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提纲-最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简答+论述)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②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一,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复习提纲--全

马克思复习提纲--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四分法:唯物论、辩证法(决定和反作用)、认识论(实践)、历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唯心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④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社会主义)【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问题②物质和意思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物质—唯物、意识—唯心)③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不可知论、可知论)【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可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我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选择)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①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②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③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⑤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联系】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适合新条件的,并添加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③在社会领域内,新事物能够得到人们群众的拥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指南一、复习思考题: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真理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直接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总结和概括规律成为可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使社会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导致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风起云涌;以三大工人起义为标志的一系列工人运动风靡欧洲,表明了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已经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转变为一个自为的阶级,无产阶级革命急需革命理论的指导,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注重实践,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求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从不空谈理论;同时他们又十分重视革命理论的作用,潜心研究、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从不迷信前人或圣人,而是对人类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的继承;在批判一切错误思潮中建立起革命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中,主要是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等一系列社会科学的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

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创造者、继承者: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阶级属性: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研究对象和内容: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统一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实现,其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3.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P29-30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划分依据: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终)

(完整word版)《马原》复习提纲(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2)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社会根源: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毕生两个伟大科学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一、社会历史发展和唯物史观
1.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社会形态的演进和转变
3. 唯物史观的核心要点
二、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
1. 基本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2. 阶级斗争的基本矛盾和动力
3. 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和未来前景
三、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
1.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矛盾
3.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四、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
1.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贡献
3.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和目标
五、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社会
1.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特点
2.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困难
3.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境界和实现条件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实践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特点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贡献
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科学性
1.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九、其他相关内容
以上提纲旨在帮助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内容,透过对这些重要议题的梳理和理解,有助于全面把握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拓展,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答:马克思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二、社会发展动力及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答:社会发展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③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的客观依据。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答:(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内容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二)存在形式:物质和运动及其存在形式理解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是物质的共同、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认识物质的运动而认识物质本身。

运动是最高程度抽象的哲学范畴,它概括了一切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的变化在内。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理解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的原因也在物质自身。

马原复习提纲

马原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创立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5.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重点看
“自由”)
9.价值的基本特性、评价标准
10.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1.真理的客观性
12.政治上层建筑
13.生产力的要素
1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15.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
1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7.商品的二因素、产业资本循环
18.劳动力成为商品
19.剩余价值的来源
20.垄断产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

)【2】哲学研究的对象:自然、社会、思维知识【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首次提出)【6】回答世界“是什么”,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7【8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注: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有可知论,也有不可知论)【9】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10】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1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哲)【12】唯心主义的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3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1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从属于唯心和唯物主义的。

【15】辩证法就是用普遍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注:不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独立的基本派别)【16】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17】德国古典哲学(直接来源、批判继承)、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哲的理论来源。

【18】实践性(最显著、首要的、基本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马哲的基本特征。

【19】学习马哲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提纲一、定义概念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成为人的创造物和现实性,这个过程对人来说就叫对象化。

从主体方面看,人实现了自我,2、自然人化:表示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即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马克思称这种与人的劳动联系和被改造过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自然的人化是其过程,是第二自然。

作家艺术作品中的自然和社会生活都是人化的自然。

从对象方面看,对象被人化,打上了人的烙印,体现了人的意义。

3、本来形象:也叫非批判的形象。

马克思指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也就是按照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本来面貌真实的描绘了有自己独立个性的人物形象。

4、批判的变态:指丧失了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从某种抽象的观念出发,对人物形象做脱离实际的理想化或弯曲,失去自己独立个性的人物形象,是本来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的毁灭。

5、席勒式:指席勒创造中部分存在的从观念出发的概念化、抽象化倾向。

它针对的是席勒部分创作中从主观自我观念和理想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情形观察,以抽象概念的演绎代替对实际生活的真实描写。

6、莎士比亚化:继承和借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这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形象的表述,指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去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深刻的反映出时代的风貌。

7、历史观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主义观点,也就是要求在文学批评中,把作家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进行与作品的历史内容相适应的社会的、政治的、哲学的、道德的评价。

把作品是否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尺度和标志。

8、美学观点:就是要求评论文学作品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遵循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把艺术的审美价值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尺度和标准,那么这样就要对作品做具体的艺术分析。

马克思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原理复习提纲

15-16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如何全面、准确把握与认识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2)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括,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它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西方科学技术取得重要成果的时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从而开始出现资本垄断的局面。

垄断组织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均衡,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嗯矛盾,客观上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利形势。

(4)鲜明特征:马克思具有科学性,马克思具有革命性,马克思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2、对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理解,马恩两个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力量发现。

马克思主义(最终版)

马克思主义(最终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总体上: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彻底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

从总体上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客观条件:1 物质经济条件—工业革命2 政治阶级条件—三大工人政治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主观条件:1社会科学基础: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 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标志:1848年2月,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特征: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完整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践性创新性):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科学性与革命性):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

一、试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历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答:(一)两大发现1、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创立。

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为马科学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

2、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二)伟大变革1、解开了人类的“历史之谜”。

从社会实践出发,把生产活动看作是人和社会最基本的历史活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明确回答了关于人类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动力和规律的问题。

2、标志着唯物主义的最后完成。

它使马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3、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马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4、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尖锐对立,导致了阶级斗争的空前激化,社会革命不可避免,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基础。

二、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是人以一定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

1、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的内涵,阐明了实践的基本观点。

其一,实践是人可以感知的物质活动,是客观的。

其二,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其三,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是“改变世界”的活动。

其四,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而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总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马克思将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科学论断。

3、马克思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历史观。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应该从实践来理解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复习

马克思主义复习

生 产 集 中
资 本 集 中
主要形式
原因
竞争的特点
垄断资本 向外扩展
基本形式 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概念\表现\原因\后果)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表现: 原因\实质
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
劳资关系分配关系\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政治制度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复习提纲
绪论部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从阶级属性讲 从研究对象和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完 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完 整的科学体系
理论
观点
方法 哲学
包括继承者
政治经济学 科社
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
物质统一性
世界本原是物质
自然界\人类社会
运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 性)
时间\空间
社会物质性的表现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征; 人类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 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独有\人的本 质的社会性\对象性的活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 面:
揭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体现
体现反复性
唯物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统一
反映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与形式
辩证思维方法 现代思维方法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选择)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多选)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分别来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科学成分。

(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广义的),即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第一章(选择)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Ps: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选择)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选择)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Ps:“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单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选择)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选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4、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及理论意义物质范畴: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理论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活动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7.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4)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产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定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5)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8.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原因与结果。

这是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2)现象与本质。

这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

(3)内容和形式。

这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

(4)必然性和偶然性。

这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5)现实性与可能性。

这是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

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4)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5)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1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下,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

质量互变的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2.辩证否定观: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生产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3)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无论数对自然、社会、思想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4)矛盾分析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5)辩证思维方法与现在科学思维方法的共同性,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的共同性。

1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的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最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人们要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从实际出发。

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时间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时间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的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二,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时间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时间获得某种知识,不是“猎奇”,也不是某种“雅兴”,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时间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

16.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师姐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表明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关系:感性认识:用具体的、生动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8.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相互关系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无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