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新文化运动》学案 (冀教版八年级上) (13)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2.9新文化运动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2.9新文化运动教案

2.9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要紧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把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大体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进程与方式: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即从历史背景动身,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历史阻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熟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期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大体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什么缘故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方式】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讨法、归纳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入侵;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无使中国走上强盛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导入《新文化运动》一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简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前期)情形如何?3.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内容是什么?简述传播情形。

4.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如何?它有何历史意义?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级,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2)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专制和专制,把“孔子之道作为修身大本”,尊孔复古逆流处处泛滥。

(3)新旧思潮发生了猛烈冲突。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前期):(1)时刻:1915年。

(2)领导阶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

(3)领导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斗争目标:尊孔复古的封建文化。

(5)两面旗帜(口号):民主和科学。

(6)要紧阵地:《新青年》杂志。

(7)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学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终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终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教师提问:材料一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图片展示:展示陈独秀照片和《青年杂志》和《新青年》封面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提示: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1.材料展示:材料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2.教师提问: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还有哪些主张?(学生讨论)3.教师总结: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日期:年9 月16日主备人:李武鹏学科组长签字:课型:新课课标内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动的旗帜、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人物、性质、旗帜、前后期的内容、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从而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3、通过学习,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法:联系讲解法、讲述法、举例分析法、整合教材、切入评价法。

学法:1.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

2.讨论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布置学生阅读48 -50页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 培养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教学难点1.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历史教材或教辅材料。

2. 课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的图片和资料。

3. 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提倡四反对”。

2. 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并讲解他们的思想主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三、课后作业(10分钟)1. 学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思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 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和政治领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课题名称八年级上册第 9 课新文化运动科目初中历史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者分析初中生学习能力有差异,缺乏必要的理论修养,对历史人物和故事感兴趣,对一些概念性知识理解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呈现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形成认识。

(2)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11.导入新课师: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学生复习回答。

教学活动 2师: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那么中国的思想界发生了怎样的大事件?这一事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提供史料,学生从中分析。

讨论: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呢?教学活动 3师: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请做出客观评价。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影片迅速回答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

学生介绍陈、李、胡、鲁四位人物。

师: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分析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分析

(封面)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
案分析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积极思考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学习,认识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造就了一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为五四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同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2了解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3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从插图和课文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探讨白话文的兴起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动民众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点
《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学习难点。

冀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word导学案.doc

冀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word导学案.doc

课题新文化运动主备人刘欣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目标分解 1.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的标志以及概况2. 理解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宣传的过程3. 分析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以及局限性学案演示备注一、《新青年》的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的反动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辛亥革命使的思想深入人心;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2)代表: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思想。

(4)中心: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使北大逐渐成为新文化。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德先生与赛先生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批判重点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德先生即,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体制等;赛先生即,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1)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

(2)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2.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运动:3.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或肯定。

四、整体把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背景: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②辛亥革命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卖国复辟;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④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潮流。

2.9.3《新文化运动》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上) (2)

2.9.3《新文化运动》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上) (2)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课前预习题: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和旗帜各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布置学生阅读40——43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李胡鲁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

2、“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

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具体理由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和旗帜各是什么?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旗帜: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4、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冀教版八上备课素材(教案 课件 测试):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冀教版八上备课素材(教案 课件 测试):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冀教版八上备课素材(教案+课件+测试):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

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1 /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而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新文化运动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科学精神的影响,以及新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传统文化过于贬低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既要肯定其对中国历史的进步作用,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树立科学精神,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科学精神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从而引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科学精神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

5.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文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背景:巴黎和会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传统文化束缚过程:、科学、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影响:冲击传统文化、促进思想发展、提高科学精神、影响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理念:本节内容属于思想史部分,因而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尤其要强调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二)分析: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

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红楼之旅”的形式,将次序打乱,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指导意见:学习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教学方法: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导入:视频《给老师的一封信》学生看完视频后,回忆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信息。

如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等。

老师概括:“一份充满激情的杂志,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最终定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最终定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最终定稿)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请学生播报中华新报的一则社会新闻。

思考是什么害死了仅有19岁的唐氏?师:封建传统礼教要求妇女遵守三从四德,导致这一青年女子的死亡,这也说明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思想仍被封建思想所禁锢。

怎样革新人们的思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

一、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展示历史图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和袁袁世凯尊孔复古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历史图片,结合教材,说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师:一边是中华民国的成立使西方传入的、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受到知识分子的欢迎。

而另一边是袁世凯为复辟提倡的尊孔复古思想,这两种思想形成强烈的冲突。

过渡:这种冲突使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知识结构2,了解这场新意盎然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意盎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学生展示,快问快答。

)1、这场运动是怎样兴起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除了陈独秀,这场运动还有哪些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

3、他们聚在一起要做什么?热情地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4、他们是怎样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1)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在《新青年》发表文章。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学案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过程导入新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新青年》的创办、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

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a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第8课新文化运动》学案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第八课新文化运动讲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教学进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1.背景:——————————2.代表人物:————————3.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4.开始标志:——————————5.内容:前期:————后期:————6.意义:——————【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小字课文及插图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说明那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学生观看书中《新青年》杂志封面.3.代表人物:二. 新文化运动的要紧内容:指导学生观看本课43页中的《青年杂志》封面,有条件的还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

指导学生阅念书中小字内容,归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及要紧思想,进而指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要紧阵地。

【议】:讨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客观评判,以真切明白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展现升华学生做练习部份【练】:反馈检测教师检查完成情形作业:辅导书第8课板书:课后反思:第八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3.代表人物:二.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三.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40~42,依据课本内容和下表中的相关知识点提示完成表格。

时间开始标志主阵地两大旗帜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评价1915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①②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提倡,四反对)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④。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1917年颂扬十月革命,宣传③。

活动二:阅读材料,加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封,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归于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摘自《百度百科》结合材料请回答:(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2)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在今天还适用吗?【检测反馈】()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中华民国的建立B.《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C.《青年杂志》的诞生D.《敬告青年》的发表()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A.科学、民主B.民主、自由C.科学、博爱D.平等、博爱()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八年级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的学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的学案

新文化运动的学案八年级历史教案学习目标:1、记住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人物、性质、旗帜、前后期的内容、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从而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3、通过学习,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40---41页,说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的时间、标志、人物、旗帜、阵地。

2)阅读41-42页,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阶段,并记住前后期的内容,列举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3、阅读42页,说说你对新文化运动性质和意义的理解(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什么叫新文化运动?(2)谈谈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化探索、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

(3)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4)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四)系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旧思潮的冲突)→过程(前期、后期) 评价(积极、消极)(五)巩固训练:1、填空: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年,领导人-----、-------、---------、---------,性质是-------------,两面大旗--------、---------,前后期的任务分别是-------、-------,前期的内容有----、------,-----、-------,-----、-------,------、--------。

2、阅读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标志、代表人物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二、课前检测
复习检测
1、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召开。

大会选举
为总理。

2、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

孙中山在其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指导思想。

3、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发动武装起义,第二天占领武汉三镇。

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

4、年元旦,在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正式成立。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a、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b、作用(意义或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使观念深入人心。

预习检测
1、从年起,、、、等,高举“”和“”两面大旗,以《》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后期:大力宣传,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3、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

4、作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和,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课堂问题
问题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问题1:新文化和旧文化各是什么文化?
问题2:新文化运动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问题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旗帜、阵地各是什么?
问题4: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问题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问题6:.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例题: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变式练习: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其主要依据是它们()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想
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D、都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
四、目标检测
1、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①民主②平等③博爱④自由⑤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3.把反封建内容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4、最早刊登白话文、新体诗、改用新式标点符号的杂志是()
A、《中外纪闻》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五、配餐练习
A组题
1、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B、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采用白话文的形式
2、如果你要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有关问题,主要应该参考()
A. 《万国公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申报》
3、20世纪前期,我国发生了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们高举“民主”
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下列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中创作了《狂人日记》和《孔乙己》的是()
A.B.C.D.
B组题
1、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2、下列对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A.《每周评论》B.《中外纪闻》C.《新青年》D.《民报》4.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A.自强、求富B.自由、平等C.民主、科学D.民族、民权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①李大钊②陈独秀⑨鲁迅④胡适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6.下列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的是()
①提倡民主②提倡新道德③提倡科学④提倡新文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D.①②③④
7.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成就较为显著的人是()
A.李大钊B.胡适C.鲁迅D.陈独秀
C组题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2)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
(4)从整体来说,这场运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认为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