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
一、公共政策研究的流派
❖ 2、概念界定
政治性公共政策学派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 公共政策可以被描述为不同个体所构成的一种分散 过程的产品,这些个体在一个正式组织占主导地位 的小群体中相互作用。这些组织运行于一个由政治 机构、规则和实践组成的体系中,它们都处于社会 和文化的影响之下 。
❖ 辅助性技能
政策、计划和管理技能
二、政策分析方法
❖ 2、政策分析的方法----经验主义方法
具体方法 ❖ (1)成本一效益分析 ❖ (2)决策理论 ❖ (3)最佳水平分折 ❖ (4)配置理论 ❖ (5)时间最优化模式
❖ (Nagel,1990)
二、政策分析方法
❖ 2、政策分析的方法----经验主义方法
核实、界定和 详细说明问题
建立评估 标准
确定备选 政策
监控政策 结果
列举并选择 备选政策
评估备选 政策
小结:
巴顿和萨维基被称为“第三阶段”政策的代表人 物,他们认为,在各种不同的阶段将不会有唯一的合 理答案。
我们根据决策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来组织方法,因 为我们认为政策分析不仅仅是方法或技巧。它是一种 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种整理数据的方法,也是一种提 出调研结果的方法。政策分析包括技巧和创造力,政 策分析人员在组织信息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风格和个 性化的方式。
❖ 林恩 (Lynn,1987) 该定义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产出。 第二,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分散过程。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受到组织、机构、利益集团的限制,
甚至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政策分析方法
❖ 1、政策分析的运用背景
公共政策肇始于为实现政府目标而对数据进行的系统分析。 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在使用统计数据上曾有过一些尝试,20
2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 在我国,参政党主要通过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等方式,从政 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两个方面参与到国家政策制定中去。
公民个体
• • • • • • • 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途径: 直接投票决定政策问题,行使个人的权力; 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 使用威胁手段; 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 通过制造社会舆论等手段; 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2. 目标群体
• 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 员或社会团体。 • 我们把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 成员称为目标群体。 • 公共政策主、客体的区分只是相对的:由于公共政 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 高度复杂性,在某些情况下, 公共政策的主体可作为客体存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 公共政策的客体 也可作为主体存在。另外,在现代民 族国家里,人民群众既是国家主权的拥有者,同时也是 国家治 理的对象。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群体,民 众往往兼具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双重角色。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社会问题其实就是各种各样需 要解决的社会矛盾,是社会正常发展中遇 到的某些偏差或重大 障碍。当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涉及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或影响较大 时,那么,这部分社 会问题就具有了公共的性质,转化为所谓 的公共问题。只有在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并能够进 人政策议程时,公共问题才能转化为政策问题。
行政机关
• 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实际执行机关,是公共事物的直接 决策者和执行者。 • 我国行政机关主要是指国务院及其主要组成部分和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国务院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指导全国地方各 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执政党
• 政党(不包括执政党)的政策一般不是公共政策,因 为政党的政策大多属于政党组织内部的政策,不具有 公共性。政党组织可以通过“利益聚合”提出公共政 策议案,但需国家权力机关审查批准。 •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它 是我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是实质意义的公共权力 机关,对国家发展和公共事物的重大决策具有主导性 决策权。 •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可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公共政策。 (基本路线、发展战略)
公共政策与政策解析
公共政策与政策解析公共政策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其内涵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理解的。
公共政策是政府从整体利益出发,通过一系列制定、执行和评估等环节来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划和行动方案。
它包括经济政策、民生政策、文化政策等各方面,对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公共政策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以了解政策的目的和价值。
公共政策的特点首先是针对公共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处于社会性、公共性、普遍性等方面的。
这些问题是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社会福利、文化建设等方面,需要政府的干预和管理。
其次,公共政策的实施涉及到广泛的社会利益。
公共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满足最多数人的需求和利益,同时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利益平衡。
此外,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这体现了政府职能向公民和社会公众转变的趋势。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
正是因为涉及到复杂的利益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政府部门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
政府部门需要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入了解公共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明确政策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二、吸纳各方利益的诉求和意见,坚持权衡各方利益的原则,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全力配合政策实施的条件,如采取合理的财政支出、改善社会服务等。
四、制定科学的政策执行计划,考虑到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有高效的监督、评估和反馈机制。
公共政策实施之后,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估和反馈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有效地跟踪政策实施的进展情况,发现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也能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修正政策的不足之处,提高政策效果。
在政策实施中,政策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可以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通过评估政策的实施情况,才能真实地了解政策效果,并概括出一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所以,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还应该包含这一环节。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2章 政策系统:政策与政策系统
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相对独 立于信息、咨询、决断、执行等子系统,其地位较为特殊。 它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公共决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的过程之 中,目的是使政策目标得以顺利实施,避免政策的变形走样, 保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2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又称中枢子系统,它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组成,
在整个公共决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公共决策活动的组织 者,又是政策的最终决定者,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11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3 政策系统的运行
4.执行子系统 是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
人员所构成的。它是政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 是将政策方案(理想)转变为政策效果(现实)。 5.监控子系统
8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2 政策系统的构成
2.制度或体制条件
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 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再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 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 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13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3 政策系统的运行
2.3.3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
(3)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做出判
断,确定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该政策为什么能取得 成功,或者为什么导致失败。
(4)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政策分析与评估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政策分析与评估第一章:引言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与社会相互合作的过程,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效益。
制定公共政策需要经过一系列过程,政策分析与评估是其中重要的步骤。
政策分析与评估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对政策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与分析,以确保政策形成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政策分析与评估。
第二章:政策分析政策分析是在制定公共政策前,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调查、分析,以便对该问题做出产生影响的政策选择。
在进行政策分析时,需要对社会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情况等等。
政策分析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政策实施的效果、成本以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政策分析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问题定义:在分析问题时,需要先明确问题的定义,包括问题的性质、影响范围、时空特征等。
2.问题分析:对问题进行分析,需要考虑问题的原因、规律、发展趋势等,以便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
3.数据搜集:搜集与该问题相关的数据,包括统计数据、调查数据、学术研究数据等等,以便对问题进行准确的评估。
4.政策选择:基于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选择,并进行风险把控,防止政策失败的风险。
5.实施评估:对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政策实施成效的发挥。
第三章: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在公共政策实施后,对政策效果以及影响的定量、定性分析过程。
政策评估是政府了解政策成效的重要途径。
政策评估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评估目标:明确政策的目标,包括政策背景、目的、影响范围、目标期限等,以便进行效果评估。
2.影响评估:对政策进行影响评估,包括政策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便新的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过程评估: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评估,包括效率、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以便制定符合社会和经济高效的政策。
4.风险评估: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降低政策实施成功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章理解公共政策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在公共生活领域,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标,由公共权威主体针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制定并执行的公共行为规范或行动方案2、利益整合: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以整合利益关系为基本原则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并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二、简单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
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即使暂时解决,也会牵连其他问题或产生新问题(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6)合法性: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它们都共同体现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共性;政治性、规范性、权威性、强制性;目标性、价值性;相对稳定性;复杂性)2、简析公共政策与制度和法律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制度:①公共政策是制度的一个层面②公共政策与制度的本质相同③公共政策与制度存在交叉④制度是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制度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政策的配合公共政策与法律:①公共政策与法律的本质相同②政策是法律建立和修订的基础③政策与法律互为补充④制定主体不同⑤制定程序不同⑥表现形式不同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概述公共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实施的对社会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计划和行动。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影响、以及有效性等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性在于能够评估政策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政策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政策效果。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策制定者具有一定的利益倾向,其制定的政策可能存在问题;制度理论认为一定的制度环境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政策实施理论认为实施过程中的官僚主义与公众参与度等因素也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是一种复杂的研究过程,其中包含了多种方法。
其中,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影响分析是两种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政策评估是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的过程,其包含了随机对照实验、中介变量分析等多种方法。
政策影响分析则是通过采用建模的方式来分析政策对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此外,公共政策分析还包括利益相关者分析、政策设计等多种方法。
第四章:公共政策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对政策制定、实施、影响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
其中包含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
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个指标整合成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方法;聚类分析则是将样本按照其相似性进行分类的方法。
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互相协同,从不同角度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
第五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局限性与挑战公共政策分析虽然可以起到评估政策效果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政策信息的不完整性、数据分析的局限性、以及研究方法和理论的不完善等问题。
此外,政策制定与实施本身的特殊性也为公共政策分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包括政策制定者交换信息的困难、官僚主义等问题。
第六章:结论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干预性计划和措施的综合评估和研究,其理论和方法对于政策制定者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第一编。第一、二章政策与公共政策
思考与讨论
一、理论与政策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法律与其他公共政策有何不同之处?
什么是 政策?
政策含义的总结
政策是某一组织为了解决自身面临的某一问题而制
定并用以执行的具有一定约束力或指导性的行为 规范。
三个关键词
组织(Organization) 问题(Problem) 行为规范(Behavior Norm)
二.政策概念的内涵
1.政策是以组织的名义制定的
(1)组织是政策的载体,没有组织就没有政策; (2)政策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政策就没有组织; (3)组织既可以是政治共同体,也可以是私营企业或民 间团体等; (4)组织须是正式组织; ……
2.问题(Problem)
(1)问题是政策产生的诱因; (2)问题往往是组织内部大部分成员所共同面临的问 题; (3)从本质层面来看,问题涉及利益得失; ……
政策是为了解决 问题而制定的。
3.行为规范(Behavior Norm)
(1)行为规范是政策的表现形式; (2)行为规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3)行为规范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来说具有组织赋 予的特定效力; ……
社会组织是为获取共同利益而 组成的协同事业体,因而各组 织成员在通过建立组织及其相 互协作以增加利益上,具有相 一致的利害关系;至于组织总 体所获得的利益,如何向组织 成员进行分配,却构成了人与 人之间表现在利害关系上的相 互对立的态势。——[美]罗尔 斯《正义论》
公共政策利益调控规律
第二章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关系分析
(2)与政府途径相比,第三部门所提供的志愿性 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
(3)第三部门中的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 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的家长制作风代 入其服务过程中。
(4)第三部门可能会由于不能吸引到优秀的专业 人才而制约其服务能力。
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正式部门 不断地取代非正式部门
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政府越来越强 调社区的重要性
中国的贫富差距有多大?
衡量一个国家的收入差距,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最大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 均;最小等于“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但 这两种情况都仅仅只会出现在理论上。因此,基尼系数的 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 均,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二、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1.第三部门的优势
(1)与社区相比,第三部门具有相对较大 的活动范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与政府相比,第三部门具有较小的垄 断性和相对较大的竞争性。
(3)与政府相比,第三部门对个性化需求 具有较好的回应性。
(4)其他方面的优势(社会价值的增进)
2.第三部门的缺陷:志愿失灵理论
三、市场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1.市场的优势 (1)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促进投入产出
效率
(2)通过为个体提供充分的激励来提高投 入产出效率
(3)市场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评估 来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
2.市场的缺陷:市场失灵理论
(1)垄断与效率损失
垄断是指市场的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机制发挥 作用的力量,主要指市场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 价格的力量。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串讲讲义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本章重点: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章难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典型例题: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过程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另外,在这一章中,涉及到公共政策学的几个概念及相关的提出者,需要对每个人物的主要学术贡献及观点扎实掌握住,这是历年考试的重要考点。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主具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本质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其内涵;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政策工具的分类。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政策本质、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等基本概念,掌握公共政策、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典型例题: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行政法规B.基本法律C.人大决定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E.部门规章【答案】ADE【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关于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本章重点:公共决策体制,公共政策主体与主体系统本章难点: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典型例题: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评估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系统,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具体从本题来看,分类或类型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常考知识点,要特别引起注意。
另外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公共决策体制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本章重点: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含义及其认识论意义;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公共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审查建议本章为本课程的开始章节,对于基本概念的介绍是其重点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一)公共政策1.关于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作为一个学术术语,首次在耶鲁大学教授查尔斯·林德布洛姆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提出。
作为一门学科,其产生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奥斯汀兰尼(austinranney)编辑的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的出版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跨学科性、研究方法的多架构性、涉及多个研究领域等特点。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丈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简而言之,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十政策分析。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研究对象:综上所述,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些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及政策一般。
掌握这些概念的定义,注意单选题和多选题。
(二)政策体系与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注意单选题。
公共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① 线性结构,② 功能结构,③ 线性员工结构和④ 矩阵结构。
注意多个话题。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研究程序的设计;收集政策研究数据或观察研究对象;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与路径。
注意多个话题。
1.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需要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数据。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分析精品PPT课件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1.阶级性 2.整体性 3.超前性 4.层次性 5.多样性 6.合法性
2.2公共政策分析
2.2.1公共政策分析的内涵
(1)美国兰德公司查尔斯•沃尔夫认为:公共政策分析是把科 学理论方法应用于解决政策的选择和实施问题。
(2)美国学者米切尔•怀特认为:政策分析是在公共政策领域 内创造和应用知识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2.2公共政策分析
3.邓恩的分析模式
(1)政策分析的三种方法 ❖ 经验方法:主要是描述某一公共政策的因果关系。 ❖ 评价方法:主要是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是否值得这样做。 ❖ 规范方法:是对所解决的公共问题提出一种引导性方向。 (2)政策分析内容 ❖ 构建问题,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 ❖ 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 ❖ 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 ❖ 评价已有的和将产生的政策的价值 ❖ 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2.控制功能:指公共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 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3.协调功能: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中有 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协调,以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 行。
4.象征功能:指公共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 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
2.1 公共政策的涵义与实质
❖ 伍启元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对公私行 动的指引。
❖ 王福生认为:政策就是治党治国的规则和方略。
2.1 公共政策的涵义与实质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 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 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 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政策: * 政策主体 * 目标取向 * 活动过程 * 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分析(第2章)
第二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现有的公共政策动态分析模型有: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西方国家,以美国的经验为依据)和上下来去模型(中国基于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形成)2、学科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政策。
研究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内容——政策系统;政策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与政策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1、公共组织的类型: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2、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时的三个方面(角度):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的主要区别:各类组织的决策。
4、公共行政学与行政决策学的主要区别:行政组织的决策。
5、公共政策学与立法学的区别: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律和行政法律性规范文件的活动。
6、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一般。
7、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间接主体);政策支持系统(四个子系统——信息、监控、咨询、评估);反馈系统。
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8、在研究政策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公共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并执行的,旨在解决公共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的方案和措施。
通过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政府旨在提供对公众有益的服务,改善社会福利,并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经过严谨的政策分析过程。
政策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公共政策的目标、效果、成本和影响。
它涉及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策制定者首先需要确定公共问题和需求,以及制定政策的目标。
政策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并对公众有益。
其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因素。
接下来,政策制定者需要进行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的目的是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为了进行政策分析,政策制定者需要收集和分析与政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和信息可能包括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调查数据、专家意见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政策制定者可以了解政策的潜在效果和成本,并确定政策的可行性。
在政策分析过程中,政策制定者还需要考虑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情况。
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利益攸关方和政府部门。
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执行,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和监督机制。
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政策制定者还需要考虑到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政策的影响可能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政策的效果,政策制定者需要预测和评估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这些影响。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是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的重要手段。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经过严谨的政策分析过程,以确保政策的目标明确、效果显著、成本可控,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利益。
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政府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提高公众福祉。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章
(二)公共政策的学产生的根源
真正的政策科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 学者药师寺泰藏指出,公共政策运动和公共 政策科学之所以诞生在美国,是三个根源。 行为主义的盛行 社会问题的增多 政策替代文化
(三)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在公共管理领域崭露 头角,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成为各国学界和政界共同关 注 的当代公共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富有成果和充满活力的新 研 究领域。 1、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产生了许多复杂的国际和国 内问题,公共政策也面临更多挑战。 2、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世界改革浪潮的推动,公共政策 的功能和作用凸现。 3、“脑库”的价值 4、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
7个“一号文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 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 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 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 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文 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 词——“五个一号文件”。
7个“一号文件”
8、宏观分析方法: (叶海卡· 德洛尔)
一个是普通的公共政策分析在微观问题上的有 效和在宏观问题上无效的矛盾;
现有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知识与“行动中 的见解” 之间存在的差异矛盾。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4)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的各种技术性手段和方法
1、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 3、实地研究 4、非介入性研究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公共政策学的社会背景
(一)公共政策研究的起源
中国:
重视政策制定与执行等朴素政策思想 重视智囊制度 历史上留下与政策和政策研究相关著作
第二章 公共政策分析
2.1.1 政策分析的由来(4)
公共政策关注的是社会和公众的问题,那么这 些问题是怎样被定义和构建的?它们又是如何 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的?政府对此做了些什么和 没有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去做或为什么不这 么去做?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 有这些结果?怎样对政策进行评估和修正?怎 样进行贯彻和执行?
其基本功能在于应用人类社会一切可能的知识、理论、 方法、技术以及直觉、判断力、创造力等能力及潜能, 正确的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
关于政策分析,有以下的几个经典定义:
奈格尔和戴伊的定义对“政策分析”作了最广义的理解, 将它等同于“政策科学”,他们的定义明显地反映了拉斯 韦尔和德洛尔所提倡的政策科学传统;
2.1 政策分析概述
2.1.1 政策分析的由来(1) 政策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政策分析却是一个 全新的领域。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 一些政治学家把微观经济学多年来对效率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运用于社会政治领域,建 立了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创立 了政策科学。
2.1.1 政策分析的由来(2)
2.1.1 政策分析的由来(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很难把政策分析仅限于政策 方案的选择过程,而不考虑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
随着政策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政策分析一词的解释出 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各种学派所强调的研究重点也 存在很大的差异。的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可能完 全按照人为设计的逻辑进行,所以,学科发展过程中 出现概念问题的多元化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和政策过程理论第二篇
二、“行动”的内容 1.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指在西部地区选择部分城镇、机关、学校和农 村建立适用的网络环境,开发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2.网络教育。是指与教育部共同组织,在西部地区学校(重点是中小学 校)推广网络计算机(NC),实施网络教学;培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师资力 量。 3.电脑农业。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和信息资源,开展以中心学校为辐射 源,推广农业专家信息系统技术,并结合当地特点不断开发新的应用系统和 新的推广应用模式。与团中央光华科技基金会合作,实施“星火农村信息化 青年科技行动”,加快西部地区农村青年人才培养。 4.制造业信息化。是指结合科技部2001年启动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制造业信息化,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
2、代理性
公众(人民)
任何社会下, 公共政策行动 主体,起核心 作用的均为各 级政府官员, 其与公众之间 构成“委托代 理关系”。
全国人大
执政党
地方公众
中央政府
地方人大
地方政府
我国政府体系的多重委托关系
代理问题
因委托人(公众或人大代表)与代理人(官员)
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会利用信息优势 作出与委托人目标函数不一致的行为。亦即代 理问题,包括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或 者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张千帆(北大法学院教授,三次递交异地高考建议
书):认为“需要可操作的硬性制度供家长做判断” 30位学者上书国务院谏言“异地高考” :北大法学 院教授张千帆等3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教育 部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教育部门领导递交了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 建议方案》,对随迁子女的认定条件、父母条件、 政策落实时间等方面提出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控制功能:指公共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 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3.协调功能: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中有 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协调,以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 行。 4.象征功能:指公共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 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
2.1 公共政策的涵义与实质
2.1 公共政策的涵义与实质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 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 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 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政策: * 政策主体 * 目标取向 * 活动过程 * 行为规范
2.2公共政策分析
2.2.4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
系统原则
预测原则
协调原则 民主原则
2.2(3)政策分析的三种主要形式
预测分析:涉及到政策行为启动和执行之前信息的产生与转 变过程
回溯分析:限于政策实施后信息的获取和转换
综合集成分析:将上述两种分析结合起来,要求分析者不断 捕捉新的信息与转化信息
2.2公共政策分析
2.2.3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1)政策问题 (2)政策目标 (3)政策方案 (4)政策模型 (5)政策资源 (6)政策评价标准 (7)政策效果 (8)政策环境 (9)政策信息
2.1.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 2.整体性 3.超前性 4.层次性 5.多样性 6.合法性
2.2公共政策分析
2.2.1公共政策分析的内涵
(1)美国兰德公司查尔斯•沃尔夫认为:公共政策分析是把科 学理论方法应用于解决政策的选择和实施问题。 (2)美国学者米切尔•怀特认为:政策分析是在公共政策领域 内创造和应用知识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2.1 公共政策的涵义与实质
2.1.2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
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2.1 公共政策的涵义与实质
2.1.3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指公共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 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政策主体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 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2.2公共政策分析
2.2.2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 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 麦考尔、韦伯认为,政策分析主要包括对政策内容和政 策过程的研究 ;政策分析的常见形式是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 分析。因而产生了四种不同的类型分析: (1)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 (2)政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 (3)政策过程的规范性分析 (4)政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
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
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罗伯特〃
艾斯顿认为,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 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2.1 公共政策的涵义与实质
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引导 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孙光认为: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总 目标而确立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 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伍启元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对公私行 动的指引。 王福生认为:政策就是治党治国的规则和方略。
2.2公共政策分析
3.邓恩的分析模式
(1)政策分析的三种方法 经验方法:主要是描述某一公共政策的因果关系。 评价方法:主要是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是否值得这样做。 规范方法:是对所解决的公共问题提出一种引导性方向。 (2)政策分析内容 构建问题,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 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 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 评价已有的和将产生的政策的价值 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分析
2.1 公共政策的涵义与实质
2.1.1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
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 律和法规。
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
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2.1 公共政策的涵义与实质
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
2.2公共政策分析
2.沃尔夫的分析模式 从政策过程的角度,讨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 认为政策分析通常有如下程序: 认真收集和分析所研究的政策领域中的各种数据资料 运用数据分析结果,建立研究领域或系统内部的各种变量关 系 建立分析模型详细说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项目和政策 通过对目标完成结果的比较,切实评价这些政策 对执行过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