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与

合集下载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1.科学哲学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波普尔的哲学体系,重点在于批判的理性主义,这即与经典的经验主义及其观测-归纳法泾渭分明。波普尔尤其反对观测-归纳法,他认为科学理论不适用于普世,只能作间接评测。他也认为,科学理论和人类所掌握到的一切知识,都不过是推测和假想,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好让问题能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框架中得到解答。人们只能依靠仅有的数据来树立这一科学理论,然而,此外又不可能有足够多的实验数据,能证明一条科学理论绝对无误。(例如,人们在检测100 万头绵羊后得出“绵羊是白色的”这一理论,然而检测之外,只要有一只黑色的绵羊存在,即可证明前面的理论错误。谁又能无穷无止地检测绵羊,以证明“绵羊是白色的”理论的绝对无误呢?)这一“可错性”原则所推演出的“真伪不对称性”(真不能被证明,只有伪可以被证明),是波普尔哲学思想的核心。

波普尔高度评价了休谟对归纳法的批判,虽然他对休谟和归纳逻辑主义的批判是牵强的,但他对基础论的批判是相当有力的。基础论是指人们普遍相信,知识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经验科学的基础是感觉基础。这也正是归纳法的根源所在。他指出经验基础论将科学分为两部分,一是观察和实践所得到的基础。二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理论。而人们普遍忽略了,观察和理论不是独立的两种理论,任何观察都受理论倾向的影响。这里可以发现测不准定理对他的启发。波普尔认为寻求知识基础是一种错误,但不是偶然的失误。这是一种基于人本性中寻求安全感的需要。

2.证伪主义理论

证伪主义理论作为波普尔哲学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学理论,对当代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他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证伪主义。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第一,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全称判断,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的理论的。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第二,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如果坚持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例假设或特殊的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

波普尔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研究

波普尔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研究

波普尔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研究

波普尔证伪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理论,它对科学发展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概念、科学发展模式以及其对科学方法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概念

波普尔证伪主义是由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它是一种科学哲学理论,主张科学理论只能暂时被证实,而不能被证明。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只能通过不断的试错和纠正来逐步完善,而不能通过证明来确立其真实性。因此,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只能通过对其进行反驳来验证,即证伪。

二、科学发展模式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科学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考。传统的科学方法论认为,科学理论应该通过归纳法来推导出来,然后通过实验证实其真实性。而波普尔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应该通过演绎法来推导出来,并通过试错和纠正来逐步完善。因此,波普尔证伪主义主张,科学研究应该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与纠正的过程,而不是用归纳法来发现科学真理。

三、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科学方法论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提出了一

种新的科学研究模式,即通过演绎法来推导科学理论,并通过试错和纠正来逐步完善。这种研究模式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更加符合科学研究的本质。

波普尔证伪主义还强调了科学理论的暂时性和相对性。传统的科学方法论认为,科学理论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其真实性。而波普尔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只能通过不断试错和纠正来逐步完善,而不能通过证明来确立其真实性。因此,波普尔证伪主义使得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变得更加相对和暂时。

波普尔证伪主义还对科学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波普尔认为,科学方法并不能完全保证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因此,他主张,科学理论应该在不断的试错和纠正中逐步完善,而不能仅仅通过科学方法来确立其真实性。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读后感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读后感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读后感

波普尔(Karl Popp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科学哲学思想深刻而富有创见,对于科学方法、科学发展和科学知识的

理解有着重要的贡献。在阅读了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科学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波普尔来说,科学并非仅仅是关于事实或找寻真理的过程,而

是一种经验积累、假设推翻和理论发展的反复循环。他提出了“批判性

理性主义”的观点,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对已有理论和观点的批判和否定,并且通过实验证据进行验证和修正。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使

科学具有了自我纠错和进步的能力。

与传统的课堂科学观念有所不同,波普尔明确指出科学不能通过验

证来证明一个理论的真实性,而只能通过反证法来证伪一个理论。他

提出了“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认为一个理论只有具备可证伪性,才

能成为科学理论。这个观点对于科学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科学家们更加关注于寻找证据来反驳和修正已有的理论,从而推动

科学不断向前发展。

波普尔还提出了“选择理论”,强调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不断选择来推

动的。科学家们在面临复杂现象时,往往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但只

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验证和实验。而通过对不同解释的竞争,最

终产生出最为符合实际的解释。这个选择过程不仅仅依赖于科学家个

人的经验和直觉,更需要基于实验证据的检验和评估。

另外,波普尔对科学观中的“经验归纳”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从有限的观察到普遍的规律的归纳推理是不可靠的,因为即使有再多的观察支持一个理论,也不能绝对肯定这个理论的真实性。相反,只要有一次观察不符合一个理论,就可以通过反证法证伪这个理论。这种反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对于科学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一种关于科学进步的理论,由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该模式旨在解释科学是如何不断进展和发展的,并强调科学以可证伪性为基础,通过理论的质疑和实证的检验来推动进步。

1.初始阶段:科学发展的起点是一个问题或观察到的现象,科学家对此进行观察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假设或理论。这一阶段是理论提出的阶段,即“问题阶段”。

2.然后,科学家开始进行实证研究,即实验和观察,以验证或证伪他们的假设。如果实验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则可以继续研究,但如果实验证伪了假设,则需要进行修改或废弃,并重新提出新的假设或理论。这个过程被称为“试错阶段”。

3.经过多次实验和观察,科学家可能会发现一个成功的理论或假设,这就进入了“具体化阶段”。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他们的理论,并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这个过程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新的问题,从而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4.然而,波普尔认为,一个科学理论永远无法被证明为真实,因为在未来的实验和观察中,随时可能会出现新的证据来质疑或证伪该理论。因此,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不断重复的,不断进行质疑、试验和修改的循环。这个循环被称为“以推翻性为导向的进步”或“可证伪性原则”。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对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强调了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的本质,使科学家们更加谦虚和开放,更愿意接受批评和质疑。其次,它鼓励科学家们不断进行实验和观察,以验

证或证伪自己的理论,并及时修改和调整。这种开放和包容的科学态度有助于科学的快速进展。

波普尔和《艺术与错觉》

波普尔和《艺术与错觉》

Arts circle

美术界

ARTS CIRCLE

2011/2波普尔是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他的卓越成就遍及科学哲学,认识论,政治哲学,生物哲学等等。伪证主义和三个世界理论等思想深刻地改写了20世纪的美术史和思想史。贡布里希贡献最大的艺术史和艺术心理领域。这两位学术大师看似各有门庭,实际极有关联。一端是贡布里希的混合这心理学的艺术史理论,另一端是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和认识论。

从社会学角度:贡布里希,波普尔都是20纪的学术大师,两人在年轻就互引为知己,终其一生均是莫逆之交,在学术道路上相互促进。

从理论角度:贡布里希的大多数理论著述,都反映出受波普而的深刻影响,在贡布里希贡献最大的艺术史和艺术心理领域中,处处体现出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试错法和猜想——反驳图式,反历史主义或历史决定论和认识论的影响。而在许多艺术价值相关的问题上,贡布里希也得益于波普尔的哲学理论。

贡布里希自己也直言不讳的承认,《艺术与错觉》受波普尔的影响。在艺术的心理认知领域,贡布里希最主要的考虑对象是再现艺术,他在《艺术与错觉》中提出了一个任务“本书的目的是说明为什么艺术有一个历史……”他基于图式与矫正的艺术心理学;基于制像与匹配的艺术创制理论。

而笔者所讨论的是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就艺术心理学和图像认知方面中反映出来的波普尔的思想。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1、情境逻辑

“K.R.波普尔把这些假定称作“心灵水桶论”[bucket theory of the mind],这种心灵画面所表现的是感觉资料在心灵中经过积淀加工这么一个过程。他证明了这个基本假定在科学方法领域和认识论中是不真实的,在这些领域中他坚持他所称的“探照灯理论”[searchlight theory],强调永不停息地探索和检验周围环境的生物体的活动。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日益感到这种方法富有成效。无论各种理论有多大的差异,它们的着重点都从刺激坚定地转移到生物反应方面。日益明显的是,这种反应起初是模糊的,一般的,逐渐就会变的越来越分节[articulate],越来越分

波普尔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解读

波普尔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解读

波普尔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解读

波普尔证伪主义是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的科学哲学观点,旨在建立一种科学合理性的哲学准则。波普尔认为科学研究应该遵循一个“证伪主义”的模式,即科学理论应该通过反复的观测和实验证据,不断地被证伪和修正。这种科学发展模式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理论应该通过被反驳的过程来不断进步,而不是通过被证实的过程来得到验证。本文将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理论内容和科学发展模式进行解读。

首先,波普尔认为,科学应该基于经验和实证的事实,而不是基于主观的想象或经验外的东西。科学理论应该是观察和实验证据的产物,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构建。这意味着科学理论必须通过实验证据来进行验证,只有在经过实验证据的检验后,理论才能被接受为科学知识。与此相对应的是,任何理论都具有可能被证伪的潜在性。因此,波普尔主张科学家应该不断致力于寻找反驳自己理论的证据,而不是仅仅寻找证实自己理论的证据。

其次,波普尔强调了科学理论的暂时性和相对性。他认为科学理论只能暂时地被接受为真理,因为总有可能存在新的证据或新的观察结果,来否定或修正原先的理论。这种暂时性和相对性使得科学理论具有一种进步性和发展性。波普尔认为,科学不是一种逐渐接近真理的过程,而是一种不断修正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在波普尔看来,科学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通过被反驳的过程不断进步,而不是在于其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然后,波普尔提出了“假设-检验”模式来描述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模式中,科学理论被视为是一种推测或假设,科学家的任务是通过设计实验或观察来检验这些假设的有效性。如果实验或观察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那么这个理论就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并不意味着它是真理。如果实验或观察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符,那么这个理论就被视为被反驳了,并需要进行修正或被替代。

简述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2019年精选文档

简述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2019年精选文档

简述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2019年精选文档

简述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一、卡尔?波普尔简介卡尔?波普尔(KarPopper)1902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犹年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家庭,1928年在维也纳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与维也纳学派有过接触,并且参加过石里克的博士考试,二战期间,移居新西兰;二战结束后,受聘于英国伦敦大学,从此他在英国定居直到1994年去世。

波普尔的哲学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

是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提出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然后把这种方法贯穿于社会、历史和政治领域,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历史哲学;而后把这种方法应用于解释整个宇宙的进化,建立突现进化论和三个世界的学说。

他最具开放作用的主要著作有:《研究的逻辑》、《科学发展的逻辑》、《开发社会及其敌人》、《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等。

二、反归纳主义

归纳或归纳问题是近代西方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

要问题。所谓归纳法,就是从个别的单称陈述中推导出一般的全称陈述.换句话说,它是以观察事实的陈述为前提,而以理论的陈述为结论。古典经验论把归纳法视为从有限的经验事实向普遍的理性知识扩展的唯一有效的“通道”。休谟提出著名的“归纳

问题”后,这唯一的通道被打断经验科学的基础出现可怕的裂痕,归纳原理本身的真实性尚且不能保证,又怎能根据它把个别的经验事实上升为普遍原理呢?

现代经验论则借助于概论工具从“归纳问题”的挫败中复兴,以莱欣巴哈、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现代经验论者发展了“归纳逻辑”或“概率逻辑”,以寻求对“归纳问题”的解决。波普尔认为从逻辑上看归纳推理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在: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通过归纳作出的结论总是可错的;作为归纳推理基础的归纳原理无法得到证明;否则必定陷入循环论或先验论。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与传统的经典观念有所不同。在传统的科学方法中,人们试图通过收集事实数据来证实一个假设或理论。波普尔认为,这种验证过程是不可行的,因为我们无法检验所有可能的情况和实验。相反,他提出了证伪的概念,认为我们应该寻找支持理论的证据,而不是仅仅寻找验证的结果。根据波普尔的观点,一个科学理论应该是可以被证伪的,即存在可以反驳或证实其错误的观察结果。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波普尔强调了科学理论的严格性和可证伪性。一个科学理论必须具有具体的、明确的内容,并能够产生可观测的实证。只有当一个理论可以明确地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或证伪时,它才能算作科学理论。波普尔提出了“类比论证”(analogical argument)的方法,即通过比较类似的实际观察结果和预测结果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类比论证遵循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原则,强调了从经验中寻找证据来支持或反驳一个理论。

波普尔也强调了科学理论的暂时性和逐步发展性。根据证伪主义的观点,一个科学理论只有在经受了多次的、严格的测试之后才能成为可靠的理论。即使一个理论经过了多次验证,也不能排除将来出现新的实验证据反驳该理论的可能性。所有科学理论都应被视为暂时的,并应当不断受到挑战和重新评估。波普尔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和进步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证伪和修正,科学理论可以逐步接近真理。

波普尔还对科学方法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科学方法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和纠正错误。通过对科学理论进行严格的测试和实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缺陷和错误,并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科学知识。波普尔主张,科学研究应该是开放和透明的,科学家应该愿意接受批评和质疑,从而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
C.因为任何理论都是逃不脱最终被证伪的厄运。所 以任何理论都是不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 暂时地“确证”的。
(四)证伪主义的真理观
?波普尔虽始终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寻求真理。但 他对真理的看法是有变化的,前后不一致的。
?1.什么是真理
?在1935年以前,他总是避而不答真理问题; 1935年, 在接受了塔尔斯基的真理的定义后,他同意塔尔斯基的 “真理符合论”,认为真理就是“与事实相符合”。但 塔尔斯基的真理论只限用语义学范围,他却把它推广到 认识论领域。
A.波普尔认为,“证实”与“确证”是两个在性质 上完全不同的概念。
B. “证实” 就是在内容方面证明理论是真理,在 时间方面证明它永远正确,不再被证伪了。但 “确证” 则不同,它并不证明理论是真理,也 不证明永远正确,而只是证明它暂时经受了经验 的检验。一个理论,今天被“确证”了,明天却 可能被证伪,而且今后总有一天要被证伪。
(四)证伪主义的真理观
3.“逼真性”与“逼真度”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最大逼真度“仅仅是 一个遥远而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因为首 先理论是猜测自然,而不是反映自然,它 不可能绝对地正确。其次世界是无限的, 科学的发展也是没有终极的。
?波普尔批判了真理论中的相对主义与绝主 义。他认为相对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绝对 主义妄图穷绝真理,它们都是错误的。
?波普尔否认理论来源于观察,坚信“理论 先于观察”。

自然辩证法八个问题

自然辩证法八个问题

自然辩证法八个问题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逻辑实证主义,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

率论来修正结论。它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但却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是

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

逻辑经验主义标准:可证实性。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并不是

简单的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反对,而是认为形而上学不能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形而上学的命题甚至形而上学本身就是无意义的。他们提出,一个有

意义的命题必须是可以用经验进行检验的命题,而所谓可检验就是“可证实”。这一标准也是他们所提出的意义标准,即科学命题应该是“可证实”的,不可证实的命题是没有意义的命题,就不是科学的命题在这个方面,

还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有的哲学家对形而上学展开全面的批驳,认为形而

上学一无是处,其所有的、整个体系都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既不是分析的,又不能为经验所证实,没有任何真理性可言,是无谓的“伪命题”。因为

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对科学命题的证实都是建立在归纳法的基础之上,但归纳法自身也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这就是所谓的“休谟问题”,归

纳法无法证明一个全称命题的正确性,无论多少个有利的科学事实,都无

法证实一个科学理论。

因此,由于归纳法的不可靠性,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作为划分

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是成问题的。

波普尔的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波普尔的划界理论是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但又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波普尔的划界标准:“可证伪

统计学第八章

统计学第八章
假设检验中我们采用类似标准分数的转化方式,将3210转化为标准分数, 也就是求3210对应的Z值,看它是否落在(-1.96,+1.96)的接受域范围内。 我们可以求得Z值为2.5,落在接受域之外,所以拒绝原假设。
24
8.1.5 利用P值进行决策
统计量检验是我们事先给出的一个显著性水平,以此为标准进行决策, 无法知道实际的显著性水平究竟是多少。 – 比如,根据统计量进行检验时,只要统计量的值落在拒绝域,我
2、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与原假设互斥的假设,又称 “替换假设”。表示为H1。 3、肯定原假设,意味着放弃备择假设;否定原假设,意味着接受备 择假设。
5
8.1.2 假设的表达式
假设检验背后的哲学:
如果一个人说他从来没做过坏事,他能够证明吗?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要肯定某个事物往往是很难的,而否定 某个事物则相对容易得多,这就是假设检验背后的哲学。 假设检验的思想,可以用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否证” 思想作出解释。这种思想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实证一个理论,而 是竭力去否证一种猜想。
一般来说,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想要予以反对的那个结论, 我们就把它作为原假设。
比如,一家研究机构估计,某城市当中家庭拥有汽车的比例超过 30%。为了验证这种估计是否正确,该研究机构随机的抽取了一个样本 进行检验。试陈述用于检验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经济学方法论-教学大纲

经济学方法论-教学大纲

《经济学方法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56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经济学、经济学(实验班)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等

一、教学目标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必须要首先掌握其方法论,经济学也似如此。《经济学方法论》这一课程,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体系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论体系,从而使其在经济学各具体学科的学习中能够遵循现代学术研究规范,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理论体系。

目标1:掌握科学的思维体系

目标2: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目标3:探索现代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论

目标4:为其他经济类课程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重点在于方法,因而重点章节如《经济学中的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何撰写经济学论文》应着重讲述,其余内容可以粗讲或选讲。对各章重点内容,教师应阐述清楚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以一些浅显易懂的案例增进学生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授课,任课教师应以多媒体教学为基本授课方式,也可以采取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其他教学手段。

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布置一些较深入的问题供学生探讨,学生须做课后习题。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八章 科学理论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八章  科学理论的发展

第八章科学理论的发展

提纲

8、教学要求

认识科学理论发展的模式,理解科学理论的调整和更替,了解科学理论创新的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

一、科学理论发展的模式

关于科学理论的发展,规范的科学哲学先后提出过多种模式,它们反映了科学发展的不同观点。

科学逻辑的观点。归纳—演绎模式认为,科学假说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得来,然后借助于演绎法推出预见,预见经受新的经验的检验:预见与新的经验如果不符合,则对假说进行修改;如果符合,则假说被证实。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归纳法与证实原则。它认为,对相互竞争的、不同的假说,通过判决性实验,可以决定它们的命运。

科学进化的观点。对归纳—演绎模式提出批评:第一,经验证实只是科学理论知识的量的积累,而科学理论知识的质的飞跃必须是经验证伪;第二,从经验事实到假说、从特殊到一般并没有逻辑通道,假说是“思维的自由创造”。因此假说—演绎模式认为,科学始于问题,为回答问题提出假说,人们根据假说演绎出一系列的预见,再根据这些预见设计观察和实验方案并将其付诸经验检验,然后依据经验检验的结果来调整理论或假说。科学理论的发展就是不断经受证伪检验的过程。

科学社会学的观点。科学认识活动是由科学共同体进行的,在科学发展的社会史上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前范式时期,各种理论、观点、假说相互竞争,但没有一种在科学共同体中得到确认;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共同体在范式(已确立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积累知识的时期,常规研究是不断开拓与加深范式的内涵,为新观念、新理论的突破奠定基础;科学革命时期,出现了与范式所预期的不相符合的反常现象,当调整范式不能解决反常的问题时便出现科学危机,这时候原有的范式受到质疑,科学革命时期从此开始。因此,科学的发展就是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

波普尔的伪证主义和我对科学的理解

波普尔的伪证主义和我对科学的理解

xx的伪证主义和我对科学的理解

地理信息系统2班曾威波普尔哲学的主干是他的科学哲学,他自己称之为“批判理性主义”,有时又称之为“证伪主义”。

一、对归纳主义的批判

波普尔是一个激烈的反归纳主义者,他的经验证伪原则就建立在对归纳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波普尔把科学哲学叫做“科学发现的逻辑”,即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他指出经验科学的特征在于它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经验主义所主张的归纳法。波普尔认为归纳法是根本不存在的,从单称陈述中归纳出普遍陈述,这是不可能的。

二、经验证伪原则

既然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那么经验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呢?波普尔认为是假说、演绎法。科学的任务在于建构假说或理论系统,然后用观察与事实来检验它们。这种检验不是为了证实理论以提高假说的概率,而是提高假说的可检验性,增加经验内容。波普尔正是在反归纳法的基础上,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经验证伪原则”。

三、划界标准

波普尔从其经验证伪原则出发,提出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划界标准(判据)。他所说的划界,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划界标准就是经验证实原则:

即任何命题,凡能被经验证实或否证的,就是科学的,否则,就是属于“形而上学”。波普尔则与之相反,认为科学命题根本不能证实,只能被证伪。所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经验证实原则,而是经验证伪原则。他说:

一个命题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被经验证伪的,反之,就属于形而上学一方。

四、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理论先于观察、科学始于问题、理论出自灵感、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基本内容是什么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基本内容是什么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基本内容是什么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基本内容是什么?以及对他的评价?

波普尔哲学的主干是他的科学哲学,他自己称之为“批判理性主义”,有时,又称之为“证伪主义”。

第一、辩证理解证实和证伪,证实有存在的价值,而证伪并不是每次都摧毁理论。根据波普的观点,归纳推理就是从单称陈述过渡到全称陈述,形成假说或理论。而对全称命题我们不能保证它永远被证实。他说:“不管我们已经看到多少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2他把“归纳推理是否得到证明”称作“归纳问题”这本来是正确的,恩格斯和列宁都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发现归纳法的不足之处是一回事,反归纳法又是另一回事。波普进而用“ 证伪主义"来代替“ 归纳法"更是另一回事。无疑,“证伪”有它一定的意义,每一理论都应受到经验事实的检验,都应是开放和自我批判的。但是把理论的发展归结为“证伪”则是不对的。因为很明显,在科学中,不仅有表述一般规律的全称命题,也有表述特殊规律的存在命题。比如:“至少存在一只非白的天鹅”,对这样的命题却只能进行证实,而不能进行证伪。因为只要我们发现一只天鹅是非白的就证实了它,而发现一万只天鹅都不是非白的也没有证伪它。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反证并不是每次都摧毁假说或理论,有时却促使人们将假说或理论完善起来。比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时候,他并没有掌握到任何新的观测证据,在没有惯性运动和万有引力等概念的条件下他面临的反证是不计其数的,地球为什么不飞出轨道,地球为什么不飞散,河流为什么不倒流等等。这不计其数的反证在二千年前只是阻止了古代日心说的成长,但却没有消灭它。直到一个多世纪以后,牛顿力学把它从理论上完善起来了。又过了两个世纪,天文学观察才证实了它。而牛顿力学在统治科学界的二百多年间,同样曾经不断地遇到反证。比如,水星运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立即放弃自己的理论,而一直坚持到十九世纪末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最初的一批实验也对它很不利。爱因斯坦甚至依靠某种类似“宗教感情”的对宇宙和谐的信念而紧守了阵地,结果不是反证否证了相对论,而是被相对论所解释了。如果我们按照波普的证伪主义来办事,一遇到反证就放弃理论,那么结果将是可想而知的。任何真正的科学都不可能是脆而不坚的瓷器,一碰即碎。科学理论必然包含有一定的相对真理,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使它在被新的更高的理论取代或包容之前充分发挥其内部所潜藏的一切生命力和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对任何理论都既抱着批判的态度,又要抱着利用的精神,这里的关键就是辩证地理解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只承认绝对真理而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我们就会犯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的错误,而只看到理论的相对性,看不到其中包含的真理颗粒,则会导致否定一切,批判一切的相对主义、怀疑论、不可知论等等。马克思的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爱因斯坦宗教信仰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爱因斯坦宗教信仰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

波普尔哲学的主干是他的科学哲学,他自己称之为“批判理性主义”,有时又称之为“证伪主义”。

一、对归纳主义的批判

波普尔的经验证伪原则就建立在对归纳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波普尔把科学哲学叫做“科学发现的逻辑”,即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他指出经验科学的特征在于它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经验主义所主张的归纳法。波普尔认为归纳法是根本不存在的,从单称陈述中归纳出普遍陈述,这是不可能的。

他举了三个例子:(1)过去太阳每24小时内升落一次,现在已被马赛人在比戴河发现“半夜的太阳”而推翻了。

(2)“几人必死”或“每一代生物要死”,已被细菌(癌细胞)自身分裂繁殖而不死所否定了。(3)“面包给人以营养”,但由于法国农村发生麦角中毒事件而被反驳了。上述三例说明归纳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

他认为归纳原理是没有根据的,它本身就是用过去推导出未来的原理。归纳主义用归纳法来证明这个原理,实际上就是用自身尚待证明的论据论证其自身。波普尔不仅反对归纳法能保证我们获得必然性知识的传统归纳主义观点,而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归纳法具有或然性的见解。其理由是:(1)过去重复,不能保证今后或然重复,也许今后不再重复了。地球因其自转每天日出东方,将来某一天,地球毁灭了,也就不再重复了。(2)从数学观点看,无论过去重复多少次,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之比其所得概率只能是零,有限不能代表无限。

根据上述理由,波普尔认为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既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必然性知识,也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或然性知识(并非必然地),人们应把它拒斥于科学研究领域之外。应该看到,波普尔对归纳主义的批判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离开演绎,纯粹的归纳的确无法提供给人们以必然性的知识,但以此来否定归纳法的作用,这就割裂了辩证思维中的归纳与演绎的内在联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错法”
波普尔认为,从上述四段式中可以看出:科学
的根本性质是“猜测与反驳”,科学的根本方 法是“试错法”,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 法”。 他认为就必须做到下面三条,科学的试错法才 能取得应有的成果,:(1)提出充分多的不 同类型的理论。(2)各种理论提出足够丰富 的猜测性的内容。(3)经受足够严格的经验 的检验。 上述三条可简化为:(1)充分大胆的尝试; (2)足够严格的检验。或更进一步简化为一 句格言:“大胆尝试,严格检验”。
科学发展的“四段式”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增长过程是:(l)科学开始于问
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 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 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度较高的新理论。(4) 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 题。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他还这四 个环节的无穷循环过程图式化为:P1-T T -EE- P2…… 在这里“P1”表示问题,“T T”表示各种互相竞争的理 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P2”表 示新的问题。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 有时他称之为“四段式”。
主要著作有
194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1957《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959《科学发现的逻辑》 1963《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1972《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 1976《无尽的探索—思想自传》 1982《开放的宇宙》 1983《实在论科学的目标》 1992《二十世纪的教训》
波普尔坚持理论先于观察。其理由是: 首先,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这种
目的性和选择性是由科学家的理论、兴趣和期 望等决定的。 其次,在观察中必须有理解,无理解的观察只 是熟视无睹,而理解必须在一定的理论、观点 的指导下进行。
2.“科学开始于问题”
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
catch.----NOVALES (假说是网:只有撒网的人才能捕获) 理论或多或少可以严格检验的;这就是说,或 多或少可以容易证伪的。它们的可检验性的程 度对于理论的选择是有意义的。 P113《科学发现的逻辑》
“可证伪度”
波普尔认为,任何理论都是可证伪的,所以都
具有“可证伪性”。但是每一个理论的 “可 证伪度”是不一的。 (1)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它的可证伪度 就愈高; ( 2)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伪度 就愈高。 他说:“理论的遍性和精确性程度随其可证伪 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我们可把一个理论的严 格性程度与它的可证伪度等同起来。”
四、“知识的增长”理论
“不能认识真理,只能探索真理”
波普尔不同意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所以,他否
认科学能认识客观真理。 他写道:“真理……我们也许永远不能得到它, 也许即使得到了它,也不知道。”因为“它是 在我们可及的范围以外的。”“它隐藏得很深, 我们不能探入其深处”。 波普尔认为科学虽不能认识真理,却能够“探 索真理”。因为,对于客观世界,人们虽不能 反映它但却能猜测它。即根据问题对它作出探 索性的猜测。
“确证”与“证实
A.波普尔认为,“证实”与“确证”是两个在性 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 B. “证实” 就是在内容方面证明理论是真理, 在时间方面证明它永远正确,不再被证伪了。 但“确证” 则不同,它并不证明理论是真理, 也不证明永远正确,而只是证明它暂时经受了 经验的检验。一个理论,今天被“确证”了, 明天却可能被证伪,而且今后总有一天要被证 伪。 C.因为任何理论都是逃不脱最终被证伪的厄运。 所以任何理论都是不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 经验暂时地“确证”的。
五、“三个世界”的理论
波普尔认为可以把上述宇宙进化的多层次性分
为三大基本层次:1、物理世界层次,2、精神 世界层次,3、客观知识世界层次。他简称之 为三个世界。 他写道:“首先有物理世界,即物理实体的宇 宙,……我称之为‘世界1’;第二是精神状态 世界,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素质和无意识状态, 我称此为‘世界2’;但是还有第三世界,即思 想内容的世界,实际上是人类精神产物世界, 我称之为‘世界3’。”
三、证伪主义
A.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
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 证伪。 B.波普尔认为,经验虽不能通过证 实个别命题而证实科学的普遍性理 论,但却能通过证伪个别命题而证 伪科学的普遍性理论
可证伪性、可反驳性和可检验性
Hypotheses are nets :only he whuo casts will
理论的进步性的标志
波普尔认为检验理论是否进步有两个方面的标
准:一个是理论方面的标准,另一个是事实方 面的标准。他认为理论方面的标准是可证伪度。 一个理论的可证伪度高,它的经验内容的丰富 性就高。但是理论的可证伪度高,只表明它的 “潜在进步性”高,只有经受了经验的检验, 得到了经验的确证,它才是个真正进步的理论。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理论互 相竞争的过程。进步的理论在竞争中不断战胜 和取代落后的理论,科学就以发展。
强调突出第三世界的独立性和自足 性
波普尔所称的“第一世界”就是物理世界,即
客观物质世界一切物质客体及其现象。如物质 及其能量,一切生物有机体,包括人体及其脑 等等; 他所说的“第二世界”就是主观意识,包括各 种心理活动以及认识活动等等。 波普尔还肯定了“第三世界”或“客观知识世 界”的存在。这是指一切体现于客观物体中的 精神内容或知识内容。如体现于语言、文学、 艺术、神话故事、书本中的问题、猜测(理 论)、论据,以致技术装备、图书、工具、仪 器、房屋建筑、飞机轮船等之上的精神内容或 知识内容
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只是猜测世界,而不是反
映世界,因而它不可能是真的,即它总有一天 是要被经验证伪的。但是,他认为,科学与真 理还是相关联的,因为科学能通过不断的猜测 而逼近真理。 猜测、证伪、再猜测、再证伪……这就是科学 接近真理的道路。他写道:“我们的目标是通 过批判以找到愈来愈接近真理的理论”,“我 们虽然不知道距离真理有多远,但Baidu Nhomakorabea我们能愈 来愈逼近真理。”
波普尔的意义
一个深刻而清澈的思想者,一个徘徊在科学与哲学之
间的学者,一个反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一个以偏 执的风格竭力宣扬审慎与开放的雄辩者,一个享有盛 名又在流行中倍受误解的知识分子,这就是卓越而独 特的卡尔•波普尔。他一生无穷的探索,最终将苏格拉 底“我一无所知”的箴言作为自己思想的墓志铭。他 以最有力的方式告诫人们知识的局限性,以警惕理性 自负的危险。对于20世纪人类历经的灾难与恐怖来说, 波普尔是一位诊断思想瘟疫的医生。如果他的告诫已 经成为今天的常识,那么他被淡忘也正是他杰出的成 就。倘若有一天,类似的瘟疫再度流行,人们才会重 新想起他,并记起他的诊断。刘擎——《卓越而速朽 的思想家--纪念卡尔· 波普尔逝世10周年 》
一、反归纳主义
波普尔认为,归纳法只能告诉人们以过去,不
能告知人们以未来。波普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 义关于归纳知识具有或然性的见解;其理由是: (1)过去重复不能保证今后必然重复,也许 今后不再重复了;(2)从数学观点看,无论 过去的重复数有多大,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 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之比,其 所得概率只能是零。总之,波普尔认为,归纳 法不是科学的方法,它既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 必然性知识,也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或然性知 识。
“从错误中学习”_否定后件推理
从上述试错法的理论出发,波普尔提倡三种科
学精神。 (1)提倡敢于犯错误的精神。他认为,真理 与错误是不可分地联系的,科学只能在不断清 除错误中前进; (2)提倡批判精神。他认为, 科学是在竞争中发展的,只有批判,才能前进。 他说:“科学的方法是批判的方法”,“批判 ……是任何理智发展的主要动力。” (3)提 倡“否定”或“革命”精神。他认为,否定旧 理论是产生和发展新理论的前提,科学家们应 有敢于否定别人的理论的精神,也应有勇于否 定自己的理论的精神。
喜欢波普尔的理由:
这个人的思想很深奥,但是表达却很通俗,论
证过程繁杂,但是结论却很明朗。他的思想中 囊括了马克思及以前的思想哲人的精华,同时 与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科学巨人讨论自然宇宙 及思维。如果你走入此人的思想境界,那么你 就不会痴迷不悟于辩证法教条,不会热衷于简 陋的中庸之道,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误而终身不 敢越雷池一步,你不会迷信历史规律,不会盲 从与迷信,也不会刚愎自用,总之,你会逐步 开放多元共融,却唯独不会向专制极权妥协。
第八章波普尔的科学哲 学与政治哲学
“知识值得我们牺牲,而权力可不值 得。”——波普尔
生平
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
出生于1902年7月28日生于 奥地利维也纳(当时属于奥 匈帝国)的一个犹太裔中产 阶级家庭,毕业于维也纳大 学。1928年,他获授哲学博 士学位,1930年至1936年间 在中学任教。1937年,纳粹 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 至新西兰。他在新西兰克赖 斯特彻奇市(即基督堂市) 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 1946年迁居英国,在伦敦经 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 论,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 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 二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 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 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 识界。
于问题。我们不是通过观察和联想来学习,而 是通过试图解决问题来学习。 他说:“因此,我乐意承认,象我自己那样的 证伪主义者更宁愿大胆的推测(即使它可能很 快的成为假的),来试图解决一个有趣的问题, 而不是去详细叙述一连串无关的老生常谈。我 宁愿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是我们能够从 我们的错误中学习的方法;并在发现我们的推 测是假的时,我们对真理就会知道得更多,并 将更接近真理。”
“逼真性”与“逼真度”
波普尔还认为,一个理论(猜测)只要它被经
验确证过,就说明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但它仅是猜测,所以又必定有一定的虚假性。 因此,理论是真实性和虚假性的统一。 科学的理论由于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所以它 能得到经验的确证;又由于具有一定的虚假性, 所以又难逃将来被经验证伪的厄运。 “逼真性”—科学理论具有的逼近真理的性质; “逼真度”—科学理论的逼真性的程度。
简而言之,归纳推理是一个神话:存在的仅仅
是归纳过程或归纳技术;但在这之中不可能产 生出什么归纳问题。 我接受工具主义,但却将科学理论视为假说 或猜想,视为我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暂时结 果。。。。P116《实在论和科学论的目标》
二“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波普尔否认理论来源于观察,坚信
“理论先于观察”。 1.“理论先于观察”
3“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波普尔断言理论仅仅是一种猜测,是一种在先天的期 待的推动下,对自然界所作出的普遍性的猜测。由于 它仅是大胆的猜测,因而总是不正确的,总有一天要 被经验证伪,而为新的猜测代替,因而它是一种暂时 的假设。他说:“我们的科学并不是认识。……我们 决不能认识,我们只能猜测。” 他说:“即使是那些已得到充分确证的科学理论,也 总归还是一假说,一种猜测”。“这可以教导哲学家 们懂得科学……仅是大胆的、思辨的猜测所组成的。”
I:波普尔的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是波普尔哲学的主要部分。波普尔反
对维也纳学派的证实原则,所以他称他的科学 哲学为批判理性主义,有时又称之为“证伪主 义 ”。 “语言分析学者把自己看作是一种哲学所独 有的方法的实践者。我想,他们错了,因为我 相信下列命题。 哲学家和其他人一样,在追求真理中,自由 地运用任何方法。哲学没有任何独有的方法。” 《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年版序》
“三个世界”的相互作用
“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是相互作用的。 “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也是相互作用
的。他认为肯定“第三世界”对“第二世界” 的反馈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也是相互作用的。 不过它们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通过“第二 世界”的中介而相互作用的。人及科学知识的 发展都是通过“三个世界”的互相作用而实现 的。因而,不承认“三个世界”的“实在性” 及其同等的相互关系,就无法科学地理解和研 究人及其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