,感受曲子所传递的美妙情感。

2. 认识节奏(20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打拍、说故事、手拍、跳舞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

2.让学生自己模仿熟悉的曲子,根据自己的直觉尝试跟手拍打出曲子中的节奏。

3.让学生尝试口诀、画符的形式来记忆不同的节奏。

3. 认识节拍(20分钟)1.教师可以示范敲打节拍,让学生跟打。

2.教师可以为学生表演不同的节拍方式,让学生跟着拍打。

3.让学生跟着节拍进行口语训练,通过模仿加深记忆。

4. 了解不同的乐器种类(2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介绍不同乐器的特点、演奏方法以及呈现的效果.5. 合作演奏(25分钟)教师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可以选择自己擅长演奏的乐器、节奏或节拍,在教师的帮助下合作演奏《欢乐颂》。

6.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总结,让学生讨论学到的新知识和经验,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建议和期望。

走进歌乐山-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走进歌乐山-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走进歌乐山-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教案是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的一节课。

在课程中,学生将会通过学习走进歌乐山,了解不同类型的歌曲和声音,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通过对歌乐山的文化传承和音乐特点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音乐展现文化。

二、教学目标1.了解歌乐山的历史及其文化;2.掌握歌曲《歌乐山赞》的歌词并能够正确朗诵;3.学习歌曲《歌乐山赞》的曲调,并能够正确地演唱;4.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谈论音乐的感受和情感表现;5.了解音乐对文化的传承和贡献。

三、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歌乐山赞》的曲调和歌词;2.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并分析其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歌曲《歌乐山赞》,准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2.准备幻灯片展示歌乐山的历史和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歌乐山的历史和文化,并播放幻灯片展示。

鼓励学生观察图片,谈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 正文(35分钟)a. 听歌评音(20分钟)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

鼓励学生聆听音乐,关注它们的不同点,以及不同类型的歌曲如何表达情感和思想。

鼓励学生谈论、交流他们的见解。

b. 学习歌曲《歌乐山赞》(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歌乐山赞》的歌词和曲调,鼓励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唱这首歌曲。

老师会逐字解释歌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唱一遍歌曲。

3. 课堂展示(15分钟)让学生自己表演他们唱歌《歌乐山赞》的样子。

可以安排小组演唱,唱的最好的组获得奖励。

六、教学后记本节课是一节很有趣的音乐课,通过学习歌乐山的文化和音乐,让学生领略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智商。

通过听歌评音,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的表现形式,感性地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

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音乐竞赛-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竞赛-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竞赛-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竞赛的规则、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音乐竞赛的规则、流程和注意事项。

2.团队合作和个人发挥的平衡。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的理解和应用音乐竞赛的规则和流程。

2.团队合作如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才能。

四、教学准备
1.课本: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2.教具:音响设备、评分表、舞台道具。

五、教程步骤
A.引入
本课主要要讲的是音乐竞赛,相信大家对这个话题一定很感兴趣。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真了解一下音乐竞赛的一些规则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团队和个人的才能和特长。

B.分组讨论和自主学习
请学生自行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行组队,并分别负责学习以下内容:
1.音乐竞赛的规则和流程。

2.评分标准和注意事项。

3.如何充分发挥团队和个人的才能和特长。

C.小组展示
请每个小组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呈现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D.现场演练
请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到的规则和流程,选取一首热门歌曲进行演唱,并由其他小组进行打分评选最佳表现的小组。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音乐竞赛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更好的个人和团体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西南专版)七年级数学上册_2.1 多项式(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西南专版)七年级数学上册_2.1 多项式(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2.1整式(2课时) 第2课时多项式1.掌握多项式的概念,进而理解整式的概念.2.掌握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说出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重点多项式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难点多项式的次数.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问题(投影).观察一列数1,4,9,16,25,…,第6个数是多少?第n个数呢?你能用含n的式子表示第n个数吗?观察一列数2,5,10,17,26,…,第6个数是多少?第n个数呢?你能用含n的式子表示第n个数吗?生:思考得出答案,第一列中第6个数是36,第n个数是n 2 ,第二列中第6个数是37,第n个数是n 2+1.师:我们知道,n 2 2是一个单项式,而n+1不是单项式,那么,它属于哪一类代数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二、推进新课(一)多项式及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师:引导学生回想课本55页例2的内容,进一步观1察所列之式υ+2.5,υ-2.5,3x+5y+2z,ab-πr2,2x2+2x+18,有何特点?生:思考讨论.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以上各式显然不是单项式,它们和单项式有联系吗?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回答上面的问题.师:指出多项式的概念及其相关的几个概念.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个单项式组成,我们就把它叫做几项式,如2x-3可以叫做二项多项式,3x+5y+2x可以叫做三项多项式.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多项式次数的概念.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探究给多项式的次数命名的方法,教师不必苛求学生怎样想,让学生大胆发言,只要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即可.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多项式的次数是不是也可以将所有字母的指数加在一块呢?如果字母多的话是不是有点太乱呢?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派个代表就行了,派谁当代表呢?引导学生说出,以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作为代表.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多项式的次数.同单项式一样,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几,我们就称它为几次式.如2x-3可以叫做一次二项式,3x+5y+2z可以叫做一次三项式.(二)整式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整式的概念.师:什么是整式?生: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师:进一步提问,你能说一说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吗?生: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予以点拨、强调.(三)例题例4:如图,用式子表示圆环的面积,当R=15 cm,r =10 cm时,求圆环的面积.(π取3.14)解析:圆环的面积是外部大圆的面积与内部小圆面积的差.生:写解答过程.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三、练习与小结练习:58~59页练习.小结:1.说一说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各有什么特点?2.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四、布置作业习题2.1第2题.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属于概念介绍型的,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相关的概念,然后完成自学检测.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后,学生完成分层练习,巩固对概念的掌握.整节课基本以学生自学为主线,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明天会更好》的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开始说课。

一、教学理念:
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正由固定化向个性化发展。

教师关注的重点由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

教师的教学开始突破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案为中心的的局限,真正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真正把课堂学的学
习空间还给学生。

二、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课《明天会更好》。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一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不再满足只了解自己身边的小环境,而是将眼光投向五彩缤纷的大世界。

怎样在音乐上满足他们的审美愿望呢?本节课希望以“爱”为主题,从角度、广度、深度上为同学们展现音乐的魅力,进而唤起他们感悟:祖国的新一代应该胸怀“明天会更好”的美好理想,担负起为世界奉献欢乐的社会责任;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与理解“音乐和情感”的关系,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讲解98洪灾,以图片的形式讲解观看 5.12 大地震的废墟场面在观看新建的家园以视频的方式讲解通过以上内容的对比。

以体会《明天会更好》的情感结合学生实际讨论个体未来(积极方面)。

第二学唱《明天会更好》
3、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体会《明天会更好》情感,拓展音乐领域中有关表达“期待明天会更好”为主题的其他作品;使学生能更好的在音乐中认识人生的美好。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欣赏社会的美好性。

并帮助他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理解教材当中歌词的含义。

让学生对美好的明天有所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