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

合集下载

外科基本原则、无菌术及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基本原则、无菌术及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基本原则、无菌术及手术基本操作一、外科基本原则现代医学正在迅速进展,早先曾认为“外科”与“手术”同义。

外科医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就认为手术、手法等(机械作用)能使外科疾病完全治愈。

显然,“外科就是手术治疗”是片面的观点,不仅不利于病人,而且有碍外科学的进展。

医学的现代模式已演进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外科学的研究以及外科基本原则的探讨,自然也应遵循这种医学模式。

1.外科治疗适应症和方法的选择作出正确的诊断明确治疗目标和选选择择各种疗法治疗计划和修正2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的或关键性措施,但手术处理不当会造成并发症或死亡,因此手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现代外科不仅以临床经验为基础,而且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实验研究的基础。

手术处理时总的要求,是爱护组织、最大限度地保存功能以及促进伤口愈合。

贯彻无菌术的原则既要有手术计划,又要经过探查确定术式手术遵循基础科学原理重视手术基本操作麻醉与手术相配合2.外科的综合治疗原则心理治疗维护生命器官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感染的防治功能练习和其他后继治疗二、无菌术无菌术起源于Listet创用石炭酸预防手术伤口化脓(1867),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随着医学进展,无菌术的方法和理论不断有所发展。

作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必要措施之一,无菌术的范畴已从单纯的抗菌(消毒)和灭菌,扩展到有关的临床工作程序和医院管理,既要求工作人员树立无菌观念,在一切诊疗工作中贯彻无菌术原则。

(一)伤口沾染的来源1.皮肤2.鼻咽腔3.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4.空气中的微粒5.器械、用品、药物等无菌术的目的就是防止上列各种途径的致病菌沾染。

Laufman曾将预防手术后感染的措施归纳为5D:①外科工作人员(包括麻醉师)的训练(discipline);②改善病人的抗感染能力(defense mechanism);③应用消毒剂和抗菌药(drugs);④手术室的合理设计(design);⑤必要的着装、器械、用品(devices)。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在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无瘤和微创等基本原则,应尽可能避免手术后的感染、肿瘤的播散或病人机体组织不必要的损伤,以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第一节无菌原则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

—旦皮肤的完整性遇到破坏,微生物就会侵入体并繁殖。

为了避免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必须在术前和术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即无菌技术。

它是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灭菌(sterilization),又称消毒(disinfection),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消除,使之达到无菌处理。

多用物理方法,有的化学品如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等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故也可用于灭菌。

抗菌(antisepsis)则是指用化学方法杀灭存在的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一)手术用品的无菌处理方法1.物理灭菌法包括热力、紫外线、放射线、超声波、高频电场、真空及微波灭菌等。

医院常用的有热力和紫外线灭菌,其他方法均因可靠性差或对人体损害性大,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紫外线灭菌主要用于室空气消毒,因此本节只介绍热力灭菌。

它包括干热灭菌及湿热灭菌,前者是通过使蛋白质氧化和近似炭化的形式杀灭细菌,包括火焰焚烧、高热空气。

后者通过使蛋白质凝固来杀灭细菌,包括煮沸、流通蒸气和高压蒸气。

⑴高压蒸气灭菌法:是临床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的灭菌方法。

此法所用灭菌器的式样有很多种,但其原理和基本结构相同,是由一个具有两层壁能耐高压的锅炉所构成,蒸气进入消毒室,积聚而产生压力。

蒸气的压力增高,温度也随之增高,当温度达121~126℃时,维持30分钟,即能杀死包括具有极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的一切细菌,达到灭菌目的。

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需要灭菌的各种包裹不应过大、过紧,一般应小于55cm×33cm×22cm;⑨包裹不应排得太密,以免妨碍蒸气的透入,影响灭菌效果;③易燃或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等,禁用高压蒸气灭菌法;锐利器械如刀剪等不宜用此法灭菌,以免变钝;④瓶装液体灭菌时,要用玻璃纸或纱布包扎瓶口,用橡皮塞的,应插入针头排气;⑤要有专人负责,每次灭菌前都要检查安全阀的性能。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列问题:
(1)切口需要接近病变部位,最好能直接到达手术区; (2)切口在体侧、颈侧以垂直地面或斜行切口为好,体 背、颈背和腹下以靠近正中线的矢状切口比较合理; (3)切口应避免损伤大血管、神经和腺体的输出管,以
免影响术部组织或器官机能;
一、组织切开分离
6.注意事项 (4)切口的大小必须适当;
(5)手术刀应与皮肤、肌肉垂直,防止斜切或多次在
一、组织切开分离
2.皮下组织和筋膜的分离 ( 3 )组织分离根据操作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锐性分离(切开)和钝性分离。
①锐性分离(切开)是用手术刀或剪在直视下将组织切 开或剪开。分离时,动作要准确,精细,一次切剪组织不应 过多,不要损伤邻近器官和组织。其用于分离重要神经血管 ,切除肿瘤或用于较致密的组织,如腱鞘、粘连组织和疤痕 等的分离,对组织损伤较小。
留下线尾,在一侧打结。常用于具有弹性、无太大张力的较
长创口。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血管、胃肠道的缝合。
简单连续缝合
三、组织缝合
2.连续缝合法 ( 2 )表皮下缝合法 缝合在切口一端开始,缝针
刺入真皮下,再翻转缝针刺入另一侧真皮,在组织深处打
结。应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切口。最后缝针翻转刺向对 侧真皮下打结,埋置在深部组织内。一般选择可吸收性缝
第二针平行第一针从一侧到另一 侧穿过切口,缝线的两端在切口
上交叉形成“×”字型,拉紧打
结。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 十字缝合法
三、组织缝合
1.结节缝合法 (5)压挤缝合法 缝针刺入浆膜、肌层、黏膜下层
和黏膜层进入肠腔。在越过切口前,从肠腔再刺入黏膜到黏
膜下层。越过切口,转向对侧,从黏膜下层刺入黏膜层进入 肠腔。在同侧从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到浆膜刺出肠表面。

外科基本原则、无菌技术及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基本原则、无菌技术及手术基本操作
15
无菌术
◆涉及的定义:
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 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 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 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 消毒剂。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细 菌芽孢在内)。
包含物理、化学、气体熏蒸灭菌。
16பைடு நூலகம்
无菌术
第一、伤口沾染的来源 第二、清除细菌的方法 第三、手术室消毒 第四、器械用品消毒 第五、手术人员的准备 第六、病人手术区的消毒处理
外科基本原则、无菌技 术及手术基本操作
1
◆ 外科疾病大致分位五类:
1、损伤
2、感染
3、肿瘤
4、畸形:先天性畸形、先天
性心脏病、唇裂等
5、其它性质疾病:肠梗阻、
尿路梗阻、甲亢、下肢静脉曲

2
◆外科手术遵循的原则:
1、无菌原则 2、无瘤原则 3、微创原则
3
无瘤原则:
无瘤原则:应用各种措施防止手术操作过 程中离散的癌细胞直接种植或播散。
⑺、洗手人员只能接触已消毒的物品。 ⑻、手术进行时不可开窗通风或用风扇,
的疾病为对象。 内科----一般以应用药物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为对象。 手术处理总的要求是爱护组织、最大限度
地保存功能及促进伤口愈合。
10
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1、贯彻无菌术原则 无菌术包含术前、术中、术后的有关处理。 2、既要有手术计划,又要通过探查确定
术式。
11
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17
第一、伤口沾染的来源
1、皮肤 2、鼻咽腔 3、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 4、空气中的微粒 5、器械、用品、药物等

外科学基础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外科学基础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外科学基础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手术是外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对病人体内病变结构进行切除、修复或重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医疗行为。

手术操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了解外科学基础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外科学基础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一、基本原理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预防原理:手术创口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容易引起感染。

为了预防感染,需要在手术中使用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器械和手术场所,并采取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多种防控措施。

2. 减少出血原理:手术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出血情况发生,为了减少出血,外科医生需要熟悉血管结构,掌握出血的处理方法,合理运用止血技术,如结扎、打结和使用止血药物等。

3. 解剖学原理:外科手术需要深入病变组织进行操作,因此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熟悉人体各个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保证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精细操作原理:手术操作需要医生对手术器械的使用具有高度的熟练度和操作技巧。

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械,精确掌握操作技巧,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二、基本步骤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病人的评估、手术器械和用药的准备、手术场所的准备等。

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检查,了解病情,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器械。

同时,医生还需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药物和器械,并对手术场所进行无菌处理。

2. 术中操作:术中操作是整个手术过程的核心环节。

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切开、切除、修补等操作。

在术中,医生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专注力和稳定的手术姿势,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主要包括手术创口的缝合、止血处理、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等。

医生需要仔细检查手术创口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进行缝合,并进行必要的止血处理。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第一节组织切开(一)皮肤切开的基本原则:充分显露,减少损伤,适宜切口,利于重建1、切口应选择在病变附近2、尽量与该部位血管和神经路径平行,组织损伤少3、愈合后不影响生理功能4、经过的组织层次尽量少,有利于缝合(二)皮肤切开的要求1、切口大小以方便手术为原则2、切开时要用力适当,方向要精确3、力求一次完成4、遵循解剖学层次第二节组织分离技术(一)锐性分离:用锐利的刀或剪在直视下作细致的切割与剪开。

常用于较致密的组织,如腱膜、鞘膜和瘢痕组织等的剥离。

对组织损伤较少,宜在直视下进行,动作应精细准确。

用刀分离法:刀刃宜锋利,刀刃应与所需切开的组织或组织间隙垂直,每次只切开一短距离.有时在两层组织间进行平面的解剖,刀刃与组织平面成一钝角。

用剪分离法:将剪刀闭合伸入组织间隙,然后张开分离,仔细观察确无重要组织及血管后,再剪断.最好不直接剪,而用推剪的方法,即将剪刀尖微张,轻轻向前推进。

操作要较细致、准确。

一般不致损伤重要组织,解剖也较迅速。

(二)钝性分离用血管钳、闭合的解剖剪、刀柄、剥离子、海绵钳夹纱布团、手指及各种特殊用途的剥离器如膜衣剥离器、脑膜剥离器等分离疏松组织的方法。

如分离正常解剖间隙、较疏松的粘连、良性肿瘤或囊肿包膜外间隙等.(三)分离的注意事项1.必须清楚被分离器官或病灶的周围关系,在未辨清组织以前,不要轻易剪、割或钳夹,以免损伤重要组织或器官。

2.操作要轻柔细致准确,使某些疏松的粘连自然分离,显出解剖间隙。

对于因炎症等原因使正常解剖界限不清楚的病例,更要细心与耐心地轻柔细致准确地解剖分离.3。

分离技术是多种操作的结合,为了分离不同病灶及周围组织器官,必须多种技术结合使用。

第三节手术野的显露(一)选择合适的麻醉肌肉松弛,才能获得良好的显露,特别是深部手术,手术野狭窄,操作困难,手术很难顺利完成,造成不应发生的损伤.(二)理想的切口选择1.距病灶要近;切口长短适中,既能保证术野的充分显露,又要避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 七步洗手法,这是进行外科手术前的基本手部清洁步骤。

2. 戴帽子和口罩,这是为了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

3. 戴手套,这一步骤是为了进一步保护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环境。

4. 穿手术隔离衣,这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服不会污染手术区域。

5.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这是为了消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预防术后感染。

6. 铺手术无菌巾,这是为了在手术过程中保护手术区域,防止外界的细菌和病毒进入。

7. 在手术部位做切口,这是手术的核心步骤,需要由专业医生按照手术需求进行。

8. 止血,这是手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需要医生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

9. 缝合,这是手术结束前的最后一步,通过缝合伤口,确保伤口能够顺利愈合。

请注意,这些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操作可能会因手术类型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美容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及基本技术

美容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及基本技术

美容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及基本技术一、操作原则1.无菌: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器械的灭菌和最大限度防止手术野的污染。

应在思想和习惯上养成高度的无菌观念,且有规章制度保证并严格执行。

2.无痛:无痛性手术是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完善麻醉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及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3.微创:培养爱护组织的良好观念,要求每一手术步骤要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要使每一操作都具有目的性,手法要轻柔、准确、熟练和迅速。

4.无血:手术中必须确切止血,尽量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创口出血或渗血。

5.无死腔:手术中必须彻底消除死腔,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及感染。

6.无张力缝合:创口缝合时应力求达到无张力的缝合。

二、基本操作技术1.皮肤切口设计原则隐蔽;尽量平行皮纹方向或按轮廓线做切口;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避开功能活动部位。

2.皮肤切开的方法做切口时应使用锋利的刀片,一次性切开皮肤全层,切忌拉锯式切开,造成不整齐的切口线,同时刀片应与皮肤垂直或呈45-60角,要求切口缘对合紧密、无张力、无外翻。

3.剥离与止血(1)剥离:剥离组织时要求层次清楚,动作轻柔。

剥离以锐性剥离为主,或找准剥离间隙,尽量减少出血、减轻创伤。

(2)止血:手术中应迅速彻底止血,减少失血量,保持手术视野清晰,避免术后出血。

常用止血方法有:压迫止血法;电凝止血法;结扎止血法;其他止血法;药物止血法、血管阻断法、头发血管夹止血法等。

4.缝合技术美容外科对缝合的要求:创口对合整齐、无张力、无死腔残留、轻度外翻、缝线不宜过粗、针距不宜过宽。

常用缝合方法如下:(1)间断缝合法:每逢一针即打结,缝线互不相连,缝合时进针角度应与皮面垂直,带或不带皮下组织,使创缘平整并稍外翻。

面部切口可采用5-0、6-0尼龙线或丝线,针距4mm,边距2mm。

(2)双重间断缝合法:适用于深的伤口的缝合。

为消除死腔和减少皮肤缝合张口,增加皮下缝合。

(3)straith缝合法:此法是先从深层进针,浅层出针,再由对侧伤缘皮下浅层进针,深层出针,打结在深层,然后间断缝合皮肤。

外科手术学基础考试重点

外科手术学基础考试重点

外科手术基础操作考试重点一、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无菌原则、无瘤原则、微创原则灭菌:又称之为消毒,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杀死或消除,使之达到无菌处理抗菌:是指用化学方法杀死存在的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医院常用的物理灭菌法有:热力、紫外线灭菌临床运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有效期为7d)手术室运用最多的气体熏蒸灭菌法是:福尔马林熏蒸发灭菌检测的常用方法有:仪表检测、化学指示剂、生物指示剂、程序检测无菌敷料室应专人负责,做到三定:定物,定位,定量手术室内空气应该定期消毒,通常采用:乳酸消毒法(100平米空间可用80%乳酸12ml倒入锅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完后将火熄灭,紧闭30min后打开门窗通风)手术衣的无菌范围:腋前线颈部以下及腰部至肘关节以上5cm无瘤原则:是指应用各种措施防止手术操作过程中离散的癌细胞直接种植或播散一般肿瘤活检的首选方式是:切除活检微创原则:指手术操作过程中对组织轻柔爱护,最大限度的保存器官组织及其功能,促进对伤口的愈合(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精细分离组织、严密地保护切口、迅速彻底止血、分层缝合组织、不可盲目扩大手术视野)二、外科常用手术器械和使用方法手术刀的作用:主要用于切割组织,有时也用刀柄尾部钝性分离组织手术刀的使用方法:执弓式、执笔式、握持式、反挑式高频电刀的优势是可以减少出血手术剪分为组织剪(直组织剪、弯组织剪)和线剪(剪线剪、拆线剪)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血管钳:蚊式血管钳、直血管钳、弯血管钳、有齿血管钳手术镊分为有齿镊和无齿镊持针器的作用主要用于夹持缝合针来缝合组织,也用于器械打结;执握方法有:把抓式、指扣式、单扣式布巾钳主要用于夹持固定手术巾,并夹持皮肤,防止手术中移动或松开组织钳:Allis钳,一般用于夹持组织,不易滑脱拉钩分为:甲状腺拉钩、腹腔平头拉钩、皮肤拉钩、S形拉钩、自动拉钩手术器械台摆置原则:1)严格分清无菌与有菌的界限2)器械台面和手术台面以下为有菌区3)保持无菌不类干燥4)台面保持干燥、整洁、器械安放有条不紊手术前准备的基本内容1进入手术室之前1。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与技术操作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与技术操作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与技术操作外科手术是医生通过切除、修复、移动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外科手术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技术操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与技术操作。

I.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1.术前评估和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身体状况,以及手术的风险和预期效果。

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可能的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

在术前,医生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如血液检查、心电图和胸片等。

2.术中严格操作:术中,医生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卫生原则。

医生应戴手套、口罩和帽子等,确保手术区域的洁净。

医生还要遵循手术操作的步骤,确保手术过程安全、有效,并注意减少组织损伤。

3.安全和有效止血:术中出血是外科手术的常见情况,医生必须掌握有效的止血方法。

止血方法可以分为局部止血和全身止血两种。

局部止血包括压迫止血、电凝止血和缝线止血等,全身止血则包括输血、输血因子和药物等。

4.防止感染:术中和术后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医生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感染的发生。

术中,医生必须注意手术区域的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术后,医生还要采取合适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做好术后伤口的护理。

5.安全和有效的术后处理:术后处理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环节,医生必须做好术后护理和指导工作。

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情况。

医生还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活动和药物等。

II.外科手术的技术操作1.切口选择和设计:切口是外科手术的入路,医生必须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目的来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切口。

切口应尽量选择在皮肤纹理的方向上,以减少伤口愈合的不良和术后疤痕的产生。

2.层次解剖: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进行层次解剖,即将组织分层剥离和修复。

医生必须准确识别和保护周围重要结构,如血管、神经和器官等。

医生还要注意减少组织损伤和操作创伤,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与操作规范

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与操作规范

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与操作规范手术是外科医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手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情况。

因此,外科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一、手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前,外科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评估: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化验结果等,以便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手术流程规划:医生需要规划好手术的步骤和流程,包括手术部位的切口及进路选择、使用的器械材料等。

3. 麻醉评估:医生需要与麻醉科医生协商,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及合适的麻醉方式。

4. 患者沟通:医生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手术的风险和预期效果,取得知情同意。

二、手术操作技术外科医生对手术操作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手术技术:1. 切口与缝合:医生需要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口方式,并进行准确的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2. 准确解剖:医生需要精确地解剖组织结构,并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等结构。

3. 准确操作:医生在进行手术时需要准确操作器械,保持手术视野清晰,熟练使用各种医疗器械和设备。

4. 出血控制:医生需要采用正确的出血控制技术,如止血夹、电凝、缝线结扎等,以防止过多出血并保持良好的术野视野。

5. 细致处理:医生在手术进行中需要细致、谨慎地处理组织,确保手术完成后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三、操作规范与原则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外科医生需要遵循一系列操作规范和原则:1. 无菌操作:医生需要在手术中保持无菌操作,包括戴手术帽、口罩、手套等,使用无菌器械和材料。

2. 时刻关注患者安全:医生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过程中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防止交叉感染:医生需要遵守洗手、消毒、隔离等措施,以减少手术相关的交叉感染风险。

4. 合理用药:医生在手术中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以减少感染和疼痛的风险。

外科基本原则、无菌技术及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基本原则、无菌技术及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基本原则、无菌技术及手术基本操作一、外科基本原则第一:外科治疗适应症及方法的选择:同一疾病提出不同的治疗主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由经验医学为主向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发展。

1、作出正确的诊断-----前提病史、体征-----理学检查非常重要,是一个医生的基本技能,不可能完全由客观检查代替,因此临床医生对理学检查应精益求精。

辅助检查-------虽有些检查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全面性,但只是起辅助诊断作用。

2、明确治疗目标和选择各种疗法目标-------救治病人的生命和(或)改善生活质量。

3、治疗计划的制定和修正常按诊疗常规,疗效不佳时应及时修正。

4、利用EBM指导外科临床实践EBM含义:有目的、正确的运用现有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对每位病人的治疗。

其核心思想是谨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作出决策。

第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手术----外科治疗的主要或关键性措施。

手术处理总的要求是爱护组织、最大限度地保存功能及促进伤口愈合。

1、贯彻无菌术原则无菌术包含术前、术中、术后的有关处理。

2、既要有手术计划,又要通过探查确定术式。

3、手术遵循基础科学原理切开、引流、摘除、切除、重建等手术都是为了促使机体从病理状态转变为或接近于生理状态。

4、重视手术基本操作做到准确、细致、轻巧、迅速,尽量减少组织创伤、出血、细菌污染等。

5、麻醉与手术相配合第三、外科的综合治疗原则1、心理治疗:疼痛、经济、风险等2、维护生命器官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呼吸、循环功能、肾功能、颅脑等3、感染的防治预防感染-----医院;外科医生的无菌术原则治疗感染------抗生素、手术切除病灶、引流,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如输血、球蛋白、改善营养状态等。

4、功能练习和其他后续治疗二、无菌术无菌技术是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涉及的定义: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

微创手术的定义:通过微小的切口 进行手术,减少创伤和恢复时间
微创手术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开 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再到机器人 辅助手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微创手术的优点:减少疼痛、出血 和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提高 生活质量
微创手术的未来趋势:更加智能化、 精准化和个性化,提高手术效果和 患者满意度
整性
缝合伤口:使用合适的缝合 材料和技巧,确保伤口愈合 良好
清理手术区域:确保无菌, 避免感染
包扎伤口:使用无菌纱布和 绷带,保护伤口免受外界刺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患者术 后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并
发症
切开技术:包括皮肤、肌肉、 骨骼等组织的切开,以及止血、 缝合等操作。
缝合技术:包括皮肤、肌肉、 骨骼等组织的缝合,以及打结、 剪线等操作。
汇报人:XX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手术室环境:保持清洁、无菌,定 期消毒
手术人员:穿戴无菌手术服、手套、 口罩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术器械:严格消毒,确保无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术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避免感染
尽量减少手术切 口,以减轻患者 痛苦和减少术后 并发症
个性化手术方案: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手
术方案
机器人辅助手术:利用机 器人技术提高手术精确度
和安全性
3D打印技术:利用3D打 印技术制作个性化手术器
械和假体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 现实技术进行术前模拟和
术后康复训练
Hale Waihona Puke 汇报人:XX复合麻醉:结合多种麻 醉方法,以达到最佳麻

四手操作的基本原则

四手操作的基本原则

四手操作的基本原则四手操作是一种高难度的外科手术技术,需要医生和护士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本文将从四手操作的定义、必要性、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四手操作的定义四手操作是指在外科手术中,由两名医生和两名护士组成的团队同时参与手术,其中一名医生进行主刀操作,另一名医生协助主刀操作,在同一时间内两名护士进行辅助工作。

二、四手操作的必要性1. 提高手术效率:通过四人同时参与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2. 减少并发症:由于有两个医生同时进行操作,可以减少误切或误伤患者的风险。

3. 提高治疗质量:通过协作完成复杂的外科手术操作,可以提高治疗质量和成功率。

三、四手操作的基本原则1. 分工明确:在四人团队中必须分工明确,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

其中主刀医生负责核心部分的操作;第二位医生负责协助主刀医生,完成手术中需要的辅助操作;两名护士负责辅助工作,如递刀、吸引、镜头清洗等。

2. 沟通协调:四人团队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自的任务顺利完成。

在手术开始前,应该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规划,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

3. 互相信任:四手操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尤其是主刀医生和第二位医生之间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只有相互信任才能保证操作顺利进行。

4. 注意安全:在四手操作中,安全是最重要的一点。

各位团队成员必须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并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流程。

5. 熟练掌握技巧:四手操作需要具备高超的外科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只有熟练掌握相关技巧才能保证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安全。

6. 坚持培训:四手操作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培训,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

四、四手操作的注意事项1. 遵循操作规范:在四手操作中,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流程,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率。

2. 注意卫生: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注意卫生,避免感染等问题。

皮肤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皮肤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皮肤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皮肤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包括手术器械的消毒、手术区域的准备和操作人员的手部卫生等,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 充分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根据手术的部位和程度,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如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等。

3. 切口设计:切口的设计应考虑到手术的目的、术后美观和功能恢复。

尽量选择隐蔽的位置,并确保切口的方向和形状有利于手术操作和术后愈合。

4. 组织保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使用精细的器械和技术,减少对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创伤。

5. 止血和缝合:有效控制手术区域的出血,确保手术视野清晰。

根据需要使用电凝、结扎或止血剂等方法进行止血。

缝合时要选择合适的缝线和缝合技术,以达到良好的愈合效果。

6. 术后护理:手术后要给予适当的护理和指导,包括伤口护理、抗生素应用、疼痛管理和康复指导等。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伤口的清洁和保护,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7. 瘢痕最小化:尽量减少手术造成的瘢痕形成。

采用精细的缝合技术、使用可吸收缝线以及适当的术后处理,可以降低瘢痕的明显程度。

8. 患者安全: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舒适度。

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是手术操作的首要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皮肤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可能会因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任何皮肤外科手术之前,患者应详细咨询专业医生,并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在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无瘤和微创等基本原则,应尽可能避免手术后的感染、肿瘤的播散或病人机体组织不必要的损伤,以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第一节无菌原则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

—旦皮肤的完整性遇到破坏,微生物就会侵入体内并繁殖。

为了避免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必须在术前和术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即无菌技术。

它是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灭菌(sterilization),又称消毒(disinfection),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消除,使之达到无菌处理。

多用物理方法,有的化学品如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等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故也可用于灭菌。

抗菌(antisepsis)则是指用化学方法杀灭存在的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一)手术用品的无菌处理方法1.物理灭菌法包括热力、紫外线、放射线、超声波、高频电场、真空及微波灭菌等。

医院常用的有热力和紫外线灭菌,其他方法均因可靠性差或对人体损害性大,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紫外线灭菌主要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因此本节只介绍热力灭菌。

它包括干热灭菌及湿热灭菌,前者是通过使蛋白质氧化和近似炭化的形式杀灭细菌,包括火焰焚烧、高热空气。

后者通过使蛋白质凝固来杀灭细菌,包括煮沸、流通蒸气和高压蒸气。

⑴高压蒸气灭菌法:是临床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的灭菌方法。

此法所用灭菌器的式样有很多种,但其原理和基本结构相同,是由一个具有两层壁能耐高压的锅炉所构成,蒸气进入消毒室内,积聚而产生压力。

蒸气的压力增高,温度也随之增高,当温度达121~126℃时,维持30分钟,即能杀死包括具有极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细菌,达到灭菌目的。

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需要灭菌的各种包裹不应过大、过紧,一般应小于55cm×33cm×22cm;⑨包裹不应排得太密,以免妨碍蒸气的透入,影响灭菌效果;③易燃或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等,禁用高压蒸气灭菌法;锐利器械如刀剪等不宜用此法灭菌,以免变钝;④瓶装液体灭菌时,要用玻璃纸或纱布包扎瓶口,用橡皮塞的,应插入针头排气;⑤要有专人负责,每次灭菌前都要检查安全阀的性能。

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外科手术,是现代医学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手术可能是战胜病魔、重获健康的关键。

然而,要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外科医生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

首先,无菌原则是外科手术中最为关键的一点。

手术区域必须保持绝对的无菌状态,以防止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入,从而避免感染的发生。

在手术前,医生和护士会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手术场所也会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医生会穿上无菌手术衣,戴上无菌手套,患者的手术部位也会进行细致的消毒和铺巾。

在手术过程中,任何可能导致污染的操作都要被严格禁止,比如手术人员的手臂不能越过无菌区域,一旦无菌物品被污染,必须立即更换。

其次,准确的术前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在决定进行手术之前,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只有明确了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

如果术前诊断不明确就匆忙手术,可能会导致手术效果不佳,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再者,手术切口的选择也是一项重要原则。

切口的位置和大小应该既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方便医生操作,又要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比如,在腹部手术中,切口通常会选择在肌肉纹理的方向,这样可以减少肌肉的切断,降低术后疼痛和切口裂开的风险。

同时,切口还要考虑到美观的因素,尤其是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的手术。

另外,轻柔细致的操作是外科手术中必须始终遵循的原则。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要避免粗暴地牵拉、挤压组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出血。

对于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器官,要格外小心地加以保护。

例如,在甲状腺手术中,要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以防止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和低钙抽搐等并发症。

止血彻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手术中的出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会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的难度,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在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无瘤和微创等基本原则,应尽可能避免手术后的感染、肿瘤的播散或病人机体组织不必要的损伤,以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第一节无菌原则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

—旦皮肤的完整性遇到破坏,微生物就会侵入体内并繁殖。

为了避免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必须在术前和术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即无菌技术。

它是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灭菌(sterilization),又称消毒(disinfection),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消除,使之达到无菌处理。

多用物理方法,有的化学品如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等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故也可用于灭菌。

抗菌(antisepsis)则是指用化学方法杀灭存在的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一)手术用品的无菌处理方法1.物理灭菌法包括热力、紫外线、放射线、超声波、高频电场、真空及微波灭菌等。

医院常用的有热力和紫外线灭菌,其他方法均因可靠性差或对人体损害性大,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紫外线灭菌主要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因此本节只介绍热力灭菌。

它包括干热灭菌及湿热灭菌,前者是通过使蛋白质氧化和近似炭化的形式杀灭细菌,包括火焰焚烧、高热空气。

后者通过使蛋白质凝固来杀灭细菌,包括煮沸、流通蒸气和高压蒸气。

⑴高压蒸气灭菌法:是临床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的灭菌方法。

此法所用灭菌器的式样有很多种,但其原理和基本结构相同,是由一个具有两层壁能耐高压的锅炉所构成,蒸气进入消毒室内,积聚而产生压力。

蒸气的压力增高,温度也随之增高,当温度达121~126℃时,维持30分钟,即能杀死包括具有极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细菌,达到灭菌目的。

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需要灭菌的各种包裹不应过大、过紧,一般应小于55cm×33cm×22cm;⑨包裹不应排得太密,以免妨碍蒸气的透入,影响灭菌效果;③易燃或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等,禁用高压蒸气灭菌法;锐利器械如刀剪等不宜用此法灭菌,以免变钝;④瓶装液体灭菌时,要用玻璃纸或纱布包扎瓶口,用橡皮塞的,应插入针头排气;⑤要有专人负责,每次灭菌前都要检查安全阀的性能。

⑵煮沸灭菌法:可用于金属器械、破璃及橡胶类物品,在水中煮沸100℃以后,维持15~20分钟,一般细菌可被杀灭。

应用此法时应注意:①物品需全部浸入水中;②橡胶类和丝线应于水煮沸后放入,15分钟即可取出;③玻璃类物品用纱布包好,放入冷水中煮。

如为注射器,应拔出针芯,用纱布包好针筒、针芯;灭菌时间从水煮沸后算起,如中途加入物品则应重新从水煮沸的时间算起。

2.化学灭菌法锐利器械、内镜和腹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可用化学药液浸泡消毒。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下列几种:⑴70%酒精:它能使细菌蛋白变性沉淀,常用于刀片、剪刀、缝针及显微器械的消毒。

一般浸泡30分钟。

酒精应每周过滤,并核对浓度—次。

⑵2%中性戊二醛水溶液:它可使蛋白质变性,浸泡时间为30分钟,用途与70%酒精相同。

药液需每周更换一次。

⑶10%甲醛溶液:能干扰蛋白质代谢和DNA合成,浸泡时间为20~30分钟。

适用于输尿管导管等树脂类,塑料类以及有机玻璃制品的消毒。

⑷1:1000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时间为30分钟,亦可用于刀片、剪刀、缝针的消毒,但效果不及戊二醛溶液,故目前常用于持物钳的浸泡。

⑸1:1000氯已定(洗必泰)溶液:浸泡时间为30分钟,抗菌作用较新洁尔灭强。

注意事项:①浸泡前,器械应去油污;②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在消毒液内;③有轴节的器械应把轴节张开;管、瓶类物品的内面亦应浸泡在消毒液内;④如中途加入其他物品应重新计算浸泡时间;⑤使用前应将物品内外的消毒液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气体熏蒸灭茵适用于室内空气及不能浸泡且不耐高热的器械和物品的消毒。

如精密仪器、纤维内镜等。

手术室应用较多的是福尔马林熏蒸法,所用熏箱一般是由有机玻璃制成,分成2~3层、每层通过孔洞相通。

在最底格放一器皿,内盛高锰酸钾和40%甲醛,需消毒的物品放在上面各层。

福尔马林的用量按熏箱体积计算,一船用量为40~80ml/m3,加入的高锰酸钾(g)与福尔马林的用量(ml)比为1:2。

此法可消毒丝线、内镜线缆、手术电凝器等,熏蒸1小时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二)灭菌的监测由于灭菌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处理时必须加以监测。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1.仪表监测即依靠灭菌设备上的有关仪表,如温度计、压力计等进行控制,并通过自动记录仪记录备查。

2.化学指示剂利用化学物质特征性的颜色或其他反应指示作用因子的强度和时间。

3.生物指示剂直接用细菌的存亡来证明是否达到灭菌的要求。

4.程序监测根据灭菌处理的程序作回顾性或前瞻性监测。

手术室工作中使用较多的是化学监测法,近年来化学指示剂的发展较快,既可指示作用的强度又可指示作用的时间,已广泛用于高压蒸气、环氧乙烷和甲醛熏蒸灭菌。

有贴于包外的化学指示胶带或胶签,用于表示该物是否经过灭菌处理;也有放于包内中央的指示卡(管),用于表明包内物品是否达到灭菌要求。

(三)无菌物品的保存1.设无菌物品室专放无菌物品,所有物品均应注明消毒灭菌日期、名称以及执行者的姓名。

2.高压灭菌的物品有效期为7天,过期后需重新消毒才能使用。

3.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有效期为12小时,超过有效期限后,必须重新消毒。

4.已打开的消毒物品只限24小时内存放手术间使用。

5.无菌敷料室应每日擦拭框架和地面1~2次,每日紫外线灯照射1~2次。

6.无菌敷料室应专人负责,做到三定:定物、定位、定量。

7.对特殊感染病人污染的敷料器械应作两次消毒后再放回无菌室。

手术室中的器械经消毒灭菌后还应注意防止再污染。

运送灭菌后的手术包、敷料包等,不论从供应室领取或是手术室内周转,均应使用经消毒的推车或托盘,决不可与污染物品混放或混用。

手术室内保存的灭菌器材,应双层包装,以防开包时不慎污染。

小件器材应包装后进行灭菌处理,连同包装储存。

存放无菌器材的房间,应干燥无尘,设通风或紫外线消毒装臵,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四)手术室管理的基本要求1.个人卫生和健康手术室工作人员应严格讲究卫生。

手指甲应剪短,有呼吸道疾病、开放伤口、眼鼻喉部感染者,均不宜进入手术室。

2.手术室制度⑴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制度: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手术室备好的衣、裤、鞋,戴口罩、帽子,保持清洁安静。

禁止吸烟或大声喧哗。

有呼吸道感染及化脓性病灶者原则上不进入手术室。

加强工作计划性,减少出入手术室的次数。

⑵手术室参观制度:参观人员应穿手术室准备的衣、裤、鞋,戴口罩、帽子。

每间手术室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

参观时严格遵守无菌规则,站在指定的地点。

参观者不得距手术台太近或站立过高,不得随意走动。

参观感染手术后不得再到其他手术间参观。

⑶消毒隔离制度:每次手术后彻底清扫洗刷,清除污染敷料和杂物,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接台手术需照射30分钟后才可再次施行手术。

所用物品、器械、敷料、无菌物品应每周消毒一次。

打开的无菌物品及器械保留24小时后应重新消毒灭菌。

氧气管、各种导管、引流装臵等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并每天更换消毒液一次,定期作细菌培养。

无菌手术间与有菌手术间相对固定,无条件固定者,应先施行无菌手术,后施行污染或感染手术。

⑷手术室空气消毒:手术室内空气应定期消毒,通常采用乳酸消毒法。

100m3空间可用80%乳酸12m1倒入锅内,臵于三脚架上,架下酒精灯加热,待蒸发完后将火熄灭,紧闭30分钟后打开门窗通风。

(五)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在手术过程中,虽然器械和物品都已灭菌、消毒,手术人员也已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手术区又已消毒和铺无菌布单,为手术提供了一个无菌操作环境。

但是,还需要一定的无菌操作规则来保证已灭菌和消毒的物品或手术区域免受污染,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包括: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后应避免受到污染,手术衣的无菌范围是腋前线颈部以下至腰部及手部至肘关节以上5cm。

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均属有菌区域,不可用手接触。

2.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尽量减少在手术室内走动。

3.非洗手人员不可接触已消毒灭菌的物品。

4.洗手人员面对面,面向消毒的手术区域,只能接触已消毒的物品。

5.如怀疑消毒物品受到污染应重新消毒后再使用。

6.无菌布单如已被浸湿,应及时更换或盖上新的布单,否则可将细菌从有菌区域带到消毒物的表面。

7.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

8.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另换无菌手套。

前臂或肘部碰触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污染范围极小的也可贴上无菌胶膜。

9.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臵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臵。

10.作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或2.5%~3%的碘酊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切开空腔脏器之前,应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第二节无瘤原则1890年,Halsted创立乳腺癌根治术,首次阐述了肿瘤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即不切割原则和整块切除原则。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防止复发为目的的无瘤原则逐渐得到重视。

无瘤原则是指应用各种措施防止手术操作过程中离散的癌细胞直接种植或播散。

不恰当的外科操作可以导致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因此,肿瘤外科必须遵循无瘤原则。

(一)侵袭性诊疗操作中的无瘤原则1.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肿瘤的播散途径及形式各不相同,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以及生物学特性等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穿刺活检(needle biopsy)即借助穿刺针刺入瘤体,抽吸组织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

穿刺活检有导致针道转移的可能,因此,经皮内脏肿瘤穿刺应慎用,特别是对血供丰富的软组织肉瘤不宜采用穿刺活检。

切取活检(incisional biopsy)是指切除部分肿瘤活检,有可能导致肿瘤播散,应慎用。

切除活检(excisional biopsy)即将肿瘤完整切除后活检。

因不切入肿瘤,故可减少肿瘤的播散,是一般肿瘤活检的首选方式。

体积小位于皮下、粘膜下、乳腺、淋巴结等处的肿瘤,宜行切除活检。

无论何种操作方法,均应操作轻柔,避免机械挤压。

2.活检术的分离范围和切除范围在解剖分离组织时,尽量缩小范围,注意手术分离的平面及间隔,以免癌细胞扩展到根治术切除的范围以外或因手术造成新的间隔促进播散。

在切除病变时,应尽量完整,皮肤或粘膜肿瘤的活检应包括肿瘤边缘部分的正常组织,乳头状瘤和息肉的活检应包括基底部分。

3.活检操作时必须严密止血,避免血肿形成,因局部血肿常可造成肿瘤细胞的播散,亦造成以后手术的困难。

对肢体的癌瘤应在止血带阻断血流的情况下进行活检。

4.活检术与根治术的衔接活检术的切口应设计在以后的根治性手术能将其完整切除的范围内;穿刺活捡的针道或瘢痕也必须注意要在以后手术时能一并切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