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4篇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4篇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4篇滥竽充数人物:齐宣王、南郭先生、大臣二人、乐队8人。

第一场大殿上 (解说:从前,齐国有个大王叫齐宣王,他特别喜欢听吹竽,这天早朝,他们又议论起组建吹竽队的事。

) 大臣甲:大王,我们齐国乃是当今第一强国,我们的竽队应该是天下第一!大臣乙:对。

我建议组建一支百人大乐队,以显我大国之风采。

大臣甲:不,一百人太少了,最少也得二百人!大臣乙:要这么说,二百人也不足以显示我齐国之强大,我看,应该再加50人,二百五,多么强大的阵容,多么…… 齐宣王:(很生气)什么二百五,太不像话了!来人那,宣本王旨意,立即组建一支三百人的竽队,以显我大国之威。

众人齐(磕头):大王圣明!(画外音:大王有旨,为显我大齐风采,立即组建三百人吹竽队,有此才能者快来报名啊,待遇从优,名额有限,来晚了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呀!)南郭先生上,边走边叨咕:我的名字叫南郭,好吃懒作不干活,听说大王要建竽队,这可是个大好活。

那位说了,您会吹竽吗?要说吹竽我不会,拍马吹嘘(嘿)还差不多。

不过人多容易混,滥竽充数我有辙!怎么个混法,那我可不告诉你…… (拿出竽,往竽眼里塞东西。

)(画外音:您还别说,南郭先生还真有办法,这往竽眼里塞的是什么东西呀?)南郭:嘿!这是谁呀,怎么都给我说出去啦抱着竽见大臣甲(鞠躬):大人好!大臣甲(傲慢的):干什么呀?南郭:我想参加吹竽队,您看……啊(递上银子)大臣甲:啊()……啊()……哈哈哈,行啊行啊,(很神秘的)您一定吹得棒极了,是吗?南郭:那当然了!(南郭先生走下)大臣甲:(洋洋得意的)谁来不是来呀。

(回转身)启禀大王,三百人乐队已招齐,请大王御览。

齐宣王:(高兴的)好,好,马上召见!本王要立即听他们演奏!(乐队九人上,南郭居中)大臣甲:奏乐!(音乐起)(一声尖利的声音,十分刺耳)(众人停,只有南郭仍在装腔作势的吹奏。

)齐宣王:(大怒)什么人,吹出如此刺耳的声音,还不给我拿下!大臣乙(抓住南郭的脖领)大王,就是他!他用这样的声音刺伤您的龙耳,真是罪该万死!齐宣王:哼,好大的胆子,推出去,杀!(众人齐):大王圣明!南郭(浑身发抖):大……大……大王,小民冤……冤……冤……冤枉!大臣甲:你欺君枉上,罪该万死,还有什么冤枉的!快推出去,杀!齐宣王:慢,让他说,看他还能说什么!南郭:大王圣明!大王容禀。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鹏展九年级中考语文辅导资料?课外文言文练习(15篇)?1、引婴投江 ?【原文】线?有过①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②,婴儿啼③。

人问其故④。

曰:“此其?父善⑤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⑥?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⑦。

?《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过:经过。

②见:看见。

方:正在;正要。

欲:想要。

之:代词,代“婴儿”。

③?婴儿:这里指小孩。

④故:原因;缘故。

⑤善:擅长、善于。

⑥虽:即使。

岂:难?道。

遽:就,遂。

⑦以,用。

任:处理。

亦:加强语气。

悖:荒谬。

?【知识链接】订《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阅读练习】:○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A.拉开弓 B.牵;拉 C.引用;征引D.导引;诱导 ?? 此其父善游()?A.交际;交往 B.旅行;游历 C.游水;游泳D.河流中的一段,如上游、装下游等?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2、凿壁借光 ?【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①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⑤问衡,衡曰:“愿⑥内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⑦给以书,遂成大学⑧。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注释】? ①发:启;打开。

②邑人:同乡人;古代“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给。

⑤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⑥愿:希望。

⑦资:○资助,借给。

⑧大学:大学问家。

?【知识链接】??刘歆(约公元前46年至公元后23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第15课滥竽充数

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第15课滥竽充数
原文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
古代一种乐器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一定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译文
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 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通“悦”,高兴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4、“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 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粮仓 (sì),供养
南郭先生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 译文 粮来供养他们。
宣王的儿子
喜欢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 译文 个个独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通假字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 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音近的字,或者字形相近的字代替。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的解释,取 本字的意思。
如《郑人买履》中“反归取之”的“反”通“返”,解释为 “返回”;再如《滥竽充数》中“宣王说之”的“说”通“悦”,句子中划线的字。 (1)宣王使人吹竽( 让 )
训 练
(2)好一一听之( 喜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 齐宣王喜欢听合奏,他可以在人群中凑数; 湣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 齐湣王喜欢听独奏,他不会吹竽,怕被发现。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专项试题测试【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专项试题测试【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专项试题测试【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汉孝子董黯(10分)董黯,字叔达,一字孝治,生后汉时。

家贫少孤,事母尽孝,采薪供养,甘果美味,奔献于母,母甚肥悦。

比舍有王寄者,富而不孝。

二母各言其子,寄闻而衔(记在心里)之,伺孝子出,苦辱其母。

黯恐贻母忧,默而不言。

母既葬,斩寄首以祭母墓,自囚以告有司。

和帝释其罪,召为郎中,不就,以寿终。

黯母尝寝疾,喜饮大隐溪水,不以时得。

于是筑室溪旁,以便日汲,厥(晕厥)疾用瘳(治愈)。

溪在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

(选自光绪慈溪县志卷二十四)【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比舍有王寄者( ) 伺孝子出,苦辱其母( ) 故以慈名溪( ) 黯母尝寝疾(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母既葬,斩寄首以祭母墓,自囚以告有司。

【小题3】说说董黯孝在哪里?(3分)【答案】【小题1】邻居等到所以曾经【小题2】母亲已经下葬,董黯斩下王寄的头用来祭奠母亲,自已捆起来到衙门自首。

【小题3】采薪供养,让母亲吃好;筑室溪边,为母治病;母亲受辱,报仇雪恨。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中的“比舍”是邻居的意思。

B中的“伺”是等到的意思。

C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

D中的“尝”是曾经的意思。

这一题要注意“故”“尝”两个实词是常考词,务必让考生记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既”“以”“囚”“以告有司”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

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母亲已经下葬,董黯斩下王寄的头用来祭奠母亲,自已捆起来到衙门自首。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滥竽充数》是小学教材里一篇重要的文言文,是否还在为学习文言文而烦恼,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滥竽充数》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派,让,指使。

(4)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5)这里是戏称。

请:请求。

(6)说:通“悦”,喜欢。

(7)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给东西吃。

以:同“与”。

(8)以:给。

(9)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

(10)好∶喜欢,爱好。

(11)逃:逃跑。

(12)立:继承王位。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 ④弗若之矣,弗:__________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3.本文通过学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教导。

只。

引,拉。

不如。

(1)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孔子不能决也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21分)乘坐地铁时的注意事项①当屏蔽门正在开启、关闭,或有警告的声音响起时,严禁强行上下车!②严禁向轨道交通区域内抛掷垃圾。

③地铁车厢比站台略高5厘米左右,老年乘客下车时要注意脚下。

④乘坐地铁时,不能使用闪光灯拍照。

因为闪光灯可能会反射至屏蔽门,影响地铁驾驶员驾驶列车。

⑤地铁站台前设有黄色安全线,防止过于靠近轨道的乘客被高速行驶的列车产生的气流卷入轨道。

1.在地铁站台上等车时,要站在( )(3分)A. 黄色安全线后B. 黄色安全线前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分)(1)老年乘客下车时要注意脚下,以免摔倒。

( )(2)乘坐地铁时,可以使用闪光灯拍照。

( )(3)如果手机不慎掉入轨道,赶紧跳下站台拾回,不必麻烦工作人员。

( )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在乘坐地铁时,除了上面的注意事项外,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6分)二、观察漫画,完成练习。

(10分)1.对右面的漫画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5分)A.他们在用手机联系家人,说明自己的行踪。

B.晚饭前,他们仍在用手机学习,精神可嘉。

C.家庭聚餐时,年轻人都坐在餐桌旁玩手机,不与长辈交谈。

2.“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有( )(5分)A.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学习。

B.用手机在网上消费,如订餐、买电影票、购物等。

C.有意远离手机,陪伴亲人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三、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15分)小公筷,大文明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对健康卫生的考虑,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嘴里的筷子。

使用公筷能够有效避免“病从口入”,既能防止他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也能防止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给他人。

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表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1.结合图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使用公筷能降低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风险。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监测卷附答案 (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监测卷附答案 (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1分)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6分)(1)我的家乡龙岩是一个风景yōu měi( )的地方。

(2)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jiāo wài( )wán shuǎ( ),看到小河边有几个人在diào yú( )。

(3)今天的美术课,老师要带我们去写生,大家都很jī dòng( ),早早做好了zhǔn bèi( )。

2.[易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假.期(jià) 考卷.(juàn)B.调.动(diào) 镇.定 (zhèng)C.救命.(mìng) 圆圈.(quān)D.海参.(shēn) 喊.叫 (hǎn)3.[易错]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车漂秋高气爽B.青晨成群结对C.明郎急急忙忙D.热烈一本正经4.给下面词语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与“目”有关:目瞪口呆耳闻目睹赏心悦目B.与“想”有关:左思右想异想天开美味佳肴C.与“动物”有关:画蛇添足亡羊补牢守株待兔D.与“数字”有关:十全十美三五成群三心二意5.下列加点词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

B.《2018年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指出,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

C.只要你继续..努力,成绩一定会提高。

D.爷爷送走了客人,又连续..跟我下棋。

6.读下面句子时应该用( )的语气。

(2分)“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A.命令B.请求C.要求D.吩咐7.[疑难]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B.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卷 附答案 (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卷 附答案 (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卷(用时:100分钟总分:100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10分)mìmìlìshǐnuòruòméi jīnɡdǎcǎichèn shān lìhai wēi wǔzhēnɡqídòu yàn二、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5分)1.《环球瞭.(liáo liào) 望》栏目的资讯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liáo liào)乱。

2.读了“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便轻盈)。

3.“挂艾蒿、赛龙舟、缠彩绳,是我记忆中端午节的味道。

”中“味道”的意思是(①舌头接触某样东西的感觉②比喻某种感受、情趣和滋味)。

4.“因释其耒而守株”正确的停顿为:(①因/释其耒/而守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6分)1.用自己的话转述下面宋庆龄说的话。

宋庆龄仰起脸说:“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宋庆龄仰起脸说,。

2.照样子,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果实成熟。

例:秋天到了,柿子涨红了脸。

秋天到了,柿子3.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疫情期间,全国涌现出抗疫许多英雄。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0分)1.下列词语中与“笔墨纸砚”不是同一类的是()。

①琴棋书画②源源不断③望闻问切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指的是()。

①重阳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3.下面这首诗中的括号里应该填写哪一句?( )娉娉袅袅十三余,(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①时有幽花一树明②满架蔷薇一院香③豆蔻梢头二月初4.《童年的水墨画》一课中,“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中的“斗笠”分别指()。

①孩子们帽子②帽子孩子们③小蘑菇的菌盖孩子们5.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滥竽充数 文言文阅读

滥竽充数 文言文阅读

【阅读训练1】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⑴齐宣王使人吹竽: ⑵好一一听之: 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3、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 2分)
参考答案: 1:(2分)⑴使:让⑵好:喜欢 2:(2分)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 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 3:(2分)示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 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1)替 给 (2)通“悦”,愉快 高兴 (3) 喜欢喜爱 2.滥竽充数 3.管理混乱,职责不明;领导昏庸,优劣不辨。 4、滥竽充数 无真才实学又混入行家里面充数的情景。
【阅读训练3】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宣王说之 ( )
(2)闵王 ( )
(3)好一一听之( )
(4)吹竽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的加粗词:
(1)使:___________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yuè (2)mǐn (3)hào (4)yú 2.(1)让。(2)请求。(3)做国君。(4)喜欢。 3.同“悦”,高兴、喜欢。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用几百人的口粮供养吹竽的人。 5.无真才实学却到处招摇撞骗(或:不调查研究受人蒙骗) 6.滥竽充数无真才实学又混入行家里面充数的情景。 7.战国末期法家《智子疑邻》
(4)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秋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2020秋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⑤。

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齐宣王:齐国的国君。

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

⑧南郭处士:南郭先生。

④说:“悦”,喜欢、高兴。

⑤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官府供给的粮食和那几百人一样。

⑥湣(mǐn)王:齐宣王后的继任国君。

1.“齐宣王使人吹竽”中的“使”的意思是( )A.命令,派B.出使C.假使D.使者2.“好一一听之”中的“好”是指( )A.善,好B.友好 C.喜欢,喜爱 D.很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那他为什么能在乐队里混过一次又一次呢?( )A.因为南郭先生聪明。

B.因为齐宣王喜欢让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C.因为他吹竽吹得很好。

D.因为他吹的很好听。

4.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生活中那些()A.弄虚作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B.溜须拍马,喜欢阿谀奉承的人C.夸夸其谈,经常言过其实的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

②瞳子:瞳仁。

1.联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月下戏.() A.戏弄 B.演戏 C.玩耍,游戏(2)不.然() A.不错 B.不对 C.不像2.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用现代的话写一写。

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明亮呢?”徐孺子答道:“。

”3.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徐孺子年龄太小,判断不准确。

4.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特训-(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特训-(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特训-(含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项特训-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短文公仪休据鱼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

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

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

”(选自《淮南子·道应训》)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公仪休相鲁而嗜鱼②毋受鱼而不免于相2.和“夫受鱼而免于相"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仪休相鲁而嗜鱼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人不知而不愠D.温故而知新3.翻译句子。

夫子嗜鱼,弗受何也?______ ______4.读完此文,你在做官、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示?______ ______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5.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_____ (2)盘板皆穿(3)名其庵日“绿天”____________ (4)贫无纸可书6.“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C.书之再三,盘板皆穿7.我们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请写出一位书法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

______ ______阅读。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到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或乎!【注释】①遽:急忙。

②契:用刀雕刻。

8.联系全文及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大致意思。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 ______9.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 ______阅读关羽刮骨疗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滥竽充数的阅读答案

滥竽充数的阅读答案

滥竽充数的阅读答案【篇一:《滥竽充数》习题】、组词寓言.)溜走.)二、阅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了王位。

齐泯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1、“挨”在文中读音是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组词____。

2、齐泯王喜欢怎么听吹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先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文言文练习题参考答案】t>一按要求填空1.谢婉莹繁星格春水体(2)有些人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自然会产生负面效果。

原意用来褒扬骗蠕,钱钟书反向类比,引申为讥讽一种四面逞能和炫耀他人,实际在掩饰无能的文化人的卑俗心态。

(3)人应该互相帮助(4)骗子的技俩总会被人识破(5)教导人们不要太贪婪3 是夏天的一抹骄阳,蕴藏热量;是秋天的一片枫林,热情醒目;是冬天的一株腊梅,傲雪待放。

二.文言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1 (1)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2)以……为乐 (3)危险(4)改变(5)承受忍受(6)坚定2 c3 d4 (1)学习不思考就会有迷惑不解的地方,只思考不学习就有危险了。

(2)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有点加以学习,缺点和不足加以改正。

(3)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多问并且多考虑眼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其中了。

5 略6 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加以学习和跟从。

《虽有嘉肴》1 即使甘美困惑勉励2 (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兑命》中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 教学相长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螳螂(节选)螳螂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

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

而且,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

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呈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平时,在它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螳螂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温和的小昆虫。

但是,它可不总是这样的。

只要是有其他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侵袭(xí),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

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fú)虏(lǔ)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无论是蝗虫,还是蚱蜢,或者甚至是其他更加强壮的昆虫,都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

它可真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

——作者法布尔,有删改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蜷缩——()温和——()强壮——()2.【说明方法】短文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螳螂小腿锯齿末端上的钩子比作_______,把螳螂小腿锯齿上长着的双面刃的刀比作________,既生动又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3.【想象画面】一边朗读第1自然段,一边结合内容想象画面,我知道下列图()画的是螳螂。

4.【提取信息】螳螂是怎样捕捉昆虫的?用“”画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5.【概括形象】短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螳螂形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状的植物记录卡名称:仙人掌颜色:绿色形状:卵(luǎn)形或长椭圆形气味:淡淡的草香味特点:全身都有刺,喜欢阳光,耐旱,生命力顽强。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日常针对练习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日常针对练习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日常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

滥竽充数①(节选)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②之,廪食③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充数:凑数。

②说:通“说”,喜欢。

③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1]“齐宣王使人吹竽”中的“使”的意思是( )。

A. 命令,派B. 出使C. 假使D. 使者[2]“好一一听之”中的“好”是指( )。

A. 善,好B. 友好C. 喜欢,喜爱D. 很[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那他为什么能在乐队里混过一次又一次呢?( )A. 因为南郭先生聪明。

B. 因为齐宣王喜欢让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C. 因为他吹竽吹得很好。

[4]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

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

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①。

久之②,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③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注释:①两不相下:不相上下。

②久之:过了很长时间。

③逐:追。

[1]根据短文内容,在()里写出带点词语意思。

(1)耸毛竖尾。

(__________)(2)白猫走入室。

(____________)[2]哪只猫输了?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_________,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3]大海十分辽阔,精卫却坚定地衔树枝和石子来填塞大海。

这表现了精卫( )A.做事自不量力,十分愚蠢。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滥竽充数》是小学教材里一篇重要的文言文,是否还在为学习文言文而烦恼,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滥竽充数》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派,让,指使。

(4)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5)这里是戏称。

请:请求。

(6)说:通“悦”,喜欢。

(7)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给东西吃。

以:同“与”。

(8)以:给。

(9)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

(10)好∶喜欢,爱好。

(11)逃:逃跑。

(12)立:继承王位。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字音读音履:lǚ边音, 第三声读音度:duó多音字,第二声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非常用生字,第四声注释欲:将要,想要; 者:......的人; 先:首先;度duó:测量; 而:连词,表示承接; 置:放置,搁在;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等到,直到;之:到……去,往操: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码;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罢:集市散了; 遂:于是;.曰:说; 宁nìng:宁可; .无:不;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试题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答案:1.①鞋子②拿③量长短④宁可;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试题二 1.翻译句子;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答案: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4 ①代词,指尺子;②到……去;③代词,指尺子;④代词,指尺子;⑤代词,指鞋;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者--……的人 .自---从; 坠:掉下;遽--急忙,立即,匆忙; 契--用刀雕刻; 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是--指示代词,这儿; 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止:动词,停止; 者--……的地方行:前进; .求--寻找; 若--像; 亦:也;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成语之意:解释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试题一、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涉②遽③是④求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试题二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2、为下列字注音;①坠②遽③契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②是③遽④求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三、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是吾剑之所从坠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试题一、、1.①渡江②急忙③这儿④寻求 ;3.⑴ A、C ⑵ B4.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试题二答案:1、吕氏春秋吕不韦2、①坠zhuì②遽jù③契qì3、①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4、①涉江者②代“舟”5、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6、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试题三、1 ①自:从; ②是:这;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3 记述;议论;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三、学弈孟子·告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读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u若之矣yi\.为是\其智\弗若与yu \曰:非\然也.读课文时的基调: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感悟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这两个人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的好;难道是后一个同学的智商不如别人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注释弈:下棋;围棋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援:引,拉; 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之:天鹅; 之:前者; 俱:一起;弗若:不如,不同于; 矣:了; 为:因为;与:吗; 曰:说; 非:不是; 其:指后者;然:这样; 思:想; 也:的;试题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2.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答案: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3.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试题二6.给加点的字注音;诲二人奕鸿鹄将至7.用“∕”划分朗读节奏;使奕秋诲二人奕8.解释加点的字;①通国之善奕者也②惟奕秋之为听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9.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10.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11.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 6.huì;hú; 7.使奕秋∕诲二人奕; 8.擅长;只、单;弓箭;共同;9.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0.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11.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四、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③廪:粮食仓库;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试题1.请解释“宣王说之”中的“说”的含义;2.成语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3、翻译句子①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②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答案——1: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2:滥竽充数,比喻没本事却混在有本事得人群中五、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 坐:因为;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16.何:哪里; 17.识:见过,见识编辑本段解释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编辑本段北人食菱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 2.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3.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寓意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补充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2.翻译句字;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2其人自护其短短短处、缺点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 分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并壳者,欲以去热也;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 分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二、1 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④恬:坦然;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四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四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四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虚妄不实,失实的,假的。

②竽:乐器名。

③充数:凑数,④南郭:姓,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⑥说:同“悦”,高兴。

⑦廩(lǐn)食:官府供给粮食。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__________,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他吹等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却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便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宣王说之。

______________[3]“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①,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②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筑:修补。

②父:指老人。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智其子(________)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2)大亡其财(________)A.丢失 B.死亡 C.没有[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文直通车。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本文出自《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

(1)常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外文言阅读(6分)
滥竽充数
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等⑤。

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

③南郭处士:南郭先生。

④说:通“悦”,喜欢、高兴。

⑤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待遇。

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

⑥湣(mǐn)王:齐国国君,宣王死后继王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⑴齐宣王使人吹竽:⑵好一一听之:
小题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2分)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小题3:.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⑴使:让⑵好:喜欢
小题1:(2分)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

小题1:(2分)示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