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处理机制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处理机制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如贵州瓮安事件、湖

北石首事件、江苏启东事件、广东乌坎事件等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威胁着社会的

和谐稳定,如何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有效处置,是对国家政府治理水平和治

理能力的一种考验,因此,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预警;处理;探索

群体性事件一般是由人民内部矛盾所引发,当人民群众认为自身的某项权利受到侵害时,

一群人就有可能围绕着某一件事情采取围追堵截、集体上访、游行示威或者非法集会闹事等不

合法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和个人表达诉求、提出要求。如何在问题出现苗头时能提前知道和处理,减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人民安居乐业的现实需要,是展现政府执政能力和

治理水平的客观需要,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需要。为此,提前发现潜在的危机而采取

必要的防范及处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群体性事件进行预测预控,建立和完善群体

性事件的预警和处理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建立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处理机制的作用

所谓预警,是指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和隐患性信息,并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对收集到的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各方面信息、情

报和资料,对某些群体性事件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估计与推断,并向有关方面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或信息,使党和政府、公安机关各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提

前了解事态的发展,以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防止不利后果发生的一系列活动。通

过建立和健全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处理机制,一方面有利于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预测社会治安形势、状况和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形势,为决策机关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有的放矢地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另一方面可以严密掌握社会动向,及时发现那些带

有苗头性、倾向性和群体性的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问题,并积极分析把握可能引起矛盾、激化

纠纷的诱因,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疏导,缓解可能激化的各类矛盾,把尚未形成气候的事件

苗头迅速制止在萌芽阶段,消除或减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威胁和危害。

二、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防范和处理危机意识。相关部门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时,虽然会着力进行控制,但对群众缺乏认同度和归属感,对于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诉求不够重视,导致问题没有

得到彻底解决,使问题更加尖锐化,处理过程中缺乏艺术,雷人雷语时有发生,容易激发当事

人或者旁观者的不满情绪,甚至酿成二次群体性事件。

(二)缺乏完善地预警监视系统。地方各级政府应对危机,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组织机

构的设置相对依然比较单一,往往是成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工作

领导小组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及时预警和监视问题事件,无法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要

么是情报滞后,让处理办法不能及时跟上,要么是情报错误,存在夸大、缩小或隐瞒的情况,

使后来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部门和人员处于被动地位,增加治理的难度。

(三)缺乏有效的预警长效机制。越处于基层越缺乏专门的机构和制度,配备的专业人员

较少,相关政府和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还不够高,加上经验的缺乏,往往没有全面合理的评估

本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设计和应对措施的有效化较差。

(四)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一方面工作人员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够敏感,不注重全面收

集信息,没有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从而错过最佳处理时机。有些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

中不讲究方式方法、不懂得变通灵活,处理问题主观性较强,处理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

语言表述不真诚、不准确,让群众听起来不受用,心灵没有得到安抚;对于当事人迫切的利益

要求,甚至有时是无理的要求,而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涉身处地感受,两者的反应出现了差异性,一旦处理不好就怀疑政府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不注重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对媒体具有一定的防

备心理,没有及时掌握舆论导向,致使事态进一步扩大。问题发生和处理后,缺乏及时的反思

和总结,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充分的借鉴和帮助。

三、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区县政府设有应急办,但是协调机构,一般代表党委政府,在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由信访办进行有效协调和事后处理。因此,确保群体性事件及时预防并妥善

处置还应该有三个机构运转,一是议事机构:有区县综合治理办公室、信访办、公安局、法院、舆情中心等组成,主要对辖区内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信访进行会诊;二是协调机构,信访办、应急办;三是研判机构,以区县信访办为主,从实践中挖掘,理论上分析,事后跟踪来进

行面上提炼预警的经验。

(二)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收集制度。一是充分利用公众传媒收集相关舆情信息。重视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传统公众传媒的舆情信息收集。关于各种灾害事故的报道、评论,读者

的建议和观点,物价上涨指数、就业及失业率、居民实际收入、腐败、上访、群众投诉、公众

的不满言论、社会矛盾与冲突等,都可以通过公众传媒获取。重视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同时,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互联网信息动态,准确掌握网络舆情动向,及时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舆

情信息。二是完善舆情信息责任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

制定相应的舆情信息奖励制度,设定舆情数量、质量、时效等指标,并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

到年度目标考核中,以充分调动基层干部、民警和信息员收集情报信息的积极性。严格执行舆

情信息倒查制度,对漏报、迟报、误报和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依规依法追究责任。

(三)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危机意识评估体系,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要进行全

面准确评估,实现群众突发事件全面把控。一方面要明确评估指标,规章制度要齐全、人员配

备要专业、预警系统要完善,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对本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各项指标进

行综合评估,搜集更多信息,化被动为主动,有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

评估方式,确保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准确。

(四)采取有效的处置方式。根据预警信息的级别,启动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各就各位,

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深入调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置,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一方面要建立公平畅通的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比如拓宽网络表达渠道,完善群众表

达和诉求的网络沟通平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合理利用信访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为当事人

提供同等表达诉求的平台。另一方面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强化给予

与疏导相结合,缓解当事人不良情绪,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防止群体性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要充分提高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意识和处

理能力,更需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可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有针对性的训练之中,以演习的方

式熟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并进行深入剖析,了解相关职能职责,才能在意识上、能力上、

方法上有的放矢,提高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经验,真正做到治理水平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徐凤江.地方城市群体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9.05.

[2]罗欢.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原因及治理机制探究[J].政策与商法研究2019.15.

[3]张晓君,王郅强.从感知到行为:公民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机制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3月.

作者简介:安小林(1979.08-),女,重庆梁平人,本科,讲师,副科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