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注重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l通用版
注重科学探究 ,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究
内容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 ,以发现问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等形式探索知识 ,开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积累了科学知识 ,训练了能力 ,尤其是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积累了感性知识 ,受到了锻炼。科学素养就是在周围样不断探究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本文结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 ,就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探究
正文: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 ,从儿童诞生的那一刻起 ,他们就没有过停止过探究。而我们教育者所要做的 ,不过是促使儿童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 ,促使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 ,走向科学的探究.。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它改变了学生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第斯多惠就曾说过 ,要给予儿童真知 ,更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真知。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包含着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活动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需要摸索的问题还有很多。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中参与竞争的学生 ,培养其探究的能力 ,严密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十分紧迫的。笔者通过平时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认为以下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让科学回归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让科学回归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
践能力》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让科学回归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让科学回归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它对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科学素质,有着重要得意义。因此,作为科学教师,担负着光荣的使命。对于如何教好自然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了一点儿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教好《科学》这门学科的知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所以刚开始就满腔热情告诉学生:“灿烂的阳光,皎洁的月亮,闪闪的星星,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千紫百态的鸟兽虫鱼------这一切,构成了神奇的自然。”接着,我向学生提问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我又告诉学生:“自然课将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秘密;指导我们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并让这些规律为人们服务。”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去大自然求知
自然知识,有它的独特之处,它不象语文那样琐碎,需硬背,也不象数学那样深奥,需理解记忆。比较奥妙,仅用口头传授和学生的练习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的自然知识感到不可思议,甚至不相信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因此,注意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感性体验。对于自然知识中的问题,总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找答案求规律。例如,教学《树叶》时,先提问:“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各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回答:“树叶的颜色是绿色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我并不急于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把学生
小学自然教学论文
小学自然教学论文
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导言:
小学生期间是培养兴趣和基本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自然教学作为
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至关
重要。本文将探讨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性
自然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以下是一些重要性的说明。
1. 培养科学兴趣:自然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现象,激发他们
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2. 提高科学素养:小学自然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知识
体系,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学会观察、实验和分析,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3. 发展实践能力:通过自然教学,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验、作物种
植和动物观察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巧。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自然教学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
完成实验和项目。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二、小学自然教学的方法
小学自然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的介绍。
1. 观察与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如花朵开放、昆虫生长等,并进行相关实验。例如,在春季花朵开放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花开的时间、天气等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 项目学习: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主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研究附近的水质,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和分析。这样的项目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数据分析技巧。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探究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性l通用版
小学科学探究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性
摘要: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关注探究过程中的有效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有效性。本文就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有效性方面作简单阐述。
关键词:探究有效思维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探究是科学课的“灵魂〞。但在探究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探究过程外表上很成功,但课后一些学生还是不知道学了什么,还是对所进展的探究活动没有多少收获。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在进展探究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探究活动的价值,没有注意到使学生的思维有效开展,学生思维没有动起来,就不是真正的动起来。
所以说,有效的思维是有效探究的基石,那么怎样做到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呢?
一、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路培琦老师说过:“不要把我们的科学课上成假装学生什么都不知道。有时候学生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所以我们钻研教案,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案,更应备好学生;我们钻研教材,更要研不断开展的社会生活,只有在充分备课和备学生的根底上,才能充分挖掘、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在比拟完二组材料后,学生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没有关系时,突然有学生提出:“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能浮起来?〞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生活经历与探究结果发生了矛盾,思维上产生了新的困惑,脱口而出的。但正是这个极有价值的问题,将后继的探究推向一个更高的深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在自然教学中,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
一、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些自然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若能创设动态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变静为动,变单调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变难懂为易懂。
如在教《正电和负电》这一课时,我选择了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用玻璃棒去靠近碎纸屑。学生们看到碎纸屑一下子“飞”到了玻璃棒上,都很兴奋,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样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不但学得有趣,而且记得深刻。
再如我教《果实的形成》这一课,学生掌握了雄蕊和雌蕊的构造及果实和种子形成的简略过程,应该说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但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讲得比较多,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能充分体现,所以,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桃花形成的果实只有一颗种子,油菜花形成的果实有几颗种子呢?”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为什么桃花形成的果实只有一颗种子,而油菜花形成的果实却有很多颗种子呢?请同学们利用实验盘中的材料来寻找答案。” 让他们带着好奇和求知的欲望,通过分组实验去自主探究其中的奥秘,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习效果理想。
通过动态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尝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素养的培养及其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素养的培养及其策略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会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途径。在探究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要注意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要开放探究内容,充实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留下和谐的探究印迹,使科学素养得到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教学探究培养策略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会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途径。科学探究是一种促进儿童学习的极好方法。但是,在我国往往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没问题。所以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作详尽的解说。结果教师的讲解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时间。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是一条条的定理和结论。所以说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又应如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小学生缺失科学探究意识的原因以及在教学中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让小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科学
让小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科学
关键词:主动、探究、创新能力、科学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阐述了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实现新课改目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⑴营造教学开展的氛围,为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奠定心理基础;⑵新课始,巧导入,激兴趣,促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科学动机;⑶新课中,创条件,促其参与,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究的主体;⑷新课后,巧练习,让学生继续主动探究和应用科学知识。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切实际的要求,要改革以前“重知识灌输、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比较严重” 局面。那么,小学科学教学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改革这一局面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不难看出,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其实无论是新课程标准时期还是旧大纲年代,我一直在尝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探究中学习科学的研究,经过几年的教学尝试和摸索,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几年来学生的创新作品从以前的一片空白到现在硕果累累:先后发表于全国公开发行的《小学科技》、《小爱迪生》等青少年科教刊物上作品近50篇次,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青少年创新赛获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20项、市级奖16项。我本人执教的《我们的地球》一课获广东省2005年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例赛一等奖。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科学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小学四年级科学论文(共五则范文)
小学四年级科学论文(共五则范文)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科学论文
小学四年级科学论文
小学自然教材是小学自然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实现小学自然教学目的的基矗如何发挥自然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实现教材的优化处理,是提高自然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把握教材是教材优化处理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住教材。把握教材首先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一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教学的认知结构,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住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例如,研究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关键是掌握地球的公转。因此,首先应该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公转,而学生对于地球公转的认识,是在四季星象不同的现象启发下逐步形成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验能力。教学目的则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除了自转外还有公转,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发生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四季形成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二、突出重点是教材优化处理的核心。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经加工处理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成份上去,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地位显然已经越发重要了。小学科学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与其他分科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1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
【摘要】科学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跟老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给人以全新的体验。以往的自然科学教学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今天的小学科学课堂,应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走近生活激发兴趣、贴近生活理解材料和结合生活实践操作,并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小学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作为小学以往这门课的教学,是在教自然科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科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新的科学课程加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近自然,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感知知识的乐趣和无穷的奥妙。因此,科学课堂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生活”的理念,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情境,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我们在这里对这个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也作了些思考。
一、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新课引入能使学生头脑清醒,兴趣盎然。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从兴趣中产生,它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求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例谈科学课中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例谈科学课中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摘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但课堂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在新课改的洗礼中,我们在观念层面的探讨已经不少,但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却不多。本文结合《是清晨还是黄昏》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断从培养质疑精神、证据意识、科学价值观等三方面对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科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方法科学求证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主编郁波老师也多次强调:“科学教育要立足于对科学的新理解”。她指出,对于科学教师而言,不懂得科学的本质是“严谨和证据”,不懂得“科学课的核心目标是(引领学生)懂得什么是证据、怎样获得可靠的证据去解释世界”,不懂得“让孩子们学习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等”是科学教育特有的内容,就不可能在课堂上引领孩子们真的学科学、学真的科学,也绝对不可能真正上好科学课。可见,一堂真正的、有价值的科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既应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应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事实上,科学课也的确应该拥有这一切,而且也应该传递这一切。
然而,出于对知识与技能的盲目追逐,当今科学课堂忽视了本该拥有的科学气度和从容姿态。在很多时候,由于知识化、技巧化、功利化思想的不断弥散,让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失却了可能生长的土壤,并逐渐为科学课堂所忽视,甚至被遗忘,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众多科学课堂的悲哀。近年来,虽然在新课改的洗礼中,在观念层面的探讨已经不少,但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却不多。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指导的困惑与对策l通用版
指导的困惑与对策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该“指导什么?怎么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把握不准。我们在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指导必须把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既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科学课堂、指导、困惑、对策、思考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那么,强调了学生自主探究是不是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呢?本人认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对教师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提倡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但是,面对文本教材中的一个个有结构的蕴含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在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理念碰撞下逐步走进新课改的教师,往往显得无所适从,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该“指导什么?怎么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把握不准,下面就这三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困惑:指导什么?怎么指导?
学生是课堂探究、学习的主体,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师注重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未免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味追求学生活动的主体地位,缺乏教师的指导措施,那么,原本有序的课堂将出现局部或整体的失控,从而使探究变得浮躁或草草收场。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自然中感悟生命之美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自然中感悟生命
之美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科学课中应创造让学生观察自然和与自然展开交往的机会,直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感悟生命的可爱,懂得生命是多样的、平等的。
翻开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教科版的科学书,会发现教材在一开始就安排了《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其实,这正是在科学课上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开端。作为科学老师,我们就要用好教材,打破传统的教法学法,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接触到生命,在观察大树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大树是生命,树上的小鸟是生命,树下的蚂蚁是生命,树旁的小草也是生命……在后面的课程中,还有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动物》,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等内容,教师可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生命教育。
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我以一名导游的身
份,带领学生观察参观校园和附近公园内姹紫嫣红各种各样的花,我先告诉学生美丽的花儿也是有生命的,它也需要我们的关心,需要我们的呵护,提醒学生们不要摘下花,不要伤害花,在不破坏花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细心地观察,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形成对花的基本结构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做到了爱护花,对学生进行了珍爱生命教育,渗透了保护环境的教育。
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
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
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
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对强力吸收各种知识的时代,探究了用美学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自然学科学科教学的合理性及创新措施。
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各种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对于世界、星球的了解更加深刻。
为了能让孩子们跟上社会科技发展的步伐,孩子们的各个教育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学科科学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范围很广,对孩子们的影响很深。
【关键词】自然科学学科教育美育方式教学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各种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对于世界、星体的了解更加深刻。
为了能让孩子们跟上社会科技发展的步伐,孩子们的各个教育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
就拿中小学教学来说,这个时候的孩子们,记忆力强且不会在时间的长河里遗忘;不仅仅如此,从社会犯罪现状和影响犯罪的因素(如心理、年龄等)等方面来看,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预防犯罪来说作用很大。
而作为涉猎范围广泛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各个教学阶段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是孩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自然科学学科中美育教学方式,对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并把这种美发展到自己的整体素质中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美育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美育教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式的一种,也称为美感教育或者审美教育[1]。
美学教育的目的和落点就是人性与人格的完美结合,也是现代教育观念的形象诠释。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对于孩子们的教育要从其自生生存发展出发,让性格完满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相关推荐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科学课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教会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极高的孩子怎样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影响孩子一生的学科。怎样才能做好科学教学活动呢?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黄汝君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科学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索中走近科学,感受科学,认知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通常只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科学教育变成科学知识的教育。
好奇心的保护与培养科学是讲究理性的,科学课程教学时需要关注学生理性态度的培养,但同时也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保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而非一刀切,揠苗助长。
和谐的班级氛围的营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以积极的肯定,允许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和验证,营造活跃的班级气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以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态度。
回归自然与生活教师对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应该要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大自然是个活的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背景、实实在在的事物,刺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液体和固体"这一单元,笔者回归生活,给学生讲了一个炒菜锅里油起火的小故事。笔者并不是马上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留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进行猜想。
当学生提出用水去浇油锅里的火等想法时,笔者并不急于否定,而是肯定其中一些好的想法,最后才解释:救火不一定都是用水的,油着火时不能用水,因为油轻水重,往锅里浇水油火就会迸出来,不但灭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灾;火燃烧需要氧气,油锅着火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科学的教学
小学科学课将帮助学生去认识大自然中各种物体与现象,同时
也将帮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很明白,在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各种物体与现象的过程中,都要让学生自己去亲身经历,去体验;同时,学生在认识每一种物体与现象的过程中,都需要
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一、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物体与现象的效率
做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极为重要。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用眼看,耳朵听,有时还需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如在教学三(下)《热胀冷缩》这一课中“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节时,课前准备了一个装满(红色)水的烧瓶,并在瓶塞里钻一个眼穿上一根细管。上课时把烧瓶放到热水里受热,学生就能看到细管里水柱上升,降温时又可发
现水柱下降。实验后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结论。实验中,学生还懂得做好这种实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为了让水柱升降看得清楚,烧瓶里的水最好是有色的;2、为了升降效果好,瓶塞宜取软质的,这样可以紧贴细管不致让热量从空隙中
散发;3、软塞又以硬质细管插入为宜,免得管子被卡等。我的体会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做好实验不仅可加快学生“认识”物体及其现象的速度,增强“认识”的效果,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使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得到对个人生活和发展有用的科学
知识和能力,就要在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因而教材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如学习《土壤成份》中要求让学生知道:土壤是由砂、粘土、空气、水、盐类,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就已达到主要目标了,而常忽视了土壤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土壤本身的生命力;我们教学《益虫和害虫》只强调把昆虫分为害虫和益虫两大类,而忽略了昆虫的多样性,忽视物种对生物链
小学科学的教与学论文
小学科学的教与学论文
小学科学的教与学论文
从小学自然的性质和内容来看,自然学科研究的是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实体。它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其研究对象与小学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有显著的区别。因此这就决定了自然课的“教”与“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近几年,我们曾对市区和乡镇几十所小学进行过调查,听过几十位自然教师的课。从整个小学自然教学的状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自然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但自然教学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一是无专职教师。把自然列为“副”课,认为可有可无。让教语文或教数学的教师兼教自然。由于长期无专职自然教师,造成自然教学水平不高。二是无观察实验。由于教师忙于“主”课教学,便无心也无精力研究自然的教法与改革,甚至不进行观察实验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与操作。三是无正确教法。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意能力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答案,“教”的枯燥无味,“学”的毫无兴趣。四是无良好效果。由于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用科学的能力,也就不能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虽然靠死记硬背也会得到高分,但这样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则是收效甚微。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未来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就必须以一流的基础教育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这种教育必须是以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教育。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技术产品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民族素质的竞争。小学自然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提高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自然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从小学自然的性质和内容来看,自然学科研究的是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实体。它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其研究对象与小学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有显著的区别。因此这就决定了自然课的“教”与“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近几年,我们曾对市区和乡镇几十所小学进行过调查,听过几十位自然教师的课。从整个小学自然教学的状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自然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但自然教学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一是无专职教师。把自然列为“副”课,认为可有可无。让教语文或教数学的教师兼教自然。由于长期无专职自然教师,造成自然教学水平不高。二是无观察实验。由于教师忙于“主”课教学,便无心也无精力研究自然的教法与改革,甚至不进行观察实验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与操作。三是无正确教法。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意能力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答案,“教”的枯燥无味,“学”的毫无兴趣。四是无良好效果。由于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用科学的能力,也就不能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虽然靠死记硬背也会得到高分,但这样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则是收效甚微。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未来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就必须以一流的基础教育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这种教育必须是以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教育。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技术产品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民族素质的竞争。小学自然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提高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自然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一、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搞好自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和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只有在吃透大纲精神和了解教材编写依据及意图的前提下,仔细分析钻研教材,才能准确把握知识点及重点和难点,自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品质。其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强烈地求知欲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和主要标志。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自然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趣味性,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只要教师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正确引导和启发,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强烈地求知欲。
二、搞好观察实验重视技能训练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途径。不进行观察和实验,就不能完成自然课的教学任务。现在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学生与外国的学生相比较一个突出的弱点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差,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自然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参加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不但要学到科学知识,而且应亲自参与和感受其经历过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自然教学中不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教具,另一原因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会进行必要的观察实验及操作。为此,我们市教委下大力气在全市各小学进行了教学仪器设备的检查和配套工作,并由我们进修学校负责分期举办全市小学自然实验教师培训班,对小学自然教师及实验员进行了系统地培训和考核。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市小学自然的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促
进和提高。
三、把握教学特点
教给学生学法不同学科,由于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的对象不同,就导致了教学各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自然课研究的对象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所以它面广而生动有趣。内容虽广,但深度较浅。由于这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便决定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直接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具体的自然事物而不是书本。课本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教学内容,帮助和启迪儿童更好的认识自然事物。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据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法。使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各种能力只有在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充分地训练和发展。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才能,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教给他们感知、认识、研究自然事物的具体方法和搞科学的过程、程序和途径。让他们学会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这样才能够使他们逐步地学会独立地进行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矗
四、改革考试方法加强素质
教育目前,影响自然教学质量的另一原因是自然课考试的方式和方法。虽然我们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已强调了好多年。但一些地方具体实施的却并不怎么好。就自然课的考查和考试而言,由于现在大都实行笔试和百分制,才导致了一些学校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而不重视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不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照样考高分,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改革自然课的考查和考试方法。要根据自然课的特点,把实际的基本技能及实践操作与笔试相结合,既考书本知识,又考操作技能。而这一问题的实施应由各地教学主管部门进行有效的调控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自然的“教”与“学”,把教学质量真正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