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范文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病人量的增加,医院感染的防控成为了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通报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对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通报进行规范,实现医院感染的早发现、早处理。
四、责任方4.1 医务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4.2 科室感染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本科室的感染监测与通报工作;4.3 所有医务人员都有责任参与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通报工作。
五、工作流程5.1 感染监测5.1.1 各科室每日进行晨会,由感染管理人员向全体医务人员普及感染防控知识,并交流感染案例,以提醒大家增加警惕;5.1.2 每周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将感染情况统计,并报送给医务部;5.1.3 对感染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监测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
5.2 感染通报5.2.1 发现感染疑点或确诊病例后,科室感染管理人员应立即进行通报,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感染类型、所在病区、治疗措施等,并将通报内容上报到医务部;5.2.2 医务部收到通报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以及其他重要科室进行通报;5.2.3 医务部负责汇总所有通报信息,分析感染病例的分布、流行趋势,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六、质量控制6.1 感染监测记录应按要求进行填写,确保准确性;6.2 感染通报应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反馈;6.3 医务部应对感染监测与通报的数据进行定期汇总、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育培训7.1 医务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7.2 科室感染管理人员应定期向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感染防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一、基本监测
1、经治医师应及时诊断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神经内科由专人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
总结分析。
2、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的总结分析后,对做的不规范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3、每月开展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漏报率<10%。
二、目标性监测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经治医师应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及时诊断并报告多重耐药菌,其规范参照“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控制指南”。
神经内科由专人每月总结多重耐药菌处置情况,并纳入绩效考核。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
在短时间内发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医院感染病例,或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四、医院感染监测评价指标
由专人负责每月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等指标,按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的指标(具体数值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进行科内考核。
五、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监测
由护士长制定相关规范,医护配合执行,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监督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安全,有效防控医院感染,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本医院订立本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各个科室、病区和医务人员,必需严格遵守。
二、监测范围和对象1.医院感染监测范围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室、ICU、儿科、妇产科、感染科等科室。
2.监测对象包含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
三、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1.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感染监测知识的培训,掌握基本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2.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监测工作,按规定填写相关的监测记录。
3.医务人员发现感染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刻向主管部门或感染管理科汇报,并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隔离和治疗。
4.医务人员应搭配感染监测科的工作,供应相关数据和信息。
四、感染监测科的职责和义务1.感染监测科应负责医院内各个科室、病区和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测工作。
2.感染监测科应定期对医院内的物表和设备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3.感染监测科应协调各科室,做好感染监测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控感染传播的风险。
4.感染监测科应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5.感染监测科应定期向医院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报告感染监测的结果和分析。
五、患者的权利和义务1.患者有权要求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穿着防护服等感染防控措施。
2.患者应依照医务人员的要求搭配进行感染监测工作。
3.患者应严格遵守医院内的感染防备措施,如正确使用洗手液、随身携带个人物品等。
六、环境清洁和消毒1.医务人员应严格依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
2.清洁和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并记录相关信息。
3.清洁和消毒剂应存放在专用储存室,严禁与其他化学品混放。
七、感染病例的报告和处理1.感染监测科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发生情况,并帮助做好相关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2.与感染病例有紧密接触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检查和处理,确保不对其他患者造成传染风险。
医院感染防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防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第三条医院感染防控监测及报告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及时的原则,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管理部门或者指定专人负责感染防控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全员参与的感染防控管理体系。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包括感染预防、监测、控制、治疗、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感染防控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感染防控监测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感染监测工作,对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发生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制度,及时发现感染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分析,制定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落实。
第四章感染防控报告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染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程序、时限和责任人。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和感染暴发事件,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原因、防控措施等情况进行分类报告。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将感染报告纳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考核体系,对感染报告的质量和及时性进行评价和监督。
第五章感染防控措施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置,保持医院内部清洁、干燥、通风、卫生。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洗手和手消毒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的消毒、灭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洁净和安全。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一、为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性监测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二、为及时掌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开展医院感染散发病例____小时报告制度,定期总结、分析,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
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四、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
五、根据本院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六、根据医院的耐药特点有选择的开展医院感染耐药菌的监测,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七、当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按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中的流程进行处理。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三、感染日期的确定是以出现症状的日期或实验室出现阳性证据(收集标本的日期)的日期认定。
四、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____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____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四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1、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监控医师应在____小时内登记,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临床医务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内应在____小时内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控制蔓延。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散发病例进行汇总,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人员应深入临床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病例的蔓延,____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5、确定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医院应在____小时内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二)第一章绪论1.1 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引发社会不安。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显得尤为重要。
1.2 目的与意义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医院感染的相关数据,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本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监测报告的意义与目标2.1 监测的意义医院感染监测的意义在于:(1)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收集监测数据,可以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
(2)加强感染控制:通过监测医院感染的病例和传播路径,可以及时发现感染事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遏制感染的蔓延。
(3)提高患者的安全性: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降低医疗风险。
2.2 目标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的目标包括:(1)提高感染监测水平: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1、医院必须建立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网,各级人员应严格依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2、医院医院感染办公室以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并在其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以密切监控全院的医院感染动态,掌握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变化趋势。
3、医院医院感染办公室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漏报调查,确保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4、医院医院感染办公室定期对各科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等进行微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5、各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在医院医院感染办公室指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病例、传染病监测,每月对本科重点部门进行空气微生物学自测,有灭菌器械的科室在日常监测基础上,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6、医院每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一次,各科每日进行累记时间监测。
7、在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中,对监测不合格的所有情况都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考评对因监管不力而致医院感染流行、暴发产生不良后果,经予严肃处理。
8、本制度自2021年xx月xx日起施行。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政策、制度,监督和指导全院感染防控工作。
2. 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分析和反馈工作。
3.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和防控工作。
4. 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负责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三、监测内容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包括住院患者、医务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病例。
2. 感染源监测: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因素、感染途径等。
3. 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监测: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个人防护等。
四、报告程序1.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立即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 感染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
3.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经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
4.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对报告的病例进行分析、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报告时限1. 医院感染病例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 感染管理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
六、信息反馈与改进1. 感染管理办公室对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
2. 相关科室根据反馈信息,采取措施改进感染防控工作。
3.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七、奖惩1. 对在感染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院感染防控规定,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院感监测管理制度
院感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院感监测工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院感监测工作。
第三条院感监测工作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业标准进行,保证其科学性、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院感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院感防控意识,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院感监测工作,建立院感监测档案,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质控机制,对院感监测工作进行评估,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第七条院感监测工作由院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配合完成。
第二章院感监测内容第八条院感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医院环境的卫生情况监测,包括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情况、医疗废物处理情况等;(二)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使用情况监测,包括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药品的合理使用等;(三)院内感染疫情的监测,包括医院内感染传播的情况、患者感染率等;(四)医务人员的卫生情况监测,包括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职业暴露情况等。
第九条院感监测工作应当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重点领域,确定具体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
第十条院感监测工作应按照计划进行,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第三章院感监测方法第十一条院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抽样调查等方法。
(一)现场检查是指监测人员实地到医院各个科室进行检查,查看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情况、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使用情况等。
(二)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医院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和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抽样调查是指以一定比例和比例从医院的各个科室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
第十二条院感监测工作应当与医院其他质控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监测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十三条院感监测工作应当严格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隐私,对监测结果应保密处理。
医院院内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院内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有效防备和掌控院内感染,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基于医院的特点和需求,明确院内感染的监测管理要求和责任。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包含医生、护士、行政人员、清洁人员等。
全部在医院从事医疗、护理和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必需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院内感染定义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期间受到感染,无论是在入院、住院、手术、检查、诊疗过程中,还是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都属于院内感染的范畴。
第四条应急响应机制医院应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的应急响应机制,包含早期预警及时报告、应急处理和防控方案的订立等。
在发生院内感染疫情时,医院要依照应急响应机制快速响应,快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第二章院内感染监测第五条监测内容医院要建立院内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感染率:依照不同科室、感染部位、感染类型等进行统计,定期报告患者感染率情况。
2.病原微生物监测:对重点微生物进行监测,包含耐药菌监测、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状等。
3.医疗器械和设备感染监测:对医疗器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
4.手卫生合规率:监测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手卫生行为合规率,重点关注关键时刻的手卫生操作。
第六条监测方法医院要采用统一的监测方法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监测方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病例调查:对院内感染患者进行认真病例调查,包含感染来源、感染路径等。
2.试验室检测:对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别、鉴定和药敏试验。
3.文件记录:医务人员应按规定填写相关感染监测记录,包含病历记录、手卫生记录等。
第七条监测周期医院要依照规定的监测周期进行院内感染的监测工作。
监测周期应依据不同科室、病区和感染部位的特点和风险来确定,一般不超出3个月。
第八条监测报告和分析医院要定期组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形成监测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临床医生严密观察分管病人有无医院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异常表现及时分析记录,及时进行感染相关检查,如血、尿、大便、分泌物或X线拍片等,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网络上报。
2.临床医生通过观察分管病人、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及传染病流行趋势等情况,认真观察本病区有无医院感染流行趋势(三例同种或同源感染)、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病例,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3.各手术室及时了解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4.细菌室对病原培养阳性结果及时电话告之临床科室。
(1)当某病区短期内同一种标本检出同一种病原菌3例以上时,应立即报告院感办。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医院感染发病率情况每年进行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危险因素监测等。
二、环境微生物监测1.制定重点科室环境微生物监测计划。
2.重点科室护士长根据环境微生物监测计划,定期进行本科工作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及致病菌的监测。
3.感染办定期抽查重点科室的工作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及致病菌的监测。
4.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严重感染、特殊感染病例或连续三例以上输液反应时,及时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
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重点科室护士长根据监测计划,每月进行本科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感染办抽查,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浓度监测及时认真按规范检测,并记录。
3.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按规范要求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及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测。
4.紫外线消毒及时进行日常监测,并记录。
按计划要求进行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5.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并保留登记监测卡。
6.各内窥镜室按规范要求对使用中的内镜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灭菌内镜每月一次;消毒内镜每季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应达标准要求。
7.血液净化系统: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污染时,应增加采样点。
8.加强对重点科室工作人员手及一、二类环境科室环境微生物监测,不合格项目及时分析查找原因,监测结果应达标准要求。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类病房、门诊、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所有医疗环境和相关部门。
三、监测内容1.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病房、手术室、ICU等高风险区域的空气质量监测,以及医院整体空气质量的监测。
2.物体表面监测:对医疗设备、器械、床栏、门把手、开关等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3.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消毒灭菌物品、设备和环境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法1.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对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检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签、试管等工具,对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对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
3.手卫生监测:采用棉签、试管等工具,对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的手进行涂抹采样,对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用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等方法,对消毒灭菌物品、设备和环境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五、监测频次1.空气质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2.物体表面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3.手卫生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于高风险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六、结果处理1.对于监测不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如加强消毒、增加监测频次等。
2.对于连续多次监测不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3.对于监测合格的区域或物品,应继续加强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七、人员培训1.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工勤人员进行感染环境监测知识的培训。
医院感染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及报告制度,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由医务部门、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检验部门、消毒供应部门等组成。
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行分工协作,确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落实。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感染管理专业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预警、控制、报告等工作。
第三章感染监测与控制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感染进行常规监测、专项监测和突发感染事件调查处理。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开展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二)加强医疗器械、药品、血液制品等物品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三)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诊疗环境清洁卫生;(五)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蔓延。
第四章感染报告与信息公示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向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感染管理部门应当对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审核、分析、总结,定期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
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健委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包含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是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义务第一责任人,承担主体责任。
一、对住院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便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常见医院感染情况、高发感染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征、及细菌耐药状况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疑似病例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及时诊断,感染病例在24h内通过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上报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漏报进行通报,并纳入质量考核。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按要求对13项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监测统计,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分管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反馈临床科室。
四、对医院感染暴发(疑似暴发)进行时时监测,疑似发生或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干预处置,并按相关要求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六、结合医院手术工作和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每年开展1-2个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并定期将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反馈相关科室、部门。
七、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督促检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医院感染控制在10%以内。
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八、开展风险评估,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监测管理,在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CCU开展目标性监测,重点关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指标。
九、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定期对临床细菌分离情况与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对规范要求的重要耐药细菌重点监测,定期将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临床医师和药学部反馈。
十、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了解本院医院感染多发部位、多发科室等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____%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二)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消毒剂的使用品种,确定供货厂家。
购置消毒液或更换消毒液生产厂家,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
2.供货厂家应具有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3.药剂科每次购置消毒剂,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一批号消毒液的检验合格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和使用说明等,并做详细登记。
4.由医院制剂室配制的各种消毒剂必须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并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临床使用。
储存的各种消毒剂必须达到其相应的有效浓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
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制和稀释消毒剂。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2024
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或住院治疗的患者在接触医疗设备、人员或环境时发生的新的或复发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也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社会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正文内容:一、制度框架1.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3.监测指标的选择和界定4.制度的实施和监测评估5.制度的调整和改进二、感染风险评估1.感染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意义2.评估方法和指标的选择3.高风险感染患者的识别和管理4.基于风险评估的措施和预防策略5.组织培训和宣教的重要性三、感染预防控制1.感染控制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2.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3.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操作方法4.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灭菌的规范操作5.感染控制巡查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四、感染监测与报告1.感染事件的定义和分类2.监测指标的选择和数据收集方法3.数据分析和报告的规范要求4.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整改措施5.感染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反馈机制五、感染事件处理与教训总结1.感染事件的及时处理和调查2.根本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定3.教训总结和经验分享的重要性4.感染事件的追踪和预防5.感染事件管理和改进措施的考核评价总结: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度框架的设计、感染风险评估、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感染事件的处理与教训总结,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制度的建立仅仅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制度的实施和监测评估,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1.目的: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水平。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各个科室、病区和相关人员。
二、责任及职责1.医院感染防控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的感染监测管理制度,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2.医务部:负责指导和监督医院内各科室、病区的感染监测工作,并组织相关培训。
3.护理部:负责对患者进行感染监测、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培训和落实。
4.感染监测科室:负责监测医院内各类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
6.医疗护理人员:负责执行各项感染监测和预防措施,并注意个人和患者的卫生保护。
三、感染监测工作流程1.感染重点监测对象:包括手术切口感染、院内感染、疑似感染等。
2.感染监测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相关菌种检测、抗菌药物使用等。
3.感染监测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定期巡查、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4.感染监测报告:感染监测科室每月撰写感染监测报告,并按时上报医务部和医院感染防控委员会。
5.感染信息共享:感染监测科室负责将监测数据和报告与其他科室共享,以促进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1.感染预防教育:医务部和护理部负责对医务人员开展感染预防知识培训,并提供相关宣传教育材料。
2.医务人员卫生管理:医院制定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手卫生、穿戴防护物品等。
3.患者感染预防:护理部门负责制定患者感染预防的措施,并指导患者及家属的操作。
4.隔离措施:医院根据感染的传播途径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空气隔离、体液隔离等。
5.设施和设备消毒:医院设施和设备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无菌环境。
六、监测结果评估和改进1.监测结果评估:医院感染防控委员会定期对感染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2.改进措施: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医务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落实和回顾。
3.结果报告和反馈:改进措施执行后,医务部门和感染监测科室负责编写报告并进行反馈。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 并控制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
必要性
由于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患者众多,病原体种类繁多,因此通过医院感染管 理监测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02
开展教育培训与宣传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定期为医护人员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 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患者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提 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05
医院感染监测的法律法规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遵循《医疗机构手卫生规范》,为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洗手 液、擦手纸等手卫生用品,定期检查手卫生依从性和效果。
手卫生时机
确保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后,以及接触 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等物质时,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实施隔离与防护措施
严格分区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风险等级,合理设置医院各区域,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如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计划与实施
监测计划
制定针对不同感染风险的监测计划,包括手术相关感染、呼 吸机相关感染、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等,明确监测目标、方法 、时间等。
监测实施
建立专门的监测团队,负责实施各项监测计划,确保监测数 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定期收集医院各部门、各病区的感染相关数据,包括感染病例、微生物学检 查、抗菌药物使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对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
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当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与评估,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应开展医院感染的现患率调查,掌握医院感染的现状;根据监测资料评估,开展医院感染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当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
1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定期向全院反馈。
5.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
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6.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实查率≧96%,医院感染现患率≦1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7.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执行《消毒技术规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达到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达到高水平消毒,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1)压力蒸气灭菌
a、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物品、消毒员等。
b、化学监测;常规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采用快速压力蒸气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c、B-D试验;每日一次。
d、生物监测;每周一次,有植入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低温等离子灭菌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2)紫外线
a、日常监测;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一次擦拭记录。
b、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c、监测仪器每年校正一次。
(3)消毒剂
a、化学指示卡监测: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
灭菌剂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内窥镜
a、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b、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5)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生物学监测。
(6)污水、污物
a、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b、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c、每月进行一次致病菌监测。
8.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及卫生标准应符合国家规定。
附件: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