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记录本记录札记
生物教研组野外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生物教研组于2023年3月18日组织了一次野外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让教师们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1. 增强教师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
4. 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直观的生物学教学内容。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3年3月18日(星期五)地点:XX市森林公园四、活动内容1. 集合与出发上午8:00,全体教师在校门口集合,乘坐大巴前往森林公园。
途中,组长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 实地考察到达森林公园后,分组进行实地考察。
每个小组由一名经验丰富的生物教师带领,其余教师跟随。
- 植物识别: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教师们对森林公园内的植物进行了识别,学习了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习性等知识。
- 昆虫观察:教师们用捕虫网捕捉昆虫,观察其形态、颜色、生活习性等特征,了解了昆虫的种类和生态作用。
- 生态调查:教师们对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记录了动植物种类、分布情况、生态环境状况等。
3. 交流与分享下午,各小组将考察结果进行汇总,并在会议室进行交流与分享。
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教学体会。
4. 总结与反思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下要求:- 将野外考察所得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 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加强教研组内部交流,共同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五、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师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
3. 教师们分享了教学经验,促进了教研组内部交流。
野外记录本记录札记
野外记录本的使用及记录格式及三大岩类岩性的描述野外记录本是地质工作者记录野外地质现象、数据,描述观测情况的技术资料专用本,要保管好,要注意安全保密,不能丢失。
另外, 野外记录本不是杂记本,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撕页,使用完后上交保管室作技术资料保存。
(一)记录格式野外记录本由横格纸和方格纸两部分组成。
横格纸是专供文字描述、记录用的,方格厘米纸是专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用的,两者不能混用。
文字描述、记录:横格纸的页头上有“日期”、“地点”两顶,每天出野外工作时都要填写。
页头之下的第一行写“路线”及路线编号,例如:路线I:学院一一潘家一一反虹管一一刘家村一一学院。
另起一行顶头写“任务”;其后简述当天计划观察的主要内容。
空一行后开始记录第一个观测点。
点号:放在横格纸中位臵,写点号,如GooI G是观测点的号头(G是“观”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
一般的记录格式如下:路线:任务: GOOI 位臵:点性:描述:“位臵”之后用1-2行的文字和数据记录此观测点所处的具体位臵。
“点性”即观测点的性质,要写明是什么目的而定这个点的。
“描述”:首先简要概括一下此观测点所观察到的主要地质现象概貌,然后再详细描述和记下所测得的各种数据。
凡是岩层产状、矿脉产状、构造(节理、断层)产状要单独起行记录在横格中段,如:产状:230 ° ∠ 25 °如果在观测点上需要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时,就在左页(或附页)的方格厘米纸上作图。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描述,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岩性、构造(断裂、褶皱、接触关系)、地层时代、地貌、水文、矿产、岩层产状、标本及编号;必要的素描图、示意图、剖面图、照片等。
总之,要看所观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和取舍。
例:001位臵:白竹境水库水坝南侧坡麓内容:下石炭统大塘组(C I d )岩性及化石描述:此点位于磨盘山向斜构造南端北西翼,由下石炭统大塘组组成,岩性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夹泥质灰岩,灰岩中含燧石团块及条带,泥质灰岩中局部夹少量白云岩团块及燧石结核。
野外实习日志报告
实习日期:2021年10月15日-10月21日实习地点:XX省XX自然保护区实习单位:XX大学环境学院实习指导老师:张教授一、实习目的本次野外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野外调查和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野外调查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调查:(1)植物群落调查:通过对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了解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及演替过程。
(2)土壤调查:采集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了解土壤肥力状况。
(3)动物群落调查:通过样方法调查,了解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及生态位。
2. 野外实验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1)植物光合作用实验:通过测定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了解植物对光照的响应。
(2)土壤微生物实验:通过培养和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在实习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学习,了解了实习目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分组讨论,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分工。
2. 实习中期实习期间,我们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进行野外调查和实验。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望远镜、植物识别手册等工具,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习后期实习后期,我们对调查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撰写了实习报告。
同时,我们还参加了实习总结大会,分享了实习心得和体会。
四、实习成果1. 掌握了野外调查和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2. 深入了解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增强了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我们的沟通协调能力。
4. 撰写了实习报告,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野外洞山实习日志
野外洞山实习日志一、实习地点xx市xx县峪二、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三、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
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四、实习基本要求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五、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使我们了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个阶段的影响,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测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
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鲜活了。
幼儿园小观察员野外考察纪实
幼儿园小观察员野外考察纪实幼儿园小观察员野外考察纪实这个周末,幼儿园组织了一次野外考察活动,邀请了我们班的小观察员们参加。
作为小观察员,我们将亲自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并记录下我们的观察和感受。
早晨,我们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启程,大家兴致勃勃地坐上校车,开始了这次野外冒险之旅。
我们的目的地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公园。
一到公园,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大自然的世界。
首先,我们遇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我们走进树林,清新的空气和绿意盎然的景色让我们心旷神怡。
我们仔细观察了树木的特点,有高大挺拔的松树,还有低矮多枝的灌木。
我注意到松树的叶子长而细针状,而灌木的叶子则较短而且形状各异。
树木周围还长满了各种野花野草,它们五颜六色,散发着芬芳的气息。
我们雀跃地继续前行,来到了一片湖泊。
湖泊的水清澈得像一面镜子,我们看到了倒映在湖面上的树木、花草和天空。
湖边是一片平坦而细腻的沙滩,我们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湖泊畔边有一株枝繁叶茂的柳树,其枝条垂下来,将湖面遮蔽住一部分,形成了一个舒适的树荫区。
我们在树荫下休息片刻,欣赏着湖泊的美景。
继续往前,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山坡。
山坡上长满了各种野花,我看到了红色的玫瑰花、白色的康乃馨、黄色的菊花等等。
山坡上空气中还飘荡着花香,吸进肺里,令人陶醉。
我们也玩起了采花的游戏,每个人都尽情地采摘,然后互相交换,分享彼此的收获。
走出山坡,我们来到了一片小溪旁。
小溪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鱼,其中有红色的金鱼、黄色的锦鲤、灰色的鲈鱼等。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体形和颜色,它们在水中快速地穿梭,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优雅和灵活。
从小溪边离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花园。
花园里的花朵开得繁茂绚丽,有红色的玫瑰花、黄色的向日葵、紫色的花蓝等。
花园中还有一些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我们站在花园中,欣赏着花朵的美丽,也看到了许多蜜蜂在花上采蜜。
我们小心翼翼地远离蜜蜂,以免被蜜蜂蜇到。
西华师范大学米仓山野外实习日志怎么写
西华师范大学米仓山野外实习日志怎么写在收到去仓山野外实习的消息时,我们就兴奋不已,因为我们终于有机会与自然新近感受绿色的气息。
当我们真正地站在展览的天空下,翠绿的事例,清新的空气中是,更使我心旷神怡。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边爬山,边认植物。
老师会采集各种植物在现场给我们讲解,我们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有的在植物上作标签,有的跟着老师记笔记,有的采集食物样品。
最后,我们一起把这些做成了植物标本。
通过这为期三天的实习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我们的专业是园艺,这本身就是一个与自然密切相关的。
在这之前,我们知识在教科书上认识各种植物,了解他们的生长环境和生存条件,感觉过于沉闷,死板。
背诵时也是死记硬背。
而这次的实习活动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的认知,这让我们有了感性认识。
所以,我很珍惜这次野外实习的收获,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去野外实习,在绿色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野外实习报告日志
野外实习报告日志日期:2021年7月15日地点:某自然保护区实习内容: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今天是野外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小组来到了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的学习。
早上6点半,我们准时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一下车,我们就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大片大片的绿色植被,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实习。
首先,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鸟类。
通过导师的讲解,我了解到观察鸟类不仅要看它们的体色和体型,还要注意它们的飞行姿势和叫声。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共观察到了10多种鸟类,其中包括了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看着这些美丽的鸟儿在林间飞翔,我深感大自然的神奇与生物的多样性。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开始了植物调查。
导师教我们如何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如何区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我们在草地上发现了很多种植物,有的是常见的野菜,有的是珍贵的药用植物。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到了如何正确采集植物标本,以便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中午时分,我们在保护区内的食堂吃了午饭。
饭后休息片刻,我们继续进行实习。
这次,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溪边,学习了如何进行水质检测。
导师告诉我们,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物的生存,因此保护水质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PH试纸、溶解氧试剂等工具,检测了小溪的水质。
结果显示,这条小溪的水质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适合生物生存。
下午的活动是参观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我们看到了很多受伤的野生动物,有鸟儿、蛇、松鼠等。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动物都是因为人类活动而受到伤害的,救护中心的目的是对它们进行救治和康复,然后放归自然。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我们要尊重生命,爱护自然。
一天的实习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住所。
通过今天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还增强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保事业中,为我们的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儿园野外拓展活动日记
幼儿园野外拓展活动日记幼儿园野外拓展活动日记活动日期:2022年5月10日地点:XXXX野外拓展基地参与人员:幼儿园全体教师及学生活动内容:早上8点,我们在幼儿园集合完毕,共有40名学生和8名教师参与了本次野外拓展活动。
我们乘坐校车前往XXXX野外拓展基地,大家都兴致勃勃,期待这一天的冒险和挑战。
9点到达目的地后,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基地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保证了活动的安全性。
随后,我们分成了4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带领,并携带着所需的装备和食物。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不同的任务,让孩子们能够体验不同的活动和任务。
第一站是攀岩墙,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攀爬起来。
一开始,有些孩子表现出一些害怕和紧张,但随着其他同伴的鼓励和教师的帮助,他们愈发勇敢起来。
他们在攀爬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成功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我们前往了定向赛。
每个小组都分发了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南针,孩子们要根据指引找到指定地点。
这个任务考验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方向感,他们要学会辨认地图上的符号以及如何使用指南针。
虽然在寻找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孩子们依然兴致勃勃地进行着,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次锻炼他们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机会。
中午,我们来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草坪,大家一起野餐。
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饮料,大家围成一圈,互相分享美食。
这是一个愉快的午餐时间,孩子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下午,我们进行了木排划船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一只小木排,孩子们需要学会合作划桨,保持平衡,并且按照指定路线行进。
这个活动既考验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考验了他们的体力和耐力。
虽然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惊险的状况,但孩子们都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并共同解决问题。
傍晚时分,我们参与了一个狩猎竞赛。
每个小组都分发了一些任务卡片,任务内容包括搜集自然材料、寻找特定的动物标本等。
活动进行的同时,孩子们还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学生野外考察登顶日志-砥柱人间是此峰
学生野外考察登顶日志-砥柱人间是此峰
灵山位于京冀交界,海拔2303米,是北京第一高峰。
灵山登顶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头天晚上,带队老师就相关的登山事宜进行了具体安排,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天七点半,同学们来到灵山脚下,正式开始登山。
登山途中,纵览群山险峻壮观,山高云闲,草甸广阔,花草丰茂。
沿山梁渐次登高,穿过参天林木,每到一个至高点极目远眺,南北群山尽收眼底,感受激情澎湃,豪情满怀。
大斜坡的草甸如牧场舒展,青松翠柏错落排列,坚木如磐,枯而不倒,芳草野花红绿相间,逶迤天边的峰峦叠嶂,幽谷森森,美不胜收。
在十点半左右,同学们到达大本营休整,为最后登顶做准备。
经过一个小时,同学们补充食物水分,恢复体力,为最后登顶冲刺,最终全部同学登上五指峰,此时高山之上山风阵阵,怪石嶙峋,雾峰云岭漫芳荫,紫岱青峦羞烟阵,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在最后登顶冲刺中,队伍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前面接近峰顶时,天空下起小雨,最终第一部分十一名同学顺利登顶,而第二部分由于下雨时离峰顶比较远而遗憾放弃。
在下午四点,全部同学返回灵山脚下,圆满完成了此次登山活动。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记录本归纳
时间: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上午天气:阴转晴地点:永安市含笑答大道东侧(永安体育场对面)实习工具:地质锤、罗盘仪观察地形明显有三层结构,上层和下层为相同的地质结构,上下层颜色为砖红色、粒径小于0.005mm为泥质结构、层状结构厚度大于1m为巨厚层;中间层多为绿色、粒径大于2mm为碎屑结构、层状结构厚度大于1m同样为巨厚层。
从颜色方面看:上下层为砖红色,故推断其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高价铁,进而判断当时沉积环境为强氧化环境,气候为高温干燥。
中层多为绿色,故推断其成分中含有大量的低价铁,进而判断当时的沉积环境为强还原环境,气候低温潮湿。
从粒径方面看:上下层粒径小于0.005mm,碎屑为泥,胶结为泥质岩,手感光滑细腻,加水后可以磨出泥渍;中层粒径大于2mm,碎屑为砾,胶结物为钙质胶结物,组成多为次楞状和次圆状。
从粒径方面可以看出当时的沉积环境为静水湖泊,从细屑圆度分级上面看沉积搬运距离比较近。
从沉积的气候方面来看,上下两层沉积气候为高温干燥,中间层以低温潮湿为主,但是期中夹杂着少许的砖红色物质,这样可以看出当时的沉积气候出现少时的高温干燥气候。
在中间层的岩层组成成分中发现存在石英,这样就可以从中判断沉积环境中的沉积物是有火山喷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再被流水搬运到沉积环境的。
岩石倾角为?,走向为?,倾向为?。
沙县组是以紫红、砖红色粉砂岩、泥岩为主的中、薄层细碎沉积岩,岩性坚硬且吸水性强,易于湿解和风化,多被风化剥蚀呈低缓丘陵。
红层为什么是红色:沉积物沉积时,由于沉淀了含有水的氧化铁作为色素,而使沉积物呈现褐黄色,随之时间推移,在成岩后期的氧化铁逐渐脱水,而过渡为砖红色红色紫红色。
时间: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下午天气:阴转晴地点:永安西门水电站,沙溪龟山州公园实习工具:地质锤、罗盘仪在考察点的西边,是一条从南往北流去的河流,称燕溪。
燕溪在点的东北面同另一条河流九龙溪相汇后向东北而去,叫沙溪。
在燕溪河谷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视域范围内的一段河床为顺直弯形,河谷中一级阶地发育,阶地上种植蔬菜和水果。
动物学野外实习记录
蜂鸟(Wood Nymph )是雨燕目蜂鸟科动物约600种的统称,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
蜂鸟身体很小,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悬停在空中,每秒约15次到80次,它的快慢取决于蜂鸟的大小。
蜂鸟因拍打翅膀的嗡嗡声(humming )而得名。
蜂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鸟。
蜂鸟也可以在空中悬停以及向左和向右飞。
信天翁信天翁属于鹱形目、信天翁科,共4属21种。
他们分别分布在从约南纬25°至流冰群岛的南半球海域,并利用该区域内的岛屿进行繁殖。
中文学名:信天翁 别称: 海鸳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纲: 鸟纲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鹱形目 科: 信天翁科 属: 4属 种: 21种 分布区域: 南纬25°至流冰群的南半球海域,北太平洋,加拉帕哥斯群岛等鹦鹉指鹦形目众多艳丽、爱叫的鸟。
它们以其美丽无比的羽毛,善学人语技能的特点,更为人们所欣赏和钟爱。
这些属于鹦形目的飞禽,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
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
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
鹦形目有鹦鹉科与凤头鹦鹉科两科,种类非常繁多,有82属358种,是鸟类最大的科之一。
斑头鸬鹚斑头鸬鹚为候鸟,是我国沿海鸟类。
喜群集于沿海岛屿或沿海石壁上。
体形较大,两翅展开,形如人立。
主要以鱼为食。
性喜集群生活。
秃鹫秃鹫又叫秃鹰、座山雕,泛指一类以食腐肉为生的大型猛禽。
除了南极洲及海岛之外,差不多分布全球每个地方。
杜鹃别名:子规,布谷鸟,杜宇,鶗鴃(tí jué)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
杜鹃科鸟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
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
体长不一,金鹃(Chrysococcyx属和Chalcites 属)体长16公分(6.5吋),地鹃可长90公分(36吋)。
幼儿园野外探险观察记录
幼儿园野外探险观察记录简介这次我参加了幼儿园的野外探险活动,我们一起在郊外的小山坡上进行观察记录。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并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下面是我在观察过程中的记录和感想。
活动准备在出发前,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用来记录我们的观察结果。
老师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规则和注意事项,例如不乱扔垃圾、小心爬坡等等。
我觉得这些规则很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遵守这些规则,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还可能伤害到其他生物和环境。
观察过程我们来到了山坡上,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野外探险观察。
我首先选择了一个能够看到整个山坡的位置,这样我就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事物。
我把我的小本子放在膝盖上,用铅笔记录下我看到的每一样东西。
植物观察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有高高的树木,也有矮小的草丛。
我发现树木的树皮很粗糙,有的是暗棕色的,有的是浅灰色的。
我还看到了一些叶子,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我观察到叶子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尖尖的。
除了树木和叶子,我还发现了一些花朵。
有的花朵很小巧,有的花朵很大。
有的花朵是红色的,有的是粉色的。
我很喜欢花朵,它们很美丽,散发着香气。
动物观察在山坡上,我还看到了一些动物。
有的动物是在地上爬行的,有的动物是在空中飞翔的。
我看到了一只小青蛙,它的皮肤很滑,有点湿湿的。
我小心地靠近,它突然跳进了附近的小水塘里。
我还看到了一只蝴蝶,它的翅膀很美丽,有红色、黄色和蓝色。
我尽量轻轻地去触摸它,但它还是飞走了。
自然环境观察除了植物和动物,我还观察到了一些自然的景观。
在山坡上,天空特别蓝,阳光普照。
远处有一片湖泊,湖水碧绿碧绿的,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周围的景色。
我还看到了一棵大树下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远处有一座小山丘,山丘上有一片翠绿的草地,还有一些小动物在那里奔跑。
总结通过这次幼儿园的野外探险观察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
大自然探险生态记录
大自然探险生态记录一、起程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一次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探险之旅。
为了能够更好地记录这一次探险的生态情景,我在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我查阅了大量关于目的地的资料,在了解了该地的天气、地形、物种等情况后,我决定选择适宜的行装和器材。
由于目的地是一个丛林地带,我特意选购了防水、防潮、防蚊虫叮咬的衣物和鞋子,并准备了帐篷、睡袋、炊具等野外生活用品。
此外,我还准备了相机、望远镜等记录工具,以及一些必备的急救药品和食品。
二、探险之旅的第一天早晨6点,我和同伴在出发点集合,整装待发。
我们乘坐越野车顺利到达目的地,接着步行进入探险区域。
一进入丛林,我就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
高耸的树木,茂密的植被,构成了一幅自然界的画卷。
我不禁拍了下来,决定把这美丽的画面记录下来。
在继续前行的路途中,我留意到了路边的小生物。
有一只美丽的彩蝶停在了我眼前的一片鲜花上,我迫不及待地举起相机,按下了快门。
蝶舞的身影被我准确地捕捉到了相片上。
三、探险之旅的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在我身上时,我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舒心。
我顺着这温暖的阳光,向着丛林中的深处前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走,我们来到了一个湖泊旁。
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绿树环绕,显得非常宁静。
我拍了一张湖水倒映着树影的照片,希望能够永远留住这一片美丽。
在湖泊旁,我还观察到了一群野生动物。
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湖中游泳,我不敢有丝毫打扰,马上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
我发现其中有几只鸟儿的羽毛色彩斑斓,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七彩的光芒。
我被它们美丽的外表所吸引,心中的激动难以平复。
四、探险之旅的第三天在这第三天的早晨,我决定深入进去丛林中的山区。
山间的气温较低,我特意换上了更厚实的衣物。
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我不时能够看到远处的山峰。
山峰的轮廓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尤为雄伟壮观。
我急忙拍下这美景,并用相机记录下来。
走着走着,我发现了一块有机会在滑坡上。
上面的大石头与小石子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阶梯,而石缝中杂草丛生,一些山野花卉也顽强地生长着。
幼儿园游学日记:户外探险与自然生态体验记录
幼儿园游学日记:户外探险与自然生态体验记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共享我对幼儿园游学日记的一次户外探险与自然生态体验的记录和观点。
在这次游学活动中,孩子们有机会接触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1. 探险开始在这次游学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们来到了郊外的森林公园。
一进入森林,孩子们立刻被周围的树木、花草和小动物所吸引。
他们兴奋地追逐着蝴蝶,观察着松鼠的动作,还尝试着爬上树枝。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尊重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 自然生态体验在森林公园的引导下,我们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自然生态体验活动。
他们学习了如何辨别不同种类的树木,如何识别一些常见的野生动植物,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3. 自然探险的收获在这次游学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玩耍和观察,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很多。
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学会了尊重自然、善待动植物,同时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在教室和课本上难以学到的。
4. 我的观点和理解通过这次游学日记的记录,我深切感受到了户外探险与自然生态体验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
在自然中,他们不仅可以放松心情,释放活力,更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培养品格和意识。
作为老师,我会更加重视户外教育,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读者也能意识到户外探险与自然生态体验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希望更多的幼儿园能够注重户外教育,让孩子们多接触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从前几年起,我们的班级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户外探险与自然生态体验的游学活动。
这不仅是对幼儿园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给孩子们一个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成长体验。
在这次游学活动中,我们选择了一个郊外的森林公园作为目的地。
孩子们从小巧的公交车中跳下来,满心期待地踏上了这次探险之旅。
探险开始一进入森林,孩子们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野外实习中坡山日志
野外实习中坡山日志以下是我写的关于野外实习中坡山日志。
以前也曾在野外搭帐篷住过,生活过,比较喜欢爬中坡山、游山玩水,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但是像这种的野外生存也是第一次经历,经历了几项若干活冒险动,还有这种饮食的情况也是第一次在外经历,挺有趣的,也增长了不少见识,锻炼了很多,挺难忘的。
野外生存中坡山前一天,老师跟我们发放了一点食物,回到宿舍准备着在外可能会用到的东西,比如小刀、手电等。
还有衣服,中坡山的天气不好说,变化很大,要带一些外套,以免天气过冷。
周五那天下午,我们开始出发,我也是到了后来才知道,自己准备的食物根本没有带,只带了两瓶水、3个面包、3根香肠,3包方便面,匆匆的忘记了,这的确是一个挑战。
当第二天发现没有吃喝的东西时,叹气了,还有一天,什么都没有了,后来呀,不得不借的别人的一点水,以免强度过后来的时光。
周五下午,历经2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中坡山。
我们开始搬运物品,搭建营地。
第一天晚上,我们组一起煮泡面。
点火、烧水、放面,这就是团队合作,一起动手,但不幸的是就在马上要把面盛出来时,不小心,我们的面都倒在了地上,挺悲剧的。
还好锅里还有一点,把那一点我们先给女生吃了。
我们都重新煮泡面,这一次,我们很小心翼翼,最后大家都吃到了泡面,勉强的补充点营养。
后来说,男生住大帐篷,10个人的大帐篷,那肯定不舒服,但话说回来,野外中坡山生存就是这样,体会各种艰苦的生活。
不到9点,我们就入住了帐篷,真的挺挤的,下面凹凸不平,就这样我们在中坡山第一个夜晚我们入睡了。
第二天早上在闹钟的铃声下,起床了。
将要开始一天的活动。
分组进行,我们组先开始去攀岩,到了攀岩地以后,无不惊叹“这么高呀,好恐怖呀”。
这的确是一个挑战,第一次进行这种冒险的活动,看来这的确有利于锻炼人的勇气。
先看了几个人的攀岩,主要是要事前找好将要攀岩的路线,攀岩时要找到找落地。
我看了看,选择了一条路线,还好,鼓足勇气去攀岩,不过在攀岩中也挺害怕的,慢慢的上去了,下来的时候比较容易,两腿叉开伸直,就迅速的下来了。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日志式)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日志式8.24经过一番准备的准备,同学们提着大包小包在中报前等车,男生还肩负着带着实习工具的在“重任”,锤子,铲子及其他一些工具。
车子发动,泾县我们来了。
去泾县途中,经过了江宁的一些山方山,大连山。
还有秦淮谷地,阶地,河漫滩。
在安徽马鞍山时老师想我介绍起长江三矶,南京的燕子矶,马鞍山的采石矶,岳阳的城陵矶。
王裕杰还把扑克带上了,四个人凑在一起开始掼蛋。
11点左右,到达了目的地-敬亭山,老师要求我们一5W的思路来分析,处在中亚热带的敬亭山与处于北亚热带的南京还是有所区别的,植物更高大。
敬亭山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植物园,有香樟,女贞,冬青,檫树,广玉兰,紫薇,雪松,油茶。
还在一个人工修筑的阶梯旁,看到了小型的水流侵蚀。
山也没爬多高,在一个叫皇姑泉旁停下了,老师给我们讲解泉的分类和成因。
下山(我以为),我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爬到山的另一边,在路边看到一个很清晰的岩层层理。
在路边采了新鲜的栗子,手被扎破了。
走后进入一个弘愿寺,在寺庙的最后边,有一个堆积物剖面,根据堆积物的粒级、磨圆度、分线性来判断沉积物属于坡积物、残积物,运积物,湖积物,海积物,冰积物。
下午驱车去琴溪,考察山区性河流,水流很急,河面不是太宽,是砾石状的河床相,河漫滩相,在河道上建有浅坝,浅坝起到调节洪水和枯水的作用。
在河漫滩上可以看到一些乔木,灌木,有明显顺着水流的倾向。
在琴溪旁有属于喀斯特性质的仙峰,山体下部部分地区已被流水侵蚀成镂空状。
石灰岩是浅海相沉积。
之后去了不远的青弋江,在江心可以明显的看到心滩,边滩,还有二元沉积相。
又是上车,突然停在公路边上,路上灰尘很多,看到了一个褶曲非常的明显,因为老师担心不安全所以只是拍了几张照片就上车了!车又发动,开了5分钟,车又停下了,停在一个叫采石荡的采石场,见到由采石后而形成的剖面,岩层的层理非常的明显,而且这个剖面与对面的山有相同的产状!上车,开始找晚上落脚的地方,住在了蓝天宾馆!一天就在匆忙的旅途中结束了。
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日志
日期:2023年7月15日地点:某地区自然保护区的野外实习内容:动植物学野外实习今天是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某地区自然保护区,准备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
早上7点,我们准时集合,带着工具和标本夹,满怀期待地开始了今天的实习。
我们的第一站是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植物标本的采集。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分类的知识,如何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如何正确地识别和采集植物标本。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植物检索表,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罕见的植物,比如野生的杜鹃和兰科植物,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中午时分,我们在森林里找了一个空地,老师教我们如何正确地搭建帐篷和生火,以便我们在野外能够有一个安全的休息场所。
午餐过后,我们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开始了下午的实习。
下午,我们来到了一个湖泊附近,开始了动物标本的采集。
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动物,如何正确地识别和记录动物的形态特征。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网捕和陷阱捕获小动物,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体验。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常见的动物,比如麻雀、兔子和小鱼,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罕见的动物,比如野生的蛇和蝙蝠。
晚上,我们回到帐篷,老师教我们如何处理和保存采集到的植物和动物标本。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正确的处理和保存标本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更好地使用这些珍贵的资料。
今天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在野外进行观察和采集。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对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这一周的野外实习,我将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野外实习报告日志
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实习内容:植物生态调查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态学知识和野外调查技能,学校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我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过程1. 第一天:抵达保护区早上,我们乘坐大巴车抵达了XX自然保护区。
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保护区的科普教育基地,了解了保护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类型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2. 第二天:植物生态调查在保护区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组进行了植物生态调查。
我们沿着预定路线,用指南针和地图定位,对沿途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
通过学习植物形态、分类和生态习性,我们识别了多种植物,如乔木、灌木、草本等。
3. 第三天:生物多样性研究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保护区内的一个湖泊。
我们观察了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并记录了它们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此外,我们还对湖泊周边的湿地植被进行了调查。
4. 第四天:生态摄影与绘图为了提高我们的摄影技巧,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相机拍摄植物和动物。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绘制植物和地形图,以便更好地记录和展示实习成果。
5. 第五天:总结与汇报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分组进行了总结与汇报。
每个小组选取了实习过程中的一个主题,制作了PPT,向其他小组和老师展示了我们的实习成果。
三、实习心得1. 野外实习让我们对植物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利用工具和设备,如指南针、地图、相机等,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3. 实习让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看似艰巨的任务。
4. 野外实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
四、总结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生态学知识和野外调查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记录本的使用及记录格式及三大岩类岩性的描述
野外记录本是地质工作者记录野外地质现象、数据,描述观测情况的技术资料专用本 ,要保管好,要注意安全保密,不能丢失。
另外,野外记录本不是杂记本,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撕页,使用完后上交保管室作技术资料保存。
(一)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本由横格纸和方格纸两部分组成。
横格纸是专供文字描述、记录用的 ,方格厘米纸是专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用的,两者不能混用。
文字描述、记录 :横格纸的页头上有“日期”、“地点”两顶,每天出野外工作时都要填写。
页头之下的第一行写“路线”及路线编号,例如:路线Ⅰ:学院——潘家——反虹管——刘家村——学院。
另起一行顶头写“任务”;其后简述当天计划观察的主要内容。
空一行后开始记录第一个观测点。
点号:放在横格纸中位臵 ,写点号,如GOO1,G是观测点的号头(G是“观”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
一般的记录格式如下:
路线 :任务: G001位臵 :点性:描述:
“位臵”之后用l-2行的文字和数据记录此观测点所处的具体位臵。
“点性”即观测点的性质,要写明是什么目的而定这个点的。
“描述” :首先简要概括一下此观测点所观察到的主要地质现象概貌,然后再详细描述和记下所测得的各种数据。
凡是岩层产状、矿脉产状、构造(节理、断层)产状要单独起行记录在横格中段,如:产状 :230 °∠25 °
如果在观测点上需要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时 ,就在左页(或附页)的方格厘米纸上作图。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描述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岩性、构造(断裂、褶皱、接触关系)、地层时代、地貌、水文、矿产、岩层产状、标本及编号;必要的素描图、示意图、剖面图、照片等。
总之,要看所观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和取舍。
例:
G —— 001
位臵:白竹境水库水坝南侧坡麓
内容:下石炭统大塘组( C 1d)岩性及化石
描述:此点位于磨盘山向斜构造南端北西翼,由下石炭统大塘组组成,岩性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夹泥质灰岩,灰岩中含燧石团块及条带,泥质灰岩中局部夹少量白云岩团块及燧石结核。
盛产珊瑚〈如贵州珊瑚、笛管珊瑚〉、腕足类〈大长身贝、大戟贝〉以及层孔虫等化石。
岩层产状 265-275 °∠13-18°
G —— 002
位臵:位于白竹境水库水坝北侧观音山南坡
内容:远观断层及其派生的尖棱及箱形(状)褶皱
描述:该断层发育在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组( D 2d)和下石炭统大塘组( C 1d)灰岩中,形成断裂带。
断层走向近南北(区内延伸达 16km ) , 倾角约 300 。
上盘为东岗岭组巨厚灰岩,下盘为大塘组薄至中层灰岩。
两盘地层明显不连续,缺失下石炭统岩关组,上泥盆统融县组,且产状各异。
断层上盘岩层在断层面附近非常破碎,形成断裂破碎带,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沿断裂带分布,断层下盘岩层,由于层薄,在断层面附近因挤压形成各种形态的牵引褶皱。
离断层愈远,褶皱逐渐开阔,稀少直至岩层产状恢复正常。
地貌景观上,山峰被切割成台阶状地形。
牵引褶皱中最明显的为一小型斜歪尖棱背斜和
斜歪箱状向斜褶皱。
背斜褶皱:
东翼较缓,产状为 35 °∠45°西翼较陡,产状为 245 °∠54°横剖面上转折端呈尖棱状。
褶皱轴部有明显的虚脱现象,形成马鞍状空隙。
在其东翼还发育有一系列小型向斜和背斜。
其西翼则为一箱形(状)向斜,向斜:
东翼较陡,产状为 245 °∠54°西翼较缓,产状为 40 °∠26°横剖面上转折端较开阔,呈箱形。
根据断层面产状,牵引褶皱,上下盘岩层新老关系,可知上(南盘)相对上升,下盘(东盘)相对下降,故为一逆断层。
(二)三大岩类岩性的描述
1、岩浆岩观察描述:一般按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次生变化顺序进行。
颜色 :要定出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等。
结构:首先据矿物颗粒大小匀称程度 ,把岩石结构定为斑状结构,还是等粒结构;若为等粒结构,则根据结晶程度分出显晶质、隐晶质、玻璃质;显晶质还要细分为粗粒(>5mm)、中粒(2-5mm)、细粒(<2mm)。
若为斑状结构,先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拉大小及在岩石中的含量,然后描述基质部分。
构造 :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情况和充填方式所
反映的形态特征。
例如深成岩中的矿物分布均匀,无一定的排列方向,
称为块状构造。
喷出岩中常具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和流纹构造。
jkl’;
次生变化 :岩浆岩固结后,由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的影响,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这些
现象也应描述。
如橄榄石易变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描述举例 :n号标本或露头
岩石为黑灰色 ,风化面略显黑绿色;中粒结构,颗粒一般在
2-3.5mm;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和辉石,各占55%和40%左右。
斜长石为灰白色,柱状,玻璃光泽;辉石为黑色,短柱状,玻璃光泽,解理面清晰。
2、沉积岩的观察描述:
沉积岩按其成因和物质成分可以分为三大岩类 :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生物化学岩。
下面简述各类岩石描述和鉴定的方法。
(1)碎屑岩:
颜色 :要求指出岩石的总体颜色,并要区别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构造 :沉积岩的特征是成层构造。
层与层之间有层面隔开,层面表示基本上无沉积或沉积作用突然变化造成的间断面(这种间断面在地质历史上勿略不计)。
按厚度把层(岩层)分为:块状层(>1OOcm);厚层(l00-50cm);中厚层(50-lOcm);薄层(10-lcm);页片层(1-0.1cm)。
结构 :描述碎屑颗粒大小及百分含量,以及碎屑形状及磨园度。
描述胶结部分的成分,若铁质胶结,使岩石呈紫红或褐色;粘土质胶结,岩石呈土块,岩石较疏松,小刀可以刻动;硅质胶结,岩石呈白色,坚硬,小刀刻不动,且胶结紧密。
描述举例 : m号标本或露头。
岩石新鲜面为白色,风化面为灰白色;具层理构造 ,厚层状;粗碎屑结构,粒度一般为1-1.5mm,有5%>2 mm 的砾石,磨园度好,多呈浑园状,分选也较好;硅质胶结。
碎屑主要为石英,其含量大于90%。
可见少量长石,风化后成高岭土。
(2)粘土岩:粘土岩中的粘土矿物很细小,肉眼上难以鉴定其成分,主要是观察描述粘土岩的颜色和物理性质。
颜色 :一般的粘土为浅色,混入有机质则呈黑色,混入氧化铁呈褐色或红色,含绿泥石为绿色。
物理性质 :观察岩石面断口、硬度、可塑性,在水中是否泡软,吸水性强弱等。
构造 :观察岩石中有无层理、结核、泥裂等。
是否含有生物化石。
描述举例 :a标本或露头
黄绿色 ,带少量褐色斑点,岩石致密,硬度低,指甲可刻动,断口粗糙,不透水,表面光泽暗淡,可见细小云母片,含三叶虫化石,具有平行的薄层状页理构造。
(3)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最常见的为碳酸盐岩类,肉眼观察描
述兼有碎屑岩和粘土岩之内容。
颜色 :以灰一灰白色居多,也随混入物而有变化。
构造:有无微细层理和层面构造 ,有元化石。
结构:若为晶粒结构(结晶粒状),则按晶粒大小分为巨晶(〉 2mm);粗晶(2-0.5 mm);中晶(0.5-0.25 mm);细晶(0.25-0.1 mm),若岩石很致密为隐晶结构。
若为颗粒结构(碎屑状),按碎屑大小分为砾屑(〉2mm);砂屑(2-0.06mm);粉屑(0.06-0.03 mm)。
硬度及遇酸反应:
描述举例 :b标本或露头
灰白色、微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具贝壳状断口、致密,小刀可刻动。
局部有粗晶方解石颗拉,直径1-2 mm,解理面闪闪发光,加盐酸剧烈起泡。
3、变质岩的观察和描述
变质岩的观察描述 ,与其他岩类相似,也是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分、次生变化化等特征。
而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是变质岩的定名依据,现着重介绍其观察描述方法如下:
(1)构造:构造是变质岩的主要定名依据,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片理: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块状等。
块状:岩石中全部由粒状矿物组成 ,不显定向性。
条带状 :不同组分按一定方向成层状或带状分布。
(2)结构: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三大类: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压碎结构;强烈彻底变质作用形成的变晶结构和变质作用不彻底,保留原
岩特征的变余结构。
(3)矿物成分:观察描述肉眼和放大镜能辨认的所有矿物,且估其含量。
描述举例:
绢云母石英片岩 :灰白色,具片理构造,斑状变晶结构,主要的组成矿是白云母、绢云母,含量60%以上,此外还有酸性斜长石,石英含量多于酸性斜长石。
百英为拉状、灰白色,目估含量30%左右。
斜长石为粒状,灰白色,目估含量10%左右。
(3)断层的描述:描述断层的内容包括:名称(地名、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编号),位臵,断层延伸方向,通过主要地点,规模(长度和宽度),断层面产状,两盘出露地层及产状,地层重复和缺失及地层界线错开等特征,两盘相对移动方向,断距大小,断层与褶皱和岩体等其他构造的关系,断层形成时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