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对策
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
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前言群体性事件是指社会群体中出现的某种形式的集体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
这些事件可能会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
情境分析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首先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情况和背景,明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这个过程需要获取并整理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研判。
只有全面了解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譬如,对于一些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事件,需要加强警力部署,通过分散、引导等方式进行管理;而对于一些社会矛盾问题,则需要借助专门的调解机构进行解决。
因此,制定出适当的处理方案是十分关键的。
舆情引导在群体性事件处理过程中,对于舆情的引导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及时引导舆论,并掌握好社会公众的态度和心理,可能会导致群体事件的不断升级,最终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舆情引导的一种方式是依托传媒平台。
在进行舆论引导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渲染事件的恶性,在披露事实信息的同时,须告诉公众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引导民众理性看待事件,尽量避免群体性情绪的扩散。
信息公开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信息公开是非常必要的。
透明的信息公开能够让公众对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促进公众对事件的理性反应和参与。
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发布信息,并加强对信息的解读和解释。
不过,信息公开也需要注重技巧。
有些细节和敏感信息需要婉转处理,避免对公众和当事方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也需要在信息公开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等相关信息。
法制管理群体性事件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众多的法律和法规问题。
在进行处理过程中,需要注重法制管理,旗帜鲜明地表明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和惩处。
在法制管理中,需要尊重并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稳定。
通过适当的处罚和舆论引导,尽可能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不良影响。
对国外舆论的对策建议
对国外舆论的对策建议1.引言1.1 概述国外舆论对于一个国家的声誉和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国外舆论已经成为一种全球传播的力量,其影响力逐渐扩大。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问题,国外舆论都能对一个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概述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国外舆论,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舆论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声誉的维护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对策,我们可以主动引导国外舆论,增加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只有与国外舆论保持紧密的联系,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和回应,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外舆论的挑战。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方便读者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
其次,本文旨在提出应对国外舆论的对策建议,并探讨这些对策的重要性。
最后,在总结部分,我们将回顾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再次强调对策建议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行动指南,以应对国外舆论对于国家形象和声誉的挑战。
国外舆论的力量无处不在,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积极引导和应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文章结构是组织思想、表达观点和论证的框架,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用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1. 概述:在引言的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国外舆论对我国形象和利益的影响和挑战,强调国外舆论对我国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文章内容做铺垫。
2. 文章结构:在引言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框架,包括正文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关系和逻辑连接。
例如,可以说明本文的正文部分将分为国外舆论的影响以及对策建议一和对策建议二两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
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形态发生了重大变革。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加快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参与舆论讨论。
在这个背景下,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愈发受到关注。
尤其是在新媒体平台具有较大影响力,且群体性事件可能带来重大社会影响时,舆论引导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群体性事件与新媒体群体性事件是指一定规模的社会群体,由于某种问题或冲突而聚集起来,形成持续的公共行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诉求。
新媒体提供了传播信息的新渠道和方式,使得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和舆论引导更加复杂。
在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更快速,群体之间交流和组织更加便利,同时也给舆论引导带来了更多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的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特点1. 信息爆炸与传播速度加快: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刷屏现象使得舆论传播速度迅速加快,群体性事件的影响范围更广。
舆论引导需要更加及时、灵活地应对。
2. 用户参与度提高:在新媒体平台上,用户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可以更直接地参与话题讨论和舆论建设。
用户的参与度与社会影响力成正比,舆论引导需要更加注重用户参与的导向。
3. 舆论碎片化: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和多样化,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更加多元化和涣散化。
舆论引导需要破除传统媒体的单一引导模式,更加注重因人而异的引导方式。
4. 舆情监测的难度增加:新媒体平台上的舆论更为复杂、庞杂,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工作更加困难。
舆论引导需要更精准的舆情监测手段,以及专业的分析能力。
三、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1. 主动引导与回应引导相结合:舆论引导应既主动引导,又及时回应,尊重用户独立的意见和表达方式。
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促进舆论的合理观点,增加舆论的传播力。
2. 真实性与透明度:舆论引导需要以真实性和透明度为原则,及时公开信息,回应民众质疑,减少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只有公正公平的舆论环境才能引导出合理的舆论。
边防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处理
物等的发生 、 和变化 , 主体 的民众对作 为客 体 发展 作为
的国家管理者产 生和持 有的社会政 治态度 。 舆情 的表达有 多种形式 , 有流言 、 民谣 、 传说 、 社会
思潮 、 报纸 、 杂志 、 广播、 网络等。 由此 可见 , 舆情 从本
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 。
积 累。这一 阶段民众舆情信息 的出现通 常附在特定 载
边 防群体性 事件是 多种社会 矛盾 交织 的结 果 , 既 有宏观 上的原 因, 也有微观上的诱因。从宏观上讲 , 随 着 改革 的不断深化 和利益 分配 的调 整 , 国家进 入 了剧 烈 的社 会转型期 , 大量 的社 会矛盾 开始 集 中凸显 。从 微 观上讲 , 在社会转 型过程 中 , 社会 分配 不公 、 富差 贫 距、 城乡差距拉大 , 僚主 义、 官 贪污 腐化 等引起 了群众 的强烈不满 。只要稍 微受 人煽动 , 老百 姓就会 聚 集起 来, 采取非正 常的形式发泄不满 , 酿成群 体性 事件 。从 舆情视角分析 , 当前 我 国边 防群体 性事 件频 发 的原 因
关键 词 边防 群体性 事件
( 5 ;0 3
舆 情处理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9 5 2 1 )0 9 0 0 2 16 (0 I 0 8 — 2
中图分类号
近年来 , 边防群体性 事件呈 现数 量增多、 对抗性增 强、 利益性矛盾突出且诱 因复 杂多变 等特 点。从舆情
植根 于现实 中, 反映出在边 防辖 区中 , 部分群众对 国家 管理者表 示不赞 同甚 至反对 , 现 了群 众与 国家 管理 体 者 之间在 利益方面 的不 一致 , 现为 : 表 群体 上访 、 愿 请
表达 方式。从某种程度上看 , 这体 现了群众与政府 、 群
涉外舆情宣传措施方案
涉外舆情宣传措施方案1. 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
这种交流和合作不仅扩大了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积极采取针对不同的外部挑战和问题的应对措施,遏制和消除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涉外舆情的宣传,更是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来应对。
2. 背景外部舆情的宣传有很多种形式,如负面报道、传言、舆论攻击等。
这些舆情的宣传往往会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形象、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等产生不利的影响。
针对此类涉外舆情的宣传,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遏制、消除和还原。
3. 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涉外舆情的宣传进行有效的应对,保护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 措施本方案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4.1. 分析首先需要对涉外舆情的宣传进行逐一分析,了解宣传的来源、渠道、目的、内容、影响等,确保准确地掌握信息。
4.2. 关注对于涉外舆情的宣传,政府需要高度关注并及时作出回应和反应,及时发布相应的信息,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诚恳地回应公众的关切。
4.3. 沟通在处理涉外舆情的宣传时,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
政府需要与相关机构、组织、个人进行沟通,协商解决涉外舆情宣传问题。
4.4. 宣传政府需要通过宣传来化解涉外舆情的宣传,增强公众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利益得到保护。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平台,及时发布和传播正面信息,让舆情得到合理的引导。
4.5. 帮助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减少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热线和服务机构等,为群众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问题。
5. 实施本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的齐心协力和配合,需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检查机制,以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和达成既定目标。
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处置
第 1 卷 第 2期 l
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处置
刘 涛
( 北 公 安 警 察 职业 学 院 ,河 北 河 石家庄 009) 501
摘 要 :群 体 性 事 件 预 防 - 置 是 关 系 到 公 共 安 全 处 突机 制 的 重要 问题 ,是 体 现 社 会 稳定 程度 和 法 9处
在 20 0 8年 发 生 了 五 地 出 租 车 司 机 罢 运 事 件 ( 庆 、 重 甘 肃 永 登 、海 南 三 亚 、福 建 莆 田 、广 东 汕 头 ) 由于 利 益 。
性 、平 和 、文 明 、 睨范 ,在 维 持 秩 序保 证 事 态 不 扩 大 的前 提 下 ,首 先 选 择 对 话 、劝 说 、澄清 等 方 式 进 行 沟 通 ,控制
生 之 后 .首 先 要做 的就 是 放 下 架 子 立 即行 动 “ 能 等 到 不
所 有 的 数 据 和 报告 都 出来 之 后 再 与公 众 沟 通 . 因为 到那 时
一
“ 6岁 少 女 被 政 府 高 官 轮 奸致 死 ” 的传 言迟 迟 没 得 到 有 关 l
切 都 己经 太 晚 了 应 当在 事 情 发 生 的过 程 中随 时 向公 众
达 现 场 .这 是 由新 闻媒 体 记 者 的 职业 特性 所 决 定 的 .他 们
会 闻风 而 动 ,摄像 机 、 照相 机 、录 音 机 等 全 副武 装 ,再 加
上 当今 的社 会 已 经 是媒 介 化 的社 会 .信息 渠 道 多 元 化 .媒
体 记者 一 般 不 会 等 “ 言人 ”送 上 门 来 的 信息 .而 是 根 据 发
制 化 程度 的 重 要标 志 妥 善 解 决 在 群 体 性 事 件 中的 舆 情 处 置 问题 是 预 防事 态 扩 大 的前 提 。 公 安 机 关 应 建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影响及其应对
致 它同时带来 了许 多弊端。在群体性 事件 中, 网络舆情 的影响不 可忽视 , 网络是一 个开放 式的平 台, 它是群体性事
件 的导火索、 扩音器, 让更多的人 关注, 它会促 进 事情 的解 决 , 但 也是群 体性 事件解 决的绊脚石 , 会呈现各种 不理 性、 情绪化的观 点 , 推动群体性 事件 的恶性发展 , 所以研 究群体性事件 中网络舆情的影响及其控制 应对是十分有 必
也在不断进行着跨越式 的发展。2 0 0 0年 2月 , 中国 网民只有 8 9 0万 , 而到 2 0 1 1年 9月底 , “ 中国互联 网 用户 已突破 5 亿, 互联 网普及率接近 4 0 %” L 2 1 。这
表明中国超过 1 / 3的人在使用网络 , 那么网络舆情 发布者总体人数可想而知 , 在通过 网络表达政治意 见的人中, 他们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城市 、 乡村 , 有着 参差不齐的受教育程度, 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 , 从事 着各种 职业 , 年 龄层分 布也 十分广 泛 , 在 网络这个 开 放 的平 台上 , 由于它几 乎没有 进入 限制 , 所 以网络 舆 情发布的主体可 以说是一个相当广泛的群体。 ( 二) 网络舆 情 的客体 内容丰 富 所 谓舆情 , 是 民众 对涉 及政 治生活 、 社 会生 活 的 方方面面的态度和看法, 比如国家在法律法规、 各项 政策 的颁布 、 执 行 中的各个 环节 , 公 民都 可 以发 表 自 二、 群体 性事件 中 网络舆情 的特点 己的看 法观点 , 这 种 看法 观 点 就是 舆 情 。这 是公 民 所持有 的一 种政 治 态 度 【 3 l 。过 去 公 民只 能通 过 电 ( 一) 网络舆情的主体构成广泛 新 闻知 晓国家 、 社 会 的动 向 , 但 随着 网络 的普 及 , 据 不完 全统计 , 在2 O世 纪 9 O年代 初 , 各 国 网络 视 、 政府可以通过 网络发布信息 , 公 民也可以上传本地 用 户总 计还 不 足 9万 , 2 0 0 0年迅 速增 加 到 4 . 1 4亿 , 形成政府与公 众, 公众与公众之 间的信息共 而到 2 0 1 1年 3月 时 , 全 球 的 网 民 人 数 已 经 达 到 信息 , 这样就打破了等级限制、 地域限制 , 公众可 以知 2 0 . 9 5亿人 [ 1 ] 。与此 同时 , 中国 的互 联 网用 户 规 模 享 , 晓的政治 、 社会生 活的 内容就更 加 丰富 , 网 络舆情 自 然也 就愈加 丰富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3— 2 1 ( 三) 网络舆 情传播 覆 盖 不 受地 区 限制 , 由点及 基金项 目: 教育部 ^ 、 文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2 Y J C 8 1 0 ( B 4 ) 面且传播 迅速 , 有别 于传统媒 介 作者简介 : 徐庆 雯 ( 1 9 8 9一) , 女, 江 苏金 湖 人 , 硕 士 研 网络 是 一个 开 放式 的平 台 , 它 打 破 了时 间 和空 究生。 间的界限, 信息可以即时沟通 , 且传播范围广泛 , 只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
VO1 1. . . No 4
长 安 学 刊
CHANG’ AN i n e Pei i a Sce c rod c l
2 1 年 1 月 00 2
De .,2 0 c 01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 引导
裴 蓓 张 雅 丽
( 西安 市行政 学 院 , 陕西西 安 7 0 5 ) 1 0 4
可 以及 时 发 布 事 件 相 关 信 息 , 毫 无 顾 忌 地 发 表 意 见 和 观 点 。 由 于 网 络 媒 体 的 开 放 性 、 拟 性 、自 由 性 和 虚 多 样 性 , 络 信 息 的 真 实 性 和 可 信 度 低 , 可 避 免 会 网 不
滋 生 流 言 。 群 体 性 事 件 发 生 过 程 中 , 于 网 络 监 控 在 由 的 缺 席 , 方 舆 论 的 “失 语 ” 或 政 府 信 息 得 不 到 民 众 官 ,
摘 要: 群体 性事件 网络舆情 引导 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进行 : 一是健全 网上舆情 、 点话题 、 热 突发事件 的发现 、 汇
集、 报送 、 分析研 判和分级应对机 制, 以此为核 心建立和完 善网络舆论 引导体 制 ; 二是科学设置 网络舆论 引导程序 ; 三是 以法 治网 , 用有效 的制度 规范 网络 舆情 的表达 ; 四是提倡 自律 , 培养成 熟 网民; 五是 加大对各 级领 导干部 的培
事 件 , 围 绕 已发 生 的 群 体 性 事 件 进 行 网 上 炒 作 , 或 已 成 为发展 新动 向。 网络舆 情成 为群 体性 事件 发展 演 变 的一个重 要 因素 。 以 , 于群 体性 事件 的 网络舆 所 对 情 引 导 工 作 成 为 了 摆 在 各 级 政 府 、各 级 领 导 干 部 面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柠檬兄弟公关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应对2019-10-21目录一、引言二、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的关联三、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研究四、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措施一、引言舆情,甚至是网络谣言。
网络舆情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介感染、激化参与群体的情绪,使身处舆论场的部分人持较为偏激的观点,在相似的相关利益群体的交流互动中不断强化,逐渐向某一端倾斜走向极端,呈现出群体极化的现象,最终演化为极端的群体性事件。
二、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的关联事件信息的传递主要靠传统媒体,信息量小但相对完整。
然而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集中于对突发性案件本身的议论,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的舆论效应。
新时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推能力越来越强,网络信息量大但不完整,这就导致民众的猜测、臆断、甚至会产生谣言,大量此类信息的聚集极易形成网络舆情。
三、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研究( 一) 舆情模式一般情况下,某个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事件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信息会被部分网民上传到互联网,面对这些片段信息,大量网民在网络上热议事件,片面猜测甚至谣言会逐渐在信息碰撞中产生,进而形成网络舆情。
此时,如果行动迅速,积极引导舆情,处理事件,那么舆情会平稳过渡; 反之,如果引导不利,则有可能衍生更大规模的网络舆情,甚至更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 二) 事件模式某个网络话题引发的网络舆情中所涉及的事件如民生事件等,多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网民在现实生活中都有所感受但却无法表达意愿和表明态度。
因此,当网络上出现了能够“触动”网民 “神经”的事件时,网民就会持续关注并参与这一事件。
网民在现实中是分散的原子个体,但在网络上,他们则分属于不同的讨论圈。
这些讨论圈是网民们按照某种规则自发组织起来的虚拟共同体。
四、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措施1.全面监测敏感网络话题。
整理近几年导致群体性事件的敏感话题,形成敏感词库,及时通过舆情监测软件进行全天候监测。
境外舆情防范工作方案
境外舆情防范工作方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境外舆情对国内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境外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以往,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加强境外舆情防范工作,成为当前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
首先,要加强对境外舆情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建立健全的境外舆情信息收集网络,包括在国外设立情报站点、加强对外媒体的监控和分析,以及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信息搜集。
同时,要建立专门的境外舆情分析团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发现可能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的信息,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加强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
其次,要加强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通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减少对我国的负面宣传。
同时,要加强对国内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引导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减少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
三、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防范。
另外,要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防范工作。
境外势力往往通过网络和信息渠道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因此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防范境外势力对我国网络系统的攻击和破坏。
同时,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的信息。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此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建立健全的境外舆情防范合作机制。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报机构、媒体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对境外舆情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共同应对境外势力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威胁。
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
最后,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
制定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境外舆情防范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境外势力渗透和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总之,境外舆情防范工作是当前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境外舆情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加强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防范,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全面提升我国的境外舆情防范能力,有效应对境外势力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威胁。
公安机关稳妥防处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措施
科学制定处置方案
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明确应急处置方案的目标和任务 确定应急处置方案的指挥机构和责任人 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的流程和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处置方案
明确处置程序和职责分工
制定处置方案前,充分了解事件起因和参与人员情况 明确处置程序和职责分工,确保各司其职、协同配合 坚持依法、公正、透明、及时的原则,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及时公布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避免事态升级和恶化
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的信息收集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及时发现和 处理。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及时介入和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和恶化。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全社会的预警和应对合力。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
建立应急指挥平台 整合各警种、部门资源 统一指挥、高效处置 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建立透明、公正的奖惩制度,激励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职责。
加强对公安机关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稳定。
监督检查内容:应急预案制定、现场指挥调度、警力配置使用等
管理考核重点:现场处置情况、执法办案能力、群众评价等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落实奖惩制度:对应急处置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影响的 人员进行问责处理
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建设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公安机关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进行全面 监督。 加强问责制度建设,对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科学制定处置方案
加强演练和培训 提高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 加强指挥协调
加强现场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现场处置能力建设
配备必要的警力和装备 强化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现场指挥协调 提高处置效率和能力
涉外舆情工作总结
涉外舆情工作总结
涉外舆情工作是指针对涉外事务和国际关系中出现的舆情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的工作。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涉外舆情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有效的舆情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看法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影响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的问题,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在涉外舆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国际舆情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及时跟踪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点和舆情走向,及时调整舆情工作策略。
其次,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对外宣传和舆情引导,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和认同。
此外,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点和关切问题不断变化,需要及时调整舆情工作重点和策略。
为了更好地开展涉外舆情工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能力,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点和舆情走向。
其次,加强对外宣传和舆情引导,提高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再次,加强国际舆情工作团队建设,培养一支懂外语、懂国际事务、懂舆情工作的专业团队,提高涉外舆情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总之,涉外舆情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开展涉外舆情工作,为我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形象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网络舆情的影响看群体性事件的疏导与化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网民的迅猛增长,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民众意见表达最活跃的平台,网络舆情的活跃程度空前高涨,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网络舆情风暴,也引发了许多群体性事件。
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如瓮安打砸抢事件、石首群体暴力事件、马鞍山群体抗暴事件、广州新塘聚集滋事事件、广东乌坎事件等来看,网络舆情在事件发生与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事件演化过程中,网络上往往会形成强大的“井喷型”网络舆情,对政府、对社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并影响着事件发展的态势。
因此,如何针对网络舆情与群体性冲突的相互作用机理,强化网络舆情的疏导与管理,提高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作用机理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民众在互联网上表达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集合。
[1]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日益普及,我国网民规模呈现出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
[2]网络以其独特的技术性,为民众营造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意见和诉求的广阔话语空间,网络舆情逐渐成为民众诉求表达的重要途径,在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影响力不断增强。
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的晴雨表,是人们现实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和情感宣泄的某种反映。
由于网络表达自由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现实社会中各种利益诉求、价值冲突、观念碰撞、情绪宣泄等正越来越多地以网络舆情的形式表现出来。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冲突显现化与民众舆情表达日益高涨的特殊时期,由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并呈现出多发高发态势。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由于体制内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和利益诉求受阻而理论与现代化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2012-07 July,20112012年第4期NO.4,2012从网络舆情的影响看群体性事件的疏导与化解叶国平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舆情空前高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特征日渐凸显。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表达意见、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
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和发展往往伴随着网络舆情的形成和演变。
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矛盾的演变过程,也能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效应对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传播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将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定义、特点和类型进行界定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网络舆情数据,我们将深入探讨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政治经济等因素。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包括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等。
我们将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提出应对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
我们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在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和进展;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具体事件的舆情演变过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我们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模型。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我们也希望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贡献新的力量。
二、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表达意见、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在网络空间中得以放大和扩散,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舆情。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热点事件的触发。
这些热点事件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如拆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腐败问题等。
这些事件一旦引发公众的不满和抗议,就可能成为网络舆情的导火索。
网络传播的特性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提供了便利。
境外舆情处置预案模板范文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应对境外舆情事件,确保我国形象和利益不受损害,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舆情处置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确保舆情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妥善处理。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境外舆情事件:1. 对我国政府、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负面报道;2. 对我国领导人、公众人物、企业等的恶意攻击;3. 在国际事务中,对我国立场和政策的误解、歪曲;4. 影响我国海外利益和形象的突发事件;5. 其他可能损害我国形象和利益的境外舆情事件。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境外舆情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舆情处置工作。
2. 设立境外舆情处置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舆情监测、分析、应对等工作。
3. 成立专家咨询组,为舆情处置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四、工作流程1. 舆情监测(1)建立境外舆情监测网络,实时收集、整理、分析境外舆情信息;(2)对重点舆情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
2. 舆情分析(1)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分类、筛选,确定舆情性质和影响;(2)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3)评估舆情对我国形象和利益的潜在影响。
3. 应对措施(1)针对不同性质的舆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2)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3)加强与境外媒体、智库、民间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负面舆情;(4)对恶意攻击、谣言等,依法进行查处。
4. 舆情评估(1)对舆情处置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2)对舆情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舆情处置机制。
五、应对措施1.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1)对负面舆情,迅速组织有关部门核实情况,发布权威信息;(2)通过新闻发布、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回应关切。
2. 引导舆论(1)通过官方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引导舆论理性看待事件;(2)邀请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参与讨论,提高舆论引导力。
3. 加强国际合作(1)与境外媒体、智库、民间组织等建立良好关系,共同应对负面舆情;(2)积极参与国际舆论斗争,维护国家形象。
境外舆情处置预案范文
一、预案背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在境外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舆情风险。
为有效应对境外舆情事件,降低负面影响,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快速、准确识别境外舆情事件,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2.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境外舆情事件对企业声誉和利益的影响。
3. 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政府部门和媒体的良好沟通,维护国家形象和我国企业利益。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境外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公司高层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境外舆情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舆情监测、信息收集、应急处置等工作。
3. 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配合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开展工作。
四、舆情监测1. 建立境外舆情监测体系,对社交媒体、新闻媒体、政府公告等渠道进行实时监测。
2. 设立境外舆情监测专员,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舆情信息。
3. 定期召开舆情分析会议,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研判。
五、应急处置1. 快速响应(1)一旦发现境外舆情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
(2)应急小组迅速了解事件背景、影响范围和程度,评估风险。
(3)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行动迅速、高效。
2. 信息发布(1)准确、及时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回应关切。
(2)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信息,确保信息权威性和可信度。
(3)与国内外媒体保持良好沟通,引导舆论走向。
3. 危机公关(1)主动与事件相关方沟通,寻求理解和支持。
(2)积极应对负面舆情,采取措施消除负面影响。
(3)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政府部门和媒体的沟通,共同维护国家形象和企业利益。
4. 内部管理(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应对境外舆情事件的能力。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
(3)对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预案。
六、后期处置1. 总结评估(1)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原因,吸取教训。
(2)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和完善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边防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处理
边防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处理边防群体事件是指在边境或边缘地带发生的具有群体性质的事件,其中包含的人员大多数是边境居民、外籍人员或其他涉及边境安全的人员。
这类事件一旦发生,会对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舆情处理至关重要。
一、边防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特点边防群体性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群体性质:这类事件往往涉及到多个人员的行为,涉及面较广,影响范围较大。
2. 临近边境:这类事件往往发生在边境附近的地区,也可能涉及到跨境人员的行为。
3. 涉及安全问题:这类事件多与边境安全有关,可能会引起相关国家政府和媒体的重视。
4. 易引起社会关注:由于涉及到多方面、多层面的问题,因此易引起社会群众的关注和参与。
二、边防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处理原则对于边防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及时发布信息:针对事件的发生,应尽快发布相关信息,包括事件的起因、涉事人员、处理情况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谣言和恐慌。
2. 坚持公正公开:处理事件时应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尤其是当事人员,让公众对事件处理结果保持较高的信任度。
3. 应对突发事件:在处理边防群体性事件时,应注意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案,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保护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多方协调合作:处理边防群体性事件时,应充分发挥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各方的作用,形成多方协同合作的模式,共同处理事件。
5. 建立舆情信息发布渠道:对于边防群体性事件,应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发布渠道,让公众能够获得及时且可靠的消息,提高舆情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边防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处理步骤边防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处理可分为以下步骤:1. 事件发生前的舆情预测:在事件发生之前,应根据相关情况进行舆情预测,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和民众的反应,制定应对计划。
2. 事件发生后的舆情评估:一旦事件发生,应当及时评估舆情形势,了解民众的态度和反应,及时制定应对方案,避免舆情恶化。
保卫处应对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流程
保卫处应对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流程一、事件初期处置1.事件发现:保卫处应及时关注校园内外的各类信息渠道,对于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
2.紧急通报:在初期发现事件时,保卫处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向校园内的各单位和部门发布紧急通报,通报内容包括事件发生地点、事件性质、预估人数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3.现场处置:保卫处应派遣专业队伍前往事件现场,进行初步勘察与控制,随时掌握事件的进展和现场情况,确保校园安全。
二、信息收集与分析1.现场指挥:在接到报警或紧急通报后,保卫处应迅速组织现场指挥团队,负责对事件现场进行综合指挥和战术部署,确保处置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2.信息收集:保卫处应立即启动信息收集工作,获取事件相关的所有信息和线索,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员和群体等,确保能够对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
3.信息分析:收集到的信息需要经过分析和筛选,针对不同来源和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事件的可能走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便制定后续处置方案。
三、舆情引导与信息发布1.舆情引导:保卫处应密切关注事件的舆情走向,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正确引导校园内外的师生员工和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理解,避免不良舆情对校园秩序和声誉的影响。
2.信息发布:针对事件的实际情况,保卫处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包括事件的最新进展、校园内外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通告等,确保各方面的信息透明和畅通。
3.舆情回应:面对各方的质疑和不明信息,保卫处应做出准确的回应和解释,及时与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统一口径,避免出现混乱和不实传言。
四、应对措施与处置方案1.应对策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保卫处应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和处置方案,包括人员调度、资源调配、现场控制和隔离等,确保能够有效、迅速地应对事件的发展。
2.外围封锁:在事件现场周边设立外围封锁区,对可能涉及的群众和行人进行引导和阻止,避免事件蔓延和扩大。
3.现场处置:保卫处应派遣专业队伍进行现场处置,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事件进行控制,包括人员劝离、秩序井然和现场清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_ 瞄 ■ _
l j l I
造 成 重大 负 面影 响 的各种 事件 。…在 此 基础 之上
有学者将 涉外 群体性事件定义为是 由于外 国国
家 当局 或 者在 华 的外 国人 ,这其 中包 括 自然人 、 法 人 和享 有 外 交 特 权 和 豁 免 的外 国人 ,实 施 了 危 害或 者 可 能威 胁 我 国 国家 安 全 、 国家 利 益 的 行 为 而 由此 引 发 的 突 发 的 、影 响 较 大 的 群 体 性 涉外 案 事件 。l 2 面对 日益 复 杂 严 峻 的 国 际 国 内环境 ,我 国
殊分支 ,但 其本质还是涉外 案事件。涉外 群体 性事件除具有普通群体性事 件 中的特征之外 , 还具有其本身的本质特征 :
( 一 )涉 外性
一
与 传 统 的 群体 性 事件 不 同 的是 ,涉外 群 体
性事件 中的涉外 因素往往包含在华外国人 或者 外国国家 , 这部分外 国人流动性大 、隐蔽 l 生 强、 所涉事件 突发性高 、敏感性强 ,再加上 引发事 件本身 的原 因错综复杂 ,使得事 件本身变得更
( 三) 敏 感 性
民族感情型 、宗教 冲突型、外交事务 型和复合
转化 型 。f 2 对 涉外 群体 性 事件 的分 类 并不 是绝 对 的 ,事 件 本 身 的复 杂 性 决 定 了其 内在 矛 盾 的 复
杂性 与 可逆 转性 。
涉 外 群 体 性 事 件 作 为 群 体 性 事 件 的 一 个 特
性 事 件 、以 外 国人 为 对 象 的 涉 外群 体 性 事 件 和
条约法公 约 》第 2 6 条规定 : “ 凡有效之条约对
各 当事 国有 拘 束力 , 必须 由各 国善 意履 行 ” 。国 与 国之 间 的交往 一 般遵 循 互 惠原 则 与对 等 原则 ,
以中国人为对象的涉外群体性事件 ;l 3 依据事件
形 成 的原 因 又 可 以分 为 政 治 型 、经 济 纠 纷 型 、
我 国对涉外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效 果直接关 系到 对等 国家 中我 国公 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以及各方
面 合 法 权 益 的保 护 。 政 治性 决 定 了我 国在 处 理 涉 外 群 体 性 事 件 中必 须 兼 顾 国际 与 国 内的 利 益 与 影 响 ,权衡 各 方 面的关 系与 利益 。
加 敏 感 。纵 观 国 际 反华 势 力 的猖 獗 与境 内外 敌
1O1
是 主体 的涉外性 ,从 事涉外群体性 事件
中的事件主体主要为居 留、停 留或者过境 的外
公安 论 。 j 实践 P u b l i c S e e u r i [ v T h e o f v a n d P r a e t i c
对分子的骚扰 , 涉外群体性事件往往被其煽动、
利 用 ,加 之 国外 部 分对 华不 友好 新 闻 媒 体 的恶 意 歪 曲报 道 ,使 得 事 件 本 身 更 加 具 有 敏 感 性 。
这 种 敏 感 性 不 仅 关 乎 我 国社 会 的稳 定 与 繁荣 ,
公 民 以及 事 件 中 的在 华外 国人 的人 身财 产 安 全 造 成 严 重 的 损 害 与 威 胁 。此 外 ,涉 外 群 体 性 事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宪法 》第 3 2条规定 : “ 中华 人 民共 和国保护在 中国境 内的外 国人的合法权
利 和利 益 , 在 中 国境 内的外 国人 必须遵 守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的 法 律 ” 。在 国 际法 方 面 , 《 维 也 纳
依据事件性质 ,可分为非违法性涉外群体 性事件和违法性 涉外 群体性事件 ;依 据行 为对 象划分 ,可分为 以外 国国家 为对象 的涉外群体
} 贵 公 i州 安 警 法 §官 治
翌 要
学 院
和 主 张 ,或直 接 争 取 和 维 护 自身 利 益 ,或 发 泄
不 满 、制 造 影 响 ,因 而对 社 会 秩 序 和 社 会 稳 定
国人。二是 客体 的涉外性 ,这其 中既包括 国内
社 会 的 和 谐 与稳 定 ,也 包 括 国家 之 间 的正 常 交 往 。在 国 与 国 的交 往 之 中 ,由于 各 国 的利 益 、
置 涉外群 体 性事 件具 有学 术价 值 与实践 意义 。
二 、涉 外群 体性 事 件概 述
涉外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新 的概念 ,学术
界 暂 未 有 一 个 科 学 合 理 、全 面 清 晰 、学 者 普 遍
接受 的定义 。即便如此 ,我们还是 可以从 涉外
群 体 性 事 件 本 身具 有 的 普遍 性 与 特 殊 性 的 角 度 出发对 其进 行分 门别类 。
国际争端。I 4 涉外群体性事件作为国际争端的一 种具体表现形式常常贯穿于 国与 国之间的正常
交往之中 , 致 使 国际 争端 在 国际社 会上 成 为一种 普 遍 现 象 。三 是 对对象通常是外 国人 或者外 国国家 。涉外性是涉外群体性事件与普通群体
性 事件 的本 质 区别 。
( 二 )政 治 性
公安机关提 高科 学合理处置涉外群体性事件方
面的能力 、积 累在 舆情 引导 方 面 的经 验显 得 十分
必 要与 紧迫 。因此 ,从 舆情 控制 方 面研究 如何 处
随着我 国经济水 平的不 断提高 ,国家综合
实 力 的不 断增 强 ,我 国在 世界 政 治舞 台上 扮 演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角 色 , 国际 话 语 权 不 断 扩 大 , 再 加 上我 国是一 个 负 责任 的 大 国这一 重 要身 份 , 以上 这 些 确 立 了我 国在 处 理 涉外 案 事件 中遵 循 国际法 优于 国 内法 的重 要原 则 。在 国内法方 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