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合集下载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1.政策行为与政策系统2.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的关系3.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教学时数:4课时主要内容:一、公共政策系统(一)公共政策系统——P181 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政策系统构成要素有:P182①政策主体系统。

它有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的执行系统和间接主体系统。

②政策支持系统。

它包括四个子系统即:信息传播或沟通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咨询系统和政策评估系统。

③反馈系统。

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1)主体——直接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直接主体:代议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其他直接主体(执政党组织及某些领袖人物)间接主体: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如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共舆论、社会政治运动、公民;跨国政策行为者,如跨国公司、多国公司、欧洲联盟、美洲国家组织、阿拉伯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如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绿色和平组织、国际港口协会等。

(2)主体系统——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各系统的功能P185【案例分析】聚焦水价上调听证会材料一:2009年12月16日,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举行了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做了听证会总结。

第一,关于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调整标准。

听证会参加人25位,其中有一位采取了书面表达的方式,总共25位中一共有22位参加人同意每立方米调整0.9元的方案,有2位参加人不赞成调价方案,有1位赞成调价,但是希望采取阶梯水价的方式和制定新的方案。

这是关于整个调价方案的情况。

第二,关于调价时间安排。

在22位赞成调价方案的代表中,有21位同意方案二,同意充分考虑市民的承受能力,分三年调整到位,有1位建议一步调整到位。

第三章公共决策

第三章公共决策

第三章公共决策 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环节★为重点标注第一节 公共决策一、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含义公共组织的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理查德·施奈德将决策定义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决策的一般特征或属性①预见性,决策是一项立足现实却又面向未来的活动。

②选择性,决策过程实质就是选择的过程,选择性是决策的重要特征之一。

③主观性,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决策的内容可简化为两个方面一般而言,决策的内容可以简化为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两个方面。

★人们习惯上把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背水一战”二、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类型①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 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

前者亦称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决策或重复决策。

它是为了解决那些经常反复出现、性质非常相近的例行性问题,可按固定的步骤和常规方法处理,后者与前者相比,它通常要处理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无先例可循的、非常规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难以照章行事,需要创造性思维。

②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 可分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③根据决策条件(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 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这里的自然状态指的是决策面临的未来环境和条件。

确定型决策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自然状态,可供选择预期结果相对明确。

因而方案之间的优劣选择不难。

风险型决策面临的是多种可能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不同,未来会出现哪一种自然状态,事前虽然难到确定但却可以预测出现的概率。

决策虽然带有一定的风险,但决策对风险程度基本预知。

非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条件相似,不同的只是不能预测未来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因而不确定因素更多,决策风险更大。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一章财政概述1.财政概念1.1财政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经济部门,经济范畴:公共和阶级,强制和非直接偿还,平衡性1.2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学基础概念:提供者,非排他,非竞争,混合物品:公共与私人需要;共同需要,无差别享用,付出代价但非等价,政府的职责,涵盖广;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1.3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2.政府和市场关系——财政学基本关系2.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研究政府和市场关系:两个资源配置的系统关系是理论前提2.2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信息,价格,资源配置,优胜劣汰:垄断-高价,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收入不公,经济波动2.3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厘清政府职责;提供公共物品,宏观调控2.3.2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法政,公共生产和提供,财政手段2.3.3政府干预失效:政治全力不创造财富却能支配经济;决策失误,寻租,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3.财政职能3.1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3.2资源配置职能:有限的资源,资产、产业、技术、地区结构,优化配置,效率;提供物品和经费,引导资源,弥补市场缺陷;手段-明确划分、优化支出结构、优化狗子规模和结构、投资税收等手段、本身3.3收入分配职能:公平分配;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手段-划清市场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工资制度,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3.4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增长,经济结构,:总共需平衡,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补贴等消除经济发展瓶颈,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的满足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包括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者损失的现象。

第三章公共决策思维导图

第三章公共决策思维导图

行行行政决策程序是指行行行政决策过 程中的逻辑顺序和基本步骤
公共决策
决策的基本问题 行行行政决策体制
预⻅见性: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 验进行行行科学的预测
一一般特征
选择性:决策过程实质上就是 选择的过程。
决策的含义:决策是一一个过 程,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 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 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一个行行行 动计划的过程。
层次性:由总目目标、子子目目标、 一一般目目标,分目目标、总目目标之 间构成一一个层层节制的目目标系 统。
多样性:由经济目目标、政治目目 标;宏观目目标、微观目目标;单 目目标、多目目标;⻓长期目目标、近 期目目标;主要目目标、次要目目 标。
பைடு நூலகம்
特征
从属性:各种具体目目标要从属 于总目目标。并根据总目目标进行行行 调整,修订。
人人⺠民代表大大会:是属于⺠民主集 中制决策体制的一一种。是一一种 中国特色色的⺠民主决策体制。我 国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方政府实 行行行行行行政首首⻓长负责制。
职能或作用用
收集信息 加工工处理理信息 传递
行行行政决策系统:是由参与决策 的机构和人人员所组成的一一种组 织体系。
每一一个决策系统内部划分
参谋子子系统:由掌握各⻔门类知 识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实务 人人员组成的,⻚页数决断子子系统 的辅助机构。(官方方、半官 方方、跨国、⺠民间)
决断子子系统:由拥有决策权力力力 的领导者集体所组成的中枢机 构,是政策制定活动的组织 者,领导政策制定的全过程。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非 确定型决策:根据自自然状态的 可控程度分类。
决策类型
个人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根据决 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分类。
原始决策是指根据决策目目标对 行行行动方方案进行行行初始选择的决 策。

财政学第三章 公共决策解析

财政学第三章 公共决策解析
– 金沙江水电工程“死而复生” –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失败说明什么? – 中国存在特殊利益集团么?欣赏凤凰卫视专题辩论节 目(/u45/v_MjY0MTk4MzQ.html)
3.3.4 官僚动机及行为
• 官僚与决策主体的区别 • 官僚的信息优势与自身利益最大化
– 特权、声誉、官职 – 预算规模最大化;财政资金年度使用最大化
3.2.3 互投赞成票
• 投票交易 案例:国美电器的黄陈之争、澳大利亚2010年选举
3.2.4 中间投票人定理
• 中间人投票定理的基本内涵 • 经典案例题:
– 2010年9月28日国美之争的中间投票人定理的 体现 – 黄光裕与陈晓之争陈晓胜出的原理分析 – 2005年“超级女声”李宇春夺冠分析
3.2.5 阿罗不可能定理
• 为人民服务意识的主体意识与官僚自身利 益主体的统一
3.3.5 媒体与专家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 • • • 咨询机构 专家顾问团队 专家学术争鸣 公共媒介宣传
– 酒后驾车处罚的推行
• • • • • • 六条件 (1)无论选民偏好是什么,都能选出一种决策; (2)能对所有可能结果排序; (3)必须对个人偏好做出反应; (4)前后一致(满足传递性); (5)独立性: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人对 A 和B的排序,与其他方案无关; • (6)没有独裁:社会选择不能只体现单个人的偏好。
第三章
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3.1 公共决策特征与公共决策要素
• 3.1.1 公共决策与私人决策
– 公共决策特征
• “一人一票”原则 ;公共产品特征 ;结果的强制性
• 3.1.2 公共决策要素
– 谁?(who):决策主体 – 怎样?(what):决策效原则 – 案例欣赏:2010年世界杯误判

公共管理硕士考前辅导第三章公共决策

公共管理硕士考前辅导第三章公共决策

第三章 公共决策第一节决策的基本问题一、决策的含义二、决策类型三、决策的前提一、决策的含义•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环节•先秦时期,《韩非子·孤愤》中出现了决策•20世纪中叶,美国形成决策理论•决策是人们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作出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抉择。

•公共组织的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决策的含义•亚里士多德——决策往往被视为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伊斯顿和拉斯韦尔——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西蒙——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林德布罗姆——渐进主义解释•罗森布鲁姆——《公正行政: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等同于公共行政)•阿利森——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

•理查德·施奈德——“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决策的含义•决策的一般特征(属性):预见性,选择性(重要特性,灵魂),主观性•管理的特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行政的特性: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决策的内容:目标选择(目标的确定要具体,恰当,有可检验性)•方案选择(拟定方案要考虑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同时还要通过综合的比较和评估,在被选方案中比较孰优孰劣)“霍布森选择”(没有选择的选择)二、决策类型联想公共组织的类型•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程序性决策(又称: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化决策,重复性),非程序性决策•决策目标的多寡——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个人决策,群体决策•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原始决策(初始选择),追踪决策(修正后的二次决策)•根据决策影响时间长短———长期决策,中期决策,短期决策。

•决策者在管理系统的层级——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财政调控法——精选推荐

财政调控法——精选推荐

第三章财税调控法第一节公共财政与财政政策一、公共财政1.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公共财政为什么会存在?在经济学或财政学上,主要倾向于用公共物品理论来解释财政存在的必要性问题。

整个社会经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另一类是国家或政府相互之间及其与市场主体相互之间的经济活动,此即共同经济。

这种分类对于理解财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财政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社会对公共物品存在着公共欲望,这些公共欲望不能从市场主体那里得到满足,而只能有国家来满足;这些公共物品不能有私人经济提供,而只能由公共经济提供。

于是,以满足公共欲望、提供公共物品为己任的财政便应运而生。

与公共经济、私人经济的区别相似,人类的欲望也可分为两类,即私人欲望和公共欲望。

前者是指个人能够独立满足的要求,是具有排他性的欲望;而后者则是公众可以共同享有的要求,是不具有排他性的欲望。

公共欲望实际上是存在与私人经济中的无数私人欲望的共同欲望。

一般说来,私人欲望可以通过私人个体在市场上选择购买商品和劳务而得到满足;而公共欲望则不能通过市场主体的活动来得到满足,因为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众都需要的公共物品,即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是失灵的。

只有公共经济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才是更有效率的,才能更好地满足公共欲望。

上述的公共物品(或译为公共商品、公共产品等),是私人物品的对称,它是用来满足公共欲望的资财;而私人物品则是用来满足私人欲望的资财。

私人物品的产权是明晰的,具有独占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则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由于对于公共物品无论是否付费和付费多少,其消费主体都能获得等量的、相同的消费,切一个主体的消费既不影响他人的消费,也不能排除他人的消费,因此,私人对于公共物品的消费都存在着“搭便车”的心理,普遍不愿意投资于公共物品领域,从而使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于是,公众普遍需要的公共物品,只能由公共经济部门提供,或者说,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财政学各章讨论分析题及答案

财政学各章讨论分析题及答案

讨论分析题答案第一章财政学导论请联系实际,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评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政府收支活动现象。

从老百姓的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大量地依靠着政府提供的财力来举办或维持运转,最典型的事例是行政管理、国防、治安、以及司法和执法。

我们手里有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食品、衣服、图书,甚至可以买到住房和汽车,但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由行政管理、国防、治安、以及司法和执法所提供的国土安全和社会秩序,这些与我们百姓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政府不但有支出行为,还有收入行为。

人们的许多活动必须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费,这些税费收入就成为各级政府用于各项活动的经费来源。

例如,就工商企业而言,因为工商企业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他们不仅享用政府提供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同时也要向政府缴纳各种税款。

居民个人一方面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同时也是纳税人。

第二章市场、政府与公共财政2002年,南京市下关区一户人家在接受保洁服务时,因所谓的种种原因拒缴应付的费用,令这户人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了区区每月5元的垃圾费却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这户人家被南京市容部门告上了法庭,这是我国首例“垃圾官司”。

很多人对南京市容部门这一做法不太理解,认为为了每月5元钱,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吗?南京市容部门说出了他们的苦衷,其负责人认为某些市民是在恶意拖欠或拒缴垃圾费。

有关人士介绍,在南京市区500多万人口中,约有90万户居民,按每户每月5元的垃圾费收取,南京市一年收取的居民生活垃圾费为5000多万元,然而南京居民垃圾费的收取率仅为15%左右,这说明还有近50万户南京居民在拖欠或拒缴垃圾费,这50万户居民是潜在被告。

这50万户居民都企图免费搭车。

讨论分析题:谁该给公共产品买单?评析:从这样的官告民的案件中,看出了公共产品的尴尬:谁该给公共产品买单?如果每个南京市民都企图免费搭车,那么南京市容部门将没有足够经费来维持运转,那么也就没有能力来提供保洁服务这一公共产品。

2008公共管理基础:第3章 公共决策

2008公共管理基础:第3章 公共决策

2008公共管理基础:第三章公共决策主要内容:(一)决策的基本问题(二)行政决策体制(三)行政决策程序(四)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提示:投票、表决、拍板(修机场,“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一、决策的基本问题(一)决策的含义公共组织的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理查德·施奈德:“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说明了决策的特征:(P44,末行)(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特征:(1)预见性;(2)选择性;(3)主观性(因此要求增加科学性,可靠性)。

★决策的内容可以简化为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两个方面。

★人们习惯上把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

如韩信的“背水之战”。

管理上有一条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说明:决策是方案选择即择优的过程。

★模拟题(单项选择)(07试题):在下列选择行为中,符合“霍布森选择”原理的是()A.赵高的“指鹿为马”B.韩信的“背水之战”C.刘邦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D.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答案:B(二)决策类型1.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把非程序性转换为程序性)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亦称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化决策或重复性决策。

它是为了解决经常重复出现、性质非常相近的例行性问题,可按固定步骤和常规方法处理。

非程序性决策要处理偶然发生的、无先例可循的、非常规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难以照章行事,需要有创造性思维。

2.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决策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

★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根据决策条件(或称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在这点上所获取的满足程度最大。 对于投票者来说,只要从公共产品中获得 的边际收益不小于所支付的税收分额,他 就会对政府的提案投赞成票。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怎样显示自己对公共产 品的偏好呢?有四种途径:
• 1、投票表达:包括直接投票—消费者亲自对公共 产品方案进行投票;间接投票---消费者选出代表 或议员进行投票。(这是最基本的途径) • 2、发言表达:包括书面表达---投稿给媒体或有关 部门;口头表达---游说议员、游行情愿、上街游 行等。 • 3、进退表达“以足投票”:当消费者认为某一社 区的公共产品符合自己的偏好时,就迁入该社区, 反之就迁出该社区。 • 4、反叛表达:上述方法不奏效时,在一定条件下 就会发动政变或革命以推翻现政权。
第二节 投票机制
• 一、简单多数原则 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公共选择是根据既 定的规则并通过许多人的政治交互作用而 作出的。 在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的公共选择的过程 中,不能要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取得 完全一致的意见,最常用的是“简单多数 原则”。------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 前必须拥有n/2以上的拥护者。
(三)中间投票者
公共选择的过程中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 好的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为中间投票 者。 就是正态分布中占比例最高的选民。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被 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需求决定着公共支出的水平,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赢得多数选票必 须使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一)政治均衡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原 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量 以及相应的税收分额的分配达成了协 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税收的分额是税收的价格,是事先 公布的公民所承担的税收,是政府提 供的公共产品的成本。

公共财政管理 第三章

公共财政管理 第三章
的机关和人来掌握。
(二)纵向分权:公共权力要在一个由下而上构建 的多级政府间进行分配。
第二节
分权原则
(三)管理理论上所说的分权,是指在组织的管理中, 管理权限必须在构成组织的各分系统间进行分配。 (四)公共财政管理上所的分权:
1.横向分权:指在现代政治制度中由宪法和相关法律规范 下的公共收支决策权在一级政府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之间 的分享;
行分配
第二节
分权原则
三、公共财政管理中如何体现分权原则的要求
(一)横向分权的一般要求:
1.行政政府拥有公共收支计划的建议权; 2.立法机构拥有审议批准权; 3.而司法机构则拥有宪法解释权(维宪),以此来监督行政 与立法之间的公共收支权力分配真正达到相互制衡以及解 决可能产生的纠纷。
第二节
分权原则
第三节
权责利对称原则
(二)公共财政管理中的权责利 1.公共财政管理中的权力:占有和分配社会财
富与资源。
2.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责任:提供公共物品满足
公共需求。
3.公共财政管理中的利益:一种量化了的利益
分配比例。
第三节
权责利对称原则
二、公共财政管理中为什么要遵循权责利对称 的原则
公共财政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正是一种处理利益分 配关系的活动,其活动的涉及面广,组织机构复杂, 因此,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坚持贯彻权责利相对称原 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权力为依 据、责任做保障的前提下合理地去分配国民收入, 从而在一定收入水平的制约下,恰当地处理好各方 面的关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第一节
透明度原则
(三)是妥善处理多级政府间公共财政关系的要 求 首先,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必须是透明的, 才能合理地确定一个收入分配制度。而在既定 收入制度下的收入状况也必须是透明的,才能 确定一个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而既定转移支 付制度下的转移支付活动也必须是透明的才能 最终保证在这制度下公共资源在政府间配置的 效率和公平。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学第三章
若:AS>AD P AS 总供求趋于平衡 AD
现实经济中,价格在短期内缺乏充分弹性 (粘性)。具体原因:工资刚性、菜单成 本、垄断等。因此短期内会产生
供求缺口
AS>AD AD>AS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需政府运用宏观 财政政策进行调 控
二、第二类市场缺陷
1、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9
完全竞争运行结果的合理性所依赖的基本 观念之一是消费者的偏好是合理的,市场 崇尚消费者主权。 现实经济中却存在消费者偏好不合理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公众形成各自有利益诉求的 “集团”是正常的。这对社会和谐发展是有 益的。但是有两种情况不在其内:一是为利 益而勾结权力,一是以权力而谋求利益所形 成的特殊利益集团。
例如,官商勾结导致的小煤窑事件,1990年 代后期以来的100万件土地违法事件等。
改革的措施:一方面深化体制改革,约束
如果市场参与者不能平等享有所交易的商 品质量的信息 逆向选择(劣质品驱除优 质品)
如果市场参与者不能平等享有所交易商品 交易环境的信息 道德风险(信息优势 一方损害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
5、交易成本(Transaction)
运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例如了解价格 信息、谈判、签订合同、监督合同的履行 等。
另据2006年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0.4% 的人口 掌握了70%的财富,而在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60%的
财富。因此该报告称,中国的财富集中度世界第一, 成为世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三)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该职能的目标是维持社会稳定,即社会总 供求的平衡与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具体目 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
部门利益;另一方面,应该让老百姓有自己 的利益集团,形成通畅的利益诉求渠道。例 如我国的农民。

公共政策学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政策学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A.利益集团B.公民个人C.大众传媒D.代议机关【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直接主体包括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执行系统C.间接主体系统D.政策反馈系统【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制定系统的地位。

政策主体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其中,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

3.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评估系统【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信息传播系统的地位。

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其中,信息传播系统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

4.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评估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监控系统。

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由直接决策者和执行者以外从事政策监督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

政策监控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

5.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典型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解析】B6.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A.新公共管理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治理理论D.精英理论【解析】C7.将决策权的配置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依据是A.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B.决策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C.上级决策机关对下级的指挥控制方式D.决策系统中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范围【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决策权的配置类型。

第三章 公共政策问题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第三章 公共政策问题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对于客观现象的本质认识,鉴于价值、利 益的多元性,社会任何一方面的观点都可能带 有主观片面性。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
主观片面的认识如果成为决策基础,必然 导致公共政策失误。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建立一种 社会公共决策机制,通过法定的民主政治程序, 使政策问题的主客观因素达到统一。
1、公共政策问题包含的领域 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共政策体系,也有不
同的解决政策问题的特殊条件、资源和手段。 因此,在确认政策问题时,必须首先确定
其所属的领域,弄清政策问题的性质界限。这 样才能有助于保持各个领域中公共政策的连续 性。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
公共政策的领域和性质界限一般划分为若干 类别,如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教 育问题、人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军事问题 外交问题,等等。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
3、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 政府对于公共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把问题 纳入政府工作程序,或是宣布经社会广泛讨论 和反映的问题将要纳入政府的工作程序进行解 决。 政府的这些举动,预示着解决问题的公共 政策将要出台。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公共政策问题是指
与此相对应,公共政策问题也可以划分为 指导性政策问题、分配性与再分配性政策问题、 限制性政策问题。
一般地说,指导性政策问题是对国家的整 体发展产生影响的问题;
分配和再分配性政策问题则是涉及各个行 业、产业、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成员之 间有关资源调整、转移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

公共财政概论第三章练习题

公共财政概论第三章练习题

《公共财政概论》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练习题(一)判断题1.政府职能范围大小决定财政支出的范围。

()2.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都计入GDP。

()3.财政贴息是指财政要求银行为企业免除一部分利息。

()4.转移性支出成为政府履行其资源配置职能和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的工具。

()5.国家间财政支出的横向比较,适合采用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指标。

()6.一般来说,财政支出相对指标越大,说明财政参与国民(内)生产总值分配的比例越高,社会财力越集中。

()7.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

()8.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规模上升趋势的基本原因是城镇化。

()9.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受内外双因素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表现出梯度渐进增长的趋势。

()10.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之后,财政支出规模会变小。

()11.鲍莫尔认为,公共部门的生产率较高,所以财政支出规模越来越大。

()12.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是通过乘数效应来实现的。

()13.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表现为政府财政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增加。

()14.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与社会经济组织的绩效评价完全相同。

()1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择优标准是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

()16.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17.选择净现值标准时,只有当净现值大于1时,说明项目可行。

()18.公共支出项目是否可行,常用的标准是:内部收益率大于项目资金的机会成本。

()19.当绝对评价标准难以确定,或所使用的客观尺度不尽合理时,可以采用比较法来衡量绩效。

()20.最低成本法适用成本不易计算但效益容易计算项目的评估。

()判断题答案及解析1.√解析: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决定财政支出的范围,如果政府职能范围发生变化,财政支出的范围也要相应发生变化,故本题正确。

2.×解析:政府购买性支出计入GDP,转移性支出不计入GDP,故本题错误。

财政学原理

财政学原理

《财政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需求1.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有三层含义:(1)公共需求并非是一种抽象的需求,而是个人所具有的真实需要;(2)这种需求并非是单个人的需求或少数人的需求,而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多数人的需求;(3)公共需求是一种整体需求。

与私人需求的相比,公共需求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受益外部性,即在一个人或少数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其他人也可从中受益。

第二,需求整体性,即这种需求不可能分散或单独得到满足。

2.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是公共商品。

公共商品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是非排他性,第二特征是非竞争性。

3.依据公共商品的“公共”程度将公共商品分为两类:(1)纯粹公共商品:完全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并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混合商品: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或一定的竞争性。

纯粹公共商品混合公共商品国防、外交、公共安全、罪犯改造、法律法规、基础科学研究、社会文明及意识形态传播、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传染病防治、自然现象预报、自然灾害的防治、货币发行、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信息、商品质量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无线广播电视服务等。

教育、交通、通讯、能源、城市公共服务、消防服务、社会保障、有线电视广播、文体节目表演、产品质量认证、企业信誉评级,地质勘探等。

4.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从个人偏好得出社会偏好,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第二章效率与市场5.资源配置机制由四个主要“部件”组成:(1)决策机制:即资源配置决策权在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制度和机制。

(2)信息机制:即资源配置信息的收集、分析、传输、反馈的渠道和机制。

(3)动力机制:即诱导经济主体作出资源配置决策的动力来源、动力传递以及动能释放的系统,主要包括利益激励机制和目标约束机制。

公共管理学第三章 公共决策

公共管理学第三章 公共决策
7
2.公共决策
•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 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 的问题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 选择的过程。
• 公共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 公共决策变化万千且复杂多样。
8
3.公共决策的特征
• 预见性: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 • 选择性: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主观性:决策是一种主观性的选择
9
4.公共决策内容的简化
• 一般而言,决策的内容可以简化为 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两个方面。
• 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 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10
(1)目标选择
• 确定目标是首要的。 • 决策目标是决策者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能取得的结果的判断。 • 确定目标的三个原则(具体—恰当—可检验)
为实现总目标,应建立分段目标,并规定相应的具体目标,通过不断的检验,一步步向 总目标迈进。
11
(2)方案选择
• 在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为实现目标寻 求有效的途径,即提出多种备选的行 动方案。
• “霍布森选择”——唯一选择。 • 管理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
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12
二、公共决策的类型
• 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 • 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 私人组织决策和公共组织决策 •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 • 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 长期决策、中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15
1.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
• 决策的依据既有价值因素又有事实因素 • 价值因素是指决策者的个人好恶 • 事实因素是指决策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 • 二者的区分大致相当于目标与手段的区

16
2.事实前提—有没有?
• 事实前提是决策所依据的客观事实, 它是决策的客观基础。

财政学: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习题与答案

财政学: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设租情况发生,主要源于( )。

A.政治家最大化选票B.官僚最大化预算C.官僚们私利D.利益集团寻租正确答案:C解析:设租,是指权力拥有者利用权力获得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行为。

政府部门设租行为包括无意设租、被动设租和主动设租。

其中,主动设租是较为常见的,主要就是源于官僚们的私利,利用手中的职权来谋取利益。

2、下列哪种情况下公共决策结果会出现投票循环( )。

A.存在多峰偏好的选民B.存在单峰偏好的选民C.选民个数较少D.备选议案远小于选民个数正确答案:A3、公共决策的表决方式不应该是( )。

A.选票B.举手C.钞票D.点头正确答案:C4、假设投票人具有单峰偏好。

某一公共项目有四个规模可以选择,规模从小到大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方案,已知最偏好甲方案的有15人,最偏好乙方案的有8人,最偏好丙方案的有7人,最偏好丁方案的有17人。

那么在简单多数规则下,最终胜出的方案是:()。

A.甲方案B.乙方案C.丙方案D.丁方案正确答案:C解析:总选民人数为47人,因而在简单多数规则下,任一个方案都需要获得24票以上的选票才能获得通过。

人们总是喜欢支出规模越大越好,有支出总比没支出好。

因此,甲方案能够获得通过(所有人都赞成),乙方案也能获得通过(8+7+17),丙方案也能获得通过(7+17),但丁方案不能获得通过(只要17票)。

在可行的甲乙丙三个方案中,人们偏好于最大的规模,因此,最终获胜的是丙方案。

5、A、B、C、D四个人对甲、乙、丙三个方案进行投票表决,以下偏好结构中具有双峰偏好的是()。

A.甲 > 乙 > 丙B.丙 > 乙 > 甲C.乙 > 丙 > 甲D.丙 > 甲 > 乙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下列主体会对公共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

A.政治家B.利益集团C.官僚D.大众媒体正确答案:A、B、C、D2、公共决策结果之所以能被所有利益相关人接受,不可能的原因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二、公共选择(决策):特征与要素
n 公共选择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政治程序 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等问题。
n 公共选择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共 产品(PUBLIC GOODS),具有消费 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不管好与坏)的 非排他性。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公共选择的三大基本内容: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n “公共选择可以被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 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相同的,涉 及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党派政 治、官僚体制等等。然而,公共选择的方法却是 经济学方法。” --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II》
n 缺点: 成本高昂(局中人越多成本越 高),可能无结果。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3.2 多数票通过规则
n 优点:(1)易于产生决策结果,导致中位选民现 象(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2)决策 成本低于全体一致投票规则。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公共决策要素
n 决策主体 n 决策方式(决策规则或原则) n 决策结果(均衡有效性的判定)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三、公共选择的规则或原则
公共选择的方式是政治投票(相当于 市场交易中的货币)。
公共选择的三大规则或原则: 1、直接民主制 2、集中裁决制(包括独裁制) 3、间接民主制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n 公共选择学派形成于20世纪 70年代,维克塞尔首创,布 坎南(1982年Nobel经济学奖 获得者)发展。
n 布坎南认为公共选择是一种 对政治的看法,是把对市场 决策的经济分析扩展到了非 市场决策中。
n 公共选择视经济政策决策为 内生变量,核心有两个中心 要素:将政治视为交易;经 济人的选择行为。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公共决策机制
直接民主制
一致通过原则 多数票通过原则
间接民主制 (代议民主制)
•简单多数规则 •绝对多数规则
集中裁决规则(含独裁)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3.1 直接民主制(Direct Democracy)
n 采取“一人一票”的投票原则 n 主要有两种规则或机制:
n 公共项目的提供种类 n 公共项目的成本分担或筹资方式 n 公共项目的提供规模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讨论:公共决策(Public Decision)与私人
决策(Private Decision)的区别?
n 公共决策的偏好表达方式:投票 n 公共决策中的公共产品特征 n 公共决策结果的强制性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 共决策问题
2020/12/8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引言
n 公共决策过程本质上是公众的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 好的过程,在此转化过程中,关键取决于公共决策规 则。
n 从政府经济学的角度看,公共决策过程中所有局中人都 是“同床异梦”的经济人。
n 关注的问题:从实证分析来看,公共选择研究公众的 偏好通过某种政治程序会产生怎样的决策结果;从规范 分析来看,它评价通过各种不同政治程序所产生结果 的优劣,从而对各种公共决策程序做出评价;从政策 分析来看,选择和设计政治程序,以使得决策结果能 够较为符合政策的目标。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均衡 当每个人都愿意投票赞成相同 的公共品数量,这时的林达尔价格就实 现了均衡。 •在图中, 当公共品数量为r*时为均衡 点,Adam和Eve愿意纳税的份额分别 为 S*O 和 S*O’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Lindahl均衡的实现条件?
n Lindahl均衡的结果是帕累托最优,但其如何实 现?
1、全票一致通过原则(Unanimity Rule)
2、多数票通过规则 (Majority Rule)
•简单多数规则 •2/3多数规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一致通过原则与林达尔均衡(Lindall Model)
n 林达尔设计了一种机制,通过一致性规则决定公 共物品的提供。
n 两个社会成员, Adam & Eve n 燃放烟花 (公共品,记为 r) n SA =燃放烟花费用中Adam的份额 n SE =燃放烟花费用中Eve的份额 n 对任一给定的份额SA和SE, Adam和Eve对烟花有一
n 设想一个拍卖者,宣布每个人的纳税份额,在 这个份额下,如果Adam和Eve选择相同的公共 品数量,则达到均衡。如果选择的公共品数量 不同,则拍卖者宣布新的份额,直到均衡为止
n 条件:拍卖机制的存在;局中人都能真实表达 自己偏好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全票一致通过规则的特点分析
n 优点:社会成员就公共品提供及其成本 分摊等达成一致意见,可实现资源配置 的帕累托;
•James M.Buchanan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布坎南的精彩话语:
n “每件事、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公开接受批评与挑战。” n “在一篇自传性文章《胜过耕田》 (注:该传神的题目来自奈特,含有就业的比较性
评价成份,但也招至一批批评。)中指出,我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乃至对学 术生涯、实证分析与规范性立场的态度,受到两个人的重要影响。一 位是威克塞尔(他的影响完全在观念上)…回溯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威 克塞尔的奠基与后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中和我的研究有紧密 关联的宪法经济学…另一位深刻影响我的人——奈特。在他的教导中, 提出的问题可能超过解答的问题。” n “很多看似真理的事物,其实都大有问题,有勇气能冲破知识的迷雾, 才不愧是真正的学者。”(奈特) n “假如一位画家只有红色的颜料,那么他的画将只有红色的色调。”
定的需求量,用需求曲线表示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烟D花rA 需和求Dr量E 分的别关表系示Adam和Eve的纳税份额和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纳税份额下降时,消费更多 的烟花 •SA+SE=1 (用OO‘表示) •每个人面临的不是相同的价格,而是每单位公 共用品的“个人化价格” personalized price, 称为林达尔价格 Lindahl pric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