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计算题解析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加答案解析讲解学习

1、假定需求函数为Q=MP -N ,其中M 表示收入,P 表示商品价格,N (N>0)为常数。
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解 因为Q=MP -N 所以PQ d d =-MNP -N-1,MQ d d =P -N所以N MP MNP Q Q P d d E N N P Q da===⋅-=⋅-=---N 1-N -MNP Q P )-MNP (E m= 1P N -===⋅=⋅---N N N M Q MPMP Q MP Q M Q M d d 2、 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 d =1.3,需求的收入弹性E m =2.2 。
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解 (1) 由题知E d =1.3所以当价格下降2%时,商需求量会上升2.6%. (2)由于 E m =2.2所以当消费者收入提高5%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会上升11%。
3、 假定某市场上A 、B 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 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 A =200-Q A ,对B 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 B =300-0.5×Q B ;两厂商目前的销售情况分别为Q A =50,Q B =100。
求:(1)A 、B 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为多少?i. 如果B 厂商降价后,使得B 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 B =160,同时使竞争对手A 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 A =40。
那么,A 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 AB 是多少? ii. 如果B 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B 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解(1)当Q A =50时,P A =200-50=150 当Q B =100时,P B =300-0.5×100=250 所以350150)1(=⋅--=⋅-=A A PA QA dA Q P d d E 5100250)2(=⋅--=⋅-=B B PB QB dBQ P d d E(2) 当Q A1=40时,P A1=200-40=160 且101-=∆A Q 当时,1601=B Q P B1=300-0.5×160=220 且301-=∆B P所以355025030101111=⋅--=⋅∆∆=A B B A AB Q P P Q E (3)∵R=Q B ·P B =100·250=25000 R 1=Q B1·P B1=160·220=35200 R 〈 R 1 , 即销售收入增加∴B 厂商降价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效用论1、据基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若2211P MU P MU ≠,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若λ≠i iP MU ,i=1、2有应如何调整?为什么?解:1211p M p M u u ≠,可分为1211p M p M u u >或1211p M p M u u < 当1211p M p M u u >时,说明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理性的消费者就应该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
微观经济学叶德磊答案

微观经济学叶德磊答案【篇一:叶德磊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p> 一、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梗概)1.gdp与gnp这两个指标的运用功能有何差异?答:gdp衡量的是一国领土范围内或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这些产值的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gnp衡量的是一国国民或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
由于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的数据不足,gnp较难统计,gdp则较易衡量;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如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
2.某国的企业大量缩减在国内的投资,增加在国外的投资,这对该国的gdp与gnp有何影响?答:会减少该国的gdp或者放缓该国gdp的增长速度,并增加该国的gnp。
3.阐释gdp的三种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原理。
答: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按市场价格首先计算各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中的增加值,然后再将各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为统计期内的gdp。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会被各经济主体所购买,因此,将各经济主体在该时期的购买额或支出额加总,便可得到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产值即gdp。
这便是支出法的基本原理。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gdp是由劳动、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这一服务性要素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会分解为各种要素的收入。
于是,将这些要素收入全部加总并进行必要的技术调整,便可得到对应的gdp。
这是收入法的基本原理。
5.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在两部门经济中,y=c+s,那人们在口袋中的零用钱和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的收入不是没有被计入吗?谁来解释一下?学生大头回答说,这些收入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学生大眼回答说,因为储蓄被定义为总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所以购买股票、债券的收入及零用钱被归于储蓄(s)中计入进去了。
你同意谁的看法?答:大眼说得对。
6.从gdp指标的局限性出发,分析树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观的重要性。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单选 判断 名词解释
支撑 分值
目标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2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2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5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5 目标3
目标1 5
目标2
目标1 5
目标3
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听讲,做好
思政元素: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正确对待
目标1
三、需求
笔记
4 效用价值论
目标2
理论
课后:复习
教学方法与策略:线下教学。在课堂上主要运用讲
目标3
巩固重点
授法和案例法开展教学,辅以启发式提问以提高学
和难点问
生学习兴趣并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题
重点: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最佳生产 课前:预习
金融与贸易学院
二、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是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入门课程。《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 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及其改善途径。研究内容包括供求与价格、 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 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强调专业基础知识 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能够 运用微观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并理解微观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目 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 的能力
力
标 学会经济学思维方式。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2. 理解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市场失灵等重要概念和原理;3. 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3.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4.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5. 心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6.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2.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或实际问题引入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理论讲解:讲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市场失灵等;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澄清思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作业的准确性、清晰度和逻辑性等;3. 考试评价:通过定期的考试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 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3. 了解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3. 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引发对经济学的好奇心。
2. 通过实例讲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对比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4. 介绍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4. 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资料。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小组讨论和报告。
3. 课后作业。
第二章:供需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市场均衡的计算和分析。
4.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图形展示供给和需求的表示方法。
3. 计算和分析市场均衡。
4. 讨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资源:1. 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市场均衡的计算和分析工具。
4.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案例。
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小组讨论和报告。
3. 课后作业和练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需求理论。
3. 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需求理论。
3.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消费者行为的实际例子,引发对消费者行为的兴趣。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课程讲稿.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显明成本+隐含成本
厂商在计算利润时,用总收益减去显明成本,剩下的部分就是一般会计上的利润,但是,经济学上的成本概念与会计成本既然不一样,那么,经济学上的利润概念也就与会计利润不一样。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隐含成本又被称为正常利润。如果将会计利润再减去稳含成本,就是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这种利润称为经济利润。经济学关于利润的概念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说明:
(1) ;
(2) 。已知元素的价格分别为 元, ,试求:
(1)B的价格为多少时,两种生产方法对厂商并没有区别?
(2)假如B的价格超出了上面计算得出的价格,厂商将选用哪一种方法进行生产?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西方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经济学上生产成本的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直接从各项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经济学上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成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MC曲线与AVC曲线的相互关系是:当MC曲线位于AVC曲线的下面时,AVC曲线处于递减阶段;当MC曲线位于AVC曲线的上面时,AVC曲线处于递增阶段;MC曲线和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MC曲线与AC曲线的关系和MC曲线与AC曲线的关系是:当MC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下面时,AC曲线处于递减阶段;当MC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上面时,AC曲线处于递增阶段;MC曲线和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11.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课程讲稿

(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6.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MRS)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递减的(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7.请画出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具有下述特征时的无差异曲线图,并解释每一图形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1)MRS递减;
所以MRSXY= -ΔY/ΔX = MUX/MUY
也就是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由于随着X商品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递减;而随着Y商品数量的减少,其边际效用反而在增加,所以X商品的边际效用与Y商品的边际效用的比值将不断减小,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9.答: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量是一定的,消费者用这一定的货币来购买各种商品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安排。但一般的目标是要使他买进的各种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于极大值。当他所要买进的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的时候,消费者就不再改变他的购买方式,这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达于均衡状态,即消费者均衡。
那么怎样才能使得花费一定量货币所买得的各种一定量的商品的总效用达于极大值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假定:①消费者的嗜好与偏好是既定的;②消费者决定买进各种消费品X、Y和Z,X的价格PX、Y的价格PY和Z的价格PZ是已知和既定的;③消费者的收入M是既定的。还假定他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这几种商品。
14.用图像说明价格下降时,一般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5.用图像说明价格下降时,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6.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间的关系解释低档商品与吉芬商品之间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案

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案第一节: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并通过分析个体决策背后的经济原理来解释市场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优质的教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深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经典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准确传达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第二节:供给与需求1. 概念解析供给和需求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供给表示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 教学方法(1)引入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供给和需求对于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2)图表分析:使用供给和需求曲线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供给和需求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探讨供给和需求的实际应用,以加深理解。
第三节:边际效应理论1. 概念解析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资源所带来的附加效益或损失。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指出,随着某种产品或资源的使用或消费增加,其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少。
2.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将边际效应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和递减原理。
(2)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模型来分析边际效应的变化,让他们能够量化地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边际效应的应用和限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节:弹性理论1. 概念解析弹性是指市场对于价格和需求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对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
2. 教学方法(1)实际案例: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商品和服务的弹性差异,并理解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路径依赖:引导学生思考弹性理论对市场决策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并通过路径依赖的分析方法,加深对弹性理论的理解。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及教案讲解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及教案讲解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
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无限的欲望、稀缺的资源以及产生的选择。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相对应。
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要素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支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政府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二是指相对于对人们的无限欲望,资源是有限的。
也就说,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种类来说都远远不能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
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同样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无限欲望。
(4)机会成本:即使用某一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某一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所有其它可能用途中获得的最大收益。
(5)经济人假定:经济人(economic man)假定是西方经济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假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消费者、厂商和政府等)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也就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经济利益。
因此,经济人是专门利己的。
第二,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都是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选择自己的行为,不存在任何经验型的或随机型的选择。
也就是说,经济人具有完全的理性。
(6)实证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实证分析拒绝价值判断(value judgement),即不对产生结果的好与坏作出主观判断。
微观经济学课后题部分答案

第二章计算题2、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 =a-bP,这里a ,b >0。
(1)求市场价格为P 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2)当a=3,b =1。
5时,需求价格弹性为1.5,求市场价格为多少? 并求此时的市场需求量。
(3)求价格上升能带来市场销售额增加的市场价格范围。
解:(1)需求价格弹性:d dQ P E dP Q=-• 根据需求函数:Q =a —bP可得:dQ b dP =-,所以()d P bPE b Q a bP=--•=- 当000,P P Q a bP ==-,所以0d P E b a bP =•-(2)当a =3,b=0。
5时,E d =1.5,即 1.51.53 1.5d bP PE a bP P===--解此可得:P=1.2,此时的市场需求为:63 1.5 1.2 1.2Q A P =-=-⨯=(3)市场总的销售额为:TR —P Q=P (a—bP )=aP—b P2 对TR 求P 的一阶导数可得:2dTRa bP dP=- 要使价格上升能带来市场销售额的增加,就必须使dTRdP>0,所以a —2bP >0即P<2ab为价格上升能带来市场销售额增加的市场价格范围。
3、假定表1是供给函数P Q s 23+-=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的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4元时的供给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做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4元时的供给价格的点弹性。
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表1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元 2 3 4 5 6 供给量13579解:(1)根据供给价格弧弹性的中点公式222121Q Q P P s QE ++•∆P∆=,根据商品供给表中的数据,可知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价格弧弹性为6.137353537=++•--=s E (2)根据供给价格点弹性公式QPd dQ E s •P =,根据供给函数P Q s 23+-=和表中给出的数据,可知价格4元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为6.1542=•=s E(3)如上图所示,线性供给曲线与横坐标相交于A 点,B 点为该供给曲线上价格为4元时的点。
微观经济学课件及课后答案

解:Q=L2/3K1/3,Q 1L2/ K 3 2/3
K 3
格
,Q 2L1/3K1/3
L 3
,劳动价
w=2, 资本价格r=1,
Q r Q w
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时的均衡条件为 K
L ,即L=K。
(1)当本钱C=3000时,企业L实 现K 最大产量时的均衡条件为
L2 K1 3000
所以L=K=1000,此时Q=L2/3K1/3=1000。 当本钱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 K和Q的均衡值均为 1000。
L≥0,易见,当L=0时, MPL =-L +20取得最大值。
4、区分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与规模报酬递增、不 变和递减的情况
(答案略〕 5、生产函数为Q=min{2L, 3K}。求: (1)当产量Q=36时,L与K的值是多少? (2)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为PL=2,PK=5, 那么生产480单位 产量时的最小本钱是多少?
7、假设生产函数 Q 3L0.8 K 0.2 。试问: (1) 该生产函数是否为齐次生产函数。 (2) 如果根据欧拉分配定理,生产要素 L 和 K 都按其边际产量领取实物
报酬,那么,分配后产品还会有剩余吗?
解:(1)由于 Q(L,K ) 3(L)0.8(K )0.2 3L0.8 K 0.2 Q(L, K ) ,因此该生产 函数为齐次生产函数。
期生产的扩展线方程K为 3
L 3
,
, 10L 1/3K 1/3
3
P K5 3L 2/3K 2/3
P L
即 2LPKK/PL
当 PL=1 , PK=1, Q=1000 时 , 厂 商 长 期 生 产 的 扩 展 线 方 程 为
2L=K.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及详解

计算题:1、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3/8K5/8,又设P L =3,P K =5。
⑴、 求产量Q=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与K 的数量。
(5分) ⑵、 求产量Q=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与K的数量。
(5分) 求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 、K、L 的值。
(5分)2、 已知生产函数为:Q=L0。
5K0。
5,试证明:⑴、 该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
(7分)⑵它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
3、甲、乙两公司的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Q 1=200-0.2P 1,Q 2=400-0。
25P 2,这两家公司现在的销售量分别为100和250。
(1)求甲、乙两公司当前的价格弹性?(2)假定乙公司降价后,使乙公司的销售量增加到300,同时又导致甲公司的销售量下降到75,问甲公司产品的交叉弹性是多少?4、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Q 2+2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10—3Q ,求: (1)利润极大的销售价格、产量和利润;(2)若政府试图对该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迫使其按边际成本定价,求此时的价格和厂商的产量、利润; (3)求解收支相抵的价格和产量。
5。
假设某完全竞争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在短期内,劳动的数量可变,资本的数量固定。
厂商的成本曲线为322()161803LTC Q Q Q Q =-+和 32()224120400STC Q Q Q Q =-++,试计算:(1)厂商预期的长期最低价格是多少?(2)如果要素价格不变,在短期内,厂商会维持经营的最低产品价格是多少?(3)如果产品价格是120元,那么在达到短期均衡时,厂商将生产多少产品?获得的利润是多少?6。
. 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U=XY,他打算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时,试问:(1)为获得最大的效用,该消费者应如何选择商品X 和Y 的消费数量?(2)假设商品X 的价格提高44%,商品Y 的价格保持不变,该消费者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7.已知某一时期内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 =50-5P,供给函数为Qs =—10+5P 。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讲解-复习指导

计算题讲解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2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
(2)假设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
解:(1)因为Q d=Q S时达到供求均衡即50–5P=–20+5P 得均衡价格Pe=7均衡数量Qe=50–5×7=15(2)因为Q d=Q S时达到供求均衡即60–5P=–20+5P 得均衡价格Pe=8均衡数量Qe=60–5×8=20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0-100P。
该商品的需求表如下:价格(元) 1 2 3 4 5需求量400 300 200 100 0(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需求函数,求出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解.(1)求价格2元到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e d=–(∆Q/∆P)×[(P1+P2)/2]÷[(Q1+Q2)/2]=–[(100-300)÷(4-2)]×[(2+4)/2]÷[(300+100)/2]=–[(-200)÷2]×[3÷200]=1.5(2)求P=2元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e d=–(dQ/dP)×(P/Q)=–(-100)×(2÷300)=2/33.已知完全竞争市场下某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TC(Q)=4Q3+5Q2+6Q+200,求:(1)该厂商的短期可变成本函数?(2)该厂商的短期固定成本是多少?(3)该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函数?(4)该厂商的短期平均成本函数?(5)该厂商的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函数?解:(1)该厂商的短期可变成本函数为TC(Q)=4 Q3+5Q2+6Q(2)该厂商的短期固定成本是200(3)该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函数是其总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即MC(Q)=12Q2+10Q+6(4)该厂商的短期平均成本函数AC(Q)=4Q2+5Q+6+200/Q(5)该厂商的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函数AVC(Q)=4Q2+5Q+64、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右图所示。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需求与供给在微观经济学中,需求和供给是两个核心概念。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例如,假设市场上苹果的价格为每斤 5 元时,消费者 A 愿意购买 2 斤,消费者 B 愿意购买 3 斤,以此类推,那么在这个价格下,市场对苹果的需求总量就是所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之和。
供给方面,假如果农在每斤 5 元的价格下愿意提供 1000 斤苹果,这就是在该价格下的供给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通常会增加;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强,需求也会上升。
影响供给的因素有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比如,生产技术进步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从而增加供给。
二、弹性弹性是微观经济学中用于衡量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概念。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例如,某种商品价格上涨 10%,需求量下降 20%,则其需求价格弹性为 2,表明该商品需求富有弹性。
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 10%,需求量仅下降 5%,需求价格弹性为05,说明该商品需求缺乏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对于企业制定价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可以增加销售收入;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可能增加销售收入。
供给价格弹性则衡量了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比如,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通常较小,因为生产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增加或减少产量。
三、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追求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逐渐减少的。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解析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引论一、选择正确答案1.经济学可定义为()。
A.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B.研究人们如何依靠收入生活的问题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D.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2.“资源是稀缺”指的是()。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被消耗尽B.资源是不可再生的C.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 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4.下列属于规范分析表述的是()。
A.鼓励私人购买汽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汽车的人会越来越多C.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低,大多数人还买不起汽车D.个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多,给我国居民的出行带来交通隐患5.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A.治理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重要B.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C.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D.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答案:1.C; 2.D; 3.D; 4.B; 5.A。
二、分析讨论1.如何理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考察稀缺的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
答:西方经济学认为,人类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的,可是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要的手段即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
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分配使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需要的问题,这就是“选择”,也就是“配置”资源的问题。
人类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和有效率地分配使用于各种途径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都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
假若人类能无限量地生产出各种物品,或者人类的欲望能够完全得到满足,即在这样一个丰裕的伊甸园里,不存在稀缺物品,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费的,像沙漠中的沙和海岸边的海水,价格和市场互不相关,那么经济学就无须存在了。
正是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生产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才引起了人类的经济活动,西方经济学也就成为一门考察稀缺资源的配置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加答案解析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加答案解析1. 假设需求曲线为QX= 22-PX,其中PX 为一种商品的价格,QX 为该商品的需求量,那么该商品价格为9元时的需求量为多少?答案: QX= 22-PX,所以当 PX 为 9 时,QX 为 13.2. 一家公司的总收入为120万元,产品的购进成本为80万元,此时该公司的总利润为多少?答案:总收入减去成本,总利润为120万元减去80万元,即总利润为40万元。
3. 假设某商品的供给量为QS= 33+PX,其中PX 为该商品的价格,QS 为该商品的供给量,那么该商品价格为14元时的供给量为多少?答案: QS= 33+PX,所以当 PX 为 14 时,QS 为 47。
4. 一家公司的总成本为82万元,产品的销售收入为120万元,此时该公司的总利润为多少?答案:总收入减去成本,总利润为120万元减去82万元,即总利润为38万元。
5. 假设某商品的供给量为QS= 20-PX^2,其中PX 为该商品的价格,QS 为该商品的供给量,那么该商品价格为4元时的供给量为多少?答案: QS= 20-PX^2,所以当 PX 为 4 时,QS 为 8。
6. 假设需求曲线为QX= 10PX+50,其中PX 为一种商品的价格,QX 为该商品的需求量,那么该商品价格为12元时的需求量为多少?答案: QX= 10PX+50,所以当 PX 为 12 时,QX 为 170。
7. 一家公司的总成本为30万元,产品的销售收入为50万元,此时该公司的总利润为多少?答案:总收入减去成本,总利润为50万元减去30万元,即总利润为20万元。
8. 假设某商品的供给量为QS= 60+2PX,其中PX 为该商品的价格,QS 为该商品的供给量,那么该商品价格为10元时的供给量为多少?答案: QS= 60+2PX,所以当 PX 为 10 时,QS 为 80。
9. 假设需求曲线为QX= 40-3PX,其中PX 为一种商品的价格,QX 为该商品的需求量,那么该商品价格为18元时的需求量为多少?答案: QX= 40-3PX,所以当 PX 为 18 时,QX 为 6。
微观经济学(数理推导及公式、计算)

微观经济学(数理推导及公式、计算)⽬录第⼀讲价格理论 (3)⼀、需求及其属性 (3)1.定义 (3)2.需求函数 (3)3.需求弹性 (3)⼆、供给及其属性 (5)1.定义 (5)2.供给函数 (5)3.供给弹性 (5)三、均衡价格及其属性 (6)1.均衡价格的形成 (6)2.均衡价格定义 (6)3.均衡价格的变动问题 (6)四、均衡价格的实例 (7)1.城市商品房 (7)2.家电 (7)3.价格管制与制衡价格 (8)4.供求弹性对市场均衡价格的影响 (8)第⼆讲消费者理论(效⽤理论) (9)⼀、效⽤及其属性 (9)1.效⽤ (9)2.属性 (9)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0)⼆、消费者均衡与消费者的⾏为规范 (11)1.消费者均衡的定义 (11)2.每元边际效⽤均等规律 (11)3.消费者均衡 (12)第三讲⽣产者理论 (13)⼀、⽣产理论 (13)1.⽣产函数 (13)2.短期⽣产函数 (13)3.长期⽣产函数 (15)⼆、成本及其属性 (16)1.成本的分类 (16)2.短期成本及其性质 (17)3.短期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17)4.长期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19)三、收益与利润 (20)1.收益、成本与利润 (20)2.总收益(TR) (20)3.平均收益(AR) (21)4.边际收益(MR) (22)5.利润最⼤化及其条件 (22)第四讲市场理论 (23)⼀、完全竞争市场 (23)1.定义 (23)2.需求特征 (24)3.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24)4.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25)⼆、完全垄断市场 (25)1.定义 (25)2.原因 (25)3.市场需求状况 (25)4.短期均衡 (26)5.长期均衡 (27)三、垄断竞争市场 (27)1.定义 (27)2.需求状况 (27)3.短期均衡 (28)4.长期均衡 (28)四、寡头垄断 (28)1.定义 (28)2.需求状况—拐折的需求曲线 (29)3.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古尔诺模型 (29)第⼀讲价格理论⼀、需求及其属性1.定义需求是指在某个时期中,对于每⼀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参考答案

第2章 供求均衡和价格决定四、计算题1.解:(1)将需求函数P Q d 550-=和供给函数为P Q s 510+-=带入均衡条件s d Q Q =,有:50 – 5P = –10 +5P得:P e = 6将P e = 6 带入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Q e = Q d = Q s = 20。
(图略)(2)将新需求函数P Q d 5601-=和原供给函数P Q s 510+-=带入均衡条件s d Q Q =1,有:60 – 5P = –10 +5P得:P e 1 = 7将P e 1 = 7 带入新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Q e 1= Q d 1 = Q s =25。
(图略)(3)将原需求函数P Q d 550-=和新供给函数P Qs 552+-=带入均衡条件2s d Q Q =,有:50 – 5P = –5 +5P 得:P e 2 = 5.5将P e 2 = 5.5 带入原需求函数和新供给函数可得Q e 2= Q d = Q s 2 =22.5。
(图略)(4)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规律为需求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化。
3.解:根据需求函数Q P -=100可得反需求函数Q = 10000 – 200P + P 2 需求价格弹性QP P Q P dP dQ e d ).2200(.+--=-= (1) 当价格P 1=60时,根据需求函数可得Q 1 = 1600当需求量Q 2=900时,根据需求函数可得P 2 = 70将上述两组数据分别代入(1)式 得316006080160060)602200(1=⨯=⨯⨯+--=d e 67.4324900706090070)702200(2≈=⨯=⨯⨯+--=d e 所以,当价格为60时,需求弹性为3,当需求量为900时,需求弹性约为4.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解析1、假定需求函数为Q=MP -N ,其中M 表示收入,P 表示商品价格,N (N>0)为常数。
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解 因为Q=MP -N 所以P Qd d =-MNP -N-1,M Q d d =P -N所以N MP MNP Q Q P d d E NN P Q da ===⋅-=⋅-=---N 1-N -MNP Q P )-MNP ( E m= 1P N -===⋅=⋅---N NN M Q MPMP Q MP Q M Q M d d 2、 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 d =1.3,需求的收入弹性E m =2.2 。
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解 (1) 由题知E d =1.3所以当价格下降2%时,商需求量会上升2.6%.(2)由于 E m =2.2所以当消费者收入提高5%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会上升11%。
3、 假定某市场上A 、B 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 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 A =200-Q A ,对B 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 B =300-0.5×Q B ;两厂商目前的销售情况分别为Q A =50,Q B =100。
求:(1)A 、B 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为多少? i. 如果B 厂商降价后,使得B 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 B =160,同时使竞争对手A 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 A =40。
那么,A 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 AB 是多少?ii. 如果B 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解(1)当Q A =50时,P A =200-50=150当Q B =100时,P B =300-0.5×100=250所以350150)1(=⋅--=⋅-=A A PA QA dA Q P d d E 5100250)2(=⋅--=⋅-=B B PB QB dB Q P d d E (2) 当Q A1=40时,P A1=200-40=160 且101-=∆A Q当时,1601=B Q P B1=300-0.5×160=220 且301-=∆B P所以355025030101111=⋅--=⋅∆∆=A B B A AB Q P P Q E (3)∵R=Q B ·P B =100·250=25000R 1=Q B1·P B1=160·220=35200R 〈 R 1 , 即销售收入增加∴B 厂商降价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效用论1、据基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若2211P MU P MU ≠,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若λ≠ii P MU ,i=1、2有应如何调整?为什么? 解:1211p M p M u u ≠,可分为1211p M p M u u >或1211p M p M u u < 当1211p M p M u u >时,说明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理性的消费者就应该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
当1211p M p M u u <时,说明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理性的消费者就应该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
2、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在2112P P MRS >或2112P P MRS <时,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 解:当115.01211212=>=-=P P dX dX MRS ,那么,从不等式的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
而从不等式的左边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时,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
这样,消费者就因为多得到0.5单位得商品1而使总效用增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得消费者必然会不断得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和增加对商品1得购买,以便获得更大得效用。
相反的,当1115.0211212=<=-=P P dX dX MRS ,那么,从不等式的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
而从不等式的左边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时,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
这样,消费者就因为多得到0.5单位得商品2而使总效用增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得消费者必然会不断得减少对商品1得购买和增加对商品2得购买,以便获得更大的效用。
3、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22所示。
其中,横轴1OX和纵轴OX,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2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P1=2 Array求消费者的收入;求商品的价格P;2写出预算线的方程;求预算线的斜率;求E点的MRS的值。
12解:(1)I=P1X1=60(2)预算线的斜率=-P1/P2=-2/3,得P2=3(3)根据I=P1X1+P2X2,预算线的方程为2X1+3X2=60(4)预算线的斜率=-P1/P2=-2/3,(5)MRS12=MU1/MU2=P1/P2=2/34、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1P=20元和2P=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2213X X U =,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1)解:(1)由于212222116,3MU X X U MU X U X X ='=='=均衡条件:MU 1/MU 2=P 1/P 23X 22/6X 1X 2 = 20/30 (1) 20X 1+30X 2=540 (2)由(1)、(2)式的方程组,可以得到X 1=9,X 2=12(2)U=3X 1X 22=38885、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5.025.01x x U =,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1P ,2P ,消费者的收入为M 。
分别求出该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函数。
2121212,2X X MU X X MU ==MRS12=MU 1/MU 2=P 1/P 2X 2/X 1=P 1/P 2 P1X 1=P 2X 2 (1)P 1X 1+P 2X 2=M (2)∴P 1X 1=M/2 P 2X 2=M/2即X 1=M/2P 1 X 2=M/2P 26、令某消费者的收入为M,两商品的价格为1P,P。
假定2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线性的,切斜率为-a。
求:该消费者的最优商品组合。
解:由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所以该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MRS 12>P1/P2时,如图,效用最大的均衡点E的位置发生在横轴,它表示此时的最优解是一个边角解,即 X1=M/P1,X2=0。
也就是说,消费者将全部的收入都购买商品1,并由此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该效用水平在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标出。
显然,该效用水平高于在既定的预算线上其他任何一个商品组合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虚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
第二种情况:当MRS12<P1/P2时,如图,效用最大的均衡点E的位置发生在纵轴,它表示此时的最优解是一个边角解,即 X2=M/P2,X1=0。
也就是说,消费者将全部的收入都购买商品2,并由此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该效用水平在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标出。
显然,该效用水平高于在既定的预算线上其他任何一个商品组合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虚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
第三种情况:当MRS 12=P 1/P 2时,如图,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重叠,效用最大化达到均衡点可以是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即最优解为X1≥0,X2≥0,且满足P1X1+P2X2=M 。
此时所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在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标出。
显然,该效用水平高于在既定的预算线上其他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虚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
7、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M q U 35.0+=,其中,q为某商品的消费量,M 为收入。
求:该消费者的需求函数;该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当121=p ,q=4时的消费者剩余。
解:(1) 3,215.0=∂∂==∂∂=-M U q Q UMU λ 又MU/P =λ所以p q 3215.0=- (2)5.061-=q p(3)313141216131405.040=-=⋅-⋅=-⎰q q d q CS 8、基数下用论者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得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得边际效用.某一单位得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得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就会越来越低.将每一消费量及其相对价格在图上绘出来,就得到了消费曲线.且因为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消费曲线是右下方倾斜的.12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解:消费者均衡条件:可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即MRS 12=P1/P2P 11P 12P 13X11 X12 X13需求曲线推导:从图上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分别绘在图上,就是需求曲线X1=f (P1)9、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解: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及需求曲线的形状生产论1、已知生产函数Q=),f=2KL-0.5L2-0.5K2,假定厂商目前处于(KL短期生产,且K=10。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函数。
(2)分别计算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各自达到极大值时的厂商的劳动投入量。
(3)什么时候AP L=MP L?它的值又是多少?(1)代入K,劳动的总产量 TPL函数=20L-0.5L2-50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函数=TPL/L=20-0.5L-50/L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函数=dTPL/dL=20-L(2)当MPL=0时,TPL达到最大.L=20当MPL=APL时,APL达到最大.L=10当L=0时,MPL达到最大.(3)由(2)可知,当L=10时,MPL=TPL=102、已知生产函数为Q=min(L,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