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论文1500字

中国园林论文1500字

中国园林论文1500字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

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融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

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

自唐、宋始,我国的造园技术传入日本、朝鲜等国。

明末计成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流入日本,抄本题名为《夺天工》,至今日本许多园林建筑的题名都还沿用古典汉语。

特别是在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

今天,它更是世界旅游者友心中向往的游览胜地。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目录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 (1)1.1 中国古典园林 (1)1.1.1 商周时期 (1)1.1.2 秦汉时期 (1)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1.4 隋朝时期 (1)1.1.5 宋朝元朝时期 (2)1.1.6 明清时期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3)2.1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3)2.1.1 人工山水园 (3)2.1.2 天然山水园 (3)2.2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3)2.2.1 皇家园林 (3)2.2.2 私家园林 (3)2.2.3 寺观园林 (3)2.3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4)2.3.1 北方类型 (4)2.3.2 江南类型 (4)2.3.3 岭南类型 (4)3 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4)3.1 筑山 (4)3.2 理池 (5)3.3 植物 (5)3.4 建筑 (5)3.5 书画 (6)4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6)4.1 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6)4.2 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7)4.3 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7)4.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7)4.5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7)4.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7)5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7)5.1 厅 (7)5.2 堂 (8)5.3 楼 (8)5.4 阁 (8)5.5 榭 (8)5.6 舫 (8)5.7 廊 (8)5.8 亭 (8)5.9 塔 (9)5.10 桥 (9)5.11 墙 (9)6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9)6.1 抑景 (9)6.2 添景 (9)6.3 夹景 (9)6.4 对景 (10)6.5 框景 (10)6.6 漏景 (10)6.7 借景 (10)7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10)7.1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10)7.2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10)7.3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11)7.4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11)总结 (11)参考资料 (11)致谢 (12)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1.1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史论文

中国园林史论文

中国园林史期末论文——论皇家园林的流变陈晨园林10-2100314211指导老师:薛晓飞皇家园林的历史源流摘要皇家园林又称为苑囿、宫苑。

一般指供帝王家皇帝个人所有或者皇室所私有的园林。

皇家园林起源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由当时最简单的“圆”的形式发展成后来恢弘大气,精致美妙的宫殿。

这种继承和变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源流,比如在皇家园林的建造中对“对称格局”的偏爱,对“一池三山”造园手法的喜欢等,本篇论文就是对皇家园林的历史源流进行一次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皇家园林 源流 一池三山 对称 中轴 格局正文下面我简单的概括一下自己在对中国园林史的学习中总结出的皇家园林的一些特点:1皇家园林的设计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意识,皇家建筑园林常常使用中轴对称方式布局。

2皇家园林的艺术风格囊括四海,包罗万象,一般会模仿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的优秀的园林。

圆明园尤其体现了这一个特点。

3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的影响,皇家园林更多的处在北方,在建筑风格,装饰色彩,绿植上都更多地受到北方的影响。

4功能丰富,从最初皇家园林的雏形“囿”中,我们发现了园林的功能有栽培圈养通神,后来的皇家园林功能更加丰富,听政起居玩赏简直是无所不包。

5“一池三山”模式的广泛应用,自从秦汉时期的上林苑率先应用了“一池三山”的模式之后,这种造园手法广泛的流传到了后代,对后来的皇家园林甚至现代的园林设计都有影响。

6选址自由,这也是皇家财力雄厚的一个体现。

下面我想论述一下不同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以此来看看皇家园林是如何发展的,并且在皇家园林的发展中继承了什么创新了什么。

1.1商、周时期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一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我们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圆"的论述。

据此我们推测中国的皇家园林应该始于殷商。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 时间在公元前 11 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和“台”是中国 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园林史论文

园林史论文

“曲水流觞”话园林(王圆圆侯碧幸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林0803)摘要:中国的“曲水流觞”景观起源于上已结踏青郊游和文人诗酒酬答等民间聚会活动。

并且逐渐变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重要手法和程式之一。

曲水流觞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对其形制和内涵的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对理解我国传统园林艺术,探索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之路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曲水流觞发展园林影响Abstract:The scenery of floating wine cup along the winding water originated from Chinese old tradition, such as poetry gatherings, civic picnickers, etc. And, it be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landscape themes and methods in the water scene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Floating wine cup has experienced a long evolution process in respect of its shapes and meanings. Exploring into this process will b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ing art, and giving a new access to modern Chinese landscape.Key words: floating wine cup along the winding water; process; garden; effect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现代依然有广泛的影响力,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在历史的沉淀中成为中国的一种象征。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风格论文素材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风格论文素材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风格论文素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古代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审美追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1. 皇家园林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些园林以其庞大、精细的规划和布局而闻名。

例如,北京的颐和园和扬州的个园都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皇家园林通常有严谨的结构和宫廷建筑的特点。

其中,大片的山水画被用来营造宏伟壮丽的景观,流水、湖泊和岩石则被用作点缀美化。

此外,独特的建筑元素如廊亭、回廊和四合院等也是皇家园林建筑的标志。

2. 私家园林除了皇家园林,中国古代还有许多私家园林。

这些园林通常是由富裕的商人、文人或政治家所建。

私家园林非常讲究细节,体现了主人对美学和品味的追求。

私家园林的特点在于悠闲自在、雅致恬静。

园林主人会精心布置各个角落,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美感。

园林中常常有小巧别致的精致建筑,如亭台、小桥、曲径通幽等,为园林增添了一种愉悦的氛围。

3. 佛教园林佛教园林是另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

佛教园林以寺庙为核心,以佛教教义为指导,融合了自然景观和宗教意义。

佛教园林通常建在山间或山顶,利用山水的优美来烘托佛教的神圣和宁静。

寺庙的建筑注重尊重自然,融于自然。

园林中常见的佛殿、舍利塔等建筑都是佛教园林的典型元素。

4. 文人园林中国古代还有一类特殊的园林建筑,即文人园林。

这些园林是文人雅士的府邸,他们喜欢自然山水,常常在庭院中布置一些小景观。

文人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把诗意、画意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这些园林常常有小桥流水、石径、花草树木等元素,给人一种恬静宜人的感觉。

它们体现了文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佛教园林和文人园林等多个风格。

每种园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但又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鲜明特色。

这些古代园林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精心设计的景观,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

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

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第一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尤以其含蓄深远的古典韵味最具魅力。

关键词:历史、建筑特点、建筑风格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周文王的时候就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直至汉朝,中国造园艺术一直处在萌芽期,期间主要是皇家苑囿,造园的主旨、意趣很淡漠。

到魏、晋、南北朝时,是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

除皇家苑囿外,还出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

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讲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从而把造园艺术与诗、画相联系,有助于在园林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宋朝时,造园艺术进入高潮。

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然美得认识不断深化,当时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的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随后的元朝,却一直处于滞缓状态和低潮。

到明、清时,造园艺术再次达到高潮。

造园活动无论在数量、规模或类型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造园艺术、技术日趋精致、完善;文人、画家积极投身于造园活动。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匠师。

不仅是人才辈出,而且还出现了一些造园理论的著作与专书。

悠久的历史给中国园林艺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痴迷于探索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园林史结课论文

园林史结课论文

园林史结课论文艺术与园林发展的关系学号11311022姓名陈健欣论文题目:艺术与园林发展的关系摘要:艺术的发展和园林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我试图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第一次大爆炸时期和20世纪艺术向极简主义发展两个时间点探究园林风格的发展和艺术的关系。

并最后加上我自己的心得。

关键词:文艺复兴,极简主义,意大利地台,凡尔赛宫正文:我认为园林的发展和艺术的发展使相辅相成的,就像建筑风格流派会分为古建主义和现代主义一样。

园林一定在某个特定时期呈现某种风格,到现在呈现为多元化现代性园林。

艺术领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景观,音乐、文学等(前四项联系比较紧密)如果细分的话园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园林史自然也是园林艺术发展史。

所以就要探索园林发展与艺术的关系,就要求我们从宏观出发,纵向的挑取几个重要的时间段来仔细研究。

首先引起我兴趣的是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第一次从中世纪宗教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创造力。

这是一次思想的解放,同时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这样从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早期到16世纪末的衰落,整整三个世纪中,欧洲园林迎来了理性美学造园的新时代。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兴起的,而我们研究文艺复兴园林也是从意大利地台开始。

地台的产生起初是为了适应山地、丘陵地形。

政治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加上文艺复兴的中心,使得地台这一造园元素迅速的发展起来。

同时,随着时期的不同,地台形式在文艺复兴初期、中期和后期有了一定的演变。

从早期的简洁到中期的丰富再到后期的装饰过分。

其代表作分别为卡斯特洛别墅园(Villa Castello)、爱斯特别墅园(Villa D‘Este)、和波波里花园(Bobole Garden).这三个作品在课上都有分析过造园元素:轴线、水景等,就不再细细分析,可以看出地台的在文艺复兴初期,台地园内的水池外形多以简洁的几何形为主,如矩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水流依地形变化形成瀑布、喷泉、阶梯水等常规水景。

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论文

隐逸精神的发展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论文摘要:隐逸精神是中国园林艺术文化的精髓之一,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形式及思想意境等均产生过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通过“归田园居”的实践行为,促进了别墅园林的大发展。

唐宋,“中隐”倡导将实践转为精神享受,文人园林兴起并促进私家园林大发展。

明清,“隐逸”淡化,融于造园技巧中,成为单纯的情调、意境。

关键词:隐逸精神;古典园林;私家园林;文人园林隐逸精神指人们由于自身或者时代的原因,本体在精神层面相对脱离现实社会,试图更为独立地去观察、分析,并努力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从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复合体。

[1]中国古典园林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其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情趣。

隐逸精神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古典园林的发展也促进隐逸精神完成了自身的演变。

一:魏晋南北朝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君求贤若渴,文人士大夫则择主而事,彼此都有双向选择的可能,因而出现大量“游士”,隐士的数量并不多。

到了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皇帝集权政治空前巩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文人士大夫若欲建功立业,必须依附于皇权这唯一的最高统治者并接受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的控制,否则就只能选择做隐士一途,方可保持一些自己的独立的社会理想和人格价值。

但因为当时的地主小农经济依然强盛,山林野外荒无人烟,隐士的生活并非常人能够忍受,所以隐士的人数虽然较之春秋战国有所增加,但毕竟还是不多的。

到东汉时,庄园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开皇帝的中央集权,得以成为比较理想的隐蔽之所。

这时的隐士,绝大多数不必遁迹山林,取而代之是“归田园居”,即到各自的庄园中去做那悠哉游哉的安逸的庄园主——隐士庄园主。

自此,隐士人数逐渐增多,他们的言行影响及于意识形态,“隐逸思想”便逐渐滋长起来。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园林景观设计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

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

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

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

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

”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

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园林文化是一种取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大,园林文化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起来。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园林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容摘要北京市园林局在新世纪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并曾在2001年6月召开过“文化建园”的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对这个方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抓住了园林艺术发展的核心和主线,尤其符合“三个代表”精神,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已经深入了人心。

本文想就“园林文化”谈一些个人的理解......北京市园林局在新世纪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并曾在2001年6月召开过“文化建园”的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对这个方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抓住了园林艺术发展的核心和主线,尤其符合“三个代表”精神,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已经深入了人心。

本文想就“园林文化”谈一些个人的理解。

“文化”,大而言之是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

但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东西。

我小的时候,人们说上学是学文化,学问好就是文化高。

后来进一步认识文化,好像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意识形态领域,因为“文化大革命”就是从这些领域开始的。

而如今把衣食住行,烟洒茶饭,乃至完全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情都归于文化,反倒令人有些迷茫。

有好事者于是把文化又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但何为“雅”、何为“俗”,却不容易界定。

具体到园林文化,它到底包括什么内容,怎样理解,归雅归俗,也都有值得探讨的空间。

最近常有人提起,园林的本质可以说是自然之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那么,也可以说园林文化的基本线索,就应该是如何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

园林自初创之日起,就是人类意识中理想王国的形象模式,也是各文明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理念的艺术模式。

中国的园林艺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在世界上独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东方园林的代表。

它的发展虽有盛衰曲折,但其主流一直是在为“天人合一”这个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探索并创造最理想化的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园林建设,将园林视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进行园林设计、营造和管理,不断演变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如汉代的园林、唐代的园林、宋代的园林、元代的园林等。

其中,以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园林为代表,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性精品。

本文将从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景点特色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展开探讨。

一、园林的历史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和展示。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建筑始终贯穿着自然、人文、艺术和信仰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均体现在了古典园林中。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

古代园林建筑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智慧与匠心的结晶,是古代文化精髓的代表。

凭借着独到的文化思想与美学理念,古代园林建筑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提供了精神与思维上的启迪和冥想,使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古代,园林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

贵族们喜欢在园林中举办各种宴会和活动,分享彼此的文化、艺术和智慧。

同时,园林也是信仰和宗教文化的体现,尤其是佛教园林和道教园林,如西湖边的灵隐寺和岳阳楼的道观等,深受人们的崇敬和赞美。

二、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展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传统美学。

其实现方式非常具象,即在一个有限空间中营造一个自然山水之美的人工园林。

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古典园林往往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把人们带入到一个自然风景的场所中。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使用灰瓦、泥塑、木构、石雕等天然材料,运用传统的园林观念和造园技术,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为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更多文化气息和建筑美学的内涵。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石桥、曲径、廊庑、攀岩、亭台、假山、池塘等设计元素贯穿始终,它们被巧妙地布置在园林中,形成了奇巧玄妙的景观,让人们在细微处体验到园林建筑之美。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精髓,发展现代园林摘要: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顺其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流传。

亭台楼阁等是传统园林的主要建筑特色。

但在近代,中国园林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我们应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关键词: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现代园林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若把我国园林艺术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划分阶段的话,大致可分为:商朝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秦汉由囿发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园;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

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

至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

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

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二.园林建筑的类型和特点(一) 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

它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

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论文

中外园林史结课论文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2015年12月20日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汉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本文将例举几个具体的园林代表的造园历史和特点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关键词:建筑布局;艺术意境;创造;艺术形象;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地属关系大致分三种:皇家园林西安华清池私家园林拙政园寺庙园林南普陀寺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体。

一、皇家园林——“以人为环境为主,因借自然景观为辅的园林”[1]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

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直至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

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1.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人间天堂——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园林史》结课论文

《园林史》结课论文

中西园林艺术的审美蕴质及其现代融汇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rn Amalgamation: Comparison to Western and Chinese Architecture Landscape杨新磊【内容提要】中国园林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园林虽有共性,但迥异赫然,差别悬殊。

前者注重营造意境,彰显天人合一;后者则强调以人胜天,潜心于几何图案之精雕,但是,二者皆难免局限。

明清以降,西方园林思想不断东渐,深刻影响中国园林之设计与营造,以致矫枉过正,盲目西化。

在现代乃至当下语境中,应中西合璧,扬长避短,水乳交融。

【关键词】欧洲园林天人合一人定胜天几何西化交融共性与个色中西园林,作为供人游乐赏玩的艺术空间,具有共性。

然而,由于自然观、审美取向的不同,两者的造园理论、造园布局及其美学情趣迥然不同。

美国景园建筑学家西蒙德说:“西方人对自然作战,东方人以自身适应自然,并以自然适应自身。

”1西方的造园艺术,深受西方自然观的影响。

西方人信奉天人对立的哲学观,强调人改造自然。

西方人将数和比例奉为美的重要规则,强调“美就是和谐,和谐有它的内部结构,这就是对称、均衡、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2注重以人工改变自然界的事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具有人工穿凿的1西蒙德《景园建筑学》,亦可参章采烈编著的《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年版,第23 页。

2黑格尔《美学》第3 卷,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明显印记,它是运用建筑法则而不是自然法则建造园林。

最彻底的运用建筑原则的是法国园林,“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来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

3排列整齐的建筑,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园林史论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南北造园风格以颐和园和拙政园为例

园林史论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南北造园风格以颐和园和拙政园为例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南北造园风格——以颐和园和拙政园为例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

而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由于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又造成了南北造园的差异。

北方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南方以私家园林为代表。

北方的皇家苑囿,不仅规模大、占地广,而且还常常选址于地形变化极其陡峻的山林地带,这就是群体组合的高低错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江南一带私家园林多局市井,不仅规模有限,而且从地形上看也不屈从于客观现状的限制,而且从地形上看也不可能有多少起伏变化。

面对这种情况,造园家也不屈从于客观现状的限制,而总是千方百计地以人工的方法堆山叠石,并使之“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继而则“培山接以房廊”;或使”亭台突池沼而参差”、楼阁碍云霞而出没“,总之,均极力使之有高低错落的变化,而不至流于平板。

关键词:历史渊源、颐和园、拙政园、造园风格、差异园林一词在不同的国家、区域其叫法各不相同,规模、性质也有变化。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空间,利用自然环境、山水并改造天然地貌,结合建筑营造、植物栽植,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园林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由庭院到公园,从小到大,为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下,园林服务的对象也有差异,其风格内容也受到了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历史因素等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

本文以景观视觉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园林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

一、南北园林变化的历史渊源几千年的黄河流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早在原始社会狩猎活动中,各部落占山为王,划分地带争夺疆域等思想意识的沿袭对后来社会变迁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也与后来区域园林环境形成有一定的联系。

中国园林论文

中国园林论文

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自古以来,中国的皇室生活就是骄赊富贵,因为身为帝王便可以坐拥天下,控制国家的一切,当然财物,人力,资源是应有尽有。

他们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华丽的宫殿,诗情画意的园林,还有奢华的陵墓。

这其中园林是供皇室观赏游玩的,并且每朝每代都有数不胜数的皇家园林,当然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也把自己的住宅建造成园林式,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其大大小小的园林建筑也是数不胜数。

由于中国的现存园林数量庞大,所以我在此仅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四大名园的建筑艺术风格为例,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中国的园林艺术瑰宝。

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

旧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宏寺,明朝嘉靖年间王献臣归隐苏州时买下并聘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清朝时大部分重建。

但是拙政园曾经经历被分裂的浩劫,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

它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拙政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

中园作为拙政园之中心,也是其精华所在,建筑风格可谓是巧夺天工。

以占全园大部分的水池为中心,向周边扩展,亭台楼阁皆临水而建,但是,它里面的楼宇并没有采用中国古建筑的对称之美,而是突破了种种局限,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并且主次分明。

以人品似荷香的“远香堂”为中园的主体建筑,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

这里景物的建筑艺术与别园完全不同,相对的概念使很多的景观都好似望尘莫及。

西园的“荷风四面亭”则呈三足鼎立之势,一弯碧波深入民居成引申含义,水面迂回,布局相对与中原来说紧凑,在乾隆时期大加改建,所以它沿袭乾隆时期的工巧,造作的艺术风格。

主要建筑为三十六鸳鸯馆,其水池呈曲尺形,鸳鸯馆的建筑特点是台馆分峙,建筑物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

而东园则以平岗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

中国园林史结课论文

中国园林史结课论文

中国园林史课程论文指导老师:薛晓飞 完成日期:2011/12/25山西晋商宅院园林初探山西晋商宅院园林初探摘要:在山西中南部,现留大量明清时的民居建筑,其中大部分为曾经称雄商界的晋商留下来的晋商宅院及晋商大院。

这些晋商以义制利,富以俭为,建宅故里,于是便有了以晋商一代为代表的晋商宅院园林,称为我国古典园林的分支——私人园林。

本文主要对晋商宅院的造园手法进行了简单分析,归纳晋商宅院其独有的特点,了解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晋商宅院 敦厚朴实正文: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黄土高原东部,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遗址,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1]。

而由明清时期所建的晋商宅院所反映出来的晋商古典园林文化,亦成为山西人文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宅院特色晋商宅院园林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南北园林的特点,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我印象中,家乡的宅院园林比起南方清秀的私人园林更有了一种雄浑壮阔、敦厚朴实的雄壮美。

在实地观赏过的宅院与参考文献中可以总结出山西的宅院大部分属于东西北面较窄,南北面较宽的院落,这也是属于山西四合院的特色,与北京方正形格局的四合院有了明显的不同之处(图1)。

其原因可以解释为因地制宜,山西所处的地理位置冬春风大且寒冷,因此通体长的院落有利于防风沙、通风日照均较好。

古代宅院遗址不是心血来潮,其选址、走向、风格、规模、体量、平面布局、空间构造、阴阳背向、周边环境、等方面皆有周密而严谨的考虑和设计,形成奇奥诡秘的关于宅院和宅院环境的风水学说[2]。

山西的晋商宅院也是如此,依据风水学说修建的晋南宅院,其平面布局大体可以归纳为中轴对称两面平衡,依山就势高下叠置,曲径通幽三大类型。

而其中部分房屋单坡屋顶的设计,防风沙且可使雨水内流而收集雨水,也符合了主人既避邪气又保财气的风水思维,也成为了山西的一大特色(图1)。

图1二、造园特色 明清时期正是我国我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时期,由于晋商走遍我国大江南北,见多识广,所以决定了园林既有了北方的质朴大方,又含有江南的小巧细腻,融二者为一体,将南北不同的园林风格体现在了晋商的宅院中,达到一园一境界,一景一画图的效果。

古典园林史论文——杰出的造园家(巨匠)及其成就

古典园林史论文——杰出的造园家(巨匠)及其成就

古典园林史论文——杰出的造园家(巨匠)及其成就中国古典园林小论文论文题目明清为重点,阐述唐(代)以来,各时代杰出的造园家(巨匠)及其成就生命科学学院074班目录前言 (4)诗人画家造园 (4)唐代的王维和他的辋川别业 (4)宋代的赵佶与艮岳 (4)其他 (4)专业造园匠师 (5)明代 (5)陆叠山 (5)张南阳 (5)周秉忠 (5)朱邻征 (5)张涟 (5)计成 (5)清代 (6)叶洮 (6)李渔 (6)戈裕良 (6)明清杰出代表与成就 (6)计成及著作《园冶》 (6)张涟 (8)文震亨和《长物志》 (8)李渔和《一家言》 (9)个人推荐 (9)参考文献 (9)前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多年的绚丽文化,大地山川的钟灵毓秀,孕育出了中国古典园林这一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于秦汉,奠基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朝,成熟于宋朝,至明清而达到巅峰。

在中国园林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无数能工巧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造就了美不胜收的山水园林,并留下了众多著作。

中国古代有一些著名的诗人画家兼工造园,也有不少专业造园匠师。

诗人画家造园唐代的王维和他的辋川别业王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辋川别业乃依据山川自然形势,整治重建,并融入作者诗、画及园林的审美情趣,因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景物题名,使山貌水态林姿的美更加集中地突出地表现出来,创作成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

宋代的赵佶与艮岳赵佶即宋徽宗,一位不太合格的皇帝,但其在艺术方面造诣极高,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亲自主持建造了艮岳。

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

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是多自然山水而少皇家气派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跨时代的恢弘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史期末论文王昳博风园11-3班110354301指导老师:王劲韬皇家园林的发展中的继承和变化摘要皇家园林又称为宫苑、苑囿。

一般泛指供帝王家皇帝个人所有或者皇室所私有的园林。

皇家园林起源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由当时最简单“圆”的形式发展成后来精致美妙,恢弘大气的宫殿。

这种继承和变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源流,比如在皇家园林的建造之中对“对称格局”的偏爱,还有对“一池三山”造园手法的喜欢等等,本篇论文就是对皇家园林的历史源流进行一次简单的回顾,论述其发展中的继承和变化。

关键词:皇家园林源流一池三山对称中轴格局正文下面笔者简单的概括了一下自己在对中国园林史的学习中总结出的皇家园林的一些特点:1. 由于受当时的政治因素影响,皇家园林更多的处在北方,在建筑风格,装饰色彩,绿植上都更多地受到北方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

2.皇家园林的设计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意识,故皇家建筑园林常常使用中轴对称方式布局。

3.皇家园林的艺术风格包罗万象,囊括四海,会模仿、汲取甚至微缩、照搬全国各地至世界上优秀的园林。

圆明园尤其体现了这一个特点。

4.“一池三山”模式的广泛应用,自从秦汉时期的上林苑率先应用了“一池三山”的模式之后,这种造园手法广泛的流传到了后代,对后来的皇家园林甚至现代的园林设计都有影响。

5.皇家园林的功能丰富,从最初皇家园林的雏形“囿”中,笔者发现了园林的功能有栽培圈养通神,后来的皇家园林功能更加丰富,听政起居玩赏简直是无所不有。

6.皇家园林的选址比较自由,尺度相对较大,这也是皇家财力雄厚的一个体现。

下面笔者想论述一下不同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以此来看看皇家园林是如何发展的,并且在皇家园林的发展中继承了什么创新了什么。

1.1商、周时期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一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我们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圆"的论述。

据此我们推测中国的皇家园林应该始于殷商。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 11 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和“台”是中国 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圆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

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

1.2特点1造型简单,是皇家园林最初的雏形,多以圆的形式出现。

2功能还比较简单,多用于通神明和生产。

1.31灵囿1《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 ,麀鹿攸伏。

” 毛传:“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

灵囿,言灵道行於囿也。

”《后汉书·班固传下》:“外则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发苹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制同乎梁驺 ,义合乎灵囿 。

” 李贤 注:“此言鱼兽各得其所,如文王之 灵囿也。

” 明 张居正《苑田纪》:“臣闻设苑以资观游……有国者所不废也。

然而灵囿之咏,独归周文。

”1.32沙丘苑台2沙丘苑台为商代最后一位帝王纣王在今河北省广宗县境内所修造,是我国园林的最初形式,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园林,遗址尚存。

“沙丘苑台”是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园林形式。

中国人历来用“山水”作为自然风景的代称。

当时有古漳水在这里流过,造就了这片沃土,水草丰美,林木茂盛。

纣王还在沙丘苑囿内栽种了树木,放养了供畋猎的禽兽,建造了宫馆沙丘苑台构成了“游猎、观赏、祭祀、憩、戏”等功能,被奴隶主阶级当做人间“天堂”、理想的“乐园”语“酒池肉1摘自《诗•大雅•灵台》 2 引自“沙丘苑台”考——中国文化报 2008年11月11日林”就渊源于此。

1.33章华台3章华台又名彰化宫,始建于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6年后才全部完工。

经考古发掘的遗址范围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达220万平方米,位于古云梦泽内。

遗址陪范围内共有大小、形状不同的台若干座,还有大量的宫、室、门、阙的基址。

可想当年楚灵王临行章华台的盛大情况。

据考古,方形台基长300米,宽100米,其上为四台相连。

最大的一号台,长45米,宽30米,高30米,分为三层,每层都夯土上均有建筑物残存的柱础。

昔日登临此台,需要休息三次,故俗称“三休台”。

2.1秦、汉时期秦、西汉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正式出现了皇家园林。

秦汉两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

2.2特点1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布局,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

2首设“一池三山”模式,此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朝,2.31阿房宫秦始皇晚年建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天极的象征,也是上林苑的中心。

他通过“复道”连接于北面的咸阳宫和东面的骊山宫,利用“甬道”等交通道路的联系手段,体现了对星象的模拟。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2.32上林苑(上文介绍的阿房宫是上林苑的一组主要建筑群体)原为秦国的旧苑,至晚建成于秦惠王时,秦始皇再加以扩大,充实,成为当3 内容参考自《华容章华台考》——中国文学网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宫殿建筑群是就阿房宫,浙师大朝所在的政治中心,也是上林苑的核心。

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皇家园林上林苑。

汉代上林苑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上林苑中既有住所可以住,也有美景可以欣赏。

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六丈和赢洲三仙山。

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3.1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读过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此时战乱频繁,士大夫都喜欢隐居起来,虽然在规模上不如秦汉山水宫苑,但内容上则有所继承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老庄思想的影响和佛教的传入下,中国古典园林由再现自然,由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是也始终保持着一种似自然又不似自然的基调。

3.2特点1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已有用石叠山的做法,理水与园林小品的雕刻物相结合,建筑的内容多样,形象丰富,楼阁、观等多层建筑有所发展,台已不多见。

2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

3受到了一些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

4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性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3.3仙都苑北齐高纬在所建的仙都苑中堆土山象征五岳,建"贫儿村"、买卖街"体验民间生活等。

4.1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皇家园林的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一个全盛时期,皇家园林趋于华丽精致,并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两者的统一。

4.2特点1数量多,规模大。

2风格趋向于华丽精致3仍然喜欢让建筑沿着中轴线布置的那种端庄与气势4.31大明宫4位于长安禁苑东南的龙首原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宫城。

据考古实测,大明宫周长7628米,面积3.3平方千米。

布局采用“前朝后寝”和中轴布置的传统殿堂建筑原则,加强了城市的总体规划,也突出了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这种布置也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大明宫这种既有区域的明确区分,又构成统一整体的布局,主从分明、左右对称的建筑组群方式影响十分的深远。

它除了有其政治作用以外,更是盛唐时期的大型艺术品,体现出我国唐代皇宫建筑以正殿为主而又突出皇宫园林特色的文化特征。

整个建筑华丽精致,辉煌大气,美丽非凡。

虽然大明宫在唐朝衰败后沦为废墟,它存世仅222年,但它带来的辉煌是后世无法比拟的。

明宫在建筑园林艺术方面有着许多创新之处,体现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追求雄浑大气、和谐统一之美的文化特色,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4.32西苑隋朝的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

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4参考自《浅谈大明宫建筑园林》——《大众文艺》2011年13期,是阅读了那篇论文后自己改写的。

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大体上仍沿袭秦汉以来“一池三山”的模式(可见“一池三山”模式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山上有道观建筑,但仅具有求仙的象征意义,实为游赏景点海北有十六组建筑群和数十处供游赏的景点,海南有五个小湖苑内不少景点均以建筑为中心,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

苑内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在长安的远郊以及关中、河南一带,行宫、离宫星罗棋布。

5.1宋代此时期的文学艺术极大的发达和繁荣,因为文人墨客参与到了造园的工作中来,整个皇家园林更多地体现出了诗情画意,体现了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诗化社会生活的要求。

5.2特点1风格上更加细密别致,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家园林都缺少皇家气派,但是以其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美感别有动人之处。

2园林规模相对比较小5.31琼林苑宋初四苑之一,位于东京洋梁外城顺天门西南,南临顺天大街,建于乾德二年。

苑内满种很多来自于南方的植物(多来自广东福建一带)。

现主要介绍其中的金明池。

开池时期游人大多集中在东岸及宝津楼下,仙桥及中岛五殿之中也挤满了关扑、游览及做生意的艺人、商人等。

池西游人稀少,但垂杨蘸水,烟草铺堤成为垂钓之士理想的场所。

入内者须买牌子,得鱼后还需倍时价买之,然而“临池作脍,以荐芳蹲”亦不乏其乐趣石到争标之日,东岸搭起了无数彩棚,更是盛况空前。

整个感觉突出的体现了宋朝时期那种细密别致,充满诗情画意又充满趣味的园林特色。

6.1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也是园林艺术的集大成期。

这个时期的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在其造园艺术上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6.2特点1规模宏大,气势繁华。

皇权寓意浓厚,在布局上仍然强调了中轴线的对称性。

2借鉴了各地的园林,体现了天下美景,兼收并蓄之感。

3建造数量大,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北海公园等大量的园林都是那时候的佳作。

6.31圆明园圆明园是东方文化的集大成者,一个人类艺术史上空前绝后的艺术佳作。

它囊括了东方的园林,西方的园林,人工的园林,自然的园林,它的建成既是大清帝国的缩影,也带有仙界园林的风范。

它集古时劳动人民所有的想象力与智慧为一体,让所有看到圆明园的人都为之惊叹。

这很好的体现了明清时期园林的一大特点:兼收并蓄,囊括了天下美景。

6.32北海北海公园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3.9平方公里)。

湖口琼华岛上建的藏式白塔为全园标志。

北海是继承"一池三山"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北海的琼华岛作为"蓬莱"仿建,所以,晨雾中的琼华岛时常给人以仙境之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