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思路探讨
李氏砭法|临床三年心路(十二)白血病
李氏砭法|临床三年心路(十二)白血病
案例
患者:男,年龄50岁。
疾病:慢粒白血病。2012年体检,白细胞指标不正常达到120多,随于人民医院骨穿,确诊。
病史:6年。一直服用靶向药物格列卫,每天四片。
医院要求:每三个月一次复查。
执砭:思琪老师每周坚持一次刮痧现在药量减为每天三片,指标正常。
通常阴性说明病情在好转,如果是融合基因阳性,就是可能需要继续进行化疗的工作。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种以贫血、外周血粒细胞增高和出现各阶段幼稚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有血小板增多和脾大为特征,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病情进展比较缓慢,早期的患者多没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白血病破坏骨髓正常造血功能,浸润器官,引起了明显但非特异的症状。
中医学认为白血病的发病多在内在虚损、阴阳失和、脏腑虚弱的基础上温热毒邪等乘虚而人所致。
1、精气内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因,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长期偏食而致脾虚,气血生化无源,在儿童患者中较为明显。劳倦、早婚、多次妊娠、房室不节等致肾精亏虚,则骨髓化源不足。在以上肝脾肾功能失调与精血虚损的基础上,
若复加外邪则发病。
2、温热毒邪本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易于复发及预后不良等特点,故温热毒邪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外因。温热毒邪包括病毒、电离辐射、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烷化剂、某些细胞毒药物等)等。
素有气虚加之反复出血,气血亏虚,可使气不摄血、出血症状突出,血去气伤反过来又加重气虚症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总之,白血病是由于精气内虚,温热毒邪入侵而人体伤血而成的病证。其病位在血及骨髓,因肝主藏血,脾主生血,肾主骨生髓,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常常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
混合方法研究制定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及实例解读
·4155·
·方法学研究·
混合方法研究制定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及实例解读
赵国桢1,2,3,4,陈腾飞1,郭玉红1,冯雪5,苏祥飞5,胡晶2,3,冯硕2,3,张会娜2,3,杜元1,4,闫雨蒙1,2,3,4,王雅凡1,李博1,2,3*,刘清泉1,2,3*
【摘要】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是实现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医药指南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极大,但目前仍存在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不佳的现状,这可能与指南的内容有关。由于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数量较少,以循证医学证据,即定量研究结果为主导的指南,在指南推荐干预措施的确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混合方法研究重视实用主义,其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在中医药指南的制定中存在一定优势。本文初步探讨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过程中的思路及作用,并以《中医药治疗流感临床实践指南》为例,探讨以定量研究为主导制定指南时遇到的问题及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发现,混合方法研究可以弥补单纯依赖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结果的不足,有可能成为未来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循证实践;混合方法;循证医学方法学;循证中医药;指南;中医药标准化【中图分类号】 R 13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215赵国桢,陈腾飞,郭玉红,等. 混合方法研究制定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及实例解读[J ].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2):4155-4159.[ ]
白血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教案设计
04
长期随访
治疗后需进行长期随 访,观察病情变化。
化疗方案选择与调整
01
02
03
化疗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 性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化疗方案制定
制定适合患者的化疗方案 ,包括药物剂量、用药时 间等。
化疗方案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化疗 反应及时调整化疗方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
移植前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 ,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造血 干细胞移植。
及时解答学生在作业和复习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提供复习指导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 地备考。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Chapter
提问环节: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
提问白血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 固。
询问当前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 法及其原理,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
针对白血病的并发症及预防措 施进行提问,提醒学生关注患 者整体状况。
治疗原则
白血病的治疗原则为尽早、足量 、联合、个体化治疗。同时,应 重视支持治疗,如输血、抗感染 、营养支持等。
治疗方法
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 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根 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分型,医生 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病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对白血病患者的综合评估能力。
白血病的辨证论治思路
【 摘要 】 白血病是造血 系统 的恶性疾病 。本文根据中医学理论 , 结合临床经验 , 论述本病 的病 因病机及辨证
论治思路 。
【 关键词 】 白血病
病 因病机
辨证论治
, 五 穷 。 久 白血 病是 造 血 系统 的恶性 疾 病 。中 医学无 “ 白血 头 在乎 肾” 而 “ 脏之 病 , 必 及 肾 ” 气 血俱 虚 , 虚 则 本 更 病 ”这 一 病名 ,对 疾病 的描 述 多散 见 于历 代 中医古 籍 不 复 , 更导 致 肾虚精 耗 。肾虚 髓 亏 , 源受 损 , 使 中 ,因其 以脏 腑 亏损 为 主 ,引起 全 身 衰弱 表 现 , 属 故 气 血无 复 以生 , 四肢 百 骸 失养 , 劳 遂 成 。 ( ) 致 髓 2 毒邪
瘀 互结 、 肾精 亏虚 三 型 。
2 1 热 毒 炽盛型 常见 发热 , 中等热或 高热 , 出 . 呈 汗 不解 , 有皮 肤瘀 斑 、 伴 骨痛 或咽 痛 , 口腔黏 膜溃 破 , 周 肛 脓 肿 , 口渴 , 伴 出汗 , 尿黄 , 胸骨 疼痛 , 或肝 脾淋 巴结 肿 大。 红 、 舌 苔黄 , 脉数 。 以清 热解毒 之 法 。 治 常用 药物 有
() 1 禀赋薄弱, 肾精不足 : 父母体虚 , 遗传缺陷, 中失 胎 养, 孕育 不足 是造 成禀 赋薄 弱 、 质不 强 、 体 肾精不 足 的 主要原 因 。 本病 与 肾关 系最 为密 切 。肾为先天 之本 , 内 藏元 阴元 阳 , 肾亦 为五 脏之本 , 命之 根 。肾 主骨 、 性 藏 精、 生髓 ,肾气 ( 肾精所 化之 气 ) 是人 体 生命 活动 原动 力 , 司人体 生长 、 育 、 主 发 生殖 。《 内经》 已指 出 “ ” 中 血 与 “ 、骨髓” 骨” “ 的关系, 《 如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
老中医倾囊分享:怪病、疑难病的临床辨治思路与秘诀
老中医倾囊分享:怪病、疑难病的临床辨治思路与秘诀
怪病疑难病辨治水平是衡量中医临床医师学术造诣和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尺度。畅达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怪病、疑难病不断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已有关于“怪病”“不治之症”论述。畅达老师认为所谓“怪病”“疑难病”是指在诊疗中病因复杂未明、诊断难以统一、医治难度较大的一类疾病。它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名词,而仅仅是医学界和民间广泛流行的口头术语。可以说疑难病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了人体的许多疾病,概括了临床上众多的奇病、怪病、宿疾、顽症,以及病情复杂的疾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也包括某些功能性疾病、慢性疾病、某些精神疾病和诸多诊断不明的疾病、恶性肿瘤及众多的综合征等疾病。
畅达老师认为“怪病”在临床应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自己所了解疾病知识以外的病证。由于医生专科所限、或由于医生本人资历、阅历所限,对所面临病症没有任何知识积累,无法做出判断。二是业内公认的非同寻常的病证。怪病即罕见病。在一般医学常识范围内,没有相关记载,无法做出合理解释和判断。他指出怪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病状怪异、奇特、繁杂多端;(2)病程缠绵、迁延不愈;(3)多因复合,病机交错,多脏相关;(4)治疗方向迷茫。
一、怪病、疑难病临床辨治思路
中医治疗疑难病,辨证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难治病就只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用中药整体调理,才可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即中医所谓的“带病延年”。畅老曾经治一女性,32岁,患直肠癌,手术后一面用中药调理,一面化疗,经半年的治疗,一切正常,临床痊愈出院。随访4年,健康状况良好。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观察和一般病例医学报告上,师徒心传口授和个人经验的积累对临床医学的产生和发展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有其片面性和盲目性。
随着科学方法学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也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等科学方法学的形成和广泛运用,大大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提高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1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取长补短,互相渗透。一般说来,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恒动观,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特长。因此,将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1.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观察的大量病例,确定了许多种病的中医治疗效果,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辨证论治的规律时,必然要归纳出各种病的常见证型,这样就发展成为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一个病的辨证分型方案应是该病辨证论治规律的反映,对辨证分型的不同看法,主要还是在于辨证分型的具体方案是否真正反映了辨证论治的规律。
另外一点是辨证分型中的治疗问题。辨证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治疗,故一般都是按证型固定方药或主方。这种作法并不违反辨证论治的原则。自古以来,除治疗专病的验方外,每个方剂都是为一定的证型而设立的。这样,每个证型有其相应的方剂,每个方剂也有其适应的证型,从而达到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早在《伤寒论》中就是按方剂的适应证型进行病证分类,每个证型各有相应的方剂,甚至以方剂作为证型的命名,这就是所谓“方证对应”。
针灸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思路探讨
在许 多 疾病 的治 疗 中疗 效 可靠 , 液 系统 疾 病在 临 血 床 中发病 率相 对较 低 , 疗方 法少 , 治 尤其 是重 型再 生 障碍 性贫 血 、 骨髓 增 生 异 常综 合 征 、 白血 病 等 , 为 仍 难治 性 疾病 , 此类 疾病 在 中药 的治疗方 面 已有起 色 , 中医治疗 一直 强 调针 药 并 用 , 么 在 针 灸治 疗 的方 那
中, 尤其是存在本虚标实 的病例 , 如骨髓增殖性疾病 ( 包括真 性 红细胞 增多 症 、 发性 血小 板增 多症 、 原 慢
二类 重在健 脾 除湿 , 以活 血化瘀 ; 三类 以滋 阴补 辅 第 肾为主 , 理气 活 血 。此 三类 方 的数 量 比重 分 别 是 兼 5 %、0 2 %。 聚类 结 果 提 示 : 床 上 黄 褐 斑 发 0 1%、0 临 病 与脏腑 的相关 性 依 次 为 肝 、 、 ; 褐 斑 辨 证 论 肾 脾 黄 治 均是 以调理 脏腑并 活血 祛瘀 为制 方 之重 点 H。在 】 目前 黄褐斑 无特 效 治 疗 情况 下 , 研 究 统 计 资 料 结 本 果表明, 口服 中药丹 栀 逍 遥 散 结 合 耳针 治 疗 气 滞 血 瘀 型黄褐 斑 , 效 稳 定 可靠 , 者 具 有 协 同作 用 , 疗 两 无
平 阳秘”达到治 疗 的 目的 , 其是 灸 法 的补 益 作 用 , , 尤 对 再生障碍性贫血 的治疗经 临床验证确切有 效 。 第 二 , 正祛 邪 :邪之 所 凑 , 气 必 虚 ” “ 扶 “ 其 ,正气 存内, 邪不 可干 ”针灸 的补 法 和泻法 有扶 助正 气 、 , 祛 除邪气 的作 用 。血 液病 患者 免 疫 力 相对 低 下 , 感 易 因素 多 , 疾病表 现有 虚证 、 实证 、 本虚 标实 证 的不 同 , 针刺补 法 和艾灸 有 扶 正 的作 用 , 刺 泻 法 和 放 血 有 针 祛邪 的作 用 , 如慢 性 再 生 障碍 性 贫 血 属 中医 “ 劳 ” 虚 范畴 , 以虚证 为主 , 用 针灸 的补 法 , 性 红 细 胞 增 宜 真Hale Waihona Puke Baidu多症属 中 医“ 血实 ” 范畴 , 实证 多见 , 宜用 泻 法 。 第三 , 通 经 络 : 络 “ 疏 经 内属 于 脏 腑 , 络 于 肢 外 节”经 络之病 可 内传脏 腑 , , 脏腑之 病 可反 映于 经络 , 通过针灸 的治 疗 可 通 其经 络 , 调其 气 血 。在 血液 病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与思路
摘
要 : 医药 治 疗在 我 国 已经 被 肿 瘤 患者 广 泛 接 受 , 到 我 国肿 瘤界 的认 可 , 逐 越 来越 受到 中 得 并
国际上的关注。扶正 中药充分体现 了中医药的特 色和优 势 , 中医药在肿瘤综合 治疗中具有减毒增效、
促 进康 复 的作 用 ; 瘤 患者 术后 中 医 药的 干预 值 得 重视 , 肿 中药抗 肿 瘤 成 分 的研 究取得 了一 定 的 成绩 。
2 0 第十卷 08
第四期
★Vo. o 10N . 1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则 即提高机体 抗邪机能 的机制与 D C抗 原递呈功能 有机地结合 ,应用扶正培本为主的 中药或复方制剂 ( 益肺清 化膏和肺瘤平 膏 )作 为外 源性 免疫 调节剂 , 发挥 中药 复方多途径 、 多靶点 、 多环节 的作用优 势 , 通过干预 和调节患者 D C抗原递呈功能 , 提高了患者 抗肿瘤免 疫机能 , 间接抑 制肿瘤 形成 、 殖 、 增 侵袭 与
证 水 平 的治疗 肿瘤 的 中药 。正 是 以上 三 点 , 中医药 为
癌、 白血病 、 肝癌及 妇科肿瘤 , 常与其 它类抗 癌 中草 药、 化学药物 、 放射治疗 、 外科手术等配合使用 , 既能
提 高机 体 免 疫力 , 可增 强 抗 癌作 用 。 又
白血病的中药治疗
另 有研究 表 明 , 黄 可使 细 胞 ( 血病 细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雄 白 血 细胞 、 瘤 细胞 ) 亡 , 具 有 抗 菌 、 血 吸虫 、 强 肿 凋 且 抗 增 免 疫功 能、 痛 抗炎 、 突变等 作用 H 。 镇 致 J
基 酶 系统 , 因而对生 长迅 速 的肿瘤 组 织及胚 胎组织 具
有抑制 作用 。此外 中药砷 剂 还具 有 抗 病 原微 生 物 作
用 以及 抗疟作 用 。
白血病 , 较化疗都有损伤小 、 愈后好 的优点。经过多 年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 中医药和中西 医结合治疗 白血
病 取得 了显著 成 就 。 中医药 不 仅 可 以减 轻 化 疗 的毒 副作 用 , 而且 具 有延 长 或 阻止 白血 病 复发 、 转 白血 逆 病 多药 耐药 和 预 防 白血病 相 关并 发 症 的优 势 。下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 1 0 1年 0 第 3 6月 2卷
bl 2的表 达 , 强 cfscm c的 m N c- 2 增 _ ,—y 0 R A表 达 , 通 过 干扰 白血 病 细胞 的核酸代 谢 , 抑制 白血病 细胞 端粒
5 蟾 蜍对 白血病 细胞株 的作用
酶的活性 , 能强有力地破坏白血病患者细胞膜 , 干扰 D A及 R A 的合 成 和 克 隆 、 殖能 力 , 而 诱 导 白 N N 增 从
上海中医药——精选推荐
上海中医药
2019-07-30
⼀代宗师学验传世--纪念秦伯未先⽣诞⾠100周年余瀛鳌
试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程昭寰
慢性⼄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关系的探讨王宝珍,刘成,薛惠明
祛淤消斑胶囊对动脉粥样斑块组织学构成的临床研究赵⽟霞,刘运芳,张梅
益⽓养阴活⾎化痰⽅对⽼年性COPD稳定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李成海,邹国林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肌炎⼼律失常86例张亚民,陈雷
益⽓活⾎补肾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唐红,李红,徐蓉娟,葛芳芳,胡健炜,杨华保肾康治疗IgA肾病临床观察胡仲仪,陈以平,⾦亚明,沈玲妹,邓跃毅,许秀华
益肾活⾎疏冲法治疗青春期⽉经失调62例陈惠林
补肾健脾活⾎法对绝经后妇⼥性激素及免疫功能作⽤的观察许得盛,王⽂健,何瑞瑾,陈伟华,鲁珊妹中西医结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蒋学洲,江勍,周智恒
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李秀珍
乌梅外敷治疗瘢痕菅贵才
中药敷脐加车前⼦末⼝服治疗⼩⼉复泻60例李晔
⾃拟雄蚣栀冰膏外涂治疗带状疱疹56例王成峰,商伟光
按摩合醋疗治乳痈李洪权
推拿治疗⼩⼉斜视90例临床观察王云海
胶原酶溶解术结合魏⽒⼿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周承扬
⽜膝多糖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顾梯成,曹兰芳,陆伟蓉,于清
⽳位挑治疗法治疗痔疮102例李苏,徐海荣,朱娅敏
中药汤剂应⽤中存在的饮⽚质量问题与建议杨忠英
"董⽒奇⽳"针刺法治疗痔疮简介陆建中
祛风合剂对Ⅰ型变态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沈⼩珩,朱伟嵘,许建中,戴云
王⽒保⾚丸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概况鲍志祥
加⼊WTO让中医中药⾛向世界本刊编辑部
髓毒(白血病)中医诊疗辑要
髓毒(白血病)中医诊疗辑要
王茂生;李君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2(021)012
【总页数】2页(P1969-1970)
【关键词】白血病;髓毒;犀角地黄汤;桃红四物汤;鳖甲煎丸;四味止血散
【作者】王茂生;李君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河北廊坊065000;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河
北廊坊0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
髓毒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白血病,其特征为骨髓及造血组织中某型白血病细胞的弥漫性增生,浸润全身各种组织及脏器。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胸骨压痛、肝脾及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外周血中也有白细胞量和质的改变等。廊坊市中医医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髓毒40余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髓毒中医诊疗要点作如下总结。
1 确定病名
中医学尚无统一的白血病病名,根据症状多属于中医学“急劳”、“血证”、“温病”、“癥瘕”、“瘰疬”等范畴。现代医家结合临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白血病
病因病机学说[1-3],但仍难以统一。笔者认为髓毒是发生于骨髓,播散于血液的一类恶性疾病,多因正气内虚,感受邪毒,不解入里,或情志失调,饮食损伤等因素而致毒热内生,日久毒邪蕴结骨髓,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生化、运行失常。其主要病理变化为骨髓造血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而气血亏虚,毒热乘虚内扰而迫血妄行,加之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液聚成痰,血聚成瘀,痰瘀互阻,日久积滞而成癥瘕瘰疬。临床以面色苍白,乏力短气,反复低热或壮热口渴,肌肤灼热,皮现紫癜,齿鼻衄血,颌下、颈部、腋窝可触及痰核瘰疠或胁下癥块(肝脾肿大),按之坚硬,时有胀痛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症状重、死亡率高的特点,传变与温病类似,初起即见血分证及营分证,故“髓毒”这一命名最能体现其邪毒内蕴的发病机制。
治疗血液病中药新药的科研思路和实践_高瑞兰
治疗血液病中药新药的科研思路和实践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06) 高瑞兰
一、治疗血液病中药新药的科研思路和体会
1. 临床需要是创新中药研究的根本目的,治疗血液病中药新药的研发则很少 创新中药研发的目的是满足临床需求,提高我国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满足广大民众的社会需求。目前中成药数量众多,但很多药的疗效没有足够证据,创新研发的品种少,尤其缺乏精品。
2. 创新中药要求能填补西药治疗的空白或显著优于现有中成药 创新中药指未在国家中成药标准中收载的主治范围(适应症)新的中药,已有同类品种的新药申报是不予批准的,故研究和投入的风险很大。针对目前西药疗效不够理想的难治性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及白血病等。目标是能够与西药互补而提高疗效,或减轻西药的毒副反应,在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优于已上市同类药物。
3. 疗效第一、安全第二及质量保证是创新中药研究的重要原则 从已有治疗药物中发掘,如对临床疗效确切的单味中药或复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取分离出有效部位或成分,并富集对治疗有效的成分,去除产生副作用的杂质。要求达到制备工艺稳定、成分含量明确,所治病症疗效肯定,作用和机制明确。研发团队中精通临床的专家很重要,药学人员研发新药对疗效的把握需慎重。
4. 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在适当的时候申报发明专利 必须是创新性工作,才能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注意专利的保护,以便于今后作为技术秘密成功转让给企业,申报专利的研究结果发表论文须慎重,如中药新药的制备工艺、成分分析和生物学活性研究等最好不要公开发表。
中西医结合毕业论文范文
中西医结合毕业论文文
论文参考题目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78例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实验研究
思路: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各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参麦、榄香烯、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体外肝癌细胞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统计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省市中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2月间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人和部分门诊病人,进行统计学处理。用MTT法观察三种中药注射液对肝癌细胞BEL-。
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
思路: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易致畸致残,是造成我国人群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病是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尽管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出现给RA的。
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思路:
目的:针对部分消化系统肿瘤手术后转移性肝癌(Hepatic Metastasis Carcinoma,HMC)患者“毒、瘀、虚”之病机特点,拟定解毒化瘀为主治原则之复方中药田柴合剂(TC Mixture),结合经皮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MC的疗效。方法:将4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后HMC。
题目: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评价
思路: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实施效果,分析实施中的各种变异,为建立方便可行、符合实际的临床路径提供依据,以便规该类患者的医护诊疗流程,最终达到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方法:1.制订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2.以2008年1月1日至。
中医药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思路与方法
2018年第31卷第2期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髓系增殖性肿瘤,t(9;22)(q34;q11)是CML特征性染色体改变并在分子水平上导致BCR-ABL融合基因形成[1]。我国年发病率为3.6/万,占白血病的第3位[2],发病年龄大多在20耀6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3]。CML的特点为显著的粒细胞过度增生,乏力、消瘦、发热、肝脾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多属中医“虚劳”“积聚”“癥瘕”“瘰疬”等范畴[4]。
1病因病机
CML的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功能失调,邪毒内蕴骨髓;或后天失于调理,脏腑功能紊乱,邪毒入血伤髓所致。邪毒为发病的主因,包括先天胎毒、外感六淫化毒、毒药、毒气及饮食所化之毒等;机体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正气虚损为内伤发病的基础,其始发病位在骨髓,涉及气血,常侵犯肝脾2脏,并可累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为虚实夹杂之证,一般初病多实,久病多虚;正虚、邪毒、瘀血、痰浊相互交织、衍生和转化为其主要病机。
1.1先天禀赋不足邪毒内蕴骨髓如父母淫欲之火,隐于父精母血,遗于胎儿;或父母患病,传于胎儿;或孕妇恣食辛热甘肥、移热于胎;或孕母忧思郁怒,五志化火,影响胎儿;或孕母调护不周,外感六淫化毒,积伏于胎,皆致邪毒蓄积体内,波及于血,深入骨髓,蕴而待发,及至出生,乃至长大,一旦正气亏虚,或外毒侵袭,致蕴毒泛溢,始发本病。亦如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胎中病论》所云:“母食毒物,胎有所感,至生下之后,毒气发而为病。”
新思路新方法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
新思路新方法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
一、本文概述
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对中医药的关注度提升,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出现对于推动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和中药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并分析这些思路和方法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及其潜力。我们将首先概述中药药理学的历史与现状,然后详细介绍近年来出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如基于系统的生物学研究、网络药理学、多组学研究等,并探讨这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我们将对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的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全球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新思路
中药药理学作为连接传统中药与现代医药科学的桥梁,近年来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药药理学研究不仅需要继承传统中医药的精髓,更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系统生物学与中药药理学: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中药药理学
研究开始从整体、动态、网络的角度去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其药效和安全性。
精准医疗与中药药理学:精准医疗的兴起为中药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个体差异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人群对中药的响应差异,进而实现个体化用药。这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中药药理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的中药资源中快速筛选出具有特定活性的化合物,大大提高了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通过与现代药物设计技术的结合,我们可以更精准地预测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DNMT3A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演示课件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DNMT3A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对 大量AML患者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 DNMT3A突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 、初诊时白细胞计数等临床特征存在 显著相关性。具体来说,DNMT3A 突变在老年AML患者中更为常见,且 突变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往往更高。
复发风险
02 DNMT3A突变阳性患者复发风险 较高,尤其是接受化疗后的患者 。
对治疗反应
DNMT3A突变可能影响患者对化
疗药物的敏感性,导致治疗效果
03
不佳。
预后评估价值
04 DNMT3A突变可作为AML患者预
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助于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03
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
症状与体征
03
研究进展与挑战:近年来,随着高通 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 的AML相关基因突变被发现和证实。 针对DNMT3A突变等特定基因突变 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探索中。然而, 目前针对DNMT3A突变的治疗手段 仍有限,且存在疗效不佳、副作用明 显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 DNMT3A突变在AML中的作用机制 ,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改善 AML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02 03
深入研究DNMT3A突变的生物学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思路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临床中医药在治疗白血病患者病情的各阶段用药的效果。结果: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白血病的病情,使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缓解率逐渐提高,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和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用药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逆转多药耐药和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继而缓解和治愈白血病患者。结论:中医药对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白血病临床患者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急性白血病;思路
急性白血病是获得性造血细胞突变引起克隆性疾病,它使患者骨髓中某系原始、幼稚细胞增生而导致分化受阻,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高烧、出血、感染,体内的白细胞增多,红细胞逐渐减少。白血病的西医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化疗、骨髓移植、和基因免疫治疗等手段。我院采用中医药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治愈白血病患者,疗效非常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6-29岁你,平均年龄(14.5±2.5)岁。患者在入院前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烧、出血和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症状,经过检查,患者体内的血常规系统明显紊乱[1]。
1.2治疗方法
1.2.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
根据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按照中医药理论辨证治疗。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现代医学进行化验和确诊,例如,对病人做骨髓穿刺报告或者血常规化验检查,了解患者的作病情与基本病理。在确诊后,使用辩证处方进行治疗,在处方中加一些对病情有针对性的的药物,例如,加一些抗癌中药,同时按照患者的基本病情,如果患者并发感染,观察感染的程度给患者加一些抗菌或者抗病毒的药物,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药量的调整,这样辩证与辨病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1.2.2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
由于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正虚邪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治疗时应该采取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邪正的盛衰状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白血病患者早期的病情主要以邪实为主,因此治疗时采用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疗手段;白血病晚期患者或者在患者的强化治疗阶段,患者的症状邪实程度表现不明显,因此治疗时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进行治疗。祛邪是将患者骨髓热毒进行清除,使患者血管通畅。扶正是调节患者体内阴阳平衡,补气养血等,扶正能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使患者能够利用自身的抵抗力消灭残余的白血病细胞。
1.2.3基本处方
急性白血病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处方:狗舌草、雄黄、全蝎、白花蛇、人参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解毒化痰散结消淤为法,基本处方:长春花、山慈姑、浙贝母、三七、鳖甲等[2]。用基本处方中的药物根据不同的剂量研制出白血病胶囊,在临床患者中使用,疗效非常显著。同时,根据白血病发病的不同阶段,需要对基本处方的药剂进行调整,这样能对症用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结果
经过对患者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和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的
基本处方治疗下,可以有效的逆转白血病患者的多药耐药,在治疗发烧、出血等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白血病的病情,继而治愈急性白血病。
3、讨论
急性白血病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虽然见效比较慢,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较小,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使患者能够对症下药,达到显著地治疗效果,并且患者在治愈后,疗效巩固不易再复发,这是目前西医所达不到的疗效[3]。在研究中,患者采用中医药的辩证与辨病结合的方法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了基本的缓解,通过临床治疗显示,中医药对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并发症的治疗都有明显的缓解,继而治愈白血病。采用中药药治疗白血病与西医相比的优势在于(1)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能够及时清除患者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能够有效地延长或阻止白血病的再次复发。(2)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能够防治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多药耐药,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产生。(3)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能够有效诱导患者白血病细胞凋亡,使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4)中医药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和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的基本处方治疗急性白血病能够减轻患者化疗的副作用,从而保护了其它脏器。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中对患者的副作用小,治愈后疗效巩固不易复发,因此,中医药对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白血病临床患者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育生.中医辨证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02(10):142-143.
[2]郑丹丹,孙伟玲,周永明.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
述,2014,01(05):1423-1424.
[3]杨敬敬,李焱,杨志峰.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08(18):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