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结课论文
化学发展史论文: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发展史论文: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渗透化学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关键词:化学发展史;渗透策略一、化学史能为新课创设饶有兴趣的意境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应用化学史设置故事情景。
在学习原电池时,介绍英国化学家戴维在19世纪初就十分及时地用伏打电堆产生的电流,从而开创了电化学研究。
他用250个电池串联的巨大电堆,在各种化合物的水溶液或熔融物中通过强大的电流,寻找尚未发现的“元素”先后发现了钾、钠、钡、镁、钙、锶和硼等元素(即得到它们的单质),他还从氯(cl2)不能被电解而得出是单质的结论,由此证实氯化氢的组成中没有氧只有氢和氯,得出氢才是“酸之源”的结论,从而使原电池——空洞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
二、化学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些人认为:化学就是瓶瓶罐罐,是冷冰冰的。
引入化学史可以改变人们对化学的看法。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向学生介绍门捷列夫的故事。
1859年24岁的门捷列夫到德国海森堡大学本生的实验室进修。
此时本生和基尔霍夫发明了光谱仪,用光谱仪发现了一些新元素。
但由于当时没有任何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对元素大家族的信息并不完整,且当时公认的许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价是错误的,所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次序——原子序数是十分困难的。
门捷列夫通过对比元素的性质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重新测定了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先后调整了17种元素的序列,得到了元素周期律。
他还大胆地预言了11种尚未发现的元素,预言了它们的性质,并在相对原子质量序中留下空位,在1896年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三、化学史有利于提高学生追求科学的勇气在化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家为了崇高的化学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最后取得了成功。
居里夫人夫妇在近4年的时间里辛勤地工作,从数吨的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0.1克氯化镭,并初步测出其相对原子质量。
1886年德国化学家迈耶尔在他的《现代化学理论》中说“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作出像门捷列夫那样深信不疑的预言”。
化学的发展历史论文

化学的发展历史论文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最早的古希腊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探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古希腊时期,化学的雏形开始出现。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如阿那克西曼德、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等人,开始对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进行探讨。
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物质构成和性质的假说,为后来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阿拉伯帝国成为了化学知识的传播中心。
阿拉伯人在炼金术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他们发展了很多实验方法和技术,并开始对物质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整理。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化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突破。
伽利略、布鲁诺、赫尔墨斯等著名科学家对化学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假说,为后来化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化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众多著名的化学家如拉瓦锡、门捷列夫、达尔文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化学理论和定律。
这些成就推动了化学从实验科学向现代科学的转变。
20世纪以后,随着量子力学和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化学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人们对分子、原子和化学键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很多重要的化学理论和模型。
这些成就使得化学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综上所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
它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未来,化学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学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智慧与创新的结晶。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与不懈探索,化学从最初的炼金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化学的历史发展史论文

化学发展史论文摘要: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物理学的革命,给化学带来了新时期的曙光,使化学的研究深入到探索原子、分子、晶体部结构的新阶段。
在现代社会,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化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也日益完善,随着一些新概念的出现,化学出现了多个分支,形成了不同的分析领域。
关键词:化学家化学史发展时期History of chemistry, whether past, present or futur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Inseparable from chemistry, chemical and human lives. Revolutionary physics, chemistry brought the dawn of the new era to make in-depth study of chemistry to explore new phase atoms, molecules, the crystal structure. In modern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stry and other subjects more closely, chemical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s ar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some new concepts, chemistry appeared multiple branches, forming a different analysis.正文化学的英文词为C h e m i s t r y ,它是一、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选修课结课论文:化学,无处不在的科学

选修课结课论文:化学,无处不在的科学化学,无处不在的科学纵观古今,化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我们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前进。
它显然已经成为我们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它的方式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发展。
任何一种科技都是一把双刃剑。
关于化学,首先了解一下它为人类所创造的巨大的价值。
人类最早对火的使用间接的推动了我们人类的进化与发展。
当今社会衣食住行各方面更是离不开化学。
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
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
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
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
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
再有就是合成橡胶,我们的鞋子更耐磨,更结实。
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
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
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
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都是化学制品。
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除此之外,我们的交通工具所用的化石燃料也是离不开化学的分馏等提取技术。
化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就是说化学离不开我们的健康问题。
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
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
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
化学史论文

化学史论文
标题:化学史:从古至今的发展和影响
摘要:
本文回顾了化学的历史发展,并探讨了其对人类社会和科学的重要影响。
从古代的炼金术到现代的化学工业,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化学的进步推动了工业革命、农业革命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审视历史文献和科学成果,提出了一些主要的历史里程碑和贡献者,并讨论了他们的贡献对现代化学的影响。
1. 引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的科学。
它是自古以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和理解的产物。
本文将探讨化学的历史,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科学的贡献。
2. 古代化学
2.1 炼金术的兴起与发展
2.2 印度和中国的贡献
2.3 古希腊和罗马的化学思想
3. 中世纪到文艺复兴
3.1 魔法、草药和秘术
3.2 阿拉伯化学家的贡献
3.3 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家
4. 化学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4.1 稀有与可恢复性
4.2 发现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4.3 酸碱理论的发展
4.4 原子论的提出与发展
4.5 有机化学的崛起
5.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5.1 工业革命与化学工业
5.2 农业革命与化学农业
5.3 化学对医学的贡献
6. 结论
化学是一个极具前景和重要性的科学领域。
通过回顾化学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追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和应用。
通过研究和推动化学的发展,我们可以进一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
化学史论文15篇(化学史与教育教学)

化学史论文15篇化学史与教育教学化学史论文摘要:化学史教育将化学教材作为化学史内容呈现的载体,既可以了解中外化学家发现化学物质的过程、学习思维的方式,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的时候加深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叹前人科学成果的同时,培养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能力,从而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化学人才。
通过化学史教育,学生可以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和化学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
关键词化学史化学论文化学化学史论文:化学史与教育教学摘要:对化学史与教育教学做了简单的综述。
从化学史的概念,化学史教育的发展历程,化学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几方面阐述了化学史与教育教学,最后提出化学史可以使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化学和化学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更好地把握化学史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化学观。
关键词:化学史;化学史与教育;科学素养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化学的历史非常古老,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活动。
从钻木取火、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驱赶猛兽,到利用燃烧时的发光发热来发现新的物质,都应用到了化学。
我国化学家傅鹰曾说:“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
”化学史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化学的理论和实验的发展,包括化学家发现原理的过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讨论,各学派的发展历史以及最终获得的科研成果。
一、化学史教育的发展历程18世纪随着气体化学的研究才真正使化学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并为现代化学奠定了第一块牢固的基石。
1904年,法国著名的科学家郎之万首先积极提倡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历史的方法,提早开设和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科学史教育。
20世纪30年代,丁绪贤先生首先在北京大学开设化学史课,张子高也在东南大学开设了化学史课程。
20世纪50年代,袁翰青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史课中又着重介绍了中国化学史,他们的讲课都深受学生欢迎。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论文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论文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论文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论文【1】摘要:当前我国化学史的教育并没有被放在很重要的地位,而化学史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化学史教育的情况,并总结化学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此引起我们对化学史教育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化学史化学史教育意义1.引言我国化学家傅鹰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化学史的教育在国外有比较久远的历史,在我国也开展得比较早。
20世纪30年代,丁绪贤在北大开设化学史课,新中国成立后,化学史教育得到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中国期刊网上关于化学史的教育论文有150多篇[1]。
很多高校老师和中学老师对化学史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不断地挖掘和利用化学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化学史及其在中学和大学中的教育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等。
2.我国化学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中学教育阶段,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主旨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被提到了重要地位。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应试教育还左右着中学教学,很多老师为了学生的分数而更重视解题的训练,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点的学习,重视概念的理解,而这些方面并不是连贯的和整体的,所以学生对相关知识只是机械地记忆,没有形成整体的观念,更谈不上探究性学习;其次,化学式教育有培养学生兴趣和世界观、人生观的作用,而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在中学教育阶段,教师较少涉及化学史的教育问题的探索,教师的热情不够,因此削弱了化学史教育的实施效果。
就课本来说,化学史知识所占的比例很小,据统计,人教社教材中化学史内容按页码粗略统计仅占全书篇幅的约1.6%[2],而且很多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化学知识是有限的,所以在中学化学史教育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
化学的历史发展史论文

化学的历史发展史论文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
从古代至今,人类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理,逐渐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
本文将从古代开始,简要介绍化学的历史发展史。
古代的化学起源于人类对环境和世界的观察。
早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和应用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
例如,古埃及人利用矿石进行金属冶炼,希腊人也对火、水、空气和土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到了中世纪,阿拉伯世界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阿拉伯化学家通过翻译古希腊和古埃及的著作,将这些知识传播给了西方世界。
同时,阿拉伯化学家还进行了很多自己的实验和研究,使得他们在药物、香料和颜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16世纪至17世纪,化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关键人物是瑞士化学家帕拉塞尔若斯,他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认为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更基本的组成部分。
同时,英国化学家罗伯特·博义利也提出了反应质量守恒定律,这对于后来的化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8世纪是化学的黄金时代。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对物质的分析和实验,建立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并提出了化学物质的守恒定律和比例律。
同时,瑞典科学家贝采利乌斯也进行了重要的实验,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氧气,为氧化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19世纪是化学的现代发展阶段。
德国化学家门德勒夫通过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提出了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区别,奠定了化学的基本分类体系。
随后,俄国化学家门德列耶夫发现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为生物化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0世纪以来,化学的研究领域继续扩展。
人们开始研究更微观的化学反应和材料结构,发展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材料化学等新学科。
同时,人工合成材料和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人类的生活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化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
从古代的简单实践到现代的高度理论化,人类对化学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化学史论文

论燃素说既是错误理论又有进步性化学化工学院07化学一班熊涛 0706010114摘要:燃素说的基本观点是:火是由火微粒组成的,火微粒总称之为“燃素”;燃素含于万物之中,它的流动及变化产生了关于燃烧的一切现象;所有关于燃烧的化学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物体吸收燃素与释放燃素的过程。
按这种学说,金属燃烧过程可以表示为下式:金属-燃素=煅灰Abstract:The Phlogiston The fundamental point is: the fire is not composed of particlesfrom the fire, the fire particles the total called "phlogiston"; phlogiston contained in all things into its flow and changes had on the burning of all phenomena;all about combustion The chemical phenomena can be attributed to an object to absorband release of phlogiston Phlogist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is doctrine, the metal combustion process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following formula: Metal - Phlogiston= calcined ash关键词:燃素说元素质量拉瓦锡可燃物质氧氧化说Key words:Phlogiston said Element Combustible Quality Lavoisier Oxidation theory Oxygen引言:燃素说是形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一个解释燃烧现象甚至整个化学的学说。
化学发展史论文范文

化学发展史论文范文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研究物质的构成以及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化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古代的化学主要集中在炼金术方面,人们试图通过炼金术的方法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创造永生不老的药物等。
虽然炼金术的实践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但它为实验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炼金术士们通过实验的方式不断探索,使化学的实验方法逐渐完善。
随着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化学开始脱离炼金术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世纪,罗伯特·博义和瓦格纳等科学家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基本单位定义为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
17世纪,罗伯特·伯赫和约瑟夫·普利斯特利等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氧气和氢气等元素,并系统地研究了其性质和化学反应。
这一时期,化学逐渐形成了具有实验基础的科学体系。
18世纪,安东尼奥·拉瓦锡首次提出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概念,即质量守恒定律。
同时,拉瓦锡还提出了碱、酸的概念,并发展了酸碱反应的理论。
这一时期,化学理论逐渐丰富,开始有了一定的体系。
19世纪,化学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亚托姆学说的提出使得化学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并通过实验发现了元素的原子质量。
米歇尔·法拉第和安多瓦·阿沃加德罗等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原子的电荷和质量的相对数值,并阐述了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组合方式。
20世纪初,物理化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对论化学和量子力学化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合成和研究更多的化合物,并丰富了对物质的认识。
21世纪,新材料化学、纳米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新兴领域的出现使得化学的研究更加多样化和前沿化。
《化学发展史》论文

化学发展史(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摘要: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化学这门学科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成一系列越来越专门的学科群,可每个人只精通其中的部分学科,如果想总体认识化学,学习化学发展史不失为一条捷径。
这样可以认识化学,也可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总结经验,指明方向。
关键词:化学家;燃素说;炼金术;化学1 引言可以这样说,在人类学习使用火的时候就对化学进行了实践[1]。
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就是化学技术的应用。
中国最有名的炼丹家是道士葛洪(公元4世纪),他的炼丹术著作现在还存在[2]。
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化学实验。
后来,炼丹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
除了出现冶金和仪器分析新类型的著作以外,在化学方面还有其他的重要变化,表现了科学发展基本方向到了一个转折点,化学十六世纪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医药化学[3]。
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
看来化学一词,英文为(chemistry),最初见于佐西默斯的著作中,可能来源于圣经,但研究表明,更有可能来源于古代埃及,意思是“土”[4]。
这个名词(chemist)还保留着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
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普利斯特列和舍勒虽然发现了氧,但因受燃素说的影响,没有能够做出“氧能助燃”的结论,甚至把他们发现的氧叫“脱燃素的空气”,这说明,一种错误的但有权威的理论,往往会阻碍科学的进步[5]。
进入19世纪,自然科学又迎来了顶峰时期,化学这次一马当先,首先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这就是原子—分子学说的确立,这样化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开始了向现代化学的过渡[6]。
近代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建立在电子的发现和放射性的各种事实的基础上的[7]。
正是化学界这些成就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化学史结课论文

结课论文课程名称:化学史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时:30学时上课学期:班级:姓名:学号:德米特里·门捷列夫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这样一条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
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
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
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攀登科学高峰的路,是一条艰苦而又曲折的路。
门捷列夫在这条路上,也是吃尽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
近五十多年来,各国的化学家们,为了打开这秘密的大门,进行了顽强的努力。
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由于他们没有把所有元素作为整体来概括,所以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
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
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
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
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出外考察和整理收集资料。
1859年,他去德国进行科学深造。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使他探索元素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更扎实了。
1862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
1867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
化学史论文

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20092401015【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将化学史运用在中学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大胆假设,敢于质疑,刻苦勤奋,团结协作等科学品质,和爱国奉献,热爱化学,有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化学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精神化学史是指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教学与化学史的结合,已经成为化学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经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在化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化学史,将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其中的科学精神和方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因此,中学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化学史,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大胆假设,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需要科学家具有冲破旧思想的勇气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涵养,在化学史上不乏这类事例。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没有绝对的真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
迷信权威只会停滞,让科学止步不前。
例如,在讲到合成有机化合物尿素时,可以介绍维勒合成尿素后,使人们一直信仰的“生命力论”受到冲击,就连他的导师也是极力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维勒冲破权威的局限,敢于质疑,大胆假设,细心求证,最终以大量的实验事实证实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从此开创了有机合成的新时代。
同样,在学习氧气时,可以介绍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于拉瓦锡发现氧气,但由于他们思维受权威局限,没有突破燃素说的束缚,与真理擦肩而过,而拉瓦锡以敏锐的科学触角发现矛盾,并通过严谨的实验论证推翻了错误的燃素学说,提出了燃烧氧化理论,促进化学的发展。
二、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耐劳的科学品质。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艰苦、奋斗、刻苦等品质越来越少地在学生身上体现。
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的主力军,担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化学导论论文

化学导论论文以下是一篇化学导论论文的例子:标题:化学: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摘要: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回顾了化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炼金术到现代的化学研究,探讨了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此外,本文还展望了化学在未来的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引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探索自然界的方法。
化学从古希腊时代的四元素理论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基础与应用化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
这篇论文将回顾化学的历史,讨论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发展历程:化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炼金术时代,炼金术士试图将基本金属转化为贵金属。
然而,直到18世纪,化学才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发展。
随着近代对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化学逐渐成为一门科学。
20世纪,化学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领域的发展。
应用领域:化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研发领域,化学的进展使得我们能够设计和合成新的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
在材料科学中,化学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合成方法,如纳米材料和新型聚合物。
在环境保护中,化学可以通过研发新型清洁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化学还在食品科学、农业和能源领域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并扮演重要角色。
例如,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创新的材料和应用。
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的进展也将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如药物设计和基因治疗。
此外,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旨在开发更环保和可再生的化学产品和过程。
结论: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从过去的炼金术到现代的化学研究,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创新和发现,使化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化学史话论文

浅谈化学与现代生活摘要化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而今,资源、能源、环境、材料、食品等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产生、发展乃至最终解决,都离不开化学。
关键词化学社会生活发展正文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它的成就已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
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
恩格斯说过:“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
”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
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我们所身处的缤纷多彩的世界,是一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
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经历一系列变化:原始海洋中各种物质经历数亿年的反应终究造就出生命;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经历亿万年变成了煤;大气中各种物质循环变化,使得人类能够正常生存发展;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
其实,化学就是由人类在长期生活和生产中积累的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而衍生出来的。
在这些过程中人类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些物质变化的发生的规律,进而通过规律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
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
因此,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
它的各个研究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化学史论文(五篇模版)

化学史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化学史论文化学史简要概述及学习心得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物理学的革命,给化学带来了新时期的曙光,使化学的研究深入到探索原子、分子、晶体内部结构的新阶段。
在现代社会,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化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也日益完善,随着一些新概念的出现,化学出现了多个分支,形成了不同的分析领域。
化学的英文词为Chemistry,它是从一个古字,即拉丁字chemia、希腊字Chamia、阿拉伯字Chema,埃及字Chemi演化而来的。
从现存资料看,最早是在埃及第四世纪的记载里出现的。
古人用埃及或埃及的艺术来命名“化学”。
化学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了影响。
本文主要是对化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化学科学发展过程进行简要的阐述.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
火是人类的第一个化学发现。
火也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化学现象,是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从远古时代直至今天,人类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化学。
人类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17世纪以前的化学史称为古代化学时期。
这一时期经历了实用化学、炼丹和炼金、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等时期。
早起化学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同时在人类对自然界万物的本原探索过程中,诞生了古代朴素的元素观。
古代化学具有实用和经验的特点,但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理论体系,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在约公元前2 世纪开始产生了炼丹术或炼金术,进而推动化学从萌芽期发展到了炼金术。
古代皇帝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
当时出现的“化学”一词,其含义便是“炼金术”。
炼金术的出现就逐步推动古代化学从实用性的化学工艺活动,转入到带有一定探索性的准实验性质的物质转变活动,使萌芽期实用性的化学得到发展,并为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化学发展史论文

化学发展简史An Introductory Description of the HistoricalDevel opment of Chemical Science编号:2 班级:材料11302 学号:201301918 姓名:张亮摘要: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按照化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把化学史简要地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古代及中古时期的化学(十七世纪中叶以前),这是化学知识的萌时期。
第二:近代化学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末),前期(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末)属于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后期(十九世纪)属于近代化学的发展时期。
第三: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以来),是化学发展的现阶段。
关键词:化学家化学史发展时期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里,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
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
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于是,便有了化学,后来便有了化学家,化学家发现了各种物质以及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和各种化学定律。
说起物质,就不得不说到C,H,O三种元素,它们构成了基本的世界,构成了世界中的大多数有机物和生命体中的大部分物质,还对我们生活有巨大影响,比如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穿的是用有机化合物制造的衣服,天然气的使用已经普遍,吃的食物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等物质,开的车用的油也是石油提炼出来的柴油汽油。
而碳构成的无机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用处,燃烧用来取暖,发电。
分析化学发展史--论文(xxx)

分析化学发展史xxx(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山西太原030031)摘要:分析化学始于一些分析检验的实践活动。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分析检验工作。
16世纪,化学反应广泛地应用于湿法分析。
18世纪中叶,重量分析法使分析化学由单纯的定性分析迈入了定量分析的时代。
到了19世纪,定性分析趋于完善,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也相继出现并不断发展。
分析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被称之为经典分析化学。
20世纪以来,在经典化学不断充实、完善的同时,仪器分析也迅猛发展,并且在分析化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关键词: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和存在形态(价态、配位态、结晶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
在化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中世纪,甚至古代,人们已开始从事分析检验的实践活动。
这一实践活动来源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如为了冶炼各种金属,需要鉴别有关的矿石;采取天然矿物做药物治病,需要识别它们。
这些鉴别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古人首先注意和掌握的当然是它们的外部特征。
如水银又名“流珠”,“其状如水似银”,硫化汞名为“朱砂”、“丹砂”等都是抓住它们的外部特征。
人们初步对不同物质进行概念上的区别,用感官对各种客观实体的现象和本质加以鉴别,就是原始的分析化学。
[2]1 分析化学的开端:1.1 简单的化学分析法简单的化学分析法是从波义耳开始的,后来经过拉瓦锡、普里斯特里等许多化学家的努力,到18世纪末,瑞典化学家贝格曼(T.O.Bergman,1735—1784)总结前人的工作,创立了一系列有关定性和定量方面的分析方法。
在制陶、冶炼和制药、炼丹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对矿物的认识便逐步深化,于是便能进一步通过它们的一些其他物理特性和化学变化作为鉴别的依据。
如中国曾利用“丹砂烧之成水银”来鉴定硫汞矿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化学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时:30学时
上课学期:
班级:
姓名:
学号: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现根据国家标准称为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既元素周期律。
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
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
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
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
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攀登科学高峰的路,是一条艰苦而又曲折的路。
门捷列夫在这条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
当他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
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
近五十多年来,各国的化学家们,为了打开这秘密的大门,进行了顽强的努力。
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由于他们没有把所有元素作为整体来概括,所以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
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
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
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
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出外考察和整理收集资料。
1859年,他去德国进行科学深造。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使他探索元素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更扎实了。
1862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
了解。
1867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
门捷列夫又返回实验室,继续研究他的纸卡。
他把重新测定过的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
他发现性质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并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质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反而相近。
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
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而经常昏眩。
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1869年2月19日,他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他的周期律说明:简单物体的性质,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形式和性质,都和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有周期性的依赖关系。
门捷列夫在排列元素表的过程中,又大胆指出,当时一些公认的原子量不准确。
如那时金的原子量公认为169.2,按此在元素表中,金应排在锇、铱、铂的前面,因为它们被公认的原子量分别为198.6、196.7、196.7,而门捷列夫坚定地认为金应排列在这三种元素的后面,原子量都应重新测定。
大家重测的结果,锇为190.9、铱为193.1、铂为195.2,而金是197.2。
实践证实了门捷列夫的论断,也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
我在中学时期就知道了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通过化学史课上的学习,我更加喜欢门捷列夫这个人了。
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各种元素,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
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
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
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我很喜欢门捷列夫的一句名言“终生奋斗,便成天才。
”假如没有门捷列夫的坚持与奋斗,很难想象现在我们所学的化学的什么样子的,会不会发展的还很缓慢?
通过化学史课上的学习,我不仅加深了对于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了解,而且还知道他研究过气体定律、气象学、石油工业、农业化学、无烟火药、度量衡,由于他的辛勤劳动,在这些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成绩。
所以,门捷列夫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他享年73岁,但无论是他在学术方面的成就,还是实验的探索精神,都对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在日常学习中,我会认真学习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我会学习门捷列夫不断实践,奋斗终身的精神。
化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化学变化作为一种现象早在没有人类之前就已经有了,但作为一门科学,从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提出物质组成的元素说开始建立,到现在只不过二百多年的历史。
在化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几次重大的突破:
第一次是1808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
进确地阐明了化学变化是原子间的化合与分解.从此结束了化学的神秘性。
恩格斯曾给原子论以很高的评价,他说;“化学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
第二次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找到了物质之间相互变化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现了著名的化学元素周期律,从而预示新元素的发现,指导化学理论和实验等研究工作的进展。
化学元素周期律是现代自然科学——无机化学现代理论的苗S之一。
恩格斯评价说。
“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
有人预计,化学键理论的研究将会引起第三次大突破。
1916年德国化学家柯赛尔和美国化学家路易斯创立了经典的电价理论和共价理论.从1927年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开始.化学健理论发展很快,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现代化学健理论。
它将揭示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为研制新材料,探索新能减研究生命现象,模拟生命体内的化学变化等各方面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
美国杰出的化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鲍林指出:“化学键理论是化学家手中的金钥匙”.
虽然依据当今所学知识,道尔顿的原子说不是十分正确,但在当时,道尔顿的原子说为人类解开了多年的未解之谜,人们对于化学的认识不再抽象。
道尔顿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对比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并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为后来测定元素原子量工作开辟了光辉前景。
他建议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
因此,与道尔顿的原子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元素周期表让人们找到了元素与元素之间的联系,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性质的研究同样起重要作用。
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大大丰富了人类对原子-分子层次上的物质组成和物质结构的知识,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
它的研究成果已被用来指导探索新化学反应和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
在这方面的一个突出的
事例是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们根据化学键和键能关系的考虑,按照预定的
类对物质结构及其性质认识的深化,也打破了统治化学界长达70年之久的惰气不能参加化学反应的形而上学观念。
化学史课程学习的收获和建议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通过这个学期对化学史的学习,我了解到许多著名化学家的生存环境和成长历程。
无论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法国籍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还是拉瓦锡、道尔顿,他们在化学学术研究上都有着不小的贡献,没有他们的发明,我们对于化学的学习恐怕还停留在以前。
在化学史课堂上,不仅学习到了这些伟大的化学家是怎样一步步发现的新元素,新定律,新物质。
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大量的实验研究,虽然有些人甚至研究了一辈子都没有重大的突破,但正是这种一代又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研究,在实验室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才有了化学这门学科的不断进步。
通过这些化学家的经历,让我也在化学史这门课程上学到了这种用永不言弃,奋斗终身的精神。
也许我们不能像那些科学家一样,在化学领域有所巨大贡献,但他们的这种精神将影响我们的一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都会帮助我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说,化学史课程的学习是受益终生的。
对于化学史这门课程,我希望学校能越来越重视这门课程,多开几门选修课,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以史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