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定位探索
【 中图分类号】 G 6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o 8 9 ( 2 O 1 3 ) 0 9 — 0 O 5 4 一 O 2
《 大学语文》 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 置中不可或缺 的重 要组成部分。从传统本科院校的立足点来看, 《 大学语文》 课程 旨 在通过对文学经典的学习和体会提 高自身文化素养, 提升文学审 美品位 . 进而传承人 类优 秀文化思想。而随着我 国高等教育的发 展, 应 用型本科院校 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教育 力量 , 对 中国高等
一
、
应 用型本 科 教育 的 特点
语 言基 础 。
应用型本科的完整提 出在上世纪末期 .究其原 因主要有两 条: 1 . 教育 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 2 . 我国民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越 来 越 迫切 应 用型 本科 在 我 国的发 展 目前 已经呈 现 出 良好 的 态 势. 数 据表 明 , 应 用 型本 科 已 占全 国本 科 院校 近 3 0 %。依 当前 发 展形势来看, 上述数据还将继续增长。 那么, 作为 目前高等教育重 要生力军的应用型本科对其培养人才的 目标与要 求即此类院校 课 程设 置与 定位 时应 当考虑 的首 要 问题 。 从 国 家教 育部 关 于应 用型本 科 的 有 关 文件 中可知 ,应 用 型 本科的核心特点在于“ 应用” . 要求以体现 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 要 求的人才观、 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 , 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 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 专业结 构、 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 内容、 教 学环节、 教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 , 全 面提 高教 学水平, 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 质应用型人 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 注重学生实践能 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 从教学体 系建设体现“ 应用” 二字 , 其核心环 节是实践教 学。 二、 《 大学语文》 课程定位 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 应用” 和“ 实践 ” 要 求。 传统《 大学语 文》 的教 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 当前教育需求。传统《 大学语文》 课 程在“ 应用” 和“ 实践” 方面考虑较 少, 它期望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 的讲读与赏析 。 使 学生领悟文 学作 品中的思想和 审美价值, 进 而 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 . 提 高文化素养 , 培养人文精神 , 传承人类文 明。要对应用型本科《 大学语文》 课程进行更加科 学的定位 , 应从
应用型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新探索
应用型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新探索近年来,应用型高等教育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崇。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满足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需求,成为了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应用型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注重创新,以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几点新探索。
一、课程进一步注重实践操作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实践操作能力成为衡量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因素。
在应用型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更贴近职业需求在应用型高等教育阶段,需要将语文知识与实际职业需求相结合,注重以实用为导向,紧贴时代发展。
开展与职业领域相关的语言学科研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性的语言学科素养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以及与实际社会职业需求相匹配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三、课程形式更灵活多样在应用型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如结合网络教学技术,建设虚拟语境环境,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延伸教学空间和时间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应用型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被重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自主思考、自主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和组织语言活动和语文文化的研究。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的过程,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和心灵的温暖,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主创新能力。
总之,应用型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教师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以实用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教学方式和形式,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及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高校异军突起,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职业应用技能,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养课程,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塑造学生职业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教学评价环节恰恰强化和辅助了该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现自身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特色。
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及普通高校中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对抽样调查结果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评价;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策略在高校的教学中,《大学语文》属于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尽管这门课程的设置时间非常长,但是并没有形成理想的课程设置标准。
想要改变大学语文这一现状,同时更好的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转型,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遵循它的这种独特性,不能一味地照搬一般本科大学的定位,而应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教育。
服务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总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然要做好课程的教学评价工作,所以,重视评价工作,做好大学语文教学评价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评价实际上是由考试来代替,也就是以考代评,不少《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同样也是墨守成规,无论是评价的范围、手段还是评价的主体都很局限,应用型本科院校表现的尤为明显。
在这种现状下,应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改革大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让其在评价方面的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对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改革趋势形成正向引导,引导大学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激励与鞭策当代大学生不断进取,有效学习。
探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探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版面的设计美化、视频和音乐链接搭配等都关系到课件制作是否成功,是否真正实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以下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探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应该致力于大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培养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
论文从明晰学科定位、完善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设置体系、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从而适应于应用性本科高校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面的,在高等教育已普及化的今天,很多地方院校纷纷结合自身特色,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开始了办学定位的转变。
与研究型大学着重培养学术型人才不同,应用型高校更强调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强调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这就需要改革思想观念、改革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行为。
大学语文作为我国普通高校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重要职责。
在其课程性质定位、教学内容体系设计、考核方式、教学方式选择等方面,应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注重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学习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对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具体内容如下:一、确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定位大学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它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而工具性文化素质和观念性文化素质,这两点与大学语文的两个基本特征相互照应。
因而,大学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人文性和美育性的和谐统一。
浅析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
浅析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作者:贺兵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1期摘要: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除中文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高等院校必须对大学语文定位适当,使得课程的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的课程现状分析,目前存在问题,最后做好合理的定位举措。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10-01大学语文应是人文素质教育课,不同于中学语文教育是侧重于篇、章、词、句的语法掌握,那么大学语文教育应更关注人文修养上的跨越。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语言立人。
并且要强化审美性与人文性。
审美性就是把文学作品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人文性就是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化的载体,当作文化现象来审视,理解其中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学会感悟人生、学会生活、完善人格。
一、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一)关于课程的现状分析大学语文课在高校教育中承担着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人文素质应该是各种人文教育课程共同作用最终在教育对象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教育效果,具体到某一门课必须有具体的课程标准和教育日标,从自身的内容特点和角度出发,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因此,恰如其分地评估大学语文的地位作用,是使它切实有效的重要前提。
然而,大学语文是一门课,没有形成体系,各任课教师凭着自己的想象来构建它,于是在人文教育与语文教育、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审美功能与交际功能等各种选择中摇摆不定,难于落脚。
从教学研究的角度看,语文教育研究缺乏定量分析的传统,经验性的东西多,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往往是一种感觉,更多的是教育者的感觉,甚至是教育者自己的。
(二)关于教师的现状分析在大学,语文课全靠教师自身的投人和魅力在支撑.这种“境遇”锻炼了一批教师,他们勤于耕耘,在磨砺中成长成熟。
但同时应该承认,大学语文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属于公共基础课,而且多是选修课。
浅析大学语文的定位
浅析大学语文的定位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大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大学语文在过去的定位基础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大学语文的定位进行浅析。
一、语文教育的历史沿革语文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语文教育以经典书籍的阅读和书写作业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经典文献的理解和书写能力。
而到了现代,语文教育逐渐从狭义的文字阅读和书写教学转变为以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性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语文的定位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二、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大学语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欣赏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通过作文、演讲和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说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新闻评论和学术论文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加速,大学语文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和语言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他们在全球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三、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写作辅导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组织文化活动。
大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戏剧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等,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独立学习。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探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关系到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更关系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与建设。
一、融会贯通,注重应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语文教学应该能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和职业发展中。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该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
二、情感体验,培养情感素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语文教学应该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情感体验和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观赏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升华思想,提高思想素养针对以上特点,就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进行探析:一、评价体系设计评价体系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知识技能评价: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2、情感素养评价:对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素养的提高情况进行评价。
以上评价维度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二、评价方法与手段大学语文课程往往是一门以交流、讨论、阅读等为主的课程,因此不同于科学类课程的简单测验和实验等评价方式,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更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核。
1、阅读评价:考核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这可以通过学生的书评、读后感等文学作业来实现。
3、口头表达评价:要求学生在课堂内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评价方法与手段只是其中的几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评价方式和手段。
三、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评价结果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等级评价,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探析语文课程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与传统文科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
这些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为了就业而选择这些专业,并且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动机可能并不高。
这些学生因为专业的关系,对于语文知识的应用需求可能更加迫切。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突出语文知识的应用性,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需要更加突出学科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需要进行专业文档的写作、汇报材料的整理等工作,因此语文课程无论是在文字基础知识还是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都需要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教学模式也需要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强调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传授。
但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教学模式需要更加突出实践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
教学模式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比如说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语文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实践活动等。
教学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老师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探析
标 相 融 合
这样一个科技成果激增 、信息膨胀 的年代 ,知识更新 的速度 越来越快 ,每年都有 大量科技先端 的论文发表 ,大量 的图书
出版 ,阅读是获取这些信 息的主要手段 ,一个人要想 获取 外 界 大量 涌现 的新信 息 ,就必须不断 阅读 。因此我们要 教给学
生 阅读 的方 法 ,培养他们 阅读 能力 ,使他们形成 良好 的阅读
三 、 应 用 型 本 课大 学 语 文 课 程 教 学 目标 设 置
了解祖 国的文化 ,更加热爱 自己的祖 国。 2 . 文章阅读 能力增强
阅读是一个 人丰富知识 、扩大视野 的重要途径 。在今 天
《 高 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提出 : “ 在高
等 教育课程体 系中大学语 文应 当成为普通高等 院校面 向全体 学 生开设 的公 共必修课 ” ,大学语文课 程被 国家重视 并提到
青年 与社毒
0
L 第2 2 期 总第6 0 4 期
应阙型本科大 学语文课程教 学 目标探析
邹 瑞
( 广 东科技 学院 ,广东 东莞 5 2 3 0 8 3 )
【 摘 要 1文隶 针对应用型毒课 的特点以及应用型本科 大学语 文课程 的实际情况 ,对应 用型本科 大学语 文课 程教学 目标 进行研 究,并 总结 出应用型本科 大学语 文课程教 学 目标的具体 内容。 【 关键 词 】大学语 文;教 学 目标 ;应用型本科
大学语文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探究
大学语文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探究作者:卢珊珊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摘要】在社会对应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大学教育可以通过语文课程的创新和改革,完善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模式,大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1.大学语文教学的问题首先,当代中国大学生都缺乏阅读习惯,他们对经典的认识可能更多地是来自影视作品。
笔者曾在课堂上提过一个问题:《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分别是什么?绝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贾宝玉的前世是那块落在青埂峰上的石头,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草。
后者是答对了,但前者都答错了。
贾宝玉的前世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说得很清楚,是“神瑛侍者”,那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原典。
“石头”这个形象却在影视作品中反复出现,这就容易让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的学生产生错觉,以为贾宝玉是石头转世。
所以,要培养大学生阅读原典的习惯,而大学语文教学恰恰缺少这一教学目标。
其次,当前讲授大学语文课的教师基本都是“术业有专攻”,但这却成了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短板。
因为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在不断地扩充,比如,我国第一部《大学语文》教材是1981年由徐中玉主编,匡亚明审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内容主要是中外文学作品,但当前全国各种大学语文教材却包含了文学欣赏、文学史知识、中西文化常识等内容,同时,让大学生掌握基本语言文字规范和写作知识的内容也出现在了当今大学语文教材中,可以说当前大学语文成了整合文史知识的通识教育课程。
而作为有各自专业修养的大学语文教师而言,如果不对其他专业深入学习,恐怕无法教好这门已然有通识教育性质的课程了。
最后,当前大学语文课时量被一再压缩,这是大学教学改革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不断加码,像大学语文这样的公共选修课自然要相应减少课时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探析一、引言语文课程是大学阶段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关注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希望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进行深入探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1. 考试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普遍偏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考核,倾向于以应试为目的,不够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2. 教学目标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除了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外,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相对明确,教学内容也相对实用。
3. 教学资源丰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更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对语文的掌握程度也较低。
2. 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缺少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
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模式不合理在教学评价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语文素养和实际语文能力的全面评价。
这种评价模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析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
浅析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一门具有相当重要性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学科专业当中相对特殊的一个专业领域,大学语文本身承担着较为重要的功能,但是目前大学语文却呈现出了一种较为明显的滞后以及错位,虽然语文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时间,历史相当悠久但是其发展却极为缓慢,其市场的需求也相对比较广泛但是人们对其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语文教育的教师队伍之间的标准也相对较高但是却仍然参差不齐。
文章从大学语文的课程体系建设、功能确认以及学科归属三个方面对大学语文进行分析和定位。
一、关于大学语文学科归属要想更好地推进大学语文的向前发展,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大学语文的归属性问题,大学语文应该从目前的教育学科转变为文学的学科,其专业性质也应该从以往的课程与教学论转变到中国汉语言文学大学教育专业。
要想构建一个成熟的专业首先要对该专业进行最为准确的命名,通过查阅目前的国家学科目录发现,目前大学语文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范畴,其与大学化学、数学、体育和物理学科一样都是属于同一个二级学科。
这种命名以及归属的方式无疑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学科归属逻辑,而且即便是在高校的内部对于这种归属和命名方式的了解也不多。
由于大学语文本身并不包含过多的政治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学理的探讨。
从实际来看,即便是中文学科的内部,对于大学语文本身的学科归属问题也缺乏足够的关注,更不用说引发质疑了。
由于大学语文学科本身是教育学门类下的一个学科,而且又是国家规定的必修学科,因此有人认为大学语文已经成为一种不需要去进行证伪的学术前提,对于其进行重新的探讨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无独有偶,目前我国大学教学体系中的诸多课程都已经有此迹象,这使得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困境当中,而这个困境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学科外部的思想环境,更是因为高校教育部门和工作者对于学术的梳理不够清楚甚至不去梳理而导致。
长期以来,我们对那些相对固定甚至成为尝试的学术内容缺乏进行反思的能力,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探析
一、引言
语文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本文将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角度,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希望通过分析和
总结,为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
职业技能的高等学校。
相对于传统理论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实践与应用,更贴
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语文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其特殊性,需要结
合学校的定位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三、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
1. 教学目标的评价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学艺术鉴
赏能力的培养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语文课程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更应突出实用性和应用
能力的培养。
评价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教学内容和
学校的定位,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2. 教学内容的评价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践,注重文学经典的传承与文化传统
的弘扬。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语文课程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
语言文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评价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综合考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
时效性,确保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实施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实施王秀丽【期刊名称】《铜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4【摘要】College Chinese course is a public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in non—Chinese major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ourse has been offered again for over 30years which can date from 1978.College Chinese is getting a good opportunity of developing while faced with serious challenge as well,thus the teaching revolution for the course is imperative.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college Chinese and inspire the livingness of the course,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locate the teaching aims again,highlight the fostering of the ability to language using,attach the importance to the revolution of teaching methods.%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自1978年在高校再次开设这门课程以来已经过去了30多年,大学语文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应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激发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这门课程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探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成为了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语文课程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展开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识字、识文、写作,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名著、经典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学功底,对于应用型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文学素养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流。
教学评价要紧密结合实际,以学生为中心。
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论文写作、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知识储备,也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程所涉及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也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以及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评价。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还需要注重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主体和关键环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评价中,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中,还需要注重对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评价。
应用型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新探索
应用型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新探索摘要:结合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围绕:“知学情、懂校情、会教学、善创新”的课改思想,积极改革,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高等教育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教育部高教司文件表明:“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为实现上述目标,笔者根据本校校情及学情特点,针对课程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指标等项内容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做出了如下的尝试与探索。
一、明确课程定位,树立大语文观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结合本校校情与学情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定位为培养和改善大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
具体说,一是通过对作家及文学作品的解析与鉴赏,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辨析,从而达到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目的;二是通过对各类应用文种写作要领和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文应用写作水平;三是通过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口头和文字的沟通能力。
由此可见,本课程兼具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
在语文教育观念方面坚持文化语文观,大语文观。
明确“文学即人学、语文即生活。
”将原来的“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结合起来,构成了新型的综合“大学语文”——包括“大学人文语文”和“大学应用语文”的人文教育核心课程立体化教材教法体系,有别于其他综合大学主要强调大学语文的文学性的特点,也力求避免高职教育中重视应用而忽视人文修养的情况。
突出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重心。
二、修订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方案(一)教学内容修订原则1.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相结合。
针对理工科专业学生,明确定位在“职业素养+语文技能”的培养。
针对文管类专业学生,注重培养“人文精神+语文能力”的提高。
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2 0 1 4 年6 月下 第1 8 期 总第5 6 4 期
浅谈应 用型本科大 学语文课程定位
伍 晓莉
( 广 东科技 学院 基础 部 ,广 东
要】 要建设应 用型本科院校 ,则强调公 共基 础课 为专业服 务思想 ,因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相 应地则 突 出 针 对性 、
2 0 05.
而艰 巨的任务 ,而着 手大 学语 文课 程改革必须明晰 、明确其
课程定位 ,笔者认为应抓住 以下几点 : 大学语文是 学业教育而不仅仅 只是 人文教 育 大学语文一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主干课程 。教育部颁
一
、
布的 《 大学语 文教学大纲 》中指 出 : “ 充分 发挥语文学 科 的 人 文性 和基 础性 特点 ,适应 当代人 文科 学与 自然科学 1 3 益交
实用性 、实践性 ,大 学语 文是 学业教育而不仅是人 文教 育 ;大学语 文是 “ 普世 文化 ”教 育 而不是单 纯的 “ 国粹 ”教 育 ;大学 语文是通识教育而不是单一的文学教育。
【 关键词 】 应用型;大学语文;学业教育;普世文化;实用为体
实施就 业型发展 战略 ,是 应用 型本科院校发挥优势特色 学科 ,增强核心竞争力 的必 由之路 。在 此背 景下 ,应用型本 科院校 的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既坚持 和遵循语 文教学的基本原 则和规律 ,又与培养全面发展 的 “ 职业 人”这个 目标紧密结 合 ,使其对学生职业人文素质 的培养 和语 文应用能力的形成 产生积极影 响,是 当前应用 型本科 院校 课程建设的一项紧迫
思 想偷 换 “ 民本”思想 ,这是文化发展 的悲 剧 ,也是 民族发 展的悲剧。我们应该把大学语文纳入全球 文化的大视野 ,本 民族优 秀文化也只有在文化大视野 中才 能得 到充分展示 。普 世 精神不仅仅是西方精神 ,她是世 界多元文化形态 中各 自优 秀的部分的萃集 ,我们既不能斥之 为崇 洋媚外 ,也不能 因之 而排斥 本土文化 。普世精神在语文 教育 中不是硬性教育—— 即带有众多条条框框的说 教式教育 , 而是 通过 阅读 经典原著 、 观看经典 影视 、聆 听经典诵读 等感性 资料达 到的软性教 育 , 通 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受教育者 ,完成他 们世界观和人生观 的 塑造 ,包括 国家公 民的社会公 德教 育。软教育对人生影 响力 是硬教育所不能 比拟的 。 普 世精 神建立在全人类认 同基础上 , 是现代人文精神发展 的颠 峰 ,大学 语文 课程 中普世精神 的含 量直接影响教育成果质量 。 三、大学语 文是通识教 育而不是单纯的文学教育 传 统大学语 文一般以文学为主要教学 内容 ,不管按何 种 体例进行组织 和编排 ,基 本先 国内后 国外 ,并且侧重 文言文 阅读 ,教育 内容 趋于保 守 ,不符合与时俱进 的时代精 神。文 学是对客观世界 的典型化处理 ,人们不能没有它 ,但 绝对不 能 只仰仗它 , 不能在 “ 仁义道德”的桃花源里 , 不知有别 国 , 何 为世 界。在 “ 全球化”的浪潮 中,大学语 文应 打破 以文学 作 品为中心之老套路 ,而应 以经典文选 、实用 写作和实用 口 语 为主 ,把涵盖 了政治与管理文化 、哲学 与思想文化 、科学 与技术文化 、经济与产业文化 、精神家 园与艺术文化 、主流 文化与 民俗 文化 的 “ 大人文 ”融进 “ 大语 文 ” ,建立起 以语 文材料为载体的通识教育知识体系 , 着重培养 学生面对现实 、 积极人世的精神 ,以适应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环境 。 综上所述 ,应用 型本 科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应 以 “ 普世 为 本 、实用 为体 ” ,让语 文教学实 现素质 与能力拓 展 ,面 向现 代化 、面 向世界 、面 向未来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 质为 核心 ,培养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普遍提高 大学 生人 文素养 、科学素质 、语文运用能力 ,实现通 才教 育。 参考文献 【 1 ]李景强.“ 大学语 文”学科 基础与课程定位 卟 河 南教 育学院学报 , 2 0 0 4 ( 2 ) . [ 2 】 范建华. 大学语文教学 3议卟 - " 世 纪桥 , 2 0 0 6 ( 9 ) . [ 3 ] 徐 中玉. 大学语文序 高[ M】 . 上 海: 华 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摘要】要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则强调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思想,因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相应地则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大学语文是学业教育而不仅是人文教育;大学语文是“普世文化”教育而不是单纯的“国粹”教育;大学语文是通识教育而不是单一的文学教育。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语文;学业教育;普世文化;实用为体
实施就业型发展战略,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挥优势特色学科,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既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与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这个目标紧密结合,使其对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着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明晰、明确其课程定位,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大学语文是学业教育而不仅仅只是人文教育
大学语文一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主干课程。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
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通过大学语文学习,增强学生文学知识、语言修养和美感品质,进而升华为个人人生高雅志趣和人文情怀;通过大学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员工。
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尤为重要的不再仅仅是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取得职业成功的学业教育更应凸显。
若只突出人文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缺失会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及环境,在激烈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相应低下。
大学语文学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应用写作、阅读理解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夯实从业基础,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并为顺利适应职业要求提供必要的条件。
比如,学管理实用文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学礼仪实用文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巧;学法律实用文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法制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参与社会法律活动与法制建设能力;学科技文体可以具备一定的科研常识以及表达创造性知识成果的能力;学新闻文体可以获得采集和编辑信息的基本能力;学习口语知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会议主持、商务谈判等工作能力……语文与生活的外延
相等,因此可以恰倒好处地实施素质与能力拓展教育。
二、大学语文是“普世文化”教育而不是单纯的“国粹”教育
“文官政治”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最大的历史创举,是对世界政治文化的一大贡献,称其为“国粹”当之无愧。
“资治”教育在传统语文教育中一统天下,并且,“时文”教育的科考指挥棒又进一步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政治――宗法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国学”的精髓谓之“国粹”,“国粹”教育以“资治”为本,以儒学为体,已与现代人文精神面貌拉开了距离,让学生故国神游,陶醉于“之乎者也”“子曰诗云”,其陈旧的价值体系,已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一种精神障碍。
一些人打起“宏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大旗,对大学语文进行包装定位,使一些具有“民族感情”的老教师们肃然起敬;让“民族”的概念掩埋“民主”的概念,甚至用“重民”思想偷换“民本”思想,这是文化发展的悲剧,也是民族发展的悲剧。
我们应该把大学语文纳入全球文化的大视野,本民族优秀文化也只有在文化大视野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普世精神不仅仅是西方精神,她是世界多元文化形态中各自优秀的部分的萃集,我们既不能斥之为崇洋媚外,也不能因之而排斥本土文化。
普世精神在语文教育中不是硬性教育――即带有众多条条框框的说教式教育,而是通过阅读经典原著、观看经典影视、聆听经典
诵读等感性资料达到的软性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受教育者,完成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包括国家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
软教育对人生影响力是硬教育所不能比拟的。
普世精神建立在全人类认同基础上,是现代人文精神发展的颠峰,大学语文课程中普世精神的含量直接影响教育成果质量。
三、大学语文是通识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文学教育
传统大学语文一般以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不管按何种体例进行组织和编排,基本先国内后国外,并且侧重文言文阅读,教育内容趋于保守,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文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典型化处理,人们不能没有它,但绝对不能只仰仗它,不能在“仁义道德”的桃花源里,不知有别国,何为世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大学语文应打破以文学作品为中心之老套路,而应以经典文选、实用写作和实用口语为主,把涵盖了政治与管理文化、哲学与思想文化、科学与技术文化、经济与产业文化、精神家园与艺术文化、主流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大人文”融进“大语文”,建立起以语文材料为载体的通识教育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积极入世的精神,以适应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环境。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应以“普世为本、实用为体”,让语文教学实现素质与能力拓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
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语文运用能力,实现通才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景强.“大学语文”学科基础与课程定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 范建华.大学语文教学当议[J].世纪桥,2006(9).
[3] 徐中玉.大学语文序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 张立勇.谈大学语文教材的地方特色――以黄伟林主编《大学语文》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0(2).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高校教育教改项目“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伍晓莉(1974- ),女,湖南邵阳人,文学硕士,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大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