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2022-2023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3、代表:李大钊 A、1918年7月《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1918年10月《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1919年5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第一次在中国比较系统地
介绍马克思主义) D、在北大、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课程
3.评价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 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为洋务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3)局限: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未进行实践。
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3、主张(或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4、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5、主要活动: 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同:(目的) 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③挽救民族危机 异:(方式、政体)
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 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课堂总结:
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 侵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 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①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3.作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是爱国的 ——挽救民族危机 (3)是进步的 ——走资本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 (4)具有启蒙作用 ——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5)利于传播资级革命思想
思想方面:启蒙思想传 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袁世凯在文化域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绝对经典)PPT教学课件
评价:
——德国首相俾斯麦
①将魏源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
历程的第一步。
②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注定了它的破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8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国旗代表德国、 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中部酣睡,寻欢作乐,搜括民 财的是清政府
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民族危机加深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9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较表
时 间
1863—1894
企业数
119
资金额(万元)
4
【重点突破】: 如何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序》 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序言》
1.魏源《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表明了他们 (抵抗派)怎样的目的?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 译《天演论》 译 《原富》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①宣扬“物竞天择, ②变法图存、兴民权、 适者生存”的生物 设议院, 进化论思想‘宣传
社会进步理论;② 国家属于人民。
共同 主张 影响
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发展资本主义
13
【难点突破: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
专题三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 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9月14 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 说明鸦片战争以前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日),英王特使马戛尔尼到了北京, 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 导致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其无知达到了 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 乾隆在承德接见他,说:“天朝物产 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 惊人的地步;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也 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 回疆有无旱路通?”“与俄 以通有无”等等。 反映传统的华夷文化观使中国人养成一种强烈的 罗斯是否接壤?”
文化自恋心理和文化优越感(“贵华夏,贱夷 材料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 狄”,认为西洋是化外夷狄)。 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鸦片战争前,国势日
衰,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妄自尊大,不能 自拔;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制度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 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 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 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 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 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高中历史 顺乎世界之潮流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遭遇
1851年,中国一艘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 照例查检违禁品,翻出3部《海国图志》。这 些书最终都被幕府官员和学者买去。此后几 年,《海国图志》仍不断偷渡日本,计有15 部,有的“被官方征用”,有的流入市场, 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价格涨了3倍。而在它 的祖国,《海国图志》出版后几乎无人问津。
“顺乎世界之潮流”
林则徐
康有为
孙中山
引领思想解放潮流的先驱者
思想解放的先驱者
林则徐
康有为
孙中山
回望历史,谁将成为本节课的主 角?据此,本课中的哪一目应当是复 习之重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阅读教材“维新变法”一目,梳理 知识:
除了康有为,本目还涉及哪几位思 想家?他们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维新思想家主要主张
【历史现场】 梁启超的困境
(1895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 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 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至 之后,会(强学会)中人视同拱璧,日 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人来观,即欣喜无 量。
——梁启超《饮冰室主人自说》
问题三:
回望一百年前,历史为什么选择了
孙中山的主张而不是选择康、梁的?
(是康、梁的主张错了吗?)
有学者统计,1861-1900年间, 意识并深深忧虑于“变局”的人不少 于37位,而慷慨激昂反对西学并诉 诸文字的士大夫恐怕不止于此的50 倍或者100倍。
我民族的历史走进那清末戊戌年 代,已积重难返。我们的国家机器已全 部锈烂,无法修复。我们的社会亦已至 癌症末期;病入膏肓,医药罔效。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 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必修三专题三顺乎世界之潮流
维新变法
1、背景: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 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维新变法
1、背景: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2)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早期资产阶级维 新思想产生,奠定了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使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不断壮大。
睁眼看世界
1、背景: 2、倡导者
代表 地 主 阶 级 抵 抗 派 主张 评价 特点 近代睁眼看 了解西方 世界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 迈出学习西 夷 方第一步
林则徐
魏源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 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 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 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 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 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 《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 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梁启超先生把中国人学习西 三个阶段 方从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的历程称之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
师夷长技 以制夷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 以自强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特点是: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 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
代 表
资 康有为 产 阶 级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 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 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3.1顺乎世界之潮流
《变法通议》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严 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理论宣传上贡献最大 系统介绍西学的第一人
后任复旦、北大校长,参与袁世凯复辟,提倡尊孔,诋毁五四
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主题?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剧
张謇
周学熙
荣宗敬
荣德生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维新变法思想的作用 求就苦
爱国的 进步的 思想启蒙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 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
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 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 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 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 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5.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 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C. 鸦片战争的爆发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 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 A. 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 B. 鸦片泛滥的危害 C. 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 D. 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 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 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 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1840年的鸦片战争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方,他们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9][人民版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 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 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 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 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 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 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 如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 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政治方面: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运动 思想方面:⒈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提倡西学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 阶级民权平等学说传播,促进人民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 次思想解放潮流。) ⒉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
★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
思考:如何评价“中体西用”?
3.洋务派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
洋务运动的失败
李鸿章
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 深入发展?---看图思考
二、维新变法 1 背景:
孙中山: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一节 顺乎世界之潮流
鸦片战争后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 乎 世 界 之 潮 流
“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睁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 对中国的冲击加剧; •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九州生气恃风雷, •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妄自尊大; 万马齐喑究可哀; •大多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今中 ——龚自珍 国仍不知西洋。”“惟林总督行 事全与相反”——《海国图志》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 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 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 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 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 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 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 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 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 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 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 集》搜集较为完备。
a b
b b
a a c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 d
a
b
课外阅读内容:“徐继畲、姚莹及其代表作” “走向共和”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三、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维新: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 在这里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2、兴起背景: (1)民族资义初步发展; (2)民族资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 (4)19C90S,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梁启超
谭嗣同
顺乎世界之潮流
戊戌政变
•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 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 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 阅览奏章,犹不能尽。 ——梁启超
• “举国鼓舞欢蹈”是真的还是特指哪些人?
•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 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 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 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 意义: 1.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 也是对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 材料一:苟有议置造船械,师夷长技者,则曰糜 费,……苟有议翻夷刺夷事者,则必曰多事。 ——魏源
维新派
资产
阶级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革命派
•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 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 顺之诚,深为嘉许。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给英 王的回信
• 材料反映了中国君主的什么心态?
以“天朝上国”自居 “贵华夏”“贱夷狄”
• 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开始 时跟所有封建官僚一样,有偏狭自大、不合时务 的陈腐观念,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但是 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他努力探求西方 资本主义的新知识。林则徐探求西方新知识,主 要通过“刺探西事”和“翻译西书”两个主要途 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顺乎世界之潮流”
林则徐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这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心路历程
这也是一条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
顺乎世界之潮流
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19世纪 40、50年代
3.1顺乎世界之潮流
• 1.(2019·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 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 其事 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 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 论,振刷国民之 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 他日之用。”这说明( )
①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 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
合作探究:先驱者探索呈现怎样的趋势?
雾里看花
移花接木
昙花一现
柳暗花明
中国向西方学习,争取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大 体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文化心理三个层 次的依次递进;或者说,经历了经济——政治——文 化的逐渐递进。
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思想上
爱国 的: 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要求建立君主立宪,走资本
进步 的 : 主义道路,顺应历史 发展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思想启蒙: 和自然科学知识。
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政治上 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讨论3:看看是谁的主张?
“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天地 ”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林则徐、魏源、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 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 思想上,由传封建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 • 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但统治者依然盲目自大,麻木不仁。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惊醒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思想(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出版《孔子改制考》,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具有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具有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具有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顺乎世界之潮流”02608
严复 (1853——1921),福建 侯官人。
主张变法;
提出民主君仆、主权在 民,动摇君权论的基础
概括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他们的主 张有何共同点?维新派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 了怎样的作用?
代表
主张
共同点
历史作用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 康有为 理论,用进化论观点
论证君主立宪制
阶级
代表人
(阶层) 物
林则徐 地主阶级 魏源
主要观点
特点
学习器物、 师夷长技以制夷 技术
19世纪 9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康有为 资产阶级 梁启超 维新派 谭嗣同
严复
资产阶级 孙中山
革命派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暴力革命, 民主共和
总结:三个阶段 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抵抗派“师 维新派(君主 夷长技以制 立宪) 夷”
洋务派:中 革命派(民 体西用,师 主共和)
夷长技以自 强
激进派 (民主与 科学)
马克思主 义传播
毫无疑问,最让人心动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 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凭着这种 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出亡线的边缘上吟诗做赋,可 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积雪,继而, 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他们为了文化和 文明,可以不顾物欲利益,不顾功名得失,义无返顾, 一代又一代。
三、走向共和
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 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 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 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 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 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 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 所济有限”,而“医国” 比“医人”更重要。从 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 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第1课_“顺乎世界之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导引】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近代中国出现的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解放潮流。
这一潮流,大致经历了新思潮的萌发、维新思想的成熟、民主共和思想的兴盛、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潮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等几个阶段,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睁眼看世界”讲述近代中国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本课第二目“维新变法”讲述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概况及影响。
本课第三目“走向共和”讲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民主共和的思想历程。
【三目呈递进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重难疑点探究】123【典型例题示例】【例1】(2011·北京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例2】(2011·全国卷文综·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论:“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B.C.D.【例3】(2011·天津卷文综·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B.C.D.【随堂巩固演练】1.(2011·西安中学模拟)“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该作者最主要的政治主张是(A.中体西用B.遵循古制C.君主立宪D.2.(2011·合肥)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①②④B.C.②③④D.3.(2011·福州)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主 张 共同点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 康有为 论,积极推动维新变法 运动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 梁启超 必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 谭嗣同 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严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⒈反对君主 专制 ⒉主张君主 立宪制 ⒊变法图存 ⒋发展资本 主义
学习技术
学习制度 孙中山
推翻封建政府, 实现民主共和
材料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 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 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 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 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林则徐、 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 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 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中所起的作用。
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 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 思想上,由传封建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 • 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写出材料一中的“是书”的书名和作者。根据材料 一、二分析促使作者写作该书的主观目的和客观原因. 《海国图志》魏源 主观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客观原因: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2、材料一中的“师夷长技”、“制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习西方的长处 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要著 作,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 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 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 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把 孔子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林则徐(1785 年—1850年)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 强。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 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认识
1、涵义---2、出现的 原因----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长处;民族 危机加深后探寻救国之路。 3、评价 进步性----集中体现了新思想的精髓,激发了爱国知 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 为直接目的,具有爱国心。 局限性----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最终不能实现救 国的愿望。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有阶级的局限性。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梁启超 舆论界天之骄子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主张: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变 法维新,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救亡图存。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 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1)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 探西方情报; (2)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 《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 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 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 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维新变法第一人
舆论界天之骄子
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 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 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 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 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
严复把它翻译到中国来,用意何在?
主张:变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大胆 批判君主专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和纲常名教。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 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 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则徐尚且如此,更多传统守旧的中国官员对 西方的认识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当时的统治者 又是如何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呢?
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 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 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 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史实反映了什么现 象?
林则徐、魏源 相同 学西方的 根本目的 学西方的 内容 维新派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国家 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西方的先进技术 爱国救亡运动 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走资本主义道路 西方的政治制度
性质
爱国救亡运动、资 本主义改良运动
三、嬗变 抉择—资产阶级革命派
走 向 共 和
孙 中 山
君主立宪VS民主共和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旧成 功了。皇帝是旧中国地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 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1)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 阻力;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 也有一定的关系。
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政治方面: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运动
思想方面:⒈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提 倡西学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传播,促进人 民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⒉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
★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 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 书”,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 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 《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势力反对, 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引领思想解放潮流的先驱者
本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线 索是: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 即: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这一历史 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 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 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探索救 国救民道路)。
评价林则徐、魏源
(1)进步性 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的社 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他们开一代风气之 先河,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 点,对于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2)局限性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没有也不可能冲 破封建主义的藩篱。向西方学习是肤浅。
先进地主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
师夷长技 以制夷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民主和科学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及特点
阶 级
代 表
林则徐 魏 源
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 复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 制夷”
实行君主立宪
特 点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维新派 资产阶级 革命派
“一个方向”就是“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就是“器物→制度→思 想文化”。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器物,通过维新 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制度,通过新文化 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西方的思 想文化。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
革 命 政 党 思 想 论 战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纲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领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派《民报》
要不要 推翻清 政府
要不要 建立共 和政体 要不要 改变封 建土地 制度
保皇派《新民丛报》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同:(目的)
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 深入发展?---看图思考
二、维新变法
背景: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2)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产生,奠定了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不断壮大,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 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维新: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当时中国“最有见识”的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吗? 我们不妨来看一则史料。 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 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
该夷无他技能,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 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 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 断不至于误杀。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空前强化;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 治地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 政策;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上——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
界一无所知。
综上说明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 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 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 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 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 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 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 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 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